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银行监控能找到不?

请问银行大厅监控三年还能调出吗?

我爱卡网友 浏览:16963

  • 根据银行自身所决定。若是之前用来存放数据的硬盘已经很多次被覆盖的话,那么以前的录像文件一般是不能够恢复的。但是如果银行已经将硬盘中的录像进行定期的备份了,那三年前的监控是可以调出查看的。因为监管机构不会规定银行的监控录像能够保存的最长时间,根据规定只是不得低于三十天,但是最长的保存时间还是要按照存储硬盘来决定。

公共区域的监控录像由政府或者公用事业部门管理,个人无权随意调取。因为录像内容可能涉及隐私,法律保护他人隐私,不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不允许当事人查看。

2001年6月13日上午10时许,在河南省平顶山市,一名中年男子双手插兜,吹着口哨走出宾馆。

没走多远,男子就看到了路边的巡逻民警,男子猛地一惊,脸色变得煞白,转身拔腿就跑。

与此同时,民警也注意到了他,连忙上前追赶,边追边喊道:“你给我站住,别跑!”

听到这里,中年男子跑得更快了,然而他还是没有跑过训练有素的民警,不一会儿,民警就将中年男子制服在地。


男子趴在地上,拼命扭动身体,挣扎道:“你是不是抓错人了?我做错了什么?”

由于担心男子挣脱束缚,民警只能骑在男子腰间,用双腿使劲地夹住他,同时给他戴上了手铐。

“没抓错,我们从郑州追到平顶山,你做了什么,自己心里清楚。”民警根本不给男子解释的机会,说完就将男子带到了公安局。


面对警方的审讯,男子眼神轻佻,仰着下巴叫嚣道:“你们信不信?我要是不说,这件事永远都解决不了。”

闻言,民警冷笑一声,将指纹比对结果甩在男子面前,俯下身质问道:“如今证据确凿,你还敢狡辩?”

中年男子是谁?他为什么一看到民警就要跑?面对警方,为何他会如此嚣张?


故事还要从2000年12月9日说起,那天下午4时50分,河南省郑州市银基商贸城附近的广发银行银基支行突然闯入四个蒙面歹徒。

这四名歹徒来势汹汹,其中一名歹徒手持猎枪径直走向银行柜台,将爆炸装置贴附在柜台的防弹玻璃上,按下引爆按钮,只听“砰”的一声,玻璃爆裂形成一个洞口。


另一位歹徒紧随其后,手持铁锤将爆裂玻璃用力砸碎,直到玻璃洞口大到可以通过人才停止,另外两位歹徒随即翻入银行柜台,进入营业室,威逼营业员说出钱款位置。

得知银行存款的位置后,两名歹徒开始往麻袋里装钱,与此同时,柜台外的两位歹徒也没闲着,其中一位在银行大厅门前安装了爆炸装置。


安装好后,柜台外的两名歹徒手持猎枪在银行大厅内来回巡视,以防安保人员进入银行大厅。

很快,营业室内的两名歹徒就把208万元的银行存款洗劫一空,但让两名歹徒没想到的是,当他们刚跳出银行柜台,银行大厅门前就围满了安保人员。

为了逃离现场,歹徒引爆了事先安装在门前的爆炸装置,并用猎枪不断扫射门外的安保人员,保安常玉洁应声倒地,其余保安见状仓皇而逃,趁着混乱,四名歹徒逃出银行。

案发后,银行营业员拨打了报警电话,民警赶到时,保安常玉洁已经因为失血过多去世了。


这次案件引起了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领导下令严查此案,并为其设立了专案组。

收到上级委派的任务后,刑侦人员迅速赶到案发现场,通过侦查,刑侦人员找到了抢劫犯遗留的爆炸装置,除此之外,还找到了一个“灵贵”牌的木门锁盒。

通过仔细观察,刑侦人员从爆炸装置上提取到了一枚指纹,后经比对,确认该指纹不是银行营业员的。


但碍于当时的指纹信息库并不完善,警方无法通过指纹直接找到犯罪嫌疑人,所以,民警只能从银行的监控录像中寻找案件的突破口。

随后,民警从银行调出监控视频,经过反复观看,民警确定:仅有一个人碰过这个爆炸装置,此人正是犯罪嫌疑人,而那个“灵贵“牌的门锁盒就是抢劫犯用来装铁锤的工具。

另外,由于抢劫犯都是蒙着脸的,专家只能根据他们的体态确定:这四名抢劫犯都是男性。


同年12月10日,为了尽快抓到歹徒,河南省郑州市公安机关召集来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还有当地经验丰富的民警一同前来研究此案。

