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见过希特勒吗

伊丽莎白.鲍斯.莱昂,英国格拉姆勋爵家的老九,这么一个不讨喜的排行,谁都没想到会成为英王室的精神支柱。

生于1900年的她,经历了一战和二战的洗礼,希特勒惊呼她是欧洲最危险的女人。

可这个危险的女人,却在一心帮扶国王丈夫的时候还要挨打。

她,就是现在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伊丽莎白王太后。

伊丽莎白14岁之前的生活,平淡无奇却也衣食无忧。

直到一战爆发,她被囚禁在战俘营,这才是漫长人生岁月真正的起点。

1918年战争结束,伊丽莎白也得以重获自由。

她应该感谢4年的囚禁让她练就了冷静、处之泰然的性格。因为她以后就靠这个资本闯天下了。

伊丽莎白人生的转折点出现在1921年。

勋爵21岁的女儿遇见了国王乔治五世的二儿子,亚伯特王子。

她没来电,沦陷的是王子,并且扬言非她不娶。

伊丽莎白坚决拒绝了,她知道一入王室就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自由。

这样看来,年轻的姑娘很有头脑,她懂得权衡得与舍之间的利与弊。

而且,她那时有了自己的马里伯爵。为了伯爵拒绝王子,可见也不是贪图富贵之人。

谁知越是这样王室还越看上了眼。

王子的母亲玛丽王后亲自出面,把马里伯爵这个碍事儿的人调到海外凉快去了。

1923年,亚伯特王子如愿娶得佳人,伊丽莎白接受了命运的安排,走了先婚后爱的剧本。

记住这位玛丽王后,正是她这一英明的举措给二战中的英王室和整个国家埋下了希望。

同时二十多年后伊丽莎白和自己入赘的女婿菲利普亲王斗法,也不能少了她的“坐镇”。

1937年,是伊丽莎白真正飞上枝头做凤凰的一年。

老国王乔治五世去世,大王子爱德华八世继位,但是没几天却为了娶离婚的辛普森夫人,丢下江山不管了。

亚伯特这个千年老二成了新国王,也就是乔治六世。

伊丽莎白成了伊丽莎白王后。那一年他们的长女伊丽莎白也就是现在的英女王,11岁。

乔治六世坐在这个位子上心里没底。

因为从小性格内向,而且惯用左手总是被兄弟们嘲笑,还有一点羞于启齿的就是,他说话口吃,尤其是在陌生的场合下。

但是伊丽莎白王后坚定地站在丈夫身后支持他,就像她说的,这个责任重大,但是我们不害怕,要泰然面对这一切。

从此之后,伊丽莎白王后就成了乔治六世的军师和影子。

即位之初,她陪着丈夫出访加拿大,还亲民地深入到访加拿大的偏远地方,就是为了树立新国王的形象。

当王后被问是“苏格兰人还是英格兰人”时,她出乎意料地回答是加拿大人,一下子拉近了两国的距离。

二战时的伊丽莎白王后是最值得重彩泼墨来描写的。

在敌机轰炸白金汉宫的情况下,她说服国王留在伦敦,国王在国家就在。她和国民一起对抗轰炸和废墟。

1939年乔治六世那场不流畅但是铿锵有力的演讲,鼓舞了英国人民对抗战争的热情和士气,让民众看到了国王与民同在的决心。

而这背后则是王后的鼓励和反复陪练。

陪着国王亲自走进被炸废墟慰问民众,依然坚守在白金汉宫工作,这些都为英王室的形象和威信加足了分数。

同时,伊丽莎白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果敢睿智和带领人民抗击的信心,让她成了王室中最受欢迎的人。当然,也成了希特勒眼中最危险的女人。

伊丽莎白和乔治六世携手的29年岁月中,看似恩爱浪漫,其实也有难言的苦楚。

谁能想到这个外表和内心都很弱的国王会家暴王后呢?

