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问题;古代元帅帅印一般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做的多少斤,第二个问题大将军有没有帅印?

1962年,已经被特赦释放的国军将领杜聿明,受邀参加了这年的国庆典礼。能够和中央领导人一起登上天安门,对于杜聿明来说是一件非常期待的事情。在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杜聿明也被这份情感所感染,庆典结束后,一名身着军装的男人主动找到了杜聿明并问好。

看对方如此热情,杜聿明还有些不知所措,因为眼前这个男人他根本没有什么印象!随即对方开口问道:“杜聿明先生,好久不见,不知道你还记得我吗?”听到这杜聿明更蒙了,他一边端详眼前这个男人的面孔,一边努力回忆,可无论如何他都想不起来眼前这个人究竟是谁。

久久难以启齿,他只能尴尬地回答道:“不好意思,年纪大了确实有点记不起来了!”这名男子倒也爽朗,当场就笑了起来:“您仔细瞧瞧,我就是当年在辽南被你用两百两黄金通缉的吴瑞林啊!”

听到“吴瑞林”三个字,杜聿明立马炸了毛,这个名字对他来说可真是再熟悉不过了,多年前的二回忆如潮水一般在他的脑海里浮现,回过神的杜聿明脸上并没有开心,反而却是一脸惊恐地问道:“当初在辽南,你不是被我的手下给击毙了吗?很多人都在场的!”

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究竟是吴瑞林命大,还是杜聿明的手下撒谎?感兴趣的小伙伴不要划走,精彩内容马上呈现!时间回到1946年,抗战结束之后,中央领导人为了调节两党的关系积极奔走,毛主席还专门来到重庆和蒋介石谈判,签下了后来的《双十协定》,只不过蒋介石“独裁心切”,最终还是撕毁了协议挑起了内战,至此解放战争爆发。

杜聿明带领着国军,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开始向东北扩张势力,先后占领了沈阳、抚顺、本溪等地,很快国军就在东北站稳了脚跟,为了能够尽快掌握东北大局,老蒋只指示杜聿明尽快收复东北三省,当时杜聿明也没多想,毕竟自己无论是武器还是兵力优势,都处于绝对优势。

同年十月他便下达命令,将部队兵分五路向辽南地区进攻,企图一举消灭此地的解放军。当然,我军怎么可能会坐以待毙,当即就投入了紧张的战事中。而吴瑞林便是驻守辽南军区的司令员兼独立师师长,两人的命运从此刻便“绑定”在了一起。

但是双方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他手下名义上有一个师的兵力,但实际上七七八八加起来也就不到一万人,而且装备绝大部分都是抗战时期留下来的,好一点能用上三八大盖,差一点的就只能用汉阳造,甚至还有拿鸟枪充数的,和国军自然是没法比的,正面硬碰硬杜聿明手底下可有11万人,一人一口吐沫都能拿辽南给淹一半。

就是给外行人看,也知道吴瑞林这边没有胜算。但是他并没有这样放弃,得知杜聿明大军的动向后,他第一时间向辽南独立师政委发去了一封电报,向其下达命令,要求其以最快的速度转地道关东州一带,牵制杜聿明的新六军。

可政委林一山却认为,辽南地势险要对于我军之后掌控东北全境非常重要,没有上级的批准是绝对不能擅自撤离的,固执地认为必须要在此地坚守。双方也因为意见不合大吵了一架,双方争执不下,殊不知杜聿明的11万人马已经驾车来到了辽南地区,并且已经和多个部队产生了交火。

战斗结果想必不用说大家也清楚,在其精悍的火力下,独立师根本就无法做出有效回应,而且对方人多势众,独立师只能且战且退。在生死存亡的时刻,吴瑞林冒着巨大的危险回到了前线,为的就是说服林一山可以按照他的计划行事。

但是现在他们已经被团团包围,刚刚按兵不动的新六军在廖耀湘的指挥下,也开始向独立师发起了全面进攻。吴瑞林亲自上阵领兵,带领独立师顽强抵抗,并且成功带队突破,幸运的是保留了部队的主力,不过伤亡也是非常沉痛的。

战斗结束,廖耀湘觉知吴瑞林的独立师元气大伤,所以在汇报战果的时候,就稍微地夸张了一点,杜聿明在此时也拦截了有关独立师电报,了解到对方部队可能已经走散。为了能最短时间里抓到吴瑞林,杜聿明开始到处张贴悬赏令悬赏吴瑞林的顶上人头,价值200两黄金!

这在当时无疑是非常诱惑的,不仅能发动群众,而且还能带动军队的积极性,在之后一个月的战斗中,杜聿明始终没有收到任何有关吴瑞林的消息。直到有一天,国军和大批独立师部队发生了交火,当时是政委亲自指挥作战,这一场仗独立师伤亡非常惨重,在我军撤退之时,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吴瑞林,所以就误以为吴瑞林在这场战斗牺牲了。

很快,吴瑞林死亡的消息就传到了杜聿明这里,当时的他别提有多高兴,开始在报纸上大肆宣扬“吴瑞林的死讯”,当时在辽南关东州指挥作战的吴瑞林看到了报纸,也不是由地笑了笑,但是他并没有多做回应,而是将此版块的消息剪了下来自己收藏。

之后吴瑞林像往常一样,指挥辽南地区的战事,并且兼职执行上级的战略计划,东北野战军一天天地壮大起来,反观杜聿明却两头顾不上,国军的实力也被拖垮,一直到最后东北杜聿明撇下30万国军,灰头土脸地逃跑。

但是战争没有结束,很快杜聿明就在淮海战役中北部,成为了国民党一级战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将这些一级战犯送到功德林改造,起初杜聿明思想顽固不肯接受教化,但是后来我党的优待政策使得他逐渐认清,也让他明白为什么国民党有这么先进的武器,就是打不赢仗!

朝鲜战争期间,杜聿明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勇猛所折服,自己顶着伤病也要为前线的战士们做贡献,因为表现积极被选为“缝纫机组长”,专门为战士们做棉衣!后来中央为了响应建国十周年,也为了感化台湾的国民党,决定特赦一批战俘。

所以在1959年,改造成功的杜聿明,毫无疑问成为了第一批特赦的战俘,周总理专程接待了这位高级将领,并为其安排了文史专员的工作,他也将自己的力量投入新中国的建设当中。1962年,杜聿明接到中邀请,一起参加当年的国庆大典,这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庆典结束后,吴瑞林专门邀请这个老朋友到小饭店一举,两人把当年的事情对了一遍,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解开疑惑后两人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起来。就此二人正式从敌人,变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吴瑞林虽然在历史中并不像一些大将或者元帅那样出众,但是他也绝对不是泛泛之辈,1955年授衔大典上他被授予中将军衔,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他对革命的贡献。1915年,吴瑞林出生在四川巴中,因家境贫寒很小的时候就进砖厂打工。

当时那个砖厂正好有地下党组织的工人,长期接触以来,吴瑞林便对我党的新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南昌起义之后,他下定决定要跟着我党干革命,于是乎他自告奋勇加入了共青团。在之后的日子中,吴瑞林多次帮助组织完成重要的情报传递工作,之后他也因为出色的工作表现,担任红四方面军在四川巴中的向导,让红军很顺利地就解放了巴中。

徐向前元帅为此接见了他,在其介绍下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担任红四方面军的通讯兵。但是他却不甘心安居“文职”,总是会在战况激烈的时候上战场杀敌,也因此身上早已伤痕累累。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毫无疑问吴瑞林一头扎进了抗战战场奋勇杀敌,多次在战场创下战功,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他也因为激进的打法,导致右腿落下残疾。之后他也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作出了贡献。

