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吨的成本汇总表格在报表里怎么命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成本分析表,以及成本分析表模板财务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Q1:造价师如何做成本分析表

造价师做成本分析表主要根据以下4方面:

查阅当地的定额,业主清单中的人工费来自于定额,为定额的人工含量×定额单价。定额单价的矿山设备厂

关于成本分析表和成本分析表模板财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根据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本年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考试科目为3门(英语及两门专业科目),现将各专业两门专业科目考试的内容、要求、参考书目列出,供各位考生参考。

考试科目:公共英语、商务英语、英语口语

Kent;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考试针对《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12册的教学内容,考查学生对在日常工作与商务活动,如介绍、餐饮娱乐、公司日常接待办公、客户服务、求职、市场营销、人员管理、公务旅行等相关情境中所涉及的一般商务知识和惯用英语表达的掌握情况与应用能力。

考试题型包括选择,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要求学生在具备一般英语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掌握英语实用技能,熟悉商务环境和话题,了解常见商务英语术语词汇和掌握一般商务交际能力,如词汇方面主要考查一般常见英语表达和《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12册涉及的商务类生词;阅读方面考查学生能够运用有效的阅读技巧读懂商务主题的短文,理解主要事实和相关细节,并进行归纳推理;书面表达方面能够运用基本的写作技巧,写作内容完整、格式正确、语言准确、主题明确。考试科目2英语口语

本考试包括三个环节:朗读,复述及回答问题。

考试内容针对每个学生所抽取的一段材料。考试要求在朗读环节,学生朗读所给材料时语音正确,发音清晰,语调自然;在复述环节,学生思维清晰,能以正常流畅的语速准确、完整地复述所给材料的详细内容;在回答问题环节,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会话策略,切题充分,组织充实的内容,表达流畅,语法基本正确,用词恰当,错误较少,准确表达意见、观点、情感等。

考试科目:公共英语、应用文写作、大学语文

专业科目1:应用文写作

参考书目:《应用文写作教程》(第二版)甘敏军 贾雨潇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月版

1、写作常识:应用文的特点和种类,应用文写作要素及过程,应用文的演进与演变;

2、公务文书写作:要求掌握公文的概念、特点、分类,行文规则,公文格式,各种公文文种的用途以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等文种的写作;

3、事务文书写作:要求掌握计划、总结、简报、调查报告、会议记录等文种的结构知识,会撰写计划、总结;

4、职场文书写作:要求掌握求职信、个人简历的写作;

5、信息文书写作:了解信息文书的特点、种类和作用,掌握消息、通讯等文书的写法。

参考书目:《大学语文》(第十版)主编:徐中玉、齐森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0月版

1、语文基础知识:语言知识,文学常识,文体知识辨析,重视文言文精读篇目的词语翻译。

2、阅读与分析:识记精读、泛读篇目的作者、国别及文体,理解精读篇目的主旨及思想意义,理解篇目的结构及主要段落表达的思想与感情,领会精读篇目的主要写作方法。

3、写作能力:根据所给材料或者提示,写作记叙类、议论类文章,主要考核表述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考试科目: 公共英语、管理学、会计学原理

参考书目:东南大学出版社的《管理学》,作者席佳蓓、张美文、程艳新,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和书城均有出售,也可联系东南大学出版社营销部(025—),电话订购和出版社门店均可购买。

第一章 管理概述(管理的定义、管理定义的要点、管理的职能、权变管理原则、系统管理原则、管理者的概念、管理者的特点、管理者的分类、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第二章 计划(计划的定义、计划工作的重要性、计划的类型、计划的形式、目标管理的含义与由来、目标管理的特点、对目标管理法的评价)

第三章 决策(决策的定义、决策的特点、决策的步骤、影响决策的因素)

第五章 组织(组织的概念、指挥链、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授权的概念、集权与分权的概念、组织设计的原则)

第六章 领导(领导的定义、领导的作用、领导的权力、勒温的领导作风理论、“工作中心”与“员工中心”理论)

