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用知道圆规为什么能画圆吗画这个?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通用17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有关简易方程的知识,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

  1、出示表: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请学生说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

  3、用字母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说出分别求总价、单价及数量的字母公式。

  4、练习:期末复习第16题。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复习第17题。

  (1)原来每月烧的煤用30c表示;现在每月烧的煤用30×(x-15)表示。

  (2)学生计算现在每月烧煤的千克数。

  三、复习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关系是怎样的?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8题。

  学生练习。讲解第(3)题,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复习第19题。

  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复习第20题。

  学生列方程并解方程。

  四、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征是什么?解题时关键是找什么?

  (2)请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做期末复习第21―23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据已列方程写出另外两个不同的方程。

  师画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学生列方程解答。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的内容。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两个月饼、刀子,课件,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圆形纸片各一张,水彩笔。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出示两个月饼)看,几个月饼?(把其中一个送给两个学生)那还剩几个月饼?(板书:1、2)

  师:如果这两个同学都想吃这个月饼,怎么分比较公平?

  师:老师把月饼来等分,那半个月饼用数怎样表示呢?

  师:半个月饼可以用数1/2来表示。像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像1、2这样的数叫做整数。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师: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了两份,一份就是它的1/2,这些图形的1/2你能找到吗?请选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的1/2。

  学生到投影仪处展示。

  师:把三角形像这样上下折,这一部分是它的1/2吗?

  师:我们能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同学,那么把它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人又分到几分之一呢?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来分月饼。

  师同时提问:你分到了这个月饼的?你呢?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1/4,你能用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吗?

  学生折一折,并涂上颜色。

  3、认识更多的几分之一。

  学生观察主题图,你在哪里发现了几分之一?用完整的话说一说。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

  1.使学生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使学生加深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教师:我们知道,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边回忆、边总结以前学过的内容和方法

  教师:大家先想一想.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应该怎样写?例如,a乘以4.5可以怎样写?s乘以h可以怎样写?(a乘以4.5可以写成a4.5或a4。5或4.5a。不可以写成a4.5。s乘以h可以写成S.H或SH)

  教师指出:除了不能写成a4.5以外。其他都是对的:

  例l用示单价.a麦示数量.c表示总价.写出下面的数量关系式。

  (1)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公式;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公式:

  (3)已知总价和单价。求数量的公式:

  (4)如果每文圆珠笔的价钱是3,75,要计算买8支圆珠笔要用多少钱,应该用上面的哪个公式?

  教师让学生独立解答。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用的字母和公式的写法是否正确、发现遗忘的要及时辅导,并纠正错误。完后,集体订正。

  教师让学生用字母写出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写完后指名回答。

  教师:用a、b,c、表示三个自然数,那么同分母相加的计算法则应该怎样写?(+=.)

  例2一个商店原有80千克桔子,又运来了12筐桔子。每筐重a千克。

  (1)用式子表示出这个商店里桔子重量的总数。

  (2)根据这个式子,求a=15,商店一共有多少千克桔子。

  答:商店共有260千克桔子。

  2.做教科书第98页做一做的题目。

  第l题.教师让学生自己做。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对a的3倍与a的3倍的结果是怎样选择的,做完后集体订正。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l,复习方程的概念。

  下列等式,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学生指出:3x十5=7。5x十4x+8=35x-2=8是方程。它们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其他的不是方程。

  教师:我们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的特征是:它含有未知数。同时又是个等式.

  教师:大家会不会解方程?起解答方程x一2=8。学生解答后,指名回答方程的解(x=10).

  教师:x=10是方程x一2=8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我们要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要分辨清楚。

  2.复习解简易方程。

  例;解下列方程,并写出检验过程。

  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和及时纠正错误。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将5X十4X十8=35的解答过程写在黑板(或投影片)上,说明解答过程中运用

  到什么运算定律和运算关系。

  教师: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是应用了加、减、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一些运算定律。

  3,做教科书第99页上面的做一做的题目。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着重说明有3道小题,在解答中出现3x=150,方程的解都是X=50

  例4一个数的比这个数的25%多10,这个数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指名用口算检验。

  4.做教科书第99页下面的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明哪一题列方程解比较容易。哪一题列算式比较容易。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按照复习的过程叙述和小结复习的内容。

  练习二十一的第14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课本第28-29页的例5和例6.

