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并购热潮会伴随着金融危机一起出现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为什么美国经常发生经济危机

美国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怎样的?

嗯,通俗的讲,那就从房产泡沫讲起吧~!

首先,如果楼主有一点经济学基础的话呢,应该知道国家一般均衡的时候储蓄与投资总量是大致相等的,但是在年美国的储蓄率竟然是负的~说明,美国存在过度消费的现象,即便是穷人,也不储蓄,而是借钱花。

房产也是这样的,许多银行贷款给那些穷人,他们最终还不起贷款的概率很大。于是,银行面对比较大的风险,就要提高利率。这种贷款就是所谓的次级贷款。

于是,面对火热的房产,穷人们都选择了去银行贷款来买房子。因为,房子不断的在涨价,即便将来还不起的话,也可以把房子卖掉,银行也是这样想的,即便是还不起的话,将来也可以把房子卖掉,也不会亏。

于是大量的“穷人”来买房子,大量的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根据简单的供求理论,房子必然会涨价,于是反过来继续 *** 了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热。于是,更多的人来贷款,买房,银行收取更高的利率,房产市场继续火爆。。。这样的一个循环导致了房子的价格远远高于其本身所有的价值,就像1000万一朵的玫瑰花一样。因此,房产泡沫形成。

反观银行方面,他所贷出去的钱风险极大,于是银行就把这部分的业务打包卖给其他的金融机构,要其他金融机构为其担保,并支付给大量的利润;于是,在诸多金融机构中的风险传导形成,当然并专指美国的金融机构。美国的金融机构将次贷业务打包卖给欧洲,卖给亚洲,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这种风险的传导是全球性的。

之后呢,就是房产泡沫破灭,房子价格一叠再跌。于是许多买房子的穷人还不起贷款,就将房子给银行来拍卖;而房子的价格已经远远比不上当初贷款额了。于是银行相当于用1000万买了一朵玫瑰,估计这朵玫瑰可以涨到1200万,但是目前这朵玫瑰已经跌到正常价格6块一朵了。显然,银行因此损失了大量的资产,而银行曾将次贷业务打包卖给担保方,于是担保方也要承担大量的债务。。如此循环。。导致了全球几乎所有的主要金融机构大量负债。危机形成。

反观美国方,金融市场的崩溃,导致了一些金融产品,证券啊,股票之类贬值,股票型基金净值缩水35%。而且,在美国,许多员工的福利待遇都是与公司股票挂钩的~显而易见,就赚的少了呗。~钱少了,就不能再过度消费了。因为美国的GDP主要靠消费来拉动~消费少了,购买的产品少了,企业赚的少了,自然要裁员了~于是美国也大量失业。

同理,美国赚的少了,消费其他国家的产品也少了啊,比如中国。而我国的GDP呢主要靠出口来拉动的工而在我国的出口结构中,美国和欧洲要占45%左右。(还有,人民币汇率的提高给出口型企业雪上加霜)于是,沿海地区出口型企业大量裁员,因为出口的东西不好卖了呗(珠三角地区明显)。

返回那个循环,沿海地区出口型企业裁员,人们赚的少了,于是买的东西少了,企业利润降低,就会进一步裁员,这是一个成倍的放大,放大多少取决于我们的边际消费比率。

而且新出台的劳动法也是来的不是时候,使企业的劳动成本增加,本来企业状况就不好,增加了人力资源成本,就更要裁员了,而且当前许多企业采取了变相裁员的方案来进一步降低裁员成本。不过,最近最低工资标准降低了,也许企业会好受一点吧。

这就是整个经济危机一个通俗的描述,具体细节部分我没有太多讲,呵呵~希望能帮楼主解惑。如果还有疑问呢,还可以联系的哦!

为什么美国经济危机时一定会对外打仗?? 20分

1首先是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使民众要分一部分精力关注下战争,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糟糕的生活。

2经济危机就业率是下滑的。战争一开,各种军工物资大量消耗,这相当于促进消费,这样国内就会创造出大量就业机会,带动生产。

3美国的战争胜多负少,胜利后不但可以打击敌对国家,还可以在对一些国家的国际贸易中占主动地位。 资源和资本的掠夺更是显而易见。

4总统的储治手段,胜利后会获得更多选民支持,当然在国家上层的权力斗争中也会更有利。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为什么会爆发?

