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金镶宝双耳瓶是黄金吗?

青花釉里红是我国的传统釉下彩装饰之一,它是用铜作着色剂的色料在坯体上描绘各种纹样,然后施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气氛烧成,在釉里透出红色的纹样,故称“釉里红”。因烧成合格品很困难,故其产品极为名贵。釉里红有单独装饰的,但大多数与青花相结合在一起进行装饰而称为“青花釉里红”。其特点既有青花的“幽靓雅到致,沉静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里红的浑厚壮丽,丰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朴实的艺术风格。因此,青花釉里红瓷成为我国珍贵的品种之一。

此藏品为元青花釉里红镶宝双耳瓶,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罐直口,长颈双耳,镶宝,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罐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绘、镂、塑、贴等多种技法。青花、釉里红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造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了绘、镂、塑、模印、贴等多种技法。青花、釉里红在作品中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整体形成一种气度雍容而又花团锦簇的艺术效果。

青花瓷出现于唐代,釉里红则是元代的新品种。以氧化钴和氧化铜在白色瓷坯上绘彩,施高温釉后在窑炉中以约1200℃的还原焰烧造而成,表面呈现蓝、白、红相间的花纹的瓷器,就是青花釉里红瓷器。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中国民间元青花瓷器藏品的探索研究不断深入,中国民间收藏元代釉里红瓷器的课题也引起重视与关注。元代釉里红瓷器是比元青花更为稀少珍贵的元瓷品种,全世界各大博物馆该品种藏品寥若晨星、屈指可数。元釉里红瓷器与元青花相伴而生,其造型、胎釉、纹饰、工艺特征等与元青花多有相近之处,具有共同的元代风格。元釉里红呈色形态、色调却有多种表现,可谓丰富多样。由于现有社会公认的馆藏实物稀少,有确定纪年和科学考古资料佐证的元釉里红器十分难得,上手研究少之又少。


开放时间:9:00-17:00,周一全天闭馆

成立时间:196171

江西省博物馆坐落在南昌市赣江、抚河环抱的新洲上,东临抚河,南接中山桥,西面赣江,北依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3万平方米(2013年)。江西省博物馆由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负责设计,将历史、自然、革命三个博物馆合在一起,组成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江西省博物馆前身是中国历史类博物馆。1953年筹建,196171日正式开馆。197810月改名为江西省历史博物馆。19808月江西省历史博物馆和江西省革命博物馆合并成为江西省博物馆。

江西省博物馆为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江西省第一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江西省博物馆由三幢独立建筑组成,从左到右依次是历史馆、革命馆、自然馆,江西省博物馆全馆共设十个基本陈列(生态鄱湖、红色摇篮、古代文明、古代陶瓷、客家风情、名窑名瓷、革命斗争、江西地矿、海洋生物、恐龙世界)。历史馆展厅面积约7000平方米,内设有“灿烂的赣文化”、“江西客家风情、“江西古代青铜瓷器”、“江西古代陶瓷器”四个陈列,近2000件珍贵文物;革命馆展厅面积约4000平方米,展示了江西革命斗争历史;自然馆展厅面积约2100平方米,展线总长度400米,整个展览分为“绿色江西”和“生态鄱湖”两大部分。

江西省博物馆馆舍主体建筑造型取材明代景德镇御窑出土白瓷三管器,历史馆、革命馆、自然馆三馆合一,将古代陶瓷艺术与现代建筑风格巧妙地融于一体。历史馆中一件件精美的珍贵文物再现了江西古代先民。革命馆里一座座热血铸就的丰碑展示了无数革命志士和先烈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自然馆里一个个生命的故事凸显了江西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动植物资源。馆内中心广场矗立大型青铜雕塑《时空》,由3根仿商代青铜器上的扉棱提梁、仿国宝级文物商代立鹿四足青铜甗和伏鸟双尾虎以及火炬4个部分组成。

江西省博物馆藏品3.4万余件。展品以江西各地出土的历代陶瓷器数量最多,如商周时期的印纹陶器、六朝的青瓷器、宋代的影青瓷器、元代的青花釉里红瓷器以及明清时期的粉彩、五彩、斗彩瓷器等。洪州窑、吉州窑、景德镇窑等名窑的产品更具特色。除陶瓷器外,还有1975年九江县出土的唐代炼形神冶瑞兽纹铜镜,1979年贵溪仙水岩出土的东周黑陶云雷纹兽首鼎,瑞昌码头晋墓出土的西晋洪州窑青瓷猪圈,1986年赣州七里镇窑出土的宋代七里镇窑鼓钉纹罐等一大批金银器、青铜器、玉石器和古字画等藏品。