等到国内外战事稳定下来以后,吴瑞林扭头投身祖国的海疆,为人民海军现代化历程努力,一直到1995年离开人世。而杜聿明则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一心为人民着想。在职期间,他曾多次嘱咐自己远在美国留学的大女儿,告知其一定不要改国籍,一定要将自己的力量用在祖国的发展上!1981年杜聿明也告别了人世。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邮箱。资料中的图片、字体、音乐等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中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广告使用和商用。

江岸上,陆逊策马飞奔……

陆逊被引进一座气宇轩昂的寺庙,庙里重兵守卫。走过两重殿门,陆逊见孙权正在佛象前焚香祈祷。他默然站着一边,直到孙权回过身来。就在幽寂的寺院里,君臣展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对话……

陆逊慨然表示:在下盼望这天已经盼了多年!而对于刘备八十万征吴大军,陆逊竟然预言它们必败,而且已显败象!因为刘备长驱直入,视东吴如无物。真正的决战尚未开始,他却一路接管城池,视如蜀地河山,征吴大军已成骄兵,而骄兵必败!“如果诸葛亮随军出征,断不会这样轻率用兵。臣倒希望刘备藐视主公,藐视必然轻敌,轻敌必出破绽。而破绽一出,就是他们败亡之时!陆逊最后只说了三策:避其锐气,后发制人,相机破敌。

孙权大喜,犹如看见周瑜当年风貌。陆逊最大担心是自己资望寡浅,不能服众。孙权将配剑给了他:有不从号令者,可以先斩后奏!陆逊将配剑拜还孙权,叩道:公权不能私授,请主公择日,召集文武臣工,三军将帅,当众授权给我。孙权哈哈大笑,下令连夜筑坛,明日即拜陆逊为帅。

大江汹涌奔流,江面上战船云集……

岸边一坛高筑,坛上一杆大旗冲天而起,上面绣着大大的“陆”字。坛下,铁甲军围坛肃立。满朝文武聚集。坛上司礼官高喊:时辰到,宣镇西将军登坛……

千面大鼓擂响,鼓声由缓而急。陆逊在万人瞩目下拾阶而上,参拜头顶御盖的孙权……

诸葛亮瑾宣读文告:建安二十五年六月丙午,吴王孙权昭告皇天后土:蜀吴本为旧好,今刘备无信无义,举大军犯境,陷吾东吴泽国于危难。吴王顺承天意民心,授镇西将军陆逊为兵马大都督,令掌六郡八十一洲兼荆楚之地诸路军马,即日出师迎敌……孙权双手托剑,陆逊跪接。坛下欢声雷动……

坛下一臣顿足:陆逊乃一介书生,人中美男,统领三军就让天下人笑话了。另一老臣点头附和,说:我担心他连只鸡都杀不了,东吴怕是一战亡国啊……

旷野之上,蜀兵大营连绵起伏数百里,旌旗蔽日,刀戟如林。刘备率众臣骑马巡视各个要塞,所到之处,三呼万岁。刘备踌伫满志,问身边的马良和蒋宛:听说魏帝已经迁都洛阳,将来我们定都于成都还是江陵?……此时的刘备,已经在考虑灭吴之后,将都城迁到东吴的鱼米之乡

忽然一骑来报,说吴国刚刚封印拜帅,一个叫陆逊的书生做了大都督。刘备取笑:当年曹操说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现在曹操已死,只剩使君,却从来没听过陆逊。马良说:此人不过二十六,名不昭显,连很多吴国人都不知此人。刘备愤愤然:孙权弄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当都督,真是对朕蔑视之极!马良道:陆逊之才不亚周郎,陛下不可小视。关羽所以大意失荆洲,就是中了这个人的骄兵之计。刘备大不悦,嗔道:朕从讨伐黄巾贼开始,经历大小战事上百回,连曹操都惧我三分,到头来,反倒不如一个黄口小儿?马良便不敢做声。刘备发令:关兴、张苞听旨,先头部队明天起兵,遇城攻城,遇寨拔寨。要是遇到杀害关云长的兵马,朕一个俘虏不要!

吴军都督大帐聚满了武将文臣,众人嘁喳,对尚未露面的大都督充满不屑和疑虑,窃议不止……陆逊突然突然入内,众将一片静默。手捧孙权宝剑的辅将高喝:大都督陆逊将军升帐——

陆逊说:陆逊不才,蒙主公信赖,临危受命,还望诸位鼎力支持……将领中有人大声咳嗽,有人唉声叹息,俱是不恭之状。陆逊轻轻道:我是带了吴王配剑来的,可以说代行王命,哪个敢不从,杀无赦。不过本都督不想看到这把剑伤及任何人……

一副将匆匆进帐,神情傲慢:末将傅骏参见都督。陆逊说:本都督初次升帐,怎可以不行参见之礼?傅骏说战事紧急,无意拘礼,还望都督原谅。陆逊喝令拉出去,打五十军棍。

一将奏说孙桓被困夷陵城,孙桓乃吴王之侄,请都督早发救兵,以安吴王之心。陆逊说不必,说那样正中刘备奸计,我援军一出,半路必遭伏击……等我破了蜀兵,孙桓自然解救。接着陆逊第一号军令:各路兵马弃城拔寨,后撤五十里……众将皆大惊,出了都督大帐,纷纷哀叹,说此人惧战,绝非刘备对手,主公让他做都督,吴国必亡。

成都。马谡接到兄长马良传来的捷报,连夜到丞相府禀告,说蜀军一路攻城拔寨,已经深入到吴地三百里,吴军前线溃败,孙权新近任命的大都督陆逊上任第一天,就命令后撤五十里……诸葛亮问:陛下可有什么话梢来?马谡说:陛下说,不出三个月,蜀军可望荡平东吴,请丞相斟酌日后迁都何处。诸葛亮微叹,闭目无语。马谡问丞相为何忧虑。诸葛亮说:陛下骄兵冒进,乃兵家大忌啊。马谡说:丞相不觉得孙权用人失当吗?危难关头,他把三军帅印交给了一个孺子,不要说吴国朝野反对,连曹丕都以为必败啊。诸葛亮凝视马谡,良久才说:陛下要是也这么想就坏了,怒而冒进,骄而不防,想不败都难啊。诸葛亮当即修密信一封,让马谡亲自跑一趟……

陆逊升帐传令:各营各寨只可死守,不得出战,违令者斩……大将韩当忿言:都督上任以来只做了两件事:要么拔寨撤退,要么坚守不战,照这样耗下去,东吴亡国之日不远了……陆逊拔出吴王赐给的宝剑,将案头一角喀嚓砍断,说:本都督令出法随,谁敢违抗,可以用头来试!

傍晚,都督帐内烛火莹莹,一群挽纱歌伎随歌而舞。陆逊独自饮酒,醉眼斜看,连称妙妙妙……

一偏将闯帐报告,说一队蜀军又来寨前叫骂。陆逊问骂什么,偏将说:骂都督是乳臭小儿。陆逊笑道:你告诉他们,让他们骂得精彩些!

