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咨询公司是如何帮助公司来进行组织定位的?

北方园林绿化常用树种资料

性状: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色。叶扇形。雌雄异株。种子核果状。
分布:仅1科1属1种,为中国特有种。北京各公园、庭院、路旁及古庙内有栽培。喜温暖、湿润气候。
用途:观赏及用材树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种子可食、入药,叶可提取银杏醇。

性状:松科云杉属。常绿乔木,小枝上有叶枕。针叶线形,被白粉。雌雄同株。球花单生枝顶。种子核果状。
分布:北京密云县海拔1500米以上山地有分布。各公园广见栽培。
用途:观赏及用材树种。

性状:松科落叶松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叶条形。雌雄同株。球果卵球形。
分布:中国特有种,分布于海拔1400米以上。北京山区海拔800米以上有栽培。耐寒。
用途:用材树种。材质坚重,供建筑用。树干可采割松脂,树皮可提取取单宁。

性状:松科雪松属。常绿乔木,树冠塔形,枝平展。叶针形。雌雄同株。球果卵球形。
分布:原产喜马拉雅山等地,我国多引种栽培。北京广见于各大公园和庭院。
用途:世界著名观赏树种及用材树种。对HF和SO2较敏感。

性状: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皮斑驳状,灰白色。针叶,3针一束。雌雄同株。球果卵球形。
分布:中国特有种,分布于海拔500~1500米山地。北京各地有栽培,耐瘠薄,抗SO2。
用途:优良的绿化树种及庭院观赏树种。球果可入药,种子可食。

性状: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针叶5针一束。雌雄同株。球果卵球形。
分布:中国特有种,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上山地。北京的公园、绿地及庭院常见栽培。
用途:用材及庭院观赏树种。种子可食或榨油,树皮可提取栲胶。

性状: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成年树树冠常平顶,树皮灰褐色。针叶,2针一束。雌雄同株。球果卵球形。
分布:中国特有种。北京中低山区有分布,各地广见栽培。耐寒,耐瘠薄。
用途:用材、防护林及绿化观赏树种。种子可榨油,树干可采脂,松针及花粉可入药。

性状:杉科水杉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叶条形,交互对生,扭成2列。雌雄同株。球果近球形。
分布:中国特有种。北京香山樱桃沟及部分公园有栽培。喜湿润。
用途:速生用材树种及园林观赏树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性状:柏科侧柏属。常绿乔木,树皮淡灰色,小枝扁平。叶全为鳞片状,交互对生。雌雄同株。球果卵球形。
分布:原产中国及朝鲜。北京城乡广见栽培。耐寒,耐干旱、瘠薄。
用途:北京市树之一,重要的绿化树种。根、树皮、叶、种子均可入药。

性状:柏科崖柏属。常绿乔木,小枝排成地平面。叶鳞形,对生,揉碎有芳香。雌雄同株。球果红褐色,种子具翅。
分布:原产北美。北京部分公园有栽培。

性状:柏科圆柏属。匍匐状灌木。叶二型:鳞形及刺形。球果卵形。
分布:产于中亚及欧洲。北京的公园及延庆县有栽培,耐干旱、瘠薄。
用途:庭院观赏及绿化先锋树种。枝、干、根可提取香精。

性状:柏科圆柏属。常绿乔木,树冠卵球形。叶二型:鳞形和刺形,3枚轮生或交互对生。雌雄异株。球果肉质,近球形,有白粉。
分布:原产中国。北京各地常见栽培。耐干旱、瘠薄。
用途:观赏及用材树种。枝、叶可入药。

性状:柏科圆柏属圆柏栽培变种。常绿乔木,枝条向上直展并扭曲。叶全为鳞形叶。
分布:北京的公园、绿地有栽培。

性状: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树皮灰白色。单叶互生。雌雄异株,柔荑花序。蒴果,种子有种子毛。
分布:中国特有种。北京各地广有栽培。耐寒,抗大气污染。
用途:用材及平原区主要绿化树种。

性状:杨柳科杨属银白杨变种。落叶乔木,树冠圆柱形,侧枝向上集拢,树皮灰褐色。单叶互生。雌雄异株,柔荑花序。
分布:原产中亚。北京有栽培,在延庆县生长较好。耐干旱。
用途:防护林及观赏树种。

性状: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树皮深灰色,纵裂。单叶互生,叶三角形。雌雄异株。
分布:原产美洲。北京部分公园、路旁见栽培。喜湿。
用途:四旁绿化及观赏树种。

性状: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树皮灰绿色,小枝具棱。单叶互生,近菱形,中部以上最宽。雌雄异株,柔荑花序。
分布:中国特有种。北京山区有分布,平原风沙地区有栽培。抗风。
用途:防护林及用材树种。

性状: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树皮灰白色。顺近圆形。雌雄异株,柔荑花序。蒴果。
用途:用材树种。树皮可入药。

性状:杨柳科柳属。落叶乔木,树皮深灰色。单叶互生,披针形,叶背灰白色。雌雄异株,柔荑花序。蒴果,种子具种子毛。
分布:产于中国、朝鲜、日本等地。北京城乡常见栽培。耐寒,耐旱。
用途:防护林及绿化树种,亦可作用材树种。

性状:杨柳科柳属。落叶乔木,枝细长,下垂。单叶互生,披针形。雌雄异株,柔荑花序。蒴果,种子有种子毛。
分布:产于亚洲、欧洲、美洲。北京的公园、水旁常见栽培。耐寒,耐水湿。
用途:绿化及水土保持树种。

