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一个自己的商标就能入驻磐拾作电商了吗?

家电卖场,中国老百姓对它的熟悉程度可能仅次于超市与百货商场。彩电、空调、电脑、手机…家电卖场见证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的变迁,而随着网购等新消费方式等新文化的崛起,又见证了家电卖场的一步步衰败。苏宁电器,作为中国家电卖场的领军企业之一,经历了家电卖场最好和最坏的时期。

1990年,刚刚创建的苏宁,还只是南京淮海路上一间200平米的空调专营店,名为苏宁交家电。刚成立的苏宁开辟了“厂商合作”新模式,首创了经销商在淡季向生产商打款这一“逆向运作方式”,与当时两大空调供应商建立新的厂商购销模式,确保旺季获得稳定货源和优惠价格,在竞争激烈的家电市场上开创了一条“苏宁之路”。

在苏宁独特的经营模式下,成立仅两年,苏宁就连续两年成为春兰空调全国最大的经销商。也因此在1993年引发了那场著名的南京“空调大战”:南京八大国有商场联合“围剿”苏宁,最终,以苏宁胜利告终。当时,三洋董事长发话说,哪怕在南京一台空调卖不出去,也要把代理权授予苏宁。1993年,苏宁销售额猛增至3.02亿元,增长187%。从此苏宁一战成名,被推上了中国最大空调经销商的地位。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全国市场对空调需求的“爆发效应”直接导致了各省市疯狂上马生产线。到1996年,全国已有300多家空调厂家,充斥着100余种品牌,产量暴增,竞争激烈。空调越来越难卖,利润一降再降。

1996年2月,张近东敲定了苏宁的战略转型决策:从“批发重心”转向“零售重心”。1996年3月28日,苏宁第一家全资子公司——扬州苏宁交家电公司成立,从此揭开了苏宁连锁经营的序幕。至1998年底,苏宁第一次战略转型初见成效,当年苏宁以28亿元的销售业绩,第六次蝉联中国最大空调经销商的桂冠,“苏宁”也成为江苏首家服务类著名商标。

1999年,苏宁开始第二次转型,开始向综合家电进军,做家电连锁大卖场。1999年12月,有“中华第一商圈”之称的南京新街口,苏宁自建的18层苏宁电器大厦隆重开业,这是当时中国单店营业面积最大的综合电器零售商场。随后,苏宁全国所有店都转变成了综合家电卖场,单店营业面积不但增加数倍。

2000年10月,苏宁商业帝国的大规模全国连锁扩张正式拉开了大幕——2001年苏宁平均40天开一家店,2002年20天开一家店,2003年7天开一家店,2004年5天开一家店,2005年2.2天开一家店,2006年不到两天就开一家店。这一年10月1日全国52家新店同时开业,创下中国家电连锁业一日开店最多的记录;年底,苏宁在全国180多个城市开到了500多家店,员工7万人,销售额猛增至609.7亿元。

2007年5月16日百富在上海发布了《2007胡润品牌榜》,苏宁电器以125亿的品牌价值位列“品牌榜”家电行业第一。

2011年11月8日,由中国民营企业联合会、中国统计协会、北京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所发布的2011中国民营企业五百强排行榜中,苏宁电器以1562.23亿元的营业收入名列第三,批发零售业第一。

电商来袭 盈利不断创新低

在成长的过程中,苏宁一直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苏宁电器与永乐、国美交手,在不断的商场厮杀中奠定了家电零售行业的领先地位。行业战场上,苏宁用熟悉的游戏规则,几乎从无败绩。然而,苏宁却和它的竞争对手们一起迎来了更大的对手——电商企业及电商背后的网购文化。

2008年8月,曾经以销售IT、数码、通信产品为主的商城开始涉足包括平板电视、空调等大家电产品的销售。2009年,京东商城的销售额近40亿,同比实现300%的增长, 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B2C企业。2009年,整个3C产品销量达到450亿,这占苏宁电器当年总销售额的近40%,淘宝还推出了家电商城平台,联合50家大型品牌厂家组建3C电器城。

此后,以京东商城、世纪电器网、新蛋网等为代表的家电网购兴起,不过几年时间,就直接撼动了国美、苏宁等传统卖场用二十几年打下的江山,甚至有人预言:不做电商,家电连锁必死。