  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是0”。

  2.能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

  我们来看一幅画,楼老师给大家来讲一个故事。

  孙悟空找来4个西瓜,说每人分一个。猪八戒非常积极说:“我来分。”贪吃的猪八戒看到西瓜嘴都馋了,他想反正有4个我吃掉一个吧,就这样他一个又1一个把4个西瓜全吃完了,这下他怎么分给孙悟空、沙和尚和唐僧啊?

  1、西瓜一个都没有了,其他3人可以分到多少?谁会算?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想: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要求0除以3得几,就得想几和3相乘得0。

  再让学生想一想:0÷2=?,0÷4=?0÷5=?……

  由此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

  (1)要求学生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列竖式进行计算。

  (2)当学生计算到十位时,教师重点指导:由于被除数是0,0除以3得0,所以十位要商0。0和除数3相乘得0,0减0得0。

  (3)计算完毕后,向学生说明中间用3除0的那一步,可以省略。并要求学生用虚线圈起来。

  (4)问:竖式中用3除0的这一步可以省略,那么,商十位上的“0”可不可以省略呢?为什么?(不可以省略,因为0起的是占位的作用)

  (5)现在,我们把这题用简便写法完整的做一遍。(找一同学板演)

  ①404÷4=11。讨论:这题的结果正确吗?商中的两个“1”应在什么数位上?为什么?商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应该怎样改正?

  先由学生独立试做。

  明确:在除的过程中哪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

  对比例两题,今天学习的除法有什么共同点?(板书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

  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商中间有零的除法”。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情景图(课件),照片,蜡笔,尺子等。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创设让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和厚的情境,在测量中发现它们的长度都不是整厘米。从中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小结:当测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学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长。

  (2)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生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生2:从学生尺中,我能发现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厘米=10毫米。4、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汇报交流1厘米=10毫米板出:1厘米=10毫米5、举例说明1毫米的长度

  手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长了什么本领?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以智慧爷爷送礼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认识锐角和钝角以及他们的判断方法,然后通过做角、找角、分角、画角、拼角等多种形式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学具准备:每组一盒画有大小不同的角的卡片、三角板、尺子、多媒体课件等

  同学们,智慧爷爷托老师带给大家一件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现在就在你们桌上的盒子里,赶快打开来看一看。不过在看之前智慧爷爷还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看过之后各组要把盒子里的东西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行吗?好,开始行动。

  1.各小组倒出来后发现是相同的卡片上画着大小不同的角,然后以组试分。

  2.小组派代表汇报分的结果。(一般会分成两类:直角和其他的角)

  3.这些是直角,那么,那些是什么角,又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皇宫,来研究有关角的问题。

  二、认识锐角和钝角

  1.引导学生用刚才分出的第二类角与直角比较,看哪些大一些,哪些小一点?

  2.小组合作比较大小,然后交流比较方法和结果。

  3.根据比较结果再次对盒子中的角进行分类,并且展示分的结果。

  4.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给出各种角的名称(即锐角与钝角)以及判断标准。

  5.鼓励学生说说教室里或生活中哪里还有锐角或钝角。

  三、组织活动,巩固认角

  1.做角: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做出不同的角巩固对三种角的认识。(如:采用折角、拼角或做活动角的方式进行练习。)

  2.找角: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角并分类放入相应的房子里。

  师:直角、锐角、钝角都玩累想回家了,可找不到路,于是便找了一些地方藏起来休息,同学们,你愿意帮他们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事物图P391题图以及标有三种角的三所房子。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角,然后利用动态效果从实物中抽取出学生说的角,分类把角送回家。)

  1.大家真是爱帮助人的好孩子,这些角为了感谢大家想为自己画一些像送给大家,你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画像呢?能试着把你希望得到的画像画出来吗?