性状:杨柳科柳属旱柳变种。落叶乔木,分枝密集,树冠阔卵形,呈镘头状。单叶互生,披针形。雌雄异株,柔荑花序。
分布:北京公路旁、公园常见栽培。耐寒,耐旱。

性状:杨柳科柳属旱柳变种。落叶乔木,枝条卷曲向上。单叶互生,披针形。单性异株,柔荑花序。蒴果。
分布:北京各公园常见栽培。

性状:胡桃科核桃属。落叶乔木,树皮灰白色。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枚。雌雄同株,雄花柔荑花序,雌花穗状花序。假核果。
分布:北京山区广为栽培,城区公园亦常见。耐干旱。
用途:重要的木本油料、用材及观赏树种。核桃仁可食,可榨油。枝、叶、果皮及种仁均可入药。

性状:胡桃科核桃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色。奇数羽状复叶,小叶9~17。雌雄同株,雄花柔荑花序,雌花穗状花序。假核果。
分布:北京山区沟谷有分布。耐寒,耐旱。
用途:用材树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性状:桦木科桦木属。落叶乔木,树皮灰白色。单叶互生,侧脉5~8对。雌雄同株,柔荑花序。坚果具翅。
分布:北京门头沟区百花山、房山县、密云县、怀柔县海拔1500米以上高山有分布。
用途:用材及观赏树种。

性状:桦木科鹅耳枥属。落叶乔木。单叶互生,卵形,侧脉8~12对。雌雄异株。坚果,果苞叶状。
分布:北京房山区广见分布,生于阴坡或杂木林中。
用途:用材树种。种子可榨油。

性状:桦木科榛属。落叶灌木。单叶互生,长圆形。雌雄同株。坚果,果苞管状,密被刚毛。
分布:北京山区广见分布,常与榛子混生。
用途:果仁可食及榨油。

性状:壳斗科栗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单叶互生,具刺芒状锯齿。雌雄同株,雄花柔荑花序,雌花3朵聚生。坚果,生于刺状总苞(壳斗)内。
分布:北京花岗岩山区广见栽培。喜沙壤土。
用途:重要的木本粮食植物。种子可食。枝、根可入药。

性状: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树皮木栓层发达。单叶互生,叶缘具刺芒状锯齿。雌雄同株,雄花柔荑花序,雌花单生或数个聚生。坚果,壳斗杯状。
分布:北京低山阳坡多有分布。耐旱。
用途:用材及水土保持树种。树皮制软木。壳斗含鞣质,果实含淀粉,可醇酒。

性状: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单叶互生,倒卵形,叶缘具波状钝锯齿,侧脉7~11对,叶柄短。雌雄同株。雄花柔荑花序。坚果,壳斗具瘤状突起。
分布:北京昌平、密云、怀柔等县有分布。

性状: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单叶互生,叶缘具波状锯齿,侧脉5~7对。壳斗杯状,坚果。
分布:北京山区广见分布。生于山坡,常与山杨、白桦、油松混交或成纯林。耐寒。
用途:用材及水土保持树种。种子含淀粉,可酿酒,作饲料。

性状: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单叶,近无柄。雌雄异株,雄花柔荑花序,雌花簇生。壳斗杯状,坚果。
分布:北京山区有分布,常与其他树种混交或成纯林。耐干旱、瘠薄。
用途:用材及水土保持树种。种子含淀粉,可酿酒,作饲料。嫩叶可饲柞蚕。

性状:榆科榆属。落叶乔木。单叶互生,具单锯齿。两性花,簇生。翅果,近圆形。
分布:北京各地均有散生分布。耐寒,耐旱。
用途:用材树种。树皮、根可造纸;幼果、嫩叶及树皮可食用或入药;种子可榨油。

性状:榆科青檀属。落叶乔木,树皮灰白色。单叶互生,三出脉。雌雄同株,雄花簇生,雌花单生。坚果具翅。
分布:仅1属1种,中国特有树种。北京石灰岩山区有分布。耐干旱、瘠薄。
用途:水土保持及用材树种。树皮为宣纸的主要原料。

性状:桑科柘树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常具枝刺。单叶全缘或3裂。雌雄异株,头状花序。聚花果红色。
分布:北京门头沟等山区有分布。耐干旱,常生活于石灰岩山区。
用途:用材树种。树皮可造纸,果可食,根入药。

性状:桑科桑属。落叶乔木。单叶互生,异形叶。雌雄异株,柔荑花序。聚花果(俗称桑椹),黑色或白色。
分布:原产中国。北京山区有分布,平谷等县有栽培的桑园。较耐寒。
用途:叶可养蚕,果可食,树皮可造纸,果、叶可入药。

性状:桑科构树属。落叶乔木。单叶互生,异形叶。雌雄异株,雄花柔荑花序,雌花头状花序。聚花果,橘红色。
分布:北京各地有分布。耐旱,喜钙。
用途:树皮可造纸。果、根入药。

性状:小檗科小檗属小檗变种。灌木,枝具刺。单叶紫色。花单生或簇生。桨果。
分布:北京各公园、绿地有栽培。

性状:木兰科木兰属。落叶小乔木。单叶互生,倒卵形,先端短急尖。花被瓣9,外面淡紫色,里面白色,早春开花,先花后叶。聚合蓇葖果。
分布:北京的公园、绿地及庭院有栽培。

性状:木兰科木兰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单叶互生,全缘。花单生枝顶;萼片3,绿色;花瓣6,外面紫色。聚合蓇葖果。
分布:原产中国。北京各公园有栽培。
用途:观赏树种。树皮、叶及花蕾可药用。

