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都用什么软件排课,哪个软件比较省事啊?

1、请高中生暂时退出本系列文章的阅读和讨论,专注于眼前的高考

2、版权问题已在序言中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封面图是笔者拍摄,景色是珠海校区若海与海琴楼群;

3、除正文之外,读者可以关注注释提出的一些问题;

4、阴阳怪气和不友善者一律推荐上顶楼。

在日常的交流中,笔者注意到行政人员、老师和学生对一些改革的不适应之处,这些改革广泛地波及到校内的群体,使得日常生活方式与许宁生时代呈现不一样的风貌。本部分主要主要叙述以下内容:一、每周排课规则的转变;二、学期与学年安排的变化;三、疫情下的教务应对;四、大类招生和集中培养的相关问题。

本篇首先叙述周排课规则的转变,正文如下:

表1:新旧课表对比,隐湖仙人制图

如上表所示,罗俊时代的中大对学生的上课时间表做出了几处改动:

第一,单日课程数由15节压缩至11节;

第二,取消午间课时,除中法核等有特殊需要的学院,原则上不允许占用午休时间上课;

第三,课程排布的时间变得整齐,以单数时间结束的课减少。


在上课时间表变动的基础上,中大对教务员排课规则做出了一些限制,兹列于下:

第一,原则上不允许连续排布三节及以上的非实验类课程。

按照以往的一些排课经验,3学分的课程可以在13周内结课并进行期末考试,而不必拖延到第20-21周集中测试。 3学分课程数量减少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讲授时间的捉襟见肘,一些3学分课时的课程只安排了2学分的授课时间,教师上课处处制肘,会因此减少授课的内容,重要内容飞快带过,应该讲的没讲,让学生自学,学生的学习效果亦会打折扣。其次,叠加教务部对考试安排的限制,这也会导致考试时间的高度集中,死亡考试周层出不穷,附属医院救护车出警不断。

当然,限制课程节数也是有好处。笔者在研究生院校即有类似于教务改革前的四节连堂课程,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能在三到四个小时内连续高效地学习,尤其是一些从中午1点开始讲授的课程。为使得师生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学习,避免长时间枯坐和缺乏午休等原因带来的效率下降问题,这是有合理性的。在与知乎的朋友的交流中,他们也有相似的感受。

“作为医科生,我和我的同学们都觉得不准三节连上以及更改排课时间对我们来说很好,我大一下学期的时候学校还没有改革,上午五节有机实验(有时候还会做到一点钟),下午五节人体解剖,晚上两节公选真的要命,每个周三都感觉要虚脱了。改革之后起码中午能休息一下,每门课程排的没那么紧也可以换换脑子…反正都是满课。”

而罗俊校长亦在某次季度工作会议上解释了如此排课的原因,大意如下:他并不希望集中上课,老师虽然可以在一周一次、一次半天四节的课程中省事,方便他们去开会、出差,但如此一来,师生在这些多节连堂的课程中的学习效率便会大幅下降,那么课表是为了方便老师还是方便学生呢?

因此,在是否排布长时间课程这个问题的看法,只能说是见仁见智了。笔者的观点是在教室资源允许的情况下适度放开排课限制,让老师和基层教务员自由选择是否排布长课程,但这种放松限制的程度如何,也是值得讨论的,限于篇幅,此处从略。


第二,原则上只能在规定的组合内连续排布两节课

鉴于便利教室资源紧张和课程总体排布整齐的考虑,教务部规定绝大部分课程只能排布在1-2、3-4、5-6、7-8和9-10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院系教务员排课的灵活性。在旧课表体系下,教务员可以自由地选择是否排布第五节课(11:40-12:25),不同院系的排课不一样,自然出现了早放学和晚放学的区别,这有效地分散了就餐人流。

