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立农村镇银行正规吗

  今年以来,交通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决策部署,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集全行力量打造乡村振兴新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展现国有大行的使命担当。在此基础上,交行近日与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方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进一步通过银政合力共同创新金融服务“三农”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交银益农通”,打造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为更好地发挥金融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交行充分利用行内外资源,依托全牌照优势与金融科技力量,建立了涵盖政策咨询、信贷融资、财富管理、支付结算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交银益农通”综合金融服务体系,“这是交行为农村、农业、农民而打造的综合化、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交行乡村振兴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体系整合了公司、个金、普惠、营运等全行资源,旨在为乡村振兴客群提供综合、贴心、一致的客户服务体验。

  作为“交银益农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兴农e贷”主要提供各类信贷融资服务,并针对客群不同需求、基于数字化创新形成三大产品线:标准化产品线,为涉农领域的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提供申请、准入、审查审批、用款等标准化的线上融资服务;场景定制产品线,针对以往难以深入农村开展的涉农信贷业务,借助远程认证、线上授权、线上预审批等融资模块化功能,通过线上方式,结合各地特色产业,给予不同场景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信用融资额度以及配套的服务方案,依托数字化有效提升融资办理效率及客户体验;产业链产品线,主要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制定针对第一、二、三产业的全链条金融服务方案,基于农业产业链项目梳理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养殖、物流运输、终端食品销售等六大场景,形成链金融模式,提供差异化产品服务方案。此外,交行还在探索各种融资方式支持乡村振兴,今年独家主承销乡村振兴票据13.1亿元,牵头主承销乡村振兴票据16亿元,为涉农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除融资服务外,交行还推出专门针对“三农”主题的财富管理、支付结算等综合服务,如今年9月在上海市、浙江省嘉兴市、甘肃省天祝县、山西省浑源县、四川省理塘县首发乡村振兴主题卡;针对“三农”主体,推出低起点现金管理产品,开展属地化存款优惠利率服务,提供多种涉农保险产品保障;加强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数字人民币、收付二维码(移动支付)、POS机、单位结算卡、助农机具、消费帮扶等综合金融服务。

  “我们还可以提供‘融智’服务”,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交行建立了金融政策宣传培训制度,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发挥银政、银校等各方面资源优势,邀请高水平专家为“三农”主体提供政策解读咨询、专题授课等服务。

  科技赋能创新产品,加强重点领域支持

  借助金融科技,提升涉农金融服务能力,已成为各家银行的共识。在交行乡村振兴部负责人看来,银行发展乡村振兴金融业务不能简单依靠“物理网点”和“人海战术”,而是要应用新金融理念方法,发挥金融科技作用,通过平台和场景的搭建,为乡村客群提供触手可及的金融服务,这也是交行一以贯之的经营理念。

  以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例,“作为现代农业的主力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带动农户脱贫致富、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该主体信息缺失或分散的问题,导致其融资困境日益突出。”前述负责人表示,为更好地缓解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难题,交行积极参与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创新试点,该行“江苏省兴化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创新试点”成功入围试点名单,作为4家入选银行之一,交行正以此次创新试点为抓手,借助数字技术,将分散化、条块化的数据进行归集,构建乡村振兴信息数据库,建立一套能准确反映现代农业发展特点的信用体系,并应用于金融机构产品与服务,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往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资金供需缺口,为后续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由点到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此外,交行还积极与农业农村部开展深入合作,推进“农业农村部信贷直通车”业务,通过数据交互批量获客,加强对新农主体的金融服务,并引导各分行积极对接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农业担保公司,强化合作对接,该行长三角地区分行已陆续实现业务落地;同时,在系统直联基础上形成“三位一体”的线上功能优化方案,持续创新,以提升新农主体体验与服务效率。