性状: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叶倒卵状椭圆形,先端突尖。花瓣9,纯白色,早春开花,先花后叶。聚合蓇葖果。
分布:原产中国。北京的公园、庭院常见栽培。

性状:木兰科鹅掌楸属。落叶乔木。单叶互生,马褂形。花瓣9,黄色;花单生枝顶。聚合翅果。
分布:北京各公园有栽培。
用途:用材及观赏树种。

性状:杜仲科杜仲属。落叶乔木,具胶丝。单叶互生。雌雄异株,无花被。翅果。
分布:仅1属1种,中国特有种。北京的公园、植物园有栽培。耐干旱,较耐寒。
用途:特有经济树种及用材树种。树皮可入药,叶、树皮、果可提取杜仲胶。

性状:悬铃木科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树皮片状剥落。单叶,5~7深裂。雌雄同株,头状花序。聚花果3~7个串生。
分布:原产欧洲及亚洲西部。北京的公园、绿地、庭院有栽培。
用途:著名观赏树种。果可入药。

性状: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叶倒卵形,叶缘具重锯齿。花常3朵簇生,具花梗,花瓣白色。核果,被腊粉。
分布:北京各果园和庭院习见栽培。
用途:果可鲜食,核仁入药。

性状: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叶椭圆形,紫色。花常单生,花瓣淡粉色。核果。
分布:北京街头、庭院及公园广见栽培。

性状: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叶椭圆形或倒卵形,叶柄常具2腺体。总状花序,先叶开放,花瓣白色或粉红色。核果黑色。
分布:原产日本。北京玉渊潭等公园有栽培。
用途:著名的观赏树种。

性状:蔷薇科珍珠梅属。灌木。奇数羽状复叶,叶缘具重锯齿。顶生圆锥花序,白色,夏季开花,花期长。蓇葖果。
分布:北京山区有少量分布。各公园、绿地、庭院有栽培。

性状: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叶缘具尖锯齿及芒尖。伞形总状花序,白色。梨果黄色。
分布:北京郊区及庭院广有栽培。耐寒。
用途:北京主要鲜果之一,生食或加工成罐头、蜜饯。亦可观赏。

性状: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小枝褐色。近叶圆形。花2朵并生。核果,球形。
分布:原产亚洲西部。北京低山区常见野生及栽培。耐寒,耐旱。
用途:水土保持及观赏树种。种仁可食及入药。

性状: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嫩枝褐色。叶卵圆形,叶缘具钝锯齿。花单生,无梗,先花后叶,花瓣白色或浅粉红色。核果,被短柔毛。
分布:北京各地广见栽培。
用途:观赏树种。果可生食或制成杏脯、杏干,杏仁可食或入药。

性状:蔷薇科李属桃变型。落叶乔木。单叶互生,椭圆状披针形。花常单生,重瓣,先叶开放,红色。核果。
分布:北京的公园、绿地有栽培。较耐寒。

性状:蔷薇科李属。落叶灌木。叶先端常3裂,边缘具重锯齿。花1~2朵,先叶开放,粉红色。核果。
分布:北京山区有分布,各公园、绿地广见栽培。

性状:豆科合欢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色。二回偶数羽状复叶,小叶镰刀形,全缘。头状花序,粉红色。荚果扁平。
分布:北京的公园、绿地及庭院有栽培。喜温暖,耐沙质土及干燥气候。抗污染。
用途:观赏树种。木材可做家具,树皮及花蕾可入药。

性状:豆科紫荆属。落叶灌木。单叶互生,近圆形,全缘。花先叶开放,簇生于老枝上,紫红色。荚果。
分布:北京的公园、绿地及庭院有栽培。
用途:观赏树种。树皮、木材及根可入药。

性状:豆科锦鸡儿属。落叶灌木。小叶4枚,假掌状排列。花单生,蝶形花冠,黄色或淡红色。荚果,褐色。
分布:北京郊区山地有分布,生于山坡、沟边、路旁或灌丛中。
用途:观赏及水土保持树种。

性状:豆科皂荚属。落叶乔木,具分枝刺,偶数羽复叶。花杂性,总状花序,黄白色。荚果。
分布:北京山区有分布,公园、庭院有栽培。抗HF、SO2和CL2。
用途:用材及观赏树种。枝刺、果实、种子可入药。

性状:豆科槐属。落叶乔木,小枝绿色。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全缘。圆锥花序,顶生,黄白色。荚果,念珠状。
分布:原产中国。北京市树之一,各地广有栽培。抗SO2、CL2、HCL和烟尘。
用途:用材及观赏树种。花、果入药。

性状:豆科槐属国槐变种。落叶乔木,大枝扭曲向上,小枝下垂。奇数羽状复叶。荚果念珠状。
分布:北京的公园、庭院、绿地有栽培。

性状:豆科紫穗槐属。落叶灌木。奇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荚果,圆柱形,有瘤状腺体。
分布:原产美国。北京沙地及路、渠旁有栽培。耐荫,耐旱,耐水湿和盐碱。
用途:水土保持及防护林树种。枝条可编筐,嫩枝及叶可作饲料。

性状:豆科刺槐属。落叶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具2托叶刺。总状花序,白色。荚果。
分布:原产美国。北京各地广有栽培。耐干旱、瘠薄。
用途:用材及防护林树种。亦可观赏。花为蜜源。

性状:芸香科花椒属。灌木或小乔木,有香气,常具皮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9。花单性,圆锥花序,顶生。蓇葖果,红色。
分布:原产中国。北京低山区陵区多有栽培。耐干旱。
用途:果皮为调味料,又可入药。种子可榨油。

