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一般几亩地?

四川新闻网自贡2月22日讯(陈伯强 蒋兵)2月20日,经过多日阴雨后的天空露出一丝阳光,荣县长山镇德胜村村民张文君的心情,也和这天的阳光一样灿烂。 “咦,还在睡懒觉,出来晒太阳了。”他钻进“天网”遮住的田块,用木棍小心翼翼敲打青蛙的冬眠的洞穴自言道。“这片田里,还‘藏’着3万多斤孵蛋的青蛙,等20多天把蛋孵化出来后,再卖出这批‘老青蛙’,实现自繁自养。”流转土地420亩从事水稻和青蛙、龙虾、鱼类种养的张文君介绍。

张文君今年34 岁, 本科文化,10年前在云南和贵州从事食品营销,每年收入40万元。2015年,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他辞去了高薪的营销工作,回到家乡长山镇,在镇党委政府和村组干部的协调下,在家乡德胜村流转土地420余亩,开始了青蛙、稻虾、稻鱼养殖。

“2018年,因为技术原因,粮食和水产养殖总收入只有480多万元,除去流转费和农资投入等,纯利润只有90来万元。2018年,支付村民务工费就达60多万元,也算帮了本村大龄村民就地务工挣钱哈!”张文君说。

2019年,咋个规划420多亩地的种养呢?“103亩地是水稻套养青蛙,80亩地是水稻套养龙虾,其余的地是水稻套养鱼类。水稻力争实现亩产1100至1200斤。3万斤冬眠的青蛙就是自繁自养的母本,孵出的蛋就放养在103亩地里;80亩的龙虾养殖田正月初四开始就消毒了,明天就放虾苗;套养鱼类的田块,年前就放养了鱼苗。”张文君站在田埂上手指眼前这一大片地介绍。

镇干部田边了解种养情况

“马儿啊,你慢些走呀慢些走,……”谈话间,他的手机响了。“喂,我就是张文君……”原来,是配送水稻种的来了。“一共订了300公斤‘德优4727’优质水稻种,秧田早几天就整理出来了,月底就要播种,请的民工正在施底肥呢!为了节省人工费用和增加移栽株数,水稻全部采用机械插秧。”一边走一边向记者介绍。

“今年,调整了养蛙的养殖技术人员,也在去年的基础上改进了养虾和养鱼的技术,希望今年的水稻亩产达到1100至1200斤,总收入达到600万元以上,希望实现粮经双丰收,力争实现2018年没实现的目标。”张文君下足了决心,今年一定要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搏击一把。“帮张老板,不怕拿不到工钱。”看到张文君那股子实干劲,务工挣钱的村民杨大明等也都信心满满。

2012年3月27日,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委任杨惠妍为公司副主席。作为碧桂园董事局杨国强的二女儿,人们并不惊讶于杨国强对杨惠妍的委以重任,而是静待着杨国强何时将碧桂园的权杖完全交给杨惠妍。而在今年12月7日,碧桂园正式迎来了新的掌门人:杨惠妍将从副主席调任为联席主席,并将继续担任公司的执行董事。调任后,杨惠妍将负责协助主席杨国强处理集团日常工作,并负责集团的战略投资及基于现有业务的新业务探索。


公开资料显示,杨惠妍持有碧桂园57.23%的股本,是碧桂园最大的股东,而根据目前碧桂园2000亿港币的市值计算,杨惠妍光是这部分财富已经超过千亿港币。除此之外,杨惠妍还是博实乐教育集团董事长和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20%,杨惠妍在博实乐教育的持股价值超300亿人民币,那么有人会问,杨惠妍究竟多有钱?根据最新的《2018胡润百富榜》显示,杨惠妍以1500亿人民币的身价位列全国富豪榜第四位,在她前面的三位分别是马云、许家印和马化腾。而在中国的女富豪中,杨惠妍更是一骑绝尘,即使把排在她后面的吴亚军、陈丽华和周群飞三人的身价加起来也要比她少上25亿,而杨惠妍今年不过才37岁。

杨惠妍的财富几乎完全继承于其父杨国强,杨国强出生于1954年,广东顺德人,他与中国家电的民族品牌美的的创始人何享健不仅是老乡还都是起家于顺德北滘镇。除了他俩,香港四大家族中的李兆基和郑裕彤也都是顺德人,顺德人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杨国强年轻的时候很穷,靠着哥哥的提携从包工头开始干起慢慢当上了北滘镇建筑公司的总经理,自此之后,杨国强抓住了历史机遇进入房地产领域,成立了碧桂园。


