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有防洪设施吗?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该遗址是良渚文化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遗址,被誉为“中华第一城”。良渚文化遗址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是中国文明起源阶段规模最大、文化水平最高的大遗址,是实证中国5000年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哪里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距今约5000年,是良渚文化的发祥地。

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5处世界遗产,这座古城的苏醒,正向世人诉说着五千年前的人类文明。

良渚古城遗址的发掘是一次偶然,200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文化遗址群展开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条1米深的古河道,里面含有大量碎玉料。

这说明附近可能有早期的玉器作坊,于是考古队迅速将目标移至紧邻河道的附近高地,希望可以发现良渚时期的玉器作坊。

然而,奇怪的是,没有找到玉器作坊,却发现了大量人工铺设的碎石,石块之上是厚度近4米的人工堆筑的黄土层,为什么这里会有如此巨大的人工建筑呢?

原来,这就是后来震惊世人的良渚古城遗址,其面积近300万平方米,与颐和园相差无几,是良渚文化遗址群中最大的一个,也是目前发现的同时期中国最大的古城。

古城中央区域是莫角山遗址,其地势最高,由多个台地组成,形状呈长方形,东西长约670米,南北宽450米,面积达30余万平方米,作为一个人工台地,其工程量不亚于埃及金字塔。

莫角山台地。莫角山是古城的制高点,也是古国的心脏。

莫角山宫殿区是良渚文化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主要供贵族居住,而良渚古城的普通居民住在城的外围。在莫角山宫殿区东侧曾经发现过一个灰坑,里面足足有2.6万公斤稻谷。这说明当时的贵族已经坐拥庞大财富。

同时,良渚古城中部位置还有中国新石器时代末期最高等级墓葬——反山墓地。其西北距莫角山遗址约100米,墓地是在人工堆筑的大型土墩上营建的,墓穴较宽大,含有棺椁类葬具。

同时随葬大量珍贵器物,90%以上是玉器,还有石器、陶器、漆器、象牙器等,迄今所见的完整“神人兽面”神徽都是出自该墓。据推测,墓主应该是良渚王

良渚文化时期的精美玉壁。图/视觉中国

神人兽面纹:上方佩戴介字型冠冕的神人+下方椭圆形重圈大眼的神兽=太阳神。图/良渚遗址官网

而在良渚古城四周,还修建有距今约5000年的水利工程,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已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根据初步的考古认识,该水利系统兼有防洪、运输、用水、灌溉等功能。

良渚古城的挖掘,也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更加强而有力的证据。

国际考古学界认为一个可称作文明的社会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个五千居民以上的城市;二是文字;三是复杂的礼仪文化。

而根据考古发现推算,良渚古城的人口在20000到30000人,远高于标准。

文字上,良渚遗址出土的许多器物上,发现了抽象的符号,虽未完全破译,也不能证明已发展出完善的书写系统,但仍能发现其中的象形意味,甚至还有一些基本的连词造句。

而对于礼仪文化,古城遗址内发掘出的广场遗迹,证明当时已有礼仪、祭祀仪式,而且几乎所有玉器上都有神像,这些玉器也被认为与等级阶层有关。

瑶山祭坛。斗转星移,瑶山祭坛向世人诉说着五千年前良渚先民的祭祀文化。

除此之外,良渚先民已经有了丰富的饮食文化生产文化。

在饮食上,良渚人跟现在的大部分南方人一样,以稻米为主食,在余杭茅山良渚遗址,发现了总面积5600平方米的稻田遗迹,说明稻作已是农业的重点。

除了稻米之外,良渚人的餐桌实际上极为丰富,在余杭卞家山良渚遗址出土的葫芦、甜瓜、桃、梅、杏、柿、南酸枣、葡萄(东亚种群的山葡萄,非西域传入的欧洲葡萄)、芡实、菱角等植物种,证明了这些都被纳入了良渚人的食谱。

良渚人吃米、吃水果,当然也吃肉。良渚处于江南水乡,依水而居的良渚人经常会捕捉鱼类果腹,也会捡拾贝类作为补充。当然,良渚人也有基本的畜牧业,其中最重要的家畜就是猪,是良渚人稳定的肉类来源。

在生产上,除了农业生产,良渚古城出土的精美玉器也证明了玉器生产的存在,玉在良渚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有学者认为,玉是贵族阶层享有的稀缺资源,良渚古城的统治者正是垄断了玉器资源,才得以号令四方,发展出规模庞大的城市。

而经过历史的演变,曾经的良渚古城已发展为鱼米之乡,成为今天中国最发达、最富足的地区之一。

刚刚!我国“良渚古城遗址”申遗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成为世界第一!下图为昨天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现场:

良渚古城遗址(公元前)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它以规模宏大的古城、功能复杂的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等一系列相关遗址,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国家。

▲良渚文化主要遗址分布图

良渚文化同殷墟文化、河姆渡文化一样,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深厚的感情。守护住历史,就是守护住了文脉,守护住了民族的根和魂。同样,也见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良渚古城遗址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可实证距今5000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稻作农业发展的高度成就,可填补《世界遗产名录》中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空缺,为中国5000年文明史提供独特的见证。

▲钟家港河道(GH02)南段考古发掘情况

良渚古城遗址将以符合《实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确定的世界遗产标准第三、四条,并具有较高的完整性、真实性,保护管理整体状况良好,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申报的申遗范围,明确了将“良渚古城+瑶山遗址+11条水坝”作为遗址申遗范围。

PS:1987年,浙江余杭瑶山发现良渚祭坛和贵族墓地;2006年,发现良渚古城;2015年,发现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这是中国最早水利工程、世界最早水坝系统。

▲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图

良渚文明分布于环太湖流域,在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江西地区都有分布,由于范围太广,使良渚考古持续不断地有所发现,目前已发现600余处遗址,其中良渚古城遗址是良渚文明的都城,此外,还有武进寺墩、昆山赵陵山、青浦福泉山等次中心聚落,学界认为良渚文明已经进入王国阶段。

▲良渚古城内的反山王陵区

良渚古城的发现以及确认却是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

1959年,夏鼐先生提出了良渚文化的命名。2007年,良渚古城的发现和确认,标志着良渚遗址进入都邑考古新阶段,当时被人们认为“石破惊天”。

1、发现和确认良渚古城外郭城()

通过大规模勘探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以及解剖发掘,证实古城外部存在一个由扁担山,和尚地,里山,高村,卞家山,杨家村,文家山等条形人工高地构成外郭城,面积6.3平方公里。证实良渚古城由内而外具有宫城,内城,外郭的完整结构,是中国古代都城三重结构的滥觞。

2、发现和确认良渚外围水利系统()

通过考古调查发掘,结合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手段,联合水利学科,确认了良渚古城外围存在一个由11条坝体构成的庞大的水利系统,控制范围达100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余年,具有防洪,运输和灌溉等综合功能。是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也是世界最早的拦洪大坝系统。

3、良渚古城内部结构与功能区的认识()

通过探勘和发掘,确认良渚古城内的河道水网体系,以及宫殿区,王陵区,仓储区和作坊区的功能布局。结合对古城周围的专项钻探调查,证实良渚古城的外郭城以内没有稻田,城内居民主要是贵族和各类玉器、石器、漆木器、骨器等各类手工业者,证实良渚古城具有明确的城市功能,良渚时代产生了明确的城乡分野。

4、对古城外部近郊区域的全面勘探()

勘探总面积达15平方公里,新发现的遗址总数160多处,使良渚遗址群的遗址点数量增加到近300处。

5、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历时性研究取得初步成果

通过系统的碳十四年代学测定,结合地层学、类型学等手段,对良渚古城系统的营建和使用年代有了基本了解,证实良渚古城各子系统中,最早营建水利设施和莫角山宫殿、反山王陵、瑶山祭坛等,其次营建内城墙,最后营建外郭城的基本顺序,为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的研究提供了资料。

良渚文化被写进中学课本

2017年9月1日,全国各地迎来开学季,约1400万初一学生拿到了新版《中国历史》教科书。翻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可以看到良渚文化的介绍,里面除了文字讲述的各类遗存、遗址,还选登了良渚出土的玉璧、玉琮等照片。通过课本就能了解良渚文化对于中国历史的深远意义,知晓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瑶山遗址三叉形器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55项)

入选时间:1987 地 址: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入选时间:1987 地 址:陕西临潼

入选时间:1987 地址:甘肃敦煌

入选时间:1987 地址:北京房山

入选时间:1994布达拉宫/2000大昭寺/2001罗布林卡 地址:西藏拉萨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入选时间:1994 地址:河北承德

入选时间:1994 地址:山东曲阜

入选时间:1994 地址:湖北丹江口

入选时间:1997 地址:山西平遥

入选时间:1997 地址:云南丽江

入选时间:1997 地址:江苏苏州

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

入选时间:1998 地址:北京海淀

入选时间:1998 地址:北京东城

入选时间:1999 地址:重庆大足

入选时间:2000 地址:河南洛阳

明 清 皇 家 陵 寝

入选时间:2000 / 2003 / 2004 地址:清东陵 清西陵(河北) 明显陵(湖北) / 十三陵(北京) 明孝陵(江苏)/ 盛京三陵(辽宁)

