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跨境电商产业园电商创业园?

原标题:厦门跨境电商产业园:筑巢栽梧自贸区产业转型引凤来栖 来源:国际商报

厦门是中国最早设立的四大经济特区之一,良好的经济与外贸基础,以及独特的空港、海港优势为跨境电商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2014年12月20日,厦门首个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式揭牌。该产业园是厦门自贸片区特色产业平台之一,同时也是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自揭牌以来,产业园通过搭平台、引龙头、做服务和筑圈层,着力打造跨境电商进出口生态圈,吸引了包括亚马逊等优质电商平台企业落户,形成了完整的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链,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产业园始终坚持围绕产业精准招商,强化龙头带动,促进产业集聚,从“腾笼换鸟”到实现“筑巢引凤”,生态圈层逐步成型,取得了生态、运营双重成效。与此同时,产业园的创新服务和政策服务也在为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目前,产业园已形成高度融合的进口运营平台和专业化、服务型的出口运营服务平台,吸引了亚马逊全球开店项目在华南地区的首个跨境电商园、东南亚领航电商平台Shopee的首个Shopee跨境孵化中心、亚联商贸等龙头企业及项目纷纷入驻,并带动跨境电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实现金融、物流、营销、孵化等跨境电商要素集聚。

产业招商方面,产业园建立重点项目对接联动机制,政企联动,深入产业带、精准招商,引入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企业近180家入驻,出租率近90%,累计注册企业560家、注册资本金20亿元,带动电商创业就业2200人,累计培养中高端电子商务人才2000人以上。

生态运营方面,产业园以“产业+生态圈+社群”的运营理念构筑平台圈层,汇集出口孵化、国际物流、知识产权、财税、法律、IT信息、支付等20余类近百家服务商资源,构建核心服务商梯队,形成共享合作机制,亚马逊生态圈及社群建设已成型,实现服务要素集聚。

创新服务方面,组建“大麦in象”亚马逊出口卖家社群,会员企业达50家;举办公益性人力资源培训活动,并推动跨境电商人才孵化基地建设;加强海内外考察交流,举办电商产业活动,为园区中小企业带来各类外部资源,搭建行业资源对接与服务的桥梁。

政策服务方面,平台持续发挥自贸区重点平台窗口功能,以打造公共服务品牌为目标,从公共服务中实现平台及客户价值。特别是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政策服务,助力园区中小企业获得各级业务发展、运营补助等扶持资金,促进信息共享、降低企业成本,实现共同成长。

作为厦门自贸区特色产业平台、区域产业创新及发展的试验基地之一,从2015年至今,产业园已实现由原4万平方米老旧工业厂房转型成为厂房10万平方米、具备通关监管功能的跨境电商全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从单一物流通路到联动全球。

从1.0版本发展到3.0版本,跨境电商产业平台开发运营模式持续更新迭代,平台服务不断升级。

产业园1.0从海运快件试点园区起步,随着产业园运营单位象屿集团成立相关公司作为监管平台运营服务商,线上搭建申报数据服务平台、线下搭建监管运营平台,逐步实现了物流、模式、融合三大创新,业务规模从无到有,增长迅速;产业园2.0围绕厦门跨境电商“六体系、两平台”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政企联动,引入电商龙头带动产业集聚。

随着2018年厦门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平台把握全新发展机遇,完成了进出口生态圈雏形及运营服务体系的打造。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产业园3.0将以跨境电商“三年行动”方案为指引,补链强链,打造完整的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以及完善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目前,跨境电商产业平台已形成了独特的“搭平台、促共赢”的“象屿模式”。

据悉,平台整体定位为集通关监管、商务办公、运营支持、圈层构筑为一体的跨境电商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及供应链运营基地。同时,与行业知名电商企业合作运营线上线下进口运营平台:打造境外商品服务中心,延揽进口垂直电商平台、优质海外B2B渠道商及品牌商、厂家落户自贸区,建设自贸区境外商品服务中心,构建立体化电商商品服务体系。打造专业化、服务型出口运营服务平台:利用入驻的产业链配套企业多方合作的契机,结合“品牌100出海计划”及“走进产业带”,寻求厦门M2C市场机会,当前,涵盖代运营、人力资源、知识产权、软件开发、税务服务商等服务商资源的出口生态圈服务体系已成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去年,厦门市商务部门发挥商务优势,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入种类丰富的产品,重点围绕产销对接、电商扶贫、结对帮扶等工作,多措并举推动临夏州企业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助力消费扶贫更精准,为全市扶贫注入新活力。据统计,2020年厦门市商务部门共组织采购销售临夏州扶贫农副产品8130万元。