1 在危机发生以前,民间已经预感到危机的爆发,而危机一旦爆发,企业倒闭,股民投资进企业的钱将无法收回,因此大家急于将股票兑现,防止资金流失。

2 大家疯狂抛售股票,股票市场当然无法正常运行咯。挤兑银行的原因也和1一样,企业倒闭后,银行对企业的贷款也将无法收回,倒闭的企业一多,就连银行也会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倒闭,那么储户的存款也无法收回,因此众多储户去银行取钱兑现,发生挤兑现象。

3 因为生产资料是私有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机构进行调耿,因此企业会处于对利益的追求而盲目生产。正如在这次危机中,由于每个企业都追求利润,而没有统一的机构对市场进行调控社会商品供给和需求,企业盲目大量生产商品,造成了严重的生产过剩,最终导致了这次经济危机。

为什么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会扩展到其他国家

偿个是美元是各国的主要外汇储备,美元利率变动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最大;

二是美元与黄金、石油有很强的相关性,避险资金一般在这三种品种中的流通性强;

三是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进出口国家之一,影响着各国的原材料、工业成品及农产品的价格;

美国经济大萧条和经济危机的原因

先是经济危机,再是因为经济危机引起大萧条的。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①根本原因: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私人占有性的矛盾的恶性发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作、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了无限制地追求利润,尤其是在经济繁荣时期,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新的经济危机爆发。

根据上面的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我们已经明确了,但是这里有个问题: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感受不到的,普通人能够分析出的问题是什么呢?或者说,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是市场供需出现矛盾。人们所能认识到的只是它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表面上来看,生产出的产品太多,市场需求有限,产品过剩,出现滞销。但产品是真的过剩吗?当然不是。那又是什么原因使供需矛盾逐步激化了呢?

以经济大危机的首发地美国为例,首先,美国20年代的繁荣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上,少数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20年代,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占有;另一方面,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他们的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尚不足24%。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第二,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 *** 了市场的虚假繁荣。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 *** 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消费的疲软。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第三,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非常猖獗,不但职业投机者,一些普通的美国人也参与股票的投机,把它作为致富的捷径。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擡,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的极端,股票以其帐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这就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埋下了隐患。1929年10月,以纽约股市的崩溃为开端,引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可见,股市投机活动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尖锐的矛盾,使矛盾激化,直接引发经济危机。

大约在01年的时候,美联储实行低利率的政策,存贷利率都比较低,

而当时美国的房市看好,房价一路上涨

这个时候,一些不吸收公共存款,资本充足率低的房地产金融机构,就贷款给一些欠缺还款能力保障的人,比如没有稳定工作的或收入较低的人

因为贷款利率低,还款的风险相对较小,而且房价上涨快,即使贷款人还不起钱了,这些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收回房产作为抵押,将房产卖出去,甚至对于当初借钱买房的人,卖出去的钱还了款,都还有剩余,所以美国人信心大增,大力发扬了这种让人人买得起房的方式

这些金融机构把带出去的款,作为债权,通过一些包装,卖到了二级市场,

在二级市场,这些债权又被划分成四个等级,优......

为什么美国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可以导致全球的经济危机?它是通过什么途径影响到全球的?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住宅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过程中的组成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贷状况循环出现,同时始终会涉及到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反身(reflexive)、循环的关系。如果容易获得信贷,就带来了需求,而这种需求推高了房地产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又增加了可获得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产,并期待能够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获利,泡沫便由此产生。近年来,美国住宅市场繁荣就是一个佐证。而持续60年的超级繁荣,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遇到麻烦时,金融当局都采取了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它途径, *** 经济增长。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对称激励体系,也被称之为道德风险,它推动了信贷越来越强劲的扩张。这一体系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人们开始相信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所说的“市场的魔术”——而我则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market fundamentali *** )。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而允许市场参与者追寻自身利益,将最有利于共同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使金融市场免于崩盘的并非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不过,市场原教旨主义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占据主宰地位的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则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美国为什么会出现金融危机?

