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最后怎么解决的自愿的矿工是哪一集

空气中弥漫着金属烧焦的味道,不带防护面具就会咳嗷不止。直升飞机飞得很低,一次次急速地进行着空投,投下了一袋袋铅、碳化硼、沙子、泥土和白云石。空投的目标是一堆乱七八糟的机器和管道,从一座70米高的建筑物上破裂的口子望进去就可以望见那些机器管道。地面有一支名副其实的军队在行进,他们是急急忙忙,不顾一切地集合到一起的。穿着白罩衣,戴着防护面具和帽子,很多人看上去就像穿戴停当正前往手术室的外科医生。部队的装甲运兵车用厚铅板增加了装甲层,轰隆隆响着,来来去去执行着异常紧急的运输任务。不时有几辆大客车开过,把整个村庄整个村庄的人运走了。在邻近住有45,000人的普里皮亚特城,湿衣服还晾在绳子上,游艺场的木马在风中空转。一个老太太高家时就只带上了身份证,眼镜及房子钥匙。尽管她可能再也不会看到自己的家了,但她还是把门锁好。

我以上描述的是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年前,大约是5月2日那天的可怕景象。切尔诺贝利曾有4个反应堆在运行,另外还有两个正在修建。这些反应堆全部建成后,切尔诺贝利就会成为苏联最大的核电站之一。在去年4月28日凌晨1点24分,那个灾难性的时刻一声,也可能是两声爆炸炸开了4号反应堆——原子能利用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

瑞典的一个辐射探测站最先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不幸的消息——苏联直到4月28日,事故发生两天以后才承认了这场灾难。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对此的反应是恐惧和混乱:民防队被召集拢来,新鲜的水果蔬菜和牛奶被认为受到污染而禁止出售。新闻机构报道说或许已经死了几千人。有十多天,云从切尔诺贝利飘往西北方向,然后向南,向东,把污染物从斯堪的纳维亚一直撒到希腊。不久,飘向美国的云又使加利福尼亚空中的放射性有微弱的增加。

据苏联报道,有5千万居里最危险的放射性核素在这次事故中释放了出来——比197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三里岛事故中泄漏出的17居里多了几百万倍——另外还加上5千万居里由化学反应产生的各种放射性惰性气体。

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两个加盟共和国共疏散了116,000人,其中大部分是从以核电站为圆心,半径为30公里的周围地区撤出的。其余的人则是从距离在30公里以外的,地面落下了放射性颗粒的潜在危险区撤出的。

士兵们同矿工、推土机驾驶员一道长时间艰难地奋斗着,想要阻止住毁坏的反应堆继续向外的放射泄漏,并清理废墟。第二个紧迫的任务便是防止污染普里皮亚特河,因为它流向南边130公里外的第聂伯河,而第聂伯河是基辅城的水源。最后,反应堆和紧挨着的高大的发电机房要用水泥和钢铁封死,可能要封上好几百年。受到严重辐射的人中有距核电站九公里的一个名叫莱莱维村的居民。从莱莱维村孩子们的甲状腺中测得接受的辐射量高达250雷姆,原因是吸收了碘131。未疏散前孩子们可能喝了遭到这种裂变产物污染的牛奶。只要两三天时间,碘131就经过青草传送给消费者了。

苏联的专家还计算出,由于空气污染,莱莱维村的居民还受到高达每小时25毫雷姆的外界辐射。专家们断定,这些村民因为居住在木头房子里,所以受到严重影响。而离核电站仅三公里的普里皮亚特城的居民一般说来受到的辐射量小一些,因为他们的住房是混凝土的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科学家们根据苏联的有限资料作出预计,今后要不了几十年,由于切尔诺贝利事故而受到严重辐射的24,000名撤退人员中有一两百人要死于癌症。

不过,在对30公里区域以外的人将来的死亡情况作预测时,科学家们则分歧很大。一般估计,苏联西部和欧洲的其他国家将来由于受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而死亡的人数从5000人到75,000人不等。一位反对核能源的科学家声称“少说也会有280,000人死于癌症。”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使用的那种RBMK-1000型反应堆如果全功率运转可以发出一千兆瓦的电力,足以把俄亥俄州的托莱多城照得通亮。不过,这种反应堆有个微妙的特性:如果低功率运转,就会变得极不稳定。“不过,那仅仅是在所有的安全系统都关闭了的情况下,”核科学家勒加索夫坚持这样的看法。