  交行还积极聚焦重点行业和区域,通过科技赋能,努力形成业务特色。围绕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印发《关于聚焦重点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引导分行加大对涉农重点领域、重点客户和重点渠道的支持力度。如在内蒙古落地“伊利产业链项目”,通过与核心企业伊利集团的合作,为其上下游小微或个体工商户客群提供融资服务,尤其是针对伊利下游经销商地域分布广、开卡难的问题,实现贷款资金通过二类户完成受托支付,即客户无需在交行开实体卡即可实现融资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通过专款专用的闭环操作不仅有效降低融资门槛,还大大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和客户体验。针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事农业生产职工的小额、高频融资需求,推出“线上农户贷”,农户只需通过手机扫码完成在线申请,5分钟内即可反馈初审结果,在线自助提款、还款、资金循环使用、随借随还,提高贷款灵活性、降低融资成本。交行有效发挥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技术在涉农金融领域的应用,用科技长板补足机构覆盖面的短板,充分结合各地产业特点,在多领域形成了包括“蒜黄贷”“冷链贷”“木易贷”“家具贷”“棉机贷”“药商e贷”等一大批专属融资产品,并构建了根据不同涉农场景快速定制产品的灵活服务模式;同时还在海南、湖南、四川、甘肃等地加大金融支持育种和种业工程力度,为育种基地、企业提供配套金融服务,有效提高了农村地区客户的授信效率和数字化、智能化经营水平,解决金融服务进入乡村的“最后一公里”。

  扎实推进定点帮扶,巩固脱贫成果

  “有了交行这笔20万元贷款,我明年就能再新增4座大棚,不仅能为家庭增收近2万元,还能帮助更多易返贫户就业。”近日,甘肃省天祝县松山镇达秀村农户郭云山通过线上方式,只需手指在手机点一点,便轻松拿到一笔利率仅3.85%的纯信用贷款。这笔资金来自交行专门针对甘肃天祝定点帮扶县推出的“菌菇贷”,该产品采用整村授信模式,并可根据授信主体带动易返贫户就业情况给予不同的利率优惠。

  “菌菇贷”的落地是交行积极发挥金融优势,运用科技手段,克服县域区域服务网点数量较少,将金融资源与帮扶地区特色产业相结合,实现“授人以渔”的一个典型。据交行乡村振兴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帮助脱贫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交行结合天祝县当地菌菇产业特点,不仅投入1250万元无偿捐赠资金作为“种子”资金孵化菌菇产业园、投入800万元贷款支持菌菇种植企业,更是探索试点“菌菇贷”产品,以纯信用方式向广大的菌菇种植农户和合作社线上授信,不仅解决脱贫户菌菇种植采购的短期流动资金需求问题,更将授信主体带动易返贫户就业情况作为贷款利率优惠的重要参考,通过利率的杠杆作用引导种植企业带动更多脱贫户就地就近就业。

  交行扎实推进定点帮扶工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在脱贫攻坚过渡期内,交行确保对定点帮扶地区投入的帮扶资金、技术培训、消费帮扶、信贷支持等方面力度不减,帮助定点帮扶地区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及时发现、及时帮扶。

  交行选优配齐定点帮扶县挂职干部,第一时间落实帮扶挂职保障。坚持捐赠项目早投放、早启动、早见效的理念,重点聚焦于产业发展项目,全年投入捐赠资金2500万元,通过产业振兴带动致富、就业、增收。举办交行定点帮扶县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班,帮助地方致富带头人开拓视野,更新理念,提升技能。举办定点帮扶地区乡村振兴线上培训班,累计培训交行系统派驻帮扶干部、驻村第一书记170余名、帮扶县干群3000余人。交行还通过员工食堂、工会福利采购优先购买定点帮扶地区特色农产品,借助交行信用卡“买单吧”app商城设立助农专区、员工餐厅小超市专柜,持续推进消费帮扶。截至目前,交行累计购买农产品800余万元,帮助销售农产品2000余万元。

  今年以来,交行党委班子多次前往甘肃天祝、四川理塘等定点帮扶县进行督导调研,重点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特色产业振兴发展深入考察,研究支持当地产业发展的思路。通过结对帮扶方式,落实引进帮扶资金、消费帮扶等工作,引入当地龙头企业对接帮扶县农业生产项目、为帮扶县招商引资,帮助当地稳岗就业。结合乡村振兴业务,将定点帮扶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发掘定点帮扶县的特色产业,推进定点帮扶县五大振兴,努力把金融定点帮扶“责任田”,打造成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示范田”,真正实现由助脱贫向促发展的转变。

  优化顶层设计,建立保障机制

  乡村振兴业务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一系列顶层设计的支撑。

  交行乡村振兴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交行在总行层面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董事长、行长任双组长,统筹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和定点帮扶工作;总分行成立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专业部门,承担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和定点帮扶的日常推动工作。