在场的军事专家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爆炸装置在平常根本见不到,很有可能就是犯罪嫌疑人自制的,

但是普通人肯定不会制作,只有受过相关军事教育的人,才能知道其中的原理,这就从侧面反映出这帮歹徒很有可能当过兵或者当过警察。”

听完军事专家的分析后,公安局的办案民警突然联想到了之前发生在郑州的两起案件,这两起案件至今没有找到真凶。


并且这两起案件与此案件的作案手法极为相似,抢劫犯同样使用的是猎枪和爆炸装置,就连爆炸装置的导火索都是一模一样的,民警由此怀疑:很有可能是由同一伙人所为。

民警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心理专家闻言表示:“这三起案子都发生在郑州,说明歹徒可能一直居住在郑州,并且十分自负,觉得警方找不到他。”

经过民警和专业人士的讨论,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决定将这三起案件进行并案处理,民警再次来到银行,询问营业员有关犯罪嫌疑人的线索。

营业员表示:“他们虽然说的是普通话,但都带着很重的河南口音,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确认歹徒是河南人,回想心理专家的话,民警缩小了排查范围,决定从河南省郑州市开始查起。

然而郑州市这么大,寻找犯罪嫌疑人无异于大海捞针,所以民警便把案件的突破口转移到了“灵贵”牌门锁盒上。

通过调查,民警发现:这个牌子的门锁在当地的销售额不超六百个,这就说明,这种门锁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这也就帮警方缩小了调查范围。

回到公安局后,民警将已知的所有线索进行整理和贯通,通过分析,专案组决定:将排查重点定为河南省郑州市,重点寻找家里装有这种门锁的住户。


于是,专案组在河南省郑州市展开了大规模的走访,民警开始挨家挨户的调查,案件终于在2001年6月12日这天迎来了转机。

这天晚上9点,民警来到河南省郑州市绿城花园24号楼排查,当排查到1单元14号住户时,意外发生了。

民警敲了很久,门都没有被打开,正当民警准备下楼询问其他住户时,身后突然传来开门声,民警立即循声望去,只见门慢慢打开,从里面弹出了一个脑袋。

民警见状询问道:“您好,我们是公安局的,能去你家看看吗?”


话音未落,门又被关上了,该住户这反常的举动迅速引起了民警的注意,他们再次来到门前,一边敲门一边说:“您好,能出来一下吗?”

敲了很久,门终于打开了,一位中年妇女低着头走了出来,民警上前问道:“你为什么这么久才开门啊?”

“刚刚在家里看电视,没有听到。”妇女支支吾吾地解释道。

交谈中,民警注意到:妇女说话时,眼睛一直都在乱瞟,就是不和现场的任何一位民警对视。


妇女的表现加重了民警的怀疑,民警认为:这人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想到这里,民警对妇女说:“国家委派我们来做人口普查,你们家里有几口人啊,把他们都叫出来,我们给你们登记一下。”

闻言,妇女的嘴唇微颤,愣在原地好一会儿才说:“你们等等啊,我去叫我家人出来。”

趁妇女离开,民警走进房间环视四周,突然,卧室的门锁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户人家的卧室门都用的是“灵贵”牌门锁。


这些天,民警排查了许多户人家,今天是第一次看到这个牌子的门锁,而案发现场的物证正是这个牌子,民警推测:这户人家很有可能就是他们要找的抢劫犯。

与此同时,卧室里传出妇女和男人低声争论的声音,民警敲门将男子叫了出来。

经过一番询问,民警得知:男子是这间房子的男主人,今年46岁,名叫张书海,开门的那位妇女名叫王雨,是张书海的妻子,两人都是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人。


细心的民警发现,张树海的体态很像银行监控里的蒙面歹徒,考虑到这家人用得“灵贵”门锁,民警就将张树海带到了公安局。

简单询问过后,民警对张书海说:“我们需要留下你的所有指纹,请你跟我们来趟采样室。”

张书海没多想就答应了下来,取证后,民警就把张书海放回家了。

回家途中,张书海回想自己和警方的对话,他本以为自己的回答完美无缺,警方肯定不知道自己是银行抢劫犯,突然他猛地一拍脑门,大叫一声:“坏了!”