江西省博物馆展品中还有五四运动时期出版的《新江西》、《红灯周刊》(赵醒侬主编),以及苏区石印本《共产党宣言》、黄公略、滕代远赠送给地方干部的铜墨盒、万太县曾招秀送丈夫当红军的奖牌、铸有“打倒帝国主义”字样的地雷、印有“红军胜利万岁”字样及镰刀、斧头、红军行军图案的青花瓷碗、解放军横渡长江时使用过的航标灯等。

利用图文并茂以及各种实物的形式,展示绿色江西中的生态鄱阳湖,说明江西特殊的地理面貌决定了江西具有典型的大流域生态系统特征,具有相对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陈列了从新石器时代至晚清数千年间的300多件陶瓷精品,其集陶瓷展示、艺术鉴赏和科学研究为一体。

陈列了近千件海洋生物标本,如珊瑚、贝、乌贼、虾、蟹、海马、鲨鱼、中华鲟、鳄鱼、龟、海豚等。形态奇特,色彩斑斓。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兴起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大潮中,江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的大本营和中国革命的中心。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东临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接湖南,北毗湖北、安徽,是中国东南大三角的腹地,全省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分为11个市、99个县,人口4200多万。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章”“贡”二水汇合而成的赣江自南而北纵贯全省而简称赣。

这里升起了稻作文明的曙光,点燃了人类烧造原始粗陶的火焰,开拓了华夏最早的铜工业基地,铸就了世界瓷都景德镇的辉煌,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黄庭坚、朱熹、文天祥、宋应星、汤显祖、朱耷等历史文化名人及白鹿洞、白鹭洲等书院使“人杰地灵”的美誉名副其实。

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在江西安义、乐平、萍乡、新余均发现了距今20-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存。江西地处大江南北交汇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星罗棋布,各种原始文化在此相互交融,其文化面貌既有自身特色,又有沿海、江淮和华南文化的因素,文化面貌多姿多彩,反映出先民的独创性和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包容性。

青铜时代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二个社会阶段,也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开始。江西近千处商周遗址的发现表明,江西的青铜文明有自己独立的发展序列。夏商时代的文化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又有自身特色;西周以后,吸收了吴、越、楚、徐等周边文化。瑞昌铜岭商周矿冶遗址、吴城商代遗址、新干大洋洲商墓是最为重要的青铜文化遗存。这个陈列中还展示了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江西的发展。

江西是孕育客家民系的摇篮,也是客家民系活动的重要舞台,江西客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是一幅跨越时空的多彩民俗画卷,源远流长而独具特色。《江西客家风情展》展厅面积600平方米,展出文物343件(套)。

中国是瓷器故乡,景德镇是闻名世界的瓷都。江西陶瓷文化源远流长,独放异彩。距今一万余年的万年仙人洞陶片,是国内迄今发现最早的陶片之一。商代成功烧造了原始青瓷,成为瓷器之祖;东汉时期洪州窑已能烧造成熟的青瓷。两宋时期,名窑迭出,诸如七里镇窑、吉州窑、湖田窑等。江西发现商代至清代瓷窑数百处,窑烟枭枭,千年不绝。

洪州窑始烧于东汉晚期,经过三国东吴、西晋、东晋早期的发展,至东晋中晚期开始成熟,其盛烧期一直延续到中唐,终烧于五代,前后延续800余年,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窑群,遗址分布在今南昌县、丰城市两地赣江沿岸,绵延30多公里。洪州窑工艺精良,颇有创新,名列全国六大青瓷名窑。江西各地出土的二至十世纪青瓷,多数为洪州窑产品。

吉洲窑是宋代最具特色的著名民窑,窑址在吉安县永和镇。它创烧于唐代晚期,发展于北宋,极盛于南宋。产品有黑釉、釉下彩绘、白釉、绿釉瓷等,采用洒釉、剔花、印花、贴花、堆雕等技法,尤以装饰独特的木叶纹样、纤秀瑰丽的釉下彩绘和设计巧妙的剪纸贴花最具特色,充满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民间风味。

