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年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的的

中国传统节日有16个,分别是春节、元宵节、土地诞、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腊八节、冬至节、祭灶节、除夕。节日不同,蕴含的寓意也不一样,各地的习俗也虽有差别,但出入不大。

1、春节指的是正月初一,民间喜拜年图吉祥,

2、元宵节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古代是情人节,现在习惯吃元宵,寓意团团圆圆。

3、土地诞是指二月初二龙抬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男人们会在这天剃头,有龙抬头的吉兆。

4、上巳节指的是三月三,古时称为女儿节,三月三要煮蛋吃,防头痛。

5、寒食节指的是清明前一两天,也叫禁火节,人们以冷食为主。

6、清明节为每年的4月5日,它是最大的祭祖节,以扫墓为主。

7、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5,习俗多为吃粽子,赛龙船。

8、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很热闹。

9、中元节是中国的鬼节,也是祭祖节之一。

10、中秋节是举家团圆的大节,习俗为吃月饼,赏月。

11、重阳节是中国的老人节。

12、下元节是农历十月十五,祭祀祖先祭祀祖先的节日之一。

13、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腊八节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14、冬至节是24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15、祭灶节俗称小年,北方一般农历12月23过小年,南方则是12月24日过小年,人们会在这天向灶神祈福保平安。

16、除夕也就是春节,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是中国人最注重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吃团年饭。

56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1、阿昌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会街节农历九月初十、泼水节农历二月二十九日、撒神农历七月初一、尝新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2、白族: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日、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渔潭会农历八月十五日、保安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3、布郎族: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泼火节农历二月十九日。

4、布依族: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

5、朝鲜族: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上元节农历正月初五、寒食节农历四月初五、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6、赫哲族:赫哲年农历正月初一。

7、回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8、基诺族:打铁节农历一月、火把节农历六月。

9、京族:哈节农历六月初十。

10、德昂族:泼水节农历四月十五日。

11、东乡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12、侗族:芦笙节农历六月至九月、侗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斗牛节农历二月、吃新节农历六月至七月。

13、独龙族:卡崔哇农历十月中下旬。

14、俄罗斯族:复活节公历三、四月。

15、鄂伦春族: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

16、鄂温克族:米阔鲁节农历五月二十二日。

17、高山族: 新年祭农历十二月。

18、仡佬族:灯杆节农历正月初一、仡佬节农历三月初三、尝新节农历六、七月

19、哈萨克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20、拉祜族:库扎节傣历三月、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尝新节傣历十二月。

21、黎族: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

22、傈僳族:收获节农历九月、澡塘节农历正月初三、过年节农历正月初一、刀杆节农历二月初八

23、珞巴族:旭独龙节藏历二月、隆德节藏历四月。

24、满族:颁金节阴历十一月十三日、庙会农历四月。

25、景颇族:目脑节农历正月十五日。

26、柯尔克孜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诺劳孜农历正月初一。

27、达斡尔族:春节(阿涅)农历正月初一 。

28、傣族:泼水节傣历六月六日、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 。

29、苗族:龙船节农历五月二十四、吃新节农历六月初六、赶秋节农历九月。

30、仫佬族:依饭节农历十月、后生节农历正月或七月。

31、纳西族:正月农具会农历正月二十日、三月龙王庙会农历三月十五日、七月骡马会农历七月十五日。

32、怒族:鲜花节农历三月十五日。

33、普米族:大过年农历正月初七、大十五节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尝新节农历九月、转山节农历七月十五日。

34、土家族:过赶节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祈禳节农历正月初三、牛王会农历八月初八、擂台会农历二月初二。

35、土族:火神节农历正月二十九日、端阳农历五月初五。

36、佤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播种节农历三月十五日、新米节农历七、八月。

37、维吾尔族: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努鲁斯节伊斯兰教历八月十四日。

38、乌孜别克族: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39、锡伯族:春节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至次年正月初二。

40、毛南族:庙节农历五月、南瓜节农历九月初九。

41、蒙古族:蒙古族新年农历正月初一、那达慕大会农历七~八月。

42、苗族:苗年节农历十月初五、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

43、门巴族:藏历年藏历正月初一、望果节藏历八月间。

44、羌族:羌族大年农历正月初一、青苗会农历三月十二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

45、撒拉族: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46、畲族:分龙节农历五月十五日。

47、水族:借额节农历九月、卯节农历五、六月。

48、塔吉克族: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迄脱迄迪尔爱脱节农历三月间。

49、塔塔尔族:肉孜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50、瑶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盘王节农历十月十六日、尝新节农历八、九月。

