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丁05B打头一元纸币价值?

专题一 中国货币文化的源起

1.贝币的计算单位是朋,每朋10贝。…………(    )

2.环钱是圆形方孔钱的原型。……………………(    )

3.布币起源于手工业区,布含有布料的意思。…(    )

4.秦始皇统一货币后,铜钱币面铸有“半两”二字,表明每枚铜钱的重量是半两,史称半两钱。………………(    )

5.“文”和“贯”是我国古代铜钱的两个重要单位,1枚铜钱称1文,100文为1贯。………………………………(    )

A.起源于农耕地区,由农耕工具演变而来

B.起源于渔猎地区和手工业地区,由实用的刀演化而来

C.起源于渔猎地区和农耕地区,由农耕工具演变而来

D.起源于魏国、韩国所在的中原地区

A.大概是由纺轮演化而来,圆形、中心有孔

B.是由布币演化而来的

C.是由刀币演化而来的

D.是由布币和刀币融合而成

3.“鬼脸钱”主要分布于 (   )

A.秦国  B.赵国  C.齐国 D.楚国

4.贝币和谷帛是我国历史上的(   )

A.信用货币  B.纸币 ?C.实物货币? D.金属货币

1.贝币、布币、刀币分别对中国哪方面的文化起源产生了作用?

2.为什么说刀币是渔猎文化的产物?

1.中国史上第一款圆形方孔货币为秦国半两。………………………(  )

2.开元通宝是我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的铜币。……………………(  )

3.中国机制铜币制造起始于1900年的“大清铜币”。…………………(  )

4.战国时期各国货币都是以“铢两制”记值。……………………………(  )

5.布币的造型来源于古代农具“青铜削”。……………………………(  )

6.“一文钱”的说法是“通宝”、“重宝”等形式铜钱出现以后才有的。(  )

1.中国最早的铜铸币是:(  )

A.铜贝  B.刀币  C.布币  D.蚁鼻钱

2.下列机制铜币中最早的是:(  )

A.光绪通宝   B.大清铜币  

C.光绪元宝   D.开国纪念币

3.著名的“开元通宝”铭文是谁的书法?( )。

A.周伯琦   B.李斯   C.李渊   D.欧阳询

4.常见的“双钱”符号的含义是(  )。

A.发财   B.“福寿双全”   C.辟邪   D.无特殊含义

5.唐代铜币盛行何种书法?(  )

A.隶书  B.小篆  C.大篆   D.瘦金体

1.在我国古代铜币中使用过的书体有:(   )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2.唐以后铜币经常选择的命名方式有:(   )

A.“通宝”     B.“重宝”

C.“元宝”     D.“五铢”

下列活动属于中国与铜钱有关的民俗的是:(  )

A.镇宅钱   B.厌胜钱  C.压岁钱  D.钱卜

1.战国时期铜币可分为那几大体系?

2.在货币发展中铜币展现了哪些优劣势?

3.中国民俗对铜钱有什么样的认识?

1. 从铜币的兴衰来看货币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 古代铜钱文化有哪些方面值得今人借鉴。

1.主要分为四大体系:布币,流行于周、晋、郑、卫等国;刀币,流行于齐、燕、赵等地;圜钱,主要流通于秦、魏等;蚁鼻钱,主要流通于楚国。

2.铜币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它适应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它的大小合适,币值稳定、价值较高便于携带易于保存和具有良好的保值性等。铜币的劣势体现在它对后来商品经济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商品经济带来的巨大货币需求造成铜币的供给不足、较低的币值不适应越来越大且越来越频繁的商品交易。

3.中国民俗中对同比有着丰富的认识,如作为象征富足的象征装点家居、饰品等祈求美好的生活;由谐音与蝙蝠桃子组成“福寿双全”的寓意;象征神秘力量而用于辟邪、占卜等活动。

1.本问题主要从铜币的优缺点、通过其兴衰看货币的发展。铜币的发展最主要体现出了货币发展应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特点。铜币最初有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其币值稳定、携带存储方便、价值较高等特点从众多货币中脱颖而出称为主要货币,又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其总量不足、价值低下而慢慢衰落。从它的发展可以看出商品经济的发展会对货币的发展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未来货币必然要以价值稳定、供给充分、交易方便快捷等为发展趋势。