其实这跟乔治六世的成长环境有关。

小时候不靠谱的保姆喂养不当导致他有严重的胃病。

左撇子在那时是怪异的行为,父亲告诉导师严厉纠正,结果留下了心理阴影成了结巴。

虽然从小没有王位继承的压力,但是却让他成了不被关注的人。心理疾病扎了根。

这一切都在婚后爆发,尤其是成为国王后,巨大的压力让他脾气暴躁,最直接的受害人就是王后伊丽莎白。

就连后来的女婿菲利普都觉得,老岳父对岳母说的话太过于难听。

甚至,伊丽莎白王后还会挨打,而且还是当着仆人的面。

1952年乔治六世病逝,女儿担当起了王室大任,然而伊丽莎白王后刚喘口气,入赘的女婿又给她出难题。

都知道现在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是希腊王子,为了她甘愿放弃希腊王位继承权,改名菲利普.蒙巴顿,入赘英王室。

谁知却是引来了一条狼。

菲利普亲王在舅舅蒙巴顿将军的撺掇下,要求以后把温莎王朝改为蒙巴顿王朝。

伊丽莎白王后自然不能同意。她拉上了自己的婆婆,也就是当年的玛丽王后现在的玛丽王太后这枚定海神针来坐镇。

要知道,温莎王朝还是这位王太后在一战时协助丈夫乔治五世改的。

那时为了跟德国划清界限,英王室把跟德文相关的姓氏改为现在的温莎,温莎王朝也由此而来。

现在想要在老太太的手里仅凭一场婚姻就把它夺走,简直是笑话。

女王的母亲联合奶奶,两个老太太找到丘吉尔,把伊丽莎白二世的后裔以及王朝名号都必须是“温莎”定为提案。

菲利普亲王的美梦没做成。

当然,身为妻子的女王也照顾了一下他的情绪,在1960年和枢密院商量后宣布:“女王的后代,除了那些有王子/公主殿下头衔的人或结婚的女性后代,都将采用蒙巴顿-温莎这个姓氏。”这也算是对老母亲和丈夫都有了个交代。

这个精力充沛,饱经历练的老太太足足活了一个世纪还要多两年。她留给英王室的精神财富永远都不会磨灭。

伊丽莎白于1926年4月21日出生于伦敦西区布鲁顿街17号——她的外祖父家,该地址现为一家高档中餐厅。她的母亲伊丽莎白·鲍斯-莱昂是苏格兰的名门望族。父亲阿尔伯特是时任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次子。由于是家中的长女,伊丽莎白从六岁起,便接受传统的、严格的临民治世之道的教育,并在历史、语言和音乐方面颇有造诣。她能流利地讲法语、德语和西语,曾获得四所大学授予的音乐和法学博士学位。她生性稳重、温和而又有主见,幼年倍受祖父乔治五世和父母的喜爱。

童年时代,伊丽莎白与父母一起过着平静、隐逸的生活,有专门的私人教师辅导她和妹妹玛格丽特公主的功课,生活无忧无虑。当时,她,甚至包括她的父母——约克公爵夫妇从未想到过继承王位。然而,出乎预料的事情终于打破了这种恬静的生活,从而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道路。1936年,伊丽莎白的伯父爱德华八世坚持同离婚两次的辛普森夫人结婚而被迫逊位。由她的父亲阿尔伯特继承王位,称为乔治六世。伊丽莎白也立即成为王位的继承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欧洲遭到德国的狂轰滥炸,英伦三岛,包括国王所在的白金汉宫也没能幸免。13岁的伊丽莎白和妹妹玛格丽特都到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避难。英国政府从王室的安全考虑,建议将伊丽莎白和玛格丽特转移到加拿大去,以免发生意外。王后却坚定地说:“我不离开英国,我的女儿就不会离开英国;国王不离开英国,我就不离开英国。国王是永远不会离开英国的。”1940年,为了安抚无数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儿童,伊丽莎白通过电台第一次发表公开讲话:“我们正在努力帮助勇敢的海军水手、陆军士兵和飞行员,我们也正努力与你们分担战争带来的危险和悲伤。我们知道,到最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1945年,伊丽莎白说服了她的父亲,允许她直接参与协助打赢这场战争。她参与了一个支援战争的妇女团体,在那里她的编号是第230873号伊丽莎白·温莎二世中尉。这是她第一次与其他孩子共同受训。据说她本人非常喜欢这次经验,也正是因为这次的经验,使她之后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上学,而不是让他们在家学习。1947年伊丽莎白首次外访,她与她的父母亲到了南非。在她21岁生日那天她对英联邦和帝国做了广播,宣誓将终身投入到对英联邦和帝国人民的服务中。