与此同时,魏延带着一队老弱残军来韩当寨前搦战……

韩当登上哨塔了望,怒容上脸。傅骏说:我去砍他几个人头下来,看他还骂不骂?韩当欲拦未拦,故意激他说:都督手里可是攥着吴王的配剑啊……傅骏说:我把脖子伸给他,只怕他不敢动我!傅骏带了一队骠骑,拍马冲出寨门。魏延只战了一个回合,拍马便走。傅骏在混乱中斩了一个副将,却不追赶,急令回寨……

早朝上,群臣纷纷奏本,说陆逊受封已快两个月,吴军两次后退,失地百里,未见一个捷报传来,实属怯懦无能……又有一臣启奏,说城中传言甚多,都是关于陆逊的,说陆都督置国难于不顾,天天醉酒,日日欢歌,照此下去,吴国河山非断送不可……

孙权踱步大殿:(独白)陆逊啊陆逊,孤半世英名,难道要毁在你的手里吗?这时一将闯殿来报,说傅骏擅自出战,陆逊传令将其捉拿,恐性命难保。孙权闻之大惊,决定亲往大营……

都督帐内,众将纷纷替傅骏说情,另有诸将冷眼观之,看陆逊对吴王内弟如何处置。被绑的傅骏并无一点惧色,说阵前取敌首级,不表战功反倒问罪,你算什么鸟都督?陆逊犹疑的当口,前哨来报,说吴王很快驾到。傅骏闻之面呈骄横,挑衅说:都督杀我好了……陆逊忍无可忍,当机立断,传令将傅骏立即斩首,再把首级挑在帐前旗杆上,以警示全军。鉴于韩当有失主将之责,打三十军棍……

孙权到时,见内弟的首级已吊在了旗杆上,大将韩当被军棍打得连声哀嚎。孙权脸色阴沉,叹说:孤来晚了一步……

见吴王如此说,帐内气氛顿时紧张,众将悄然告退。陆逊坦然相告:本来不晚,微臣特意赶在主公到来之前将傅骏斩首。孙权问:你可知道傅竣是孤的内弟?陆逊朗声道:若不是大王的内弟,臣还未必动杀心!。孙权愕然,问此话怎讲?陆逊说:大军压境,吴国已处在累卵之危,如此非常时期,臣唯有杀了主公内弟,才能整饬军纪,统一步调。孙权哦了一声,就战事连连拷问陆逊………孙权问:为何坚守不战?陆逊说非我不战,是蜀军锐气未消,此时当引而不发,静观其变,伺机而动。在兵法上,这叫以静制哗,以近待远,以逸待劳。孙权问:一退再退,失地百里,让孤如何跟朝臣解释?陆逊答:刘备拥兵七十万,臣弃城丢地,是想分散他的兵力,拉长他的战线,等他吃胀了肚子,走不动,臣再开肠破肚,一刀毙命。孙权突然沉声:都督几次召歌女入营,就不怕有声色犬马之嫌吗?陆逊狡黠而笑:此乃骄兵之计,如果刘皇叔也这样看我,臣就有五成胜算了……

孙权亲自召集各将,众人无不以为是罢黜陆逊,却不料吴王宣布:内城事务,孤来管;城外军务,一切由都督定夺。哪个再敢不从,孤的内弟就是他的下场!孙权说着从袖里掏出一枚玉玺,当众交给陆逊:要是以孤的名义行事,你办就是了,事先不必向孤报告。陆逊率众将伏地谢恩。

陆逊叫人秘密熬了一锅肉汤,而后选了个能言善辩的偏将,说此汤是用张飞的肉干熬制的,问他敢不敢送给刘备?偏将一惊,慨然前往。陆逊告诉嘱咐偏将:不论真假,刘备必然发怒发狂,你别指望活着回来了。偏将仍然领命。陆逊问偏将家里还有什么人,偏将说有老父卧病。陆逊说,从今天起你的父亲就是我的父亲!

偏将来到蜀军大营,声称奉陆逊都督之命,送一份特别礼物给刘皇叔。刘备在中军大营召见。偏将命士兵抬上一口下面燃着炭火的陶罐,打开盖子,一股肉香顿时弥散开来。偏将揖道:陆大都督念刘皇叔千里征战,身心疲惫,特让厨子熬制了一锅肉汤,名为“百合汤”,配方出自上古的周文王。刘备吟笑说:都说你家都督是乖巧之人,你代朕谢谢他的孝心。偏将盛了一碗,恭送到案前,说:都督有令,末将要亲眼看陛下喝过,方能回去复命。马良问汤中何肉?偏将高声道:是陛下兄弟张飞的心肝!

众将闻言惊骇。刘备双手颤抖,无言。那偏将竟说:陛下如果嫌脏,末将愿替陛下尝一口……说着他竟然大口喝下,连称“美味!”

几个武士大怒,扑上前按住吴国的偏将,要把他千刀万剐!……但刘备却渐渐平静下来,仿佛看穿陆逊用心,道:放他回去,告诉你家都督,十日之内,朕要把他熬成肉酱!

偏将被打出帐,刘备这时才狂怒欲倒。这时马谡来到,说丞相修密书一封,让臣当面呈递陛下。刘备展开书信。响起诸葛亮画外音:……自圣上出征,臣念及前方战事,每每夜不能眠,概因关、张亡故,陛下饮恨在胸。臣乞盼圣上一能制怒——怒而失常;二能诫骄,骄而怠兵,此二者均为兵家大忌……刘备不等看完,一把将信撕了,传令三军,从即日起攻城拔寨,昼夜不舍……

一组画面:各地蜀军向据险而守的吴军发起猛攻……

转眼进入酷暑,刘备见营中痢疾多有发生,遂下令水军上岸,和旱路大军一起移师到山里,连营扎寨,待秋凉再发起攻击。韩当向陆逊谏言:趁蜀军移营不备,突然袭击。陆逊说不可,刘备在附近山里肯定埋有重兵。韩当不信,登山观望,果然见万山丛中人头攒动,一片杀气。韩当不由叹道:都督神算啊……

大山里,蜀军砍伐树木,搭建营盘……刘备一路巡视回到御帐,见马良等正在绘制营寨图本,问做何用,马良答:此地丞相来过,对地形险要很熟,想把图本送回成都求教丞相。刘备不悦,说:有这个必要吗?马良说:丞相饱读兵法,用兵如神,问问没坏处啊。刘备忿言:朕亲统大军,一路攻城掠地,哪个计策不是朕的决断?你一口一个丞相,连安营扎寨都要请教他,岂不是说朕无能吗!?马良让帐内人退出,之后跪地:陛下息怒,微臣一直疑虑……陆逊一退再退,臣以为并非怯战,而是在等候战机!现在吴军坚守不战,两军僵持三月有余,陛下当慎之又慎。刘备哈哈大笑:朕放你回成都走一趟,只怕你回来时,孙权已坐进了蜀军的囚车里……

许都。曹丕钦点曹仁、曹休和曹真三将,各督一军,即日出兵,在离吴国边界一百里处扎营,蜀军一旦破吴,可趁虚而入吴地,参与分肥……曹真说:要是吴军反败为胜呢?曹丕说:朕看不出有这样的转机,除非天助刘备。司马懿奏道:刘备大军入山钻林,建起连营四百里,此乃兵家大忌。陆逊若用火攻,一战必胜。陛下还是做两手准备为好。曹丕问计。司马懿道:蜀军若败,陆逊必然发兵追赶,我们可分出两队兵马,一队兵马断了陆逊的退路,另一队兵马可趁吴国后方空虚,直捣吴国京城。

北方平原上,曹氏大军向东吴进发。

成都丞相府。诸葛亮看罢马良呈上的营寨图本,脸色突变:谁让陛下这般扎营?此人当斩!马良说:是陛下自己的主意。诸葛亮声长叹,说:陛下自取其祸啊!陆逊八个月坚守不战,等的就是今天。我蜀国积累的家业,只须一把火就烧没了。马良问可有解救的办法?诸葛亮当即修书一封,让马良赶回营地,说服陛下马上把大军从林子里移到别处,片刻都不能耽误。马良转身要走,诸葛亮问有几日路程,马良说:即使人不下鞍,六天六夜才能赶到。诸葛亮叹道:晚了,你见到陛下时,他已经在败亡路上了……马良不信:胜败转机,怎能在转瞬之间?诸葛亮黯然而答:我虽然身在川中,眼睛一直盯着两个人,一是陆逊,二是司马懿。陆逊前面所为,是“静若处子”,后面跟着就是“动如脱兔”。马良问:待我返回吴中,战事已毕,陛下应该如何善后?诸葛亮说:果真如此,那你就什么都不必对陛下说了,连此信都不必呈上。你引陛下沿水路退回川中,至时我会率军接应。再者,我料陆逊不敢轻易追赶?马良问陆逊为何不敢追赶?诸葛亮说,因为他担心江北有曹丕大军暗中窥测!马良更惊,丞相怎知会有曹军?诸葛亮一叹:蜀吴生死交兵,难道司马懿会做壁上观么?如果他连德载难逢的良机都抓不住,那他就枉为司马仲达!