  在此基础上,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总行成立专班,牵头协调跨条线、跨部门协同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为各类政策、制度、方案的快速传导及响应奠定管理基础;在总行领导带领下,积极对接监管部门及农业农村部等相关机构,及时了解最新政策和要求,围绕政府对乡村振兴的布局、涉农核心集团客户、重点项目等,明确差异化授信政策、展业要求,给予对应产品开发支撑。

  进一步理顺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政策。研究在经济资本配置、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人员配备、考核激励、费用安排、专项竞赛、授信流程、审批权限、产品研发、风险容忍和尽职免责等方面对乡村振兴业务予以政策倾斜;此外,深入各重点区域分行,在充分了解基层一线市场、群众关切的基础上,与分支机构一起探讨如何将区域资源优势与交行资源禀赋整合,快速找到高效推进乡村振兴业务的具体方向和落地措施,形成自上而下的推进合力;形成“5+4+3+2+1”乡村振兴金融工作总体思路(即五项基础:体制机制、风险管理、资源配置、科技赋能、队伍建设;四大领域: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大产品线:场景定制、一二三产融合、标准化产品;两项重点:定点帮扶、乡村振兴;一个品牌:交银益农通);针对定点帮扶,统筹资金、帮扶项目的管理与实施,聚焦产业帮扶,把乡村振兴业务与扶植当地优势产业紧密结合。

  下阶段,交行还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持续加大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力度,依托金融科技优势助力业务下沉、提升三农服务质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

今年以来,交通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决策部署,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集全行力量打造乡村振兴新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展现国有大行的使命担当。在此基础上,交通银行近日与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方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进一步通过银政合力共同创新金融服务三农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交银益农通”,打造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为更好地发挥金融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交通银行充分利用行内外资源,依托全牌照优势与金融科技力量,建立了涵盖政策咨询、信贷融资、财富管理、支付结算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交银益农通”综合金融服务体系,“这是交行为农村、农业、农民而打造的综合化、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交行乡村振兴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体系整合了公司、个金、普惠、营运等全行资源,旨在为乡村振兴客群提供综合、贴心、一致的客户服务体验。

科技赋能创新产品,加强重点领域支持

借助金融科技,提升涉农金融服务能力,已成为各家银行的共识。在交行乡村振兴部负责人看来,银行发展乡村振兴金融业务不能简单依靠“物理网点”和“人海战术”,而是要应用新金融理念方法,发挥金融科技作用,通过平台和场景的搭建,为乡村客群提供触手可及的金融服务,这也是交行一以贯之的经营理念。

扎实推进定点帮扶,巩固脱贫成果

“有了交行这笔20万元贷款,我明年就能再新增4座大棚,不仅能为家庭增收近2万元,还能帮助更多易返贫户就业。”近日,甘肃省天祝县松山镇达秀村农户郭云山通过线上方式,只需手指在手机点一点,便轻松拿到一笔利率仅3.85%的纯信用贷款。这笔资金来自交行专门针对甘肃天祝定点帮扶县推出的“菌菇贷”,该产品采用整村授信模式,并可根据授信主体带动易返贫户就业情况给予不同的利率优惠。

交行扎实推进定点帮扶工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在脱贫攻坚过渡期内,交行确保对定点帮扶地区投入的帮扶资金、技术培训、消费帮扶、信贷支持等方面力度不减,帮助定点帮扶地区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及时发现、及时帮扶。

交行选优配齐定点帮扶县挂职干部,第一时间落实帮扶挂职保障。坚持捐赠项目早投放、早启动、早见效的理念,重点聚焦于产业发展项目,全年投入捐赠资金 2500 万元,通过产业振兴带动致富、就业、增收。举办交行定点帮扶县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班,帮助地方致富带头人开拓视野,更新理念,提升技能。举办定点帮扶地区乡村振兴线上培训班,累计培训交行系统派驻帮扶干部、驻村第一书记 170 余名、帮扶县干群 3000 余人。交行还通过员工食堂、工会福利采购优先购买定点帮扶地区特色农产品,借助交行信用卡“买单吧”app 商城设立助农专区、员工餐厅小超市专柜,持续推进消费帮扶。截至目前,交行累计购买农产品 800余万元,帮助销售农产品2000余万元。

