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延平纸皮是多少钱一斤的?

在阳台建一个推拉门是很多家庭的选择,但由于是推拉门,在材质和使用方面都与木门有所不同,因此有些朋友对阳台推拉门要不要包门套会拿不定主意。那么阳台推拉门要包门套吗?阳台推拉门包哪种门套好呢?

在阳台建一个是很多家庭的选择,但由于是推拉门,在材质和使用方面都与木门有所不同,因此有些朋友对阳台推拉门要不要包门套会拿不定主意。那么阳台推拉门要包门套吗?阳台推拉门包哪种门套好呢?

1、阳台做推拉门如果不包门套,会显得门框很空旷,看起来空荡荡的。而且因为这个地方是垭口,人流相对大,而且阳角多,容易被碰坏掉,如果不包门套的话,在平时使用中,难免要磕磕碰碰,壁纸、、腻子都经不起磕碰,伤痕很难看的,使用 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损坏,而且可以修正门洞的高低不平尺寸便于安装移门,所以应该包上门套为好。

2、阳台上做推拉门除了有保护墙壁的功能,重要的是还有很强的美化功能。通过选择包上不同款式、颜色的门套,可以使居室更富层次感,使各个部分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而且价格也不贵,几百元的样子,不会投入太多的资金。

3、阳台做推拉门也很简单,一般标准门的大小都是80CM的,而一般楼房门框都是90CM的,这样做80CM的门框还绰绰有余,其余间隙一定要打入发泡剂,这样就可以了。

阳台推拉门包哪种门套好

1、UV漆饰面门套。选用转印木纹,外表UV漆饰面技术,商品色泽丰满、美丽,具有不、不开裂、防潮、防热、耐磨、无污染等特色。

2、钢门套。选用了钢质门门框的制造技术,门套与门扇无色差,由钢板定形而成,外表选用转印技术。此类门套大多为单面线条且线条对比单一。

3、门套。选用密度板外表贴纸做油漆或贴PVC膜制造,假如居室湿润,那么这类木门的门套也不太合适使用。

4、套。这种材质比较常见,而且价格也很实惠,所以选择的人比较多。但是它也有一些不利的因素,就是铝合金门套的质地比较软,如果受到过大的冲击就会变形,从而门的使用也会受到影响。

5、套。板芯一般采用天然木材,单面烤漆贴纸皮,内标采用密度板进行防水处理看上去更加沉稳、厚重。

阳台设计一个推拉门也是不错的,既不影响采光,而且还可以遮一遮风,有助于保暖。有的朋友认为阳台建推拉门比较简单一些就可以,不用再包门套了,其实是不大好的,这样对墙壁和美观上都有些不足。


370年前,漳州因南明与清廷的对垒,经历了历史上一段最为惨烈的时光。从三月到十月,长达七个月的围困,死亡70万人,全城生还者仅一二百人。

腊尽春回,壬寅虎年的春天如约而至。每到腊尽春回时,漳州所属各县都有吃春饼、春卷的习俗。这吃春饼的来历,却与370年前的壬辰虎年,漳州一场导致70万人死亡的,惨绝人寰的大屠城有关。

漳州民间父老相传的传说是,顺治九年,由于郑成功围城日久,城中大饥,俄死无数。郑军久攻不克,遂用心战,从护城河传送米饭馒头,饥民争食。因长期饥俄,忽然抢食,结果又塞撑而死者无数。一时间城中尸体相藉,一派惨相。守城清军只得用草席裹尸,草草理葬了事。因之,幸存百姓在战后为了纪念这段惨痛的历史,以春饼拟作草席裹尸,以示不忘,一直流传至今。现在每到立春,春分,春节,漳州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皆聚食春饼、春卷,遂衍为习俗。

谈迁《北游录·纪闻下》


邻舍儿窃煮食之,见肠中累累皆纸絮,邻舍儿亦废箸自绝。

此一二百人指沟中白骨,历历数其生前姓字。

壬辰漳州受围,城中百姓才余一二百,第宅万间,率门户洞开。

此事在清代史家谈迁的笔下,却有清清楚楚的记述。事见谈迁《北游录·纪闻下》 :“壬辰漳州受围,城中百姓才余一二百,第宅万间,率门户洞开。此一二百人指沟中白骨,历历数其生前姓字。告人又城危急时,有士人率妻子闭户,一泣而卒,邻舍儿窃煮食之,见肠中累累皆纸絮,邻舍儿亦废箸自绝。”

谈迁从29岁开始,就着手编写明朝的编年史《国榷》。1645年,弘光被清人捕俘,明朝灭亡,这时已53岁的谈迁,又继续为写好《国榷》而努力,1647年8月,这部花了27年时间,改了6次的手稿,不幸被窃。伤心之份,谈迁又用4年的时问第二次完成国榷》的初稿。《北游录》一书就是他为了充实《国榷》的史料,在历时5年搜访过程中,对经历见闻的真实记录。因此,书中所诉之本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漳州被围之事发生在清顺治九年。

《清史稿》、《清实录》、《清通鉴》及《漳州府志》的记载,历史上壬辰这一年的三月,郑成功率部在攻取长泰、平和、诏安和南靖等地之后,击败清廷浙闽总督赞陈锦于江东,遂围逼漳州。四邻居民入城,各依所亲,以避战乱,漳州城门坚闭。四月。郑成功指挥20万大军攻打漳州,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将州城团团围困。五月.清廷总兵马逢知率兵救援漳州,郑成功让开一路,引援兵入城,然后又合围,继续困城。

三月初十日浙闽总督陈锦的援军进至马蹄山,与郑成功主力部队相距五里;陈锦非常看不起郑成功,因而轻敌冒进,十三日在江东桥被明郑军打得大败,兵员器械损失很多,狼狈地退到泉州同安城外扎营。这次大败,导致长泰县清军副将王进闻讯后,带着十几骑弃城而走。郑成功的部队因此轻取之前围攻49天不克的长泰县城,然后漳州周边的平和、诏安和南靖等城都被明郑军占领,郑成功在漳州周围“聚集二十七万之悍贼,砌筑八十七座之木寨,环树二层栅木,外挖两重沟濠,棋布星列,浑如铁桶”,漳州城彻底成了一座孤城。

漳州围城日久,外援遂绝。城中被围日久,斗米直五十金。九月间,清廷都督金砺援兵至泉州。十月,城中粮尽,食人炊骨,死者达70余万。当时漳州城及四邻人口是否有如此之多,史家多表怀疑,70余万,还是七万余之误呢?

