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重疾险该怎么买?“三个要”必不可少

大家好,我是肆公子,一位资深保险从业者,在保险行业耕耘多年。

我在知乎上做保险测评这几年,看过数千份保单,也写过几百篇测评、科普文,披露过很多内幕,也吐槽过不少产品。

关于保险,我知无不言,这几年已经陆续回答过超过3000个提问了。

自觉保险科普之路任重,普通家庭面对保险时常常手足无措。

深感绝大多数家庭,在购买重疾险时被忽悠,被坑了。

这是我几年来汇总的重疾险问题清单(部分):

很多朋友买的保单,不是太贵,要花掉将近一半年收入;

就是太坑,缺少关键保障,用不上反倒附加了一堆。

最后钱没少花,但根本没得到足够的保障。

这篇文章,就是我这些年总结的,大家最感兴趣、最容易误解的知识点,也是我在知乎所有关于重疾险的高赞文章、回答的精华内容。

现在一次,全部呈现给大家。

我希望能和我的读者一起进步,让选保险不再难,不再花冤枉钱,不再买保障残缺的保险。

因为重疾险相对就比较复杂,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导致文章比较长。 但是花一把游戏的时间,你就能学到一个资深专业保险从业者,用多年时间总结出来的实用干货,我觉得还挺值的。

如果你对重疾险一无所知,那么只要你从头到尾看完,你就比绝大多数人更懂了;

如果你对重疾险已经有一定认识了,那么可以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看。

总之你们心里对重疾险有的疑惑,在这篇文章里都能找到答案。

1)重疾:有哪些、什么情况赔

2)轻中症:定义、范围

1.保额:保多少合适?

2.身故责任:要不要加?

3.保障期:70岁还是终身?

4.多次赔付:要不要加?怎么加?

5.保费豁免:要加吗?

(四)重疾常见问题答疑

1.选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2.有了百万医疗还要买重疾吗?

3.身体有小问题能不能买重疾?

4.年龄大了还该不该买重疾险?

5.已买的重疾险性价比不高,要退保吗?

6.香港保险好吗?值不值得买?

7.重疾险怎么缴费划算?

8.重疾险可以买多份吗?可以重复赔吗?

(五)目前相对比较推荐的产品

重疾险十买九坑,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各种各样的套路之中。 我曾经抽样过100份重疾险做过统计,绝大多数家庭买得重疾险,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在此之中,最为典型的套路,包括下面几种:

1. 返还型重疾险:最大的杀猪盘

很多消费者担心买了保险用不上,就白买了,

返还型保险就是针对这种心态设计的。

看似一分钱没花就拥有了保障,实则是交了智商税。

用X安人寿的返还型“安X保20”和超级玛丽2号MAX举例:

同等保额情况下,如果选择70岁返还保费的安X保,为了返还保费,每年要多交XXX,30年就要多交20万!

返还型的保险要贵出很多,意味着我们拿不到返还的保费,多交的钱等于白交了,我们受损失

我们拿回本金,中间要等待几十年时间,我们拿回的钱是大大贬值了的,也是我们受损失

所以说,我不建议绝大多数家庭买返还险。怎么算都不划算。

如果追求保障,买正常产品明显更便宜,同样花销保额大得多;

如果追求收益,不如买正常产品,然后把没买返还险而省下来的那笔钱拿去理财、投资,肯定也比交给保险公司几十年,在原封不动拿回来强。 具体文章解析可以看这篇:

2. 大而全的保险:什么都有但什么都差,垃圾保障的堆砌

公子时不时会收到朋友们发来的计划书,就比如X安福:

本质是重疾险+终身寿险,但是捆绑了七七八八的险种,“长期意外、特定疾病重疾补偿…

实际上,看到这种计划书,“全”已经是它唯一的优点了。

主险其实是终身寿,附加了重疾责任,再附加一堆长险短险,一年要14000元的天价!

然而再看看保额,身故16万,重疾15万,而且还公用保额,

这点钱够干什么?重疾里那堆大病,哪个够用?

光当中的一小部分——意外医疗,1万的保额,就要78块。

一个经典款意外险,完完整整一份意外险,1万意外医疗+10万意外身故和伤残保障,还有医疗津贴,一年才29块。

所以我说,“全”已经是它唯一的优点了,因为它是一堆坑货的集合,拆开看,全是垃圾,合在一起,一大堆垃圾。 具体可以参考这篇:

3. 保额会长大的保险:值得买吗?

很多消费者担心通货膨胀的问题,怕现在买个30万、50万的保额,万一几十年后理赔,这30、50万就不值钱了。

有这么一种保险,保额会慢慢增加,不少人觉得这种产品好。

那么“保额会增长”的保险真的就能解决大家的这个担忧吗?

我们来看一个对比,3款产品,分别是保额恒定不变、每5年递增、固定保额+保额分红的,来看看到底哪个好:

和返还型类似,这种产品也会贵不少。

比如同样2000块预算,妈咪保贝能买30万保额,而康乐尊享和金佑人生一开始只有10万左右,差了近3倍。

也就是说,虽然保额会增大,但一开始给的保额小!

0岁的男孩投保,康乐尊享要45年才追上正常产品,金佑人生更是到60岁才追上一半

而且这还是在中档分红的情况下。

分红险合同上会写明分红是不确定的,最多保底2%。

而中档分红是3.5%-4%,也就是说60年,已经是乐观估计了。

跟返还型一样,如果60年内出险理赔了,多交的钱直接打水漂。

不如在一开始买个保额足够高的产品,这样的保险遇到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花那么多钱买保额少得可怜的产品,钱没少花,出事了一点不顶用,毫无意义。

真想抵御通胀,不如在收入增加、预算充足之后自己加保,指望保险公司的分红,不如指望自己理智的选购、加保。

4. 保障责任缺失:高发轻中症

从07年起,重疾险产品对重疾定义就有指导规范。

可很多虽然够不上重疾定义,但其实也很严重的轻症却还没有统一规范。

于是一些产品就在轻症上偷工减料。

过去很多产品看似保几十种轻症,但唯独缺了几种最高发的。以至很多消费者得了挺严重的病,治疗吃了不少苦头,花了很多钱,最后一分钱不赔。

现在消费者越来越懂行,多数产品也不敢再玩这一套了,所以高发轻症的保障越来越齐全。

但是只要这个漏洞还存在,难免会有产品会钻这个空子。

大家选购的时候,依旧要留意轻症。

5. 保费倒挂:反向杠杆,花的比赔的多

倒挂指的就是交的保费比保额还多。出现倒挂,买这份保险的意义就大大下降了。

很多孝顺的子女,在有经济条件之后想给父母也配置一些保障。

奈何父母年龄比较大了,选择很少。能买的产品里,性价比也不高。

公子前段时间就看见了这么一份保单,一位朋友为自己母亲买的:

每年交6704元,交10年,一共6万7,保额却才6万。

虽然孝心可嘉,但这样的保单真的没意义。

说白了,除非投保的前几年就出险,否则这6万7保费自己存着不都比换那6万保额有用?