2.中国货币中有许多闪光点值得当代借鉴。货币不仅是经济中的流通工具,作为延续上千年的金融工具,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传承者,也是我们了解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文化的一个载体。它包含着中国的艺术,钱币中的书法在现代纸币中延续,对钱币、对财富的美好期望在今天民间依旧延续。同时,古人的货币观、财富观有着很深刻的认识,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也有着一定的借鉴。

1.太史公说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所谓白金就是银。………………………………………………………………………(√)

2.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银铸币为战国时期的楚国银布币。……………………………………………………………………………(×)

3.最早把银铸成元宝的形式是在明朝。………………………(×)

4.海外白银在明朝就开始涌入了,其中西班牙本洋的铸造地在墨西哥。……………………………………………………………………(√)

5.中国最早自铸银元是在清朝由张之洞在广东钱局铸造。……………………………………………………………………………(√)

1.明朝实行银本位与哪位皇帝关系密切?(B)

A.明太祖   B.明英宗   C.明宪宗   D.明思宗

2.关平100两等于广平(A)两。

3.最初流入中国的洋钱为(D)。

A.墨西哥鹰洋  B.日本龙洋  C.墨洋  D.西班牙本洋

4.1853年4月太平军占领南京以后,中英汇率大为变动,其年六月本币对英镑升水(C)。

1.汉代多金,尤其是西汉时期,汉武帝铸造白金三品,所谓白金三品是指(ABD)。

A.圆形龙币       B.方形马币    C.马蹄银

D.椭形龟币       E.五铢钱

2.下列属于银锭在明朝的习惯用语的是(ABCDE)。

A.纹银  B.雪花银  C.细丝  D.松纹  E.足纹

3.清朝银币版本极多,比较珍贵的有(ABDE)。

A.早期西藏银币    B.台湾银币    C.袁大头

D.宣统三年大清银币短须龙    E.四川金宝

1.请列举至少5种民国时期有代表性的银元,并作简单介绍。

2.铁范铸造的银锭一般具有哪些特征?

3.根据银锭的铸造工艺,银锭辨伪时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1.通过对银两相关知识的学习,试论述清代银两的使用情况。

1.中国最早的有规制的黄金货币诞生在春秋时期的楚国。………………………………………………………………………………(√)

2.西汉时期出现的黄金货币已经是十足的货币了。……………………(×)

3.西汉时期的黄金已经被主要用于铸造金币了。………………………(×)

4.唐朝黄金的产区有很多,所以唐朝时黄金货币比较充足。………………………………………………………………………………(×)

5.牛顿不仅是大科学家,他在货币制度领域也作出了突出贡献,因此也著名的经济学家。…………………………………………………………………(√)

6.一般在古书上看到“金”字,都指的是黄金。………………………(×)

7.黄金刚被发现和掌握后,最初就被当做货币使用了。………………(×)

1.“纸黄金”一词指的是(D)。

A.美元     B.欧元  

2.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的时间是(D)。

3.藏传佛教当中,据说是(C)首先把黄金带入了藏区。

A.松赞干布    B.文成公主   

C.莲花生大师   D.观音菩萨

4.布达拉宫内布满了很多与黄金有关的宗教物品,其中最有名的当属(A)灵塔。

A.五世达赖    B.十四世达赖   

C.十世班禅    D.十一世班禅

5. 布达拉宫内藏有大量的经书,其中大藏经(B)使用金粉书写。

A.丹珠尔      B.甘珠尔

C.格萨尔王传    D.金刚经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诞生,(AC)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2.黄金在西汉时期的主要用途有(ACDE)。

A.赏赐       B.铸币       C. 酎金

D.官吏的俸禄    E.赎罪

3.楚金币有哪些形制?(ABCDE)

A.郢爰  B.陈爰  C.专爰  D.颍  E. 攴

1.简要回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以及美元与黄金的关系。

2.请你简述金圆券事件的起因以及与黄金的联系。

3.请说明在西汉黄金货币的主要职能。

4.王莽时期的货币制度有什么特点?

