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德国怎么才能够全占苏联国本土?

这笔糊涂账,至少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首先捋一下波兰的历史:

公元966年,波兰大公国建立;公元1025年,波兰王国建立;1569年,波兰与立陶宛组成波兰-立陶宛联邦,也称波兰第一共和国。此后,波兰就一直被欺负。1772年、1793年、1795年,波兰前后三次遭遇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瓜分。到最后一次瓜分的时候,波兰已经亡国了,这里就算一个波兰地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政府许诺建立“独立的波兰国家”;苏维埃俄国也宣布废除俄罗斯帝国与普、奥关于瓜分波兰的条约。

但是,世界从来没有白来的正义。波兰能够在一战中复国,有两个原因至关重要。

一个原因是沙俄打没了。开战第一年,沙俄就伤亡了100万部队,另有75万人被俘。同时,德军占领了立陶宛和俄属波兰。十月革命之后,列宁与德国媾和,签订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其中规定:放弃波兰、立陶宛,并承认乌克兰和芬兰的独立。所以,苏维埃俄国是个什么态度已经无所谓了,波兰肯定是打丢了;关键是自己也签字承认了。

另一个原因是德国战败了。沙俄失去的全部政治资产,肯定都要转给德国和奥匈。但这两个国家,主要是德国,成了一战的战败国。所以,波兰也就不可能被德国控制了,重新复国自然水到渠成。1919年12月8日,巴黎和会上通过决议,同意重建波兰,并承认波兰共和国,也称波兰第二共和国。

但是,德国战败了,布列斯特条约也就没意义了。于是,德国从俄国手中拿到的土地,苏联自然就不承认了。同时,新成立的波兰也不怂,一定要恢复故土,即被沙俄、普鲁士和奥匈瓜分之前的波兰。所以,波兰跟苏联开始干仗。

后来,在英国外交大臣寇松的调解下,划定了一条寇松线。波兰裔占多数的地方规波兰,乌克兰裔占多数的地方规苏联。

但是,苏联根本就不买英国人的账,于是就去进攻波兰。当时,斯大林就是苏联进攻波兰的一个方面军政委。但是,苏联却打败了。波兰反而向东抢了苏联的一块土地。于是,苏联与波兰的这个梁子就算结上了,而斯大林也肯定把波兰恨到骨头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标志,是德国侵略波兰。希特勒一下就把波兰给打没了。但同时,苏联也进攻波兰。所以,波兰又遭遇了一次瓜分,一边归了德国、一边归了苏联。但苏联拿到的土地,虽然与寇松线不完全重合,但也大体不差。

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你别管苏联拿到的土地,是不是符合寇松线,但道义上就讲不通。因为斯大林是跟希特勒一起合谋瓜分的波兰。当时的美国就已经群情激愤了,苏联拒付前朝债务、苏联搞意识形态输出,这时候苏联又跟纳粹搞合谋了。所以,一直关心欧洲事务的美国人,肯定要把苏联与纳粹德国对标了。

但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却被苏联打出了逆火效应:苏联怎么做都是对,苏联就不算入侵。给出的道理竟然是:苏联进攻波兰的时候,波兰政府已经被希特勒打没了,所以苏联不算入侵。

大统领说啥就是啥,但人心肯定不服。于是,不换思想就换人,罗斯福把国务院和驻苏联大使馆全换上了亲苏的官员。后来,还通过租借法案,玩命地支援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英结盟,在波兰问题上就是一笔糊涂账,根本就没啥道义可讲。因为苏联进攻波兰,跟希特勒进攻波兰,完全是一个性质,就是侵略。所以,波兰就是美苏英结盟的一个道德硬伤。

1944年第二战场开辟之前,基本上就是苏联一家在跟德国死磕。这么个磕法,苏联肯定相当痛苦。你别以为苏联有多能打,直到柏林之战,苏军与德军的伤亡比才勉强达到1:1。所以,开辟第二战场对于苏联来说很重要,而苏联也答应只要开辟第二战场,自己就加入美国人主导的联合国。

但是,1945年初,情况发生逆转了。苏联在东线势如破竹,而美英在西线却举步维艰。这么玩下去,苏联完全有可能甩开英美,自己把德国给灭了。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美英连个谈判筹码都不会有。