1939年,伊丽莎白在海军学校遇到了在那里读书的菲利普王子,一见倾心。那时,伊丽莎白13岁,菲利普18岁。双方是远房表亲,他们的高祖母都是维多利亚女王。此后,两人笔墨传情不断,1947年,菲利普放弃王位继承权、改变国籍和宗教信仰,并在当年11月20日和伊丽莎白结为夫妻。婚后夫妇两人居住在伦敦的克莱伦斯宫。

从1951年起,乔治六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伊丽莎白开始代替父亲出席在公开场合中。那一年她访问了希腊、意大利和马耳他(当时菲利普随军驻扎在此)。10月她又访问了加拿大和华盛顿。

1952年1月,伊丽莎白和菲利普又访问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2月6日,伊丽莎白在肯尼亚收到了父亲英王乔治六世去世的噩耗,以及自己即将加冕登基的消息。在她继位的那一刻她正在一个树上旅馆中,这段经历,被当地人妙称为“上树是公主,下树是女王。”伊丽莎白的加冕典礼于1953年6月2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

在加冕之后伊丽莎白和丈夫菲利普亲王搬到了伦敦市中心的白金汉宫。但是像之前所有的国王一样,伊丽莎白并不喜欢居住在白金汉宫。对她而言,位于伦敦西部的温莎城堡才是她的家。伊丽莎白女王是英国历史上外访最多的国君。1953年至1954年她和菲利普花了半年时间周游世界,她也成为第一个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斐济的在位君主。1957年10月她到美国进行国事访问,1959年则又访问了加拿大。1961年她首次访问印度和巴基斯坦。她访问过大多数欧洲国家和许多欧洲以外的地区,并经常出席英联邦首脑会议。

在伊丽莎白继位初期有许多人认为一个“新伊丽莎白时期”即将到来。但是事实上她必须面对的英国是一个分崩离析的落日帝国、逐渐衰弱的军事与经济强权和逐渐瓦解中的松散组织英联邦。她不断努力试图保持前殖民地与英国的特殊关系,在一些时候(例如南非)她为保持这种关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伊丽莎白在宗教、道德标准和家庭事务上非常保守。她对待宗教责任十分严肃,并将她的加冕誓言看得很重。这也是她不太可能退位的原因之一。像她的母亲一样,伊丽莎白女王从来没有原谅爱德华八世选择退位,因为在她看来他抛弃了自己的职责,并迫使自己的父亲负担其这个责任,而这一责任又被视为是缩短其父亲寿命的罪魁祸首。她利用自己的权威阻止了她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嫁给一个离过婚的男人。而多年来她也拒绝承认她的儿子查尔斯与情人卡米拉·帕克·鲍勒斯的关系。

政治上,她的立场则比较模糊,虽然她并非从未在公开场合上表达过她对政治的看法。她与所有政党中的许多政治人物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一般认为她最喜欢的首相是温斯顿·丘吉尔、哈罗德·麦克米伦和哈罗德·威尔逊。她最不喜欢的首相当然是玛格丽特·撒切尔。她与前任首相,也是第一位在她继承王位之年出生的首相托尼·布莱尔的关系则相当不错。

女王只有在那些可能影响到英国统一的议题上公开她的立场。她曾表示支持英格兰与苏格兰继续保持统一,因此激怒了一些苏格兰民族主义者。她对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协议》的赞誉也引起了很多联邦主义者的反对。