性状:苦木科臭椿属。落叶乔木,树皮深灰色。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具2~4个腺齿。花杂性,圆锥花序,白色带绿。翅果。
分布:北京各地有栽培或分布。耐寒,耐干旱、瘠薄及盐碱。抗空气污染能力较强。
用途:用材及观赏树种。根、皮可入药。

性状:苦木科臭椿属臭椿栽培变种。落叶乔木,分枝细密,树冠近球形。奇数羽状复叶,腺齿不明显。花杂性,圆锥花序,翅果。
分布:北京公园及路旁有栽培。抗空气污

性状:楝科香椿属。落叶乔木,树皮纵裂。多偶数羽状复叶,小叶全缘或具浅锯齿。圆锥花序,白色。蒴果。
分布:原产中国。北京各地有栽培。耐水湿,耐寒、耐旱性稍差。
用途:用材及观赏树种。嫩叶可食,根皮,果实可入药。

别名:小叶黄杨、锦熟黄杨、黄杨木、瓜子黄杨
性状:黄杨科黄杨属。常绿灌木,小枝绿色,四棱形。单叶对生,全缘,革质。花簇生,无花瓣,蒴果。
分布:原产日本。北京各地有栽培。
用途:观赏树种,常作绿篱,树皮可入药。

性状:漆树科盐肤木属。灌木或小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枝、叶柄、叶轴和花序密生柔毛。圆锥花序,顶生。核果,果序红色,似火炬。
分布:原产北美。北京东郊区广有栽培。耐旱。耐瘠薄,、耐盐碱
分布:原产北美。北京郊区广有栽培。耐旱,耐瘠薄,耐盐碱。
用途:水土保持及观赏树种。

性状:卫矛科卫矛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小枝绿色,四棱形。单叶互生,具钝锯齿。聚伞花序。蒴果,假种皮红色。
分布:原产日本。北京各地有栽培。
用途:观赏树种,常作绿篱。树皮可入药。

性状: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单叶对生,常3~5裂。花杂性。双翅果。
分布:原产中国。北京城乡广为栽培。
用途:观赏及用材树种。

性状:槭树科槭属。落叶小乔木,小枝紫色。单叶对生,7~9掌状深裂,裂片边缘具重锯齿。伞房花序,杂性,花瓣紫色。翅果。
分布:北京部分公园有栽培。

性状:七叶树科七叶树属。落叶乔木。掌状复叶,有长柄,小叶5~7。圆锥花序,白色。蒴果。
分布:原产中国。北京的公园。寺庙有栽培。
用途:用材及观赏树种。

性状:无患子科栾树属。落叶乔木。羽状复叶或二回羽状复叶,小叶具锯齿。圆锥花序顶生,黄色。蒴果,囊状。
分布:原产中国。北京山区有分布,公园、路旁有栽培。耐干旱,瘠薄。
用途:用材及观赏树种。花为蜜源。

性状:梧桐科梧桐 赂。落叶乔木,树皮灰绿色。叶掌状3~5裂,具长柄。圆锥花序,花绿色。蓇葖果,叶装。
分布:原产中国和日本。北京的公园、庭院常见栽培。不耐寒。
用途:观赏及用材树种。叶、花、根入药。

别名:桧柽柳、山川柳、观音柳、西河柳、华北圣柳
性状:柽柳科柽柳属。灌木或小乔木,枝紫红色。叶鳞片状,淡蓝绿色。总状花序,粉红色,花两性。蒴果。
分布:中国特有树种。北京永定河流域有少量野生,各公园有栽培。耐盐碱,耐水湿及干旱。
用途:河滩及盐碱地绿化树种,亦可观赏。嫩枝、叶可入药。

性状: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条光滑。叶近无柄,椭圆形。顶生圆锥花序,鲜红色。蒴果。
分布:原产中国。北京有公园、庭院、绿地常见栽培。
用途:观赏树种。树皮、根、花入药。

性状:石榴科石榴属。小乔木,具刺。叶对生或簇生,全缘。花两性,红色。桨果。
分布:原产亚洲南部。北京的公园、庭院有栽培。喜温暖,耐干旱。
用途:观赏树种。果可食。

性状:山茱萸科梾木属。落叶灌木,枝红色。单叶对生,卵圆形。伞房状聚伞花序,黄白色。核果。
分布:北京的公园、绿地有栽培。

性状:柿树科柿树属。落叶乔木。叶椭圆形,背面淡绿色,沿脉有毛。雌雄异株。桨果大,橙黄色,萼宿存。
分布:中国特有树种。北京郊县及各公园、庭院有栽培。坑HF。
用途:用材及观赏树种。果可食用。柿蒂及根皮可入药,叶代茶。

性状:柿树科柿树属。落叶乔木。叶长圆形,背面灰绿色。雌雄异株。桨果小,黑色。
分布:中国特有树种。北京中低山区有分布,郊区县及公园有栽培。
用途:用材及观赏树种。果富含维生素丙,可食用或药用。

性状:木犀科白腊属。落叶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雌雄异株。翅果。
分布:原产北美。北京的公园及街道有栽培。耐寒,抗烟尘。
用途:观赏及用材树种。常作行道树。

性状:木犀科连翘属。落叶灌木。叶单生或3小叶。花先叶开放,黄色。蒴果。
分布:原产中国。公园、庭院、绿地广泛栽培。
用途:观赏树种,果实入药,种子油可制化妆品。

性状: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单叶对生,叶阔卵形,基部心形,全缘。圆锥花序,花紫色,芳香。蒴果。
分布:原产中国。各公园,庭院及绿地广泛栽培。
用途:观赏树种。种子药用,花可提取芳香油,嫩叶或可代茶。