于是,1945年2月,美英赶紧招呼苏联召开雅尔塔会议,商量着怎么处理战后问题,起码先把地盘划好了。但是,在雅尔塔会议上,苏联可谓满手全是好牌,因为自家军队太能打。关键是打完欧洲战场,苏联就没事了;而美国人收拾完希特勒,还得收拾日本人。

雅尔塔会议上,苏联的主张是对东欧的控制权。因为苏联红军都已经打到西欧了,要求控制东欧,那是有实力的。特别是,苏联要求对波兰的控制。但是,波兰问题肯定要遭遇麻烦,英美就不可能答应。

首先在道义上就讲不通。因为你苏联是跟希特勒一起瓜分的波兰,你这个仗打得就不讲理。其次则更关键,波兰也是战胜国啊。战胜国还要割地给你苏联吗?

但是,苏联是铁了心了,非要控制波兰,而且更不会把从波兰拿到的土地还回去。关键是斯大林手中一把好牌。罗斯福和丘吉尔胆敢不同意,苏联完全能够连德国问题也不谈了,直接先打下来再说。

欺负不了苏联,但也不能欺负波兰,于是只能把德国往死里欺负。当时,苏联在东边抢了波兰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那么,三家一合计就允许波兰在西边得到德国10.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么做,波兰不是还差了将近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吗?这个没关系,波兰肯定会同意。因为东边的土地质量太差,而西边的土地质量明显好太多,长庄稼都比东边长得高。

领土问题解决了,但波兰政府怎么办?这个问题比领土问题还麻烦。苏军攻入波兰的时候,已经成立了一个傀儡政府。但是,波兰被希特勒给吞并之后,人家还有一个流亡政府,而且就在英国。所以,这时候,就冒出了两个波兰政府。

英国建议让波兰各党派成立一个联合政府,或者在英美的监督下让波兰重新组织选举。但苏联肯定不能答应。只要付之民主,苏联一定无法控制波兰。

原因就是苏联道义上理亏,自己是跟希特勒一起瓜分的波兰,这是其一。其二,一战之后,苏联和波兰的关系就一直不好,而且还打了一仗。

更要命的是其三:1944年8月,波兰华沙起义,但起义被德国残酷镇压了。而当时的苏联红军就在华沙郊区,却按兵不动,眼瞅着波兰人被屠戮。你苏联这么操作,还能指望波兰选出一个亲苏的政府来?

重建波兰政府这个问题就谈不拢了。于是,就接着谈出兵中国东北和组建联合国的问题。而在这个两个问题上,斯大林全都配合,给足了罗斯福面子。于是,波兰就再一次被牺牲,重建波兰政府变成改组波兰政府。而苏联也就是实现了对波兰的控制。

所以,划走德国大片领土的问题,不是因为要惩罚德国,而是因为要解决波兰问题。苏联从波兰手中拿到的土地,肯定不能吐出来,所以就用德国的领土来补偿波兰。德国这个战败国,自然只能任人宰割,啥也别说、说啥也没用。

而比领土问题更重要的,是重建波兰政府。但在这个问题上,波兰又被出卖了一次。苏联在波兰问题上如此强硬的原因:一个是波兰太重要,没有波兰就难以控制东欧;另一个是自己在雅尔塔会议上占优,别说波兰,苏联一口气打下德国都有可能。当然,美国和英国也脱不了干系。无论战前还是战后,这两个家伙一直在出卖波兰,把波兰当成筹码。在当时,小国、弱国的命运总是如此,要么被当成工具要么被当成筹码,或者被利用或者被出卖。

二战结束后,西方还真有人认真考虑过立即进攻苏联,彻底消灭这个红色威胁,但是在权衡了利弊之后,这个计划无果而终,化为几十年的冷战和若干场局部战争。

当时进攻苏联的一个有力理由是:

苏联在卫国战争中伤亡巨大,军民伤亡高达2000万人,如果此时进攻苏联,苏联恐怕没有多少预备队了,所以说,趁他病,要他命!

