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保险集团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阳光保险不是国企,一直属于民营企业。国企是国家拥有资本所有权或是控制权的企业,通常是由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出资开办的独资或控股的企业,阳光保险并不符合国企的特点。

阳光保险成立之初是由中石化、中铝等国企发起组建的,后来大部分国资相继退出,阳光保险的最大股东也发生了几次改变,但阳光保险的民营企业性质一直没变。

阳光保险是20057月成立的,中国七大保险集团中就有阳光保险。阳光保险属于中国500强企业,也是中国服务业100强企业。阳光保险旗下有多家子公司,包含财务保险、资产管理、人寿保险、信用保证保险等,阳光作为金融保险服务集团,一直在努力打造成为符合人性、具备活力的集团公司。

阳光保险希望大家能拥有更多阳光,也将此作为自己的使命,不断努力。阳光看重每一个客户的利益,努力满足客户人性的需求。

从2004年赶赴北京策划筹备阳光财险,到2022年以保险集团名义提交上市资料。相隔18年,18年上演了“阳光速度”。现在,这家保险集团公司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

4月6日,证监会公布阳光保险集团《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审批》进展。根据公示,阳光保险的IPO进度已经到了收材料阶段,这也意味着阳光保险向上市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赴港上市成为阳光保险的一大目标。

如果IPO成功,阳光保险将成为中国第十家上市保险公司,也是继PICC、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太平、中国再保险集团之后,第六家以集团为主体上市的保险集团公司。

谈及阳光保险的上市,之前也有不少传闻。最早的时候是2010年,市场传出阳光保险和另一家保险公司计划在香港上市的消息。当时有传言称,阳光保险计划融资6亿美元。然而“谣言”过后,并无后续进展。对于上市,阳光保险或许已经藏在了“心底”。

上市的最新消息是在2021年11月。市场消息称,“阳光保险正考虑明年在港IPO 20亿美元,目前正与CICC、瑞银等商讨上市事宜。”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明年”是2022年。

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当时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阳光保险正在一步步推进上市计划。

今年距离阳光企业家齐聚北京已经过去了18年,明年将是阳光保险正式诞生18周年。在阳光保险即将年满18岁之际,将h股上市作为“成年礼”或许是最好的礼物。

阳光保险18年,是有故事可讲的18年。

“我们决心不做市场的破坏者”,这是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张维功在阳光财险开业时所强调的。其中包含了阳光保险发展的构想和规划。

其实说到阳光保险的成长史,不得不用“速度”来形容。众所周知,阳光保险集团是从财险起家的,最初的形式是阳光财险。

2004年,当中国保险市场再次扩张的时候,处于监管体制中的张维功看到了中国保险市场的不足和可能。于是,这位被当时中国保险监管系统视为“最年轻仕途不错的局级干部”的官员,毅然选择了转身,辞职下海投身。

当年5月,创业团队齐聚北京。也许,谁也没有想到,这样的“冲动”能在2004年底收获果实。12月,阳光财险收到筹建批复通知书,为阳光保险未来发展做了铺垫。然而,当回顾阳光财险的最初经历时,张维功用“失望到近乎绝望的地步”来形容困难重重。

“在8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谈了389家公司,但没有一家愿意合作”,这对张维功和阳光财险来说是一个考验。然而,这些努力没有白费。经过八个月的努力,阳光财险不仅获得了监管机构的认可,还找到了有实力的股东,他们有着相同的价值观,相同的战略思维。

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7月,阳光财险获准成立,股东包括中国石化集团、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中国铝业公司、广东省电力发展有限公司、北京长安金泰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创润经贸发展有限公司。

阳光财险成立后,发展一直在加速:

2007年6月,阳光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成立。

2007年12月,阳光人寿获准成立。

2008年1月,阳光保险控股改为集团化发展,阳光保险集团成立,正式步入集团化发展之路。

短短三年时间,从财产保险公司迅速成长为保险集团公司,并获得全国第七家保险集团牌照。这个增速让市场看到了阳光保险创下的纪录。毕竟,从银行间保险集团的成立时间来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阳光保险通过三年的基础塑造了保险集团,也让市场领略了“阳光速度”。

阳光保险华丽转身后,从集团布局到分支机构扩张,呈现出“加速度”发展态势。

从集团层面来看,截至2008年底,阳光保险集团总资产从11亿元增加到376.81亿元,增长了34倍。截至2011年底,阳光保险集团实收保费收入318.7亿元,居行业第8位。同时,2011年,以集团化发展的阳光保险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企业100强。

随着集团规模的增大,其业务版图也在升级。2012年12月,阳光资产成立;2014年,阳光融合医院获批自建,2016年5月正式开业;2016年1月,阳光信保获准成立。

如今,阳光保险集团是一家总资产超过4000亿元,拥有财产保险、人寿保险、信用保证保险、资产管理、医疗保健等多个专业子公司的保险集团公司。

在阳光保险集团的“照射”下,子公司的发展也在加速。例如,2008年底,阳光地产& amp意外险市场排名第9,开设33家分公司;开业一年后,阳光人寿市场排名第16位,开了15家分公司。