  2.学生独立尝试画出自己喜欢的角,并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是哪一类角。

  3.展示自己画的角并交流画角的方法。(教师对学生想出的多种合理方法要予以肯定和鼓励。)

  同学们在研究角的过程中,三角板帮了我们的大忙,为了感谢三角板,我们来一起陪它做个游戏,轻松一下,好吗?

  1.引导学生用三角板做拼摆图形的游戏。

  2.各组交流拼出的是什么图形,在此图形中有几个角,分别是什么角,是由三角板上的哪些角组成?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课件、挂图。

  学具:制作方向板的纸板。

  出示课件,谈话引入。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熊现在站在哪里?(学校)

  那么,在它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哪些建筑呢?

  大家真聪明,你能填出下面四个建筑物的准确方向吗?

  体育馆在学校的()面,商店在学校的()面。

  医院在学校的()面,邮局在学校的()面。

  通过看图,初步了解大致方向。

  (1)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请仔细观察,在学校的周围还有哪些建筑物?

  先自己找一找,再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2)这些建筑物又在学校的那个方向呢?请你仔细想一想。

  2.议一议。通过议一议及亲身体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谁说得对?为什么?

  在学生议一议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明确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在做一做中,进一步明确八个方向。

  用你手中的学具制作方向板。

  (1)在教室辨认八个方向。

  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那位同学。练一练。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我们学校明天要来一批外地的小朋友,学校想让我们班的同学带着这批小客人乘坐1路车去动物园。如果你是小导游,你能向客人介绍一下1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在小组互动中学会认识路线。

  (1)请你在小组中说一说。

  通过填一填,进一步明确行驶方向及路线。

  (1)自己独立填一填。

  (2)小组内说一说。

  通过做游戏,是学生进一步明确行车路线。

  (1)公布游戏规则。

  说出游览的起点是什么站,终点是什么站,汽车怎样行驶的。前面一位同学行走路线的终点是后一位同学行走路线的起点,手尾接龙,依次进行。

  完成试一试中的3道题。

  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

  通过练习,是同学进一步认识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熟练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捷克我们来商议接练习课,看看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哪些密切联系。

  (1)你的家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个有哪些建筑物?

  (2)你的房间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各摆了哪些家具?

  2.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1)先独立完成,在小组交流。

  (2)想一想,再回答。

  (3)议一议,再说一说。

  (4)说给小组同学听。

  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2.按图中所给的信息贴一贴。

  3.将剩余的图按自己的设计贴在小区中。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百分率的应用题。

  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是基本一致的,能熟练解答百分数三种应用题。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百分数应用题。

  1.下面的每句话中,哪个量为单位“1”,另一量相当于单位“1”的百分之几?

  (1)上半月完成了月计划产量的58%。

  (2)今年耕地面积比去年大20%。

  (3)经检验,这批产品的合格率是99.8%。

  一本书已看了80页,还剩全书的40%没有看。

  3.下面的句子中,哪些数能用百分数表示的化成百分数,哪些不能用百数表示,为什么?

  (1)一块花布长米。

  (2)另一块红布长0.6米。

  (3)花布长度是红布长度的倍。

  (4)红布长度是花布的。

  二、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百分率的应用题。

  1、把下面的应用题补充完整后再列出算式。

  一本书,已看了25页,还有20页没有看。求______百分之几?

  (1)已看的页数是未看的百分之几?

  (2)未看的页数是已看的百分之几?

  (3)已看的页数比未看的多百分之几?

  (4)未看的页数比已看的少百分之几?

  (5)已看的面数是全书的百分之几?

  (6)未看的页数是全书的百分之几?

  这几道题都是哪一种应用题?它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哪一种应用题是相同的?解题的思路、方法是什么?它与这种应用题又有什么不同?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是相同的。解题时都要抓住问题部分,弄清谁是标准量,谁是比较量,用比较量÷标准量。但是,这两种应用题结果的表示形式不一样,求几分之几的用分数表示,求百分之几的用百分数表示。

  4、用3020千克的油菜籽可以榨油1208千克,油菜籽的出油率是多少?