西方阵营里最热心于此的莫过于英国首相丘吉尔,根据1998年的公布的档案,丘吉尔命令英国武装力量联合参谋部制定了名叫“不可思议行动”的计划,将使用英美联军、英国装备训练的波兰流亡军队,再从二战德军老兵中招募至少10万军队进攻苏联。

丘吉尔不仅仅地用如此作战计划鼓动西方阵营备战,1946年3月5日,他还跑到美国去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鼓动美苏对抗。

下图为后世重现的兵棋推演:

然而,相信美国决策层中的理智人士经过周密的思考之后,是不愿意进攻苏联的,除了丘吉尔这个积极鼓动者是外国人之外,原因可能有怎么几点:

1.美国持类似看法的著名人物是二战名将巴顿将军,他在战争刚结束的时候就在美苏军队的官方会面中以非常不友好的态度对待苏联军官,发表过重新武装德军,然后去进攻苏军的言论。但是巴顿与1945年12月21日在离奇的车祸中重伤不治而死,不管车祸真的是意外还是“被安排”,总之美军中少了一个进攻苏联的热心鼓动者。

2.而苏联方面,显然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西方的种种动向。为此,进攻柏林的大部分精锐部队都编入了驻德集群,并以驻营人民警察的名义组织亲苏的德国军队,在双方的边境摩擦中,双方互有得失,让美国意识到与苏联冲突并不容易。

下图是苏联向西方展示的斯大林-3坦克,让西方倍感压力

然而下面两点可能更重要:

3.从法国在大战中的表现来看,不尽如人意,英国的陆军规模不大,美国在二战后实际上已经是西方诸国的盟主。那么进攻主力也只能是美军。

如果美国全力以赴征服了苏联,势必两败俱伤。那么实力略逊一筹的英法肯定会恢复一战前的强国地位,美国不划算。

如果苏联在战争中获胜,美国元气大伤,法国这个40年迅速向德国投降的国家恐怕会“眼疾手快”地再次投降。

而英国更是纵横捭阖的高手,战前反苏,而苏德战争爆发后宣布和苏联联合,斯大林战役结束后,丘吉尔更是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向斯大林赠送斯大林格勒之剑以示庆祝,二战后又积极反苏,这个国家对于美国来说,其实并不可靠。美国还是不划算。

丘吉尔向斯大林赠送斯大林格勒之剑,证明此公也是个变色龙:

所以美国何必要放弃西方诸国的盟主地位,去追求有很大风险的未来?

4.美苏在战后利益分割方面存在着某种默契,那就是用不流血的手段去瓜分英法的海外殖民地。在亚非拉各个摆脱殖民统治的新生国家中,美苏迫不及待地送来援助,培养代理人,赶走英法的影响。

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事件是其中影响重大,表现明显的事件之一。

所以,西方的盟主美国不愿意进攻苏联,开战就无从谈起。

而且,49年苏联的首颗原子弹爆炸,苏联的原子弹技术有很多来自美国的线人提供的资料。后来就有说法指出,有很多线人并不是处于信仰或者喜欢苏联而交出这些资料,而是因为他们担忧美苏开战,觉得原子弹能阻止世界大战再次爆发,所以主动向苏联透露这些信息的。

阅读更多军事内容,请关注 近卫步兵师

北约对苏联开战?除非北约疯了,惟恐毛熊的钢铁洪流不会分分钟把欧洲踏平。

苏联至1945年初,拥有作战部队等940万人(鼎盛时期苏军军队数量达到了120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4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5万余辆、作战飞机2.2万余架。要知道美国才1050万。区别在于,苏联这几百万人就是趴在欧洲大陆上的,美军的一千多万要坐船漂洋过海,还要登陆,还要物资运输,还要后勤保障,等你搞完了,红军士兵端着波波沙骑着斯大林-II,已经把欧洲这些城市碾成渣渣了。

二战末期,欧洲疲敝,意大利、德国基本上已经被炸平了,波罗的海三国、波兰、捷克、被苏联吞并占领,唯一有一点实力的法国刚刚光复,西班牙又玩自己的,并且经济十分落后,英国除了海军强大,陆军乏善可陈。而北约1949年才刚刚成立,可以说当时苏联就是欧洲大陆上唯一的霸主。即便是在今天,整个西欧11国的陆军装甲部队才拥有一千多辆主战坦克。而俄罗斯一个集团军就是上千辆。

苏联驻德集群(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构成,正式成立于1945年7月9日)就是苏联在二战中实力达到鼎盛的军队的代表。

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为例,50年代下辖:

其中近卫坦克第1军即顿河坦克军,又名顿河坦克军,荣获列宁勋章、苏沃洛夫勋章等,1942年7月在莫斯科州组建,番号为坦克第26军。编有坦克第19、第157、第216旅、摩托化步兵第14旅和其他部队。

当时苏军的坦克,主要是T34, 斯大林-II, III, 二战后期的斯大林III,在防御力,攻击力,机动性上已经可以和德国最强的坦克虎式、豹式一分高下,那时候英国和美国还在用五辆才能单挑一辆虎式坦克的谢尔曼。

到1994年红军撤离东德时,留下了一个由1500多个军事设施构成的庞大网络,撤退人数高达50万,带走大约4300辆坦克和10万辆机动车,3600门火炮和180套导弹系统,苏联人的坦克压在欧洲大陆,北约一点也不感动,只要一动,西欧立刻就被碾平,美国有本事朝巴黎、罗马、柏林扔原子弹么?没有,还是只有派小伙子们登陆,当年打一个德国就够呛,现在要面对苏联,用脚趾头也想得到结果。

而且一旦北约主动开战,外交上便失去了主动权,苏联正好磨刀霍霍嫌一个东德还不够,趁机打到诺曼底甚至加莱都不在话下。

北约的将军们,想想地上的天启和头顶上的基洛夫,核弹算什么?No作No die,还是算了。

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见字如同见面。

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国际军事集团组织,它的成立时间是1949年8月25日,它的目的在于防卫,不在于进攻。

美国于1942年6月开始实施曼哈顿计划,1945年7月16日试爆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之后,苏联也于1949年8月29日拥有了原子弹,打破了美国单方面的核恐吓、核威胁。

北约是后于苏联拥有原子弹成立的,所以无法趁机对苏联开战,所谓趁机就是趁苏联还没有原子弹,苏联已拥有了原子弹,北约就没有了趁机的可能,这是其一。其二,北约的成立并不是为了进攻苏联,而是集体防务和维护和平,主要是促进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繁荣。

抛开北约不谈单谈谈美国,美国挟原子弹之威,有没有可能带领西方盟友向苏联进攻呢?这就要整理出个时间段了,“二战”结束是1945年9月2日,以日本在“密苏里”号签订投降协议为标志,之前,苏联和美国同为同盟国,赢得“二战”胜利是并肩作战的,此时两国不但不为敌,而且为友。美国若要攻打苏联,只能在“二战”结束后至苏联试爆原子弹成功的三年多时间里。

此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正在形成过程中,双方展开了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较量,这期间是以政治和经济为主,军事只是依附于政治和经济的,双方还没想到用军事手段去瓦解对方,再说双方阵营都足够庞大,无法一击即溃,若战试必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谁也负担不起,国家需重建,人民皆厌战,美国政府不能也不敢挑起这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说到当时的核武器原子弹的威力,并没有现在的那么巨大,实际当量1.5万吨左右,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了二颗,直接死亡不到10万人,如果美国用原子弹打击苏联,那得需要多少颗原子弹啊?不计算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单单苏联就有22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估计扔不了几颗,美国就破产了,因为当时制造原子弹成本是很高的,美国试制第一颗时就花费了20亿美金,再说,苏联早在美国曼哈顿计划之前,就已派克格勃开始窃取原子弹技术资料了,苏联研制成功也就是眼前的事,如果美国率先使用,今后试必遭到报复,所以,美国不会用原子弹为常规武器去进攻苏联。

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之间也没有爆发过战争,北约也没有和华约正面冲突过,双方只是冷战,暗地里较劲,说明双方还是理智的,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1945年到1949年,美国独家拥有原子弹,足以威慑苏联,这期间并没有北约,它产生于1949年4月4日,最初的功能也不是防御苏联的单一性,而是“拉来美国人,摁住德国人,提防俄国人”。

二战后局势初定的数年里,西方有能力对付苏联吗?