51、彝族: 歌节农历三月初三、二月八农历二月初八。

52、裕固族:送年节农历三月初七、春节农历正月初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53、藏族: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藏历年藏历正月初一、望果节藏历八月间、雪顿节藏历七月一日。

54、壮族: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日。

55、哈尼族:十月节农历十月初一、六月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56、汉族: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四大传统节日。

1、春节指的是正月初一,民间喜拜年图吉祥,

2、元宵节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古代是情人节,现在习惯吃元宵,寓意团团圆圆。

3、土地诞是指二月初二龙抬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男人们会在这天剃头,有龙抬头的吉兆。

4、上巳节指的是三月三,古时称为女儿节,三月三要煮蛋吃,防头痛。

5、寒食节指的是清明前一两天,也叫禁火节,人们以冷食为主。

6、清明节为每年的4月5日,它是最大的祭祖节,以扫墓为主。

7、端午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5,习俗多为吃粽子,赛龙船。

8、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很热闹。

9、中元节是中国的鬼节,也是祭祖节之一。

10、中秋节是举家团圆的大节,习俗为吃月饼,赏月。

11、重阳节是中国的老人节。

12、下元节是农历十月十五,祭祀祖先祭祀祖先的节日之一。

13、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腊八节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14、冬至节是24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15、祭灶节俗称小年,北方一般农历12月23过小年,南方则是12月24日过小年,人们会在这天向灶神祈福保平安。

16、除夕也就是春节,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是中国人最注重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吃团年饭。

  • 生、长、收、藏,蕴含了我国古人深刻的哲学智慧。冬之藏,也是生机之藏,是蓄势待发、万物生化的必然阶段,意味着收获之后的蓄力,也意味着春回大地的迎候。贵阳的冬天看似肃杀,实则生机萌动。在这湿冷多阴的冬季,也挡不住时时光临的艳阳天。黔山秀水正蕴集着充盈的生机和能量,准备迎接又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季。

  • 出版社:华文国际出版社这是一个个真实的传奇故事。著名的佛教圣地梵净山孕育了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如贵州史上的一等果勇侯杨芳,光绪帝亲自册封的将军欧阳建威,中国近代抗日名将欧百川、罗启疆,以及当今外交官戴秉国等等。他们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民族的愿景,与艰难坎坷的现实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将一个个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故事,融入...

  • 侗年,欢喜了山野村寨的隆重节日

    如今,我住在繁华的都市,每逢一年一度的春节,都要经历一个盛大甚至奢华的火热欢庆过程。然而,当除夕夜火爆的迎新炮竹声渐渐消停之后,我便会回忆起在家乡过侗年的情景来,一缕淡淡的乡愁袭上心头。在家乡,侗族的众多节日中,侗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最为隆重热烈。家乡的侗年分三次过,分别在农历的十月下旬、十一月中旬和春节过年。

  • 盘龙山下布依情 民俗春节年味浓

    在乌当区盘龙山森林公园下的下坝镇中寨布依寨,布依族同胞们以其特有的方式过着别样的春节。比如春节期间走亲戚拜年等活动,布依族同胞们就与众不同。如果你想见识见识,那就跟着我来感受一下吧!正月初四,天气晴朗,柔和的阳光给这个春节送来了暖意。

  • 过年,安顿心灵的精神家园

    年,是二十四节气土壤中长出的大树,根深,枝繁,叶茂。过年,过的是四时八节中,季节深处的根和枝叶积攒出来的那份祈盼和喜庆,春节就是年这株大树上盛开的花朵,是花朵里流溢出来的世事与人情。祭祀,人与万物情感交流春节是锦屏苗族社区最隆重的节日。

  • 占德江总人口八成以上的土家人过年,时间持续一月有余,也就是腊月三十前后各半个月的时间都呈过年状态。其标志是:民间,从杀年猪开始,到正月十五过大年结束;口中,漂泊在外的从"回家过年"开始,到"过完年再出去"结束;官方,从"春运"开始,到"春运"结束。杀年猪德江土家人过年,从杀年猪拉开序幕。而拉开序幕的时间节点,是冬至之后,大多数是从腊月中旬...