清廷都督金砺督骑兵来解漳州之围,郑成功以火迎敌,忽然西北风大起,火势反攻郑成功部,郑成功遂败,漳州之围始解。漳州在两军双峙的7个多月之间,军民已相继俄死数以万计,到解围之时,仅剩一二百人,几成空城。

“夏、四月,成功攻漳州。成功引兵围漳城。五月,浙镇马逢知(原名进宝)率兵来援,纵其入城;引兵出战,连败之,遂婴城固守不出。成功累攻不下,乃壅(原文为拥)镇门之水灌之,堤坏不浸;复列栅围之。城中食尽,人相食,枕藉死者七十余万人。壬辰春二月,成功进取海澄,守将郝文兴以城降。陈锦来援,成功简精锐待江东桥北。锦狃于同安之役,意甚轻敌;及战大败,奔回泉州。六月,成功取诏安、南靖、平和,遂围漳州;兵至二十余万,同知张箸、推官石玮坚守不下。”

“金衢总兵马进宝来救,成功纵之入城,数日出战而败,复退守陴,南军昼夜百道攻城。距漳三十里有镇门两山,属岸筑断激水灌城,复列栅围之,城中升米银数两,草木之实俱尽,啖弩掘鼠。陈锦在凤凰山,为其下库成栋所刺,以其首奔成功,全闽大震。漳围至八阅月,中外困隔。浙江固山额真金砺、固山大温都力敖童、梅勒章京徐大贵,总满洲乌金超哈兵,与提督名高由长泰间道直抵漳城北;成功营城南凤窠山,乘高压垒。王师锐甚,为两翼击,岛人久敝坚城,皆无斗志。十月三日解围,退屯古县;合战崩溃,追奔四十余里,积尸布野。成功入海澄,婴城守。守道周亮工收漳城骸骨七十三万,焚瘗一大穴,碑曰「同归所」。是年秋,张名振北师崇明沙,破镇江,登金山,江南北戒严。”

当时人沈云有一本《台湾郑氏始末》,此书改编自《台湾外纪》,对当时情形的记载是:

“成功之围漳州者凡七月,援绝粮竭,死者七十余万人。固山金砺会总督刘清泰统大兵救漳。成功攻益急,令周全斌御援兵于龙江之东(城东四十里)。将战,闻砺已潜渡长泰出江东,大惊,成功解围,屯古县黄山,率陈凤等迎砺,战不利,成功退屯海澄,以郝文兴、王秀奇守之,还思明州。”

顺治九年五月间,郑成功军围攻漳州时,《闽小记》的著者周亮工也正好率军到闽南,见证了当时的情景:“漳泉八郡震动,援剿大军,驻师泉州。”郑成功用计将来自泉州的增援敌军诱入漳喊,重又团团围困,漳州军事态势十分险峻。福建巡抚张学圣为解漳州之围,急凋正在延平巡视的周亮工为漳州巡道道台,周星夜南下,参与解围战斗。周亮工在漳州虽然不象在闽西北一样是最高指挥官,只不过是配合清朝在闽南的其他军事力量协同作战,但他为击退郑军,却是竭尽全力的。这次包围与突围的战役,历时半年,双方参战的兵力有数十万,人民死伤惨重,蒙受了极大的灾难。

据《小腆纪年附考》卷十八记载:

“成功急攻城,逢知虞内变,令所部兵杂守陴堵,随坏随筑,久未克。时,秋谋盛涨,成功塞镇门山,激水灌之,城中食尽,人相食,枕藉死者七十余万。门巷海开,落落如游嘘墓,馋鼠饥乌白昼蹲几上,解围后存者才一二百人。有土人素慷慨,率妻子一恸绝,邻舍儿窃煮食之,见肠中累累皆故纸,字瑞隐然可辩,邻舍儿亦废箸而绝。”

《台湾外纪》云:有公姑欲杀其媳,媳逃归,告父母,父母曰,吾生汝,且不得食,反与波邪!杀其女食之。…守道周亮工尝为《清漳城上诗》纪其事,酸楚不忍卒读。《考漳城上诗》原题为《清漳城上感怀四首同唐肯堂作》,载《赖古堂集》卷八,其三为:

《清漳城上感怀四首同唐肯堂作》

天宝山前百战场,鲸鲵浪涌海云荒。

饥魂彳亍霏微雨,白骨支撑远近霜。

碛里角声吹细柳,沙边旗影沸清漳。

六年瘴疠须麋苦,不信岩关路信长。


至于《台湾外纪》的记载更详尽:

五月,我金衢总兵马逢知来援。战少利,突入郡城。成功围弗下。防镇门山以水〔灌〕之,堤坏不浸。城中食尽,人相食;枕籍死者七十余万人(闻之故老言:城中人既无所得食,又遭泒垛、索饷之惨,夜敲瘦骨,如听瓦声。第宅万户,门巷洞开,落落如游墟墓。馋鼠饥鸟,白昼蹲踞几上。围解,百姓存者仅一、二百人。此一、二百人,其所死者,非父兄,则其子弟;指沟中白骨,历历数其生前姓字告人。然气息仅相属,言虽悲不能下一泪。又言:九月间,有士人素慷溉,率妻子闭户,一恸而绝;邻舍儿窃煮啖之,见肠中纍纍皆故纸,字画隐然可辨,邻舍儿亦废箸自绝。先辈周亮工尝为《清漳城上」诗以纪其事,酸楚凄痛,亦谁忍读之》。”