战争的巨大创伤让欧洲乃至世界总结反思和疗伤止痛

二战造成的死亡人数在4000万-5500万人之间,其中苏联军人就有1000万,德国军民650万,波兰400多万,南斯拉夫150万,犹太人600万。还有难以详尽统计的物质损失,巨大的灾难之下,再有战争爆发将是对人类的极大犯罪,没有哪国的政治家敢冒开战的风险。

美苏英三巨头在战后初期尚有信任关系,特别是罗斯福和斯大林

战争中大国间虽有不和与猜忌,但彻底消灭法西斯,惩治战犯,恢复建设,保卫和平的愿望是一致的。而且经过德黑兰、开罗和雅尔塔等数次峰会,三巨头的信任关系在提升,从另一角度看,两大阵营基本划定势力范围,需要消化吸收稳定,而不是开战。

从各方面回忆和资料看,罗斯福一直是个开明人士,对世界和平有着执着的追求,对苏联没有敌意。而斯大林在1945年之前也是抱着信任西方的态度行事。只有丘吉尔城府最深且“慧眼独具”,早早做出“铁幕”论断,为冷战奠定理论基础和最初实践。

战后有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成立运作,各国需要在新形势下和平、合作,战争违背历史潮流

战胜国主导了联合国的创立,并占据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席位,不管从哪方面看,国际协调、合作都在战后初期压倒一切,国际环境决不允许再发战争。

北约哪来的实力跟苏联开战?有句话说的好:何不食肉糜。既然你说到核武器,那么我们就从核武器的角度去分析一下这个事情

美国从1945年7月16日试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到1949年8月29日苏联试爆第一颗原子弹这4年的时间里的确处于核武器的绝对垄断。然而我们必须要认清一个事实:即便是美国也无法在那个年代里能将核武器做到”白菜化“,而且核武器投送手段非常单一。所以在面对庞大的苏联,原始的核武器技术、落后的投送方式和极少的数量并不足以支持对苏联发动全面核战争。下图为空头在广岛的”小男孩“原子弹,全重达到4吨,需要由轰炸机飞临目标上空进行投掷

下图为美国1945年-1960年核武器保有数量,其实可以看到美国在1949年时只有170枚原子弹,总爆炸当量419万吨,平均爆炸当量为2.5万吨TNT,只是比长崎原子弹略大一些而已。按此估计如果想要摧毁莫斯科的全部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那么保守来讲需要消耗10枚原子弹。如果将这种级别的原子弹用于对抗苏联大规模装甲部队,那么按照核武器有效毁伤半径来算,2.5万吨级的核武器有效毁伤半径(人员装备90%毁伤)只有2公里,也就说只有2个装甲营覆盖地域。换句话说这170枚原子弹对大规模苏联装甲集群的突击都无法彻底摧毁。

而早期原子弹的产量一直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在1945年8月开始到1946年初美国只能保证每10天1颗的产量,也就是每个月3颗。即便是后来原子弹实现了”量产“,但是早期核武器核燃料提纯耗费资金和资源极其巨大,整个曼哈顿计划到1947年1月消耗资金高达21.91亿美元(相当于近1000亿美元),其中90%用于核燃料提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可能短时间内做到让用核武器来摧毁整个苏联。

除了核武器本身的因素之外,1949年之前能做到远程核打击的只有B-29、B-36这类大型轰炸机在目标上空直接投放。而刚刚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洗礼的苏联空军有能力对大规模轰炸机群实施拦截,也就是说这些投放核武器的载机在生存能力方面十分有限。

其实按照美国人一开始的推算,苏联拥有核武器的时间大概在年之间。但是美国人的这个估计是错误的,苏联在1949年8月29日就完成了首颗原子弹爆炸,所以美国进一步加紧氢弹的研制。虽然美国在1952年成功试爆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迈克“,然而迈克只是一个74吨重的聚变装置而非实战化氢弹,反倒是苏联在1953年8月直接试爆了世界上第一颗实战化氢弹。至此美国在核力量方面的绝对垄断已经全部丧失。下图为苏联R7洲际导弹,是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导弹,这使得苏联直接具备了对美国本土的核打击能力

所以美国如何拿核武器来征服苏联呢?这仅仅是从核武器的角度考虑,你还要考虑北约是否真的愿意在二战刚刚结束4年后对苏联发动进攻,要知道苏联刚刚经历了二战对德对日战争,没有人愿意在自己低谷的时候去进攻一个鼎盛的国家。

看到这个问题,杜鲁门一拍脑门:对呀!我咋就没有想到呢?来来来,总统位置让给你,你来领导世界!