  • 贵州布依族“过年”习俗

    布依族是西南地区一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由远古僚人演变而来。王化未开的布依族先民,对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天象缺乏认知和理解,充满着敬畏之心,进而演化为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无论是传统的干栏式木楼,还是当今各种各样的"洋楼",每家都专门留出一间最正中、最宽敞的屋子作为"堂屋"。堂屋面对大门一壁安设神龛,供奉"天地神祇"和祖先灵位,被视...

  • 苗家年味--展丰村虎年春节侧记

    这是一座恬静的苗寨。这座苗寨就是剑河县岑松镇展丰村。据说,展丰村今年的年味特别浓郁。那天,我们追逐着太阳前往展丰村。虽然已是大年初六,但这座苗寨却依然洋溢着浓浓的年味,阵阵酒歌和芦笙曲子从山寨里传来,苗家人都沉浸在自由祥和的节日气氛中。

  • 达德学子胡搏九其人其事

    在上世纪80年代编史修志的工作中,笔者有幸与贵阳资深报人、省文史馆馆员黄炜先生结识交往。曾听黄老先生谈到他在贵阳达德学校的众多师友,国民党方面的有韩文焕、曾俊侯以及胡摶九等。韩文焕是达德学生,官至贵州保安副司令,后逃到台湾。曾俊侯曾任达德校长、贵州省参议员。胡摶九为达德学生,贵州省党部执行委员,最后出任清镇县长。

  • 古语有云:"关者,当都邑之界,讥出入而禁奇邪者也,亦因以征商旅之税焉。"这指出了"关"的位置一般都设在"都邑"的边界处。因这一方向是进出该都邑的必经之地,以"关"征税那真是难有漏网之鱼。又因扼险守隘,为都邑门户,战事一开,只需突破关隘大门,多半也就兵临都邑城下了。

  •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领袖,是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一代伟人。他既是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自古诗词言志,从中可以管窥作者经历、事业作为、思想境界和文学造诣。作为革命老区,贵州有决定中国革命前途和命运的猴场会议、遵义会议,很多地方留下了红军的足迹。

  • 明清贵阳手工业作坊与商贸的形成发展

    自明代贵州建省至今的600余年来,贵阳一直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中手工业和商业的发生、发展,对繁荣市场、促进生产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形成了贵阳手工业和商业的特定文化谱系,在黔中大地上留下了众多人物的背影和形形色色的故事。

  •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开阳磷矿矿务局流传着一首好事者编的顺口溜——盖仲民的两排树,沈万山的水泥路,万伍钊的冷冻库,姚继元的俱乐部。这首顺口溜所表现的内容烙有浓厚的时代印迹,看得出它的时间跨度之长,从"抓革命、促生产"的岁月,到改革开放初年。

  • 1957年农历4月,景发哥出生在一个叫"马架湾"的小村寨,那是农业合作化运动方兴未艾的年代。像所有奇特的人物降生时,几乎都伴随有"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等奇异的自然天象一样,景发哥的出生似乎也伴随着些许异乎寻常的先兆。他的母亲回忆说,头天晚上,她梦见院坝的那棵老柏上,喜鹊聚集在上面叫个不停。

  • 伏羲、女娲源自布依、佤族

    中国人都知道远古祖先伏羲和女娲,《周易·系辞传下》说神农氏之前:"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纲罟,以佃以渔。"《世本》说伏羲发明琴瑟,以鹿皮为嫁娶之礼。

  • 阿尔巴尼亚地处旅游资源丰富的巴尔干半岛,适合在玩欧洲东南部的时候带上它。而且,与人满为患的西欧相比,阿尔巴尼亚对于国人绝对是一个冷门旅行地,它和科索沃、马其顿还被称为"欧洲大陆最后一块处女地"。阿尔巴尼亚的历史遗迹、山海奇景、湖泊温泉和多元化美食,都是这个神秘国家的魅力所在。

  • 上善若水张富清——长篇散文《静静流淌的岁月》写作感悟

    "春风化雨,张富清朴实纯粹的人生给我们树立了一座人生的丰碑;上善若水,张富清淡泊名利的德行为社会锻造了一个时代的典范!"当我在电脑上敲出这段文字的时候,已经是6月6日凌晨3点,我却没有半点儿倦意。注视着这段文字,张富清老人的形象又在我眼前清晰地浮现出来:儒雅淡定,清癯挺拔,眼睛里没有95岁老人惯见的空洞和茫然,而是闪现着慈祥和睿智。