郑成功有意放马进宝入漳州城事,《台湾外纪》卷三记载颇详。 这年八月漳州被围已达半年,城中粮食极为紧缺,守军挨家挨户搜括民间粮食,一碗稀粥索价白银四两,接着完全断粜。居民以老鼠、麻雀、树根、树叶、水萍、纸张和皮革等物为食,饿死者不计其数,最后是“城中人自相食,百姓十死其八,兵马尽皆枵腹”。福建巡按王应元后来在题本中说:

八年五月发难之初,属县无恙,军需能应。自十二月后,漳浦、海澄破而东南去矣。至扼江东之桥,断朝天之岭,长泰、南靖失而东北咽喉俱塞矣。城堡村寨尽为贼掠,一城孤注,四顾无援,迁延七月犹搜括仓储,派借绅民以支吾。迨浙闽援兵继进,兵马盈万,刍粮倍前,储蓄告匮,民力罄竭。八、九两月,每石米价贵至五百五十两,草根木叶鼠雀牛马搜索食尽,继之人肉。父子相食,爨不烟火者月余,病死、饿死、投水投缳而死,兵丁威取强夺箠楚而死,日以千百计。尸骨山积,秽闻数里。嗟此残民靡有孑遗矣。虎狼士卒晓夜鼎沸,金帛珠玉,腰缠索满,犹有醉酒酣歌以娱其主将者。前无战气,后无守心,使大兵稍迟数日,则城社不为丘墟,文官不为齑粉者鲜矣。

《郑成功传》作者郑亦邹,是郑成功故里乡亲,此传以褒郑为主调,其说得自故老相传,尤为细致生动。

“六年春正月,帝在安隆所。成功攻海澄,守将郝文兴降,遂取长泰。中提督甘辉遇清将王进于北溪,鏖战竟日。进败,围之。总督陈锦来援,复败之,锦走泉州。遂破长泰,诸邑俱下。五月,清金衢总兵马逢知来援,突入漳城。成功围之,弗下。防镇门山以水灌之,堤壤不浸。城中食尽,枕藉死者七十余万人。七月,陈锦军于凤山尾,其奴库成栋刺之,以首来献。成功叹曰:“仆隶之人,而背戕其主,是天下无刑也”。

至十月,清帅金固山援至,乃解围,收兵保海澄。就在漳州清军已经陷入绝境的时候,平南将军固山额真金砺率领的援兵于九月十九日赶到泉州,二十一日会同福建提督杨名高的军队向漳州推进,由长泰县扎篾过河,九月二十八日进至漳州城外。郑成功被迫解围,把兵力部署在城南东山凤巢山。十月初三日,金砺派骑兵向郑军发起猛攻,郑军以铳炮还击。当时正值西北风,炮火烟尘弥漫于郑军阵地,能见度很低,清军骑兵趁势冲入,郑军大乱,后提督黄山、礼武镇陈俸、右先锋镇廖敬、亲丁镇郭廷、护卫右镇洪承宠都在激战中阵亡。郑成功见败局已定,带领余众退守海澄县。清军趁胜收复南靖、漳浦、平和、诏安四县。


连横作为一个台湾人,当然是痛恨郑成功的,他的《台湾通史》上称,漳州城后来被郑成功平掉了,所以漳州没有清初古城墙。漳州全城人口几乎死光,除了人死了之外,清代实行海禁,商业萧条,漳人又多往台湾谋生,所以后来漳州人丁不旺是很正常的事情。关于漳州人口,稍微解释一下的是,明末以来漳泉地区商业繁荣、非常发达地方,人口密度大是很正常的。郑成功以金厦弹丸之地能筹募到十几万军队,并维持很多年,你就可以猜想到当时人口密度。当时郑是土匪杀人不眨眼,清廷迁海保护他们。当时周围的难民集中在哪个城市。后来的清朝援兵被放入城中,又被围困这些人加起来有多少?

据《台湾外记》记载的数字略有些出入,但是却是一个例外,毕竟“城中食尽,枕藉死者七十余万人”是大多文献的记载。清军在漳州被围之后,即驰调浙江金衢总兵马逢知增援。部将甘辉向郑成功请求,此事《台湾外记》的记载是:

“逢知至,辉愿领兵御之。功曰:不然,凡用兵之道,岂可全恃勇力?当明彼此之情。今陈锦新丧,提调无人,抚提以素称骁勇之逢知,着其前来,必以一当百。勿战,纵之入城,然后围之,城内多添人马,粮食易竭,外调既迟,内势窘促,破之必矣。”

而马逢知的援兵进入漳州城之后,郑成功“传令各筑营盘围困。其营盘外开河沟一丈,鹿角一重,木栅一重,木栅内则竖籧篨,每籧篨三个隔一位,设一铜百子铳。另筑短墙如城一样困守之。此北将王有才所画进,传各营如式而行。以为久困之计”。后来因大批清军前来增援,郑成功又主动地解围撤兵。这次围城,给清军的打击很大,有些清兵逃出投降,《台湾外记》称漳州城内“饿死男女数余万”。

马进宝后来改名马逢知,是进了《明史.逆臣传》的名人。此刻他率精骑一千、步兵三千,驰至河口却不见明郑军队;他没敢继续进军,命令安营,然而此时四面山头摇旗呐喊,导致他们终夜不敢卸甲。第二天一早,马进宝登高见明军营栅布满两边山谷,只有通往漳州的大道一路无阻,实际上郑军的打算已经很明白了,但他此时已经骑虎难下,只好引军直入漳州城;清军进城后,明郑军队立即发兵切断了其后路,继续围困。马进宝军入城后,同漳州总兵王邦俊一道开东门出战,但是被郑军击败,解围失败,从此闭门固守。

王、马二部被围在漳州城内,浙闽总督陈锦自己手上的兵力在江东桥大败后不足以解围。陈锦除了向朝廷告急,请派援兵外一筹莫展。他由于心中烦闷,经常暴躁如雷,对身边服侍人员稍不如意便发怒打骂,有一回差点将家奴李进忠责打致死。

李进忠、李忠、卢丕昌、陈恩等家奴们怀恨在心,暗中商议把陈锦杀了,带上总督印信逃往郑成功处献功,求个一官半职。七月初七日晚上,由李忠下手把陈锦刺杀于同安灌口帐篷中,慌乱当中除李进忠逃至郑军请赏外,李忠等人都被擒获。清廷得报漳州形势危急,总督居然又遇刺身亡,决定派固山额真金砺为平南将军统兵火速入闽。