相比之下,罗俊时代课表取消了第五节和规范排布的做法使得放学时间整齐划一,所有的学生都在11:40下课,这种变化便会极大地集中了上下课的人流,在集中培养政策的背景加持下就会挑战尚在建设之中的各大校区。典型例子便是2017年开学季的广州南校和2018年11月前后的广州东校,前者的诱因是南校集中培养的初试水,后者的诱因是东校围墙的树立。此外,2017年10月前后的珠海教学楼临时实验室建设和部分饭堂的停业(珠海荔园,东校部分饭堂)也加剧了资源紧张的局面,这是就读体验急剧下降的原因之一。


第三,大课间隔必须多于一天。

该条可以视作第二条的延申说明,在旧课表体系下,一些4学分大课可以三到四节连堂的方式集中上课,在单个上午或下午完成授课;在新课表体系下,这种大课必须分拆“两节+两节”的模式上课,而且两次课的间隔必须大于24小时。

如同以上所述的限制,这也会限制教务排课的灵活度,也给部分跨校区授课的老师带来不便。为减少奔波,这些老师会与教务协商,将一门4学分大课拆分成两门2学分课,以应付教务部,但这种操作也有可能使期末考试周多出一门考试,增加学生考试压力和老师出卷压力。


第四,不允许将课程集中于一至两天内上完,必须在工作日均匀分布。

与其他学校以及15年以前的中大相比,笔者观察到近年来中大的每周排课限制了课程集中度。以前,教务员可以将课程紧缩于一到两天上完,剩下的时间可以给学生只有支配,这对于实习的需求无疑是非常友好的。在罗俊时代,教务员面临的限制无疑多了不少。

以笔者经历举例,大四时(2020年秋)笔者与本院教务员就排课事宜交流,由于培养方案缺陷和前任教务员安排失误,导致了本院大四学生仍然有五到六门课程尚未修读。考虑到学生实习和升学的需要,教务员排出的第一版课表是较为集中的,上传到教务部审核时被否决,无奈之下只能排出较为分散的第二版课表,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实习和升学。

事实上,院系教务员同时受到教务部的业务领导和本院系的行政领导,有时候,他们难以平衡教务部排课需求与院系领导学工需求(升学率和就业率需求),只能过分偏重前者以符合规定,这造成了一些懒政现象的出现。

笔者周围很多同学都面临着类似的状况,这对他们个体的就业升学造成了无法估计的影响,比如课程繁重两地奔波导致考研失利,又如野外实习导致错过秋招......这种教务安排与总体升学率和就业率目标相抵触的现象屡屡出现,显示了教务与学工的深层次矛盾。


第五,专业课与公选课排课时间分开

一般而言,专业课和公共选修课在以往实践中的时间一直是分开的,绝大部分专业课置于白天,绝大部分公选课放在晚上。作为一直沿用的惯例,这一条规则只是在2019年以后成为效力更强的规定。

由此,院系教务员的排课灵活性又受到了限制,但考虑到早已成为惯例,影响并不大。官方对此解释为提高上课效率,将重要的课程放在效率高的白天,不失为一个合理的解释。


第六,对体育课排布做出特别限制

对比其他兄弟院校和黄许年代的双鸭山大学,我校在罗俊时代最大的教学特色之一就是横跨四年的体育课程。正常的体育课排布都集中于大一大二学年,由于高年级课程量的减少以及实习、保研等课外活动的旺盛需求,在大三大四学年一般不会安排体育课。

然而,本届领导非常鼓励大家坚持锻炼,将原先排布于大一大二学年的4学分体育课拆分到四个学年,成功实现了“每年都有体育课”的目标。具体操作如下:(1)大一学年上两个学期,各1学分;(2)大二学年合共上一个学期,拆分为上学期的11-19周与下学期的1-9周来上,各/people/moee-66。背景显示为医学生)

