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国际关系而言,欧盟和英联邦哪个对英国更重要

英国及英联邦与旧金山对日与约研究述评


英国及英联邦与旧金山对日与约研究述评   关键词 《旧金山对日和约》,对日媾和,英国,英联邦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国对日媾和是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重大问题,1951年签订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对东亚冷战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学术界对《旧金山对日和约》形成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对日媾和政策决策过程方面,对英国及英联邦国家在《旧金山和约》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忽略。这种研究视角,不可避免地将亚洲冷战主要理解为美国在亚洲推行遏制政策的过程,忽视了英国等国家在亚洲冷战起源中的作用,当然也就不能正确地阐明亚洲冷战的复杂性。   英国作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巨大贡献的国家之一,是影响战后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发展趋势的重要力量,其在《旧金山对日和约》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理当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战后初期日本作为战败国处于盟国占领之下。在20世纪80年代前,学者们普遍把盟国对日占领看做是“美国对日占领”或者“日本的美国插曲”,《旧金山对日和约》完全是美国意志的产物。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这一时期的美国对外关系文件、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文件等政府档案文献的解密,特别是在英国等其他国家的相关政府档案文件的解密之后,为学者们重新全面研究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契机。学者们逐渐突破了以美国为中心的研究范式,将英国政府档案文件、日本政府档案文件与美国政府档案文件相互校勘,来研究英国等国家在《旧金山对日和约》中的作用,涌现了一批学术价值很高的研究成果。罗格?巴克雷的《占领外交:英国、美国和日本1945~1952年》,堪称研究英国与对日占领的经典之作,该著作探讨了对日占领时期的美英关系,揭示了英国在《旧金山对日和约》形成中的“合著者”的地位。戈登?丹尼尔斯的《英国对战后日本的观点,1945~1949年》一文探讨了影响英国对日政策的诸因素,指出英国政府在最初对日政策考虑中,英联邦因素居于重要地位,英国对日政策的考虑超越了英日双边关系;但是随着冷战的加剧,在英国对日政策中,美英关系的考虑逐步取代了英联邦的团结一致,成为英国对日政策决策的主导因素。彼得?洛的《遏制东亚冷战:英国对日本、中国和朝鲜的政策,1948~1953》,以国别政治为主线,分别论述了1948~1953年的英中关系、英日关系和英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以及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问题上的美英的冲突与合作。细谷千博的《走向旧金山和约之路》,指出虽然在反对苏联这一点上美英是一致的,但是在美国对日媾和草案同英国确保象征昔日辉煌和残存的亚太地区“英国治下的和平”的殖民利益这一目标发生冲突时,英国针对美国的方案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方案。细谷千博考订了“吉田书简”的形成,由于美英两国政府在中国问题上的分歧,致使日本在选择大陆和台湾方面举棋不定。美英两国进行了多次交涉,最终达成了《杜勒斯――莫里森协定》。美国政府利用了协定中的“日本政府对媾和对象的选择,由日本政府获得独立后自行抉择”这一点,以和约要得到美国参议院的批准相要挟,迫使吉田主动表态。《吉田书简》是美英达成妥协后,美国对日本施压的结果。木佃洋一是日本研究战后英国亚洲政策的又一重要学者。他的《对日媾和与英国的亚洲政策》一文考察了从1949年秋到1951年签订《旧金山对日和约》这一时期英国对日政策的演变,美英双方就日本安保和日本重整军备问题达成了一致;美英之间的分歧主要是关于中国问题,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台湾国民党当局参加和会问题。他的专著《帝国黄昏――冷战下的英国亚洲政策》,上篇是英国对日媾和政策,下篇以马来亚为中心探讨了英国镇压马来亚民族解放的过程中如何把反共与冷战结合起来,以及英国对美日安保条约、澳新美条约的反应。   加强英联邦的团结、发挥英国在英联邦中的领导作用,是战后英国外交的重要一环。英国的对日政策决策中,不能不考虑澳、新、印度等英联邦成员国的利益要求。在旧金山和约形成过程中,这些英联邦国家又是美国争取的对象。因此,学者们对英联邦国家在《旧金山对日和约》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们同美、英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其中,安?卓特的《新西兰和日本1945~1952:占领与和平条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专著,对新西兰对日媾和政策决策过程进行了系统地阐述,探讨了相对于大国而言,小国在《旧金山对日和约》形成中的作用。作者指出《澳新美安全条约》《旧金山对日和约》为以后日新、美新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英国开始战略收缩、传统的战略和经济关系也由此发生改变时,《澳新美条约》《旧金山对日和约》的重要意义才真正显现出来。渡边昭夫、宫里正玄主编的《旧金山议和》中收录的两篇论文菊池努的《在对日媾和中的澳大利亚外交》和莫菲的《印度与对日媾和》,也是研究英联邦国家对日媾和政策的代表作,前者主要探讨了澳大利亚在对日和约形成中的作用,后者探讨了作为重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