尤其是阳光人寿,成立之初就面临市场竞争,可谓夹缝中求生存。通过阳光人寿独特的发展模式,即在传统个险营销渠道的基础上,同步推进代发渠道、银行销售渠道、团体销售渠道、电话销售渠道和“官班”五大渠道发展个险期货业务,形成“六线”营销模式,使阳光人寿保费收入迅速攀升至行业前列。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阳光人寿保费收入达151.69亿元,市场份额占比1.44%,排名第九。截至2011年底,阳光人寿保险公司已设立机构1600余家,阳光财产保险公司已在西藏布局机构,完成了除港澳台以外的全国布局。

此外,阳光人寿于2014年6月获准销售证券投资业务,成为保险行业首批获得销售资格的公司之一。

正如张维功所说,“我们计划到2006年,在盈利能力高的省份开设分公司,三年内成为最好的新兴公司,十年内成为最好的保险公司”。随着集体化的推进,阳光的速度一直是“在线”的。

“屁股不香。不能总走在别人后面,要引领潮流。只要我能成为第一,我绝不会做第二件事。”“未来阳光保险从0到1的创新发展和从1到N的叠加发展,将决定阳光成长的未来。”媒体有报道。

至于阳光保险会发展成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可能早在张维功开始筹划阳光财险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

据悉,阳光财险拿到筹建通知时,张维功曾写道“集众家之长,取我之道;聚集业内人才,接受业外人才;高起点设置,战略发展;风雨中工作,阳光下做人;走精英之路,创阳光品牌”。面对庞大的保险市场,阳光保险要走的路,是一条别人没有走过但自己创新出来的路。因此,从阳光财险的成立到阳光保险集团的成立,阳光一直走在创新和引领的前沿。

有资料显示,阳光财险在成立之初,采用了集业务、、再保险于一体的核心业务体系,这在当时国内所有新成立的保险公司中是绝无仅有的。

在展业方面,阳光首创“六线合一”营销模式,推出财险“红黄蓝”管理模式,开发全球财险行业首个“车险生命表”,推出首个“车险闪赔”服务.这些举措都是阳光保险新的发展路径。

当然,阳光融合医院的成立是行业首创。成为中国保险业投资的第一家大型综合医院,也是中国首家“保险医疗”创新健康服务模式的医院。阳光信保的出现,成为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商业性专业信用保证保险公司。

在科技赋能方面,当更多的保险公司将科技作为工具时,阳光保险在2015年提出了“数据阳光”,将数字化、智能化、线上化的科技提升到公司整体战略的高度。在张维功看来,只有用科学技术制造先进的武器,我们才有资格参加未来的战斗。

即使成立了阳光保险集团,也不会走寻常路。第一,集团公司会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相比“老祖宗”,这是一条创新的捷径。

对于创新,阳光保险的坚持有目共睹,这是阳光保险企业精神所蕴含的重要内容。

纵观阳光保险过去的17年,可以说是惊喜多多。同时,阳光保险的发展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从财险板块来看,这家成立于2005年的保险公司,在曝光中并没有太多高调的瞬间,在业内似乎也鲜有声音。但作为中国财险市场第二梯队的财险公司,阳光财险从成立到快速发展,塑造了“阳光速度”。

阳光财产保险业务的发展

开业后第23个月实现盈利,成立不到三年就进入行业第二梯队。发展迅速后,赶超永安、天安。今天的阳光财险正以稳健的步伐前进。根据阳光财险偿付能力报告统计,截至2021年末,其保险业务收入409亿元,净利润4.43亿元。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阳光财险和其他保险公司一样,也在经历着来自车险综合改革的冲击。未来如何打破僵局,实现稳定快速发展,是对阳光财险乃至阳光保险集团的一大考验。

但寿险板块的发展频率与阳光财险基本相似,除个别年份有所下滑外,整体表现较为稳定。

2021年,根据阳光人寿偿付能力报告统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608.27亿元,净利润47.41亿元。

财险和寿险的良好表现支撑了阳光保险集团的稳步前进。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阳光保险仍有“烦恼”,而烦恼的主体可能来自国内唯一的商业专业信用保证保险公司。

阳光信用保险业务的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阳光信保的业务规模正在萎缩,这与信保业务市场的不景气密切相关。随着业内多家保险公司纷纷踩雷信保业务,阳光信保也未能幸免。到2020年,其净利润将降至-7.92亿元。2021年,根据阳光信保发布的偿付能力报告统计,2021年保险业务收入萎缩至1370万元,仍亏损-1.71亿元。但是相比2020年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对它的业务压力正在耗尽。到2021年第四季度末,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阳光化

一边是主营业务持续向好,一边是小众业务遭遇低迷。面对这样的业务分化,即将上市的阳光保险该如何平衡?

根据阳光保险“一聚三强”新战略,将着力提升主业核心能力和核心优势,加强大健康产业布局,强化大资产管理战略实施,强化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赋予市场更多想象空间。

上市是大多数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做大做强的必经过程。

正如一位专家所说,为了满足IPO和持续上市交易的要求,保险公司将提高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让上市保险公司获得大量外部关注,提升品牌影响力。

但面对资本市场的不断动荡,选择向上市发起冲击,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决心。

如果把上市作为一种“成年礼”,也可能是一种极大的奢侈。

阳光的IPO让市场充满期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阳光保险为什么不上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