苏联人认为,这恰好就是问题之所在。为了试验发电机需要减低功率,于是操作人员关掉了几个紧急:应急系统,甚至关掉了那些反应堆失控时可用来关闭反应堆的装置。

很明显,操作人员干得太匆忙,或许就是有些洋洋自得。苏联专家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安全可靠的嘛。苏联人在世界原子能机构于维也纳召开的世界核科学家大会上透露,那些把事情弄糟的工作人员(其中有两人据信已在事故中丧生)没有受到反应堆专家的监督。此外,在漫不经心情况下计划的试验工作也没得到必要的批准认可。

功率陡然增加到最大运行功率的一百倍。希农博士说这样的冲击相当于一吨梯恩梯炸药的爆炸力。反应堆中那些燃料棒炸得粉碎,四面八方散开。灼烫的燃料令巨大的蒸汽压力激增,最终使反应堆承受不住而爆开。

事故发生后,世界原子能界花了很多时间来争论RBMK型反应堆的安全性。RBMK型反应堆的原设计是用来生产钚以供制造核武器的,尽管没有迹象表明切尔诺贝利电站在生产钚。苏联过去有15座RBMK型反应堆,如今40座其他类型的核动力反应堆中大部分与美国的反应堆是一个类型。

一些批评者宣称RBMK型反应堆的设计有缺 · 陷。另一些人说这类反应堆应具有西方那种安全装备:更坚固的、环绕反应堆的屏蔽(“苏联人的屏蔽只不过是洋铁罐。”一位批评者说。)和一座牢固的外层保护建筑。他们说有了这些东西或许就使爆炸碎片不会外泄。不过,其他人认为那样强大的爆炸不可能包得住。

切尔诺,贝利事故把“冲击波带给了整个苏联原子能界,告诉人们必须加强安全,”国际原子能机构总监汉斯 · 布利克斯断言道。“苏联人决心继续发展核能(它为苏联提供了大约百分之十的电力),但是他们也意识到必须有效地加强纪律和安全,就像美国三里岛核电站那样。”

为了防止再发生事故,苏联人对RBMK型反应堆作了大量改进。操作人员重新进行了培训。苏联人还宣布,把正在建造的约七座RBMK-1000型反应堆修建完毕之后就不再建造这种类型的反应堆了——这一决定受到一些西方物理学家的欢迎。

反应堆中心,直升飞机投掷的“炸弹”堆积如山:铅用来封闭掩盖反应堆;碳化硼用来吸收中子;白云石用来产生二氧化碳以闷熄燃烧着的石墨;泥土和沙子则用来隔断氧气以及过滤放射性核素。

勒加索夫先生担心投掷下去的5,000吨重的各种材料会导致反应堆下沉,从而污染地下水。于是召来了矿工在反应堆下打隧道,然后用混凝土加固反应堆。

切尔诺贝利集中了各种机器设备,其中包括遥控推土机和形状像大车、可以探测放射性并运走强放射性废物的机器人。“不过我们发现,机器人并非万能,”勒加索夫先生告诉我,“只要辐射极强,机器人就失去作用——电子元件停止工作。”遥控推土机看来在推去碎石烂砖,铲去地表泥土方面还更有效用一些。然而,很多零碎的杂活还得要人操纵常规的机器去干。一台由坐在有防护层的驾驶室里操纵的推土机常常比人在140米以外操纵的遥控推土机干得更有成效。

到了仲夏,开始封闭毁坏的反应堆,由三个设在现场的搅拌工场供应混凝土。环绕四周的钢筋框架上包裹了一米多厚的水泥墙。十一月份,这个可怕的怪物给镇住了。封闭墙上放置了很多仪器测量辐射情况,放置了地震装置探测建筑物的下陷和摆动情况。勒加索夫先生告诉我说,辐射量“比容许值低了一百倍。”

罗森博士今年一月份去那里访问之后也说过:“现在切尔诺贝利是一个安全的工作地方了。”

苏联工程师们希望今年能使紧邻4号的3号反应堆开始运行。1号和2号反应堆一直在工作,那里的工作人员每天乘大客车从疏散区以外的住地去电站上班。勒加索夫先生相信,5号和6号反应堆可能最终还是要建成。