围攻漳州失利后,郑成功命部将镇守海澄,自己在1653年(顺治十年,永历七年)回到厦门。定西侯张名振建议,乘金砺所统南下清军主力集中于福建,浙江、江苏兵力单薄的机会,由他带领原鲁监国舟师北上直入长江,“捣其心腹”,使清方处于进退失据的困境。郑成功同意了这一建议,可能提供了一些船只、粮食和装备,这年秋天张名振、张煌言等带领水师北上江浙。


郑成功一生的用兵,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在一些重大的战役中,对一些主要的城镇往往采用长期围困的办法,很少组织力量进行攻坚,攻城的战例很少。永历六年(顺治九年,1652年)正月,郑成功曾组织力量攻打长泰县城。“令各镇围困数匝,攻打数次,城坚未易遽拔。二月初二日,严令攻城。游兵营吴世珍奋勇登城,被炮击下身死……遂传令,攻城为下,以计取之。”围城的战例则较多,典型的战例有四个:

一、南明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即1650年的六月到八月,郑成功对驻守在广东潮州的郝尚久的军队进行了3个月的围困。当时有部将陈斌献计说:“潮邑东面环溪,只一浮桥通漳大路,惟西南北平地,可施攻击。必须断其浮桥, 以绝援兵,然后移扎西南攻围。内乏粮糈,外无救兵,不降何待?”目的是通过围困,想迫使郝尚久投降。在这3个月中,福建漳州的清军到潮州增援,郑成功的军队也没有打援,让漳州来的清军进了潮州城。“由是围困三个月不下。本藩以暑天蒸热,兵士多病,解围。”

二、南明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的七月,郑成功率领十多万大军,数千只战船,大举北伐,直抵南京城下。根据清方的记载,郑成功到达南京城下后,“相继于太平、观音、神策、金川、钟阜、仪凤、江东等门外扎营,处处排列大炮,并备有云梯、藤牌、竹筐、铁锹、錾子等物,意欲攻城,然贼深知臣等防守坚固,难于攻破,故又设立木栅,为长期围困之计。于上江、下江、江北等地停泊船只,拦截要道,以断我粮草”。为围困南京,郑军在南京城外“立营八十三座”。与郑成功一道参加北伐的张煌言记载:“延平大军围石头城者已半月,初不闻发一镞射城中,而镇守镇江将帅,亦未尝出兵取旁邑。如句容、丹阳,实南畿咽喉地,尚未扼塞,故苏、常援虏,得长驱入石头。”杨英的《先王实录》也记载了郑成功与部将甘辉之间关于攻围南京的一场讨论。甘辉建议说,“大师久屯城下,师老无功,恐援虏日至,多费一番工夫,请速攻拔,别图进取。"而郑成功则对其说:“自古攻城掠邑,杀伤必多,所以未即攻者。欲待援虏齐集,必扑一战。邀而杀之,管效忠必知我手段,不降亦走矣。况属邑节次归附,孤城绝援,不降何待?且铳炮未便。”结果,郑军在围困南京城十多天后,最后反被清军突袭,自身遭受很大的损失,不得不撤回厦门。

三、南明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即1652年的四月到九月,郑成功的军队围困漳州达6个月之久。据《台湾外记》记载,清军在漳州被围之后,即驰调浙江金衢总兵马逢知增援。部将甘辉向郑成功请求:“逢知至,辉愿领兵御之。功曰:不然,凡用兵之道,岂可全恃勇力?当明彼此之情。今陈锦新丧,提调无人,抚提以素称骁勇之逢知,着其前来,必以一当百。勿战,纵之入城,然后围之,城内多添人马,粮食易竭,外调既迟,内势窘促,破之必矣。”马逢知的援兵进入漳州城之后,郑成功“传令各筑营盘围困。其营盘外开河沟一丈,鹿角一重,木栅一重,木栅内则竖籧篨,每籧篨三个隔一位,设一铜百子铳。另筑短墙如城一样困守之。此北将王有才所画进,传各营如式而行。以为久困之计”。后来因大批清军前来增援,郑成功又主动地解围撤兵。这次围城,给清军的打击很大,有些清兵逃出投降,漳州城内“饿死男女七十余万”。

四、南明永历十五年,即清顺治十八年,即1661年的四月至十二月,郑成功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又围困了荷兰殖民者的据点热兰遮城达9个月之久。在这9个月当中,一前一后,郑成功曾对热兰遮城进行过两次攻击。在经过初期的四月二十七日(5月25日)第一次攻击未能得手之后,据《先王实录》记载,“藩以台湾孤城无援,攻打未免杀伤,围困待其自降。随将各镇分派汛地屯垦”。后期,一个从热兰遮城中逃出投降的荷兰士兵透露守城者的意志已接近崩溃,在他的建议下,郑军于十二月初六日(1662年1月25日)对热兰遮城发动了一次猛烈的炮火攻击,摧毁了守城者的意志,荷兰殖民者最终投降。

除了围困热兰遮城,在经过最后的猛攻,取得了很好的战果外,其他的战例最后的战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北伐围困南京城的战役,最后兵败而回。时人和一些史家对郑成功采取围城而没有马上攻城的做法提出了种种批评,有认为他中了敌人缓兵之计,也有认为他骄傲轻敌、贻误战机。这些批评,实际上都不了解郑成功为什么会采取这种围城而不攻城的战法,可以说都不得要领。郑成功的这种战法,其实是根据其军队自身水师机动能力强、攻坚能力较弱的特点而形成的。这也可以说是郑氏的“家传法宝”。

郑芝龙在顺治三年(1646年)降清被胁挟持北上时,给郑成功留下了一封信,信中就有“众不可散,城不可攻”这样一句话。这是郑芝龙集团几十年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经验,而且也符合兵法原则。《孙子》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郑成功在用兵实践中,根据自己军队的特点,对城可围而不可攻的道理深信不疑,且行之有效。尽管有时不能取得很明显的战果,但至少能够避免自已的军队受到太大的牺牲。我们看他所选择围困的城市,一定是在江、河、海边,一定是水师能够到达的地方,一定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能走的地方。