  • 关注小人物是一个作家良知的表现——读老纳大师启祥先生的小说《无奈》

    当今时代提倡读书、读好书,这是一个国家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因为只有读书、读好书,才能实现朱自清先生所说的阅读经典的文化价值,从而真正达到孔老夫子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新世纪以来,产生了一些具有较高精神价值的文学作品,如雪谟的《大漠祭》、池莉的《生活秀》、尤凤伟的《泥鳅》、刘庆邦的《神木》等。

  • 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我与涂尘野交往的日子

    逢"十"生日将至,家人共识:一如既往,低调处理。只约贵阳的极少数至亲密友,一切费用由我自理。并说明谢绝一切礼金礼物。在外学习的两个孙子也通知他们不用回来,打电话即可。在昆明的侄儿及其他亲戚,他们不知具体时间,就不用通知了。在商量邀请在筑密友时,我提到涂尘野,龙隆、龙泉忙说他"走"了!我大吃一惊,前几个月他还请我吃饭呀!龙隆解释说:"怕...

  • 贵阳“城市客厅”:筑城广场

    筑城广场位于遵义路北段两侧的筑城广场,东邻贵州民族文化宫,南邻瑞金南路,西邻河滨公园,北接南明河。广场曾根据"西南一声春雷响"的口号,被命名为"春雷广场",后改名为"人民广场",进行了扩建。2011年4月1日,贵阳市委、市政府启动人民广场封闭改造建设工作。

  • 城市“绿肺”:观山湖公园

    观山湖公园地处贵阳市观山湖区中心区域,紧邻贵阳市行政中心,是按照"自然、生态、大众、和谐"的园林规划设计理念,依托园内得天独厚的水体、山丘、林木、野生动物等资源,以湿地为特色,集观赏游览、文化娱乐、康体健身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公园。公园于2011年正式建成,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中国侗族聚居于黔、湘、桂三省交界的毗邻区域,总人口有296.03万人(2000年“五普”数据),被誉为中国侗乡。而贵州省黎平县就位于这方钟灵毓神奇疆域的中心腹地,其侗乡府级建制历史最早,至今已有595年的历史。它以丰富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民间文学艺术文化和区位优势而成为侗乡腹地。

神奇侗乡黎平县又位于贵州省东南边缘,全县辖25个乡镇,总人口50余万人,其中侗族人口33.7324万人(2006年黎平县公安局人口年报数据)。黎平县是以侗族为主体的民族地区,聚居的侗族为全国之最,即规模最大,又最有特色,侗族传统文化保存得最为完好,故被誉为“侗乡之都”。

一、侗族主要传统节日现状

黎平侗族以节庆活动的丰富多彩而著称全国,每年的节日集会上百次,大的节日集会多达20余次,月月有节,是“百节之乡”。影响较大的节日主要有:正月“祭萨节”“千三欢聚节”二月“赶社节”三月“花炮”“斗牛节”“摔跤节”;四月“乌饭节”;五月“端午节”;六月“天赐节”;七月“祭祖”;八月“赶歌坪”“泥人节”“芦笙节”;九月“鱼冻节”;十月“祖宗节”;十一月“平安节”;十二月“过侗年”。素有“大节三六九,小节月月有”之称。

有的节日虽然名称和意义相同,但过节的时间有差异,内容各具特色,目的各有不同。有的是为了庆贺丰收;有的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有的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有的为了宗教活动。但无论怎样,侗族节庆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任何节日都是民俗大展示和歌舞艺术大表演。

二、侗族传统节日的价值分析

侗族传统节日是一种具有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无形文化遗产,它贯穿于侗族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的进程,并深深影响着侗族的发展,对其价值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其文化的精华,把握新时期侗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向,在经济建设和旅游开发中合理利用和开发侗族传统节日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历史价值。侗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侗族传统节日也伴随着历史走过几千年,它记载着侗族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力量及愉悦的心情,表现了侗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勇敢,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民族。其历史渊源值得探究。

(2)文化价值。侗族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文化资源巨大,主要体现在民族音乐、舞蹈、戏曲、艺术、服饰、饮食、习俗、祭祀等方面。其文化底蕴深厚、古朴、传统、而富传奇色彩,是所有侗族文化的集中体现,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意义,综合了所有的侗族文化价值取向。