1.试论述明英宗与明代银本位制度确立的关系。

2.试论述不同时期金银比价的变动。

1.交子是对唐代纸币飞钱的一种延续。…………………………………(  )

2.古代纸币分界指的是纸币的流通区域划分。…………………………(  )

3.元代纸币制度至元代中期便已夭折,从而推动了银两的使用。……(  )

4.清代晚期建立起纸币本位制代替银两本位制度。…………………(  )

5.第一套人民币具有新中国过渡货币的性质。…………………………(  )

1.我国历史上第一种纸币是( )。

A.飞钱     B.交子  

C.钱引     D.会子

2.古代纸币制度从哪一时期开始衰落?( )。

A.南宋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3.常见的“双钱”符号的含义是(  )。

A.发财  B.“福寿双全”  C.辟邪  D.无特殊含义

4.近代由民间发行的在一定地域流通的具有纸币性质的是:(  )。

A.银行兑换券   B.军用票   C.私票   D.金圆券

5.中国共产党最早发行的“红色纸币”是:(  )

A.苏区纸币  B.光华商店代价券  C.边区银行币  D.人民币

6.发行过“分”面额货币的人民币是:(  )

A.第一套人民币 B.第二套人民币  C.第三套人民币 D.第四套人民币

1.宋代发行过的纸币有:(   )

A.飞钱  B.交子  C.钱引  D.会子

2.中华民国末期恶劣通货膨胀的主要纸币有:(  )

A.私票        B.法币

C.银圆券       D.金圆券

第二套人民币中委托苏联帮助印刷的有: (  )

1.中国共产党发行的纸币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2.第二套人民币相对于第一套人民币有哪些变化?

1.古代纸币制度为什么多以失败告终?

2.货币制度对一个国家有何种重要意义?

1.苏区货币,在1931年后苏区发行流通。边区币,抗日战争时期稳定边区经济发行。解放区货币,由边区币而来,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发行货币。人民币,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诞生的国家货币,新中国的正式货币。

2.面值上的调整,将面值降为最高10元,增加角、分货币;技术、质量上有进步,其中最高面额的三种纸币为苏联印制,并使用水印技术。发行上完全由中国人民航主导。

1.古代纸币缺乏科学的货币理论和管理,管理松散,发行混乱,古代政府缺乏稳定币值、稳定经济的理念,准备金不足现象严重,将发行纸币看做弥补政府支出的提款机,货币超发严重,货币的民间的接受度低等原因。

2.从古代的货币发展可以看出货币制度关系到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政局的稳定。从古代纸币的发展可以看出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制度的科学稳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法币、金圆券的失败可以看出货币制度的完善影响到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1.钱庄以存款、放款、汇兑为主要业务。……………(   )

2.山西以经营票号和钱庄而著名。…………………(   )

3.江浙沪一带由于地理位置上相邻,所以钱庄的组织结构都是相同的。…………………………………………………(   )

4.过账制度是绍兴钱庄的首创。……………………(   )

5.小同行和现兑庄的过帐与大同行类似,都能够直接与同业进行交易往来。…………………………………………(   )

1. 下列不属于钱庄组织中的管理层的是(  )

A.经理  B.跑街  C. 协理  D.襄理

2. 宁波钱业随着业务的增加,就逐渐形成了固定场所的钱业市场,并成立了同业组织,叫做(  )

A.会馆       B.金融监管会所  

C.同行拆借会所   D.钱业公所

3. 宁波钱庄的空盘市场开始于(  )

A.咸丰年间    B.光绪年间

C.康熙年间    D.同治年间

4. “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说的是在宁波江厦(   )云集的盛况。

A.当铺  B.钱庄  C.票号  D.银行

1.下列属于宁波钱庄首创的制度有(  )

A.过账制度    B.现水制度  

C.规元制度    D.空盘市场制度

2.宁波钱庄和绍兴钱庄的分类中都共有的部分是(  )

A.大同行     B.中同行

C.小同行     D.现兑行

3.清道光年间,绍兴境内出现了几种类型的钱庄,分别是(  )

A.现兑钱庄    B.非现兑钱庄

C.汇划钱庄    D.非汇划钱庄

2.宁波钱庄中人员的设置和工作职责。

3.绍兴钱庄的分类及标准。

1.创新意识在钱庄业发展中的作用?

