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儿女八路旅长原形是谁?

《滹沱儿女》是由于震、李洋等人主演的的抗战电视剧,原名《铁血718》和《人民子弟兵》,改编自程雪莉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寻找平由团》,讲述了沪沟桥事变后,农家子弟刘季文等人在战火的锤炼和我党的领导下,从一个热血农家子弟兵逐步成长为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进犯河北。冀西平山县农家子弟刘正云(李洋饰演)等在党的领导下,凝聚平山子弟,组成八路军120师359旅平山团,奔赴抗日前线。此后,在与日伪的浴血奋战中,平山团屡立战功,逐渐成长成为八路军的主力团。晋察冀司令员聂荣臻称赞平山团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

后来,平山团随359旅回防陕北,在王震旅长率领下,进驻南泥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有力地支援了边区抗战。抗战胜利前夕,刘正云已成长为侦察连连长。此时,359旅又奉党中央命令,组成南下支队,先后经历了南征、北返,几度徘徊在生死边缘。南下支队一部在刘正云的带领下,历经各种艰难险阻,最终完成任务,返回延安。

不熟悉石家庄平山西柏坡的观众,对于“滹沱”二字,会有些陌生,其实是因为在石家庄境内,有一条非常著名的大河,名为滹沱河,自西而来,浩浩汤汤。这条大河流经石家庄的平山西柏坡等地,并且在石家庄主城区的北部经过。滹沱河上的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等等,更是石家庄城区的主要饮用水来源地。

而电视剧《滹沱儿女》主要讲的则是石家庄平山地区,在抗日战争期间成长起来的平山团的故事。滹沱河滋养着两岸的儿女,平山团的故事命名为《滹沱儿女》则再合适不过了。值得注意的是,电视剧《滹沱儿女》是根据严肃报告文学作品《寻找平山团》改编而来。《寻找平山团》的作者程雪莉自己,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滹沱儿女,她也是喝着滹沱河的水成长起来的石家庄知名作家,目前程雪莉担任石家庄作协主席一职。

2015年出版长篇报告文学《寻找平山团》,历时五年,辗转两万里,采访了160位抗战老兵和烈士后代,写成55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前夕,该书在北京第22届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式首发,成为全国新抗战文学的代表作,多次举办读者见面会和研讨会,几月内发行数万册,受到广大读者欢迎。

1936年冀西平山县,在一户农家里,一群汉子正在打造武器。向 向书记,对正在打铁的人们说,特派员 同志,马上就要到我们平山了,为我们组建革命队伍。他接着说,毛主席说的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手里面啊要是没有枪,一切都是虚谈。这些时间,大家伙砸锅卖铁的,好不容易才凑了这一百零八块现大洋,但还是买不了几条枪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为了凑钱买枪,想尽了办法,搜光了家底,陈章大哥都把他媳妇当闺女时给人家织布纺棉花攒的全家保命钱也拿来了,真的让人不能不感动阿。

钱凑的差不多了,向怀忠宣布去保定买枪。来到保定,找到中间人,正准备交易时,被警察抓个正着。

被抓捕的向怀忠,没经几个回合,全招了,从此步入了可耻的叛徒行列。

根据他的交代,敌人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刘季文抓准了。

被捕后,刘季文假装心脏病发作,被送进医院。到了医院,他先控制了医生和护士,然后他换了医生的服装,巧妙地混出了医院,来到平山县 驻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季文刚到驻地就被游击队员抓住了,他们说刘季文是叛徒。任刘季文如何解释,他们也不相信。

正说话间,向怀忠发来信号。当众人正要去迎接时,刘季文说,别慌着去,先让他一个人过来,再看看,又有没有人将这里包围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季文来到后,反咬一口。大家不分真假,大家一时也搞不清楚,谁真谁假。过了一会,果然周围发现了大批伪军,这下向怀忠无话可说了。

在处决向怀忠时,利用他的手下不忍心对他下手,趁机逃之夭夭。

学生瑞雪和正云,学习毕业后,盐来到平山县,立志报效国家。

刘季文被游击队推荐为游击队代理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击队的第一仗,反盐商,保百姓。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鬼子很快占领了河北省保定市,石家庄,并开始向进入太行山的必经之地平山县进攻。