虽然王室其他成员经常引起许多争议,特别是女王的孩子们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所经历的婚姻问题,但伊丽莎白二世本人较少引发争议。虽然与过去相比有所放松,但她在公开场合中表现得依然十分正式。由于她在公开场合中不愿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英国公众无法对她产生更深的感情。

伊丽莎白二世从来都没有不受到欢迎,至少没有比维多利亚女王在其统治时期更不受欢迎。唯一一次引起公众不满的是在1997年戴安娜·斯宾塞去世后,女王和王室其他成员并没有参加公众悼念活动。这引起许多一般都是亲王室的小报的批评,让英国人觉得王室冷漠、不近人情。

许多人认为,伊丽莎白二世不太喜欢戴安娜,认为她破坏王室。最后由于巨大的公众压力,全体王室成员不得不在王妃的灵柩经过白金汉宫时向它鞠躬。女王也罕见地以电视直播的形式表达对戴安娜去世的哀悼。伊丽莎白二世的这种改变可能是托尼·布莱尔游说的结果。

1997年以后伊丽莎白二世就重新获得了之前那种受人尊敬的国家元首之形象。2002年全国为她庆祝登基50年大典,当年她巡游了全英国,对多个英联邦国家做了国事访问,还出席了多场游行活动与音乐会。6月,数千人聚集在白金汉宫外参加名为“王宫派对”的活动,全英各地的许多音乐家都云集在此表演。庆祝活动期间王太后却不幸去世。

在母亲和妹妹去世后,她与子女的关系有所亲近。她与儿媳威塞克斯伯爵夫人的关系特别融洽。不过她与儿子查尔斯王子还是很少见面。虽然她不支持王储与卡米拉·罗斯玛丽·尚德的关系,她曾多次公开暗示已经能够接纳卡米拉。另一方面她与孙子孙女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特别是威廉王子和扎拉·菲利普斯。

2003年,一向身体健康的女王进行了三项手术。1月她动手术移除了右膝盖破碎的软骨,12月又在左膝盖进行了类似的手术,并又修补了脸部的器官损害。外界曾经猜测这是由于皮肤癌引起的,不过白金汉宫表示女王并无大碍。

最近的一系列手术让人担忧伊丽莎白女王操劳过度,应该多加休息。虽然女王已经年至高龄,但她本人已经公开表示无意退位。许多接近伊丽莎白的人说女王不可能自行退位。但是她同意让她的子女负担更多国事活动。她也开始减少外访次数(一般来说她每年都会做两次国事访问和两次英联邦国家的访问)。但像她的母亲,她只有到身体无法负荷的那天才会停止工作。

最近几年公众发现伊丽莎白在公众场合表现出更多的情绪。虽然她大多数时候还是保持国君的庄严形象,但她开始在公众场合微笑,并在为“9·11事件”死难者举行的西敏寺悼念会上流泪。

2007年,伊丽莎白二世的专用频道在短片分享网站YouTube启播,除播放多辑王室珍贵片段外,更首次在网上播放女王的圣诞文告,纪念她首次发表电视圣诞文告50周年。白金汉宫表示,女王开创先河,上载片段到网站,是希望将讯息传递给更多人,拉近和年轻一代的距离。

2008年,英国王室高级消息来源称,82岁的女王已经改变了“永不退位”的承诺,她计划在2013年自己87岁时正式退位,从而将王位传给查尔斯。王室消息来源称,伊丽莎白二世已经告诉查尔斯,她准备让他提前成为英国国王。但伊丽莎白二世本人尚未证实这一点,亦有外界对女王将会退位的说法抱有怀疑。而白金汉宫发言人则表示伊丽莎白二世过去一直表示,她不会退位,她的这一观点并没有发生改变。但至今伊丽莎白二世也未退位。

2010年伊丽莎白二世要求加薪,以填补皇室600万英镑的财政赤字。据悉,这是她20年来第一次要求加薪。2012年6月2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迎来登基60周年纪念日,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在位超过60年的君主。