第七章 激励(激励的定义、“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对管理工作的启示、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四种强化方式、强化理论对管理工作的启示)

第八章 沟通(沟通的定义、沟通的要素、沟通的过程、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的概念以及特点、纵向沟通、横向沟通、斜向沟通)

第九章 控制(控制的含义、反馈控制、同期控制、预先控制、有效控制的原则、有效控制的技巧)

第十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与演变(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法约尔及其一般管理理论、对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评价、梅奥及霍桑实验、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全面质量管理)

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且能用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专业科目2会计学原理

参考书目:李海波主编,新编会计学原理,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年

(四)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第二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复式记账

(三)会计账户定义,会计科目的定义,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四)借贷复式记账法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五)所有例题和课后习题

第三章工业企业主要生产经营过程核算和成本计算

(二)固定资产投资的核算

(七)利润和利润分配的核算

(八)本章考核方式主要是会计分录,课后题是重点掌握内容

(一)会计凭证的定义和种类

(二)原始凭证的定义和分类

(三)记账凭证的定义和种类

(四)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五)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一)账簿的定义和种类

(三)对账与结账的定义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

(二)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的不同

(三)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一)会计报表的意义和种类

(二)会计报表的编制的要求

(三)资产负债表的类型和编制

(四)利润表的类型和编制

(五)本章考核内容主要为填表

考试科目: 公共英语、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知识

专业科目1:旅游学概论

参考书目:《旅游学概论》,苏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了解旅游的发展简史、旅游的种类;理解旅游的本质和社会属性;理解、掌握旅游的概念和现代旅游的特征;理解、掌握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特点。

2、了解游客,短程游览者的概念,我国对海外游客的界定,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和我国对国内旅游者的界定的不同之处。可支配收入、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概念,闲暇时间的分类。熟练掌握收入水平对旅游者的意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与旅游动机的关系,旅游动机的类型。

3、了解旅游业、旅行社、旅游批发经营商、旅游交通、旅游零售商、旅游产品等。几种主要旅行方式的比较。掌握旅游业的性质,我国旅行社的分类,饭店的等级划分和星级评定的原则,旅游产品的分类、特点。熟练掌握旅游业的基本特点,旅行社在旅游业中的作用,饭店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饭店连锁集团的优势,旅游交通在旅游业中的作用,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

4、理解和掌握旅游业对经济、社会、文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5、掌握旅游资源的含义;了解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熟练掌握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所包含的内容,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原则,致使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

6、掌握旅游市场的含义和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掌握旅游市场细分的概念和旅游目标市场选择的方法;熟练掌握国际旅游客流规律,我国在国际客源竞争中的问题,近期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

7、了解国家旅游管理体制的几种不同模式;掌握几个重要旅游行业组织的名称和英文缩写。了解我国的基本旅游政策;理解我国现行的几种主要旅游法规。

8、了解世界各国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了解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掌握我国现阶段旅游业发展模式的基本特点。

9、掌握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了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专业科目2:导游基础知识

参考书目:《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版)本书编写组编著,中国旅游出版社

1、了解中国发展简史,理解并掌握中国历史常识;

2、了解汉族主要传统节日,理解并掌握满族、蒙古族、藏族以及回族节日与风俗;

3、了解中国主要自然景观成因,理解并掌握中国主要自然景观特点与分布;

4、了解中国四大宗教发展史,理解并掌握四大宗教教义、经典、供奉对象、节日以及主要建筑分布;

5、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特点,理解并掌握宫殿、坛庙、陵墓、楼阁、佛塔、古桥、石窟等古建筑特点与分布;

6、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分类,理解并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构景手法以及现存著名古典园林特点。

7、了解中国旅游文学常识、中国烹饪主要风味流派、中国名酒、名茶和中药、中国丝织刺绣、陶瓷工艺品、漆器、文房四宝。

考试科目: 公共英语、管理学、物流管理

参考书目:东南大学出版社的《管理学》,作者席佳蓓、张美文、程艳新,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和书城均有出售,也可联系东南大学出版社营销部(025—),电话订购和出版社门店均可购买。