以上述四个围城战例的地点来说:潮州在韩江边上;漳州在九龙江边上,东有北溪,西有西溪;南京在长江边上,旁边还有秦淮河;热兰遮城更是三面环海。选择这样的地方围城,即使不能消灭敌人,至少自己也不会被敌人所消灭。郑成功十分注意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军队能在所有抗清力量中坚持最久的原因。郑成功用兵虽喜欢围城,却很少攻城,但是一旦克城,便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福建的仙游之屠,在广东的鸥汀之屠,都是男女老少一个不剩的屠尽为止。


让我们还原壬辰惨剧前后的历史真实。1652年(顺治九年,永历六年)正月初三日,郑成功率领船舰二千余号,直航漳州府海澄港口。清守城参将赫文兴、署海澄县知县甘体垣开城投降,郑成功授赫文兴为前锋镇。初十日,分兵切断由泉州通往漳州的要道江东桥,清漳州总兵王邦俊据守漳州府城(今漳州市)。十二日,郑军占领平和县,漳州“乡民竖旗响应,四面皆敌,孤城单危,势在急迫,万难支吾”。

1652年,清顺治九年,明永历六年三月,南明孙可望遣李定国出楚,征虏将军冯双礼为副将,步骑八万,由武冈出全州攻桂林;刘文秀入蜀,讨虏将军王复臣为副将,步骑六万,分出叙州、重庆以攻成都。同一年的正月初三日,郑成功率领船舰二千余号,直航漳州府海澄港口。清守城参将赫文兴开城投降、署海澄县知县甘体垣跳海自杀。郑成功授赫文兴为前锋镇,初十日,分兵切断由泉州通往漳州的要道江东桥,清漳州总兵王邦俊据守漳州府城。

南明1652年的这次攻势,东西两线绵延千里互相呼应,兵力之强、兵锋之锐,为此后南明势力少见的主动发起的攻势。在郑军中,最出名的部队当属铁军,也称铁人军,一般认为组建于1658年,铁人军为精锐的重装步兵,身着数十斤的全身铁甲,挑选严格,士气高昂,是精锐的反骑兵部队《台湾外记》卷四记载:“二月,挑选各提督壮勇者为亲军,厦门港筑演武亭操演。各以五百觔石,力能举起遍游教场者五千人。画样与工官冯澄世,监造坚厚铁盔、铁铠及两臂、裙围、铁鞋等项,箭穿不入者。又制铁面,只露眼耳口鼻,妆画五彩如鬼形,手执斩马大刀。每人以二兵各执器械副之,专砍马脚,临阵有进无退,名曰铁人。”

1651年(清顺治八年,永历五年)下半年,郑军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漳州市龙海区)等地战斗,获得了磁灶战役、钱山战役和小盈岭战役的胜利,克复平和、漳浦、诏安、南靖等地。年底,包括定西侯张名振等人皆来投靠,使郑军的声势愈形高涨。

正月十二日,郑军占领平和县,郑成功攻漳州,手下的猛将甘辉分兵攻长泰;长泰知县傅永吉婴城死守,以佛郎机百子铳炮射击郑军,攻城的郑军死伤惨重,只好暂时停下来围城,从后方运大炮攻城。清廷的副将王进来援,也被郑军包围在长泰县城内;明郑军发炮轰塌城墙二十余丈,清知县傅永吉亲自挡在缺口处巷战,结果被火炮打死。清副将王进继续领兵抵抗明郑军队,到了三月初,明郑士兵还是没能攻下县城。这是一个不祥之兆,预示着郑成功的这一次攻势不会顺利。

郑成功的一系列成功,终于引起清军的重视,次年,郑军包围长泰(今福建漳州),清闽浙总督于三月间率军来救,分由同安,长汀,潮州和海上四面向包围长泰的郑军发起进攻,这也是郑成功自起兵以来第一次与清军主力决战,郑成功经分析后认为,陈锦率领的清军虽然声势浩大,但大多是绿营军队,战斗力不强,遂决定利用内线优势各个击破。

郑成功决心用少数兵力阻击北,西,南三个方向的清军,将主力分三部配置于江东桥东南丘陵地带道路两侧、三月13日,清军向占领丘陵地郑军进攻,郑军严阵以待。清军进至中间位置时,郑成功下令突击步兵由三面夹击清军,骑兵预备队则由中央插入分割敌人。经半日激战,清军败退,在郑军追击部队与预设断敌归路部队的夹击下,清军全军覆没。陈锦率少数残兵逃回同安,被部下杀死,,携其首级,投降郑军,此即著名的江东桥之战,江东桥之战基本歼灭福建清军主力,为郑军在福建的发展打开了局面。

二月初二日,郑军奋勇攻城,清军负隅顽抗,游兵营吴世珍中炮牺牲,强攻未能得手。郑成功下令火器营何明带领士兵挖掘坑道,准备掘进至城墙底下时填塞火药,用放崩法轰塌城墙,乘势突进府城。二月初二日,郑成功所部大军攻漳州,四乡居民都入城投亲靠友,以避战乱,漳州城门坚闭。明郑军打算一鼓作气拔城,因此全军奋勇攻城,清军负隅顽抗。郑军游兵营吴世珍冲上城头后中炮战死,强攻未能得手。郑成功下令火器营士兵挖掘坑道,准备掘进至城墙底下时用爆破法炸塌城墙,乘势突进府城。三月初七日,点燃引线,火药爆发,结果因测量距离不准,坑道尚未挖到城墙底下,爆破计划失败,炸飞的土石反而击伤不少郑军士兵。

郑成功此次攻漳州,志在必克,速攻三月初七日,点燃引线,火药爆发,才发现因测量距离不准,坑道尚未挖到城墙底下,爆破计划失败。郑成功志在必克,改而采取围困战术,“聚集二十七万之悍贼,砌筑八十七座之木寨,环树二层栅木,外挖两重沟濠,棋布星列,浑如铁桶”。