2.以现代金融的理论,如何评价宁波钱庄的空盘市场?

3.宁波钱庄和绍兴钱庄在其经营理念中都提及了“信用”、“责任”,在现今企业经营过程中如何践行此观点?

1. 钱庄是近代中国社会金融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银钱兑换,以存款、放款、汇兑为主要业务的金融业商店,与当地工商业的发达程度是互相依托、相辅相成的。

2. (1)太上皇(或经理)。名义上市钱庄职员,实际上没有具体工作

(2)三肩。是经理或者太上皇的副手。

(3)跑街。从事兜揽业务,是有业务决定权的跑街。

(4)场头。专门在钱业市场从事各项业务交易的人。

(5)里帐。负责记载总账。

(6)外帐。是对外接待客户、办理收付业务的会计,负责记载钱庄业务的流水账。

(7)信房。负责各种书面往来的文件。

(8)银房。负责银洋出纳。

(9)栈司。负责搬运银洋钱,送解汇款和票据信件等。

(10)学徒。从师受业者。

3. 绍兴钱庄的分类是以股本金额的多少,分为大、中、小及小小同行四类,凡是股金三万元或三万五千元以上的,称为“大同行”,股金两万元的,称为“中同行”,一万五千元以下的,则称为“小同行”,八千元以下的,称为“小小同行”。

1.以宁波钱庄业中开创的各种制度为例,如过账制度,在钱庄业务开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来加以说明。

2.结合现代金融理论的应用及评价机制,分析空盘市场的利弊。

3.围绕诚信、责任的内涵,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如何强化诚信、责任建设等方面进行论述。

1.山西票号规模达到顶峰时,赢得了“汇通天下”的美誉。……………………………………………………………(   )

2.在明清时期,“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在山西非常盛行。(  )

3.明朝时期,政府实行了有利于山西商人崛起的政策叫“开中制”。………………………………………………………(   )

4.为了激励所有员工,山西票号设计了非常科学的股权激励措施叫做“顶身股”。………………………………………(   )

5.第一家在海外设立分号的票号是协同庆票号。……(  )

1.票号在商业组织形式上,实行(  )与“联号制”的运行方式。

A.“分号制”  B.“集团制”

C.“个体制”    D.“股份制”

2.在票号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主要由(  )做决策。

A.东家  B.大掌柜  C.协理  D.内事先生

3.被余秋雨先生誉为中国大地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的票号是(  )

A.日升昌  B.协同庆  C. 大德通  D.蔚泰厚

4.日升昌票号的第一任大掌柜是(  )

A.李宏龄  B.雷履泰  C.侯定元   D. 毛鸿翙

1.(  )是山西票号实行两权分离的基础。

A.儒家诚信  B.东掌制  C.声誉机制  D.家族本位

2.山西票号设计了多维的人事控制机制,包括(  )等措施。

A.慎重选人     B.充分授权

C.培育员工     D.薪酬激励

3.山西票号历史上的三大帮派是(  )

A. 平遥帮  B. 祁县帮  C.介休帮  D. 太谷帮

1.如何理解“开中制”?

2.山西票号的风险防范机制有哪些?

3.列举5家知名票号。

1.票号为何缘起山西?

2.如何理解票号的诚信文化?结合自身情况加以说明。

3.山西票号与当朝政府的关系非常密切,如何理解这样的票号文化?

1-5:√ X √ √ X

1-4:A   B   A   B

1. “开中制”,即以政府控制的食盐生产权和专卖权为交换手段,吸引商人纳粟于边,应招的商人必须把政府需要的实物(如粮、茶、马、豆、麦、帛、铁等)代为输送到边防卫所,才能取得贩卖食盐的专门执照———盐引。然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盐,并在政府指定的范围内销售。

2. 风险防范机制包括:

(1)汇兑业务中的风险管理

1.汇票特制纸  2.专人书写  3.三联式汇票   4.印章及水印

(2)存款业务中的风险管理

1. 控制吸储规模  2.稳定存款核心来源

(3)放款业务中的风险管理

1.谨慎性原则  2.依据风险等级放款的原则  3.严格执行清偿制度,减少不良资产

(4)账务中的风险管理

1.票号的账务管理  2.票号的财务稽核

3.日升昌票号、大德通票号、大德恒票号、合盛元票号、蔚泰厚票号、协同庆票号等

1.可以分别从票号兴起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

2.票号作为一种金融机构,诚信是立身之本,可以从儒家的诚信机制、信誉机制、联保制方面加以理解。

3.票号是时代的产物,离不开山西商人的主观努力,与政府的密切合作、寻求官府庇护也是生存法则。可以从票号的产生、业务往来、外界环境等因素进行理解。

1.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创办的第一家银行………(   )

2.1905年成立的户部银行是中国银行的前身……(   )

3.银行业文化是客观存在的………………………(    )

4. 中国民生银行是我国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的民营企业发起设立、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

5. 诚信、人本、求实、协作、创新是中国民生银行的核心价值观……………………………………………………(    )

1.中国通商银行的创立者是     。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被称为“四行两局一库”中的“一库”是指    。

3.银行业文化包括       、       、       。

4.“服务大众,情系民生”是       的口号。

5. “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是       的口号。

1.1984年1月1日,(   )成立,将工商信贷业务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处理。

A.中国农业银行      B.中国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      D.中国建设银行

2.行徽、办公楼、办公服装等是银行业信用程度和经营状况的外在标志,它属于银行业文化的(   )。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管理文化

3.“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个典故体现了银行业文化的(   )理念。

A.诚信为本        B.人本管理

C.服务社会        D.企业社会责任

4.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行即是我,我即是行”实践体现了银行业文化(   )理念。

A.诚信为本        B.人本管理

C.服务社会        D.企业社会责任

5.“您身边的银行,值得信赖的银行”是下列哪一家银行的文化理念。(   )

A.中国农业银行      B.中国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      D.中国建设银行

6.中国工商银行企业文化的价值观是(   )

B.建设最盈利、最优秀、最受尊敬的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

C.工于至诚,行以致远,诚信、人本、稳健,创新、卓越

D.发展、效益、风险、服务、品牌、团队、人才、学习

1.有“北四行”之称的银行包括(    )。

A.金城银行        B.盐业银行

C.大陆银行        D.中南银行

2.有“南三行”之称的银行包括(    )

A.浙江实业银行      B.浙江兴业银行

C.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D.金城银行

3.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    )基础上成立,开始统一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A.华北银行        B.华中银行

C.西北农民银行      D.北海银行

4.下列属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品牌文化建设具体体现的是(    )。

A.信誉是银行生存之本

B.坚持“人本管理”理念,重视“人”的作用

C.坚持“服务社会”的行训

D.坚持“诚信为本”的原则

5.下列属于中国工商银行企业文化体系内容的有(    )。

A.诚实守信,尽职尽责   B.严谨规范,稳健合规

C.创新进取,追求卓越   D.吃苦耐劳,敬业奉献

1.简述国民政府时期的银行业体系结构。

2.简述银行业文化内涵。

3.银行业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4.简述银行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之间的关系。

1.盛宣怀   2.中央合作金库  3.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4.中国民生银行   5.中国工商银行

1.简述国民政府时期的银行业体系结构。

答:国民政府时期银行业体系结构主要是“四行两局一库”,具体如下:

2.简述银行业文化内涵。

答:银行业文化是指银行全体员工共同遵循的关于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指导原则,以及在这些原则指引下所形成的银行业群体信念和银行运作方式,它影响着全体员工的行为取向、生活观念,体现着银行精神。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具体为:

(1)物质文化。如行徽、办公楼、办公服装等,它是银行业信用程度和经营状况的外在标志,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员工理想及其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

(2)制度文化。包括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同时也包含了银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各项规章制度等,具有强有力的规范性。

(3)精神文化。包括银行员工的群体价值观、精神面貌、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等,反映着银行业的信念与追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银行业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答:银行业文化具有客观性、时代性、独特性、传承性和人本性五大特点。

