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微信朋友圈,你第一感觉是什么?

都说现在是没有隐私的年代,我就在最近的网络热梗里找到了端倪。

从拼夕夕名媛群聊记录被曝光,到全网贴得到处都是的凡尔赛文学模版。

公开处刑他人的“生活”,已经成为一场聚众群嘲的盛典。

但在我看来,这并不好笑。

因为它只会导致一个结果:

本来就所剩无几,还在坚持用朋友圈记录生活的年轻人。

果不其然,我昨晚刷朋友圈时。

就看到一个好朋友,发了一组在北京国贸商场吃甜点的照片。

可刚要点赞,我就发现朋友圈已经删掉了。

我去私聊她,得到了这样的回复:

现在发这种朋友圈,觉得心虚。

生怕别人说我是拼多多名媛,还有啥凡尔赛文学。

在朋友圈记录生活,分享生活。

这本身是一件愉悦自己、呈现自己状态的好事。

怎么到了今天,发个朋友圈还让人开始心虚了呢?

明明不是明星,却过得比明星还有包袱。

当今一代年轻人的朋友圈,到底经历了什么?

 大家还记得微信刚流行起来的那几年吗?

特别是朋友圈刚推出小视频那会儿。

一打开朋友圈,就能刷到一连串好友录制的小视频。

每次刷到这样的内容,都能感受到分享者那溢出屏幕的喜悦。

那时候,没有4G,最长录制只有6秒。

网速很慢,但刷朋友圈的快乐却一点也藏不住。

当时,分享朋友圈是一件增添幸福感的事情。

但今天,朋友圈却彻底变质了。

它不再像以前一样,可以让人尽情地分享生活、记录生活。

反而成为了很多人的累赘。

甚至还因此发明了一个新词,叫:朋友圈人设。

每一个年轻人,都被朋友圈装上了一道「社交枷锁」。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同感。

就是每当添加完一个微信好友,大家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主动跟对方打招呼。

检查对方的朋友圈,对他进行一个基本的判断;

检查自己的朋友圈,是否存在对方不能看到的内容。

不得不说,这已经可以算作是当代年轻人,达成的一种不言而喻的社交默契。

不仅如此,现在的朋友圈还存在一个问题:

发得越多,接受到的猜测和评价就会越多。

发朋友圈,就等同于接受世人对自己的审视。

有时候,仅仅是分享一首好听的歌到朋友圈里。

就会被别人不断揣测自己的情绪。

如果是首情歌,会有人猜测你最近是不是脱单了、分手了、想谈恋爱了。

如果是首丧歌,会有人猜测你是不是离职了、丢东西了、最近过得不好了。

然而大多数的真实情况,其实只是因为这首歌好听,或者耳机里刚好在放。

朋友圈社交被复杂化之后。

愿意在朋友圈分享生活的人,越来越少。

朋友圈带给人的包袱,也变得越来越重。

每次发朋友圈之前,我们不光要精心设计如何排版。

还要反复考量自己要发的图片,是不是每一张都「逼格有度」。

既不能太low,显得自己没见过世面,被人看不起。

也不能太高大上,让微信好友觉得自己每天都在装逼。

不然就会有先被截图出去,接着再被群嘲「拼多多名媛」「凡尔赛文学」的风险。

就拿勇博来说,他是一个喜欢分享美食的人。

但为了避免自己,在朋友圈晒美食被吐槽。

他就只敢吃得光盘光碗之后,再随意地拍张照发朋友圈。

哪怕去打卡了米其林,也必须把照片拍成路边摊的质感。

什么摆盘啊,滤镜啊,统统都不敢有。

唯恐别人说自己天天吃香喝辣,还发朋友圈炫富。

而在没被「凡尔赛文学」绑架之前,年轻人手机里没几个p图软件,都不敢发朋友圈。

就比如我自己,发照片之前,都是拍照5分钟,精修5小时。

P完图恨不得一次性发给五个闺蜜,让她们提前挨个评价一次。

这个角度是不是不好看?