  (学生解答后提问:求百分率的应用题是哪一种应用题。)

  5、小结:求百分率应用题实际上也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但是求百分率应用题在书写格式上有它的特点即在列式的后面添上“×100%”。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具有很强的直观依赖性,而图形的外显性属性特征比较容易感知,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触摸、测量、类比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并建立1厘米3、1分米3、1米3的实际大小的体积观念,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积累经验,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另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三个体积单位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

  在认识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新知教学中,采用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首先引导学生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举例子,认识并学习1厘米3。然后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认识1厘米3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活动,认识1分米3,最后认识1米3。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尝试的兴趣。

  教师准备PPT课件、1厘米3和1分米3的正方体模型、一块小橡皮擦、一瓶墨水、一个粉笔盒、一个骰子、一粒花生、三根米尺、量杯、纸杯、酒瓶、饮料瓶

  学生准备若干个1厘米3和1分米3的正方体模型、收集的几种瓶子、针筒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我们以前学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回答,师板书)

  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将一块小橡皮擦、一瓶墨水、一个粉笔盒放在讲台上。

  师:请按体积的大小将它们排列起来。

  师:物体有大有小,如果要测量它们的体积,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像计量长度有长度单位,计量面积有面积单位,计量体积就需要有体积单位。(板书:课题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然后引出体积单位,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区别,同时让学生明确统一体积单位的重要性。

  ⊙操作感知,获取新知

  1.认识体积单位。

  (1)认识1厘米3。

  ①出示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棱长,明确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厘米3。

  ②得出结论: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1厘米3(cm3)。

  ③摸一摸: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下1厘米3的大小。

  做一做:用橡皮泥切出一个1厘米3的正方体。

  看一看:小组内拼一拼2厘米3、4厘米3,感受一下有多大。

  ④举例:找找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厘米3?

  (反馈:一个骰子、一粒花生等物体的体积接近1厘米3)

  (2)认识1分米3。

  师: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量一量、举例子等方法认识了1厘米3,我们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认识1分米3呢?

  ①出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明确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分米3。

  ②用硬纸板做一个1分米3的正方体盒子,摸一摸,感受一下1分米3的大小。

  ③举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分米3?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1)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1.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关系。

  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1.出示幻灯:生活中的圆

  摄影作品,在这些美丽的图片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图形?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圆?

  2.揭示课题:圆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3.同学们喜欢玩套圈的游戏吗?现在就来试试?

  我这有一个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离它三米远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里?

  我们用三厘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标出你所在的位置吗?

  2.实投学生成果(由画几个点到多点,直到圆)

  问:站在这几点都可以吗,为什么?只能站在这几点上吗?

  出现圆后问,还有地方站吗?

  师:那么到底可以站在哪?(圆上任意一点)

  圆上这样的点有多少个?

  1.屏幕上有一个圆,同学们能利用现有的工具制造一个圆吗?

  2.学生画圆,师巡视

  3.汇报不同画圆的方法(先找用圆形工具画的汇报)

  拿线绳画的黑板演示

  谈话:这位同学拿这么长的绳子在黑板上画了这么大的一个圆,如果我想在操场上画个大圆怎么办呢?

  4.总结圆规画圆方法

  5.学生练习圆规画几个圆

  既然我们可以借助圆形工具来画圆,人们为什么还会发明圆规呢?

  6.观察自己所画的圆,除了一条封闭的曲线还有什么?(点儿)

  给它取个名字――圆心(如果学生能说就让学生说)用字母O表示

  7.拿出手中的圆纸片,你们有办法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吗?

  问:除了圆心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折痕)

  你发现的折痕是什么样子的。

  师:谁愿意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揭示直径半径定义

  你能在圆上画出直径和半径吗?

  在自己所画的圆上标出圆心、画出半径和直径

  圆心和半径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画一画就知道了

  1、用圆规在本上画出几个不同的圆,看谁画得漂亮。

  问:你们画得圆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有的偏左有的偏右,什么决定的?

  学生汇报,圆怎么这么听话呢

  师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怪不得人家叫圆心呢

  这些圆大小各异,怎么画就能让他有大有小?