性状:木犀科丁香属紫丁香变种。落叶灌木。单叶对生,叶卵形,全缘。花白色。蒴果。

性状:木犀科茉莉属。落叶灌木,小枝近四棱。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3。花先叶开放,黄色,单生。
分布:原产中国。北京的公园。绿地及庭院普遍栽培。
用途:观赏植物。叶、花可入药。

性状:木犀科女贞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单叶对生,常具尾尖。圆锥花序,白色。核果。
分布:原产中国。北京的公园有栽培。
用途:观赏及可用树种。果可入药。

性状:木犀科女贞属。半常绿灌木。单叶对生,先端渐尖,幼叶金黄色。圆锥花序,白色。核果。
分布:原产德国。北京的公园及街头绿地常见栽培。

性状:紫葳科梓树属。落叶乔木。单叶对生,近全缘,有长尾尖。总状花序,花冠白色,内具紫斑。蒴果,细长柱形,种子具长毛。
分布:北京城乡公园、庭院有栽培。耐旱,稍耐盐碱。
用途:珍贵用材及观赏树种。树皮、叶、种子可入药。

十载逐梦,风鹏正举,新时代中国气象万千――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汇聚磅礴伟力,奋进新时代,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行,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与时偕行,勇立潮头,三秦儿女砥砺奋进――

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情系三秦百姓、关心陕西发展,三次来陕西考察,作出“五个扎实”“五项要求”“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等重要指示,为做好陕西新时代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3950万三秦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奋斗者的姿态,乘时代浩荡东风,在新时代标注陕西前行足迹。

――高质量发展动能更足。现代煤化工发展水平全国领先,“陕西智造”抢占全球市场,秦创原建设带动创新驱动发展正在做强成势;

――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积极构建国际“朋友圈”,带货“顶流”长安号跑出多项“全国第一”,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走深走实;

――碗里的中国粮装得更多。粮食产量实现“十八连丰”,苹果、猕猴桃产量居全国第一,羊乳制品占国产市场份额85%,农业科技在“一带一路”沿线“开花结果”;

――美丽陕西底色更亮。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三秦大地上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生动展现;

――文化自信凝聚力更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三秦大地生根开花、赓续发展、传承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共同富裕步子更稳。口袋满了,心里暖了,46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陕西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风清气正氛围更浓。陕西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面对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工作,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冲锋在前勇担当;

从绿色铺锦绣的陕北,到创新涌动的关中,再到山水叠翠的陕南,一路蒸蒸日上,一路欣欣向荣。智慧的光芒和着奋斗的汗水,在这片热土上描绘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瑰丽画卷。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

今日之陕西,牢记嘱托、踔厉奋发,于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中奋楫争先向未来。

让我们高举旗帜,坚定不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中展现陕西更大作为。

8月31日,航拍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资料照片)。记者 袁景智摄

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

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

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

秦创原带动陕西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均超过30%

十年来,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西安地铁网、高速公路网持续扩大

单晶硅片、重卡变速器产量全球第一,半导体产业规模居全国第四位,新能源汽车、高端液晶面板等成为“陕西智造”新名片;

大飞机、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北斗导航、载人深潜等领域均有陕西科技力量的贡献,秦创原建设带动创新驱动发展正在做强成势;

建成5条高铁、7条地铁,“县县通高速”如期实现,5G网络覆盖所有乡镇,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加快提升,县域经济年均增长7.7%;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抓住用好重大战略机遇,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等精准施策,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41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98万亿元,年均增长7.3%,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实现翻番,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锻造产业链夯实发展硬实力

9月19日,法士特新能源产品品牌“蓝驰”及4款新能源产品一经发布便受到市场瞩目。

作为汽车零部件和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法士特积极抢占新赛道,在智能化、绿色化等领域持续发力。

2021年,法士特新能源产品销量增长5倍以上,市场上50%以上的新能源重卡搭载法士特电驱动系统,企业生产的产品全面配套国内60余家主流整车企业。

“法士特从2015年开始进入新能源领域,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当下正是进入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合适时机。”法士特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严鉴铂说。2022年,法士特将新能源市场份额目标设定为60%。“十四五”期间,法士特智能化和新能源产品市场销售占比将提升至30%。

陕西大力支持法士特、陕汽、比亚迪等龙头企业瞄准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加快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努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成为带动全省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引擎。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今年前8月,西安比亚迪生产新能源汽车51.1万辆,同比增长368%,实现工业总产值674亿元,同比增长235%。

比亚迪西安地区总经理刘振宇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比亚迪将乘势而上,为陕西打造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作出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紧紧抓住全球范围内产业链转移、供应链重组、价值链变迁的历史机遇,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双向发力,印发加快推进5G创新发展的意见,补齐工业短板,推行“链长制”,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推动重点产业发展,锻造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十年来,陕西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7%、规上制造业年均增长9.1%,工业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大关,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 创新驱动开创发展新局面

从做技术到做管理,45岁的孙荣军对科技经纪人这一身份有着自己的理解。

“一名优秀的科技经纪人不仅要有专业的技术背景,还要懂市场、会沟通。”孙荣军说,科技经纪人就像“红娘”,在“撮合”的过程中,让技术持有人和企业放下包袱,达成合作,实现“联姻”。

去年,为了破解成果转化难题,陕西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孙荣军作为陕西省第八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成为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的一名科技经纪人。一年多来,他利用专业所长成功引入“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秦创原科创中心”项目,这是首个在秦创原总窗口落地并运营的央企项目。

不久前,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秦创原科创中心正式揭牌。孙荣军说:“陕西是能源大省,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是代表我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的‘国家队’,通过秦创原,双方合作一定能结出硕果。”

陕西科教资源富集,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通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转化的“堵点”,让科技成果从“书架”转向“货架”?