所以给父母买保险,不如先考虑医疗险和意外险,重疾实在想买,如果有合适的,再考虑。

躲过上面说的这些坑,你在选购重疾险的时候就不会错得太离谱,不会被忽悠。

不过光不犯错还不够,要想配置一份最适合自己、性价比最高的重疾险,更需要下面这些攻略。

认真阅读完本段,你就会对重疾险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再有代理人找上你,也很难糊弄到你

1. 重疾险的定位:是什么?

重疾险,就是在满足条款约定的条件时,直接赔付一笔钱。

比如说老李买了一份50万保额的重疾险,过了几年查出来患了癌症,拿着医院病例和一堆申请理赔,没几天就得到了50万的赔付金。

1) 重疾险功能:有什么用?

重疾险虽然是得病之后赔付一笔钱,但它的功能不只是帮助患者更好治病。

因为社保和医疗险就可以报销大部分医疗开销,只是术后的康复、护理、营养费等等,这些不能报销,需要用重疾险的理赔金覆盖。

而更重要的是,患病意味着不能工作,没有收入。从患病到重新恢复工作能力,这期间的日常开销、营养费、贷款等债务,都是不小的支出。

这便是重疾险最重要的功能。

2) 重疾险的区分:有哪几类?分别适合什么人群?

业内分类的方式有很多,公子这里根据保障期分成3类:

一年期重疾险:顾名思义,买一年保一年。年轻人买很便宜,不过超过40岁后非常贵,还会越来越贵。并且年龄大了因为健康变化,或产品下架可能就买不了了。

长期保障能力较差,一般不推荐。

定期重疾险:一般可选保20年、30年,或者保到60岁、70岁。适合初期预算比较少的年轻人。

55-70岁是重疾的高发年龄段,所以建议保障至少不要低于70岁。

终身重疾险:预算充足情况下,可以考虑保终身。人活着,患病的风险就一直有,而且越来越高,比如70岁以上的老人,患癌的概率是30岁以下年轻人的100倍,而除了癌症还有很多高发重疾,因而会建议终身重疾险。

并且对终身重疾来说,是有身故责任的选择的,

一般来说,包括身故赔现金价值/保费/保额,

建议身故只赔现金价值就够了,不要捆绑身故责任。

有条件,还是建议保终身,具体原因,我会放到下面去讲。

2. 重疾的范围:保什么

保疾病,具体来说,可分为重疾和轻/中症。

重疾是核心,并且有行业统一规范。

轻中症则是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各公司自己定义的,这大大增加的产品的实用性,更人性化。

重疾险有行业统一规范,是2007年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联手制定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规定的。

其定义的25种高发重疾,现在国内所有重疾产品都必须包含。

今年4月发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修订版(征求意见稿)》,是13年来首次修订重疾定义。

此次《新规》新增了3种重疾,并首次定义了3种轻症。

从以往理赔的经验来看,前25种重疾,占到了实际理赔的95%以上,至于各家公司定义的其他重疾,发生概率比较低。

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关注一下,对普通人投保影响不大。

(II)重疾什么情形赔?

以往代理人宣扬的多是“确诊即赔”,但实际上“确诊即赔”的重疾非常少。

公子在这里郑重辟谣,看图:

可以看到,赔付条件分了3类,

实施了约定手术才赔付:6种

达到某种状态才赔付:19种

就要求180天后仍处于某种状态,才理赔。

是不是和大家的常识不太一样?

这次4月的《新定义》增加了3种重疾,大体没变:只有很少的病是确诊即赔。

而且规定之下,各家保司的定义是一模一样的。

如果谁说自家重疾险定义宽松,纯属丢人现眼。

① 轻中症是什么概念?

字面上,就是比重疾轻一些的病。在保险的语境下,目前轻症多是由保险公司在理赔的经验中,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定义的。

很多病,虽然够不上重疾的条件,但是也很严重,保险却不保。于是保险公司陆续开发了诸多轻症。

很多轻症,其实就对应了一种重疾的早期。所以轻症的赔付比例也是保额的20%-40%,中症同理,一般是46%-60%。

② 哪些轻中症最需要保障?

虽然轻中症是保险公司根据客户实际需求定义的,但也分高发、实用的,和凑数、为宣传作噱头的。

比如《新规》当中恶性肿瘤部分,曾经是重疾的甲状腺癌神经分泌肿瘤就被降级列为了轻症。

一方面是因为高发,一方面因为医疗水平进步,这两类疾病患者生存率提高了。

TNM分期为I或更轻度的甲状腺癌

G1级或更轻度的神经内分泌肿瘤

此次《新规》除了轻度恶性肿瘤,还首次引入了两种轻症:

轻度脑中风后遗症和较轻急性心肌梗死。

包括这3种在内, 按照理赔率,真正核心的高发轻症有11种:

各家同一名称的重疾虽然定义有些许不同,但差别不大。

重疾险的形态,有如下这些参考要素:

挑选的时候,我们就按照这个线索考量。

这里,公子可以先说一个最精要的原则:

同样的预算,有些可选的附加责任,要多花预算。

如果纠结,就听我的,优先把保额做足,有富余再考虑别的。

1. 保额:不多不少,多少合适?

前面讲过了,重疾险的本质是“收入补偿”,所以保额也可以根据这个逻辑定。

罹患重疾,意味着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工作,甚至康复后重返社会,收入也会受影响,不会像患病之前那么高。那么一般患重疾后,要多久才能恢复工作呢?我们用6大最核心高发的重疾举例,看图:

那么这5年的日常开销、还贷款要多少钱?5年只出不进,治病、护理又要花多少钱?