4.简述银行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之间的关系。

答:银行业文化的三个层面之间并非孤立,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精神文化是银行业文化的核心,也是银行业文化的决定因素,它决定了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的文化,制度文化是联系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中介,它是精神文化的具体化,精神文化直接影响制度文化,进而影响物质文化,使银行业文化总是按照精神文化所要求的轨迹不断发展;银行业的物质文化则是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它们以外在的形式反映了银行业文化的水平、内容、以及银行业整体的精神风貌。因此,对于银行业来说,其精神文化决定了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一经确定,则会出现与之相适应物质文化,最终,形成完整的银行业文化体系。

1.中国现代商业保险制度是由我国古代保险的雏形与萌芽演变而来的。……………………………………………( ×  )

2.清末,我国民族保险业已兴起和形成,相较于外商保险公司处于强势地位。……………………………………(  ×   )

3.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大批工商企业内迁,内地保险业也得以相应发展,重庆一度成为大后方保险业的中心。……………………………………………………(  √ )

4.王效文著的《中国保险法论》是我国第一部保险学术专著。……………………………………………………(  ×   )

5.《海国图志》首次向国人介绍了西方的保险。……( √  )

6.1805年,美国商人在当时南方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广州设立了“谏当保安行”,这是中国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保险公司。……………( √  )

7.真正成为中国民族保险业里程碑的是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创办的保险招商局及其的仁济和保险公司。………(  √ )

8.平安保险公司是我国现代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 。…………………………………………………………( √   )

1.第一个将西方保险思想引入中国的是( A  )。

A.魏源    B.郑观应    C.洪仁轩   D.王韬

2.中国第一家民族保险公司是(  C  )。

A.保险招商局     B.仁济和水火保险公司

C.义和公司保险行   D.太平保险

3.( A  )年,上海9家华商保险公司组成了历史上第一家中国人自己的保险同业公会——“华商火险公会”。

4.平安企业文化的发展可分为(  D  )个阶段。

5.“相知多年,值得托付”是哪家保险公司的品牌口号(  B  )。

A.太平洋保险         B.中国人寿   

C.新华人寿          D.泰康人寿

6.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   D  )又恢复成为我国保险市场的中心。

A.重庆   B.天津   C.广州   D.上海

1.中国人寿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是( CD   )。

A.专业  B.诚实  C.成己为人  D.成人达己

2.当代保险监管核心价值理念是( ABCD  )

A.为民监管         B.依法公正

C.科学审慎         D.务实高效

3.下列哪些是中国当代知名的保险企业家?( ABC   )

A.马明哲  B.陈东升  C.张维功  D.柳传志

4.保险有形文化包括?(  ABD  )

A.保险大楼        B.保险广告   

C.《保险法》       D.保险理赔查勘车辆

5.年是中国近代民族保险业发展最快的十年,其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 BCD  )

民族寿险业在中国起步  

信用保险首次在中国出现

中国的银行业相继投资于保险业

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证行的大量兴起

6.1835年,中国第一个保险学术团体—中国保险学会成立。《中国保险学会章程》第5条规定了保险学会的任务包括( ACD   )

研究保险学理        B.募集保险资金  

C.调查保险实务        D.编制保险统计

1.中国保险文化的存在表现可分为哪三个层次?

答:(1)保险物质或有形文化;

2.简述中国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

答:请围绕“守信用、担风险、重服务、合规范”四个方面简要展开。

3.民国民族保险业的涌起与变迁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答:(1)民族保险业的初步发展时期(1912年-1927年);

民族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时期(1927年—1936年);

官僚资本保险机构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控制(1937年-1949年)。

4.简述中国人寿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

答:中国人寿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成己为人”一方面是说,不断完善和壮大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客户和社会服务;另一方面是说,只有不断完善和发展壮大自己,才能更好地为客户和社会服务。就内部关系而言,“成己为人”强调公司和公司成员的共同发展进步;要求每个成员加强学习,增长才干,共同把公司建设好;要求公司注意调动和保持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分享公司的发展成果;努力做到公司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协调统一。就公司与客户和社会的关系而言,“成己为人”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寿的社会责任感,强调公司发展壮大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完善的人寿保险服务,反映了公司的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人寿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切实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客户需求。