一、房地产泡沫是危机的源头

次贷危机说到底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危机,而房地产泡沫的催生既和美国社会的“消费文化”有关,也和美国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和长期维持的宽松货币环境有直接关系。

美国经济长期以来一直有高负债、低储蓄的特征。为了应对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1年“9·11”事件的冲击,美联储打开了货币闸门,试图人为改变经济运行的轨迹,遏止衰退。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货币的扩张和低利率的环境降低了借贷成本,促使美国民众蜂拥进入房地产领域,所有的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上。当经济开始周期性下滑,利率提升,房价暴跌,泡沫也随之破灭,首先是低信用阶层的违约率大幅上升,从而引发了次贷危机。

二、金融衍生品过多掩盖了巨大风险

美国的大批放贷机构却在中介机构的协助下,把数量众多的次级住房贷款转换成证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各类投资机构购买;而投资机构则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术,再将其打包、分割、组合,变身成新的金融产品,出售给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这样一来,提供次贷的银行变魔术般地销掉了账上的抵押贷款这类资产。表面上看,这是皆大欢喜的“金融炼金术”,但在其基础上发行了近2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进而衍生出超万亿美元的担保债务凭证(CDO)和数十万亿美元的信贷违约掉期(CDS)。当这些创新产品的本源——次级住房信贷资产出现问题时,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就犹如空中楼阁,轰然坍塌下来。

三、美国金融监管机制滞后

以负有维护美国经济整体稳定重责的美联储为例,它只负责监督商业银行;而负责投资银行的监管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只是在2004年经过艰难谈判后才获得监管权的。这就使得像美国国际集团(AIG)这样涉及多领域的“巨无霸”,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处于根本无人监管的灰色地带,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金融创新”。

金融评级机制在此次危机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那么多金融机构的贷款出现了问题,它们发行的金融产品有那么多漏洞,金融评级机构居然“视而不见”,使很多问题债券、问题银行能够长期被评估为“优等”。

由于国际金融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而美国又无视一些国家多次提出的加强监管的建议,因此,整个国际层面也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在监管滞后的整体气氛下,金融机构的贪婪性迅速膨胀。

美国为什么会出现金融危机?出现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因为美国人喜欢贷款,喜欢分期付款,自然就要贷银行的钱。当金融受到一些波动的时候,人们没钱还款,银行就不行了,银行一亏损,就带动整个美国金融危机,但因为美国是金融大国,他一亏损,就不会进口别的国家的货,那么,整个世界就会金融危机。

过去的一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风起云涌。据统计,整个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成功实施境外并购交易案例共计126起(仅指目标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的并购),较2015年的91起增长了38.46%。尤其吸引眼球的是,航母式大额海外并购频频发生,例如天海投资392亿收购美国IMI公司100%股权布局全球IT供应链服务;青岛海尔整合通用电气下属家电业务相关资产,涉及金额达351亿,打造家电行业全球领导者;美的集团斥资292亿收购德国KUKA公司94.55%股权,进入智能机器人领域。中国企业已俨然成为全球跨境并购交易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2016年中国公司海外并购描述性统计

○民营企业成为绝对主力

○支付方式以现金交易为主

○并购方式以收购股权为主

第一,从并购主体性质来看,民营企业绝对是本轮境外并购热潮的主力军。在已披露的成功交易案例中,101笔海外并购交易都是由民营企业发起,超过交易总数的80%;国有企业发起的海外并购交易共计25起,占总数的19.84%。

第二,从并购目的来看,中国上市公司进行境外并购的主要目的是扩大规模,拓展海外市场。一方面,收购与自身从事行业一致或高度相关的行业,可以降低并购的难度,增加企业境外并购的成功率。另一方面,选择并购自身相关行业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理性投资逻辑,是在整个宏观背景下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考虑。面临我国国内行业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调整、消费乏力的状况,企业通过实施横向并购可以拓展境外市场,消化过剩产能,引入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第三,从并购标的所处产业来看,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产业以第二产业为主。2016年全年共发生了80起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并购交易,占全部交易总数的63%;第三产业的交易总数为44起,占比35%。中企海外并购行业的多样化体现出了海外并购的结构正在不断优化,从传统产能过剩的行业向新兴领域过渡。