宋代景德镇以湖田窑为中心的制瓷业,生产规模大,创烧的青白瓷闻名全国。元代成功地创烧了青花瓷和釉里红瓷。明清时期,政府在景德镇珠山设立御器厂,负责烧制宫廷用瓷及皇帝对百官及归顺天朝国家的赏赐用瓷,代表着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最高成就,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闻名世界的景德镇窑瓷器,至少从宋代开始就远销国外。明末以降,销量大增。根据考古资料,东亚、印度半岛、中亚西亚、阿拉伯地区以及东非各国,都有景德镇瓷器或瓷片出土。

20075月改陈的《地球宝藏——江西地矿展》以江西省矿产资源勘察和开发利用成就为主题,突出介绍江西拥有的优势矿产资源“七朵金花”(铜、钨、钽铌、稀土、铀、金、银)。展览共展出标本104件,包括品类齐全的矿种标本和千姿百态、七彩纷呈的观赏石标本,充分展示了江西丰富的地质矿产资源。

采用全生态布展方式,重现中生代茂密的植物景观、瀑布、火山喷发等场景,利用现代声光电技术模拟恐龙吼叫、对话,肉食龙与植食龙搏斗的场面,以及慈母龙下蛋、翼龙滑翔、蛇颈龙戏水的情景。再现了约2.25亿年—6500万年前恐龙时代的辉煌。

商代(公元前16001046年)

13.3厘米、口径14.7厘米、底径9.9厘米

1979年清江县(今樟树市)吴城遗址出土

原始瓷质,胎骨灰白,内外壁施黄褐色釉。折沿,浅盘,喇叭形高圈足。纹饰简略,足上部仅有凸弦纹;足中段纹饰密集,共分5层,上下凸弦纹,中间圈点纹,凸弦纹和圈点纹间饰习称的“燕尾纹”。器物制作工整,造型雅致,釉层细润,纹饰独特。

5.2厘米、直径13.8厘米

1979年丰城县洪州窑址出土

此砚圆形,砚面平出,周环圈槽,可以贮水。周围下塑20只蹄形足,边塑一对敛口的管状小盂,备插笔之用。器表面施褐色薄釉,设计别致,制作考究,是一件品味极高的文房用具。周代为贵族子弟所设的大学四周有水,形如璧环,故名辟雍,后代常将那些砚面中部高起、周边凹陷的砚称为辟雍砚。

永和窑黑釉贴花圈点纹梅瓶

20.1厘米、口径2.8厘米、底径6.1厘米

1980年永新县禾川镇古城址出土

小口,直颈,丰肩,腹直斜收,矮圈足外撇。器物装饰奇特,先以剪纸圆圈分十层满贴于施有黑釉的器表之上,再加施黄褐彩,然后揭去贴纸。经高温焙烧后黄釉变化莫测,呈现出多谱色像,圈点映衬得格外艳丽。其装饰手法新颖,表现效果奇特,存世数量极少。

元·后至元四年(1338

1974年景德镇市郊出土

随葬冥器,分为上下二段塑制。重檐庑殿屋顶,圆柱,琉璃瓦。屋身中央板状箱式结构,面门活动可拆卸。四周门廊微塑各种舞蹈、奏乐、侍卫俑共18尊。正面青花书写对联一副:上联“禾黍丰而仓禀实”,下联“子孙盛而福禄崇”,横批“南山宝象庄五谷之仓”。两侧壁釉里红书写,左侧“凌氏墓用”,右侧“五谷仓所”。背面仓板上青花书写159字墓志铭一篇,物主凌氏为景德镇长芗书院山长凌颖山之孙女。整座谷仓雕塑精微,栩栩如生,集釉里红、红釉、青白釉、青花四种高温釉于一身,可谓世之孤品,国之瑰宝。

22.0厘米、口径11.4厘米、底径10.3厘米

1958年南城县洪门水库益庄王夫妇合葬墓出土

直口,短颈,圆腹,底内凹。器面纹饰共三层,中间腹部主题纹绘四个连续的三勾莲瓣形开光,开光内分别绘有龙、鹤、凤、凰,并衬有各式云纹。底中心青花双行楷书“大明嘉靖年制”款。构图饱满,釉色白润,青花呈色蓝中泛紫,当属官窑典型产品。