2012年6月27日伊丽莎白二世访问北爱尔兰期间与前爱尔兰共和军高级将领、北爱现任第二部长马丁·麦吉尼斯会面并握手。而爱尔兰共和军在1998年北爱尔兰和平协议签署前曾进行了长达30年的反抗英国统治活动,造成数千名英国士兵和平民死亡,其中包括女王表亲路易斯·蒙巴顿勋爵。

伊丽莎白二世于1986年第一次访问中国,她也是第一个访问中国的英国君主。

伊丽莎白二世作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领导,她还在1961年以英国君主的名义第一次访问了梵蒂冈。

仅年间,伊丽莎白二世访问过的国家就已超过40个。

伊丽莎白二世在1986年对澳大利亚访问的时候留下了一封关于维多利亚女王大厦的神秘书信,不过她告诉悉尼市长,信要等到2085年的时候才能公之于众。

2012年12月18日,平日不公开发表政治观点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参加内阁会议,她成为百年来和平时期出席政府内阁会议的第一位英国君主。

伊丽莎白二世在唐宁街首相府出席会议时,坐在平时首相坐的椅子上,当日内阁讨论的首项议题则是有关改变英国王室继承法、允许女孩继任国家元首的建议。

英国当地时间2012年7月27日晚,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伊丽莎白二世出席。伊丽莎白二世与扮演007詹姆斯·邦德的丹尼尔·克雷格配戏。007接受女王邀请,到女王的家白金汉宫接受新的任务。之后,007与女王一起登上直升飞机,乘飞机穿越整个伦敦。他们穿越了伦敦眼、伦敦塔等建筑物,最终来到伦敦碗上空。伊丽莎白二世和007一起突然一跃而下,打开降落伞,缓缓下降到伦敦碗。全场一阵惊呼,皇室包厢中伊丽莎白二世突然出现。

当地时间2013年3月4日,在经过一天的治疗后,伊丽莎白二世离开医院,返回白金汉宫休养。当伊丽莎白二世从位于伦敦市中心的私立爱德华国王七世医院走出、步向在旁等候的豪华座车时,看起来气色不错且面带笑容。据悉,伊丽莎白二世3日下午因肠胃炎入院治疗,这是87岁的女王十年间首次入院。

2014年4月21日,伊丽莎白二世迎来88岁生日,英国王室公布了伊丽莎白二世的肖像照。

王室公布的这张黑白肖像照是上个月在白金汉宫拍摄。照片上,伊丽莎白二世戴着三串式的珍珠项链,露齿微笑,衣服是由一个已经服侍她十多年的贴身助理和御用服装师打点。

伊丽莎白二世的最新肖像照是一项名为“英国就是非凡”的政府计划委托拍摄,这项计划目的在推展英国贸易、观光、投资与教育,女王无疑是英国的最佳形象特使,估计每年可以替英国吸收5亿美元观光外汇。

2016年4月21日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将迎来90岁寿辰,英国皇家邮政发布了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英国皇室家族四世同堂。

照片中,乔治王子微笑着站在一摞泡沫板上,拽着爸爸威廉王子的手,在他的左侧,则是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和查尔斯王子:英国王室的第41、42和43任继承人向第40位继承人致敬。

拍摄本张照片时遇到了很多挑战。首先日期很难定,因为女王实在太忙了。其次,地点也很难选。摄影师最开始挑选在白金汉宫的黄色会客厅进行拍摄,但是由于权力意味过重而放弃。最后选择了照片中的白色会客厅,并传达出君主的意义在于传承和稳定的意味。

国外主流媒体评估认为女王的名义资产总值约228亿英镑。英国王室可以安居全球财富榜的前二十位,与《福布斯》双周刊所测算的迈克尔·布隆伯格和“脸书”社交网站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资产规模相当。白金汉宫表示,王室不动产管理局投资并管理着英国王室的财产,其资本估值自2005年已经翻了一倍还多,达228亿英镑。

虽然富可敌国,女王的生活却相对节俭,几年来在公开场合并未频繁更换新衣服。

英国《太阳报》2015年7月17日夜独家刊发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80多年前行“纳粹举手礼”的照片,遭英国王室严词谴责。王室发言人称,女王家人照片被《太阳报》利用并误导,实在令人失望。