切尔诺贝利事故引起的争论还会沸沸扬扬地进行许多年。西欧有必要销毁掉价值成百上千万美元的水果,蔬菜和牛奶吗?罗森博士的回答是“反应过火。”一些支持利用原子能的人争辩说,紧急应急措施基本上都带有政治性——一个执政党不想显得对国民的利益漠不关心。这次事故也揭示出各国在什么样的污染标准是可以接受的这一问题上分歧很大。不能在奥地利出售的牛奶最后在巴西销出去了;一些亚洲国家却拒,绝欧洲的水果进入市场。

理查德 · E · 韦布博士,这位曾推测今后可能会有280,000人由于切尔诺贝利事故而死亡的核工程师坚持认为,欧洲受到铯污染的面积差不多有美国的得克萨斯州那么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科学家们则说,虽然各种数字还没搜集到一起,但西欧的污染情况看起来是参差不齐的。

罗森博士将切尔诺贝利事故称为“一个无法接受的事故——但就社会而言是可忍受的。”他争辩说,家庭中冒出的烟雾和氧气是比核事故更严重的威胁。他像很多核科学家一样强调说,如果以烧煤或烧油的发电厂代替核电站,人类的健康会受到更严重的影响,“它们散发出二氧化硫,氧化亚氮,粒子和二氧化碳。”

对切尔诺贝利事故将导致的死亡人数的估计之所以会产生很大的差别,其原因之一就在于缺乏确实的证据以证明吸收了多大的辐射量才引起癌。

“在癌症曲线的一个极值上,”协助治疗切尔诺贝利事故受害者的美国医生盖尔博士说,“我们设想,一个人如果没受到超过正常值的辐射就不会增加得癌症的危险。我们从对日本广岛受害者的研究中得知,患癌症在一定程度上与大量的辐射有关系。我们需要知道中间的曲线形状。是不是辐射量每增多一点点得癌症的危险就大许多?或者是不是有一个限度,低于它就不会增加危险,高于它就会实实在在地增大危险?”

科学家们希望在今后约三十年时间里应对疏散的116,000人进行跟踪调查。苏联官员已经表示要进行研究。盖尔博士同他的赞助人(用一个老式的字眼)阿曼兹 · 哈默博士向苏联人提供了帮助。他俩是十分有趣的两个人:盖尔41岁,看上去面容像小孩,说话轻声细语,全副身心都沉浸在医学中;哈默88岁,一个不知疲倦的老人,乘私人喷气飞机旅行的实业家,喜欢与有钱有势的人交往。然而他俩也有共同之处,两人都是医学博士,两人都有——据我看来——博爱的、人道主义的世界观。

盖尔博士一听到切尔诺贝利发生事故,他就认为自己的技术或许用得着了,因为他是国际骨髓移植登记处与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骨髓移植小组的负责人。骨鱇是血液细胞的来源,会受到伽玛辐射的严重损害。董尔博士给哈默博士打去电话。哈默博士长期来就被克里姆林宫看成是它的资本家朋友。列宁在世时哈默就与苏联做生意。今天,除了其他项目,他还与苏联政府合资经营敖德萨附近的一座巨大的化肥厂。于是哈默博士带信给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让盖尔博士去苏联协助抢救工作,并且愿意承担一切费用。很快,盖尔博士便带领另外三名医生和价值一百万美元的设备去了莫斯科,医疗小组在那里进行了十例骨髓移植手术。