第一章 管理概述(管理的定义、管理定义的要点、管理的职能、权变管理原则、系统管理原则、管理者的概念、管理者的特点、管理者的分类、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第二章 计划(计划的定义、计划工作的重要性、计划的类型、计划的形式、目标管理的含义与由来、目标管理的特点、对目标管理法的评价)

第三章 决策(决策的定义、决策的特点、决策的步骤、影响决策的因素)

第五章 组织(组织的概念、指挥链、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授权的概念、集权与分权的概念、组织设计的原则)

第六章 领导(领导的定义、领导的作用、领导的权力、勒温的领导作风理论、“工作中心”与“员工中心”理论)

第七章 激励(激励的定义、“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对管理工作的启示、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四种强化方式、强化理论对管理工作的启示)

第八章 沟通(沟通的定义、沟通的要素、沟通的过程、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的概念以及特点、纵向沟通、横向沟通、斜向沟通)

第九章 控制(控制的含义、反馈控制、同期控制、预先控制、有效控制的原则、有效控制的技巧)

第十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与演变(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法约尔及其一般管理理论、对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评价、梅奥及霍桑实验、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全面质量管理)

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且能用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书目:东南大学出版社的《物流管理新论》,作者许国银、桑小娟、蒋淑华,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和书城均有出售,也可联系东南大学出版社营销部(025—),电话订购和出版社门店均可购买。

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涵义及应当注意的基本要点;物流的分类;现代物流及其特征;企业物流管理与物流企业管理的内容;商物分离说、黑暗大陆和物流成本冰山说、第三个利润源说、效益背反说

理解:现代物流管理的内涵;现代物流管理的作用

了解: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历程;商务电子化与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新趋势

第二章现代物流系统管理

掌握:现代物流系统与特点;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运输、仓储、配送、包装的功能

理解:现代物流系统的模式;现代物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理

了解: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 物流系统的物资要素

第三章 现代物流战略管理

掌握:区分企业战略与职能战略;企业物流总体目标;物流战略决策考虑的要素

理解:三种基本策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重点集中战略;准时制物流战略和第三方物流战略;延迟策略;物流战略的制定框架

了解:物流战略类型;物流管理策略

第四章 物流信息系统与物流信息技术管理

掌握:物流信息的特点;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构成;企业信息系统的层次

理解: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了解:物流信息系统的模式;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商务电子化条件下物流信息系统举例

第五章 现代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管理

掌握:物流服务的要素;物流服务的特性;现代物流服务的基本内容;物流成本的构成;物流成本交替损益;物流成本日常控制系统的主要内容;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理解:物流服务的重要性;物流成本与定价;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的关系;现代物流服务的目标市场与定价策略;商务电子化对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的影响

了解:现代物流服务的营销管理;物流成本相关理论;确定合适的物流服务水平;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系统的基本内容;物流成本的核算方式

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影响因素;物流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采购的基本流程;影响生产物流的主要因素;MRP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

理解:企业采购管理的目标和职能;企业采购的流程;生产物流的类型和特征;销售物流的概念、内容与环节;销售物流管理概述;逆向物流的定义

了解:商务电子化对企业物流管理的影响 ;商务电子化下的物流作业流程;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组成;采购模式选择;生产物流计划与控制;逆向物流的驱动因素

掌握:供应链的概念和特点;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主要内容;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机制;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理解:供应链管理兴起与发展的背景;供应链管理的原理;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的关系

了解: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快速反应 (QR)的涵义;有效客户反应 (ECR)的涵义和特征;连续补货(CR)与自动补货(AR);供应链运作绩效评价

第八章 现代物流企业管理

掌握:现代物流企业概念;物流企业的基本职能;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职能

理解:物流企业的基本任务;物流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了解: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主要方法