这张黑白照片截取自一段1933年的视频,该视频时长17秒。当时,伊丽莎白二世年仅7岁,她和伯伯爱德华八世、妹妹玛格丽特公主以及母亲一起在巴尔莫勒尔堡的花园玩耍。母亲举手行礼,伊丽莎白二世效仿,举手三次。爱德华八世加入,教伊丽莎白和玛格丽特如何正确行礼。

英国《每日邮报》说,在照片拍摄的1933年,纳粹头子阿道夫·希特勒正在德国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远未发生,人们通常会把“举手礼”视作对德国的敬意。而现在,89岁高龄的伊丽莎白二世不可能不明白这一手势意味着什么。

英国王室随即回应称,大多数英国人会以现在的感受看待这张80多年前的老照片,但这只是一张家人玩闹的普通照片,照片中的人们根本不会预料到后来的事态演变。一名王室消息人士称,“女王当时年幼,完全无辜……女王及其家人在战时致力于国家利益,她即位63年来为国家和民众付出的一切,人们有目共睹。”

历史学家詹姆斯·霍兰德认同王室表态。霍兰德说:“我敢说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没有一个孩子没拿‘举手礼’开过玩笑,这(女王一家也这样做)说明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人。一些网友也予以声援。乔希·库克说:“可怕的新闻。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纳粹的行径。”

2017年11月20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丈夫菲利普亲王迎来结婚70周年纪念日。女王夫妇不举行公众庆祝活动,而是在温莎城堡举办王室私人晚宴,邀请亲人共同庆祝他们的“白金婚”。

根据安排,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在当天下午鸣钟3个多小时以庆祝这一盛事。1947年11月20日,21岁的伊丽莎白公主和26岁的远房表兄菲利普正是在这座教堂举办了盛大婚礼,当时全球超过2亿人通过新闻广播收听了婚礼实况。

为纪念女王“白金婚”,英国皇家邮政将于纪念日当天发行一套6枚邮票,民众可通过这套邮票重温女王订婚、婚礼和蜜月行的照片;白金汉宫也在纪念日前夕发布了一张女王夫妇在温莎城堡的最新合影。

2022年2月6日,英联邦王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迎来即位70周年的白金禧纪念日。2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致贺电,祝贺她登基70周年。英国伦敦,当地迎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70周年纪念日,苏格兰卫队参加在白金汉宫举行的卫兵换岗仪式,场面宏大、氛围威严。
当地时间2022年5月31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从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城堡启程返回温莎城堡,准备参加于6月2日开始的、为期4天的纪念其登基70周年(又称白金禧年)庆祝活动 [30]  。从当地时间6月2日开始,英国各地将举行为期4天的庆祝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位70周年活动。系列活动包括阅兵式、飞行表演、音乐会等。当地时间6月2日晚间,英国白金汉宫发表声明表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当天参加了庆祝其在位70周年的首日活动后,身体感到不适,将暂停参加6月3日的庆祝活动。

当地时间2022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城堡去世,享年96岁。据环球时报报道,温莎城堡已经下降半旗。BBC称,当地时间9月8日下午6点30分,英国白金汉宫降半旗致哀。
英国天空新闻称,在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后,查尔斯王子随即成为英国的新君主。英国的全国哀悼期已经开始,并将持续到女王葬礼,预计葬礼将在女王去世10天后举行。英媒称,女王的遗体将被转移到白金汉宫,可能会在那里停留五天。

本百科词条由网站注册用户【 】编辑上传提供,词条属于开放词条,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伊丽莎白二世】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各项数据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时的情况,仅供参考,请以官方发布为准。如果页面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可点击“反馈”在线向网站提出修改,网站将核实后进行更正。

这是发生在十九世纪英国,一个真实的人吃人事件。

当时,一艘英国游船玛格丽特号出海,船上一共有四名船员,船长杜特勒,水手史蒂芬和布瑞克,还有一名在船上做侍者的帕克。帕克十八岁,是个孤儿,没有成家,这是他第一次出海。