优化顶层设计,建立保障机制

乡村振兴业务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一系列顶层设计的支撑。

交行乡村振兴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交行在总行层面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董事长、行长任双组长,统筹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和定点帮扶工作;总分行成立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专业部门,承担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和定点帮扶的日常推动工作。

在此基础上,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总行成立专班,牵头协调跨条线、跨部门协同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为各类政策、制度、方案的快速传导及响应奠定管理基础;在总行领导带领下,积极对接监管部门及农业农村部等相关机构,及时了解最新政策和要求,围绕政府对乡村振兴的布局、涉农核心集团客户、重点项目等,明确差异化授信政策、展业要求,给予对应产品开发支撑。(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 

(责编:陈海燕、席秀琴)

  在背山面海的罗源县松山镇,自引进南美白对虾养殖以来,通过技术创新,摸索出一条致富新路。而在中国农业银行福州分行的金融助力下,养殖户引进的不仅是对虾,更是带回了“真金白银”。对虾养殖户林孝清笑着对农行工作人员说:“多亏农行政策利好,100万元的经营贷很快就到款了,帮了大忙!”

  走进闽清县坪街村,家家户户安上新水表,打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汩汩流出。自从去年底全村通上自来水,村民实现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

  在长乐区长山湖广场,商户林艳在参加农行福州分行启动的“乡村走透透”主题系列活动时说:“在资金和费率上,农行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通过智慧校园、智慧商圈、智慧医疗等场景搭建,农行让更多农村用户享受到更实在、更便捷的智慧金融服务。

  谱写“三农”发展新篇章,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今年以来,农行福州分行坚持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当前“三农”金融工作的总抓手,不断加大乡村振兴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全力服务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今年5月,我行召开‘服务乡村振兴’主题讨论会,制定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让服务乡村振兴有内容、有举措、能见效、有成果,用心用情、做实做好乡村振兴服务。”农行福建省分行副行长、福州分行行长王城英说。

  秉持“三农”情怀,扎根“三农”领域,耕耘美丽乡村。截至2021年7月末,农行福州分行各项贷款余额1437.13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448.77亿元,累计向37788户农户发放贷款,余额达94.53亿元,为服务“三农”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金融动力。

  支持22个特色产业发展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是关键。近年来,福州市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把培育壮大富民产业作为群众致富增收的着力点。

  三面临海的连江县被誉为“中国鲍鱼之乡”,鲍鱼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走进连江县安凯乡同心村,目之所及皆是连片漂浮的渔排。黄安登是当地最大的鲍鱼养殖户,现已养殖鲍鱼12000笼,一年能产出鲍鱼50吨,产值可达到400万元。

  与日渐做大做强的鲍鱼产业相矛盾的是,养殖户们面临“融资慢、融资贵、融资难”问题。

  2019年,农行福州分行推出“惠农e贷”产品,并针对连江县特色产业推出了“鲍鱼快农贷”,农户可根据需要随时通过手机APP完成贷款申请、签约、借款、还款等线上操作,足不出村即可办理贷款。

  今年5月29日,农行福州分行“惠农e贷”金融服务进乡村现场会在同心村举办,包括同心村在内的4个村挂牌“信用村”。得益于此,像黄安登一样的鲍鱼养殖户可以在同等条件下享受贷款利率优惠。同心村党支部书记林连忠为农行福州分行点赞,“自从2019年同心村引入‘惠农e贷’,这已成为养殖户们的融资首选,利息优惠、放款速度快!”

  产业要发展,资金、人员、服务必须全面“跟进”。农行福州分行大力推动以“惠农e贷”为代表的县域金融服务,一方面,大力开展“惠农e贷”金融服务进乡村活动,扩大“惠农e贷”的覆盖面,普惠于民;另一方面,成立“惠农e贷”金融服务进乡村先锋队,将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方便于民。

  靶向发力,精准施策。近年来,农行福州分行主动对接福州市水产、水果等七大主导特色产业,把“惠农e贷”作为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利器”。自2018年以来,该行在全市全面推广实施“一县一惠农e贷、一特色产业一惠农e贷”,先后上线针对食用菌、橄榄、鲍鱼、对虾等22个特色产业“惠农e贷”金融服务方案,覆盖9县(市、区)共131个乡镇,覆盖率达100%。截至2021年7月末,全行“惠农e贷”余额达91.61亿元,比年初增加26.13亿元,服务农户1.78万户,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引入田间地头、山林渔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2年即将倒闭的银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