吴国都城里流言四起,说蜀国的兵马已经离城不远了。

有人将这一情况禀告孙权,说破国就在眼前,人们对战胜刘备已经不抱希望,朝野上下都做好了逃难的准备。孙权被深深刺痛,坐车到城门,详细盘问守城校尉,方知朝中有老臣于深夜把家眷送出城外,百姓得知后纷纷仿效。孙权大怒,当即临朝,以“动摇军心,临阵脱逃”的罪名,将三个老臣捉拿问斩,其中御史大夫是孙权的本家,他刑前斥责孙权错用了一个陆逊,致使祖上开创的基业即将毁于一旦……

此一席话引发众臣的怨责,纷纷跪地,呼求孙权临阵换将,撤了陆逊,否则东吴将毁于战火。孙权面对群臣的乞告,心里不免动摇。也就在这时,有仆从奔来哭报吕蒙凌晨殉命了,留下一句遗言说,“臣相信,此时此刻非但不是败象,而是千古难逢的胜机。我看十日之内,陆逊必大破蜀军!”……孙权既惊讶又感动!

与此同时,蜀军大帐里,马良正献上诸葛亮的密书,苦劝刘备移营到山外。魏延、蒋宛也加入了劝谏的行列,说丞相料敌如神之言,不可不听……刘备开始不为所动,继而恼羞成怒:丞相如果能在八百里之外指挥三军,朕岂不成了摆设,朕有何用?……此话令众臣惊愕畏惧。

万事皆备后,陆逊秘密升帐传诸将听令,开始排兵布阵:明天凌晨西南风一起,东吴大军倾巢而出动,三路进攻,击溃七十万蜀军。朱然从水路进军,韩当、周泰各引一军破江北之敌。军士每人手执茅草,内藏硫磺,顺风点火,隔一营烧一营……我们只有这一次胜机,因而此战就会决定吴蜀命运!

月上中天,西南风渐起……夜读兵书的刘备忽闻帐外有人喊:北军营起火了……刘备急令关兴、张苞率八百骑出巡。再看旗帜飘动的方向,刘备大叫不好,话音未落,见一群散兵自西而东跑来,嚷叫:左大营起火了!在御林军护卫下,刘备上马闯去大营北门。前面突然响起吴军的喊杀声,为首的吴将厉声喝叫:刘皇叔不要走,我奉都督之命取你的首级!刘备不敢恋战,打马回奔,不曾想回路已被逃命的蜀兵堵死,人马互相践踏……刘备正在绝望时,关兴赶到宽慰:陛下不必慌,有张苞断后,跟我来——

 蜀军大营一时大乱,士兵狼奔鼠窜。冲天大火中,张苞立马横矛,拼死奋战,击退追杀的吴兵……刘备在众人掩护下仓皇逃窜,拐出山口,这时从后面赶来的马良高叫:陛下跟我来!天已大亮,四面喊杀声震天,平原上的吴兵如潮水一般,从东、西、南三个方向滚滚荡来。刘备择路西南,却不料四处锣响,以往降蜀的吴国民众纷纷执兵器农具奔出,追杀败退的蜀军,狂呼“杀贼杀贼!”……刘备悲声长叹:胜王败寇,天意轮回啊!

刘备披星戴月,狼狈不堪地奔往川境白帝城,半道上突有一军横天出世,旌幡上有个大大的“陆”字。一个面如美玉的青年将军在马上施礼:刘皇叔受惊了。现在你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不如随我归见主公吧?……刘备挥剑大怒,厉斥并亲率关兴、张苞死战。眼看渐渐不支,万急中忽听一声高喝:主公勿惊,赵子龙在此!赵云击败陆逊,保着刘备杀出重围。

陆逊率军继续追赶,渐渐进入一片辽阔的乱石丛,石堆高八尺,形如锥,内有八门――此乃诸葛亮当年入川时布置的遁甲八卦阵。吴军刚刚进入,顿时狂飙顿起,飞沙走石……陆逊先惊后笑,向空中喝道:孔明听着,你主公三军都不是我对手,摆下这些妖石又有何用,就不怕玷污阁下清誉么?!片刻间,风止沙落,陆逊从容率军出了石阵。众将精神大振,正要乘胜追杀刘备残军,以绝后患。陆逊却严令班师。将领大为不解。陆逊却道:十万魏军早就在江北窥测,我如长途追杀,他们难道不会趁虚而入?司马懿用兵诡诈,不得不防。话音刚落,一探马来报,说曹真大军已经越过吴国边境,攻打边地两城……众将闻之大惊,对陆逊无不叹服。

 白帝城。刘备卧在龙榻上,饮食皆废,终日痛苦难当……这是他称帝后第一次御驾亲征,原以为能在没有诸葛亮辅助下独建大功,万想不到竟败于一个儿孙辈的书生陆逊之手,还将蜀国积累多年的七十万大军丧尽,败师蒙羞,有何面目见两川父老?生不如死!……与此同时,诸葛亮正在蜀中栈道急急赶路,此行他带上年轻太子刘禅,并象侍从主公一样恭敬相待。忧虑之中的诸葛亮十分清醒,他深深明白:越是这种时候,对刘备越要更加恭敬,包括对主公的儿子恭敬!……半道上魏延提醒诸葛亮三思。他说了一番十分重要的话,“昔日袁绍与曹操交兵,田丰竭诚苦谏,竟被下狱。当得知袁绍兵败时长叹,主公如胜犹能赦我,如今战败蒙羞,我必死!果然被袁绍杀死了……”诸葛亮明白魏延的意思,无言。仍然急奔白帝城。

 东吴城下举行盛大入城式。陆逊独坐车上,头顶孙权所赐的黄色华盖,在万民欢呼声中徐徐进入城门…

王宫大殿前,孙权率百官迎接。陆逊下车伏地,拱手将配剑交还,说:蒙主公信任,东吴大军凯旋而归,下臣陆逊已成王命,现将宝剑奉还。孙权接过宝剑,赞叹:夷陵一战,气吞山河,陆逊胜似周郎。吴有陆大都督,家国之幸,大事可期!陆逊诚惶诚恐,深感自己之所以“侥幸成功,皆仰仗主公用人无疑,竭诚相待!”孙权笑道:天下三分未定,此剑还是留你执掌。孙权向陆逊询问今后对付魏蜀的韬略,不料陆逊竟认为仍应遵行鲁肃制定的“联吴抗魏”方针,因为曹魏仍然远强于吴蜀。孙权担心刘备经此大败,怕会视吴为仇敌。陆逊笑说:感情上断然如此,但国之安危利害重于感情啊。所以他肯定会忍丑含辱与我们联合。再说诸葛亮是个明白人,此战刘备蒙羞,而他地位也就更高了……孙权大喜,陆逊道出了他真正心事:为对付江北强敌,东吴必须继续联蜀抗魏!但不同的是,现在蜀应该是吴的辅从了。