说起核武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这两颗当量并不太大的原子弹,却几乎完全将两个城市夷为平地,所以用“毁天灭地”来形容原子弹甚至核武器的威力毫不为过。

而这样的武器,在1949年之前,是美国一家所独有的。也就是说,如果此时的美国想要以核武器征服全世界,尤其是消灭苏联,理论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美国却完全没有利用好这4年时间,而且好像是故意等待苏联在1949年原子弹研制成功,然后和苏联剑拔弩张地进行冷战。

那么,是美国杜鲁门政府的脑子秀逗了吗?当然不是,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原子弹不是说有就有

二战作为迄今为止伤亡最惨重的战争,二战彻底埋葬了大英帝国、德意志帝国和法兰西帝国,成就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虽然苏德战争是二战期间伤亡最惨重的战争,但付出极大伤亡代价的苏联却获得了更多资本,除了苏德战争期间美英等盟国大量的物资支持,帮助苏联在战争期间迅速恢复工业生产能力,苏联在战争结束后还从德国、日本等战败国掠夺了大量资源,帮助苏联迅速复兴。

最重要的是,此时的苏联红军经过4年锤炼,伤亡交换律已经从5:1下降到1:1甚至更低,战斗力水平和战争思想获得了质的飞跃。

可以说,二战结束后的苏军,是常规战争的王者,美国想要在常规战争中击败甚至消灭苏联,根本就不可能。

而对于刚刚研制出原子弹的美国而言,制造原子弹需要的不仅是材料,还有时间。想要毁灭苏联,几颗原子弹是绝对不够的,而制造原子弹的工夫,苏联已经完成了核武器的从无到有。

2、打垮苏联麻烦会更多

虽然有原子弹的美国和没有原子弹的苏联在技术层面是完全不对等的。但不代表美国可以随心所欲地拿原子弹当烟花放。

因为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注定了苏联比苏德战争时期更加英勇顽强,这样的国家,常规战无解,核武器可能有解。

但是另一个问题摆在眼前,如果能核平苏联,接下来该怎么走呢?是拍拍屁股走人吗?当然不能,毕竟混血儿可以乱生,但核武器不能乱丢。

如果处理不当,核污染难以控制,欧洲各国遭殃,美国也是难以独善其身的。

更要命的是,美国作为世界霸主,从来都是擅长破坏,不擅长建设。它需要的,不过是个任凭自己摆布的苏联罢了。

而在苏联不可能投降的情况下,即便对苏联肉体消灭,后续的重建工作会要了美国的命,美国的霸主地位可能刚刚开始就偃旗息鼓了。

3、美国敌人不止苏联一个

因为意识形态的水火不容,奉行共产主义制度的苏联当然是美国势不两立的敌人。

但作为志在称霸全球的国家,美国需要针对的,从来不仅仅是苏联和共产主义阵营,在千方百计遏制苏联崛起的同时,美国更需要“关注”的是自己身后的一票小兄弟。

因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所有使用美元结算的国家都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作为美国霸权的重要支撑,美国需要身边小跟班的忠心耿耿。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联作为外部敌人要常打不懈,身边的一票兄弟也不能放松。

但美国毕竟远在大西洋彼岸,全天候控制欧洲这些曾经的地主富农实在力不从心。但苏联的存在就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红色帝国的虎视眈眈,这些家道中落的欧洲国家不得不更加紧抱美国大腿。

所以,消灭苏联就成为“亲者痛仇者快”的无脑做法。作为天选之国,美国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不会首先受到苏联威胁,所以留着苏联威胁“盟友”是最佳选择。

一直以来,江湖上都流传着苏联美女间谍从爱因斯坦身边窃取原子弹机密帮助苏联研制原子弹的美好故事,甚至还有美国投下三颗原子弹最后一颗没响而后运到苏联的传言。

但不管怎样,美国和苏联同为超级大国在某些方面的“默契”是不言而喻的。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北约吃了熊心豹子胆才会对联动武。对苏联开战,北约的小兄弟们西欧一众国家还在苏联钢铁洪流的威胁下颤颤发抖。

二战结束后,苏联红军为了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一开始还是正常的步兵阅兵仪式,当苏联黑压压的装甲坦克、火箭炮方阵快速进入受阅方阵,盟军国家的将领都惊呆了,面对苏联以T-34/85组成的坦克钢铁洪流,西欧国家没有任何反击能力。这也导致了战后盟军迅速的将自家坦克进行升级,引发了一场军事装备竞赛。