(3)艺术价值。侗族传统节日是侗族人民世代相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集歌舞、表演、戏曲、乐器、服饰表演等为一体,具有浓厚的趣味性,是艺术总结的盛会。节日里的侗族大歌是世界级的精品音乐文化,是无伴奏无指挥多声部的音乐,在世界民间音乐中,其艺术价值就体现在它自成一体的无伴奏多声部系统,完好的保存了它的原真性;其表演艺术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源于生活或是某一种劳动动作的体现;表演古朴,道具原始,乐器独特;节日里的精美服饰具有很高的美学和艺术价值。

(4)旅游价值。在经济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许多人对民族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已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的旅游形式。而神秘、独特、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资源,无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乡土文化旅游者。有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选择“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民间特色乡土游,而黎平侗族正是这样的旅游地,这里的侗族节日文化保持着她的原生性和完整性。由于相对的封闭,受到外界的影响不是很大,这对侗族的传统节日为侗族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可行性前提条件,使侗族传统节日成为旅游项目而成为可能。因此,开发侗族传统节日文化对乡土旅游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1)传统节日与民间艺术和习俗相结合地保护。传统节日推动着民间艺术和习俗的发展变化,而民间艺术和习俗又是传统节日的载体,没有歌舞表演和风土人情的节日是缺乏灵魂的,没有民族节日作为民族艺术的平台,民间艺术也就得不到完整的展示、演示和保存。一是传统节日与民族歌舞相结合;二是传统节日与侗族服饰相结合;三是传统节日与侗族特色饮食文化相结合。

侗族传统节日是与侗族歌舞、侗族服饰以及侗族饮食文化等相伴相随的,离开了传统节日文化,这些也就失去了其存在和展示的空间。如果民族传统节日一旦消失,侗族的其他文化也就失去了它所展示的舞台,侗族大歌、舞蹈、戏曲、民族服饰、侗族饮食等文化的失传也就可想而知。

(2)尊重民族信仰,保护传统节日。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许多的传统节日都与民间信仰有关。在侗族传统的节日里,多数起源于民间信仰中的祭祀活动,更多的节日则在传承过程中逐渐融合了包含信仰观念的民俗活动。如“祭萨”“赶社”“吃新”“千三节”等,这些古老的民间信仰构成了侗族传统节日形成与传承的独特文化生态。因此,尊重民族信仰,实际上也就合理地保护了民族的传统节日。

(3)积极开展传统节日的普查与宣传工作。普查统计与宣传是对民族传统节日进行有效保护是对濒危的少数民族节日进行抢救的基础。开展普查统计的目的在于摸清本县境内的民族传统节日有哪些?主要的类别和形态、蕴藏的情况、分布的村寨、传承的范围、演变情况以及节日的历史背景。如今,侗族传统节日面临着被演变的命运,所以很有必要进行普查统计。可以通过当地广播电视媒体、各种报纸杂志、大幅宣传画等,以及开展民族节日采风活动、举办民族节日摄影和美术大赛、旅游产品推介等途径加强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使得传统的节日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来增强影响力。

(4)建立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机制。作为全国最大、以节日之多而著称全国的侗族县,可以率先积极探索一个对民族节日文化进行保护的模式,以更好地对民族传统节日进行保护。一是立法保护,即用条例规定的方式对侗族节日进行保护;二是行政保护,即县一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和民族特点制定有关侗族传统节日文化保护的“办法”或“规定”;三是形成民间自然保护模式,即在节日到来之时,要引导侗族人开展原生态农家乐,引起侗族人对节日的重视,并提前为节日的到来而做充分准备。四是在不改变原生态的基础上,对大型的集体性节日活动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导,并给予资金上的扶持,及每年可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侗族传统节日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

此外,就是对后人进行教育。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保护措施”条款中对“传承”加上“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的说明,这意味着“教育”是“传承”机制的重要手段。这样,传统的节日文化才会“世代相传”下去。

(5)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传统节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传承,需要的是提高认识,将传统节日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批申报为地区级、国家级以及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传统节日列为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不仅仅是保护节日的文化特色,更是提升传统节日经济的竞争力。在我国,有的传统节日往往被国人淡忘,传统节日经济在我国反而不如西方节日经济有竞争力,这是就我们传统节日得不到很好保护的现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