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团团推广奶茶文案?

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有人戏称,“团长要失业了”

一群“上海团长”努力突破物流困境

成为疫情中无法忽略的身影

上海到底冒出了多少种“团长”?


团购“排头兵”:快团团

几乎一夜之间,一个名叫“快团团”的小程序在上海社区风靡。各类商品链接的快团团小程序在海量微信群中扩散,这段时间,快团团甚至已经取代淘宝、京东,一跃成为上海居民主要的网购平台。

“出圈”的快团团,其实是上海本土电商企业拼多多开发的一款微信社群团购工具。快团团中,包括两类团长,一种是供货团长一种是帮卖团长。职业团长庞颖月就属于前者。平常,她负责找货,帮卖团长负责卖,配送则依靠快递。上海本轮疫情以来,庞颖月既要寻货源、又要找物流,还要负责促成订单正常履约的所有协调工作。

非常时期,一车货物想在上海市内顺利流通,困难重重。车辆被临时征用、通行证失效、路线改道……总有庞颖月想不到的突发情况。“我们需要一颗大心脏,并不断重新安排车辆,以保证在原车辆无法到达的情况下能有plan B。”庞颖月说。

为方便大家及时掌握一手物流信息,庞颖月组建了一些微信群。很快,这些群迅速扩张。有人进群询问:“我没用过快团团,能不能教教我?”“我们小区需要物资,谁知道怎么做团长?”先是一两个,接着是一大批。他们大多没有电商运营经验,但拥有满腔的热情和共同战斗的决心。甚至,还有年过半百的大爷也想做团长,希望为小区出一份绵薄之力。

庞颖月在群里手把手教学,好在大多数人很快就能上手。而对于老大爷,庞颖月让他先学微信接龙,在小区群里先把单子收上来,然后庞颖月来下单。就这样,庞颖月负责货源和物流,帮卖团长们负责需求的统计、订单的归集以及“最后100米”配送。

“每个人都想当团长,都希望参与到这场民间救助行动中。我的帮卖团长也从疫情前的4万人飙涨到6万人。这些新团长从事不同的工作,拥有各自的社会身份,但在这一刻,我们团结在一起,共同保护着这座城市的居民。”庞颖月说,上海按下暂停键后,由于物流价格上升,即便产品不涨价,综合成本也比平时高出很多。为让大家买到平价菜,她想办法和供应商签协议,希望他们能给出最惠价。作为回报,庞颖月也承诺疫情过后也会持续销售他们的产品。

这段时间,庞颖月的业务规模辐射400多个小区,送出蔬菜、鸡蛋、牛奶等商品逾4万份。“我们团队都是女生,尽管很累,但大家都很坚强。”有时候看到那些小区居民为一包蔬菜激动、兴奋的样子,庞颖月说,有些高兴、有些心酸。“但不管如何,我们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除了民间自发兴起的团长们,各大电商平台的“集采集送”模式,本质上也是社区团购的微创新之举。

作为一个平台型企业,饿了么在日常业务中通常并不接触具体销售环节,但在疫情期间通过与大润发等商超合作,以共享仓库等形式,推出“全能超市”服务,采用“社区集采+定点配送”的模式,连通小区居民每日的生活需求。而饿了么所招募的团长作为中间者,以小区为单位收集居民需求反馈给后台系统,同时承担物资运送“最后100米”和分拣发放的职能。

饿了么提供的数据显示,自3月28日启动运行以来,“全能超市”为1000多个小区的数十万家庭配送了肉蛋奶和米面粮油等必需品,总体来看也能保证物资平价和配送全程的安全。

“全能超市”这一模式同时衍生出“社区团餐”“团购买药”的团购细分领域。针对市民用餐需求,饿了么联合上海定点保供的餐饮商家,以“社区团餐”方式,每日点单量可达数万份。另外,通过“社区集采+集中配送”模式,社区团购防疫医疗物资的服务满足了超1500个小区的用药需求。

与“全能超市”类似,盒马自4月启动了“流动超市”应对保供需求。“流动超市”是采取小区轮流制,与团长、物业、居委的合作,一次性满足整个小区的日常生活需求,是产能初步恢复后额外增加的配送模式。