    温莎王朝从未经历过任何形式的现代化冲击,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资本主义社会中,“顽强”地延续着其封建经济制度。它像是一个旧时代的怪胎,作为高高在上的贵族,却在民族主义时代将自己扮演成平民的偶像。

  • 历史学博士,自由撰稿人

    在这次托利党的上位过程中,对华政策、对华战争都是托利党攻击对手的高频词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上台的托利党人反对战争、主张对华友好。对于能够建立日不落殖民疆域的大英帝国而言,正义从来都只是幌子。

  • 伊丽莎白的曾祖母维多利亚曾经作为女皇统治的北大西洋小岛,将不再主宰海洋,也不能再将其意志强加于全球。虽然英国会在一段时间内摆出假装很有信心的面孔,但它会越来越远离这个世界。

  • 这位见证了大半个20世纪的高龄老人最终离这个世界而去,也顺便彻底埋葬了人们对20世纪初期那个不可一世、意气风发的大英帝国的最后念想。

  • 聚焦时事政治,解读硬核新闻

    英国的政治形态有其自身特色,如果以他国标准来看,英国实际上已经分裂了。英国现在能够下放给地方的权力已经接近极限,再往前走一步就是独立。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

    相比美国而言,英国在美国的压力下,在对华脱钩问题上可能会表现得比美国更加积极。最近针对港资在英收购高技术企业的审查与叫停,也许就是一个前奏。

  • 最极端的结果将是英国决定放弃与美国的联盟,让中国成为主要安全伙伴。这看起来就像在冷战期间要从美国安全体系“跳船”,转到苏联安全体系一样令人难以置信。但英国曾经迅速将其主要竞争对手法国和俄罗斯转变为盟友,否定这类可能性是轻率的。

  • 最近,《泰晤士报》披露,英国情报部门GCHQ曾表示,华为不构成丝毫间谍威胁,然而,据报道,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马修·波丁格为此咆哮着对英国内阁发表了“长达五小时”的长篇大论(值得注意的是,《泰晤士报》并非中国的朋友)。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从保守党内的分歧与工党重整的方向来看,新的思路涉及较大程度上调整过去四十多年的发展道路,即由撒切尔开辟、新工党继承的新自由主义道路。约翰逊实际上撞开了变革之门,在他之后,是保守党还是工党引领变革,就它们如何解决各自的问题了。

  • 西方民主出现了人才问题,这已经是个世纪性的问题。民主的危机和餐馆业和希思罗机场的危机一样,你就是找不到好的雇员。

  •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最近,在经历了一场刺激的“逼宫大戏”之后,英国政坛又迎来了一场激烈的争夺大战,11进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

    虽然美国的新现实主义者们用“国际机制”这个术语替代了充满负面含义的“霸权”,但这种“和平”几乎是19世纪欧洲权力平衡结构的翻版。和平暂存于几个强权国家之间,而在更大世界范围内延续着强权国家宰制其他国家的不平等秩序。

  • 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观察者网特约作者

    当面向英国民众的政策“欺诈”难以为继,政坛背后的势力急于扔掉“大饼”,尽快使英国“美国化”,约翰逊要么放弃所承诺的政策,要么由另一位领导人取而代之。首相辞职,约翰逊只是最新的一次,不会是最后一次。只要脱欧继续,英国政府对中国的敌对政策就不可能发生任何变化。