杨国强一手缔造的“碧桂园王国”,以在大城市郊区和二、三线城市快速滚动开发大盘项目、走连锁经营路线而闻名广东。他的企业独家撑起了广东商品房销售量的八分之一。“像卖白菜一样卖房子”,碧桂园在业界素有“房价杀手”之称。杨国强对碧桂园的定义是:“快速、大量生产社会需要的物美价廉住宅的工厂”。 碧桂园对速度的追求,源于杨国强对规模、销售的迷恋;他曾与小米董事长雷军探讨,两人均认同,“规模越大,利润越大”。他对沃尔玛“快速周转,薄利多销”模式也极为推崇。

2007年4月,碧桂园在香港成功上市,集资百亿元,上市后总市值一度逾2000亿港元。在资本驱动下,杨国强把他的开发模式推向了全国。今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合同销售额人民币4124.9亿元,同比增长42.8%。这是继2017年全年销售跃居行业第一以来,碧桂园再次发力,继2017年之后销售业绩仍然保持领先。另外,据碧桂园高管透露,截至今年8月份,碧桂园的土地储备高达54万亩地(3.64亿平方米),货值达2.8万亿元。


杨国强的发家史堪称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内地民营企业家的发家缩影,不过尽管已经成为中国的顶级富豪,但杨国强并不迷恋财富,他早在2007年碧桂园上市前就将碧桂园的股份悉数转让给了杨惠妍,当记者问及为什么这么做时,杨国强只是淡淡一笑,他表示:“自己的财富早晚都是女儿的,早给晚给都一样,何况自己的女儿十分善心,对外人都很好,我老了她一定会养我的。”

不过,虽然杨国强把权益全部转给了杨惠妍,但他仍然是碧桂园这艘地产巨舰的实际掌舵人,直到今天才让杨惠妍担任联席主席。杨国强育有三女,其大女儿因幼时发烧,智力受到损害。因此,他对二女儿杨惠妍和小女儿杨子莹的培养就尤为用心。除了杨惠妍,小女儿杨子莹也在碧桂园担任执行董事,主要负责公司融资。


尽管已经担任上市公司的董事,杨惠妍姐妹的个人信息却几乎完全不为外人所知。碧桂园集团拒绝了所有采访杨惠妍的要求,杨惠妍曾就读的广东碧桂园学校也对此三缄其口。“非常抱歉,在得到她本人同意前,我们不会对你说一个字。”一位老师如是说。

不过,许多碧桂园的内部人士都对杨惠妍赞口不绝,与杨国强对职业经理人的任用遵循“用人而疑,疑人要用,边用边疑,边疑边用”的不信任态度相比,杨惠妍则更加开明,接触过杨惠妍的房地产业内人士评价,杨惠妍做事干练、机敏,有控制能力。未来,在杨惠妍与杨子莹的配合下,一为负责公司全面统筹,一为融资,将成长为碧桂园家族模式改变的主导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在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以后,以500亩作标准,500亩以上的算是大地主,500亩以下的,算是中小地主。

后来逐步演变为不管你家人口多少,只要你有出租土地的行为,就可以定你为剥削,因而定你为地主。

那么,地主的收入有多高呢?

显然,地主收入基本都是粮食。

1927年5月,国民政府颁布《保护法》,规定“佃农缴纳租项不得超过所租地收获量百分之四十”,“佃农对于地主除缴纳租项外,所有额外苛例一概取消”,“佃农对于所耕土地有永佃权”。

同年由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和省政府联席会议通过《浙江省十七年佃农缴租章程》,规定“正产物全收获百分之五十为最高租额”,“佃农依最高租额减百分之二十五缴租”。这样,佃农只须向地主交纳收获量的百分之二十五,自己则可得百分之七十五。

为此,浙江的中小地主炸开了锅。

等于地主把土地租出去,收入只有佃户的三分之一。

而当时水稻亩产不过三四百公斤,等于地主每亩只能收获不到100公斤。

如果只是那种出租五六十亩土地的小地主,收入只有五六千公斤一年。

当时稻谷的价格并不高,年,上海米价是全国比较高的,也不过每市石9.5银元,1市斤=160市斤=80公斤。

五六千公斤大米,差不多是四五百块大洋。然而,这笔钱还要交纳公粮和各种苛捐杂税以外,剩下来也就不多了,往往连一半都不到,也就是二三百块大洋。

而当时上海普通工人,月薪也有10块大洋,一年也能收入120块大洋。

这样算来,这种小地主的收入,比普通工人好不到哪里去。

而且地主一半完全靠出租土地吃饭,家里一般人口较多,少则七八口,多则十几口。这样一来开销自然就大,生活就难以维持。

1928年10月,董士钧等以永嘉城乡全体等众名义上书,指责减租之举“苦乐不均,倒置主佃名义”。11月,董松溪等以浙江全省公民代表名义上书,指责浙江省党政两方“高坐堂皇,罔知民间情状”,“自党部至处理佃业各机关,以逮于各农协会,均为恶化、腐化、无产暴民所占据”,“中小地主生平千辛万苦,粗衣恶食,齿积蝇头,购得薄田数亩,或数十亩,藉为一家数口或数十口养生之资者,莫不俯首帖耳。”同月,永嘉城区业主上书,指责佃业理事局“每袒于佃方,致业主所得不及佃农十之二三,不平太甚,众怨沸腾”。