截止到1652年四月,郑成功已经占有了金厦二地、铜山岛、漳浦县、诏安县、平和县、海澄县、长泰县,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漳州。漳州围攻战的惨烈程度在南明历史上完全可以和新会之战放在一档,甚至还要超过新会之战,因为漳州真的被南明军队 围了将近半年。


就在四月份,郑成功大军彻底包围了漳州,并且做出了相应的部署,先是对于漳州城墙四门的部署,每一门设一堵御之将,也设应援将领“以前冲镇万礼、礼武镇陈俸、尾宿营杨正为应援,另拨戎旗镇王秀奇提调兼应援;西门有失,则罪王秀奇。护卫左镇沈明、正兵营陈埙、亲丁镇欧斌专扎北门营盘堵御,以左冲镇杨琦、右冲镇柯鹏、亢宿营林德为应援,另拨提督黄廷为提调兼应援,北门有失,则罪黄廷。以护卫前镇陈尧策、角宿营戴捷专扎东门营盘堵御,以援剿左林胜、中冲镇肖拱宸、后冲镇陈朝、心宿营周腾为应援,以提督右黄山提调兼应援;东门有失,则罪黄山。其南门专扎营盘,以游兵营黄元扎新桥头,后劲镇陈魁扎旧桥头,信武营陈泽、智武营蓝行为应援,另拨北镇陈六御提调兼应援;南门有失,则罪六御”。

清浙闽总督陈锦见漳州危急,火速抽调两省兵力来援。三月初十日进至马蹄山,与郑军相距五里;十三日两军合战,陈锦部大败,兵员器械损失很多。陈锦退到同安城外扎营。五月,他派浙江金华总兵马进宝统兵援救漳州;郑成功知道城内粮食不多,清援军入城势必增加困难,于是下令对马进宝军不加阻击,任其长驱直入城中,随即发兵切断其后路,继续围困。马进宝军入城后,曾同漳州总兵王邦俊一道开东门出战,被郑军击败,从此闭门固守。

陈锦和福建提督杨名高、右路总兵马得功扎营于同安城外,在马进宝直抵漳州城下时以为已经解围,高兴了一阵子,不久就发现中了郑成功“粮尽自降”的计谋,王、马二部被围在漳州城内,自己手上的兵力又不足以进战解围。陈锦除了向朝廷告急,请派援兵外,弄得一筹莫展。他担心清廷所遣援兵到达之前,漳州可能失守,而漳州一旦失守,郑军乘胜进攻闽浙各地,自己将无力招架。由于心中烦闷,陈锦经常暴躁如雷,对身边服侍人员稍不如意便发怒打骂。他的家奴李进忠、李忠、卢丕昌、陈恩等怀恨在心,暗中商议把陈锦杀了,带上总督印信逃往郑成功处献功,求个一官半职。七月初七日晚上,由李忠下手把陈锦刺杀于同安灌口帐篷中,慌乱当中除李进忠逃至郑军请赏外,李忠等人都被擒获。清廷得报漳州形势危急,总督又遇刺身亡,决定派固山额真金砺为平南将军统兵火速入闽。

同时,又对漳州外围的一些要地做了安排,堵截有可能出现的清方援军“又拨氐宿营郑 荣、柳宿营姚国泰专扎八角楼营盘堵御,以英兵营黄梧为应援,定西侯张名振为提调;八角亭有失,则罪名振。奇兵镇杨祖、援剿后蓝登、房宿营周全斌专扎东岳一带大 路,堵御援兵,以中权镇黄兴提调兼应援;大路有失,则罪黄兴。另拨亲随营李长、提督前黄廷、提督中甘辉、铁骑镇刘有才、昴宿营杜辉兼各处应援游兵。”郑成功本人驻扎南院,又调遣其余各镇分守漳浦、海澄、诏安、长泰、平和、南靖等县。至于郑军的总兵力,清方说郑成功调集了“二十七万之悍贼”,如果说郑成功真的有所谓“二十七万之悍贼”,那清军恐怕早就被撵出福建了,如果以每镇2500人为标准,一营为1000人标准,其总兵力大概三四万人。

综上所述,这漳州可以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郑军的包围如同铁桶一般,而漳州城内有多少人呢?漳州府城有副将标营3000人,水军1000人,总兵力4000左右。也就是围攻漳州的南明军队的数量是清军的10倍左右。

但是南明各军的攻城水平,那是真的差得离谱,前有忠贞营猛攻荆州郑四维不克,后有李定国折戟于新会城下。郑成功也不见得就好到哪去,就在漳州战役之前,他攻打长泰县城也是吃了亏,好在江东桥大战,大败陈锦,长泰县城清朝守军如同惊弓之鸟,守将和县官抛弃城池而去,郑成功这才攻克长泰县城,面对县城都如此,府城就更不要说了,当然不是说郑军打不进去,只能说是要付出更多的伤亡和时间,如果拼着伤亡打进漳州,那也很有可能守不住。

这种明摆着吃亏的事,郑成功是不会干的。所以,在五月份,之前陈锦所调的马进宝部4000人至漳州时,郑成功放马进宝进了城,江日升记“甘辉曰:逢知至,煇愿领兵御之。功曰:不然。凡行兵之道,岂可全恃勇力?当明彼此之情。今陈锦新丧,提调无人,抚提以素称饶勇之逢知,着其前来,必以一当百。勿战,纵之入城,然后围之。城内多添人马,粮食易竭。外调既迟,内势窘促,破之必矣”一方面,正如郑成功所说,城内4000守军,再加4000援军,粮食消耗的速度肯定比原先快,而且8000人面对三万人依旧是不占什么优势的,所以郑成功可以保证在控制战场的前提之下,以及小的代价消耗对方,直到对方投降,成功攻取漳州,也就是“粮尽自降”。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马进宝是浙江金华总兵,根本就不是福建清军,陈锦之所以调浙江兵进福建援救漳州,只能说明福建本地已经无兵可调了,如果郑成功成功逼降漳州,城内的8000清军必定全军覆没。到时候,郑成功再进攻福建各地,福建各地的清军还有抵抗之力吗?要知道咱们之前说过,整个福建省的清军也就是35000人,经过这几个月的战斗,尤其是江东桥大战,清军损失了大量的兵力,这也必然造成福建各地的空虚。