生怕检查出来一个漏洞。

每个好友,都被假想成了朋友圈里的观众。

我们在生活里被内卷着。

又被戴上面具,架上了朋友圈的表演舞台。

更悲催的是,有一类人,已经彻底不敢发朋友圈了。

我是一个特别爱看别人朋友圈的人。

看朋友们分享美食、天气、自拍,或者吐槽着工作中的奇葩经历。

真的是一件特别解压的事情。

每次刷朋友圈,都有一种体验不同人生的快感。

而对于年轻人来说,日常生活工作都太忙了。

很多老朋友没时间见面,就连聊天都聊不上几句。

而朋友圈,就成了我了解朋友们近况的唯一途径。

比如在朋友圈互相给彼此点个赞,简单地评论三言两语。

就仿佛在告诉那个你在意的朋友:我在。

朋友圈的点赞评论,就成了维系情感的一条纽带。

而现在,连点赞之交都变奢侈了。

有些人告别后,原来也会走失在朋友圈。

今年过生日时,她收到了姐姐送的一款自己喜欢了很久的大牌包包。

收到礼物后,三梅拿着看来看去,拍了一张又一张照片。

随时准备着点赞的我,一下午都没见她发朋友圈。

我不敢发,怕别人觉得我在炫富。

每一个朋友圈失踪人口背后,都藏着一种现代人的悲哀。

我自己其实是一个分享欲很强的人。

我特别佩服那些旅游十天半个月,只发一条朋友圈的人。

我要是出去玩了,我恨不得一天发8条朋友圈。

自拍、他拍、风景、美食……

所有这些,我都想第一时间分享到朋友圈。

一是因为我想把这份快乐,分享给更多人。

二是希望用朋友圈这种形式,记录自己当时的感受。

但每次准备发送前,我都要把文案和配图改一遍又一遍。

生怕哪句话说多了,怕微信里某个好友觉得我是话唠。

还有的时候,自己想发一条纯文字朋友圈,又怕别人觉得我矫情。

我就会刻意加上一张无关紧要的图片。

为的就是以后,可以设为私密。

哎,累了累了,朋友圈社交真的让我累了。

直到昨天,易岚才告诉我:其实纯文字也可以直接设为私密。

我整个人瞬间又活了过来(很多人肯定都还不知道,赶紧去试试)。

终于从年轻人的分享平台,被捆绑成了约束所有年轻人喜怒哀乐的失语手铐。

朋友圈到底是从啥时候开始变味的?

思来想去,我可算是想清楚了。

当互联网解放了我们的话语权时,其实,也把我们24小时置身于监视中。

微信这个绿色交友软件。

现在已经沦为了充斥着微商、工作群的社畜们的工作软件。

24小时微信待命,几乎成了所有社畜的生活常态。

当代年轻人,本就已经以公司为家,与同事为伴了。

工作之外的生活,真的就再也不想被窥探到半点。

所以,才有了各种各样的微信分组。

屏蔽错了,屏蔽漏了,又加了新同事了……

任何一种情况,都足以让一个喜欢在朋友圈分享日常的人,原地社会性死亡。

不得已之下,年轻人只好完全放弃了在朋友圈倾诉衷肠的欲望。

并且大家也都清楚,说多错多。

活着已经够累了,为了不给自己招惹麻烦。

越来越多的人干脆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发。

但对年轻人来说,却又少了一个输出情绪的出口。

克制自己的表达欲,“假装成熟”不发朋友圈。

顺势而为推出了朋友圈三天可见、一个月、半年可见功能。

诚然,这个功能终于将一部分喜欢在朋友圈分享。

却又不喜欢被大家过度猜测、评价的朋友,解救了出来。

他们又被迫进入了另一个深渊。

朋友圈三天可见的人是什么心态?

朋友圈三天可见的男/女生是怎样的人?

朋友圈三天可见,又全部打开是为什么?

发也是错,不发也是错。

我万万想不到,只是一个“三天可见”,就能被人研究出各种性格。

评头论足也就算了,还要变身福尔摩斯深度揣测。

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无谓的猜测。

在朋友圈里,为每个人都套上了枷锁。

其实不管是三天可见也好,全部可见也罢。

现在这个时代,还愿意让你看到一些生活片段的人。

都是还在坚持热爱生活的人。

珍惜每一个还能看到的朋友圈生活吧。

其实,根本不是别人越秀什么,就是缺什么。

而是只能看到丑陋、炫耀、八卦的那些人,被戴上了有色眼镜。

鲁迅早就说过了: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所以爱谁谁,让他们自去议论吧。

我们的朋友圈,我们的地盘,我做主。

别让年轻人在朋友圈失语。

才能等来真正属于所有年轻人的「社交自由」。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本站部分文章,图片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QQ: 删除。

微信朋友圈是我们每天都在用的功能, 但是如果让你来实现一个微信朋友圈, 你会如何做呢? 我来简单设想一下.

  1. 查看朋友圈(只能查看好友的)
  2. 查看评论(只能查看共同好友的)

是不是看着很简单? 也没有几个功能嘛. so easy.