看看,地主这样抗议闹事,又是普遍现象,看来并不是完全胡闹,而是有理由的。

可见,中小地主的收入并不高,但无论如何也比佃户要阔绰。

这还是所谓鱼米之乡的浙江、上海,地主尚且叫苦连天,如果北方和西北贫瘠地方,收入当然就更低了。

而当时中国,500亩以上大地主是很少见的,很多地方整个穷县也没有几个这种富户。

红军长征路过贵州北部时,地方别说地主,就连富农都找不到几个,绝大部分都是贫农。

所以,中小地主是地主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他们收入也并不算高。

当然,如果是大地主,比如有500亩以上土地,甚至上千亩的,那就是富豪了。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有时候地主精打细算、节省到变态的地步,看起来比佃户还夸张。

比如那个周扒皮,自己衣服的裤腰带都是用破布搓的,舍不得做一根好的。

甚至吃饭剩下的粉条,都要捞出来晾干,等到下次再吃。

而周扒皮都七老八十了,长工干活他还去打下手,还亲自将水饭送到地头。

因为地主家庭其实也不宽裕,只是比佃户有钱的多罢了。


地主,其实是一个现代的阶级概念,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只是单纯的拥有土地,并不能算是地主阶级。

1949年建国后,我们根据经济状况,对全国范围的人口进行了阶级的划分,这种划分是为了更好地在农村推行土地改革。按照当时的标准,地主应该满足:

家庭拥有土地,家庭成员不参加劳动,只依靠地租收入或雇佣农工耕种,属于“地主”。

当然,对于地主的认定早在解放前就实行了。一般认为:

只要拥有土地面积超过50余亩、人均6亩以上者,都属于地主。再往上,还可以细分出大地主等等。

古代的50亩良田可不是小数目。

例如,唐代在配合租庸调制的时候,推出过均田制。当时规定:

丁男二十岁以上,授田百亩,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八十亩为口分田。

当然,20亩这个数字是很难实现的。如果切实拥有50亩属于自己的田地,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家资。

最后,为什么要和包租婆比?包租婆那个宅院,肯定是比不了古代有钱的地主啊。


地主,顾名思义就是以占有大量土地并以此来剥削他人劳动成果的一类人的。

地主也分为很多类,并不是所有的地主都富得流油!

第一类是各类封建上层贵族,他们通过战争,封赏,卖买特权等手段集中了大量的土地并以雇佣或租赁等方式获取利益。这些是封建大地主,他们的财富是非常庞大的,比如《红楼梦》的贾家。这些人的生活是非常奢靡的!

第二类是附庸在大贵族大地主身边的一些小贵族或亲戚帮佣,这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力或巧取豪夺或强卖强买也集中了大量的土地,这类地主对佃雇农的盘剥也是最厉害的。比如《红楼梦》里赖大家。

第三类地方小官吏或工商业者利用手中多余的钱财购买破产的中小农手中土地,这些人生活还算富裕,但是也面临大地主和官僚地方豪强的期压和剥削。

第四类就是通过勤劳吃苦慢慢积累起来,一代代人一点点购买来的土地,这类地主有点钱,但生活并不富裕只是相对当时多数人的生活好一点。平时吃穿用度都很节俭,这类地主比较苦逼,上面有大地主官僚压着,下面贫雇农对他们也不怎么待见!派捐缴贡他们“优先”。比如《白鹿原》里边的白嘉轩一家和那舔碗的小地主,他们的生活甚至比不上屏幕前的各位!这类小地主才是古代农村的主流,也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中坚力量。

而包租婆包租公已经属于城市工商业者了,虽然地主和包租婆包租公都是属于食利阶级,但是也有区别。农村小地主是要自己劳作的,而且也很辛苦勤奋,包租婆包租公就不用了。但包租婆包租公也面临大资本的排挤小官吏的盘剥欺压以及地痞流氓的侵扰。