今天小峰给大家带来的是三部非常优秀的美剧,可以说是美剧的巅峰之作了,在国外的评分那也是相当的高。虽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是好的剧就是有他出彩的地方,这点你无法否定。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到底是哪三部剧,又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 集数:一季5集(迷你剧)
  • 发行商及导演:HBO/Sky合拍 | 乔韩·瑞克
  • 主演:杰瑞德·哈里斯、斯特兰·斯卡斯加德、艾米丽·沃森
《切尔诺贝利》顾名思义就是那宗闻名的人为灾难事件,背景在1986年的乌克兰,剧中将会描述当时究竟发生了甚么引致这事故,讲述了造成这场灾难的人以及对此作出反应的人的故事,描绘了一些不太为人所知的灾难故事,包括第一批赶到现场做出反应的消防队员、志愿者和负责在4号反应堆下挖掘一条关键隧道的矿工团队的努力。
这部迷你剧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普里皮亚季当地居民的回忆。
“切尔诺贝利”比大多数恐怖片都恐怖,因为它是对1986年4月那个重要的早晨以及随后的岁月中成千上万的人所经历的真实恐怖的戏剧化表现。这场灾难在三十多年后困扰着整个国家,整个欧洲以及整个人类。那令人绝望的恐惧渗透到到了整个节目中。
本剧质量绝对超出你的想象,完美的再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核灾难!每个演员都很出色,深刻地演绎了自己的角色和对应的情感,让人感触颇深。
看这部剧的时候代入感很强,你会觉得自己就在灾难的中心点,会觉得被辐射污染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这部剧是多么令人难以置信地有效地展示了发生在切尔诺贝利的可怕事件,以及灾难之后有多少人的生命被完全摧毁和影响。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 发行商及导演:AMC | 迈克尔·斯洛维斯、亚当·伯恩斯坦
  • 主演:布莱恩·科兰斯顿、亚伦·保尔、安娜·冈、迪恩·诺里斯
新墨西哥州的高中化学老师沃尔特·H·怀特(布莱恩·科兰斯顿 Bryan Cranston 饰)是拮据家庭的唯一经济来源。他大半生安分守己,兢兢业业,却在50岁生日之际突然得知自己罹患肺癌晚期的噩耗,原本便不甚顺意的人生顿时雪上加霜。
为了保障怀孕的妻子斯凯勒(安娜·冈 Anna Gunn 饰)和残疾的儿子小沃特能在自己死后衣食无忧,沃尔特决意铤而走险。他主动找到曾经的学生、而今的毒贩小混混杰西·平克曼(亚伦·保尔 Aaron Paul 饰)谈合作,并运用娴熟高超的化学技术提炼出高纯度冰毒交给后者贩售。孰料事态的发展却在平克曼带回毒品供销商疯狂小八及其表弟后急转直下,沃尔特的人生也由此彻底步向失控。他被迫开始了教书与制毒的双重生活,逐渐坠落至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部剧相信不用我多说了,估计大家都看过,可以说是优质美剧的代表了。
本剧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细微的镜头揭示人物的性格,又通过人物们的性格共同推动剧情的发展,正因如此能让观众全身心地代入到情节中,体会主人公们的情感纠葛,经历世事变迁,剧情也因此更加合理,经得起推敲,以至于让人基本找不到漏洞!这简直是看不惯剧情有漏洞的强迫症患者的福音!导演无比细致精妙的构思让观众从第一季第一集开始就欲罢不能!!
一句话总结出这部剧与绝大多数电视剧的区别:其他好剧通常只有第一季让人眼前一亮,然后越拍越差,而这部剧则是从头到尾一直保持着超高水准,精妙绝伦,精彩纷呈,堪称电视史上的奇迹。
  • 集数:一季10集(迷你剧)
  • 发行商及导演:HBO | 大卫·弗兰科尔、汤姆·汉克斯
  • 主演:戴米恩·路易斯、唐尼·沃尔伯格、朗·里维斯顿、马修·塞特尔
《兄弟连》是2001年上映的美国战争题材迷你剧,改编自历史学家斯蒂芬·e·安布罗斯1992年的非虚构小说《兄弟连》。执行制片人是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他们曾合作过1998年的二战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该剧于2001年9月9日在HBO首播。并在2001年荣获艾美奖和金球最佳迷你剧奖。
该剧改编自第101空降师第506伞步兵团第二营“e”连的故事,讲述了在美国的跳伞训练到参与欧洲的重大行动,直到日本投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部连续剧采用了文学创作手法,改编历史以获得戏剧效果和连续剧结构,所描绘的人物是基于“e”连的成员,其中一些人是在当代采访中被记录下来的,在大结局中,这些人的真实身份被揭露出来。
一部完美的美国主旋律电视剧,具有相当丰富的电影手段,在制作方面称得上完美。
导演功力在这部剧中显现得淋漓尽致,调色有一种超越电视剧质感的胶片效果,甚至那些巨大的模糊颗粒都显得不可或缺,加上清晰的思路,偶尔搞笑的小桥段,最重要的是对人性的强烈刻画,可以算作是战争影视作品的典范, 每一集都做到了内容丰富情节紧凑、人物丰满独立叙事又承上启下,堪比大片。
《兄弟连》的成功,主要还是这两点——复原战争场面的真实以及塑造人物形象的细致,总的来说,是一部不得不看的完美剧。

好了,今天就介绍到这里,觉得小峰写的还可以的朋友不要忘了关注哦,关注小峰,远离剧荒!