以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创新增强发展动力、以创新厚植发展优势,陕西突出抓好人才和机制建设,着力打通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通道,聚焦产业做活“两链”。截至目前,秦创原总窗口引进科技型企业近1100家,入驻各类金融机构65家,科技成果转化企业275家。

在秦创原带动下,陕西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创业人才活力进一步迸发。在榆林,世界领先、国内首创的实用化零碳智慧能源中心已经投用;西安集成电路、宝鸡先进结构材料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十年来,陕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了7倍,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2年的330多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340多亿元。

8月26日,机器人在法士特高智新智慧工厂齿轮数字化生产线上作业(资料照片)。 记者 袁景智摄

■ 区域协调发展步伐加快

9月28日,对于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ZS-1合同段项目经理张高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建成通车。

干了17年公路建设,家门口的这条路被张高科称为难啃的“骨头”。“这个项目工程时间紧,质量要求高,创新应用多,对我来说是一大挑战。”张高科说,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建成通车,极大地缓解了西安绕城高速的交通压力,对于西安都市圈扩容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公路总里程突破18万公里,“县县通高速”如期完成,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通客车;铁路营业里程超6000公里,“米”字形高铁骨架网加速构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内外通航点达235个,国内航线网络通达性居全国第一。

眼下,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交通运输大通道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一条条通达乡村、穿越山岭的通信网络,正托起三秦儿女的梦想。

炒腊肉、炒笋干、酸菜面……在直播里看到的各式各样的家乡特色美食,对于远在广东打工的王森来说,是抚慰乡愁的最好方式。如今,通过中国移动平安乡村摄像头,王森可随时通过手机看到在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镇窑沟村的家人吃的什么饭。

一束束网线,在城乡之间架起了“信息桥”“致富桥”“连心桥”。十年来,陕西着力打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5G网络覆盖所有乡镇;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经济差距逐渐缩小,逐步形成三大区域各有特色、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全省实有市场主体数量超过500万户……

非凡十年 精彩陕西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是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在谋划“十四五”重大项目中,陕西剔除79个“两高”项目、17个不符合“窗口”指导要求的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器项目,在做实“减法”,精准“瘦身”的同时,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打造具有比较优势、发展优势、带动优势的产业链。陕西集中力量打造制造业23条重点产业链,广泛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在补链延链强链中实现要素集约、创新集成、企业集聚、产业集群。比亚迪、吉利、陕汽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国领先,产量占到全国的13%;隆基、美畅等光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年产值近千亿元。

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发展。陕西下决心改革重组一批国有企业,推进西咸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引导各级下气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建设秦创原为抓手,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非凡十年,三秦大地实现历史巨变,高质量发展十分精彩。

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西安国际港站(资料照片)。 记者 赵晨摄

全省800多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好办”

全省实有市场主体较2012年增长3倍多

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居全国第8位

以陕西西安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为抓手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打造央地联动改革的新样板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综合排名居全球前50位

中欧班列长安号干线覆盖亚欧大陆全境,主要指标领跑全国

2021年实际利用外资

加快外向型产业集聚发展,完善海外仓和陕西商品展示中心布局,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建设,外贸盘子不断做大

近5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9.3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和活力,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目前,中欧班列长安号干线覆盖亚欧大陆全境,主要指标领跑全国。陕西自贸试验区30多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综合保税区数量居中西部第一,贸易伙伴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去年底,全省800多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好办”,全省实有市场主体较2012年增长3倍多。

■ 改革带来生机活力

10月11日10时10分,市民李峰国来到杨凌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咨询办理公司注册事宜。在服务中心帮办人员的指导下,李峰国通过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服务平台,一次性完成了企业设立登记、银行开户预约等事项。30分钟后,他就领到了纸质版营业执照。

如今,在陕西,企业平均开办时间不超过1.5个工作日,比全国平均开办时间缩短了2.5个工作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以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紧盯各类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着力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推出创新性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完善改革框架布局,拓展改革深度和广度。

――以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牵引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目前,陕西已有75家高校院所开展了“三项改革”试点,21794项科技成果已单列管理,2139项成果正在实施转化。

――扭住土地、资本两大要素,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施“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和“标准地”使用改革,探索完善新增建设用地“人地挂钩”、增存挂钩、增减挂钩的分配机制,单位用地面积产出率和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把陕西西安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和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紧密衔接,在现代化治理、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经营机制构建和战略性重组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成果,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市场活力被不断激发。

10月12日,市民在杨凌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帮办人员指导下上网办理相关事宜。 记者 徐颖摄

■ 开放之路越拓越宽

9月29日,总投资87.87亿元、位于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能源金贸区的22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涵盖科技研发、总部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

为抢抓自贸试验区发展机遇,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陕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30多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同时,陕西聚焦产业链精准招商,推动外经贸稳定增长,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新时代陕西对外开放的新引擎、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阵地。”陕西省自贸办副主任翟北秦说,在这里,不足全省一千七百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吸引了全省十五分之一的新增企业和四分之一的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了全省七成的货物进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占到全省近一半。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围绕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目标,着力补齐开放不足的短板,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促进各类生产要素高效聚集、自由流动。

――坚持通道平台环境一起建,加快构建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不断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建成亚洲最大的铁路物流集散中心,西安航空口岸已经初步形成“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的国际航线网络格局。