 白帝城。诸葛亮等匆匆进入永安宫,泣拜于龙榻下,刘备痛说内心万千感慨:当年曹操有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尔。如今曹贼已死,诸雄尽灭,我又即位称帝,竟然忘乎所以,拒纳丞相忠言,致使七十万大军毁于一个乳臭未干的孺子之手,令天下人耻笑。……正说间,魏延突报,东吴国铁骑已杀到白帝城下!诸葛亮大出意料:难道陆逊不懂得穷寇勿追的道理么?他就不怕司马懿暗袭取东吴么?诸葛亮急令魏延、赵云集合老弱残军,前往迎敌。

片刻,入内的竟然是诸葛瑾,他奉孙权联蜀抗魏的旨意,亲自前来“犒军议和”,除携酒肉外,还把所蜀国战俘万余、战马千匹,兵器辎重无数,统统奉还刘备!诸葛瑾笑说:有了这些,蜀中才可抵抗曹军哪……诸葛亮深感孙权胸襟宏伟、陆逊目光远大。但是此举竟令刘备倍感羞辱,他大叫一声,吐血昏倒……

刘备从昏迷中醒来已是数日之后,诸葛亮一直苦守在旁。等诸臣在一旁侍立,刘备问:朕睡了几时?诸葛亮说:整整三日不醒……内侍告刘备:丞相在榻前守了三日,水米未进。刘备大恸,叹说:难得丞相一片诚心。他吩咐众人退下,独留诸葛亮。君臣凝眸而视,良久无语。刘备忽然道:当年三顾茅庐,先生为我隆中定计,草庐一席谈,先生还记得么?诸葛亮忆道: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之争锋。孙权拥三江之险,有民众拥戴,只能结好不可图之……刘备流泪续道:如能跨荆益两洲,得天府之国,对外结好孙权,对内修政以德,待天下有变,率两川兵马以出秦川,天下百姓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诚如是,大业可成,汉室可兴……诸葛亮听刘备如此熟背他的隆中策,十分感动。刘备说:二十年前策,声声犹在耳!只可惜我霸业心切,轻举妄动,不听丞相忠言,致使蜀国元气尽失!我愧对先生,愧对将士!当初我率军征吴时,先生为何不谏劝我啊?!诸葛亮泣:在下谏劝过。刘备嗔:你虽谏劝了,却没有尽言!这时诸葛亮痛苦道出压抑已久的真言:当时主公决心已定,臣下已不敢再说了。刘备问为何不敢再说?诸葛亮便道破了刘备心病。其一,主公称帝之后已非三顾茅芦时的主公了,轻高自诩,渺视吴魏;其二,臣也非卧龙岗上孔明了,主公既用之又忌之,主公自信没有臣的辅助下,仍然可以破吴灭魏,一统天下;其三,主公为了给关张兄弟复仇,视东吴为首敌,这是战略大误!……诸葛亮说完内心隐藏,叩首请罪。刘备坦率承认诸葛亮讲得都对,却嗔:我有句话也压抑了二十年没问。当初,你在卧龙冈说这话没有――“亮不愿俗主所用,却要造就一个主公!”诸葛亮大惧:那是臣年青时轻狂之言,现在臣真正感觉到,没有主公,臣至死也不过卧龙冈下一耕夫而已,是主公把我造就治国辅臣!刘备长叹:你我虽为主臣,情逾兄弟;你我是互相造就才有今天哪!……主臣二人相拥泣下,痛诉心语,尽释前嫌。

黎明前,刘备自知命不久长,令李严扶他到庭院里的石椅上坐下。时值寒秋,树叶悄然飘落。刘备沉默思考许久,令李严秘密置备五十个刀斧手藏于永宁宫。不可让任何人知道……李严大惊且喜,以为刘备要密诛丞相。奉命。

 诸葛亮刚回住处,魏延前来求见。他禀告诸葛亮,群臣议论纷纷,都说皇上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诸葛亮怒斥:传此流言者,当斩!魏延直盯着诸葛亮,说:主公已令李严密调了五十个壮士,进入永宁宫护驾……诸葛亮暗惊,却不露声色问他究竟想说什么?这时魏延跪地,冒死叩谏:皇上驾崩在即,每当改朝换代时,往往会有一批臣工流血丧命,为太子登基清除隐患。诸葛亮笑道:你魏将军文韬武略,忠心耿耿,还怕血溅朝堂吗?魏延说我不是担心自己,而是担心丞相。丞相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威权在手,群臣无不服膺。太子刘禅又是个庸常之主,蜀国有能力颠覆皇室者,唯有丞相您啊。更何况,李严是您的政敌,他这些日子一直伴随在皇驾旁边……诸葛亮沉默许久,慨然道:主公是圣君。如果我连这一点也看错了,那我有何面目苟活?当死!

 同一时刻,寂寥的永宁宫里,卧榻上的刘备正和李严密谈。刘备告诉李严,此刻他最担心的是身后事。蜀国初建即逢大难,太子年幼不成器,川外却是强敌压境不安宁……李严测度刘备心思,挑唆道:臣饱览古今,历代王朝改姓易手,常常不是因为外敌,而是强臣欺君篡位!刘备微闭双目,不点头也不摇头,五根指头却在缓慢敲击榻板。李严看出刘备的内心正在激烈争斗,便小心催促刘备早做决断。……突然,刘备弹跳的枯指终于不动了,眼睛睁开,轻轻道出最后一问:李严哪,你想借朕的手清除你的政敌,取代诸葛亮之位,是吗?李严大惊长跪,说:微臣只是和丞相性情不和,即使说错了什么,那也是为社稷着想,乞盼陛下恕罪……刘备蔼笑:难得你对朕一片忠诚!

 深夜,裹衣而睡的诸葛亮突然被仆从叫醒,说皇上传他进宫……宁宫门前刀兵林立,禁卫森严,一片杀气。

诸葛亮进入宫请安。刘禅马谡随待在旁。刘备赐他榻旁就座,颤声问:你看朕还能活几日?诸葛亮坦诚相告:臣担心陛下就在旦夕之间。刘备说朕自从三顾茅庐,得先生教诲,才有今天。朕的本想和爱卿共扶汉室,一统天下,不幸中途而别,未竟之业,只好托付丞相了。诸葛亮泣告:臣愿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刘备令马谡速召众臣入宫,问:丞相看马谡之才如何?诸葛亮认为他是当世英才。刘备叹:我看他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这时众臣入宫见驾,刘备颤抖提笔,写下遗昭。昭毕,刘备含泪对诸葛亮说:朕有一言相告,以卿之才,胜曹丕、孙权十倍百倍,必能安邦定国,终成大业。朕的太子年幼无知,你能辅佐就辅佐,要是不成器,爱卿可取而代之,自立为成都之主!