第四,从并购标的所处地区来看,目前,我国走出去企业的足迹已经遍布全球各地。从海外并购的标的资产所处地区分布中可以看到,2016年超过40%的海外并购交易发生在欧洲,共计59笔。欧洲已然成为上市公司“走出去”的主要投资地,而其中德国是2016年欧洲并购的热门投资地,共计15起并购交易领衔第一。德国是传统技术强国,又正值经济复苏之际,通过并购,有实力的中企能获得先进的技术,打通海外市场;而德国企业亦能打通中国市场,并获得资金助力研发升级。

第五,从并购支付方式来看,海外并购交易几乎全部使用现金进行交易。现金支付具有灵活便捷的特点,使用现金进行支付可以规避国内的多审批环节,加快交易进程,提高并购成功率。现金支付也反映出国内优秀企业融资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可以通过债权融资、定向增发等多种方式获得企业并购所需的大量资金。

第六,从并购方式来看,几乎所有的海外并购都是直接收购标的方的股权,仅有几例交易是购买标的方资产。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并购交易不仅是单独由上市公司发起交易,与并购基金等合作共同实施海外并购的案例在增加。并购基金等资本通过提供债务融资、专业咨询、尽职调查、共同进行股权投资等方式积极参与海外并购交易,发挥其专业优势,提高并购成功率。

海外并购的诱惑:优质资产白菜价?

全球金融危机后,普遍认为发达国家的优质资产估值走低,是企业进行并购的良好时机。那么,从并购溢价来看,海外并购是否真如某些预期那样,并购的是处于估值“洼地”的企业?

从收集的数据来看,并非如此。目前披露的海外并购的成交价格平均为标的净资产的9.22倍左右,2016年国内并购市场平均溢价10.7倍。按标的资产所处地区来对比溢价倍数,可以发现,发生在南美洲市场的并购交易的平均溢价最高为12.71倍,紧随其后的是美洲市场的10.47倍,欧洲市场的9.07倍,境外亚洲市场的8.87倍,大洋洲市场的4.4倍,最低为非洲市场,溢价1倍左右。在经济危机后全球经济艰难复苏的大背景下,各国经济增长缓慢,不少企业面临着经营困境,但海外并购资产并不是所谓的“便宜”资产,相反溢价倍数都不低。如智度股份15.38亿收购美国Spigot信息技术公司,溢价79倍;东方精工收购意大利EDF专用设备制造企业,溢价15倍,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深重的意大利,其国内资产也不便宜。

从长期来看,如果标的资产能给并购企业带来良好的收益,使得收益现值能支撑并购时所支付的高溢价,这项并购才算是理性可行的投资决策。目前国内经济发展降温,企业将投资目光转向境外,渴望获得优秀品牌、先进的技术、成熟的渠道、领先的管理经验等优质资产,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获得利润新的增长点。但是,这种所谓的战略性高溢价是否值得是每一家想要“走出去”企业应该冷静思考的问题。现在的价格不“白菜”,买来的资产要对得起这个黄金价。

本轮海外并购热潮并没有走进估值“洼地”进行并购,那么吸引国内“走出去”企业目光的又是什么?或许企业“走出去”看重的是境外企业的国际品牌价值、成熟的营销网络等,期望通过并购实现协同效应。但中国投资者也给境外卖主留下了“有钱”的印象,很容易被别有用心见钱眼开的卖主利用,当心在海外并购中被“宰”,黄金价买来了劣质资产。毕竟标的资产是否真的价如其质是需要时间的考验的。

以史为鉴,吸取日本跨国并购惨痛教训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上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楼市和股市屡创新高,日本企业变得空前富裕。拥有大量货币的日本企业,扬言买下半个美国,掀起了一场日企海外并购的热潮。三菱以14亿美元收购了美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国国家历史地标”——洛克菲勒中心;索尼公司以34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娱乐巨头,哥伦比亚公司……一系列大规模海外并购使得日本成为了当时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