――加大陕西自贸试验区创新力度,建成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杨凌农高会等展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坚持外企外资外贸一起抓,对内外资、内外企一视同仁,并针对利用外资、招商引资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外商投资公共服务平台和省市县三级联动服务机制。

2012年以来,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19.8%;2021年全省进出口总值4757.75亿元,创历史新高……陕西开放之路越拓越宽广,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升,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 营造更优发展环境

9月27日,今年开行的第3000列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国际港站始发,比去年提前了13天。目前,长安号日均开行10列左右,每天在途列车已达百余列。

长安号高质量、高频次地持续稳定开行,畅通了一条连接中亚、西亚、南亚,辐射欧洲腹地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也让陕西这个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省份与世界紧密相连。

长安号的高质量运行离不开稳定、高效的服务支撑。

今年,西安国际港务区实施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从西安港开展出口业务的企业可以享受和海港、内河港口一样的退税政策。出口企业从货物发出到拿到退税,以往要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现在最快一天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效率。长安号成为全国首个享受启运港退税政策的中欧班列,西安港也成为全国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的内陆港。

“为进一步缩短通关时间,减少企业成本,我们持续推广‘铁路进出境快速通关业务模式’,实现内陆与口岸监管互认,大幅缩短货物在口岸的滞留时间。”西安车站海关关长陈晓说。

良好的营商环境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大大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把推动经济领域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突破口,按照深谋划、“小切口”、能管用、求突破的思路,蹄疾步稳、夯基垒台、积厚成势,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啃下了一批难啃的“硬骨头”;以现有通道和平台为重点,持续拓展功能,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外向型产业集聚发展,完善海外仓和陕西商品展示中心布局,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建设;加强与兄弟省份合作,携手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共同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优秀企业来陕西投资兴业。

新时代新征程。今天的陕西,站在更高的起点,以更大力度推进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不断展现更大作为,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立足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的高度、广度、深度全面提升,在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中展现了应有的担当和作为。

从“小切口”改革入手,陕西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整体谋划,聚焦重点,从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入手,出台全面深化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加快推动市政设施接入、融资税收、招标投标等领域改革,切实降低企业成本;在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方面深化街道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物业管理体制,探索新型社区生活服务体系……这些改在民生关键处、改到群众心坎上的“小切口”改革,正不断释放“大红利”,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更强劲。

改革激发动力,开放带来活力。

为破解开放不足短板,陕西坚持外企外资外贸一起抓,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运用“投行思维”“链式思维”“闭环思维”创新招商思路,突出专业化、市场化、精准化,政府团队、专业服务团队和企业团队协同招商,提升招商质效,同时广泛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在延链补链强链中实现要素集约、创新集成、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发展活力。

如今,站在更高起点上,陕西将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在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中展现更大作为。

安康市汉滨区大河镇先锋村水稻喜获丰收(资料照片)。记者 艾永华摄

十年来年均增长7.3%

粮食产量实现“十八连丰”

苹果产量1242.5万吨

猕猴桃产量129.4万吨

占国内市场份额的85%

奶山羊存栏量、羊奶产量、羊乳制品产量等指标稳居全国第一位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深秋的三秦大地到处是丰收的景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认真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陕西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坚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定位,系统谋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加强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2017年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共安排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资金570多亿元,推动全省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秦大地,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粮食产量实现“十八连丰”,总产和单产均创新高,肉羊肉牛、蔬菜、食用菌、茶叶、红枣、核桃等全产业链加快形成,设施农业产值突破千亿元,羊乳制品占国产市场份额85%,苹果、猕猴桃产量居全国第一,世界每7个苹果中、全国每4个苹果中就有一个来自陕西。

10月10日,乾县城关街道巨洲村的高标准农田里机声隆隆,联合收割机在连片的玉米田里来回穿梭。看着金灿灿的玉米粒从收割机的出粮口喷涌而出,刘新志高兴得合不拢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刘新志是乾县城关街道木卜村人,他的父亲是一名基层农技干部。受父亲的影响,刘新志从小就对农业生产很感兴趣。高中毕业后,刘新志在镇上开办了全镇第一家农资经销店,在长期和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发现单家独户种地成本高、效益低,只有集中连片种植、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经营,种粮才能高产。

2012年,刘新志成立了乾县五谷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粮食种植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经过不断发展壮大,合作社共流转土地700余亩,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50多台(套)。凭借农机优势,合作社每年定向承担农户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6500亩,向社会提供耕种、植保、收割等服务7万亩以上。

“通过引进新品种,采用小麦宽幅沟播、玉米增密度集成技术和配方施肥、精耕细作,粮食产量就是高。”刘新志说,今年合作社种植的小麦平均亩产550公斤,最高亩产650公斤;玉米平均亩产650公斤,最高亩产780公斤。

近年来,陕西省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紧盯粮食稳面积、保产量两大目标,认真实施“一稳三提”行动,推动新型经营主体采取流转土地、托管服务等方式发展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依托杨凌“国家队”科技优势,农业科研团队发现小麦条锈病感病基因,开辟了抗病小麦育种的新思路和新途径;聚焦小麦、玉米两大主粮单产提升,大力推广小麦宽幅沟播和玉米增密度集成技术,实现粮食面积增加、产量稳定。2021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506.5万亩、总产量1270.4万吨;2022年全省夏粮总产量475.9万吨,较上年增长1.13%,其中小麦总产量429.8万吨,较上年增加1.22%。