  一、搭平台,设立专馆专区专柜,线上线下展销扶贫产品

  去年10月以来,在厦门市的地铁站、BRT站等公共场所,一台台两米多高的AI智能自动售货机全新亮相,里面摆放着手撕牛肉、牦牛肉酱、酸巴巴果汁饮料等西北特产,吸引来往市民的目光。

  它们是厦门市向社会投放的消费扶贫专柜,方便市民就近购买扶贫产品。目前已先期布置150台,优先设立在政府机关、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站等场所。市民通过手机扫码或者刷脸支付,就可轻松完成消费。夏商民兴超市等52个门店专门开辟了消费扶贫专区,展示售卖蔬菜、特色牛羊肉等扶贫产品。此外,还有10个消费扶贫专馆。据介绍,去年消费扶贫月期间累计完成销售1200.3万元。

  这是厦门市利用新零售助力消费扶贫的创新策略,厦门市商务部门鼓励本地流通企业采购临夏州扶贫产品,推动线上线下设立消费扶贫专馆、专区、专柜,与临夏州商务部门合作建成临夏特色产品厦门电商体验中心和临夏特色农产品直供中心,形成集设计、包装、仓储、加工、展示、售后等于一体的扶贫产品对外展销窗口,逐步扩大临夏州农特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多年来,厦门市商务部门还助力临夏优品亮相国际展示平台,全力推动厦——临两地商务考察、展销推介、产业专题论坛的举办,多次组织企业到临夏州“落地生根”。市商务系统还整合优质展会资源,鼓励临夏州企业来厦开展产销对接活动,包括厦洽会、名优特农产品展销会、陇原精品对接会等,连续3年为临夏州提供厦洽会免费展位,为厦门、临夏两地企业搭建产销衔接的桥梁。在“东西协作 消费扶贫”2020陇货精品厦门对接会上,现场签订采购意向1.78亿元。

  二、通渠道,出台政策打通产供链接,实现高原夏菜等常态化供应

  如今,厦门人的“菜篮子”“果盘子”里都有临夏产品。去年,厦门出台肉菜供应量奖补政策,夏商集团、市供销社集团引入高原夏菜、甘肃优质猪肉、麒麟瓜等扶贫产品,通过夏商配送、民兴超市、社区团购平台等渠道供应市场,夏商民兴超市、绿百合超市等均有销售,丰富厦门市“菜篮子”“果盘子”供应。

  其中,高原麒麟瓜、藏香猪均为去年首次引进,厦门市供销社集团在解决藏香猪销售瓶颈的同时,也保障猪肉市场的节日供应。

  这背后,是产业链畅通的强大支撑。厦门市商务部门通过搭建高原夏菜产销平台,打造全产业链消费扶贫新模式。一头推动绿百合在临夏州设立甘肃成伯农业公司,通过流转5300亩土地,打造高原夏菜示范基地。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从种植、采摘、储运、加工、包装、配送、收购、批发、销售等全链条发力,更好带动当地脱贫增收。这种方式将技术指导、劳务用工与消费扶贫相结合,形成“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的帮扶新模式。另一头,发挥夏商集团等国有主渠道优势,与临夏企业合作整合生产链、供应链和渠道链,通过民兴超市展销专区、夏商配送伙食单位、闽批市场扶贫专区档口等渠道,实现高原夏菜季节性常态化供应。据统计,2020年累计运抵365车9112.24吨高原夏菜,销售额6025.22万元。

  三、强造血,办培训建基地送人才开网店,让更多人加入电商创业大军

  电商扶贫持续发力,厦门充分发挥电商企业优势,拓渠道、搭平台、送人才,为贫困地区脱贫增强“造血”功能。

  厦门市商务部门开展电商扶贫活动,多次在临夏举办电商扶贫发展论坛、直播电商培训等活动,为当地贫困户及电商企业骨干输技能、送人才。“西有农时”“临夏铺子”等电商品牌逐渐做大做强,直播带货、开设网上扶贫专区等扶贫方式效果显著。去年,中达集团先后举办了百名网红助力脱贫攻坚网络直播、母亲节助农直播、东西协作电商消费扶贫公益直播等活动,累计销售扶贫产品超过200万元,为贫困地区滞销农产品打开销路。

  厦门市商务部门还注重培育电商创业人才,依托中达产业园,做大做强电商孵化基地,吸收临夏州贫困户开展电商带头人培训,充分挖掘农村电商专业人才,激发当地贫困户创业致富意愿,通过能人滚雪球式示范带动效应,吸引更多贫困户加入电商创业大军,已累计为临夏州培训电商人才869人,当地贫困户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店铺247家,销售额近9400多万元。

  此外,厦门市商务部门推动夏商、绿百合等本地企业在临夏州设立种植基地,发展“市场+公司+农户”“市场+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形成需求导向、市场带动的长期产销协作关系,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牲畜托养、雇佣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厦门跨境电商产业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