所以城市市包租婆和农村小地主经济地位相差不大,他们都是既是剥削者同时也是被盘剥的对象。

但历史上地主是一个庞大的阶级集团,拿来与城市包租婆阶层来比较没有可比性。小地主与城市包租婆的地位相或稍可比较一下。@当代师说@头条公开课新手课堂@头条公开课

我是教育领域创作者,文史爱好者。以上回答希望能解开您的疑惑![大笑][大笑]


一一地主这个词称原本之意就是,拥有自己的土地是这土地的主人,统称为地主,但是地主之间也有相当大的差别,也分三六九等。全国各地区的地理条件资源的差别,南方,北方的差别就更大了,人烟稀少地大物博,人口密度大寸土如金的区别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一一大地主拥有上千亩以上的农田,中型地主拥有几百亩,部分几十亩的小地主,有的还是自己耕种,这些人都叫地主,所以说地主就是私有土地主人的统称。

一一但是这个地主之称,在我国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时代,又有了新说法,只要你把土地租赁给他人耕种,自己不劳而获收吃租子,都是地主剥削阶级。

一一就现在城市的包租婆和历史上的地主从形式上是一样的,沒有太大的区分。一个一线大城市的包租婆和二三线城市的包租婆的差距可就有了很大的差距了。

一一我对历史上的地主与现在的包租婆相比的看法是;

历史上大地主可与现在的一线城市的包租婆对等相比,但是一线的包租婆的收入要比历史上的大地主的收入要高出很多。


虽然都是她主,可是地主与地主之间玄属太大有天地之别,各地的标准也有差异,不能一概而论,特大地主占有土地10000万亩以上,大地主占有土地1000亩以上,中地主占有土地100亩以上,小地主占有土地只有几十亩地,还有一个条件就是自己家家人不出劳力或半出劳力的,就是地主。

一样的道理,现在的包租婆有年收入超亿的,几千万的,几百万的,几十万的,几万的不等。

有了以上这些数字他们的收入水平就不言喻了。

历史上的地主和现在的包租婆在同等级上的,他们的收入水平大至相同。


这个问题很难一概而论,因为地主有大有小,大地主田连阡陌,奴仆成群,甚至拥有武装,而小地主仅仅雇佣几个长工,也就小康生活而已。

最有名的大地主比如刘文彩,他有田产12000余亩,还有银行字号22处、当铺5个、街房684间、碾子10座、公馆29个,家藏大量金银珠宝。过着残酷剥削农民的恶霸地主生活:农民租种他的一亩田,先要交二斗黄谷作押金,由于通货膨胀,押金往往贬值,他便采取夺田另佃或换订新约的办法要佃户重交押金;他还特制量斗,用大斗进、小斗出的办法,在农民交租、购借粮时进行盘剥。刘文彩妻妾成群,还强奸女青年多人。他家有20口人,常住安仁镇家的有六个,可是侍候他家的奶妈、丫头、雇工就有六七十个,这些人饱受虐待和折磨,甚至眼瞎身死。刘文彩豢养了一批的武装家丁和一批打手刺客,他心狠手毒、肆意滥杀,就连自己的亲戚、刘文辉夫人的族侄杨炳元,也因醉酒后对他评头论足,而被他派人枪杀于雅安闹市。为了扩张势力,刘文彩于1941年建立了袍哥组织公益协进社,各地的袍哥大爷、恶霸地主、土匪头子趋炎附势,在他的卵翼下为非作歹。可见其比现代的包租婆嚣张多了。

但是也必须看到,除了这些恶霸大地主,还有众多勤勤恳恳的小地主,劳作终年也不过小康,生活比之今日的包租婆恐怕还有所不如呢!


这其实很难比较,不同地区的地主往往有很大的区别,况且地主阶级内部也还分等级的,大地主毫无疑问是要比小地主有钱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以1927年的划分来看,土地超过500亩的为大地主,500—100亩土地的为中等地主,小于100亩的为小地主。

中大地主肯定一般来说是不用自己劳作的,而小地主有的需要劳作,或者半劳作,好一点的也可以不用劳作的。而且江浙土地富饶的一代的地主阶级肯定也是要比偏远地区的土地贫瘠的地主日子要过的滋润许多的。

而现代的“包租婆”也是一样,你在一个大城市里面和在一个小城市里面差距往往也是非常大的。也许一个大城市的小包租婆就要比一个小城市的中等包租婆有钱也是可能的。

虽然封建时代的地主和现代社会的包租婆性质差不多,都是靠出租土地(房子)从而收取租金,但是显然这两者根本就不好比较,虽然收入不好比较,但是我认为古代的地主阶级地位那是远远要高于现在的“包租婆”的。

因为现代意义上包租婆同样也只是普通人,没有特权,但是古代时候的地主不一样,他们是特权阶级,甚至可以自己对家丁执行一些家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国地主有多少亩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