“成人达己”是说,只有成就和帮助他人,才能发展和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就企业内部个体之间的关系而言,“成人达己”强调营造一种“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共同进步”的和谐氛围。就企业内部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而言,“成人达己”意指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才能把公司建设好;只有齐心协力把公司建设好了,个人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就公司与客户及社会的关系而言,“成人达己”指只有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寿险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寿险需求,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5.简述中国保险监管的核心价值理念。

答:请围绕“为民监管、依法公正、科学审慎、务实高效”四个方面简要论述。

1.论述清末保险市场格局。

答:清末民族保险业处在初创阶段,从1865年中国最早的民族保险公司——义和保险公司成立至辛亥革命前夜,约有35家民族保险公司创立,其中水火险公司27家,寿险公司8家。

从公司数目上看,民族保险公司已有一定规模,但这些公司在市场上都立足不稳,业务规模不大,其市场份额不足10%。

清末外商对华贸易不断扩展,外商垄断着以水险为主的中国保险市场,其市场份额超过90%。

当时,外商在华创设的保险公司并不多,外商的保险业务主要通过洋行代理。1900年,有52家洋行代理148家保险公司的业务。英商在中国保险市场上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其业务做法、管理模式、费率水平、保单条款等均为其他国家的保险人所效仿。

清末,以英国保险商为核心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最早的保险行业自律组织——上海洋商保险公会,该会的成立更加强了外商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垄断,他们共进共退,在佣金、折让、费率、险种、拒保、分保等方面协调一致,共同遵守。这一时期,外商保险公司以上海为核心,向中国沿海、沿江地区扩展业务,设立分公司,其业务范围已扩展到广州、黄埔、澳门、汕头、厦门、台湾、福州、宁波、镇江、九江、汉口、烟台、天津、宜昌、北京等地。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民族保险业在辛亥革命前已兴起和形成。但这一时期的民族保险业的资本和规模都不大,相对于外商保险公司仍处于弱势地位。

2.举例说明民国时期金融资本与民族保险业的关系。

答:民国时期,金融资本相继投资于保险业,使民族保险业获得了发展的高潮。

1915年8月,曾两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的周学熙在其创办的中国实业银行下创设永宁保险行(1932年6月改组为永宁水火保险公司),办理水火保险,成为中国银行业兼办保险的先驱。此后,银行业相继投资保险业,成为中国民族保险的一个新形势。早期有东莱银行投资100万元开办的安平保险公司,1929年11月金城银行开办的太平水火保险公司,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分别于1927年和1930年开办的大华保险公司和中国第一信用保险公司。1931年后,金融资本投入保险业的越来越多:1931年上海银行创设宝丰保险公司,中国银行拨资200万元创办中国保险公司;1932年浙江兴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浙江实业银行、中孚银行等四家华商银行,与美亚保险公司联合创立泰山保险公司;1933年四明银行开办的四明保险公司;1934年中国民生银行投资500万元开设中国天一保险公司;1935年中央银行拨资500万成立中央信托局保险部。由于金融业以其雄厚的资金投入保险业,民族保险业有了飞速发展,到1936年,保险公司与1914年相比数量增加了两倍多,资本金增加了5倍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中国平安企业文化的发展阶段。

答:请围绕下述5个阶段进行展开论述。

 (1)第一阶段:1988 年平安成立后形成的创业观;

 (2)第二阶段:1992 年开始形成的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平安的思想观;

 (3)第三阶段:从 1994 年开始形成的平安国际战略的发展观;

 (4)第四阶段:从 1999 年开始提倡的平安的价值观;

 (5)第五阶段:从 2002 年平安开始大力倡导的执行观。

1.我国近代证券业最早出现在深圳。………………(   )

2.近代中国出现的第一部证券法律为《证券交易法》。(  )

3.《论语.里仁》中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文化。……………………(   )

4.近代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出现在上海。………(   )

5.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进入了监管的规范化阶段。…………………………(   )

6.合规文化最早出现在证券行业。…………………(   )

7.《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自1998年实施以来经历了两次修订。…………………………………………………(   )

8.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了全国最大的卫星证券通信网。…………………………………………………………(   )

1. 2000多年前《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子产曾将法律条文铸于鼎上。这属于(   )文化。

