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些皇帝算枭雄?

父母积善,福荫子孙;子孙积善,福荫父母。

中国人很注重父慈子孝,一直以来关于古文化的传承都有很多说法,比如孩子们该不该再学习《三字经》、《论语》等,很多育儿专家,也呼吁:过度的溺爱,是喂给孩子的毒药。

我记得有段时间,国内很多父母很推崇国外的教育,流传着,国外很多孩子初中开始就开始自己旅行了,而我们的初中生,在父母眼里还是个什么都做不好的孩子。

有的人说:父母在不远游,是完全把孩子框死在一个框架里了。其实,凡事都有利有弊,适合本土文化的,才是最好的,哪怕现在有诸多不足,但是一定会慢慢变好的。

古时候,穷人家的孩子考上功名,街坊邻居都会说:祖坟上冒青烟了。我国古代大臣,只要到了某品官员,其子女都可以承袭他的官位。还有父债子偿一系列的说法,都让我们相信,本家列祖列宗会保佑着子孙后代,也因此民间有宗祠族谱,皇宫有黄陵史记,为的一是传承祖先未曾完成的遗愿与家训,二是寻求祖先的庇佑。

我国的历史王朝有很多,有这么个朝代,因为祖先安葬得好,蒙荫16世。我相信很多人已经猜到是哪个朝代了,没错就是明朝,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乞丐皇帝。据说,朱元璋能当上皇帝是因为他的父亲葬得好,不过这个故事有很多个版本,我们也来看看。

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幼时家境穷苦,却也算幸福。时间就这样走到1344年,凤阳突发大旱灾,几个月都不下雨,田地里几乎颗粒无收,地主们更加剥削家里的长工短工,米价也居高不下,农民们饿得没法,只好弄些草来充饥,到后来连草都没有了只能吃草根。

不多时日,很多人都饿死了,朱元璋的父母和哥嫂也相继饿死,剩下朱元璋和他二哥相依为命。朱家兄弟孝顺,想为亲人寻个地儿安葬,可是朱家是佃户,没有土地。

为了安葬父母,朱家兄弟下跪求地主开恩,看在以往勤勤恳恳的份儿上,肯安葬他们父母。可是地主心狠,不仅不施舍,还将兄弟二人大骂了一顿,最后还是邻居于心不忍,给了他们一个地方,让他们安葬父母。

朱家兄弟千恩万谢,将父母遗体用草席卷起,运往安葬地。行走到一处时,天降暴雨,兄弟俩只能紧急找避雨的地方,为了不让父母遗体淋雨,兄弟两只能将遗体放在能完好躲雨的地方,两人去另一处避雨之地。

一阵淅淅沥沥之后,雨过天晴,兄弟二人正要过去,突然山体滑坡,将朱元璋家人遗体压在了下面,几乎只是一瞬间,一个小土堆就堆起来了,看上去好像是坟墓,这就是传说中的"天葬",据说这块地是龙脉,而此后,朱元璋也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胆识,一路开挂,最终成为明朝开国皇帝。

谁埋在这里,谁的后代一定会成为真龙天子

相传,朱元璋的祖父有一天在地里干农活的时候,碰到了一个老道士,道士讨水喝,朱初一将自己不多的水拿给了道士,道士见他心善说道:"我本不该言语,看你心善,不妨和你说,你现在休息的地方,如果有人死后葬在那里,他的后代一定会成为真龙天子"。

朱初一满脸震惊,半信半疑,但他觉得自己百年之后,哪里都一样,那葬在这里也不是不行。于是,回家后,再三叮嘱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朱元璋的父亲,自己死后,要把自己葬在那里,还要将那个地方成为朱家的祖坟。

朱初一百年后,朱元璋的父亲依照父亲的遗愿,将他葬在了那个地方。后来他的孙子,真的成了真龙天子。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为了纪念父母,祖先,曾经打算重修祖坟。刘伯温,作为朱元璋的军师,说先去看看,然后再定。到了一看,就对朱元璋说:"不可以动这个祖坟,否则朱家的气运会被影响"。朱元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最后,朱元璋下令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修祖坟,修建了明皇陵。

明朝作为最后一个我国汉人掌权的封建王朝,在历史上拥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很多历史学家都在研究明朝,市面上也有很多关于明朝的书。明皇陵自然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是明朝皇帝的百年安身之地,更是能为我们研读几百年前的历史提供重要的依据。

对于明皇陵的保护,还有这么一段佳话。在修建京沪高铁时,明皇陵刚好在规划范围之内,为了保护明皇陵,我国政府决定绕开明皇陵。

不要小看"绕开"这两个字,它表示着建筑学家需要重新测量制定最省钱省力省时的方案,意味着方案制定后,要再挖近300米的隧道,意味着还需要再建设6公里的桥梁,意味着在总费用的基础上,再多花2亿元才能将京沪高铁建成。

传言嘛,自然是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不过,历史本就神奇,说不定真的发生过一不一定。也有可能一切都是冥冥中注定,无巧不成书而已。不管是哪种,我们把历史多了份神话色彩,其实也是在表示着我们对未知未来的向往,表示着我们对历史伟人的崇拜。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生于这天地间,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像古人一样,能被后人铭记。不过得先想想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

我想也许故事被神话了,但表达的多行善事,恩泽后代的宗旨没变,意在告诉我们,做父母的爱护子女,尊重子女,教育子女成人,是一种善,为后代集福;做子女的孝顺父母,也是行善积福。世界如此大,很多寓意美好的历史,信信也是好的,万一是真的呢?