阎锡山的 早就盯上了平山游击队,他们想把这个游击队编入晋绥军。

大家对军阀阎锡山的所作所为十分清楚,大家都不同意投奔阎锡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瑞雪在街上看到日本兵残害一对女子非常愤怒,拿起一块搬砖就要砸鬼子,被一个人制止了,这个人就是向怀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投不投奔阎锡山的问题上,大家意见不一。刘季文反复说明,如果不投奔阎锡山,我们暂时没有生存之地,只能暂时妥协,这是为长远考虑,也是上级的决定。

正云表示愿意接受收编,但是心中不甘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季文交给正云一个任务,找上级领导,汇报这里的情况。

正云,找到了上级领导王震旅长。

队伍虽被改编,但指挥权依然在党手里。

正云回来了,告诉刘季文,王震旅长率领大部队来到平山县。

没过多久,王震领导的部队浩浩荡荡地开进平山县。

部队要扩编,可一时半时却没有参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云被派到县城取情报,正云不辱使命,顺利完成任务。

刘季文准备打一场,挫一挫敌人嚣张气焰,地点是鬼子的医院。

战斗开始了,部队悄悄摸尽医院,没经几个照面,就结束了战斗。

这一仗打出了士气,打出了威风,也极大地鼓舞了当地老百姓的士气,大家都踊跃参军。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年轻人顾虑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季文想以唱歌的形式,宣传年轻人当兵。正文找到梅梅,结果梅梅在演出时,一直唱不出来。梅梅说,我想唱歌就想起姐姐来。

姐姐因为喜欢一个教书先生,被人以“伤风败俗”的名义给关了起来,教书先生也被洪二子给打死了,洪二子转过头来又要欺负姐姐,姐姐宁死不从,并大喊着要争气。争气: 当地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谁家的媳妇要是做了见不得人的事,娘家又没脸接回去,婆家就会逼着媳妇自尽,然后一半喜事的方式隆重下葬,娘家的人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到婆家大吃三天三夜,既为娘家争了脸,也可以就此报复一下婆,家这就是“争气”。后来姐姐被洪二子的家人给灌卤水害死了。梅梅说,我只要一唱歌,就会想起姐姐,想起她,我就张不了口,所以没法唱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文说,梅梅我不叫你唱,你把歌词教给我,我记住了再叫别人唱,可以吧?可以啊!就这样。

梅梅不知道,当她唱的时候,她后面早以聚集了很多人听她唱歌。她在大家鼓励下,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勇敢地亮起了嗓子。经过宣传,部队很快召集到两千余人。

部队准本打仗了,县委和一0八支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斗开始,敌人先进行一波火力侦察,伤了我们好几个战士。

战士们隐藏起来,瞄准敌人,消灭了一个又一个敌人。敌人的迫击炮疯狂反扑,我神枪手狙击手很快到位,准确消灭了许多敌人的机枪手。

伏击战取得很大成功,极大地打击了敌人嚣张气焰。

鬼子不甘心,撤走一部分,留下一个中队继续和我军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斗异常激烈,轻重武器齐上阵,场面非常激烈。

正云表现优秀,被路团长看中,升任副班长。

大彬和正云代表部队看望,意外死亡大娃的母亲,看人家非常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2的老爷子非要参军,路团长考虑老人身体情况,不同意。老人说自己练过武,三小鬼子别想近我的身,你到县城问问,有谁不认识我邓光锡,光锡医院就是我开的。我要把医院送给部队, 让医院人员一起参军,一起打鬼子。

老百姓人人家家出钱出力出人,大家一门心思帮助八路军打鬼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乡亲们积极参军当兵,部队很快得到补充和壮大。

谁能想到,媒体最近公布近十年重刷率最高的国剧top10榜单,竟有三部军旅剧,其中两部是抗战剧。

《我的团长我的团》、《士兵突击》、《亮剑》。

老牌抗战剧屡创新高,新剧却越来越不好找。

好不容易看到部像样的新剧,是时候说道说道了。

就在昨晚,央视八台推出了一部由于震、王力可、郑晓宁等人主演的《滹沱儿女》。

播出3集,收视力压《幸福到万家》等大剧,成为全国收视第二,看来于震一出手,就给央视带来了新“王炸”。

于震的名字一出,我知道你想说啥:这还不是抗战神剧?