此言一出,诸葛亮大惊。李严更是浑身颤抖,而魏延满面喜色。诸葛亮叩首出血:臣万不敢有此心,唯能竭尽股肱之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竟然令三个儿子:刘禅刘永刘理当庭拜倒在诸葛亮面前,颤声:我死后丞相就是你们的父亲,你们当子嗣相事!三个儿子连称“父相”!诸葛亮泣道“臣唯有肝脑涂地,以报主公知遇之恩!”刘备拉着赵云手说:兄弟啊,禅儿是你当年从战场上救下来的,劳你替朕看护好太子。赵云泣声领命……刘备支撑最后唤出刀斧手,令拿下两个奸臣――李严与魏延!李、魏二人大惊,泣叩“无罪”。刘备却令人惊骇地道出他们二人的不臣之心:李严暗中垂涎丞相之位,想取诸葛亮自代。魏延脑后有反骨,趁乱挑谡诸葛亮与刘备之间的主臣关系!二人叩首服罪,众臣也请求为之求情,但刘备不为所动,仍令拿下。

最后刘备让众臣全退,自己单独与刘禅告别。刘备颤声问他:你可知道父亲为何让丞相自立?刘禅不解。刘备长叹,道出内心的隐痛:以诸葛亮能力,他如想自立为帝,任何人都是拦不住的。既然如此,我莫如主动请他自立,如此,他自立后反而会护佑你们安享太平了。可惜,诸葛亮不愿意自立,而你们又太无能了。刘备再三交待儿子今后不可有怨望之心,唯有真诚地仰仗诸葛,以子嗣之礼相事,这才既安身立命之道,又是富国强兵之望……言未竟,刘备长逝。刘禅痛声大做,诸葛亮率众臣入内泣叩于榻前。

字幕:刘备毕生功业……公元223年,刘备驾崩于白帝城,太子刘禅继位,拜诸葛亮亮为武乡侯,蜀国进入刘后主时代。

出宫后,刀斧手押来李严与魏延。诸葛亮竟然下令释放……赵云为之不解。诸葛亮道出了刘备真正心思:先主早看出此二人不臣之心,但如果真想杀的话,临终前就会杀掉。之所拿下而不杀,是想把宽赦之恩留给我,让此二人终生精诚效命――毕竟他俩都是文武能臣,而且先主已经当众点破了他们的不臣之心,为众臣之鉴!……

 刘备亡故的消息传到洛阳,曹丕大喜,当即派司徒华歆出使蜀国,觐见后主刘禅,名为朝贺,实则说服刘后主与魏结盟,并向魏主称臣纳贡。诸葛亮笑斥华歆,“民不畏死,即可横行天下”,何况蜀汉天府之国沃土千里,数十万大军、数百万民众。……

 曹丕得知蜀汉拒降大怒,决定乘其新丧,内部不稳,先行灭蜀国,继图灭吴。有大臣进谏,说蜀虽丧主但国政尽托于诸葛,而诸葛亮上无刘备制肘、下有文武效命,更难急图。这时司马懿在殿下长笑:说诸葛亮虽然多智,却不善用人。夷陵一战,蜀汉元气大伤,灭蜀正在此时。他献计曹丕,起五路大军包剿蜀国:一路用财物贿赂鲜卑国王轲比能;二路派使者诰命封赏蛮王孟获,三路以割地诱惑孙权,四路差谴降将孟达……以上四路皆为疑兵佯攻,而第五路则是魏国十万大军。如此蜀汉必亡!曹丕问司马懿谁可为魏军大都督?司马懿踌躇:此人应与诸葛亮堪称对手。曹丕看破司马懿,笑:司马先生是在自荐吧?满朝文武哗然而笑,司马懿赶紧坚辞,举荐大将军曹真。曹丕当即准奏。

 司马懿回宅后,对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道出心里郁闷。当年魏公慕其才华,不顾他装病,强行将他招入丞相府,做个闲差――文学橼。但曹操多疑,说他有“异人之志”,致使他隐忍了十几年,悄悄地在曹丕身上投资。如今曹丕贵为天子,依理他这个帝师大可施展抱负了,但他隐约感到,曹丕对他也是信疑参半,既用且防。司马昭安慰说父亲多虑了。司马懿斥道:尔等只知三国争斗,岂知庙堂之争更甚三国!司马师说:曹真虚有其名,绝非诸葛亮对手。只要万急时刻一到,陛下还是重用父亲的。司马懿叹:悲哀就在这里――为何要等到万急时才被迫用我呢?我年过半百,或许熬不到“万急”那天哪。

 蜀国边关频频告急,刘后主得知魏起五路大兵,大举伐蜀,全无主意,急请丞相议政。而这时诸葛亮却称病不朝了。刘后主急问身旁马良:登基以来,朕犯有何过错么?马良说没有。刘禅哀叹:然而父相坐视不顾,是为何故?马良笑:丞相不见陛下,陛下可以登门见丞相啊。

 于是刘后主亲往相府,正在观鱼的诸葛亮赶紧向他请罪。刘禅叹:父相好快活。诸葛亮微笑指点池中鱼说:我观五路大军,犯如观池中鱼。刘禅急问如何退敌。诸葛亮一一道出用兵之策,最后说唯有东吴这一路不好办。先帝在时,蜀吴结怨很深。如今虽然罢战言知了,但东吴始终暗存敌意。我欲亲往东吴,真诚沟通,化解昔日之怨,再结旧日之盟。刘禅连声不可,父相如去,我怎么办?务必再荐他人入使东吴。诸葛亮苦笑道出:我有一学生,名叫邓芝,既有忠勇之心,更有巧言雄辩之才。遣他使东吴,其事必成。刘后主大喜。

 吴宫中,孙权正在召见魏国使者,密谋举兵伐蜀。使者称,一旦灭了蜀国,国土各分一半。孙权笑说“请转告魏主,此话正合孤意。孤决计奉诏举兵灭蜀!……”魏使喜而退下。陆逊低声问:主公真的打算出兵攻蜀?孙权说:曹丕坐拥大半天下,与其得罪蜀,也不能得罪魏。陆逊说:我们如果助魏伐蜀,只能魏国越发强大。数年之后,蜀灭东吴也不能独存。所以东吴伐蜀也就等于自灭。孙权不动声色地问陆逊可有良策。陆逊道:主上既应了曹魏,就做发兵准备。如果四路大兵取胜,诸葛亮首尾不能相顾,我们可趁火打劫,出兵直取成都。若四路兵败,我们则可相机夺魏地要塞,并与复盟。孙权大笑,再次道出刚才答复魏使的话――此话正和孤意!……

侍卫突报蜀使:邓芝进见。还没来得及走出宫廷的魏使听见了,大怒而返,责备孙权言而无信,左右投机,坐取渔翁之利,逼他在魏蜀之间做出抉择……孙权微笑地听从了魏全建议屈于压力,在殿前置一口巨大铜鼎,下面薪火熊熊,鼎上热气腾腾,要当着魏使的面把邓芝当场烹死!

蜀使邓芝在凛寒杀气里步入大殿,神情微微而笑,见到孙权只揖不拜,言:上国天使,不拜小邦之主。孙权大怒:你为诸葛亮做说客,孤准备了一口油锅,你自己跳进去吧!邓芝说:人说东吴多贤士,谁料竟然恐惧蜀国一个儒生?孙权斥:百万军我尚且无惧,何惧你一舌士!邓芝说我是来陈述吴国利害,身无寸铁,陛下却陈兵设鼎?请容在下尽言之后再烹,否则话闷于腹中,肉会腥的。孙权大笑“足下有自知之明啊,”令邓芝尽言。

邓芝纵论天下大势,并与张温、秦宓等人激烈争辩……他那一张利嘴终于说动了吴国君臣。孙权大喜,决定不违避魏国、公开与西蜀复盟,并重赏邓芝。邓芝正声:使臣不敢受赏,只有一个愿望。孙权让他说。邓芝道:油鼎正盛,岂可虚设?使臣既然没有入鼎之幸,当请魏使入鼎,以正天下视听!