香薰上为球体,面施绿釉,下有乌金釉底座。球顶部贴塑5只瑞兽,施淡黄釉,居中者口衔飘带;球体以菱花带纹分隔为上下两层,各镂雕四朵轮花,形如四个开光,开光之间也镂空轮花;底部镂空轮花一朵。造型小巧,胎体极薄,采用镂空与贴塑结合,制作颇难,不可多得。

商代(约公元前16001046年)

1989年新干县大洋洲遗存出土

立体圆雕,内空无腹底。虎抬头平视,背直脊凸,腹部略垂,双尾曲卷,背伏小鸟,尖嘴圆睛。面容奇异神灵,口张露齿,獠牙尖长,眉粗横行,两耳竖张,双目圆凸,呈伏蹲欲纵之态。此虎体量大,形象生动,将虎的神性和人对虎的崇尚之情表现到极至。虎的外表透露出了威武、勇猛的神情,内中则藏匿着一种诡谲、仙逸的神气。

商代(约公元前16001046年)

105.0厘米、甑口径61.2厘米、鬲高39.5厘米

1989年新干县大洋洲遗存出土

甗,蒸煮器,由上部甑和下部鬲合成。甑中有箅,盛放食物,鬲内容水,器下烧火,蒸炊食物。此甗的甑鬲连体,束腰分界,内箅不存。立耳上各站一鹿。甑腹上部饰四组展体的环柱角兽面纹,鬲足袋满饰浮雕兽面纹。甗体形制巨大,弃常见三足样式而采用四足,稳定性好,气势雄浑,奇美诡异,有“甗王”之誉。除耳上立鹿外,整器一次浑铸成形,表现了青铜范铸工艺

商代(约公元前16001046年)

羽人身高8.7厘米、背脊厚1.4厘米、三环通长4.6厘米

1989年新干县大洋洲遗存出土

 色呈枣红。羽人采用圆雕成形,镂雕与浮雕工艺相结合。顶冠高耸,嘴如喙状,腰背羽翼,屈臂蹲坐。其造型包涵羽化登仙、勾通神灵的思想,是一件用于佩挂的具有礼器功用的重要玉饰。制作工艺令人惊叹之处在于凭借专用的掏雕工具将羽人后面多余的玉料掏出了形状、大小、粗细几乎同一,又灵活自如,没有丝毫缝隙的三个环环相扣的活链。活链不仅展示小料巧作大器的技巧,而且方便佩挂。

大:长13.5厘米、宽7.5厘米、厚2厘米

小:长6.0厘米、宽6.0厘米、厚1.5厘米

1978年遂川县枚江公社政和四年(1114)墓出土

带板采用宋代流行的锤碟高凸花工艺。荔枝果枝叶、牡丹花纹为中浅凸花,荔枝果用半立体高凸花工艺制成后,再焊接在板块上,层次分明,立体感极强,边框用夹层法镶包,增强了其厚重的艺术效果。出土时革带已腐蚀殆尽,现存的十三块大小、形状不同的铊尾、方板、带扣,存世的宋代镀金银带板中,此带板物主身份级别最高,时代确切,且保存较为完整。

37厘米、横80厘米

朱耷(16261705年)明宁王后裔。明亡后出家为僧,法名传綮,字个山,号雪个、八大山人等。工诗文,以花鸟、书法成就最高。六十岁后用篆书笔法入草书,形成了一种少提按顿挫,线条圆劲,无起无止,结体奇特,跌宕变化的书体。

 此作纸本,“时惕乾称”四字,或取自《周易》乾卦第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之意,是八大隐避、消极、苟且求生思想和生活的真实写照。四字布局从容平稳,线条内敛无锋芒,圆浑飞动,代表了八大山人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

商朝是中国灿烂的青铜文化逐步发展到高峰的时代。传统的观点认为,商代青铜文化源于中原,广袤的江南地区没有发达的青铜文化。然而,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向人们展示出一幅多彩的商代青铜文化图景。江西的青铜文明有自己独立的发展序列。瑞昌商周矿冶遗址始于商代中期,是目前世界上开采年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古铜矿遗址,是本地青铜文明赖以生长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也为解决长期争论的商代大宗铜料来源问题提供了心得视角。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铜器遗存是目前在同一遗迹单位内出土商代青铜器最多的,其数量多达475件,品种多,品类全,铸造精工,造型奇巧。

