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燕子过海》用一........就.......写句子?

《燕子过海》的优秀教案

  1、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2、运用前两课学到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课文中描写燕子过海时非常辛苦、艰难的`句子。

  (一)启发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燕子吗?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燕子,好吗?

  (燕子是益鸟。燕子是候鸟。燕子的羽毛是黑色的,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你们说得真不错,谁能告诉我,燕子大概有多大?(学生用手比划)那么,谁见过海?海有多大?(海很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

  谁能用一个词说说“天连水,水连天”的意思?(一望无边、一望无际、无边无际)谁能用手比划一下海有多大?

  确实比不出,这么小的燕子,要过天连水,水连天,一望无际的大海可真了不起!你们看见过燕子过海吗?有一艘军舰上的海军战士看见了过海的燕子,于是他们给我们写下了这篇文章《燕子过海》。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呢?

  (燕子为什么要过海?为什么它要不分昼夜地飞?为什么像雨点一样落下来?)

  燕子为什么要过海?课文的第二段有一句话已经回答了,请你找出来。(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

  这句话中有三组反义词,你能圈下来吗?(温暖――寒冷、南方――北方、昼――夜)

  那么,燕子是怎么过海的呢?(燕子是不分昼夜地飞呀飞)老师请学生们学着燕子飞呀飞。(学生说手很酸。)你们才飞了一分钟,可燕子是不分昼夜地飞,所以他们是很疲倦了。”“疲倦”是什么意思?

  你们看看下面这句话是一样的吗?

  燕子不分昼夜地飞,一定是疲倦了。

  燕子不分昼夜地飞,一定是太疲倦了。

  (第二句加了个“太”字,说明已经是非常非常疲倦了。)

  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是写燕子的疲倦。燕子为什么像雨点一样落下来?(全班讨论)

  请同学们接着往下看,有一个动作是写“燕子太疲倦”了,你能把这个动作做出来吗?可怜的小燕子,你们为什么伏着啊?

  还有写燕子疲倦的句子吗?那我们该怎么读?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展翅起飞的燕子的坚强。

  摘录文中描写燕子过海艰难、辛苦的句子。

【《燕子过海》的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导语:有多少用去组成的词语呢?看看小编收集的用去组成的词语吧。

1、下去造句:比尔克林顿在其第二任就职演说中宣告说,美国之路必须走下去。解释:(1)用在动词后,表示由高处向低处或由近处向远处去:石头从山上滚~◇把敌人的火力压~。(2)用在动词后,表示从现在继续到将来:坚持~|说不~。(3)用在形容词后,表示程度继续增加:天气可能再冷~,务必做好防冻保暖工作。

2、过去造句:在过去,一个体面的人应该向任何一个对他妻子无礼的人提出决斗。解释:时间词,现在以前的时期(区别于‘现在、将来’):~的工作只不过象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3、去路造句:试着去耶路撒冷或者拉马拉,公开表示“谨慎而又乐观”后,你一旦在私下想要移去个逗号,以*列人或巴勒斯坦人就会马上摆出分号来阻断逗号的去路。解释:前进的道路;去某处的道路。

4、过不去造句:绝大多数的宗教领袖都会反对这种解释,或者是特蕾莎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说法---他们甚至拒绝承认这是一种真正的痛苦。解释:(1)有阻碍,通不过:大桥正在修理,这里~。(2)为难:请放心,他不会跟你~的。(3)过意不去;抱歉:让他白跑一趟,我心里真有点~。

5、回去造句:在餐厅里吃晚饭,结帐时,你故意将帐单拿到自己面前,他会立即将帐单拿回去,并说由他来支付。解释:用在动词后,表示到原来的地方去:跑~|把这支笔给他送~。

6、去向造句:你不会被侧边栏,通知或是额外的*项目而打扰??在页面上只有很少的东西,吸引你的注意力,使人轻而易举地找到下一步的去向。解释:去的方向:不知~|~不明。

7、出去造句:有种的出去,然后你就知道该怎么和女孩子讲话了。解释: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由里向外离开说话的人:走得~|走不~|送出大门去。

8、去世造句:他把他所有的以及曾经是她的动产全遗赠给他父亲:这可怜的东西是在他舅舅去世,凯瑟琳离开一个星期的那段时期受到威胁,或是诱骗,写成那份遗嘱的。解释:(成年人)死去;逝世。

看了用去组词并造句还看了:

  • 声情并茂造句1、逢妙处,语言要声情并茂。2、我们不数次都拜倒在他声情并茂的表演中。3、他文武兼备,艺术功底深厚,嗓音纯正,高亢圆润,演唱嘎调运用自如,声情并茂,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4、她的演唱声情并茂,极富艺术感染力。5、试想...

  • 1、钥匙造句:高山的诱惑引我回到科罗拉多,但那时我已确信(即使在我遗忘的时候)快乐的钥匙已经安卧在我的心中,而不是埋藏在那些外在的山丘之间。解释:<轻>*用的东西,有的锁用了它才能锁上。2、茶匙造句:洗澡时加入精油,精油和基础...

