台湾十大著名茶人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336 粤通管BBS【2009】第175号 穗公网监备案证号: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粤第735号粤网文[4

5月21日至25日,由农业农村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在杭州圆满落幕。据悉,这是自2020年全球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在杭州举办的第一场国际茶叶博览会。5天展期中,各国参展商以茶为桥,品茶、售茶,了解彼此、结下友谊。作为茶博会重要参展群体的台湾茶叶品牌,共有18家茶商来到现场参展,还有10余个岛内知名茶叶品牌通过委托参展的方式,在博览会上设置了展台。

互联网+展示、委托参展、云上销售等方式,让茶博会日益成为联结两岸茶农、茶商、茶友的友谊之桥、交流之窗,也让双方在多样、不被时空所限的交流中,更深联结。

“明年我们再见!线上我们多见!”

“虽然目前台湾疫情严重,我没有办法亲自带队参会,但我们的人在、心在、情谊在,两岸一家亲永远不会变。”

多位台湾茶农和茶商向人民政协报记者表达了希望两岸茶业更多联结、更多交流的心声。

帮助台湾茶人疫情不缺席

今年茶博会前夕,台湾地区暴发了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多家已报名参加本次茶博会的台湾茶农及茶商无法来大陆参展。以代理台湾10余个茶叶品牌的杭州“郭少三台湾茶”共享茶叶销售平台主动联系10多位抱憾不能来到茶博会现场的台湾茶农及茶叶品牌,在茶博会现场,通过为每个品牌设置一个展柜的方式,帮助这些茶农和茶叶品牌有机会在本次茶博会现场,被大陆顾客知晓和“看见”。

据连续多年参展茶博会的“郭少三台湾茶”共享直播平台负责人九九介绍,茶博会一直对台湾茶商和茶厂独具吸引力,尽管不能亲历茶博会现场,但在台湾享有盛誉的几大茶叶品牌和制茶人:东邦红茶、品茗峰茶叶、八方巡茶、五岳雾芽,台湾红茶泰斗郭湘勋、南投县斗茶协会会长陈立伟、东方美人茶知名制茶人邓国权和杨瑞隆、台湾最年轻神农奖得主邹腾等纷纷联系到她,希望帮助在茶博会上设置展台。

来自台湾南投县的茶商颜子陵在杭州深耕多年,也是茶博会的常客,今年因他一直留在大陆,本届茶博会他可以如常参加。

“交朋友一定要喝茶,在台湾我们有这个传统,来大陆,也一样。因为喝茶能让人心清静,大家彼此间交流,也会更亲近、更深入。”颜子陵说,茶博会期间他的展位前吸引了不少参展商前来品茶,还碰上几位同样来自南投的同乡茶商,让他很开心,“聊起来才知道,我们在台湾离得很近,但在台湾大家并不相熟,反而是这次茶博会,让大家聚在这里,这也是因茶而来的缘分。”

“南投县有幸参与这次盛会,我们感到很荣幸,很亲切。虽然目前台湾疫情严重,我没有办法亲自带队参会,但我们的人在、心在、情谊在,两岸一家亲永远不会变。”在茶博会台湾南投馆的大屏幕上,台湾南投县农会总干事曾明瑞通过视频表达了希望通过这茶博会,与大陆茶友分享台湾好茶,希望疫情平稳后能与大家再次团聚的心愿。

“茶者,礼也,茶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之美。我们在这里的相逢相识可能很短暂,但透过一个小小的茶席、一套饮茶礼仪,您就可以了解台湾茶的口感和文化。”南投县农会执行长叶语是此次茶博会台湾南投县农会展位的负责人,在她看来,这些年大陆市场变化很大、发展很快,这是台湾茶农和茶商非常看重的,“我们也一直在努力跟上节奏,让台湾的优质茶叶能更好地满足大陆消费者的需求,并通过茶博会以茶会友,拓展大陆市场。”叶语对人民政协报记者表示。

“互联网+”赋能两岸茶业市场

“这些年,大陆的市场已经不止用简单的‘大’来形容,因为这个‘大’不仅代表人口数量多,更重要的是它变得更加多元、更加成熟和健康。”来自台湾南投的茶商甯君宇此次参展的主要茶品是台湾梨山茶。甯君宇介绍,他自2014年来到大陆拓展市场,6年间在两岸茶界的交流,对其拓宽视野很有帮助,而随着自己的茶叶品牌在大陆的销售业绩逐年持稳定增长态势,也坚信了他继续深耕大陆的信心。

“展会期间,有两个台湾茶叶展位的负责人多次来和我交流,如何用好大陆线上直播和销售平台,能希望能加入我们的共享销售平台,更深走进大陆市场。”让更多台湾茶人走进大陆,让更多大陆茶友了解宝岛,这是3年前,“郭少三台湾茶”共享直播平台创立的愿景。据平台直播负责人九九观察,本届茶博会上,台湾茶商对通过大陆线上销售和直播带货平台进入大陆市场,表达了更强烈的意愿。

九九分析,台湾台商希望融入大陆线上销售平台的意愿更强烈,一是一直以来,台湾本地的茶品牌融入大陆线上市场的机会少,二是在台湾他们缺乏电商和线上直播的学习平台,同时台湾地区也没有成熟的线上直播销售平台为茶商学习,“他们一直渴望能够有一支大陆的电商直播团队能够帮助他们融入大陆市场。”九九分析说。

“科技的力量能够赋能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提升传统产业整体竞争力,也包含茶业产业。伴随大陆2020年出台惠台‘农林22条措施’以及大数据技术在大陆各产业的蓬勃运用,未来两岸农业的合作与发展,一定会更好、更快、更深入。”农业农村部对台湾农业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本届茶博会组委会提供的数据,本届茶博会尽管因疫情防控影响,现场参会的台湾展商较往届有所减少,但现场交易额反超上届。