于是,郑军开始了围困,郑成功“传令各筑营盘围困,其营盘外开河沟一丈,鹿角一重,木栅一重,木栅内则竖边际,每篷陈三个,隔一位,设一铜百子铳,另筑短墙如城一样困守之”。

从四月到九月,郑军并未强攻漳州,而是加紧修筑工事围困,打退城内清军的反扑,同时不断杀败敢来援救漳州的清军:五月,郑军击败王邦俊、马进宝的联合反扑,同月,郑军水师于崇武击败进犯厦门的清军水师,缴获大船十余艘。到六月份,明军再次击败来犯的清军水师,杀副将一员,七月份,又打退了王邦俊的反扑,城内清军逃出者没有不遭到截杀的。

此时,城里的环境已经恶劣到极点,原先城内只有3到4千名守军,粮食压力相对小一点,而马进宝“入援”之后,城内的军队猛增到8000余人,粮食消耗的速度增快,导致城内居民很多因为饥饿而丧生,江日升记“但城内人民繁众,蓄积无备,客主之兵既多,仓廪之储告匮,遂夺民食,至不敢举烟。徐而各户断粒,金珠宝玩,贱加瓦砾;纸皮树叶,寻取殆尽。弱肉强食,死亡塞户”清廷官员在战后的奏折中说“我城中人自相食,百姓十死其八,兵马尽皆枵腹,望救岂但燃眉”漳州城内的惨状,由此可见一斑。



九月十八日,郑成功接到消息说“金固山砺统浙、直满汉马骑万匹大队星夜入援,至泉驻札”,此时的郑成功依旧没把这些人当回事,他想的是复制江东桥大战,之前在江东桥大战一波打垮陈锦,吓得长泰县守军弃城逃跑,如果在这里打垮金砺,饥饿疲惫的漳州守军必然开城投降,其实这么想也没错,毕竟他手上的三万多精锐主力在这几个月的围城战中并没有遭受太严重的损失,完全有力量和来援清军来一场堂堂正正的较量,但是,有一些事情是绝对不可能提前预见的。

金砺先逼退围攻漳州的明军,然后于十月初一向古县的郑成功军发动进攻,郑成功也作出相应部署:郑成功本部札于田中的高埠处,中提督甘辉统亲丁镇郭廷、左援、前冲、中冲等镇埋伏于凤巢山山顶的密林之中,右提督黄山统右提剿余新、右冲镇柯鹏、护卫右洪承宠、礼武镇陈俸等阵于田中作头叠,又以前提督黄廷督右先锋廖敬、亢宿营林德等部为一军,两军为郑成功主阵左右两翼,赫文兴的骑兵居中支援,实际上,这又是类似于江东桥之战的阵型,主阵居中,左右两翼先和敌军交战,然后埋伏在密林里的军队趁机杀出,事实证明这个花招对于金砺同样管用。

十月初三清晨,清军“遂分二股而来,先以一股冲我左边,中提督挥兵接战,约数合,胜负未分。继而我林内兵抄断其后,合兵通进,虏遂披靡,被我兵逐杀,死者过半。余者败回,作一堆齐拥直冲我右边,右提督挥兵接战”但是咱们都知道,这个17世纪的火器,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火枪火炮开火的时候都会伴有大量的烟尘,此时正是西北风,郑军火炮火铳对着冲锋的清军骑兵齐射,这自然会制造出大量的硝烟,这些硝烟一下子被风刮回了郑军阵地,阵地内的郑军你看不见我,我看不见你,清军骑兵趁机反攻,明军大败,死亡非常多,右提督黄山、礼武镇陈俸、右先锋廖敬、亲丁镇郭廷、护卫右镇洪承宠阵亡,头叠的将领死了一多半,明军此战伤亡惨重,由郑成功战后的反应就可以看得出“藩集诸将,欲治丧师之罪,尽杀之”,他发了火,要把参战将领都杀光,幸亏中提督甘辉劝说,郑成功杀了一个先退的林德,同时又把右冲镇柯鹏捆起来杖责,并且将其革职,这才作罢。


按清军的战报就是“我师奋勇直冲,鏖战逾时,追杀四十余里,积尸堆满山野,跳溺填盈沟河,夺获铳甲、刀枪累累不计其数,官兵搬捡十四日,教场堆积如山”但具体缴获了多少?歼灭了多少郑军?又俘虏了多少郑军,具体数字那是一个没有,但是也很好理解,毕竟人家此战赢了,吹一吹还是可以的,而且福建清朝当局在顺治十年发出的这份奏疏并不是来描述具体战况的,而是给参战将领叙功的,有功将领的名字和职务占了大半的篇幅,为了给大家讨赏,自然要把战斗中那些不太顺利的情节给省略掉。

此战,郑成功不仅损失了大量的兵力,而且还丧失了大片的地盘,之前收复的漳浦、诏安、平和、长泰等县城再次落入清方之手。郑成功在歼灭陈锦军之后,攻克长泰,包围漳州,但因缺乏攻城火器,围城五月不下,被迫撤退,清军经过江东桥之战,重新估价的郑成功的力量。改用军事进攻与政治招抚相结合的战略。同年九月,清军将领固山额真金砺率领了以八旗为主力的万人大军开抵福建,进入泉州府;郑成功才下令解除漳州之围以待敌军。

郑成功将部队布置于漳州龙溪古县,欲用击败陈锦的同样方式,来伏击金砺军,但却遭金砺固山识破,两军展开混战,郑军初次与八旗军交战,无法抵挡八旗骑兵冲击,郑军提督黄山、礼武镇陈俸、右先锋镇廖敬、亲丁镇郭廷、护卫右镇洪承宠都在激战中阵亡。郑军于交战失利后,只能撤退以确保海澄、厦门的安全。