对于当时身处泡沫经济高峰的日本企业而言,这些海外资产显然都是优质大白菜。然而,不少日本企业进行海外扩张带有投机的色彩,仅关注并购交易的短期盈利性,而不是以企业长期的发展作为海外并购交易的出发点。在日本国内资本泡沫被刺破后,股市、楼市双双大跌,企业价值严重缩水,日本企业只能选择撤退而美国企业则重新收复失地。1995年,三菱收购洛克菲勒中心5年后,由于经营不善,不得不以半价将洛克菲勒中心拱手还给美国人。日本企业当时高调的海外并购,最后不少交易都暗淡收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应当吸取日本的经验。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状况与当时的日本有着类似之处,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持续疯狂上涨,各路资本投机行为严重。中国企业的“钱多”也与当时的日本企业类似。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时期,企业进行海外并购获得新的发展能力无可厚非。然而,盲目跟风,只会导致数年辛苦积累化为灰烬。当泡沫被吹破,资产缩水,资金吃紧,经营维艰时,则为时晚矣。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还是应当以经营好自身的主营业务为己任,警惕各种投机行为的风险。毕竟,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才是其价值最根本的保证。

中国公司海外并购:且“并”且谨慎

直接并购尽管有多种优势,但也存在风险。有研究表明,并购在短期内可以使企业价值得到提升,但长期来看,企业的利润却会下降,会计利润减少,企业绩效下降,反过来会使企业价值进一步降低。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并购后的整合不尽人意。成功并购后,企业面临着整合的风险,有效整合才算是给并购画上圆满的句号。有效的整合不是两个企业之间简单的加法,而是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整合。海外并购,需要整合的除了微观层次的企业自身因素,还涉及宏观层次的不同地域之间政治、法律、习俗等非经济因素。因此,海外并购成功的难度更大。

除此之外,可能的原因还包括后续经营中现金流不足导致的财务风险。海外并购通常都是以现金作为支付方式,需要大量资金,承担标的方的债务,并购后整合及发展还需投入资金,这些很可能引起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使得企业在并购后经营发展所需的资金不足,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总之,海外并购中应当遵循理性的投资逻辑,衡量并购交易的经济效益和商业价值,警惕各种风险,从自身定位出发,既要考虑投资价值带来短期的财富效应,同时更要注重投资后的长期盈利,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价值。中国企业“走出去”应该抱有一颗平常心,想清楚为什么要出海,出海又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且“并”且谨慎。只有投资价值和持续收益并重的海外并购才算得上成功,这样的海外并购才不至于仅仅是风口的猪。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并购金融研究院

  并购,是企业扩大做强的最直接手段之一,也是帮助弱势企业走出困境的最直接手段之一。年全球后,汽车行业出现了一轮并购热潮。但有研究显示,75%的并购交易是不成功的。那么,如何保证并购的成功?除直接并购外,还有哪些好的联营合作方式?就这些问题,组委会派记者采访了美银美林董事总经理暨投资银行工业部亚洲区联席主管石坦明博士。

  石博士目前负责整个亚洲工业客户的投行业务,曾经为多宗地标级并购与融资交易担当顾问,例如:以23亿美元向集团出售和的交易、工程与建设以44亿美元售予和( )与54亿美元的合并。他曾参与的跨境交易包括三一重工收购大象(Putzmeister)的交易、东芝收购USEC、法雷奥收购Niles和联宇投资基金收购Hyva。他也曾协助不同的企业进行股票和债务融资,例如、国际煤机、Hyva、创科实业、明阳风电、天能动力、龙工以及与亚洲、美国和欧洲的企业和私募股权基金进行其它交易。

  问:汽车业在全球后出现了一轮并购浪潮。您认为下一轮将于何时出现?

  答:我们认为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将继续出现并购交易。整体而言,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全球并购活动日益增加,但正如其他行业一样,并购交易量遵循经济周期,一般而言,上升周期的交易量多于下行周期。

  大型汽车制造商的并购交易并非常见,因为此类交易非常庞大和复杂,一般需要数年或者很长一段时间来进行分析和周详规划,并且最终可能无法实现,因为市场状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并购活动的可预测性较低,并购与财务压力、经济环境不断变化、或行业经营模式转变而息息相关。

  上一次引发了数笔大型并购交易,比如印度汽车收购,收购,以及收购的股权等。在未来的下行周期,可能会触发其他并购交易,值得一提的是,在周期内的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出现大型交易。

  问:并购是良好的发展机会,但研究显示75%的并购交易是不成功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您可以为我们分析成功并购的关键因素吗?