虽然美国拥有原子弹,但是在轰炸日本时已经用光了国内所有的核原料,而且由于当时技术条件落后提取原子弹的原材料非常困难,虽然苏联并不知道。二战以后,世界的主旋律都是和平建设国家,北约中的西欧国家更是被打成了一片废墟,急需美国的援助,美国此时无力针对苏联发起一场大规模战争。

#原创#1949年,掌控北约的美国执政者尚有人性和理性。美国在二战期间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最起码,它站在反法西斯阵营的一边,为同盟国的二战胜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而1949年时,二战刚刚结束,美苏的感情还没有被双方挥霍殆尽。

所谓的美国执政当局的人性,就是不想大量伤害苏联无辜的军民,从而将自己置于反人类.反人性.反和平的人神共愤的魔鬼的定位上。意识形态的对立也没到双方无法容忍的地步。

所谓的美国执政当局的理性,主要是以下几点:

1,美国当时制造的核弹数量有跟,根本不可能毁灭地大物博的苏联。如果美国使用了核弹,必将激怒苏联,其強大的铁流必将踏上欧洲,与美欧撞个鱼死网破,最终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导致各交战国处处狼烟狼藉。况且,1949年时,苏联也造出了原子弹。

2,1949年时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已见雏形,霸权地位指日可待。欧洲已掌控,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虽然也強大,但可徐后图之,没必要发动战争搅了自己的好梦。

3,美国还有许多耽心。英国的邱吉尔雄心勃勃,不甘霸权旁落;法国戴高乐自主意识太強,有时不听招呼;后院并不稳固,反美国家有所动作;美国国内反战声音不容忽视等等,牵扯了美国执政当局的多条神经。

综上所述,1949年时,美国并没有把握赢得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战争,核弹在战争中可以大量杀伤敌国军民,但不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还会将自已置于道义的致低点。美国要做的事情很多,发动战争并不是好的选项。

一九四九年之前的欧洲战场,这时美国和北约的力量同苏联力量大抵相当,德国战败投降以后,东西方二大力量瓜分了整个欧洲,一边是美,英,法及他们控制的西德,意大利,比利时等国,一边是苏联控制的东德,罗马尼亚,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如果此时北约向苏联进攻,必须越过苏联前面的那些国家,而当时的苏军是刚战胜德军的胜利之师,兵力强大,北约是不会轻举妄动的,光靠美国几颗原子弹,对广阔的苏欧战场,起不了大的作用,况且,苏联此时也开始研制核武器,力量对比不会向美国方向倾斜。

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决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同年8月24日各国完成批准手续,该组织正式成立。

也就是北约正式成立的时间是1949年8月24日。

而苏联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时间是1949年8月29日。

由此,可以看到北约成立和苏联原子弹成功爆炸几乎是前后脚时间。

因此,本文提问有点不伦不类。

但可以转变一个提问方式,即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为什么不趁拥有核武器的巨大优势一劳永逸地解决苏联呢?

克劳塞维茨所著作的《战争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总是在某种政治形势下产生的,而且只能是某种政治动机引起的”。

在二战中,同盟国虽然战胜了轴心国,但除了美国是半途参战,捡了大便宜以外,同盟国的其他主要国家英国、法国、苏联都在二战中损失巨大,可以说是筋疲力尽,急需休养生息,抚平战争的创伤,重建家园。

战后柏林的居民正在清除废墟,当时二战参与者面临同样的重建家园问题。

另外一个因素在反击法西斯德国入侵中锤炼出一只战力恐怖的苏联红军,苏联红军的强大战斗力让美英为主的西方国家要动手也要考虑自己的战斗能力。二战的主要战场是东线,德军的一流战斗能力都在强大的苏联红军面前头破血流,被打的狼狈不堪的步步后退,被赶回老家。但即使是困兽犹斗之时的德军在最后关头拼凑的残余部队搞地“阿登”反击战,都让美英联军焦头烂额,手忙脚乱,损失惨重。

如果这时无缘由的冒然与苏联开战,一个是欠缺合适的借口、二个是在各国国内也难以得到舆论和民心的支持、三是冒然出手,绝对不是轻松活,不动核武,“搞不好偷鸡不成蚀把米”。