总计要多少钱才能平安度过难关呢?再来看一张图:

从这个大概的数字可以推出一个参考保额。

我之所以把保额放在第一位,正是因为基础保额是一份保单后续一系列功能的基础。

保额不够,赔再多次、保再久都是空谈。

以现今社会的消费水平,再考虑到多数人的保费预算,

公子认为重疾保额30万起步,50万不多,100万更好。

2. 保障期:是保到70岁还是保终身?

同样也是预算问题。保终身唯一的坏处就是贵,以至于可能牺牲保额。

再强调一遍保额始终是首要因素。

还是通过实际方案来看:

保终身大概要比保到70岁贵40%。

其实如果有预算,保终身肯定是更好的。因为70岁定期重疾保障结束了之后,自己也变成“老人”了,再想买保险选择非常少,而且贵。

但是70岁以后发生重疾的概率并不低。虽然70岁的时候,一般不用再承担太大的家庭经济责任,但一旦患病,家人还是会不遗余力地救治,同样是不小的负担。

建议如果在有预算的情况下,直接保终身。

在预算有限的时候先保到70岁,保险可以动态配置,先拥有足够的保额才是最实用的。后续有钱了再慢慢加保。

一上来如果为了追求保终身而保额不足,那即便保终身,用处也没那么大了。

3. 身故责任:要不要加?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预算。如果不用多花一分钱,那当然加。

但现实是加身故责任,意味着保单更贵。如果预算有限,还可能为了加身故责任不得不降低保额。

想要身故保障,除了选择附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还有很多方案。

方案一: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虽然保终身,不过保额一动就50万,理赔了重疾身故就赔不了了。

方案二、三:区别是重疾保终身还是保到70岁。两种都比方案一便宜,而且重疾和身故各能赔50万,一共也就是100万。

所以说,如果你比较注重终身价值,且预算充足,买方案一,或者买终身寿也是可以的;

如果你预算有限,先拥有高保额才是首要重点,消费型重疾险+定寿是更好的选择。

4. 多次赔付:要不要加?

多次赔付的价值,在于赔付过一次重疾之后,如果再得重疾,还能赔付。

在得过重疾之后,再想买其他任何保险,都不太可能。

罹患重疾的时候所拥有的那份保险,就是你的最后一份重疾险。

所以如果这“最后一份”保险能多几次赔付机会,也就能保障你更久。

那么发生重疾之后,再次患病的概率高不高呢?来看图:

(数据来源:Alex精算师)

从图上可以看出,重疾多次赔付还是有意义的。尤其癌症不管在哪个阶段,都是最高发的重疾。

而且癌症治疗的常规手段化疗、放疗,会降低免疫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概率增加。

市面上产品提供的多次赔付,可以概括性地分为两类:

前者“特定疾病多次赔付”指的是仅对指定重疾再次赔付。

比如“癌症二次赔”,得过重疾,第二次又得了癌症时,赔付约定保额;

又比如“心血管疾病二次赔”,第二次重疾为心血管疾病时,赔付约定保额。

这类责任,条款一般是这样的:

后者“(不同)重疾多次赔付”则保障除第一次出险赔付过的病种以外的重疾。

比如老王第一次得了癌症,拿到了一笔赔付,

第二次又得了急性心梗,还能再赔一次保额;

或者第二次得了脑中风后遗症,也能再赔一次保额;

但是,如果第二次得的又是癌症,那就不能赔了,因为它只赔不同的病,赔过一次的病就不能再赔了。

那么这两种多次赔付,哪个更值得加呢?

对这个问题,很多朋友的第一反应是:肯定是后者啊,特定重疾只赔一种或几种,重疾能赔那么多种。

这个想法是不太准确的。下面就来说说为什么。

特定疾病中的癌症作为重疾当中最高发、范围最广的一类,时常会复发、转移、持续或者新发。

根据保险公司的理赔数据,癌症理赔占所有理赔的76%以上;而柳叶刀2018年发表的《全球癌症生存率变化趋势检测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癌症治愈率已经达到36%。

这张图显示了癌症在首次、二次、三次发生重疾的时候的概率。

可以看出癌症在这三种阶段都是占比最高的。都比其他所有重疾加起来还高。

说明至少“特定疾病多次赔付”当中,癌症二次赔是绝对切合实际的。

常见的其他几种,比如心梗、脑中风后遗症等等,和癌症加起来,超过了实际理赔的80%。

种类再多,发生率低,依旧不实用;

种类虽少,覆盖的都是发生率高的决定性病种,那就是有价值的。

因此总的来说,特定疾病二次赔付的实用性要高于重疾多次赔。

3) 选择时的注意事项

(I)癌症多次赔付对于癌症多次赔付,各家公司的理赔条件都有差异,但我们可以梳理出来3个条件,也就是首发重疾、间隔时间、理赔范围。

首发重疾:有些产品要求首次罹患的重疾必须是癌症,才能二次理赔。这种理赔条件非常苛刻,建议就不要考虑加了。

间隔时间:肯定是越短越好。首次重疾是癌症,再次得癌症的话,有的要求两次之间隔5年才赔,有点要求隔3年;首次重疾得的不是癌症,有的要求间隔1年,有的是180天。

理赔范围:越大越好。图上的大多产品都包括了癌症新发、复发、转移、持续,但选择的时候最好关注一下此项。

另外还有一种加分项,比如超级玛丽2号Max,第二次癌症赔付的比例是120%,这种额外赔付也很好。

重疾多次赔付,则要注意这项责任有分组不分组两种。

分组就是把所有重疾分成几组,哪组有赔付过的,那整组都不能再次赔了

不分组指的是,除了已赔付过的那种病,其他都能再赔。

总的来说不分组比分组好,没有这种限制,不管下次再得什么病都赔。

最后再强调一次,附加保障都是锦上添花,前提是不影响基础保额。

基础保额不够,连生病的时候拿到足够赔付这个重疾险的基本、核心意义都不能实现,保再多、再久、再全都不成立。

5. 保费豁免有没有必要加?