  小结: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规两脚间距离)

  3、师:半径的本事不小,想不想知道半径还有什么特征?是我直接告诉你们还是自己研究?

  那就结合老师的提示利用手中的工具小组共同研究吧

  同一个圆内,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同一个圆内,半径有多少条?

  同一个圆内,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同圆直径是半径的2倍板书d=2r

  问:你怎么知道的?

  同圆的半径有无数条,为什么?(圆上有无数的点、折痕中发现)

  同圆的半径有无数条,那么直径有多少呢?

  板书:同圆内半径有无数条。

  同圆的半径都相等,为什么?(通过测量,通过推理)

  同圆的半径都相等,那么直径都相等吗?

  板书:同圆内半径都相等。

  所以古人说:圆,一中同长也

  这个一中指什么?同长指什么?

  边看幻灯边读这句话。

  一中同长的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4、车轮的外形为什么做成圆的,你能解释吗?

  为什么不把车轮做成这些形状的?(出示正多边形图片)

  四、比较中深化圆的认识

  1.由正三角形到正十二边形,有什么变化?

  2.想象,正100边形会是什么样子?(接近圆,但不是圆)

  正3072边形呢?(更接近圆,但还不是圆)

  到底多少边的时候就是圆了呢?

  3、《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5、下面我们还将面临3个实际问题的挑战,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

  问题1、你能测量出1圆硬币的直径吗?(参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问题2、你能在地面上画一个半径1米的圆吗?(参考用工具:绳子、粉笔)

  问题3、车轮都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为什么?(参考用工具:自行车)

  课下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来研究。

  学完这节课,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吗?圆里面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同学们去研究和发现!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像圆那样完美!

  小学数学教案 篇11

  教科书第p4~P5例5~例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P5“试一试”

  ⑵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

  6.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

  0.6x=7.2方程两边应同时

  x÷1.5=0.6方程两边应同时

  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

  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哪些知识?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左边=40×24=960,右边=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小学数学教案 篇12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学会正确计算。

  2、通过学习,养成认真审题,规范书写,仔细计算的习惯。

  使学生掌握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一张成人票需要24元,儿童票半价。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元)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481260(元)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1、(小黑板出示)先读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来。120―144÷18+35(58+37)÷(64―45)

  (1)学生口述运算顺序,教师用框线图表示顺序。

  (2)集体校对,说明注意点。

  (2)问这道题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除法在一起,你认为应当怎样计算?

  (3)全班同学统练,一生板演,集体校对,讲评。

  (1)把准备题②中的45改写成9×5的形式,引出例2,(58+37)÷(64一9×5)

  (2)比较例2与准备题的异同,确定运算顺序。

  (3)独立完成并自我评价,指名让一名学生向全班作汇报。

  4、练习“试一试”。

  (2)同桌同学互相交流,并独立进行计算。

  (3)用投影校对典型错例,归纳并作出鼓励性评价。

  5、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1、投影出示,让全体学生做填空题。

  2、课本“练习”第1题,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请每位学生首先认真对4个小题进行审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各题。

  (3)全班集体校对,指出错误原因并订正。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特别是再看例1、例2使我们明白,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我们应先看清楚,再想明白,然后做正确。

  小学数学教案 篇13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受到交集的含义,能借助直观图,体验利用维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设计集合图的活动,启发学生对交集部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活情景的课堂再现,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利用交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图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本节课刘老师主要采用游戏法、直观演示法、讲解法、师生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进而将问题解决,达到教学目标。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来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根据集合图直观形象的解决问题。

  1刘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猜拳和抢凳子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集合图的理解。

  2在游戏中引起矛盾冲突,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世界中出现碰撞,便产生了求知的火花,从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领悟问题存在的根源――重复。

  3借助呼啦圈套小朋友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集合图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4借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的语数竞赛活动的情况,让学生充分探究集合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

  5小组合作,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设计集合图,进一步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6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让学生考虑到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多样性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延伸。