  • 举例说明,教务员既可以连续排布三节课程在3-5节,又可以排布两节课程在3-4节,那么,不同学院的安排差异就会让用餐人流分散。
  • 按照教务部规定,一门课的考试需要出A卷(主考卷,正式考试用)与B卷(备用卷,缓补考用)。如果是一门4学分的课,那么授课老师需要出2份试卷;如果是拆分成两门2学分的课,且都需要考试,那么授课老师就需要出4份试卷。这对于部分试题量少的学科尚能接受,但若是考察内容偏多,对老师的精力也是很大的考验。
  • 少量社科院系为满足学生实习需求,会用半学期课程灵活处理,应付教务部课表审核;但大部分学院的教务员较为死板,基本均匀分布课程。因此从整体上观察,基层教务员还是受到很大的限制。
  • 当然,在2019年以前,笔者亦见过一些放在早八的公选课和一些放在晚上的专业课,因而这是惯例,是可以被打破的。
  • 插播一句吐槽:体育部与教务部经常相互踢皮球,在缓考,补考,转班等问题上经常打架,严重者甚至会影响毕业证的领取,笔者就目睹过因体育部老师忘记录入缓考成绩,导致学分未取得而影响毕业的事情。
  • 为此,有些同学会采取一些违规的手段规避这些弊端,至于手段是什么,众所周知。

  对于教育培训而言学员课消统计也是一样重要的工作,在扣除学员课时时,课消是怎么算的呢?怎样统计会更省事呢?毫无疑问,使用

软件是一个非常高效的方法。校盈易是一款具有易使用、易管理,可撤消、可统计,全部可视化操作的课消管理平台。

  软件替代纸张记录和excel记录方式,支持前台消课、刷卡消课、老师进班消课等多种使用场景。前台可选择按班级消课,该班级所有学员均可接收到消课信息;如果培训机构采用会员卡的管理方式,也可以通过刷卡消课,刷卡后软件会给学员发送消课信息;如果培训机构是通过老师进班级消课,只需在校盈易中选择该班级,按实际出勤的学员点击消课即可完成。

  对学员管理来说,通过软件,可以统一登记学员信息,从预约试听到签订合同、课时统计、请假、调课等,方便快速查找和管理,帮您轻构构建自己的教学管理平台,满足多机构、多课程、异步平台管理需求。

  对教师管理来说,通过软件,可以对老师进行电子化考勤,也可以通过家长和学员对老师上课情况进行评分,实现绩效考评。

  另外,校盈易通过对学员、收入、消课、教师出勤率的统计提供多种形式的报表,如收入报表、收入曲线图、分支统计图、消课统计等多视图报表,为教育培训机构管理阶层提供准确的数据,便于及时统计分析学员、教师、收入情况,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看到某知名平台的回答,我很想笑,忍不住来说两句。因为你的回答真的就是从其他地方生搬硬套来的吧,还是个官方已认证的账号。

人家只是在老家开个小培训班,你这又是品牌曝光、又是网络推广、又是品牌冠名的,你一年赚多少钱能在电视上冠名一下呀。你那一套东西,拿给一家成熟的教育公司来做,也至少需要三四个专业岗位的来做。所以我想问问,你看人家的问题了吗?就来个大篇幅的粘贴复制答案。

接下来给正式回答题主的问题。

微型机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在用人方面了,创业阶段的公司都是一个人当作三个、五个人用。所以在选人方面一定要注意,尽量选择优秀的应届生,虽然经验不足,但是有拼劲,愿意学习,愿意努力。避免职场老油条,工资高、会抵触做职能之外的事情。

1、创业团队,不能有所谓的条条框框,因为你没资本框,很多小公司都容易有这种误区,规章制度一大堆,奖金福利却没有。如果是你,你愿意在这种公司工作吗?更何况是和你一起打拼呢。

2、奖励制度一定要健全,表现好,给公司带来价值,就是要奖励,否则以后大家都混日子了。

3、保险是一定要上的,兼职的可以不上,否则容易产生纠纷。

4、不建议让朋友持股,正常给开工资就好。

5、和员工相处其实很容易,工作的时候要保持严谨,千万不要在工作的事情上谈感情,平时可以聊聊感情,也不要做个一直黑脸的老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排课老师好做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