保费豁免就是得病以后保费不用交了,但保障依旧有效。

它可以分为投保人豁免和被保人豁免

所谓被保险人,就是被保障的那个人。

被保险人在保障期限内得了一次轻症、中症、重疾,那么后续保费就不用交了,

近两年新出的产品,基本都带它,

毕竟一个人都患过病了,还得继续交保费,太残忍。

保险公司出于消费心理,现在好产品连轻症也一起豁免了,很人性化。

所谓投保人,就是买保险交钱那个人。

注意,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不一定是同一个人哦。

比如,老子给儿子买,投保人是老子,被保险人是儿子。

丈夫给妻子买,投保人是丈夫,被保险人是妻子。

有了投保人豁免,这个交钱的人在中途出事了,比如得了轻症、中症、重疾、身故,后续的保费免了,而保障依然有效。

举个例子,老王给老婆买了某保险,

老王是投保人,他老婆是被保险人。

如果他老婆得了轻症的一种——轻微脑中风,以后保费不用交,还能继续获得保障,这叫做「被保险人豁免」

如果是老王得了轻微脑中风,以后保费不用交,还能继续获得保障,这叫做「投保人豁免」

所以啊,「投保人豁免」比较适合父母给孩子买,

父母得病了,孩子的保费也不用交了。

一方得病,两份保险的钱就不用交了。

不同于「被保险人豁免」,「投保人豁免」有些保险有,有些保险没有,而且常常作为一种可选项让消费者自由选择。 如果有夫妻互保的需求,可以加上,

但是务必留意,加上投保人豁免后,夫妻双方均要符合健康告知。

这些问题都是公子在后台经常被问到的,今天汇总梳理一下,集中解答。

1. 选择哪家保险公司:大公司小公司哪个更好?

首先明确一点,在我们国家,保单的安全是监管体制决定的,所以大小公司的安全性都是绝对一样的。

并且重疾险的理赔,是看条款的,

公子之前讲过这个问题,大小公司理赔率、服务、安全性其实没有多大差异。

反而很大程度上,品牌、名气和性价比是成反比的。

来分别看看,选择“大”公司和“小”公司的优劣:

选择名气大的品牌公司,也不是没有好处,主要是这么几点:

安全感:大公司每年花几十亿做广告,在电视、微博上经常看见,存在感高,熟悉;

分支机构多:大公司因为营销需要,网点往往是密集铺开的,后续理赔交资料的时候相对方便。

至于选择品牌公司的缺点,也有这么一些:

价格贵:因为宣传、运营网点成本大,加上价格定位,大公司产品即便贵也卖得掉,所以普遍价格比其他公司贵很多。

选择少:买品牌公司的产品就要通过业务员了,而市面上容易接触到的业务员就是那几家的,所以选择相对较少,业务员也都只能推荐自家的产品。

国内保险公司有近200家,其实选择是很多的。

名气相对小的公司为了跟顶部巨头竞争,往往推出的产品性价比都比较高。

比如网销的重疾险,往往保障更好、价格更便宜。

2. 买了百万医疗还要买重疾吗?

百万医疗产品保额都有几百万,而且能覆盖住院医疗、特殊门诊的治疗费用,很多朋友就有疑问:有了百万医疗还买重疾险干嘛?

首先,这两类产品的功能就不同:

百万医疗:报销医疗费,看大病花的钱有得报。

重疾险:收入补偿,因得病不能工作而没有收入的时候,能维持开销、正常还贷。

百万医疗确实能让人看病不用自己掏大钱,但得一场大病,可不光医疗费一个影响。

即便光“治病”这一个点,百万医疗也不是没有局限:

它可以报销住院、医疗费,但患病期间的保健营养费是不能报销的,如果想出国看病,或是享受高规格待遇,也不是所有产品都报的。

重疾险符合理赔条件,给付几十万理赔款,这笔钱可以自由支配,出国就医、还贷,都可以。

3. 身体有点小毛病能不能买重疾险?

很多人难免身体有一些小毛病,不过不是所有小病都要一棍子打死的。

能不能投保还是取决于健康告知

我国的健康告知遵循“有限告知”原则,就是说:问的就答,没问的不用答。

比如有些朋友有胆结石、痔疮,健康告知就不会问到,没问到就是符合健康告知,就可以正常投保。

那如果问到的问题里,我们的身体状况有不符合健康告知的情况怎么办呢?

就是先让人工智能帮你判断一遍你能不能投保。只要回答几道问题就可以了,很便捷。

我们以“有甲状腺结节”,想投保重疾险为例:

第1步:查看健康告知,选择不符合

有甲状腺结节是健康告知中会问到的问题,填写问卷的时候选“不符合”,这样可以进入智能核保。

第2步:进入智能核保系统,点选相应疾病

智能核保系统里有很多疾病选择

点选“甲状腺及甲状腺旁腺”分类。

第3步:回答相关问题,得知核保结论

点选了相应疾病之后,系统会询问一些问题,根据实际健康情况和检查报告,如实告知,按步骤选择。

回答完问题之后,系统会立即得出结论,是能还是不能投保。

比如我们演示时,因为半年内做了甲状腺超声,而且符合相关标准,所以可以投保,但是甲状腺癌以及转移癌被列为除外责任。

如果能接受这个结果,就可以直接顺利投保;

更好的是,如果接受不了结果,也不会留下核保记录。

这一点对身体有小问题的朋友,其实很有用。

如果智能核保通不过,可以申请人工核保。

填写并递交相关材料后,即可得到核保结论。

4. 年龄大了还该不该买重疾险?

45岁女,30万保额,保终身,20年交,每年5000块左右,

交10万保额,买到30万保额,其实还是能保证一定的杠杆比的。

从保费来说,是可以买的。

但重点是,人到中年,各种小毛病都来了,

三高、糖尿病,可能买不了重疾险。

那么可以退而求其次,考虑防癌险。

防癌险,只保恶性肿瘤一项,一旦得了恶性肿瘤,就直接拿钱,买30万保额,拿30万。

因为责任少,肯定会更便宜,而且健康告知相对宽松一点。

45岁女,30万保额,保终身,20年交,

保费很便宜,很适合中年人购买。

总而言之,如果杠杆比合适且身体健康,还是比较适合购买重疾险的, 如果买重疾险很贵,或者身体状况不佳,那么不妨考虑其他类别的产品。

5. 买的重疾险性价比不高,或者过时了,要退保重买吗?

首先,退保退的不是保费,而是现金价值。投保的前几年,现金价值肯定是比已交保费低得多的。所以前几年退保会有亏损(如果还在犹豫期那就是原价退,没亏损)。

因此决定要不要退保应该考虑这3点:

能不能顺利买到新保单?如果这几年身体状况变了,不如之前健康了,那还能不能顺利过核保?