  • 一、在管理学中,讲究的就是恩威并用,有恩亦有威。二、我对他们使用的原则是‘因人而异,固位强国,恩威并用,互相隔离;控而不死,纵而不乱。三、不过柯格尔深谙恩威并用之道,在这些劳工打扫好战场以后,慷慨地把宴会剩下的酒肉分给了他们。四、原地坐下,...

  • 一并拼音【注音】:yibing一并解释【意思】:副词,表示合在一起:~办理|~报销。一并造句:1、然后把它们一并归入你的路线图。2、书和有关资料一并寄上。3、如果重构的是一个方法,那么对话框还会给出一个选项,即在执行完这个重构后一并删除此方...

  • 1、这是一篇幽默小品。但你读完以后一定会发现,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极为严肃的。2、爸爸严肃地对我说,要珍惜时间,认真学习。3、他对我们说这件事时一脸严肃,所以我们都相信这是真的。4、歌曲要表现的多是严肃的主题。5、小张平时就是一个严肃的人,那就...

第1篇:《开国大典》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还正确读写,并能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述方法。

1、通过品读课文,感受**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故事梗概。

3、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述方法。

〖内容、重难点分析及教学媒体的应用

1、《开国大典》是人教版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描述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对新*的诞生无比激动、自豪的感情。因为事情离现在年代久远,学生没有经历这样的场面,所以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2、学生学习本课,需要老师根据课文的精点及新课标的精神,正确的“导”;图文有机会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适时应用等。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与当时作者和全国*的心产生共鸣。在学生完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给学生听,在有感情朗读的感染下,使学生更深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让你

第2篇:《开国大典》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还正确读写,并能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述方法。

1、通过品读课文,感受**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故事梗概。

3、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述方法。

〖内容、重难点分析及教学媒体的应用

1、《开国大典》是人教版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描述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对新*的诞生无比激动、自豪的感情。因为事情离现在年代久远,学生没有经历这样的场面,所以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2、学生学习本课,需要老师根据课文的精点及新课标的精神,正确的导;图文有机会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适时应用等。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与当时作者和全国*的心产生共鸣。在学生完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给学生听,在有感情朗读的感染下,使学生更深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让你们来

第3篇:《开国大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还正确读写,并能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述方法。

1、通过品读课文,感受**为新*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故事梗概。

3、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述方法。

〖内容、重难点分析及教学媒体的应用

1、《开国大典》是人教版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描述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对新*的诞生无比激动、自豪的感情。因为事情离现在年代久远,学生没有经历这样的场面,所以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2、学生学习本课,需要老师根据课文的精点及新课标的精神,正确的导;图文有机会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适时应用等。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与当时作者和全国*的心产生共鸣。在学生完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给学生听,在有感情朗读的感染下,使学生更深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让你们来

第4篇:《大禹治水》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本课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教学时要求学生抓住“经常、凶猛”两个词来理解当时洪水的危害。教师可通过录像让学生理解。

第二段写大禹带领老百姓治水,教学时以“一心治水”这段的重点词进行教学。从“凿山开渠”中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从“日夜不停、常常、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每天”认识到大禹的“一心治水”。

第三段是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治水。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教学方法:找出时间、家里发生什么事,大禹怎么做为什么大禹要这样做

第四段写洪水被制服,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重点词“*勤、终于、制服、安定”

教学目标:1、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以此来理解句子意思。

2、能找出课文中按时间顺序写的,并能把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找出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过。

教学重点:能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以此来理解句子意思。

教学难点:复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教具:录像机一台、《大禹治水》录像片、幻灯片、幻灯机一台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禹治水》第一自然段,请大家看录像,这就课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情景,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感受,那就请大家用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指名领读,齐读)

第5篇:课文《大海的歌》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大海的歌》是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作者随船出海参观时的所见所闻和由此而产生的喜悦心情,热情歌颂了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取得的新成就。本文的重点是理解文中讲到的两次大海“唱歌”的含义,体*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学生的知识、情感、能力出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理解部分词语,能按要求比较句子的异同,从中了解比喻句的作用。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海港的繁荣景*和我国迅速发展的石油工业,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课前搜集祖国个方面建设的突出成就。

1、小朋友,你们见过大海吗?说说你看到的,听到的,有什么感受?

2、这哗哗的海浪声就像大海的歌声,快乐的大海在唱些什么好听的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22、大海的歌》。(板书课题)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划出描写大海唱歌的句子。

2、汇报: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啊,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一曲新歌。

3、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欢乐新

1、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2、在班级中汇报、学习。

(学生汇报,师点拨,分为三部

第6篇:《开国大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学习课文一、二两段的内容。

2、感受开国大典中,*群众高兴、激动的心情。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受开国大典中,*群众高兴、激动的心情。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排比、比喻仿写句子。

协商、迎风招展、四面八方、排山倒海、爆发、瞻仰、诞生、肃静、飘拂。

2、用文中的一句话解释开国大典的意思。

1、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思考: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参加人员:中华*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市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共30万人。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要点:参加典礼有各方代表,总人数30万;会场广阔;主席台布置庄严、隆重;入场的群众队伍涌动如潮。)

3、投影或小黑板揭示句子:

到了正午,*广场上,队伍已经挤得满满的,成了一个人海。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到了正午,*广场上,队伍已经挤得满满的,到处是举着红旗的人。

⑴两句句子哪一句好,为什么?