位于上海普陀区的盒马大仓

社区团长根据居民需求筛选出20至30种商品,门店负责人在此基础上编制特定团购页面链接给团长,然后分享给小区居民,由居民在页面自主选择商品并下单付款,每周两次由盒马统一配送到小区。

以上海市民喜爱的8424西瓜为例,为集中运力提高配送效率,盒马开通团购的小区居民,可以在规定时间线上选购。以小区为配送单位,实现当天送达。再由物业和志愿者承担“最后100米”的接力配送。只需要大概一个半小时,8424西瓜就能直接从农田直接送到小区门口。盒马资深副总裁赵家钰介绍,社区团购的“一小时供应链”已经跑通。

“社区集送”也为商超开辟了新赛道。大润发除了自有App和“淘鲜达”等线上渠道外,目前陆续恢复了线下商场的营业。众所周知,大型商超为了吸引周边居民通常会提供免费班车的搭乘服务,特别是老牌超市,比如大润发免费班车已经运营了24年,累计近500万人次搭乘。

但是根据目前防疫政策,免费班车服务不能直接接送乘客,但可帮助到店顾客将采购物资送货到家。为缓解市民们采购物资又多又重却不好拎回家的难题,自5月21日起,上海大润发华漕店的2辆班车重启,仅两小时已经为280位顾客送货到小区,覆盖门店周边14个社区。

疫情下的“紧急”模式,也在随着疫情形势逐渐向好变得更加多元。目前正值小龙虾的上市季节,叮咚买菜推出的集约式保供服务“叮咚邻里团”也开启了鲜活小龙虾团购服务,这些小龙虾来自江苏、湖北等产虾大省,早上从湖里捕获,不超过24小时,就能新鲜直达市民的小区。

“欢迎加入呷哺呷哺的群体,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只能选择这种方式与大家线上互动,正好可以用这种简单的方式和大家介绍呷哺呷哺的历史。”

“快来大口吃肉,大口喝奶茶吧!”

“各位家人,今天11点半下班,如有疑问可以现在提,没有就明天再问。小店客服已经从早到现在都没停过,体力透支了。”

俏皮的语言,生动的描述,在呷哺呷哺的企业微信团购群,客服人员每次发完这样的文案,都会吸引许多群友问询。这些文案都是“90后”女孩龚芳芳自己根据公司的标准文案改编的。她说,她喜欢用自己的语言来跟群友们打交道,她也因此与很多消费者成为了朋友。


呷哺呷哺前厅的制茶师成为数字店长

龚芳芳是呷哺呷哺中环百联店的前厅的一名制茶师。复工以来,龚芳芳仍然负责“前厅”,只是呷哺呷哺把这个“前厅”从线下搬到了微信群上,以企业微信社区团购群的形式,开到上海8个主要城区居民身边。通过企业微信群二维码,居民扫码进群团购,当群人数超过200人后会自动生成新群。8个二维码,相当于开设了8家特别的“数字新店”,“店长”充当起了“团长”。

龚芳芳每天需要与另一位同事配合,在30个群回复近3000条消息。当一个订单确认,龚芳芳需要与保供餐厅中的客服人员对接确认排期,再拉一个专属团,加入财务、外送负责人等成员。

这轮疫情,不少像呷哺一样的企业,通过微信群,与消费者建立了更加亲密的链接。“很多顾客都会多了一份包容跟理解,去理解我们的不容易,还会帮我们去宣传。”龚芳芳回忆,5月15日,一位徐汇的小姐姐因为太想喝奶茶,第一次做“团长”,不到一天就组织了小区内拼成160杯奶茶。虽然奶茶配送时下雨,这位小姐姐发东西时浑身淋湿。“但后来她跟我聊天,说了很多感谢的话,而不是抱怨今天浑身淋湿。”

“经上海此波疫情,我们探索了一套社区区域的团购模式。堂食开放之前,上海市场将以‘社区团购+平台外送+散客自提’三种模式并行经营,多渠道满足消费者需求。”呷哺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武汉疫情开始,呷哺所有餐厅就开始探索私域流量运营,把原来店长的个人微信转变为企业微信,公司市场部安排专人负责监管私域数据,也有专人负责策划群内的互动游戏和文案图片设计,每天从一个指挥群发送给这些门店群主,然后群主发到企微群进行和顾客的沟通。“未来,数字门店也可转变成社群营销、社区团购等数字化手段,有望成为呷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骗奶茶钱的文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