考虑清楚这些,结合新老产品条款,才能知道哪个更划算。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新投保是有等待期的,而且不短。

如果决定退保重买,一定要在新保单过了等待期后再退保老保单。别让保障断档,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6. 香港保险好吗?值不值得买?

前几年香港重疾险确实在责任创新上,比大陆有一些领先,

像癌症多次赔付、投保前多少年额外赔付之类的。

不过能看到这里的朋友一定发现了,这些东西现在内地的保险全都能做到了。

以现在的眼光再看,反而是内地保险反超了香港。

比如香港的重疾险里的轻症赔付多是提前给付,也就是会占用重疾保额的;并且轻症赔付之后保费还要继续交;

而内地的保险,轻症往往是额外给付,不占用主险保额,而且赔付之后保费可以豁免。

另外这几年最受欢迎的消费型重疾险,香港都还没有。

总得来说,香港保险没有明显的优势。而且最重要的,作为内地居民,在另一个法律环境下投保,除了产品本身,还有更多要了解的问题:如何缴费、出现如何申请理赔、理赔金如何兑换成人民币、发生理赔纠纷找谁维权、怎么维权、维权成本等等。

7. 重疾险怎么缴费划算?

重疾险缴费方式可以趸交(一次性缴费),也可以分10年、20、30年交,哪种比较好?

结论:缴费期越长,每年缴费越少,但总计保费越多。

公子建议缴费期越长越好,原因是:

1) 年缴更少:每年缴费更少,压力更小,就可以把保额做得更高了

2) 保费豁免:重疾险有豁免功能(分投保人豁免和被保人豁免),在缴费期内出险,后续保费就不用交了,而且剩余的保障依旧有效。所以说缴费期越长,豁免的机会就越大。

8. 重疾险可以买多份吗?可以重复赔吗?

不同于“报销型”的医疗险,重疾险是“给付型”的,所以可以多家买,出险之后也可以多家理赔。

申请理赔的话其实也没有特别的地方。只要把资料多备份几份,分别去申请各家理赔就行了。

和申请一家的理赔没什么区别。

公子针对市面上在售的150款重疾险做了个统计,优中选优,挑出来下面这6款:

公子推荐的这6款重疾险,不管是中/轻症还是癌症多次赔责任,都说得上是行业一流水平。

除了嘉和保缺少高发慢性肾功能衰竭外,其他产品高发疾病一个都不少。

而且这几款产品中,癌症二次责任也很优秀。

这八款之中,公子从其中挑保费便宜的和普适性较强的产品介绍一下。

没有介绍的,大家请参考之前的测评文章。

这款产品,应该说是现在市面上最接近完美的重疾险形态。

责任上,重疾、中症、轻症都有。其中不同器官的原位癌还能多赔一次。

其中重疾60岁前额外赔付60%保额。

保障期可选定期,或者终身。

可附加癌症二次赔付、心脑血管二次赔付,而且都很便宜。

不捆绑身故责任,包括其它很多责任都可以自选。

如果保定期,这款产品是市面上为数不多不捆绑身故责任的,而且可以分30年缴费。

如果保终身,可以加上癌症2次责任,目前保障完全的产品里,这款是最优。

嘉和保这款产品也是身怀绝技,它有个独特的成就——目前在售产品中,理论上的底价产品。

重疾:110种,赔1次,50万保额赔50万;

而且前15年,51岁前确诊,赔付150%保额,也就是50万保额赔75万。

中症:25种,赔3次,分别是50%、55%、60%。

轻症:40种,赔3次,首次是40%保额,也就是50万赔20万。

这个条件下,30岁男,30年缴费,保终身,一年只要4780

附加上重要的癌症2次赔付,包含了新发、复发、持续、转移,能再赔100%保额。

其中新发间隔期1年,其他间隔期3年,也是市面上标配的比较好的。

附加上之后,年缴只要5180

如果要说这款产品有什么缺陷的话,那只有轻症当中少了慢性肾功能障碍这一项了。这种轻症算是比较高发的,不保确实有点缺憾。

而且这个病和糖尿病有一定的关联性,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有一半都有肾脏相关疾病。

如果已经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相关症状,考虑嘉和保的时候就需要慎重一点了。

康惠保系列也是线上产品里比较有名的,甚至可以说某些方面是引领者的角色。

这次的2.0版本,有开创性地提出了“前症”概念,还绑定了前面我们强调过的“癌症2次赔付”责任,非常有个性。

重疾:赔1次,60岁前得重疾,额外赔60%保额;

50万保额,60岁前赔80万,和前面提到的超级玛丽2号Max同属市场最高水平。

中症:赔2次,每次60%保额;

轻症:赔3次分别赔40%、45%、50%保额。

前症:赔1次,赔15%保额;

癌症额外多赔一次,赔120%保额。

重疾、轻症都没有偷工减料,所以就不展开说了。

重点来看“前症”的部分。

这些疾病还是比较常见的,比如肺结节,很多人体检可能都发现过。

不过这些“前症”并不是说检查出来就赔,而是要达到一定条件的,比如做了某手术。

还比如肺结节,就要通过微创手术切除、且为良性,才赔。赔15%基本保额,50万保额那就是赔7.5万。

但有些前症的理赔条件就有点严格了。

比如“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这个病,就要求胃部部分或全部切除。

总得来说,前症责任的初衷是把重疾扼杀在摇篮里,形成“前症-轻症-中症-重疾-癌症二次”的全面保障体系,是符合消费者的预期和实际体验的。

这样做,保险公司能控制赔付率,患者及时治疗能拿到一小笔钱,不比舍不得治疗,也不用受罪,还能预防更严重的病发生。

观念非常先进,对消费者来说也是好事,但实际效果怎么样还有待市场检验。

重疾险形态复杂,选择的时候要考虑的方面非常多。

但只要读过公子这篇文章,就会知道重疾险要避开那些坑,选购的时候要关注什么。

建议收藏点赞,到需要做决策的时候再翻出来看看,带着疑问找对应的答案。

当然实际生活中,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可能还会遇到本文误解解答的问题。

大家可以私信,或者在评论留言,只要看到一定尽力帮助大家。

保险信息不对称非常严重,十买九坑,购买前仔细阅读下面的攻略可以让你少花几万块冤枉钱。

全网高性价比产品测评+全网最全选购攻略:


关注肆大财子,任何保险问题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重疾险是家庭保障规划的必选项,说到买保险,重疾险一定是绕不开的话题。今天这篇文章就给大家解决重疾险怎么挑,怎么买的问题。

2、家庭成员怎么买重疾险

3、选择重疾险时,要注意哪些保障

4、四、怎么判断自己买的重疾险保障足不足(买完必看!)