张书海这才后知后觉地明白了,警察为什么要提取他的指纹。


张书海一下子就慌了,连忙掏出手机给妹妹张玉萍拨通了电话:“玉萍,你晚上来我家一趟,我有大事要说。”

当天凌晨,张玉萍来到哥哥张书海家中,张书海、王雨、张玉萍三人围坐在一起,张书海开口道:“咱们可能暴露了,公安局提取了我的指纹,

趁警察结果还没出来,我先逃回平顶山,你们留下来善后,把东西收拾好了,必须要赶在天亮之前走,逃出来后,咱们在河南省平顶山市会合。”

安排好一切后,张书海就走了,而另一边采样室的指纹对比报告也出来了,报告显示:案发现场爆炸装置上的指纹正是张书海的指纹。


专案组立即将此事汇报给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上级,上级得知后下令:联合当地各分局一举抓捕犯罪嫌疑人。

于是,抓捕行动正式拉开了帷幕,2001年6月13日凌晨,警察将河南省郑州市绿城花园小区团团包围,凌晨五点时,警方看到两个女子拿着许多行李走出小区。

警察立刻围了上去,他们发现:这两位女子正是张书海的妹妹和妻子。

随后,警察将两人的行李扣了下来,质问道:“你们包里装的是什么,怎么这么沉?“

闻言,张玉萍和王雨地下了头,吞吞吐吐地解释道:“没没啥,就是些破衣服。”


见两人如此紧张,民警断定,包里的东西肯定不会是衣服那么简单,民警随即将两人所有的包袱打开,事实果然不出所料,包里有大量现金还有匕首和子弹。

警察迅速将张玉萍和王雨押送回公安局,经过审讯,警方得知:1997年的“11.19案”、99年的“3.3案”,还有去年的“12.9案”都是张书海带头所为。

“那张书海现在在哪?”警察问道,张玉萍表示:“我哥已经逃跑了,但是我们不知道他去哪儿了,我们本来打算在河南平顶山会合的。”

如今人证、物证确凿,抓到所有罪犯指日可待,警察迅速赶到张书海家中寻找线索。


经过搜寻,警察在张书海家找到了一把猎枪、一个爆炸装置的吸盘、若干枚猎枪子弹,除了这些以外,警察还搜到一张分账单,上面写着每个人的名字还有分得的赃款。

至此,警方知道了参与银行抢劫案的所有蒙面歹徒的名字和相互关系:张书海、张树海的大儿子张洪超、张洪超的朋友张世镜和乔军、张书海的近门侄子张小马。

查明所有犯罪嫌疑人后,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发出指令:“动员全市民警,立即抓捕犯罪嫌疑人张书海。”


接着,公安局上级为此次“追捕行动”作出战略部署:“咱们兵分两路展开抓捕,派一路人奔赴河南平顶山,联系平顶山市的警察,请求他们支援,

另一路人留在河南郑州市搜寻,留在河南郑州的民警分成两队,一队去火车站,另一队在市区内找。”

抓捕命令下达后,河南省平顶山市公安局上级很快得知了此事,立即下令:“号召所有民警加入追捕抢劫犯张树海的行列。”

很快,河南省平顶山市的巡逻民警就把张书海抓到了,之后就发生了开头的那幕,专案组对张书海进行突审。


面对警方审讯,起初,张书海十分嚣张,他仰起头,嘲笑道:“你们信不信,如果我不说,你们这个案子一辈子都破不了。”

一听这话,民警将对比报告甩在张书海的面前,厉声喝斥道:“你的指纹和现场爆炸装置上的指纹完全吻合,就连你的妻子和妹妹都把你供出来了,你还敢狡辩?”

听完警察的话,张书海才明白:自己低估了警察的能力,自己的罪行早已暴露。

思虑过后,张书海便向民警主动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随着张书海的讲述,民警也了解了张书海曾经的经历。


1955年,在河南省平顶山叶县某个山村的一户农家里,一个男孩诞生了,父母给他起名为张书海,不久后,这户人家又迎来了一个小女孩,父母给她起名为张玉萍。

当时国家刚成立不久,经济条件落后,村里的老百姓仅靠种菜,根本无法支撑起一个孩子上学的费用。

张书海的父母也不例外,张书海还没念完初中,家里就没钱就给他交学费了,于是在1971年12月的这天,张书海辍学了。

在16岁这年,张书海听村里人说国家要征兵,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张书海便向征兵的人虚报了年龄,当年的身份证体系并不完善,所以张书海如愿进入了部队。