  总之,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学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欣赏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从欣赏和体验中去感悟数学道理、培养数学素养。本节课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参与中,真正的做到了自主探索、不断创新,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小学数学教案 篇14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

  流程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1、师(课件出示:教室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状。大家看屏幕,这是一间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2、(课件逐个点击这些物体的面)师小结:教室里视力表、国旗、黑板的面、粉笔盒的侧面、讲台的侧面、课桌面、电灯开关的面都是长方形的。广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实,何止是教室里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无处不在。那么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PPT板书课题))研究它们的特征。

  (PPT出示课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二段:在游戏中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流程二、在游戏中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特征。

  1、师:(由现场老师准备一个不透明纸盒,里面装有一些硬纸板做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老师为每一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纸盒子,里面放有一些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你不用眼睛看,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形吗?每小组的同学轮流试一试。(暂停)

  2、师(出示一个三角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3、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4、师(出示一个梯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5、师(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图形有四条边,四个叫都是直角,你们为什么不摸出呢?(暂停)

  6、师:(出示一个长方形)那你们摸出的一定是这个图形了,对吗?

  6、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活动,你们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全班交流交流吧。(暂停)

  第三段:在操作中建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流程三、在操作中建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师布置操作要求:同学们已经初步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但这些只能算作初步猜想,还需进一步验证。请同学们拿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PPT出示:下图)

  2、师提问: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你是通过怎样的操作发现的?(暂停)

  3、师归纳长方形边的特征:(课件演示:长方形对折)我们可以将长方形对折,使它的两组对边分别重合,通过比较,发现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发现长方形两组对边的长短是相等的,但是相邻的两条边长度不相等。

  4、师提问:再来看看长方形的4个角?这几个角都是什么样的角呢?(暂停)

  5、师归纳长方形角的特点: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长方形有四个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比一比,发现这四个角都是直角。(PPT图片演示)

  6、师提问:谁能像刚才一样,分别从边的特点和角的特点两个方面来说一说你从操作中发现了正方形的哪些特征?

  7、师归纳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也有四条边,每条边都相等;也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第四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流程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1、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了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你们能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些特征吗?与你的同桌相互交流交流。(暂停)

  2、师归纳:我们一起来看课件的演示:

  3、你们说的和屏幕上显示的一样吗?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师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而且对边都相等。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5、师: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通常把………

  第五段:教学想想做做1、2、3、5、6

  流程五、教学“想想做做”1

  (注:钉子板改为点子图,由现场老师上课之前给每位同学准备好)

  师:你会在点子图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暂停)

  2、师:你画的图形有什么特点?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暂停)

  流程六:教学“想想做做”2

  1、师:大家刚才已经能利用点子图来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了,下面我们再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请你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用两幅同样的三角板分别拼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在拼之前,请同学们先想想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然后再拼。(暂停)

  2、师:同学们已经拼出来的吧,老师也来拼一次,看看和你们拼的是不是一样。(互动工具软件演示拼的过程)(右上图)

  3、师提问:在拼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都是把三角尺中的哪一条边拼在了中间?为什么?自己静静地想一想。(暂停)

  流程七:教学“想想做做”3:

  1、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折纸活动。你会把手中的长方形纸变成正方形吗?(暂停)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3)你是不是也和老师一样折的?

  2、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这样子折了以后得到的就肯定是正方形了呢?(暂停)

  3、师小结:将长方形的宽边与长边重合,剪去长比宽多出的长度,那么长边就和宽边一样长了,这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

  流程八、教学想想做做5:

  1、师:刚才我们折出的是怎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怎样向别人介绍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小呢?(暂停)对了,只要告诉别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别人就明白了。现在我们一起动手来量一量。做书上想想做做5.(课件出示)(暂停)

  2、看看你填的结果是否正确,和电脑老师对一对。(暂停)

  流程九:教学“想想做做”6:

  师:我们的数学书是什么形状?(暂停)你知道它的长和宽是多少?我们先来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再来量一量,看看你估计得准不准。(暂停)

  第六段:全课总结及拓展

  流程十、课堂总结。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发现这些特征的?(暂停)同学们,只要你乐于探索,还可以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里面更多的奥秘。瞧,老师这里就有许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成的图案,非常的有趣。(PPT展示:)

  2、如果你们有兴趣,回家自己也可以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创作更有趣的图画。

  流程十一、拓展延伸:想想做做4(选做)

  1、师:我们来讨论想想做做第4题,你们先自己独立解决,然后大家来交流。

  2、师:(结合PPT演示)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想到几种拼法?是这样的两种吗?一种是将这6个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分别是6厘米和1厘米;另一种是将6个小正方形分两行拼,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3厘米和2厘米。你们拼对了吗?