  答:一般来说,判断一项并购交易是否成功是很困难的,首先我们无法比较进行或者不进行并购,企业将会发生什么变化,而且判断该交易成功与否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很多企业如果单独经营,面对未来的营运环境,可能比并购后所形成的庞大实体更为艰巨,但我们无法单独经营的企业未来之路是怎样的。

  并购交易最成功的是,其一要有强大的战略依据,其二并购能带来高水平的协同效应,其三是裁员人数有限,最后并购协议是以合理的条款和估值完成。另一方面,如果合并后的整合过程,由于战略和文化不匹配,或者因深入的重组而变得复杂,这些交易则可能困难重重。

  问:中国汽车制造商近年来热烈追捧外国汽车品牌和资产。您认为他们收购这些品牌是否理智?您对中国汽车制造商收购海外资产有什么建议?

  答:实际上并没有很多中国汽车制造商收购外国品牌的交易。收购是一个例外。未来可能出现更多此类交易,但如上文所述,大型汽车制造商的并购交易过程复杂,并非普通的并购,未来可能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交易浪潮。

  问:近年来,跨国汽车制造商倾向于通过技术合作或交叉持股来建立联营关系,而不是直接并购。为什么?这种合作模式有帮助吗?

  答:合作和交叉持股是全面并购以外的一个良好选择,特别是如果两家合作伙伴都是大型企业,而且双方缺乏互补不足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进行合作可以是两家企业更深入了解对方并且探讨潜在协同效应的途径之一,随后两家合作伙伴关系的企业可以扩大合作范围,或者采取进一步整合的步骤。

  问:哪一家公司将成为2012年全球排名第一的汽车制造商?

  答:今天的汽车业,以几家大型汽车制造商为代表,他们各自的全球产量均超过600万台。其中包括汽车、、、和。中国大型汽车制造商去年产量已超过400万台,由于产量将进一步增长,因此预期在未来数年将进一步缩小与全球领导者的差距。

  问:您对中国汽车制造商的财务状况有何看法?他们是否良好的投资机会?

  答: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过去十年全球主要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市场。汽车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作为全球生产基地的中国来说也具有重大意义。

  中外合资企业和国内品牌一直并行发展,各自都能成功建立市场份额。目前全球汽车业以几家大型汽车制造商为代表,各自的全球产量均超过600万台。中国大型汽车制造商去年产量已超过400万台,预期产量将进一步增长,可望在未来数年进一步缩小与全球领导者的差距。

  目前中国国内汽车品牌继续着重开发国内市场,并日益关注出口市场,形成相辅相成的增长机会。实际上,一些品牌在过去几年已开始积极拓展出口业务,主要出口市场包括亚、拉丁美洲、非洲和东欧。我们预计国内品牌将继续实施扩展策略,最终将汽车出口到欧美市场。到目前为止,由于欧美市场的监管机构和消费者都有很高的安全、质量和技术要求,造成国内品牌一直难以进入这些市场。

  问:您能不能预测一下未来会否出现诸如收购这类大规模并购活动吗?您认为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如何?

  答:我们认为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将继续出现并购交易。整体而言,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全球并购活动日益增加,但正如其他行业一样,并购交易量遵循经济周期,一般而言,上升周期的交易量多于下行周期。

  大型汽车制造商的并购交易并非常见,因为此类交易非常庞大和复杂,一般需要数年或者很长一段时间来进行分析和周详规划,并且最终可能无法实现,因为市场状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并购活动的可预测性较低,并购与财务压力、经济环境不断变化、或行业经营模式转变而息息相关。

  上一次引发了数笔大型并购交易,比如印度汽车收购,收购,以及收购的股权等。在未来的下行周期,可能会触发其他并购交易,值得一提的是,在周期内的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出现大型交易。

  实际上,市场上并没有很多中国汽车制造商收购外国品牌的交易。收购是一个例外。未来可能出现更多此类交易,但是大型汽车制造商的并购交易过程复杂,并非普通的并购,未来可能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交易浪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的注册资本代表着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