临行前,张书海看着父母担心的神情,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借这次机会,好好锻炼,争取以后能在部队里入党,成为部队里的干部。

入伍后,张书海积极参与部队训练,有任务时,张书海也会积极报名,不到三年,张书海就加入了共产党,并且在部队里学会了不少本领。

21岁时,张书海从部队退伍,回到村里,村民们听说张书海年纪轻轻加入了共产党,恰逢村里选举村长,村民们便拥护他成了村长。

任职期间,张书海给村里做了不少贡献,深受村民们的爱戴,后来,张开树与同村姑娘王雨结婚生子,就这样,张书海在村里当了十五年的村长。


20世纪80年代末,南下经商成为了新风尚,张书海也看到了这个商机,经过思考,他对妻子王雨说:“我决定卸任村长了,咱们两个孩子现在都这么大了,

以后要用钱的地方肯定有很多,你在村里学校当老师也赚不了几个钱,为了孩子,你跟着我去南方做生意吧。”

王雨觉得丈夫说得很有道理,就跟着丈夫辞了职,来到了南方寻找商机,然而两年过去了,两人不仅赔的血本无归,张书海还得了糖尿病。

恰逢春节,张树海和家人团聚,张玉萍知道哥哥南下经商失败后,便提议:“哥,你要不来郑州试试吧,这里机会多,另外,我还有点存款,你可以拿去做生意。”


此言一出,张书海又燃起了从商梦,1996年2月,在妹妹的鼓励下,张书海来到河南省郑州市,经过一段时期的考察,张书海决定做服装生意。

然而这次张书海还是赔了,并且欠了许多外债,就连妹妹张玉萍也被他牵连了。

在这期间,张书海的两个儿子上大学需要用钱,碰巧张书海的糖尿病病情也加重了,需要常年吃药,巨大的花销让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张书海仍旧不甘心,那时候香港的警匪电影在内地里掀起了狂潮,一心想暴富的张书海被电影情节吸引,心里萌生出了一个可怕的念头:抢钱!


于是,张书海走上了这条犯罪道路,他的第一个抢劫目标就是自己家附近的一名医生,这个医生医术很高,据说一天能挣很多钱。

1996年11月27日晚。张书海潜入这名医生家,用刀胁迫医生交出了家里所有的现金,共计一万五千元。

由于是晚上,家里有没开灯,所以医生根本不知道抢劫犯是谁,这件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第一次犯罪的成功给了张书海极大的自信,他开始不满足于现状,决定抢银行的钱。


但是张书海转念一想:自己一人根本抢不了银行,必须找更多的人收和自己一起来干这件事,另外,自己还要购买武器,升级装备。

思来想去,张书海把正在警校读书的大儿子张洪超叫回了家,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儿子,张洪超和父亲一样贪图钱财,很快,张洪超就同意了加入父亲的犯罪计划。

为了扩大犯罪团伙的人力,张洪超找到了朋友张世镜和乔红军,邀请他们加入犯罪团伙,因为这两人都曾受过张洪超的帮助,所以很听张宏超的话。

另一边的张洪超也邀请了妹妹张玉萍、妻子王雨、近门侄子张小马加入,很快,这个犯罪团伙就初具雏形了。


人力充足后,张书海开始想办法扩充武器装备,这时妻子王雨说:“我弟弟王志昆有门路,他能搞到猎枪。”

张书海一听,连忙与妻子的弟弟王志昆取得联系,花了五千元买了一把猎枪,猎枪准备好后,张书海想到:银行是防弹玻璃,必须自制一个爆炸装置才行。

于是,张书海带着团伙们开始学习自制土炸药,因为张书海和张洪超都接受过军事教育,所以对爆炸装置的构造有所耳闻。

经过一次次的实验,一个简易的爆炸装置终于被张书海他们制成了,就这样,在张书海的带领下,他们这个家庭犯罪团伙在短短三年接连抢了三家银行,总共抢了500多万元。


张书海为人很谨慎,他从来不敢向外人露财,每次回老家,一家人也是穿的旧衣服,在村里营造出一个“穷苦打工人”的形象。

所以张书海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暴露,他以为自的计划已经万无一失了,没想到自己还是被警察抓到了。


在案发的两个多月后,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确定张书海犯抢劫罪,故意杀人罪,且情节严重,故判处死刑,其余犯罪嫌疑人也获得了应有的惩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调监控可以调2年前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