  3、师:将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如果将这些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也有下面的两种拼法。一种是将这16个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分别是16厘米和1厘米;另一种是将16个小正方形分两行拼,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8厘米和2厘米。你们拼对了吗?(暂停)二次备课

  小学数学教案 篇15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能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2.训练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不用计算能准确地判断出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

  3.使学生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说得数。

  2.教师出示下面的两道除法题,指名两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指名学生参照上面做的两道题,说一说上一节课总结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一)教学例11.

  1.出示例11:“计算9730÷78,并用乘法验算。”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计算的数都比较小.如果计算的数大了,同学们还会不会算?”

  (1)教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这道除法的竖式,先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算,要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写在哪里?”(请一名学生到前面写出竖式,先说一说从哪里算起,再和大家一起计算。)

  (2)教师引导学生看题,问:“这道除法题的商是几位数,为什么?”(因为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要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这道题被除数的前两位是97,比除数78大,可以商1。所以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写在百位上,这样最后得到的商就是三位数了。)

  (3)教师:“这道除法最后除尽了吗?”(没有,余58。)“那么我们算得对不对呢?这道题计算的数比较大,要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怎么办?”(验算。)“好!现在大家就一起来用乘法验算。”(指名一学生口述验算过程,教师板书,并说明有余数的除法在验算时与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打开课本第61页,做例11下面“做一做”。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着重检查学生写商的位置对不对。最后集体订正,如果有共同的错误,要一起说一说。

  1.让学生看课本第59页例12。指名学生读题,教师把例12中的三道除法题写在黑板上。

  2.教师:“谁能不经过计算就说出它们的商各是几位数?”(指名学生回答.)“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判断最快?”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多种.教师继续引导:“如果让我们计算,当算到哪一步时,你就可以知道商是几位数了?”(只要用除数去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或前三位,看第一次得到的商应写在哪一位上,就知道商有几位数了。)

  3.教师小结。我们只要把除数与被除数的前两位比一比就可以知道商是几位数了。如果除数比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小(指着例12的第1题说),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除数比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大(指着例12的第2题说),说明在被除数的前两位上得不到商,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两位.我们看对不对?用这种方法判断一下例12的第3题,商是几位数。

  让学生看例12下面的“做一做”.先指名学生说出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算出来。

  今天我们学习的仍然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只是被除数稍大一些,有的商三位数(板书课题)。除的时候,要按照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去计算,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特别要注意商的位置不要写错.我们还学会了不用计算就很快地判断出商是几位数,这也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计算的有没有错。

  小学数学教案 篇16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以及课堂活动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

  2、熟记1的乘法口诀。

  3、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教学重点: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1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应的表内乘法。

  ①教师说算式,学生说口诀。

  ②教师说口诀,学生说算式。

  2、摆小棒,说算式,说口诀。

  每次摆2根,摆3次。

  每次摆2根,摆6次。……

  1、摆小棒。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说,1个1、2个1、……9个1

  2、根据摆的情况,说算式。1个1是1、2个1是2、……9个1是9

  观察算式,你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①小组活动,你能编出这些乘法的口诀吗?组长记录。

  ②全班反馈。教师板书:一一得一

  4、全班交流讨论,说一说如:“一二”是表示什么?“得二”又表示什么?

  5、记口诀。①你怎样记住这些口诀?