A.创新文化  B.合规文化  C.制度文化  D.诚信文化

2. 在早期证券公司内部设有的岗位以下除了(   )

A. 董事  B. 正副执事  C. 帐房  D. 经纪人

3. 中国现代意义上第一支股票的发行时间(   )。

4.以下哪种金融凭证不属于证券(   )。

A.股票   B.存单   C.债券   D.收据

5. 证券营业部交易为投资者提供证券代理交易之外还提供(   )服务。

A.企业融资 B. 证券信息  C.证券发行  D.企业上市

1. 韩非子作为法家的代表,主要提出了(  )对法家思想进行了集成。

A.抱法    B.处势   C.变法  D.用术

2.民国时期上海证券交易对交易人员有(  )不同的称谓。

A.经纪人  B.操盘手  C.掮客  D. 中人

3.现代证券交易所组织结构有哪些(  )?

A.直线制     B.职能制

C.虚拟制     D.事业部制

4.我国证券业初创期,证券文化有哪些特征(   )?

A.制度文化        B.资本主义贪婪特性

C.正义责任文化      D.创新性

5.目前香港证券交易所与内地交易所分别开通了(   )。

A.沪港通  B.沪股通  C.港股通  D.深港通

6.中国近代的证券文化的两面性是(   )。

A.功利性         B. 社会责任

C.创新性         D.贪婪性

1.《巴塞尔协议Ⅲ》主要内容有哪些?

2.简述我国的证券业经历的交易模式。

3.简述证券机构的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

4.证券公司有哪些经营文化?

1、×  2、√  3、√  4、×  5、√  6、×  7、×  8、√

1.《巴塞尔协议Ⅲ》主要内容有哪些?

(1)最低资本要求;(2)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3)银行业必须满足的信息披露要求。协议还是强化了对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的评估、外部尤其是市场对金融机构的约束和监管,进一步强化了金融机构对信息披露的要求。

2.简述我国的证券业经历的交易模式

我国证券交易模式分为四类。

(1)股票经纪人交易。民国时期的上海证券交易是通过股票经纪人来完成的,又称中人,也称掮客。经纪人资格必须由政府核准注册,获得营业执照之后才可以进行证券交易。

(2)早期证券交易。随着旧时上海洋行逐渐增多,股份制公司出现,促成了上海各种股票公司的出现。

(3)证券营业部交易。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在网络化交易出现前,证券营业部交易作为其主要交易形式。证券营业部承担了:1、证券代理交易的功能;2、提供证券信息的功能。

(4)网络平台交易。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证券交易所逐渐开始建立以卫星通讯为基础的证券信息发布平台。例如上海证券交易所到1997年建成全国最大的卫星证券通信网。2000年以后各种证券交易平台出现,例如竞价撮合交易系统、上市公司信息服务平台等。

3.简述证券机构的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

目前我国证券交易所普遍采用的是直线制和职能制混合的组织结构形式,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尤其是沪港通、深港通的开通,也设置事业部制等组织结构形式。

从我国证券交易所的直线制组织机构形式看,依据权力大小从上到下分别设置了:会员大会、理事会、总经理室。

从职能制组织机构设置看,可以把职能部门分三个类:第一类职能部门:主要负责证券交易所的一般日常事务管理主要有办公室、人事部、财务部;第二类职能部门:主要负责风险控制包括了监察部、审核或者风控部等;第三类职能部门:主要市场扩展与研发包括了证券上市部、技术部等。

4.证券公司有哪些经营文化?

(1)证券制度文化。证券的制度文化其实包含了证券市场的制度文化和证券企业的制度文化。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多项制度。例如1993年颁布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

(2)证券创新文化。主要包含了证券公司创新管理理念和证券行业创新发展模式等。证券发展的新时期,证券公司纷纷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精神文化。

(3)证券合规文化。金融机构内部形成的合规理论、合规原则、合规价值等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把《巴塞尔协议Ⅲ》引入证券公司管理规范形成了合规文化。合规文化的建设表现为:1、证券公司合规部门的不断建立;2、证券公司从事合规工作的人员不断增加;3、证券行业合规制度不断完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开头的列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