这天,玛格丽特号游船行驶到南大西洋,准备绕过好望角时,突然遇到了暴风雨,狂风巨浪击破了游船,船舱进水,正在慢慢下沉,四名船员只好逃到了救生筏上。

没有水,没有食物,四人随波逐流,在海上熬到了第十九天。十八岁的帕克因为饥渴难耐,偷偷喝了海水,病得奄奄一息,蜷缩在一边。船长杜特勒绝望之下,提议四人抽签,决定谁先死,以救活其它人。布瑞克反对抽签,船长就用眼神示意布瑞克看着昏睡着的帕克,并怂恿史蒂芬说:“没有其它的办法了,只能用帕克救大家的性命”。

史蒂芬用小刀刺破了帕克的颈内静脉,杀死了他。后来的几天,这三名船员吃喝着帕克的血和肉,直到第二十四天,船长在获救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当我们吃着我们的早餐时,一艘船出现了……”。这个早餐就是十八岁帕克的尸体。他们被德国船救起,很快回到了英国,接着遭到逮捕,以谋杀罪受到审判。

如果你是这个案件的律师,在道德层面,你怎样为双方辩护?

支持杀人的的理由,主要是说:在生存环境的逼迫下,为了让大多数人活下来,有人必需做出牺牲。况且,帕克是一个孤儿,没有家庭和亲人需要赡养。其它三名水手,都有家庭和亲人,救活了这三人,也救活了三个家庭,与三名水手有影响的亲人都得到了利益,这不仅是一条生命对三条生命,而是一对十,一对二十,甚至更多。牺牲帕克,获得的总体利益,累积起来是最高的!因而,杀死帕克是正确的。

这样的理由,也代表了当时英国媒体舆论,代表了当时大众的主流民意,他们同情船长和二名船员的杀人举动。伦敦的报纸就说:“如果他们不是牵挂家里的亲人,他们是不会做这样的事”。在这里,一个还是多个,“数量”影响了我们的看法。

这种以结果评判行为是否道德的逻辑,符合18世纪英国政治哲学家边沁提出的“功利主义”理论。边沁认为:一个行为是否正确和公正,只看这个行为的结果,是否带来了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用快乐的总和,减去痛苦的总和,得到了“效用”,任何行为,只要能把“效用”最大化,就是道德的。而社会“效用”又是个人“效用”的累积,因而,所谓公正、道德的社会行为,就是为最大多数人谋取最大的利益。

反对杀人的声音,同样掷地有声:谋杀就是谋杀!杀人这种行为,永远都是错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将其他人的生命掌控在自己的手里。人吃人,即使增加了社会的“效用”,这行为本身在道德上也是不足取的。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生命权,这不是用来追求“效用”的工具,没有人能够剥夺。如果杀人行为被允许,身处社会的每个人都将惶惶不安,就像这些船员,杀死了帕克,他们还会再杀死下一个最弱的,如果不被获救,只要“由头”还在,杀人不会停止。

还有些人认为:如果杜特勒船长事先征求了帕克的同意,再杀死他,在道德上就能站住脚了。没有同意而杀人,意味着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比其它人的更重要,把自己的需要看得比其它人的更迫切,这种思想也是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的根源,这不公平。然而,只要经过帕克同意,等于是帕克自己杀死了自己,其它人只是按照他的意愿,帮助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因此,经过“同意”而杀人,道德上就无可厚非了。

有人又进一步指出:如果经过一个公平的程序,比如说抽签,来决定谁先死,帕克不幸中的,那杀死帕克就顺理成章了。抽签这样的程序,对谁都一视同仁,没有偏向,没有歧视,也不存在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协迫,是所有“同意”方式中,最公平合理的一种,因而也是最道德的“杀人”方式。

然而,冷静地想一想:即使有了“同意”,即使经过了抽签,我们就可以杀人了吗?难道困扰我们的,不是杀人这种行为,不是人吃人这种方式,而仅仅是缺乏应有的程序吗?

这就是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公开课《正义应该怎样做?》中,留给我们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希特勒娘化图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