  1×3――――一三得三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1×1=1一一得一

  1×2=2一二得二

  1×3=3一三得三

  1×9=9一九得九

  小学数学教案 篇17

  教材第3-4页例3。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明确算理,探究算法

  出示例3情境图,说说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个问题并请学生先看第一个问题)

  (一)探究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理算法

  1.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我们可以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从上节课的整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类推)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3.学生进行尝试(可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想法)。

  重点反馈描画涂色的想法,并在学生讲解后,教师再利用课件进行讲解巩固:

  观察这几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可以怎样计算?这个方法可以推广到所有分数乘分数的计算中吗?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如何在一个圆里,用圆规画出等边三角形?

圆上任一点,以圆半径做圆弧,与圆周交于两点,以其中任一点为圆心,这两点长度为半径做弧,交于原圆周于另一点,这三点就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怎样非常简便的画等边三角形?

画一条线为9CM,复制,把第二条线的一头跟第二条的一头对齐,中心要放在那节点上,旋转

有一个量角器就会好办不少。首先取一个60度的角,保证夹角的两边相等,最后把两边用第三边连接闭合,就是等边三角形了。

怎么用尺规作图画一个等边三角形?

尺规作图画三角形步骤如下:

1、用直尺工具,以定长R作一条线段AB。

2、然后分别以A,B为圆心, 以R为半径画圆,两圆的 上交点为C。

3、连接两圆上交点C和两端点A,B。

4、显示如下,得到一个正三角形ABC。

先画一条边,然后以它的两个端点为圆心,边长为半径,画圆,交点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另一个点

  大神是永远都存在的,相信大家一定都有看过热血的日漫火影忍者!那么其中各位忍者的写轮眼也是受到了很多的人的关注,有一部分的漫迷们都想要知道万花筒写轮眼是怎样画的,露西今天就为大家搜罗了一位大神!来看看大神是怎样画万花筒写轮眼的吧!

  漫画《火影忍者》中的一种瞳术,六道仙人长子因陀罗的后裔宇智波一族的血继限界, [1] 可以通过强烈情绪刺激开眼并不断进化,在经历亲近之人去世之后可进化为万花筒写轮眼。亲兄弟之间通过移植能够融合成永恒万花筒写轮眼。因陀罗的转生者在得到阿修罗的力量之后可以进化为轮回眼。

  进化形态:单勾玉写轮眼→双勾玉写轮眼→三勾玉写轮眼(部分人也可以直接升级成双勾玉或三勾玉写轮眼)→万花筒写轮眼→永恒万花筒写轮眼(永恒万花筒写轮眼本质上也属于万花筒写轮眼,区别在于瞳力更强并消除了瞳术的副作用)→轮回眼(轮回眼即为写轮眼进化的最终形态,轮回写轮眼只能通过神树之力来开启,无法通过瞳力升级来获得)。

  以下是大神画万花筒写轮眼的全部过程!

  1、画个圆,取其6等分点

  2、任意连两个对应点,过圆心做垂线(铅笔)

  3、以交点为圆心,交点与之前的点为半径画弧

  4、用圆规顶住一点,尖的一端以圆的交点来找圆心

  7、在中间画个小圆,擦掉辅助线,涂黑

  本次绘画过程来源于百度贴吧:无名的神windy

  佐助是唯一一个和宇智波斑一样开启了直勾玉写轮眼的人,这可能与两人同是因陀罗转生者有关。(注:《阵之书》中标明,佐助第一次开启万花筒写轮眼时就已经属于直勾玉了,所以直勾玉写轮眼不是指永恒万花筒写轮眼)

  万花筒写轮眼所附带的瞳术是不确定的,一般根据人天生的特质而定,但不要以为图案不一样就可以技术性地分成不同的种类。同样图案的万花筒绝不可能出现,因为万花筒写轮眼跟咒印一样,根据作者采访可得知,岸本老师认为“如果画成一样的就没意思了”。

  小伙伴们都学会了这样简单的方法来画万花筒写轮眼了吗?对于万花筒写轮眼是很多的小伙伴都想要学习的画法,上面大神的操作是属于比较容易学会的,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漫迷们哦!你们还想要学习什么样的绘画内容呢?可以给留言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知道圆规为什么能画圆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