本文出现的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无关。

文章为本人原创,未经本人同意禁止转载。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HBO的《切尔诺贝利》,相信不少朋友们都有看过了,这部剧当中很大程度都是当年真实发生的事情。1986年的4月26提,位于乌克兰的普里皮亚季,被消防车吵醒的居民们目睹了人类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奇观,天边一道冲天光柱,将夜空染的绚烂无比,仿佛一场烟火晚会。市民远远观赏着,情不自禁感叹到:"真美!"

随后街上"大雪"纷飞,落在女孩的银发上,落在孩子们好奇的脸上。

大家欢欣雀跃地奔跑,伸出双手捕捉片片飘落的"雪花"。

此时此刻的美景看起来,似乎是大自然的馈赠。

然而,那不是雪,是爆炸蔓延的粉尘;不是自然的馈赠,而是死神的伪装。

就在五月飞"雪"前一两个小时。

01点24分,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4号反应堆发生了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人类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

爆炸使得8吨多强辐射物质随风飘散,产生的辐射线剂量,相当于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总和的100倍。4000 人因为辐射而患了癌症死亡(由国际原子能总署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

93000 伤亡(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报告),200000 额外伤亡(绿色和平组织的非正式报告)。

这样说你可能还是没什么概念。

那么请看剧中最直观的展现:

剧中有一位消防员,深夜奔赴事故现场救援,以为只是一场普通火灾,随意捡起地上的"石头"摆弄。

殊不知这块"石头",是核反应堆芯爆炸崩飞的石墨,带有超强辐射。

随后,他拿"石头"的那只手,开始溃烂。

是的,辐射就是有这么恐怖。

《切尔诺贝利》的化妆师丹尼尔·帕克,在做了大量资料研究之后,是这么说的:

"严重辐射中毒可能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亡方式。人的身体,会从内向外溶解,再从外向内腐烂。"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无疑是人类灾难史最恐怖的一幕之一。

然而比灾难本身更恐怖的,是人心。

爆炸发生后,最先跑去查看险情的工程师回来惊恐的说:

副总工程师却说:你看错了,堆芯不可能爆炸。

作为核电站的副总工程师,他比谁都明白发生了什么,但他却决定撒谎、推责:

总工程师则与副总工程师互相踢皮球:

一个说,一切都是按照总工程师的设计运作的,没我什么事。

另一个说,那还不是因为你的骚操作捅了篓子。

厂长在开会的时候向会上的各位领导上报事故原因:是因为水箱故障,导致了4号反应堆的厂房损坏,发生了火灾。

而从上面来的负责人呢,更可笑。

不去问询事件经过,一张口就开始喊口号。

接着,提出解决方法——封城。

他们的确也是这么做的。

根据白俄罗斯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纪实文学《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一书,事故发生几天后,当地所有关于辐射、广岛或长崎,甚至讲X射线的书都消失了。

他们听任居民们在辐射云下露营,在河边游泳、晒太阳,然后拍成片子散播出去。

他们命令军队在一座无人的小镇连夜清理出一幢房子,用来拍摄一个婚礼。

灾难发生后,原本当地有储备的浓缩碘可以投入水源,供民众防辐射用,却没有人敢下令投放,因为没有收到上级长官的命令,不敢动用。

安排投放到当地的防毒面具,也没有发放给当地民众。

地方解释:为了避免造成恐慌。

就在大家不愿意接受事实的时候,无数平民英雄奉上血肉之躯让人们看清了真相。

灾难发生后,总共有超过五十万人参与了切尔诺贝利的清理工作。

他们中最多的是军人,此外还有司机、矿工、建筑工人、各行业的人士。

他们没有专业防护,都是赤手空拳去清扫。

据统计,当年50万清理人2万人已经死亡,20万人宣告残障,活着的清理人被辐射病痛所缠绕不得不终生就医。官方却无视他们的困境,削减福利金。

他们被称为英雄,得到荣誉的勋章。

谁是切尔诺贝利的凶手?

是可能操作不当引发爆炸的两名工人?是愚蠢浮夸的物理学家?还是只想息事宁人的当局?

切尔诺贝利事件是一桩无数人为之受难,却无人为之负责的事故。

反应炉释放出的最危险的元素也不是铯或钸,而是谎言。

事后,很多人都这么认为:"这不仅仅是核反应堆发生的一次爆炸,而是整个价值体系的大爆炸。"

切尔诺贝利真相是什么 是人心吗相关推荐:

原创内容: 转载请保留 - 链接: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切尔诺贝利最后怎么解决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