清军趁胜收复南靖、漳浦、平和、诏安四县。海澄为厦门的门户,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郑成功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海澄,1653年5月,清军进攻海澄,依靠火力优势,清军连日以猛烈炮火轰击郑军,郑军木栅俱被击碎,整而又坏。官兵无可站立,损伤者多。郑成功,一面进行战场动员,振奋军心,一面令士兵挖掘避弹坑和集体掩蔽部,以减少伤亡。当郑成功得到清军弹药即将用完的情报时,判断敌人必将寻求决战,命令官兵将所有火药埋在外壕以内,以地道将引线引进城内,并下令官兵按统一号令出击,拂晓,清军发起进攻,双方发生肉搏,天亮时,郑成功见清军大部已进入外壕,即下令点发火药,将进壕清军全部消灭,然后指挥进攻。清军精锐尽失,大败逃回。海澄战役以后,金砺被清廷召回京师,双方再度处于相持局面。

但是从这些战例中仍可以发现一点,直到1661年,除了南京战役,郑成功真没吃过太大的亏,这次漳州战役也一样,虽然丢了四、五个县城,而且兵马损失较为严重,但是远远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因为在之后的海澄大战之中,郑成功大败金砺。

四月,金砺调集水陆官兵,准备进攻海澄县和中左所(厦门)。郑成功为了保卫漳州府沿海基地海澄,先派左军辅明侯林察、左军闽安侯周瑞、后军周鹤芝、前镇阮骏、援剿前镇黄大振等统率官兵乘船阻截清方水师。途中遇上飓风,林察的座船漂入兴化港,被清军擒获。二十八日,金砺指挥的清军扎营于祖山头,摆开了进攻海澄的阵势。

五月初一日,郑成功亲统大军到达海澄。他派正中军张英负责组织守城的民夫和器械,北镇陈六御领义武营、仁武营、智武营防守海澄县城;援剿左林胜守南门外桥头,左先锋守东门外岳庙,护卫左镇沈明守中权关,正兵镇、奇兵镇守土城、九都城;前锋镇赫文兴、戎旗镇王秀奇、护卫前镇陈尧策守镇远寨,前冲镇万礼守镇远寨外;前提督黄廷、中提督甘辉守关帝庙前木栅,和镇远寨阵地相接。他自己驻于天妃宫督战。

至初四日,金砺调集铳炮数百号集中火力轰击郑军阵地,郑军据守的籧篨、木栅多被击坏。第二天,后劲镇陈魁、后冲镇叶章见被动挨打不是办法,要求主动出击;郑成功同意了他们的意见,从各镇抽选了精壮勇士数百名由陈、叶二将率领冲锋。清军见郑兵出营,立即以密集铳炮迎击。叶章当即阵亡,陈魁右腿负伤,被迫退回。成功命收兵固守。清军继续用铳炮轰击,镇远寨边新筑的籧篨等防御工事被夷为平地;郑军将士失去了屏障,官兵惊惶不安。郑成功下令挖掘地窝藏身,同时为鼓舞士气,派传宣官持“招讨大将军印”遍谕军中,说:“朝廷以此畀我,我惟有效死勿去而已。诸将中有能率众得功者,愿以此题让。”诸将纷纷来到成功大营中请战。中提督甘辉慷慨陈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此丹心照汗青。此番竭力以守,倘有不测,亦死得其所!”王秀奇等齐声赞同。成功为了进一步增强将士的决心,亲自冒着密集的铳炮登上高耸的敌台观察敌军阵势。


他判断清军在持续两日施放铳炮之后,即将发起全面进攻。当天夜里,他派神器镇何明、洪善等把大量火药埋在两军相持的河沟边,准备好引线,待机而发。入夜以后,清军铳炮不绝。初七日五鼓,金砺下令以空炮掩护,派绿营兵打头阵,随后是满洲兵,填河攀栅蜂拥而来,直抵城下,箭如雨下,企图一举登城。城上的郑军手持大斧奋勇砍杀,后续清军踩着被砍杀的尸体继续攀城,战况极为激烈。天亮以后,郑成功望见满兵大半过河,当即下令何明等点燃引线,沿河埋设的火药同时爆发,烟焰蔽天,刚过河的清兵大部烧死。甘辉乘机挥军扫荡,残存清军狼狈而窜。金砺见败局已定,急忙督令士兵强迫民夫抬运火炮连夜逃回漳州。郑成功海澄战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金砺部清军,恢复了因漳州失利造成的士气不振。这次战役,双方都是以铳炮火药作为主战武器,在军事史上也是值得注意的。

海澄战役以后,金砺被清廷召回京师。清、郑双方再次处于相持局面。郑成功回到厦门论功行赏,并且利用清军无力发动新的攻势的机会,决心把海澄建设成为大陆上的前进基地。他委任中提督甘辉镇守,派工官冯澄世担任监工,征发民夫重修和加固海澄城防,把原来的土城用石灰、砖石建成两丈多高的城墙,上面再沿外侧筑短墙一道,安置大小铳三千余号;城外挖浚深阔的河港,形成“巨浸茫茫,外通舟楫”的要塞。城中屯积大量米谷、军械,使扼据漳州府出海咽喉的海澄县同厦门、金门相为表里,形成一个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固若金汤的军事体系。

面对纵横海上的郑成功军队,清军一筹莫展,黔驴技穷。只得祭出“迁界禁海”的法宝,清军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颁布了《禁海令》。严格禁止商民船只私自入海,不允许用大陆的产品、货物进行海上贸易,有违禁者,不论官民,俱行正法,货物充公,违令者之财产奖给告发之人;负责执行该禁令的文武各官失查或不追缉,从重治罪;保甲不告发的,即行处死;沿海可停泊舟船的地方,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如有从海上登岸者,失职的防守官员以军法从事,督抚议罪。迁海令造成“沿海幅员上下数千里,尽委而弃之,使田庐丘墟,坟墓无主,寡妇孤儿,望哭天末。”反对“迁界禁海”的人民起义不断。而主要依靠海外贸易和走私贸易的郑军实际上并未受到太大损失,清廷此举可以说是丑态百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黄板纸多少钱一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