确实,于震这个名字,和抗战神剧连在一起太久,以至于观众第一反应:于震=抗战神剧。

实话说,追看之前,我也是提心吊胆。

但连追三集之后,我嘴角微微一笑。

然后敢拍着胸脯说一句:这次,于震还真没演抗战神剧。

而且这么想的,还真不止我一个,看完三集,观众一传十,十传百的一句句“真香”。总算从那条深深的巷子里传出来。

都吐槽抗战神剧,可换个角度想一想,为什么抗战神剧曾经在国剧市场风靡一时,又为什么这种类型逐渐消失?

答案是:谁能载舟,亦能覆舟,抗战神剧,成也观众,败也观众。

当观众抛弃了这种类型,抗战神剧当然无处容身。

那为什么《滹沱儿女》一开播就气势不俗?秘诀说难也不难,就一句话——

它不把观众当傻子,不把抗战剧当神剧拍。

结果就是:于震不演抗战神剧,收视反倒爆了。

1、不拍神剧,也能开局入戏

抗战神剧开局都怎么拍的?

前几集一定会给你安排大量的惊险段落和超越物理学名场面,让你瞬间入戏,精准入坑。

而这部《滹沱儿女》绝非如此,这首先要感谢,该剧有一个扎实的原著打底——程雪莉的长篇纪实文学《寻找平山团》。

正是以这部曾被人民日报刊载过的纪实作品为基础,本剧以“平山团”的真实战斗经历为主要线索,讲述了由滹沱儿女组成的“平山团”从创立到发展壮大屡立战功的故事。

这支“平山团”,曾被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称赞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

但,不走神剧路线,不代表故事不吸引人。

有多快?不拖沓只是基本诚意。

快到你跟不上,才是真本事。

敢不敢信,剧集开场不到7分钟,于震饰演的男主倒地“奄奄一息”。

怎么个意思?故事从头说起。

于震饰演的特派员刘季文,从北平被派到平山组建革命队伍,与此同时,郝平饰演的平山当地组织的向书记正在进城购买武器。

可就在购买过程中,向书记被卖武器的对接人,带到一处青楼。没过多久,日军破门而入。

人被带到审讯处,刚上完一通刑,审讯人员直接亮底牌:听说你有个儿子,我把他带过来?

刚才还宁死不屈的硬汉,瞬间低头,叛变,“我什么都说。”

这个场面一出来,我顿时紧张起来。他就是于震饰演的刘季文的接头人,这怕不是要一锅端?

果然,刘季文的火车还在路上,日军已经把火车站埋伏了个结结实实,网布好了,就等男主上钩。

好在,男主不是吃素的。

别人从火车往外望都只是看热闹,只有男主,咋看咋不对劲。

貌似毫无破绽的接头人,男主用自己专业知识给他识破了。

这种伤,通常只有用刑才会产生,如果接头人曾被捕,那么火车站?

男主四周围一望,果然有诈。

但,此时跳车已经来不及,怎么办?

一次遇险,把男主的冷静、机智,以及业务能力全都展现出来——

该下车下车,该握手握手。

但就在这时,duang一下,倒了。日军上来一摸兜,摸出男主早就准备好的心脏病特效药。

这怎么还碰上瓷了?下一个场景,答案揭晓。

石兆琪饰演的敌方指挥官当即下令:这是条大鱼,必须保住他的命。

没办法,只能急送医院。进入医院,日军被暂时挡在手术室外,机会来了!

等到日军终于反应过来,推门而入,男主早已驰骋骏马,直奔平山根据地。

好一场金蝉脱壳的戏,故事讲得简单高效,毫不拖沓。

可是下一秒,我刚刚放松下来的心情,一下又提到了嗓子眼。

虽然男主逃脱,但郝平饰演的当地原负责人叛变只有男主一个人知道,谁想到叛徒立功心切,竟然用原有的交通路线,重新回到了平山根据地。

好家伙,一场揭穿叛徒的智斗戏,立马又开始了。

怎么揭穿叛徒的,后面再说。

先给评语:这个开场,不俗。

在短短一集的剧情中,已经完成了一部抗战剧该有的叙事风格和样子。

这几年看了这么多抗战剧,好久没有看到这么高效的场面了。不过40钟的时间,故事就反复刺激着我的神经,一分一秒都没有浪费,让人忍不住想往下看。

而且剧集一上来就给男主安排了一个郝平这样的硬茬对手,双方全程智斗,真的是细节拉满,智商在线。

在紧凑的叙事之下,故事张力尽显,起承转合轻重缓急中,一步步推进到高潮戏,主要人物轮番登场,也展现出了人物特征。

男主临危不惧从容脱身,接着又巧妙铲除叛徒,这个开场像极了谍战剧的开局,节奏紧凑,惊险刺激。

一部不注水,不拖沓,还能在悬疑部分拍出亮点的抗战剧。

不客气地说——起码碾压近几年90%同行了吧。

2、不开外挂,照样高潮迭起

入戏只是开头,真正的高潮还在后面。

要是按照抗战神剧的节奏,大部分观众都能猜到神剧剧情走向:

接下来是不是该组建神勇小分队,带着千里之外不用瞄准镜就取敌人性命的狙击枪,开弓就能把敌机打下来的大弓箭,还有一伸手就能手撕鬼子的猛汉,一腾空而起就能轻功飞行的能人异士,直接攻入敌人老巢,全歼敌军了?

不好意思,期待神剧情的观众,要失望了。

剧集并没有为了疯狂推进节奏而牺牲对故事细节的打磨和人物的塑造。

和所有抗战神剧不同的是,本剧男主一自证身份,第一件事不是马上打敌人,而是寻找大部队。

因为当年平山根据地的形势是,和八路军大部队暂时失去了联系。

就在这时,山西的国军“诸侯”阎锡山的信使已经到了,条件给的咯嘣脆——“你要补给,给你补给。你要补充一个团,给你补充一个团。不过一个条件,军队的指挥权,归国军。”

这哪是联合抗日,分明是要把平山的队伍拐跑。

下场戏,郑晓宁饰演的一位八路军老兵出现在平山根据地,一顿忙活,做了个辣子鸡。

这是咱们的炊事班帮战士们改善伙食来了?

结果老兵一抬头,一旁的战士说出老兵身份——八路军120师359旅旅长王震。

一群平山的战士们就这么吃着辣子鸡,欢欢喜喜找到了队伍。

整场戏,干净利落,有细节,有人物塑造,不拖泥带水,也尊重了历史。

当年正是王震旅长赶到平山县洪子店,向平山县委的同志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的指示精神,号召平山县的共产党员组织平山人民抗日,这才有了男主接下来的行动部署,干什么——

最开始我军在平山征兵,山百姓并不热情。为啥?因为当地的观念是,“好男不当兵”。

怎么让老百姓了解咱们八路军?

轮到王力可和叶璇饰演的女主登场了,既然说不明白,那就唱!

几位女兵和干部家属,直接采用了平山小调的方式,以歌唱的方式在老百姓当中传播抗日的精神和我军的理念。

一段平山小调下来,得嘞!老百姓掌声如雷。

但,唱的再好,不如干得好,要让平山百姓心服口服,彻底看清咱们的队伍,最好的办法,就是打一仗给大伙看看。

打哪儿?日军在平山县城的战地医院。

只要拿下医院,不但能为我军提供珍贵的药物,还可以为平山百姓解决药物短缺的燃眉之急。

拍到这儿,熟悉抗日神剧的观众又该说了,我知道怎么拍——找几位会轻功的勇士,深夜从屋顶潜入,沿路以暗器全灭巡逻日军,然后直入日军军部,快刀取军官首级,叮铃咣啷一通乱炸,天明,完事。庆祝胜利。

不好意思,喜欢神剧的观众,又让你们失望了。

男主的办法是,先派入熟悉当地环境的探兵,拿到医院地图。

如何得手?日军军官初到平山,水土不服生病,老中医被要挟被迫开了第一回药,随即遁去,不愿为日军治病。

探兵扮作老医生的徒弟,混入医院,顺理成章掌握医院地形。

顺便,还把日军军官整晕了——他谎称要用潲水做药引,得,本来没病这下也整出病了。

整场探听,有勇有谋、逻辑在线,胆大心细。

地图得手,接下来就是夜袭。

这场偷袭战,也是很好的战争戏案例。从暗夜潜行,到突然袭击,再到乱战中消灭试图引爆药房的日军,保住最关键的药物,可以说依然是一场智斗。

这场戏,也同样符合史诗,当年鬼子有恃无恐,在平山的战地医院,并没有驻扎大规模防御部队。所以“平山团”才能以有限兵力激战过后偷袭得手。

而乱战中,我军核心目标,是药房。日军第一反应,也是守不住了先炸药房,让观众忍不住喊一句——“抗战剧反派智商终于上线了啊!”