数据库选用了MySQL, 熟悉的关系型数据库

看了只有两条内容, 朋友圈动态, 朋友圈评论, 直接设计数据库.

简单吧. 好, 按照这个数据模型, 当实现时, 就会发现问题.

1.如何获取好友圈数据

如果简单的拉取好友列表, 然后拉取出其中好友的动态, 不好意思, 你的接口慢到爆炸, 毕竟用户基数就在那.

2.如何获取动态下的共同好友评论

当然, 评论也可以获取动态下的所有评论, 然后过滤掉非好友的评论, 同上, 太慢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上面获取数据慢主要是因为要做数据的筛选, 那如果我能够直接拿到最终数据, 不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么?

为了能够直接获取到朋友圈的数据, 在现有基础上是肯定不行的, 根据获取数据的思路, 直接获取朋友圈数据, 当然要加一张朋友圈的表了.

这样就很方便了, 用户查看朋友圈时, 可以直接定位查看的动态以及可以查看的评论, 在根据动态ID和评论ID将内容补充进去就行了.

但是相应的, 就需要维护用户朋友圈这样的一张表, 在用户发帖删帖加好友删好友发评论删评论的时候, 去做数据的同步操作, 而且要异步的进行, 毕竟同步的话, 接口响应就会变慢. 但是我觉得, 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 可以换来拉取数据接口的快速响应.

你以为到这就完了么? 天真. 看下图:

这样的消息在朋友圈都看到过吧. 它应该是所有用户都可以看到的, 可以将它理解为官方发的动态. 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设计, 就要将它插到所有用户的朋友圈中, 也就是说, 如果官方发一条动态, 有一百万用户的话, 就要插一百万条同样的数据, 而且有新注册用户, 还要将历史数据插进去. 这样不只难以维护, 而且有太多无用数据了.

这种数据最好只需要插入一条, 所有用户都去读就好. 最直观的方法, 在朋友圈表中, 指定一个用户ID(比如0), 是所有用户共同的数据, 这样就解决了

但是, 之前我们的评论是直接保存到朋友圈中的, 可以这样保存, 是因为每个用户在朋友圈表中的每个动态是唯一的, 但是现在如果插入公共ID, 就不能这么存了, 哪又该如何处理动态的评论呢? 难道回到开始的动态查询吗?

既然有用户的朋友圈动态表, 那就可以有朋友圈评论表, 朋友圈动态中保存的是用户可以查看的动态, 那么朋友圈评论表保存的就是用户可以查看的评论.

修改用户朋友圈表结构如下:

这样改动之后, 维护的数据和版本二基本一样, 而且也解决了版本二的问题.

  1. 朋友圈动态查找可以查看的动态(包含用户ID和公共ID)
  2. 朋友圈评论查看相关评论(包含用户ID和公共ID)
  3. 动态表和评论表根据ID将相关数据取出

前两步走索引, 第三步直接根据主键获取, 而且拿出来的没有无用数据

数据维护的操作(一下所有操作官方特判)

  1. 将动态添加到所有好友的朋友圈动态表中(包括用户自己)
  1. 将动态从好友的朋友圈动态表中删除
  2. 将动态从好友的朋友圈评论表中删除
  1. 朋友圈动态中找出A可以查看此动态的好友B
  2. 若评论是回复某用户, 则从B中过滤不是回复用户好友的用户, 得到C
  3. 将数据添加到C朋友圈评论表中
  1. 朋友圈评论中找出A中可以查看此评论的用户B
  2. 删除B朋友圈评论数据
  1. 找到好友的所有动态, 添加到用户的朋友圈动态
  2. 找到好友在用户朋友圈动态中所有动态下的相关评论(包括评论和被评论), 并从中过滤掉用户不可查看的评论, 同步好友圈评论
  1. 找到好友在用户朋友圈动态中所有动态下的相关评论, 删除用户好友圈评论数据
  2. 找到好友的所有动态, 从用户的朋友圈动态中删除

以上, 基本就是我目前的设想


可以看到, 最终的版本, 基本所有的逻辑都在异步数据的同步上, 业务逻辑基本很少, 这样可以保证拉取数据的接口快速响应, 但因为是异步操作, 难免会造成数据的延迟. 比如说: 当处理数据过大时, 用户发了动态, 但是还没有做异步的处理, 他的好友时看不到他刚刚发表的动态的.

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暂时没有发现的问题. 先这样, 没有更好的想法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朋友圈怎么一下子看到第一条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