  朱元璋打小也有一帮好哥们,什么徐达啊、汤和啊、邓愈之类的,家都在凤阳。小时候给地主放牛,几个人饿了,没东西吃,朱元璋出主意:“咱们把牛给吃了吧。”这帮孩子都听他的,就动手把牛杀了吃了。吃完后开始发愁回去怎么交代,朱元璋说:“这事儿简单。”于是走到悬崖边把牛尾巴夹在两块石头中间,回去报告说牛自己掉悬崖下面去了,自己拉尾巴也没拉住。把个地主弄得没办法。

  后来投靠郭子兴的红巾军,郭很喜欢他,就做主把后来的马皇后许配给了他。要说朱元璋真找了个好老婆,一次朱犯事儿被郭关了起来,不给吃的,马皇后就弄了几张烙饼送进去。这个时候郭的手下来了,马皇后赶紧把饼放在衣服里,等那个手下走了后,马皇后把饼拿出来,饼太烫,居然在胸口烫了个大红印,朱元璋摸着马皇后的烫伤哭了。后来郭死了,朱代替了他的位置,势力越来越大。正当他要做大事的时候,坏消息来了,北方的刘福通败了,把红巾军推举的皇帝韩林儿送了过来,朱元璋也是红巾军啊,这个皇帝就成了烫手的山芋,不想要又不能不要。于是就安排手下大将傅友德去接这个韩林儿,在过长江的时候,也不知道这个船是怎么搞的,漏了,傅友德呢自己会水,扔下船跑了,把个皇帝活脱脱的给淹死了!!!为这事儿朱元璋没少哭鼻子,可是傅友德呢?照样当他的大将!一点儿事儿都没有。

  还有一件事情《明史》就没有记载了,说徐达病了,这个病不能吃发的食品,比如鹅。朱元璋呢?硬给徐达送了个烧鹅,皇帝送的啊,徐达没办法,硬着头皮吃了,果然吃死了。后来把这个历史事件叫――蒸鹅之赐,很多资料中转载过,不知道是真是假。不过看看朱元璋对待功臣的态度,应该差不多。

  写到最后才想起这个人来,我的十大里无论如何也要给他留个位置。这小子本来就是个无赖角色,吴越之间是怎么结的仇?就是这个家伙干的好事儿。当年人家孙子伍员讨伐楚国,由于伍员做的太过火,被楚国人借秦兵给打了回来。勾践一看机会来了,就开始骚扰吴的边境,吴王阖闾气不过,带兵过来打。勾践呢?也真行,知道自己打不过,就弄了一帮死刑犯放在阵前,当然事先都重重的赏赐了他们家属。这些死刑犯呢就对吴军大喊:“我们都是越国的士兵,由于以前打了败仗,觉得羞愧,回去没法见故乡人,今天当着敌人自杀!”说完后齐刷刷的抹脖子!吴国的军队再厉害也没见过这样的流氓的啊,都腿肚子转筋,于是勾践指挥大军一通杀,把吴国打败了,还把阖闾打得重伤,死了。

  这小子这一仗靠流氓打法取胜了,可是还有更流氓的呢,他趁着吴大丧,又出兵伐吴!这下子吴同仇敌忾,把他俘虏了。这小子更能装孙子,鞍前马后的侍奉夫差,夫差病了,他居然上去给人家尝粪!!!真是够狠!后来损着更是一个接一个,送美女,送珠宝,捎带着还给离间吴国的两个宰相伍员和伯痞,生生的把个大英雄伍员给弄死了!

  有一件事情也很有代表性,有一次越歉收,向吴借稻种,吴很慷慨的给了越。等吴国歉收了,向越借种子,越居然把种子全部煮了一遍送给了吴,结果粮食没种出来还饿死了不少老百姓。勾践还大言不惭的说吴国的土地不适合种越国的种子,夫差呢,还真信了。

  后来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勾践还是趁吴举国远征的时候偷袭了一把,把个吴给弄的疲惫不堪,后来灭了吴。这事儿听起来就觉得吴很冤,从头到尾招谁惹谁了?

  勾践的所作所为他的大臣范蠡看得很清楚,功成之后就找个理由走掉了。临走的时候有点舍不得多年的老伙计文种,忍不住提醒了一下:“大王这个人啊,阴险毒辣,只能共患难,不能同享乐啊,你还是跟我一起走吧。”文种正陶醉在成功的喜悦里,哪里舍得挪窝啊:“吃了这么多年的苦,现在总算出了头,你痴呆啊,就这么走了?”范蠡没有办法,自己跑掉了。

  果然勾践上台后的头一件大事就是处死两个人,一个是伯痞,另一个就是文种。他笑眯眯的给了文种一把剑:“你给我提供了五条灭吴的计谋,我用了三条就把吴给灭了,剩下的两条我也不想听了,你去地下说给先王们听吧。”文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上失败的枭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