在孙权严厉的目光下,魏使被迫跳进了沸腾的油鼎……

洛阳城里,曹丕很快接到各路战报,皆为失败的消息。而东吴竟将自己的使者“烹死”,曹丕大怒,决定御驾亲征,攻打东吴。……

洛阳城外,重兵集结。尚书仆射的司马懿随百官出城,送御驾亲征的曹丕。司马懿揣度曹丕心思,再次恳请随驾出征。说到动情外,眼泪都下来了。曹丕纳罕地笑了:你是天下第一老辣之人,竟也会哭?可记得当年你对朕说的话?司马懿一脸茫然,说:臣说过很多,不知陛下指的哪一句?曹丕说既然忘了,爱卿也就不必当真。朕也不把你的眼泪当真!……曹丕说罢传令起兵。三十万大军浩荡南征。

直到大军远去,司马懿还跪在地上,颤声(独白):我说过什么……我到底说过什么……

儿子司马昭轻声提醒司马懿:陛下已经去远,父亲请起。司马懿这才发现身后跪着黑压压的群臣,他不起来,没人敢起……这时司马懿突然惊道:我想起来了……司马昭问:想起什么来了?司马懿低声道出当年给曹丕做老师的情景:每次曹操出征,曹丕和曹植都要到城外送别,他们是真心也是邀宠。曹植擅辞令,常常巧言颂扬父亲的功德,这让拙于言辞的曹丕恼火而又不好发作,便向司马懿讨教如何让父王欢欣。司马懿说:以后你什么也不说,就是个哭,哭成个难舍难离的样子……司马懿悲伤地说:陛下旧事重,岂不是暗示我和他当年一样,也有觊觎神器之心么!?

月夜大江上飘浮着无数巨大战船,但它们都在烈火中燃烧……字幕:在孙权与诸葛联合抵抗下,曹丕征吴大败,几乎丧命。并从此重病缠身。

蜀国成都,一骑飞奔到丞相府,说孟获又举兵犯境,连克两城,边关告急……诸葛亮进宫晋见刘后主,不料正遇到刘后主正与宫女偷欢。他向诸葛亮愧笑:这么晚了,父相何事?诸葛亮将蛮王犯境的事禀报后主。后主请丞相做主。诸葛亮叹:陛下不能总是臣下做主,陛下应该有自己的主张!刘后主笑道:朕的主张就是让父相做主,父相的主张也就是朕的主张。诸葛亮只得建议:欲成先主遗留的大业,早晚必须北伐。但北伐之前则必须南征,剪除南蛮诸王。否则后方不安,蜀境不宁。北伐也就无从谈起。如今蜀吴结好,曹丕患病不起,中原一时不会有战事,千载良机,正可用来剿灭南蛮诸王。刘后主问:父相看谁领军合适?诸葛亮说:此次臣必须挂帅亲征。刘后主惊道:小小蛮王,何劳丞相亲征?诸葛亮道坚持说:蛮王虽然不是蜀国对手,但他们远居山林深地,天各一方,长年拒受朝廷教化,其部众恃强屡反、遇败则降,胜其虽易、抚其却难,终是蜀国大患,因此还是让臣亲往吧。接着诸葛亮就一些朝中大事,一一留下对策:东吴如毁了盟约,朝中如何抵挡。曹魏如有兵来犯,又如何用兵……

 城门下,百官为诸葛亮率领的远征军送行;城楼上,刘后主向南征大军招手,嘴里却向宦官乐道:父相走了,我总算自由了。等会我要逗鸡,你叫奴才们赶紧准备……

 洛阳内宫,曹丕为向众臣表明自己“龙体康健,天威昭彰”,他不惜强持病体,出城行猎。

在猎场,御林军把子母二鹿赶出树林,曹丕一箭射死母鹿,十六岁的儿子曹睿却看着子鹿发呆,迟迟不射。曹丕大呼:我儿还等什么?曹睿在马上泣告:其母已死了,怎还忍心下手?曹丕令军士用绳子将子鹿捆了,将配剑给了曹睿,命他亲手剌杀!曹睿不敢拒绝,执剑剌下。曹丕连声大喝:再剌,再剌!……直到鲜血溅到曹睿脸上!

突然间曹丕身体一歪,口中喷出鲜血,他的内疾犯了!

深宫中,曹丕病危弥留,他颤声交待曹睿:朕时日不多了,有句话你必须谨记。朕将遗诏中立下四个托孤大臣,其中有司马懿。先王临终前就嘱咐过我,此人有鹰视狼顾之相,必须既用且防……曹睿惊骇:司马懿是父皇的家师啊!曹丕叹道:司马懿才能卓越,家族又是士族领袖。如论治国领军才能,三国中当属一品,足可敌诸葛亮陆逊等辈。但是,不但先王多年压着他,朕也一直压着他,只用他的脑子,不赋予他统军治国的大位。就是怕他有了显赫功绩,会觊觎皇位啊……曹睿由此得知:父皇曹丕原来恨不得拿司马懿殉葬,拿来垫棺!但之所以留他不杀,是因为蜀吴大敌遥遥相顾。曹丕告诉儿子:蜀魏必有一战,魏国能和诸葛亮堪称对手的,也只有司马懿了。但你从现在开始,必须狠狠整治司马懿,将他整得死去活来,把他逼到绝境上,命悬一线,以此观察他敢不敢反叛你。如果他忠诚不改,你再赦免升赏,托以大任,让他知威感恩,对你敬畏交集,这才驭臣之道啊……曹丕说着说着连自己也充满恐惧,叹说:司马懿辅佐了曹家三个皇帝,还会有第四个吗?说实话,朕实在不放心他,连朕也有些怕他啊……

丛山峻岭中。诸葛亮的南征大军蜿蜒而行……忽报天子差遣使者前来,诸葛亮停车,见是马良之弟马谡。马谡说奉陛下之命,带了酒肉衣锦前来劳军。诸葛亮大喜,因为马谡是他最欣赏并信任的干才。当夜,诸葛亮在帐里和马谡饮酒交谈,方知李严已被天子调回成都,总揽政事。马谡此番前来还带来李严的一个亲信,此人暗行监军之职,每隔三日必修一封战报密送后主……诸葛亮苦笑道:李严担心我虚君自重啊。

诸葛亮征询马谡意见,如何对付蛮王孟获?马谡说:孟获倚仗山川险要,与朝廷为敌。丞相亲率大军南征,克敌易如反掌。可你一走,他还会反叛。如此降降反反,何时是了?依臣之见,南征当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让孟获知天命伏天威,从心底归顺朝廷,才能去南蛮之患。诸葛亮喜说:你和我想到一块去了!你索性不要回成都,留下做我的参军吧。马谡高兴领命,进一步说:我察丞相心思,不全在蛮王身上。制服蛮王,丞相成竹在胸,只用一只眼睛盯着就够了,另一只眼睛还要盯着成都。陛下年幼,容易被谗言左右,丞相要谨防身后的暗箭。诸葛亮苦笑一声:我脑后必须还有第三只眼睛,要时时盯着北方的司马懿哪!……

蛮王孟获召集三洞元帅,决定各率一路军,一起迎战南征军。为激励士气,孟获狡黠地提出:谁得胜,我就把洞主让他。激励各洞主为争功而抢战……不料他们战法早在诸葛亮意料之中,一战即败,三洞元帅和孟获全部被擒!