(体会课文原句运用比喻,不仅写出人多的气势,而且表达出人们喜悦激动的心情。)

⑵朗读这句句子,读出喜悦、兴奋。

第7篇:《太阳是大家的》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诗歌的语言是精练的。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是朗读和想象,在朗读、想象中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评读范读创读中点亮书声琅琅的课堂;我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在拓展说话写话中丰富课堂;我重组教材,在板块教学中灵活课堂。

1、认识“彤、陪”2个生字,会写“彤、霞、陪、趁”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章节。

3、懂得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太阳是大家的,人类应友好相处。

一、音乐导入,激趣揭题

1、课前播放《种太阳》的课件。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非常欢快的歌曲,知道歌名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太阳有关的现代诗,题目是──太阳是大家的

3、读了课题,你觉得这里的“大家”会指哪些人?

4、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课文也向我们作出了回答。让我们赶紧打开语文书106页来读一读吧。第一次读这首诗老师有个要求,希望大家放声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快快开始吧!

伴随着《种太阳》的音乐进入课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很自然地为“揭题”效劳,歌词内容更为后来的“拓展说话写话”作些铺垫。可谓“一举三得”。

二、初读感知,整体了解4分

第8篇:《燕子过海》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①理解“不分昼夜”、“疲倦”、“崇敬”、“沉重”等词意。

②住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体会燕子过海的*苦,艰难。

③句式:初步掌握三句话合成一句话练习。

④能正确找出一句话中的三对反义词。

⑤知道文中第三节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①培养学生抓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理解课文,感受课文及说话、朗读能力。

③培养学生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文章、说话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准确用词,说话得体的能力。

培养爱护小燕子等幼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理解文中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苦,艰难的句子。

投影片(练习)、小黑板、录像机、*电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燕子过海》,上课前老师先带大家看看海。(录像,感受大海)

2.引读: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通过录像感受)

过渡设疑:同学们,我们来试相一下,燕子要过这茫茫大海会遇到什么困难?

导:可见燕子过海十分不容易,所以作者在最后说——

2.(小黑板出示)本段,标点教学

3.“目的地”指哪里?

句式:“因为……所以……”说说为什么别伤害它们?(自由说→抽说→同桌互说)

过渡:文中哪几节具体写出了小燕子的*苦和艰难呢?

第9篇:《葡萄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1.巩固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等词语和“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个句子。

2.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陶冶美的情*。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理解概括全文的第四段那句话,懂得“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理解第二段的四句话,体会葡萄的“多、美、甜|”。

cai教学软件及相关音像设备。

2.课文说葡萄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板:真是个好地方)

3.谈话导入:到葡萄沟去。

2.你从哪儿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板:水果多)

1.自读二自然段,数一数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想想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葡萄沟什么好。

2.第二自然段有几个句子?

3.指名读句。思考这四句话告诉我们葡萄沟什么好?

4.回答。(板:葡萄老乡)

5.葡萄沟的葡萄好在哪儿呢?(分组读二自然段)

6.回答。(板:多美甜)

7.从第二自然段哪些地方看出葡萄多,从哪些地方看出葡萄美,从哪些地方看出葡萄甜呢?

1)自读第二自然段,并分别用符号勾画。

2)分学习小组讨论,说说你们勾画了哪些地方,为什么勾这些地方。

①你们从哪些地方看出葡萄多?

②你们从哪些地方看出葡萄美的呢

第10篇:《火烧云》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1、导: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同学们想看吗?(播放录像:火烧云)

2、看到这些火烧云,你的心请怎样?

3、请用惊喜的语气读出在霞光照*下的地面上的景象。(第一自然段)

1、导:这时你抬头仰望,看到空中又是什么样的景象?(指名回答: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象天空着了火。)(屏幕出示句子)

2、导: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这些云叫做——(火烧云)

3、这些火烧云的颜*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划出描写颜*的词语。

4、(出示练习题: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_______,一会儿_______的,一会儿_______的,一会儿_______,一会儿_______。)(学生做天空练习)

5、导:这地方的火烧云的颜*变化极多,你还能说出几种来吗?

6、从“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我们可以看出火烧云的变化怎样?(很快)

7、指导感情朗读,要读出变化之快和多,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

8、这景象我们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9、导: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什么?(马)请同学们小声读第四自然段。(老师板书:出现样子变化消失)

10、学生读后讲述上面四方面的内容。(出示句子: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

(1)找出描写变化的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买椟还珠造句小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