  • 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造成约翰逊一时间众叛亲离的根本原因还是他自担任首相以来,在脱欧和经济发展两个问题上没有出做出实质性的处理。

  • 既然几句美妙的广告语就能让占美国成年人口一半的妇女群体喜欢上抽香烟,或者几场娱乐明星活动就能改变美国选民对冷酷且内向的柯立芝总统的不良印象,那么,引导公共舆论去支持一场战争当然也不是什么难事。

  • 尽管英中关系有着深厚的相互依存和共同利益,但没有什么能比英国穿上其旧帝国的外套来施压中国更能激怒中国人了。中国的政治意志是历史不会重演。

  • 虽然这些指标并不完美(因为所有长期性指标都不完美),但可以很好地反映整体格局……几乎所有这些国家都经历了由兴盛转向衰落的时期。

  • “伦敦格勒”(Londongrad)是一个著名的形容词,来描述英国的首都生活着多少俄罗斯人——这并不是指普通的俄罗斯人,而是苏联解体后迅速崛起的俄罗斯富豪们。

  • 普京大规模入侵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不过,乌克兰危机,倒也让全世界看到了西方在“讲道理”时的矛盾逻辑:西方分析家在解读俄罗斯的动机时,最常见的说法之一就是普京想恢复当年苏联的“势力范围”。那么,北约和欧盟东扩难道就不是在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

    英国早已从二战后的福利国家,基本转回到了那个令人担忧的跛脚帝国,而退欧不过是自由帝国主义危机循环的必然结果。与19世纪下半叶相比,今天的英国早已没有庞大的世界帝国供其吸取资源。鲍里斯口中的“全球不列颠”,无非只是自由干涉主义的帝国旧梦罢了。

“全球英国”:脱欧后英国的外交选择

2019年08月13日 09:22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2018年第3期 作者:张飚 字号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2018年第3期 作者:张飚

内容提要:2016年6月英国公投决定退出欧盟以来,英国逐渐发展出“全球英国”对外政策以处理脱欧后与非欧盟国家的关系。“全球英国”政策旨在重新塑造英国的世界大国形象、维护二战后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以及促进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全球英国”政策主要由发展英美特殊关系、英国和英联邦国家关系以及英国和主要新兴经济体关系三部分组成。“全球英国”政策的对美部分旨在巩固自由主义价值观、强化英美军事政治同盟,促进英美贸易;对英联邦部分旨在发展英国和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帮助非洲的英联邦成员消除贫困;对新兴经济体部分重在促进和中国、巴西等国的经贸往来,并在巩固经贸关系的基础上发展政治合作。本文还从政策的指向性、一致性、可行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全球英国”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全球英国/英国脱欧/英美特殊关系/中英关系

   作者简介:张飚,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中欧关系和国际关系理论。

  标题注释:本文得到中国政法大学校级青年项目“安全化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对外投资威胁论’”(项目编号17ZFQ81003)的资助,特此致谢。

  自2016年6月英国公投决定脱欧以来,英国和欧盟就脱欧的谈判进程、议题与影响,都引发学界热议。然而,英国在处理和欧盟关系的同时,也提出脱欧后会采用“全球英国”(Global Britain)的对外政策,以便处理脱欧后和非欧盟国家的关系。①特蕾莎·梅想要在脱欧后打造一个怎样“真正的全球英国”?英国政府打算如何应对脱欧后的全球政治经济?脱欧后的英国是否意在建立一个以英美特殊关系、英联邦、英国与主要新兴经济体为主体的“新三环外交”?本文首先阐述了“全球英国”政策的提出和发展,其次以国家间关系为视角,分别就英美特殊关系、英国与英联邦国家关系、英国与主要新兴经济体关系进行讨论,最后分析了“全球英国”政策面临的挑战。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全球英国”是英国对外政策一个实质性、整体性的政策调整,该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脱欧后英国将改变过去侧重欧洲的对外政策,目光重新投向全球政治经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联邦国家效忠英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