商兽面纹分档圆肩青铜鬲

商兽面纹双系带銎青铜钺

商兽面纹提粱方腹青铜卣

江西是全国著名的陶瓷产区。景德镇因元代以来作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而成为闻名世界的瓷都。古代江西的丰城洪州窑、吉安吉州窑、南丰白舍窑、景德镇湖田窑、珠山明清御窑等都是全国著名的窑场。遗留下来如繁星般的陶瓷文物是江西历史文物的一大特色,也是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一大优势。江西的陶瓷史,如从万年仙人洞出土的世界上最早的陶器算起,已有一万年的历史。景德镇建镇一千年,尤其是元代开始在此设立浮梁瓷局后,成为古代中国的制瓷中心,将陶瓷艺术向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因此,可以用“万年窑火,世界瓷都”来概括。

西汉褐釉铺首双系盘口陶壶

东周云雷纹兽首提梁黑陶盉

隋代洪州窑青瓷印花缽、 隋代洪州窑青瓷印花模

七里镇窑褐釉乳丁柳条纹罐

南宋吉州窑黑釉剔绘梅枝纹梅瓶

南宋吉州窑彩绘跃鹿牡丹纹盖罐

北宋吉州窑黑釉树叶纹碗

元青花釉里红堆塑四灵塔式盖罐

元青花釉里红堆塑楼阁式人物谷仓

清康熙青花锦鸡牡丹纹将军罐

明正统青花缠枝莲纹盖罐

清光绪粉彩玲珑西厢故事图盖碗

清光绪粉彩堆塑八宝九龙纹盒

民国青花釉里红云龙纹瓶

清光绪霁蓝描金滕王阁图序双耳瓶

我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称,玉文化历经八千年而不衰。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了中国玉器制作和使用的第一个高峰期,作为当时社会中最高、精、尖技术集合的玉器,不仅成为“事神致福”的神崇拜仪式中沟通人神必不可少的媒介,同时也成了显示拥有者社会地位和等级的主要标尺,这种宗教礼仪与社会政治、人伦功能并重的用玉制度,经先秦儒家“君子比德于玉”人文哲理的渲染,从而使得中国的玉与玉器承载起“礼”与“德”的使命,成就了中华玉文化生生不息的神话。

1989年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玉器754件,是继安阳殷墟、广汉三星堆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出土的玉器可分为礼器、仪仗器、装饰品三大类。大洋洲玉器群既具有商代古玉的普遍共性,又带有自身的个性,是商代南方地区一批典型的标准器。它为中国古玉的研究,特别是对传世古玉器的断代和鉴赏有着特殊的意义。

明代在江西分封了宁王、淮王和益王三藩,在其家族墓中出土玉器数千件,有礼仪用玉圭、玉璧,实用佩玉、腰带、带钩、头饰、服饰、坠饰等,以玉圭、玉腰带及各种玉佩最为常见。这些玉器的时代从明中期至末期,为研究明朝中央和地方制玉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江西境内发现了数十座明朝藩王墓,气势雄伟、随葬富豪。在这些藩王与王妃的合葬墓中出土的金银器、玉器、铜器、瓷器、服饰等琳琅满目、流金溢彩,尤以金、玉工艺品和纺织品精美华贵,令人叹绝。

明鎏金镶宝石梅花形银扣

明弘治五年凤纹霞帔金坠

明鎏金镶宝石云纹银掩鬓

宋微刻“醉翁亭记”银牌

据历史文献记载,江西籍书画家有五百余人。其中五代的董源、巨然、徐熙,北宋的黄庭坚,元代的扬无咎、方从义,清代的朱耷等,都是中国书画史上的璀璨巨星。傅抱石则以其过人的才气和创新精神,将水、墨、彩融合一体。其淋漓酣畅、纵横奇物、气势磅礴的画风,在近现代画坛上独树一帜。我馆一直致力于本邑书画家和名宦的手迹翰墨收藏。

牛石慧花鸟竹石图册4 幅)

蓝涛工笔人物花卉翎毛山水图册(共 8 幅)

朱耷草书“时惕乾称”横披

公交车205路至中山桥站,2路、7路、8路、12路、18路、20路、27路、112路至中山路西口站下车,过中山桥往北150米即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黄金包装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