9月22日,西安市灞桥区成蹊家庭农场的标准化葡萄园喜获丰收。 记者 艾永华摄

在延安市安塞区沿河湾镇方家河村的山山峁峁,坐落着一座座果园。10月10日这天,天高云淡,果农们正在采摘刚刚成熟的苹果,笑声不时从果园里传出。

“经管果园是个细心活,从修剪施肥、疏花疏果,到套袋去袋、锄草除虫,都要按时按点。”方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刘生明熟练地将一个个硕大的红苹果采摘下来,轻轻地装入果篮,他说,“除了精心管理外还要舍得投入,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产出,人不负果树,果树就不会负人。”

刘生明是土生土长的方家河人,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过去,方家河村没有主导产业,大多数村民只能以打工为生。”他说,“2008年起,村里开始发展果园,村民的生活才逐渐有了起色。”

从村民小组长到村党支部书记,刘生明始终是方家河村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共发展果园3300多亩。“作为村干部,咱要给村民作示范引领,生产出好苹果,卖个好价钱。”刘生明把果园管理得年年丰产,他的苹果园被认定为省级高效苹果示范园。他还成立了合作社,给自家的苹果注册了一个响亮的品牌――大红果子。

“进入盛果期的果园,只要按标准管理,正常年景每亩收入上万元不成问题。”刘生明说,“如今就靠这一个个红苹果,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是陕西农业最具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近年来,我省坚持把加快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立足“稳规模、提品质、增效益”,聚焦苹果和猕猴桃两大产业,积极开展“强苗木、优布局、高效园、后整理、促营销、全链条”六大行动,推动全省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在2021年“中国品牌日”活动发布的100个区域公用品牌中,我省洛川苹果、眉县猕猴桃、大荔冬枣等6个品牌榜上有名。2021年,陕西水果产量1896.5万吨。其中苹果产量1242.5万吨,猕猴桃产量129.4万吨,均居全国第一。

■ “链条”带动 绿了山岭富百姓

“干毛茶到了,大伙赶快卸货入库。”10月9日,陕西泾阳百富茯砖茶有限公司车水马龙,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一辆满载干毛茶的货车开进公司大门,易平安赶忙招呼工人搬运货物。

出身茯茶世家的易平安从小对茯茶情有独钟,经过多年的打拼,在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于2012年创办陕西泾阳百富茯砖茶有限公司。

“企业在建设初期,就把传统茯茶制作工艺和现代标准化生产技术融为一体,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易平安说,经过不断研发创新,目前公司拥有“百富”“陕西官茶”“泾茯源”等30多个产品,其中,“泾茯源”牌茯砖茶先后荣获“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茶产业博览会黑茶组银奖”“后稷奖”等奖项。公司每年生产茯茶300多吨,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产品远销北京、辽宁、西藏、青海等地。

“要生产出高品质的茯茶,原材料是最关键的,必须采用优质的干毛茶。过去公司用的原料都是从湖南调运,近几年,逐渐转向用陕南生产的茶叶。这样既节省了长途拉运的成本,又可带动合作企业和茶农增收,实现双赢。”易平安说,“目前,公司与安康、汉中等地的5家茶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年收购干毛茶150吨以上。”

陕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陕西省将茶产业纳入全省9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加快茶产业链建设。坚持以标准提升品质,以市场引领生产,全省茶产业快速发展,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高。2021年,陕西省茶叶种植面积298万亩,茶叶产量9.3万吨,产值196.3亿元,其中,茯茶产量7520吨,产值16.4亿元。安康富硒茶、汉中仙毫、泾阳茯茶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超过88亿元。茶产业带动超过200万农民增收致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陕西省南北跨度八百多公里,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各地产业特色鲜明。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的关键。

特色就是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系统谋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技术支撑,推动全省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黄土高原的肉羊、苹果,关中平原的奶山羊、时令水果,秦巴山区的茶叶、食用菌等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现代农业已经成为陕西一张张亮丽的名片,如火如荼的特色产业让广大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的梦想。

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为了让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我省在持续深化农业特色产业“3+X”工程的基础上,出台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实施意见,全力打造乳制品、生猪、苹果、蔬菜、茶叶、肉牛肉羊、家禽、猕猴桃、食用菌等9条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我省从优化农业产业体系、做强农业生产体系、壮大农业经营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着力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

设施农业产值突破千亿元,羊乳制品占国产市场份额85%,苹果、猕猴桃产量居全国第一……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陕西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宁强县千山生态茶园(资料照片)。 记者 袁景智摄

全省空气质量达到新监测标准实施以来最好水平,空气质量6项指标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首次迈入全国达标省份行列

平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

水环境质量创近20年来最好水平

111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1%

主要河流优良水体占比超过九成

汉江、丹江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以上

铜川市、榆林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列全国城市排名第一位和第二位

森林蓄积增加1.1亿立方米

全省9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保护

生物多样性实现恢复性增长

摘要:浠水摄影培训机构排名(浠水摄影培训学校排名),新片场素材为您整理浠水摄影培训机构排名(浠水摄影培训学校排名)张吉怀铁路“最美”手册的相关正版素材介绍,欢迎点击浠水摄影培训机构排名(浠水摄影培训学校排名)素材网页详细了解。

张吉怀铁路位于湖南西部,其北端衔接黔张常铁路,南端沟通沪昆客专、怀邵衡铁路,可连通渝长厦高铁,地跨张家界市、湘西州、怀化市等3市州,张家界市永定区以及湘西州永顺县、古丈县、吉首市、凤凰县和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鹤城区等7个县市区,线路全长 246 公里,其中桥梁168座/article/scbaike/3546509.html )。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川咨询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