温馨提示:全文3940字,建议先收藏再阅读。

重疾险是专门针对重大疾病的赔付设计的保险。它有三大基本原理

第一,重疾险不同于报销型医疗险,其赔付条件是针对“罹患”列表内的重疾,如果不在列表里的疾病,保险公司是不予赔付的。所以才会有一些公司以赔付疾病种类的多少作为产品卖点。

第二,重疾险是赔付先于治疗,这是为了应对因重疾造成的突如其来的大量现金支出,所以先行支付保险金。就是一旦达到重疾理赔条件,就可以找保险公司去理赔,拿到保险金,投入到后续治疗里去。当然如果不用把这笔钱用于治疗,也没关系。

第三,重疾险的保费主要是根据投保人的性别、年龄,以及附加的保险责任种类来设置的。

通常来说,年龄越小保费越便宜,同样年龄的男性比女性的保费贵,这也是为什么重疾险最好在年轻时买的原因。另外,附加的保险责任越多就越贵,比如兼顾各种衍生的保障责任,比如轻症豁免、重疾多重赔付等等,有这些保障的产品比没有的要贵一些。

所以你可以看到,有些人的重疾险一年保费一万多,有些人的重疾险一年保费五六百,只看价格当然没有任何可比性。

清楚了基本的几个原理,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不同的家庭成员要怎么配置重疾。

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购置重疾险,原因很简单,现在的医疗成本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家庭成员里,配置顺序也有轻重缓急,原则是成人的保障应该优于孩子,家庭经济支柱的保障优于其他成员。

家庭收入的来源是成人尤其是家庭经济支柱,说白了就是如果家庭经济支柱倒下,连保费都没人交了,还谈什么保障?所以优先保护他们。

对于家庭支柱成员而言,重疾险额度应该是重疾治疗费加上自己1-5年的年收入;

对于非家庭支柱成员,预算的保额大概是重疾治疗费用就可以了。

根据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目前的重疾治疗费用约为40万元,因此,我个人建议重疾保额要买到50万元

为什么家庭支柱成员要另外加上1-5年的年收入呢?因为重疾往往意味着漫长的治疗过程,没有收入的同时还有流水般的支出。如果发生意外,也是给骤然失去经济来源的其他家庭成员缓冲的余地。

这里要强调一下本文所指的重疾险都是以重疾保障为主险的重疾险,不包括那些把重疾险作为附加险的产品。

我们一般推荐的重疾险:一种是定期的,另外一种是保终身的。

终身型的保费比定期贵,因为可以保障终身,所以比较贵。

定期重疾险一般保障期为一个固定的期限,保到固定的年龄。从承保之日起,保20年或30年;或者保到60岁。无论如何,多一天保障就失效了,而且就算没有理赔也不能返还保费。这种重疾险一般都比较便宜。

终身型重疾险为被保险人提供终身保障,但是它的保费就会比定期型的贵很多。因为罹患重疾的风险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的,由于这类产品一般都有寿险保障,所以这笔保额是一定会拿回来的,也就是说,这类产品会有一定的储蓄功能。

讲完基本概念性问题,那么从具体操作上来说,怎么选择重疾险呢?

(1)不必过分纠结重疾种类

一般人购买重疾险,一定会比较各家公司不同的重疾种类、条款细节,但是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

重疾险是一个同质化非常严重的险种,全世界范围内各家公司的产品都差不多,无非是疾病种类到底是59种还是63种的区别。

当然,承保的种类肯定是越多越好,但差的那几种病往往是患病率极低的那些,不用过于执着。

买重疾险的时候,也有人会问:“重疾险就保那么多种,每种的定义还这么明确,那万一我生的重疾,不是这里面的种类,或是不符合定义怎么办呢?”

那我得反问一下了:“你准备生哪种重疾呀?要不要专门给你准备生的重疾来设计一款产品啊?”这问题,恐怕回答不上来吧?

试想,任何重疾如果没有定义的话,就等于没有界定边界,那如何去理赔呢?如果重疾没有明确的定义,理赔时的争执不是更大吗?

十年之前,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多媒体对重疾险群起而攻之,导向是中国的重疾险保死不保病,生了中国重疾险中规定的重疾,基本就死定了。

其实那时我们就对几乎全世界主要市场的重疾险定义做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国内国外差不多。在媒体集中炒作后,很多医生站出来为保险公司鸣不平,表示这对保险公司的要求过于苛刻,保险公司并不能代替医院诊断病情。

比如癌症要求必须通过切片确诊曾饱受争议。许多肿瘤科医生表示,如果不通过切片确诊,患者恐怕无法心甘情愿地认为自己得了癌症。那又凭什么要求保险公司这种非医疗机构,断定患者是否得癌症呢?

每一个重疾的定义,绝对不是为了卡住受保人理赔,反倒是为了更加方便的理赔,从而明确指引。而这种指引本身也是随着时代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所以并不值得大家反复纠结。

(2)确定重疾保额和预算最重要

购买重疾险更重要的是,你要确定重疾险的购买额度,还有你的预算。也就是说,购买重疾险之前,你应该先“定保额”,你准备花多少钱治疗重疾,或者某种病的治疗平均费用大概是多少,以及在治疗重疾期间你本来需要承担的家庭生活责任部分支出。

举个例子:假设是癌症治疗,如果用常规手段手术+化疗治疗癌症,起码要准备50万以上;如果想尝试不同的治疗手段,要准备100万元左右。

定好保额后,你要开始制定预算。同样的保额,预算相差是很大的。如果你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当然是买保障终身的重疾险。如果预算没那么多,但又想买够100万元保额,可以用消费型重疾险来补充。也就是说,你可以用一部分消费型重疾险+一部分终身重疾险的方法来买够保额。比例多少,由你的预算决定。重点是买够。

怎么判断自己买的重疾险保障足不足

买保险的三原则是:保障充足,性价比高,重在当下。也就是说,即便买了终身型重疾险,也未必能一劳永逸。

每个人的保障需求不断变化,所谓“保障充足”,本身就是个动态变化的事物,主要变化的依据是你的钱包和外界环境。细分下来,我归纳了低中高三种段位的“保障充足”:

(1)初级段位:当下的充足


保障充足的最低层次,就是当下的充足。就是说,如果购买重疾险,衡量的是此时此刻你需要购买多少重疾的保额。

当下充足,毫无疑问是所有充足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尤其对于成长中家庭而言,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已经紧紧巴,不要在保险上耗费过多的资源。

(2)中级段位:时间层面上的充足


在当下充足的基础上,应该去追求第二层次的充足需求——时间层面的充足,或者叫期限上的充足。

随着时间流转,如何能持续保持保障充足的状态?这里面需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

一个是保障覆盖的时限长短,一个是保障能紧跟时代变化。

如果你现在财力不错,在“当下充足”已经满足的基础上,还有余力,你就应该考虑满足第二层次的充足。

解决保障覆盖时限长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购置保障终身的重疾险。

但时代变化带来的问题就复杂很多,比如医疗技术会随时代变化提升,从而造成医疗成本的上涨,在比如通货膨胀也会带来治疗费用和生活费用的提升等等,所以通过购买终身型的产品,一次过解决时间层面的充足,是理想化的做法。没有任何产品可以在此时此刻就能确保时间维度上的充足。

我一直强调保障规划要进行动态评估,设定一个期限,建议不要低于3年,要来重新检视一下你的保障方案,是否达到时间维度的充足。

(3)高级段位:安全余量的充足


更高层次的充足,也是保险行业的产品设计者不断发掘销售卖点的领域,就是我称之为“安全余量的充足”。在重疾险上,安全余量的充足更是被产品设计者做足文章。

过去在没有重疾险之前,多数是执行报销制,产生了多少医疗费,保险进行报销。

1983年,有一位医生发现,治疗费准备充足的病人和欠缺治疗费的病人相比,同样的治疗方案,前者的疗效比后者要好,那么如果在人发现罹患重疾的时候,保险公司能先理赔一笔钱给客户,可能对治疗的效果都会有正面影响,于是保险公司根据这个建议,设计出了先行赔付的重疾险。

重疾险发展到最近十年又遇到了一个新问题:之前的重疾险,在理赔过一次以后就不能再购置了,因为这个产品设计的医学前提是,大多数重疾无法治愈,所以没有再购置第二次的需求。

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重疾的治愈率越来越高,比如心脏搭桥手术,它本身是个重疾,但不算绝症,现在搭桥成功率极高,如果理赔了这样的重疾,痊愈的消费者需要再次购买重疾险,来防范再次得重疾,尤其是其他种类重疾的风险。

市场上产生了这种需求,产品设计就要进行调整,于是重疾险的产品设计中就出现了多重赔付的保障条款。这一类的保障,针对的就是“安全余量”的问题。安全余量,来源于金融学上的一个名词——safe margin。

这就好比拖地,你用拖把基本上把整个地面都拖完了,可能还有一些犄角旮旯你的拖把拖不到,这些犄角旮旯就是安全余量。

现在市面上许多重疾险产品,在保额、年限等等基本条款上差别不大,但收费不同的基础就在于安全余量保障上的设计不同,比如说多重给付,就有双重、三重、五重等区别,还有覆盖的重症种类多少、早期重疾赔付、轻症豁免等等。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安全余量的充足呢?

  1. 当下充足已经绝对保证;
  2. 时间层面的充足也一定程度保证了;
总而言之,重疾险是家庭保障的标配,还没配置的请赶紧配置,已经配置了的,请根据家庭经济收入情况,重新评估是否保障充足。
如果明明可以根据科学保障预算评估体系,有足够的条件配置到更高的维度,而没有去调配,本质上也是一种不充足。


~这是我的第63篇原创~

第一次买保险,到底该怎么买,买什么价位的,买哪些,给谁买?

你是不是经常有这种困惑,但又不想问身边卖保险的朋友,怕一问就被缠上,「哎呀,我还没想好要不要买呢,我只是有些疑惑而已。」网上的文章和视频,不是这个好,就是那个有坑,要么就是买了赔不了,保险这点事,真的让我爆炸啊。

别急,不管你是刚参加工作的祖国的花朵,还是新晋宝爸宝妈,亦或是中年危机焦虑不安的中产阶级还是企业高管。不管你收入高还是低,这篇文章分分钟让你明白,自己的保险到底要怎么买。

我不会推荐任何的保险产品,我也没办法推荐任何产品,因为每个人的家庭状况、收入占比情况、健康状况和个人需求都不一样。人家买了这个产品,不代表就适合你,但我要和你们分享的是,买保险应该有的正确的思路。

这篇文章我会分五个部分来讲,为什么买,买什么,怎么买,给谁买,到哪买,全篇干货,抓紧扶手,出发。

1.为什么有社保还要买商业保险?

社保有起付线,报销比例,报销范围,报销额度,大家都知道吧。


社保管的是温饱,商业保险能让我们过得更好。

打个比方,假如张三得了癌症,如果他有社保,那么入院之后就可以享受这份福利,治疗和药品费用大部分都可以报销,但是!很多好药是进口药和自费药(丙类药),这部分社保是管不了的,你到时候是用还是不用,你用的话,你的钱能撑多久?

你有合适的商业保险的话,管你什么药,用多少报销多少,可以保证整个家庭的生存质量,至少不会让你那么落魄。所以即使有了社保,商业保险还是十分必要。

强调一下,社保是是国家给的福利,能上的尽量都买上啊,没有单位自己也可以交。

2.保险这么多,我该买哪个?

很多人会被那种可以返钱的保险打动,说就是典型的占便宜心理。记住,当你没有任何商业保险的时候,第一,考虑的生命健康的保险,有足够保障之后,再考虑的才是理财类的保险,最后是资产传承类的保险。这是知识点,记住。

有人说那我买的是既保健康又返钱的不是挺好,你想一份钱,两个都有?保险公司让你占这个便宜吗?你算得过保险精算师吗?这种既保健康又返钱的保险才是最坑的,保健康保不好,想理财又理不好,所以健康归健康,钱归钱,分开去买。在两个都没有的情况下,一定是先买健康,又是一个知识点,记住了吗?

3.健康类的保险这么多,该怎么选?