入选时间:2000 地址:四川都江堰市

皖南古村落(西递 宏村)

入选时间:2000 地址:安徽黟县

入选时间:2001 地址:山西大同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入选时间:2004 地址:吉林、辽宁

入选时间:2005 地址:澳门

入选时间:2006 地址:河南安阳

入选时间:2007 地址:广东江门

入选时间:2008 地址:福建

入选时间:2010 地址:河南

入选时间:2012 地址:内蒙古 锡林郭勒

入选时间:2014 地址: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入选时间:2014 地址:河南、陕西、甘肃、新疆

入选时间:2015 地址:湖南、湖北、贵州

入选时间:2017 地址:福建厦门

良 渚 古 城 遗 址

入选时间:2019 地址:浙江

入选时间:1996 地址:江西 九江

入选时间:2009 地址:山西忻州

入选时间:2011 地址:浙江 杭州

入选时间:2013 地址:云南

入选时间:2016 地址:广西崇左市

入选时间:1987 地址:山东泰安

入选时间:1990 地址:安徽 黄山

入选时间:1996 地址:四川 乐山

入选时间:1999 地址:福建 武夷山

入选时间:1992 地址:四川阿坝

入选时间:1992 地址:四川阿坝

入选时间:1992 地址:湖南张家界

入选时间:2003 地址:云南

入选时间:2006 地址:四川

入选时间:2007一期,2014二期 地址:云南、贵州、重庆、广西

入选时间:2008 地址:江西

入选时间:2010 地址:贵州、福建、湖南、广东、江西、浙江

入选时间:2012 地址:云南

入选时间:2013 地址:新疆

入选时间:2016 地址:湖北西部

入选时间:2017 地址:青海

入选时间:2018 地址:贵州 铜仁

入选时间:2019 地址:黄、渤海

7月6日,“杭州良渚日”之际,老虎岭遗址公园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作为目前良渚古城遗址唯一一处展示水利系统剖面结构的遗址点,老虎岭遗址公园用最“本真”的面貌,向世人揭示良渚先民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的创造性和科学性,对世人了解良渚古国的出现和发展历程,乃至中华文明的起源,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良渚古城遗址遗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良渚古城西北方向。整个水利系统的影响范围约100平方公里,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等11条人工坝体和天然山体、溢洪道构成,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也是世界迄今发现最早的拦洪大坝工程。

老虎岭水坝属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谷口高坝系统,水坝自身长度140米,宽100余米,远远望去,用于保护的外棚犹如一颗巨大水滴,横卧在两个小山间最狭窄的位置。

据介绍,良渚古城遗址的各遗址点从考古发掘那一刻起,就同步考虑到了后续的保护工作。老虎岭水坝遗址为了同时满足保护和展示的需要,在水坝本体上创新构建了极富科技感的“水滴”保护棚,结构上采用了空间网壳形式,以应对现场不规则地形受力问题,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采用条形基础与独立基础相结合的方式,以保护坝体原有的地形地貌,尽可能避免建筑对坝体本身产生破坏。进入“水滴”内部,水坝剖面上有一个采用加热玻璃材料的保护罩,棚顶铺设防渗膜,底部修建排水沟,坝体表面种植浅根系草皮,既减少雨水冲刷对遗址土体的破坏,又对遗址本体起到标识展示的作用,很好地预防了在江南潮湿环境下,土遗址时常会遇到的渗水、干裂、表面粉化脱落、失色、生物病害等问题,有效积累了江南土遗址保护的良渚经验。

在公园内,观众可以看到,目前老虎岭水坝遗址剖面,经考古证实发现,断面有明显的草裹泥结构,铺筑方式是横竖交错的。使用草裹泥的原因,和现在修水利的草袋一样,属于一种加筋工艺,也是良渚时期建筑临水的土台、堤坝等设施时普遍使用的工艺,可使坝体加快固结,增加抗拉强度,不易崩塌。据介绍,除了草裹泥外,老虎岭水坝的堆筑还需要大量的土。研究表明,良渚水利系统的总土方量约为288万立方米,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设计营造,是一项巨大且非同一般的工程。工程的规划、设计与材料的采集、运输、制作以及工程实施建造等工序,需要相当的管理组织能力,需要具备一种区域性国家层面的公权力予以支撑。整个工程反映了良渚时期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防洪、蓄水、灌溉、水运等功能,以及人类早期在坝址选择、地基处理、坝料选材、填筑工艺、结构设计等水资源管理的工程与技术方面的科学性,体现了中国早期城市与水利工程的整体规划能力。它的营建为良渚时期大型工程建设的组织和管理积累了经验,为良渚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0年6月19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将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日——7月6日设定为“杭州良渚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鱼塘防洪设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