帐中,诸葛亮先唤上那几个洞主,善加抚慰,之后赐宴释放!暗中却把三洞主董荼留下,告诉他:如此为贼,终非长远之计。你要是愿为我效力,可保你做朝廷命官。董荼大喜……

最后,孟获在刀枪剑戟中押上。诸葛亮问他为何背反?孟获毫无惧色,不跪不揖。说两川之地本是南人所有,你们持强凌弱,自称为蜀国蜀帝。我等岂能心服?可惜此战我们大意,否则我会打进成都,也坐上帝位!诸葛亮笑赞他不光有霸气也有志气,说:你既然不服,我可以放你,好吗?孟获惊喜:你如敢放我,我会重整军马,和你决战!如果你有本事再抓了我,我必倾心拜服丞相。

诸葛亮当即放了孟获,帐中将领都感惊异。诸葛亮笑言:孟获如此可爱,倒是叫我喜欢啊!……

暮色笼罩皇城,到处禁卫森严。魏国四重臣:中军大将军曹真、镇东大将军陈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征东大将军曹休——在宦官的引领下,匆匆走进天子寝宫。龙榻上的曹丕气息奄奄:朕诏你们来,是为后事相托。朕生死已在旦夕之间……司马懿赶紧垂泣宽慰:主上多虑,好生休养数日,龙体必然康复。曹丕直言:前不久城墙崩塌,已是不祥之兆,你司马懿通天文天象,心里早就清楚,何必虚言宽慰?司马懿惊骇不敢再言。曹丕说:曹睿年幼,盼尔等倾心辅助幼主。朕也就死而无憾了……四重臣齐齐跪拜,各表忠心!曹丕书下遗诏后,令他们执诏退下。待他们远去后,曹丕突道:把司马懿喊来。

走到半路的司马懿重又回宫,跪在榻前。这时,只见刀斧手从帏后齐出,手中刀光闪亮。司马懿垂首待死,但曹丕却一言不发,终于他伸出一只手抓住司马懿的手,颤声:爱卿……拜托了!你去吧。

临终前的曹丕吩咐宦官把宫里的乐师班喊来,他想再做一次诗人……稍倾,乐师班带着筝、瑟、箫、笛、埙进来。司礼官问:陛下想听哪一曲?曹丕想了想,说:朕的《燕歌行》。随着乐师的伴奏,一歌女绵绵唱起: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飞,念君客游思断肠……

叠出画面:曹丕葬礼……群臣朝贺曹睿登基……字幕:公元245年,曹丕死,曹睿继位,魏国进入司马懿时代。

孟获在泸水边遇到了残败的蛮兵。众兵又喜又惊,问大王如何能逃出虎口。孟获吹嘘:夜里被看押,挣脱绳索,把看守的几十个蜀兵全都杀了。行至路上,又宰杀了一员大将,名为常山赵子龙……众人惊喜声声,说大王真是神勇。孟获让人把附近洞主和酋长都找来,商议如何与诸葛亮亮斗法。孟获说:我想好了,诸葛亮其人太奸诈,不和他斗计。我们有山川泸水之险,眼看天热了,他们没船又缺粮草,就是硬耗也能把诸葛亮耗走。各洞主酋长纷纷称是,就在此时,马岱押着粮草来到蜀军营地……

曹睿首次登朝,司马懿就向曹睿递上辞呈,请求自贬职务,驻守边关西凉。曹睿犹豫:西凉是不毛之地,你为何要自我放逐?莫不是想远离朝廷?司马懿躬身颤声道:西蜀一旦犯境,那西凉就是第一线。臣预料,诸葛亮平定南蛮后,就会挥师北伐。臣深受皇恩,无以回报,只能御守西凉,尽忠报国。 

响起曹睿内心独白(养虎狼在身边,不如驱往边关),他笑道:爱卿报国之心,朕深感欣慰。准奏!司马懿跪地谢恩。

 暮色沉沉,兵车由几个亲兵佑护,出城缓缓北去。儿子司马师看看车上的物品,说:父亲这个骠骑大将军,几同流刑犯!司马懿捻须而笑,慨叹说:我二十一岁进丞相府,魏公令我做“文学橼”,写词的。没想到啊,词没做完,人却能活着出来……

 派往魏国的细作将司马懿被魏帝放逐边关的消息报给诸葛亮,诸葛亮陷入沉思。一副将禀报夜渡泸水的请况,诸葛亮竟不知副将在说什么。最后追问:什么?泸水有毒?毒死了多少?副将说毒死了十七人,还有三匹马。诸葛亮沉吟而言:午夜转凉时,毒气或能消解?……这时马谡匆匆赶来,说他刚刚问过山中老叟,那老叟子夜时分气温转凉,毒气自解。人马渡河都没事。诸葛亮喜赞马谡:你总是能解我心中疑惑!

 月光下,几百木筏同时向对岸划去……这时,诸葛亮若有所思。马谡观察诸葛亮神情,问:丞相可有忧虑?诸葛亮说出心事:洛阳密报,曹睿刚刚即位就把司马懿贬去了西凉,做了雍、凉两地的兵马提督。马谡笑道司马之祸应当是丞相之喜啊。诸葛亮长叹:未必。西凉是北伐要津,司马懿脚趾头里都藏有韬略,此人非常人可比啊。日后我举兵北伐,必有一番恶斗。马谡说:丞相何不派个刺客,除掉司马懿。诸葛亮说:何需刺客,流言也可杀人,而且杀人不见血。我已经在魏国三城布下流言,布满猜忌,不用一兵,就可废了司马懿……马谡不信,说司马懿不近酒色,不贪钱财,深受曹氏父子的器重,怎会被谣言所伤?诸葛亮笑说:不是谣言而是流言!谣言是假的,流言则可假可真。司马懿之所以远赴西凉,是为了离京避祸。他不想让人知道他的真实用心,我偏要嚷嚷得让满天下人都知道!司马懿不贪酒色钱财,却有贪国大欲!这种贪最令魏帝猜忌,而主子的猜忌往往能要了臣下的命!……马谡叹:先生明见,但先生自己是否也有此虑呢?成都那里会不会也有先生的流言呢?……诸葛亮不由地一怔。

 孟获在山洞里大摆酒宴,请几个酋长看蛮姑表演的蛇舞。忽然一蛮兵来报,说赵子龙在山下叫阵。孟获大惊,众人则笑。董荼故做惊讶:赵子龙不是让你杀死了吗?孟获羞恼成怒,说:你们谁能退兵,我就把洞主让给他!董荼说:我能,不过要外加一个条件。孟获说什么条件都答应你。董荼说我要你的头。说罢一挥手,几个酋长一起动手,杀了孟获的两个卫士,把孟获捆起来……

 孟获再次被押进大营,诸葛亮犒劳了董荼等人,之后去帐外看锁在囚车里的孟获,笑问:你说过再落入我手就肯倾心降服。孟获叫屈:又不是你捉的,是我自家人反叛,我怎能服你?又说:就算我肯降,但我的手下人未必心服。你不如放我回去,我说服手下人一起归了你。诸葛亮说好吧,我相信你。诸葛亮叫人打开囚车,亲自送他到泸水边,又用船送他到对岸。船走出很远了,诸葛亮还在招手。……马谡心有难处,问诸葛亮:陛下要是知道一放再放,会有责怪,甚至会起疑心啊。诸葛亮问什么疑心?马谡说:比如“欺君抗旨、养寇自重”之类。诸葛亮说,后主不是曹睿,我也不是司马懿!

 魏宫早朝,华歆将邺城郡守的密报上呈曹睿,禀:邺城、虎丘等城都发现了司马懿募兵告示,街巷里的流言就更多了。曹睿问有什么流言?华歆说:司马懿功高震主,为陛下猜忌,被迫离京避祸,霸据西凉以自重……华歆提醒曹睿:太祖武帝曾经说过,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授以兵权。日久必酿为国祸。朝廷用司马懿掌雍、凉两地边兵,这是用虎狼来镇守国门啊!另有大臣王郎附和:司马懿通古今,知天象,深明韬略,善晓兵机,圣上若不早除,会酿出大灾变。大将军曹真却这司马懿辩护,说司马懿是先帝托孤重臣,忠诚不二。臣以为这等流言是诸葛亮离间计,想借陛下之手杀了司马懿。曹睿沉思说:此事永不再议。朕自有主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帅印是指元帅的印章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