这里平均海拔1200米,

终年云雾缭绕,气候宜人。


生长着137万株茶树。



从台湾到大陆,弃商从农的归隐茶人

我是许晓桢,厦门人。我生活的这座城市,离不开茶。


比如,每家每户,几乎都有一套功夫茶具。会客也好,自饮也罢,茶具的存在等同于吃饭的碗和筷子,不可或缺。

再比如,人们日常见面打招呼或者告别,可能既不说你好,也不说再见,说得最多的是“有空来家里饮茶”。

在这座讲究茶水人情的城市生活久了,喝茶这件事,也变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004年,我遇到了同样热爱喝茶的台湾夫妇,林哥和赵姐。

那时,夫妻两人刚从台湾来到大陆,放弃自己经营30年的皮包制作生意,决心做一对归隐茶人。


他们辗转福建各地考察,最终在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寻得归处。


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平均海拔1200米,常年云雾缭绕,气候宜人。

青翠的茶垄蜿蜒起伏,十里茶道旁,10万株樱花点缀其中。

这里是国内有名的“赏樱圣地”,也是台商眼中的“大陆阿里山”。


高山云雾出好茶,永福的山地气候与台湾阿里山名茶产区基本相同,非常适合种植台湾高山茶。

加上当地政府牵线搭台,支持台商创业,所以林哥和赵姐很快打定主意,弃商从农来到永福,打理修哲·鸿鼎生态茶园,成了当地第4家进驻茶园的台商。

后来我也加入其中,一同经营「修哲」茶业。


我负责品牌设计和推广销售,林哥和赵姐负责种植生产。我们双方优势互补,互相信任,分工明确。

如今,「修哲」茶园,已经成为全中国规模数一数二的台湾青心乌龙原生种生态茶园。


「修哲」茶,做真正的中国好茶

回想当初,负责茶叶种植的林哥和赵姐还是门外汉。

从喝茶到种茶再到制茶,这中间跨度之大,夫妻俩包括我在内,都只能跌跌撞撞,摸索前行。


为了打造真正的精品茶叶,「修哲」茶园引进了日本的技术——喂茶喝豆浆。

台湾农业中常用过期牛奶来种水果,而日本专家研究发现,黄豆含有的高植物蛋白比牛奶这种动物蛋白吸收更好。


所以「修哲」茶园,坚持使用黄豆、红糖等发酵制成的“豆浆”有机肥,稀释后浇灌到茶树根部,成为自然肥料。

这样种出来的茶耐泡N倍,茶汤的味道与香气也获得明显提升。

加上大陆引种原生台湾高山乌龙茶,具备土地广大、人工成本更低、政府支持的附加优势,更是能种出日本和台湾都难以企及的品质。


同时,林哥和赵姐特地从台湾挖来2006年斗茶比赛中打败6000多位同行的台湾专业制茶师阿志,来指导茶叶种植及制作技术。


但是种茶,不管技术如何先进,说到底还是“靠天吃饭”的行当。

比如茶园曾经突遭倒春寒,从18°C突降到3°C,一夜间冻坏了所有当季新茶。


比如海拔1200米的高山茶园,白天日照强烈,得勤擦防晒,到了晚上气温骤降,即使夏天也要裹着棉被入睡。

山上的天气也多变,时晴时雨,赵姐因此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用看天气预报,只要夜晚抬头看看星空,就能判断第二天有没有霜冻。


茶叶种植才刚刚上手,营销上又吃了亏。

比如刚开始的时候,「修哲」茶园出品的高山乌龙茶,在某些电商上销茶比不过一些走量大户。

于是我们把排行榜前几名的茶都买回来研究,台湾老师傅发现这些茶“根本不能喝”,品质非常差,当然价格也不高。

但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不忘初心,坚守品质,不打价格战,希望用台湾精致农业的理念,保证自己茶的品质和特色。


当然,「修哲」茶在面对大陆市场时,也作了调整。

我们发现大陆与台湾的市场需求不同,台湾人喝茶习惯买大包装,最起码也是75g一包。

但大陆消费习惯则是一小袋就是一泡的份量。因为茶叶大包装不够精致,买来送礼给人感觉档次也不够。


所以入乡随俗,「修哲」茶针对大陆消费者增加“长寿龟”8g小泡袋设计。

这种包装外形酷似龟壳,寓意长寿健康平安,更适合送礼。


同时仍保留有大包装以方便台湾人购买。最终希望通过产品多元化路线,更好地适应市场。

现在,修哲·鸿鼎生态茶园占地2300亩,已经成了全中国规模最大的台湾青心乌龙原生种生态茶园。

我们告别传统茶坊的小农经济,推行生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我们的每一株茶树坚持灌溉豆浆液态有机肥,坚持0农残种植标准,这样制出的球状茶干,冷、热皆耐冲泡,味道清香,回味无穷。


我们坚持做业界良心茶,每一季出产的茶叶都会送台检测,现已达到共443项“符合”出口欧盟、日本标准,品质绿色安全。

2011年时,「修哲」茶入选故宫贡茶生产商,成为外交礼仪中,馈赠国际友人的国礼茶。如果放在古代,这就是皇上喝的茶。

除此之外,「修哲」茶还获得国家认证GAP、上海茶博会冠军,以及金砖会议专用茶等荣誉。


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修哲」只为传承中国好茶。

直到现在,林哥和赵姐还住在山上,守着137万株茶树,安居一隅,自得其乐。

我想,「修哲」茶最珍贵的品质,恰好是来自他们对茶的这份热爱。

希望更多人认识「修哲」,喝上好茶。



点击小程序即可购买“喝豆浆长大的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茶人在国内做过节目的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