但两大政治集团因为体制的巨大差异、隔阂的种子早都埋下。

早在二战后期就可以说西方阵营就和苏联就相互有所提防,已经貌合心不合了。美英迟迟不开展第二战场,就是为了让苏联和法西斯德国拼杀个你死我活,好坐收渔人之利。在后期,看到苏军对德国势如破竹,是不是让苏军单独拿下德国的首都柏林的问题上美英领导人就曾经发生过巨大争执。

在1945年7月24日,美苏英三国首脑在德国波斯坦会晤期间。初出茅庐刚刚当上美国总统的杜鲁门悄悄地对斯大林炫耀地说:我们已经有了一种很厉害的武器哟,可以一下子摧毁一座城市。这时的杜鲁门其实是向斯大林示威,但政治老手斯大林装疯卖傻,无动于衷。

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

在政治上,英国的丘吉尔远比美国的领导层老谋深算,他明白社会主义体制的苏联以后是西方社会的心腹之患,是巨大威胁。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进行了著名“铁幕演说”,攻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用铁幕笼罩起来"。正式拉开了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序幕。而1947年3月12日,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此后,"铁幕国家"被专指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从来来不缺战争狂人,二战让德军闻风丧胆的美国名将巴顿就是一个战争狂人,是那个年代对苏联社会主义极端厌恶的代表性人物。像巴顿这样以战争为生的职业军人,眼见战争结束,感到浑身不自在。对苏联极端仇视使得他在战争还没结束,就于1945 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那天就大放厥词:认定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将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因此,在美苏将领相聚的场合,对苏军将领请他喝酒,巴顿轻蔑地对翻译说:“告诉俄国狗患子,他们是我的敌人,我宁愿掉脑袋也不同敌人喝酒。”

他讥讽朱可夫元帅是个滑稽的小丑,一只丑陋的猴子。巴顿甚至坚信:“自由世界与苏联之间的战争在所难免,盟军应该趁苏联未做好准备之前向苏联发动进攻。他妄言他可以在30 天之内推进到苏联。千万不要等俄国人来打我们,到那时我们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了,军队已大部分裁减了。”

在他管理的区域,不但不对德国的纳粹分子的清算,甚至还包庇和重用这些人,他的这些放肆的举动和言行彻底地激怒了苏联人,也让他的顶头上司艾森豪威尔忍无可忍,只能像后来杜鲁门对待肆无忌惮军人干政的麦克阿瑟一样,扫地让他走人。

除了个人的表现之外, 有一次重大的事件发生,如果不是美苏当时互为忌惮,不约而同地保持相对克制,就很容易点燃第三次世界大战,这就是“柏林危机”。

原来的德国在二战后分为美英占领区,法国占领区、苏联占领区。

为了扶持德国重新成为对抗苏联的堡垒,1948年2月至6月,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召开伦敦外长会议,提出所谓的"伦敦建议",内容为美英法占领区协调经济政策,共同管制对外贸易,并共同制宪,成立西德国家,以西德为中心复兴欧洲。

6月21 日,美、英、法在联合区域实行单独的货币政策,这是正式分裂德国的第一 个重大实际步骤。并成为引发柏林危机的导火线。对此,苏联针锋相对在苏占区亦开始实行货币改革,6月22日,苏军全面封锁西柏林,切断了柏林与西占区的水上交通,只留下空中走廊尚未封锁。

从1948年6月29日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展开了大规模的空运,柏林250万居民吃穿住行等生活物品完全靠空运在维持。一年间空运架次达到277,728次,空运货物211万吨。同时对苏占区所缺的钢、焦煤及电力等实行反封锁。

柏林危机时翘首以盼空运的德国老百姓

史称第一次柏林危机,形成第一次美苏冷战高潮。好在双方还存在一丝的冷静。否则,极易擦枪走火,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使人类刚享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和平时光没多久,就再次坠入战争的深渊之中。

可见,敌对状态和危险状况还是存在的。

苏联在1949年8月29成功研发原子弹后,让北约和华约两大政治集团的对峙进入一个新的状况,那就是:双方不计代价地疯狂扩军,保持了史无前例能毁灭整个地球的强大核武库。

也正因为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让再疯狂的人也不敢随心所欲、被迫保持一丝冷静,没有一方敢轻言战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德国占领苏联多少土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