健康险基本上就这4种,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和定期寿险,理想的情况下,这4种都要买齐。其实这4种保险,只有重疾险价格稍微高一些,其他三个都可以很便宜。我们买保险的钱,建议在年收入10%左右,太少,保障不足,太多,就影响你日常买买买了,没必要。

先说我们最需要买的保险就是医疗险,前面不是说了嘛,社保只能解决我们的温饱,那生病住院了,要花几万甚至几十万,医疗险就可以给我们全部报销。普通人呢买百万医疗险就好了,自费部分有1万不报销,剩下的全给报,一般报销额度每年都有两三百万,足够了。

三十岁的人每年只要三百来块,是不是超便宜。

如果是0-5岁的小朋友啊,建议买中端医疗险,住院0免赔,还可以选择特需部。小朋友生病,作为父母的我们,别提有多揪心了,看个病还要排队等半天?那我告诉你去特需部或者国际部,环境又好,基本不用排队,医生又牛逼,即使这个医生你昨天刚在普通部看过他的门诊,今天你到特需部看,那体验完全不一样,因为他在特需部看的病人少啊,就可以在每个病人身上花更多时间,自然治疗方案也可能会更好。当然,特需部花费也会高很多,而且医保不报销,但是,中端医疗险可以报销哦。

如果你有高端医疗险,就医体验就更好了,医疗资源也都是顶级的,还可以包含全球医疗,也可以享受保险公司的直付,就是你拿着这个直付卡去和睦家这种昂贵医院,不用另外垫钱,保险公司直接和医院结算。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产品仅供参考

医疗险不止包括住院的,还包括有门诊的。但是住院加门诊的保费太贵了,门诊级别那个病都不是什么大病,花的都是小钱,一般来说自己解决就好了。

接下来什么是重疾险,假如一个人得了重大疾病,比如癌症,那么保险公司就会一次性给你赔付,比如100万 ,意思就是说这100万就直接给你了,生病的花销都可以从这里面拿出,甚至买房买车也不管。

其实这并不是最能体现重疾险的意义的地方。出院之后,你以为开销就结束了吗?No No No,康复才是开始,一场大病,刚出院,没法继续上班吧?不上班就没有收入,车贷房贷孩子的教育费用,照样得继续支出。而此时重疾险的意义才凸显出来,他给你赔付的费用不仅用于治疗,还能用于后续没法工作期间的收入损失补偿。

重疾险的理赔金可以让我们即便没收入的时候,也能有钱的度过这个阶段。

前面讲到了,这4种健康险,只有重疾险贵一些,首先我会建议你买重疾多次赔付的储蓄型重疾险,就是可以赔好几次重疾,还有轻症中症什么的,如果一辈子没有得重疾,最后百年了,这个保额也会赔给我们的受益人,也就是说,我交了保费,这个保额一定会赔。

不分组多次赔付癌症多次赔付分组多次赔付单次赔付消费型定期消费型

那预算不足怎么办,去掉身故保障,价格便宜个40%左右,还不足?把保终身改为保至70岁/80岁,还会更便宜。记住,重疾险最核心的点是买保额,保额建议3-5倍的年收入。年收入都有30万了,重疾险保额才20万,顶个用。

为什么我会首推保终身的储蓄型重疾险,因为带寿险保障的保险,即使保险公司倒闭了,我们的保单会继续有效,会有其他保险公司来接管。但是消费型重疾险,保险公司倒闭了,我们的保障会game over。

别和我说保险公司不会倒闭,是谁教你的话术,回去翻翻保险法吧。

意外险就很简单了,就保意外身故、意外伤残和意外医疗,意外险很便宜的,买一年期的就好,100万身故伤残+5万意外医疗,每年也就300块。小孩子的意外险,便宜的60块就有很好的保障了。保额也是根据你的年收入来的,一般建议5-10倍的年收入,一家公司买不了很高的保额,可以分开好几家买。

如果你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啊,最好配上定期寿险,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是完全不一样的作用啊,他就是保我们还在工作赚钱的年纪,假如不幸走了,车贷房贷小孩的教育父母的赡养,这些不会消失的支出,定期寿险赔的保额顶上。

4.家里这么多人,给谁买?

很多人会愿意先给孩子买,这个不对。

你得知道,保险的作用是转移财务风险,也就是说现在谁最能赚钱,谁先买,先把摇钱树给保住了,这个家才不会垮。即便孩子生病了,大人你也有办法去搞钱啊,对不对?但是大人垮了,孩子就很难有盼头了。其次,再考虑孩子和老人,因为老人和小孩生病,还是得我们来支出。但是你想,和赔来的保额或者医疗费相比,保费才多少钱。

另外啊,小孩子的保险费,因为年纪小,所以很便宜,又没有我们大人这样那样的身体异常,基本上全身上下都能保。但是老人啊,不光保费高,还可能因为高血压、糖尿病或者其他七七八八的异常状况,买不了保险了。所以啊,别等到身体出问题了再想到买保险,趁年轻、趁健康,早点规划。

渠道很多啊,手机上就可以买的互联网保险,不过没人指导,条款看不懂,健康告知看不懂,不会买啊。

银行渠道,这个以理财险为主,以前经常发生的存钱变成买保险就是这里发生的。

电销保险,这个别买,产品最烂,倒是他们打电话的话术挺厉害的。

保险代理人渠道,就是我们身边接触的最多的在保险公司上班的,也是规模最大的一个群体,但是好像他们都说自家的产品最好,每个人都这么说,到底哪家才是最好的呢?

哪有什么最好的产品,即使有,那也超级贵知道吗,什么叫一分价钱一分货,但这并不一定适合你。好产品一定贵,但是贵的产品有可能是垃圾啊。买保险啊,我们要选到适合自己的。

但是寿险公司+财险公司几百家,我怎么选啊,难道一家一家去对比?也不懂啊。

没关系,还有有一个渠道叫做保险经纪人,会从市场上几十上百家保险公司几百几千款产品中选出更适合你的,只要认识一个人,就能了解整个市场,是不是挺哇塞的。

纵观整个市场,保险公司大致可以这样分类,我们所熟知的大公司,网点多、名声响但产品基本上没有性价比,新晋的小品牌或者网红保险公司性价比高但是服务跟不上,可持续性可能存在问题,合资公司品质高,性价比较高,品牌也较强。所以你要追求性价比,就别谈品质,要追求品牌,就别谈性价比。要我推荐,我们更倾向于头部的合资保险公司,各方面都会更均衡一些。

以上就是第一次买保险需要大概知道的5个知识点,你这么聪明,肯定学得会啦。不过保险还有很多很多细节啊,还有什么疑问啊,联系我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终身重疾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