显然,这势均力敌的对决,才是真正尊重观众,也才能真正爽到观众。

一群没头没脑的敌军打赢了有什么意思?

3、没有顶流大牌,但个个演技在线,包括于震

故事合格了,演员也不丢分。

看了前3集,于震等主角的表演,堪称精准演绎。

仅出场一集,就用两个细节,将男主这个平山团领导角色完全立住了——

注意男主造型,出场时,身为特派员,长马褂加皮帽,御寒之外,并不算特别张扬,但到了根据地,立刻入乡随俗,换上当地服装。

其二,是行事风格。作为平山团领军人物,遇到事情冷静自若,有着超乎寻常的理性。

于震的表演,妥帖准确,可以说非常符合人物了。

但最精彩的,还是剧集一开场,就安排了郝平这位演技派,来跟于震斗戏。

尤其是真假叛徒那场戏,两位实力派单刀直入,各施奇谋,把文戏斗得火药味十足,又自带戏剧张力。

一开场,郝平饰演的叛徒贼喊捉贼,男主问他买的武器呢,怎么会来了,他反问,“我为什么回来了,你不知道吗?”

接下来,把自己叛变后和日军设下埋伏试图拿下男主,说成了男主叛变,自己巧妙脱身。

接下来,给人证:一起去买武器的同志,物证:叛变后他故意写回来的信件。

一通分析,叛徒说得自己都快信了。

但关键时刻,他露出了一个破绽——邮戳。

如果按照他说的,邮戳应该是当地县城,如果不是,那就有鬼。

男主又分析出,叛徒行事,背后一定有日伪军跟随,让几位同志到山上随便开两枪,再观察动静,果然不多时,日军小分队摸了上来。

叛徒再想开枪,已经来不及。

整场戏,于震和郝平你来我往,把人物演得活灵活现。

特别是郝平,一开始神气活现,动作孔武有力,声调声声夺人。但发现自己快要露陷时,呈现出了肉眼可见的错愕,神情间多了几分惊慌,每一个镜头给到他都是眼神戏在线,相当精准。

而于震以静制动,表情极其严肃,背后又有着不怒自威的感觉,即使没有爆发情绪,却把人物情绪展现得极其到位,演技实力果真不俗。

值得一提的还有两位女演员。

王力可是以女战士身份亮相,还带着青春的勇毅和单纯,出场造型极具民国范儿,后来换上军装又飒又美。

叶璇饰演男主家属也毫不违和,第一次见到婆婆的莞尔一笑,足够动人。

4、抗战剧不拍成抗战神剧,才真神

虽然,前三集不是没有缺点。

比如因为剧集为了满足央八播出需求,剪掉了多集,故事更紧凑了,但也出现了叙事仓促的问题,王力可的角色和郝平的角色相遇段落,就有头没尾,令人不明所以。

终于有一部抗战剧,没有神功,没有轻功,没有手撕鬼子,没有发胶耍酷,没有战地偶像剧剧情了。

《滹沱儿女》做到了尊重历史,保持趣味性,以及必要的剧力。

开场三集,我很满意,希望故事后期,它依然能维持并超越现有的状态。

曾几何时,抗战题材,不仅多,而且经典频频。

但因为一些不及格的作品,严重地挫伤了这种类型的观众缘,令这种曾经风靡一时的类型,在各大卫视难寻踪迹。

是观众不爱看抗战剧吗?绝对不是。

爆款少了,制作方更不愿冒险,平台也不愿冒险,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只要让观众看到真正的好东西,收视自然会起来,收视起来了,这种类型自然会赢回投资方和平台的信心,从而让抗战剧重新回到正循环。

但前提是,这次得让整个行业看清楚了,观众如今爱看的,是抗战大剧,抗战史诗,而不是神剧。

《滹沱儿女》的剧情可以说是将历史和抗战元素有效结合而来,内容极其丰满,并且采用了多条支线并行的手法,在保证逻辑清晰的基础上,展现出了真实的平山团成长面貌和奋战历程。

没有神剧感,观众却更爱看了,为什么还要拍神剧呢?

不夸张地说,只要该剧能够稳住剧情,这波会是口碑和收视双丰收。

同时,我也相信,这也是对抗战神剧的回应。

抗战神剧消失了,就别回来了。

观众的眼睛、手指,或许会被抗战神剧的噱头短暂吸引;可观众的心,只会被真正尊重历史的好剧激活。(来源:摩西观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路军各旅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