面对重重压力,苏宁国美等纷纷走上了转型之路,目标均指向电商。2010年2月1日,苏宁正式上线 “苏宁易购”,时任苏宁电器营销总部执行总裁金明公开表示,公司“计划三年之内,占领中国家电网购市场20%以上的份额,成为中国最大的3C家电B2C网站。”

但苏宁的线上业务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苏宁电器2011年上半年用5亿广告就创造出300亿元收入,而苏宁易购花了2.6亿带来不到26亿的销售额。与此同时,人力成本却大幅度提升。当年,苏宁易购销售额为59亿元,离年初的计划有差距。

而面对苏宁易购、国美的来势汹汹,也引发了长期疯狂“烧钱”的京东等专业电商的重视。京东更是在2012年主动发起了著名的“815”价格战,目标直击苏宁的核心业务大家电。此后,电商市场各种价格战层出不穷。

虽然从规模来看,苏宁易购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的增长,但由于其高成本、低利润率甚至是“零利润率”的特点,并未给苏宁带来新一轮高速增长。苏宁高调转型以来一系列壮烈的举动,更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在电商新业态的猛烈冲击下的垂死挣扎。

2013年3月29日,苏宁发布2012年度报告,2012年度营业总收入983.57亿元,较之2011年同比增长4.76%;营业利润30.14亿元,同比下降53.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76亿元,同比下降44.49%。

这是十年来,以高增长著称的苏宁电器,营收增速,首次降至10%以下,而利润增速更是在近年来一路下行后,跌至谷底,首次出现负增长。线下业务不增长甚至负增长,且成本上升,利润变少,而线上业务虽然增长,但是总体毛利率较低,卖的越多,越拉低总体毛利率,所以导致了净利润的减少。

转型尚未成功 卖场仍需努力

转型几年并未带来业绩上的明显改善,但转型需要继续发力或许已经在业内形成了共识。

2013年,苏宁宣布更名,进一步加速去电器化,按照苏宁的解释,所谓云商是指“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相结合的新零售业模式,做“+”。

同时,为快速扭转线下消费者向线上消费者转移的趋势,打破“网上买便宜”的消费习惯,苏宁开始推行其零售新规则:线上线下同价。

无论是做“云商”还是推行线上线下同价,都宣告了传统家电销售模式的一去不复返,以苏宁为代表的传统家电卖场似乎都希望能转型成为线上+线下一体的零售业综合卖场。

苏宁电器副董事长孙为民对中国零售行业抱有非常大的信心:“我们预计到2020年,中国整个零售行业市场会达到60万亿的销售规模。沃尔玛在美国能够占到6%的市场份额,在中国一个企业占到6%就是3.6万亿的销售规模。在这个行业,万亿对苏宁,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际上,受外部宏观调控、家电激励政策退出及新渠道快速发展的影响,传统家电零售增长最迅猛的时代,早已过去。传统家电卖场的转型能否成功,是垂死挣扎还是涅磐重生,还需市场给出答案。

跨境电商问题没有什么明确的规定,所以,跨境电商商标侵权问题现在比较普遍,而且处理起来也非常的复杂。防范他人,可注意以下几点:

在申请期间,一定要密切关注商标注册情况,同时还应注意查阅《商标公告》,一旦发现他人申请注册的商标与自己的商标相同或近似,应当及时提出异议或争议。

根据《》第30条规定,对初步审定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任何人均可提出异议。而且《商标法》第41条第二款也有相关规定,对注册不当商标或者对已经注册的商标有争议的,还可以自该商标核准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裁定。

2、加强商标标识的管理

工商部门查处的假冒商标案件,有不少与注册人对商标标识、包装物的管理不善有很大关系。有些商标注册人因保管不善,导致商标标识物被盗、流失;有些是未对标识物印刷厂、纸箱厂等进行严格审查,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商标侵权案件发生的常见问题。

产品经消费者消费后,产品包装等标识物可能仍完好无缺,为防止以此进行假冒产品的制作与售卖,可以设计出产品经消费者消费后标识物即遭破坏的标识物,或者还可以将商标直接标在商品上。

3、注册防御商标和联合商标

防御商标指的是指所有者,为了防止他人在不同类别的商品上使用其商标,而在非类似商品上将其商标分别注册,这种在非类似商品上注册的商标称为防御商标。我国《商标法》对此并无明确规定。企业可以按一般商标分别在非类似商品上进行商标注册,从容防止他人利用自己知名商标的声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商注册商标主要注册什么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