第九章 现代物流技术与设施设备管理

掌握: 物流技术的分类;现代物流技术与设施设备的选用原则;自动化仓储系统的构成

理解:现代物流技术与设施设备对物流系统的影响;物流设施设备分类

了解:集装单元技术;托盘分类集装箱;自动立体化仓库;运输技术与设施设备的应用现状

考试科目:公共英语、计算机基础理论、C语言程序设计

专业科目1:计算机基础理论

参考书目:《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教程》,教育部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试范围:1.计算机的发展简史、特点、分类和应用;2.数制的概念,二进制整数、十进制整数和十六进制整数的相互换算;3.数值、西文字符和汉字在计算机内的表示;4.计算机指令和程序设计语言;5.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6.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7.微机常用硬件设备及其功能;8.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计算机常用软件;9.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10.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常用多媒体设备;11.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病毒的防治;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和分类; 13.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考试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发展简史、特点、分类和应用;掌握数制的概念,二进制整数、十进制整数和十六进制整数的相互换算;掌握数值、西文字符和汉字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掌握微机常用硬件设备及其功能;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计算机常用软件;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和分类;了解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专业科目2C语言程序设计

参考书目:《C程序设计》,谭浩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考试范围:一、C语言的结构 :1.程序的构成,MAIN函数和其他函数; 2.头文件,数据说明,函数的开始和结束标志; 3.源程序的书写格式;4.C语言的风格;二、数据类型及其运算: 1.C语言基本数据类型及其定义方法; 2.C运算符的种类、运算优先级;3.C表达式类型(赋值表达式,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条件表达式,逗号表达式)和求值规则;三、基本语句 :1.表达式语句,空语句,复合语句; 2.数据的输入与输出,输入输出函数的调用;四、选择结构程序设计:1.IF语句实现选择结构; 2.SWITCH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3.选择结构的嵌套; 六、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1.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2.字符串与字符数组; 七、函数 :1.函数的定义方法; 2.函数的正确调用; 3.函数的类型和返回值。

考试要求:1.熟练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2.掌握程序设计中简单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3.能够编写简单的C程序,并具有基本的纠错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考试科目: 公共英语、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基础

专业科目1:电子技术基础

1、《电工学》(下册) 秦曾煌 高教出版社(第六版);

2、《电子技术基础》(上、下)康华光 高教出版社(第五版);

理解半导体的导电特性,掌握PN结,二极管,稳压管的伏安特性;

理解三极管、场效应管的结构、特性,掌握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理解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的重要意义;

掌握晶体管共射放大电路、射极输出器的静态分析(IBQ, UBEQ, ICQ, UCEQ)方法;

掌握晶体管共射放大电路、射极输出器的动态分析(AU,Ri, Ro)方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理解差模、共模信号的概念,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理解差模、共模电压增益、共模抑制比的含义;

掌握差分放大电路主要技术指标的计算。

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内部结构及其电压传输特性

理解理想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特性:虚短和虚断;

掌握基本运算放大电路(比例、加法、减法、微分、积分)的分析、计算方法;

了解运放在有源滤波器、采样保持器、电压比较器及波形发生器等方面的应用。

理解电子电路中“反馈”的基本概念;

掌握电路中的正、负反馈的判别方法;

掌握负反馈的类型,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

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及主要研究对象;

理解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其输出功率及效率的分析和计算。

理解直流稳压电路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掌握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的电路结构及有关参数计算。

1、理解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数制与编码: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了解常见的编码:8421等;

3、掌握常用逻辑运算与、或、非、与非、或非、异或的逻辑功能,真值表及其符号;

1、了解各种TTL集成逻辑门电路、CMOS逻辑门电路

2、了解集电极开路门和三态门的特点。

1、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概念,掌握逻辑代数的运算法则和定律;

2、理解逻辑函数的最小项、无关项含义及其表达形式,重点掌握卡诺图的化简方法;

3、熟练掌握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了解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现象。

4、了解几种常用组合逻辑功能器件:编码器、译码器、数据分配器、数据选择器;

5、理解加法器的功能,半加器与全加器的不同之处;

6、熟练掌握用译码器(74LS138)、数据选择器(74LS151)分析与设计相关功能的组合逻辑电路。

1、掌握以下触发器:基本RS、边沿JK、边沿D触发器的特性方程、功能表、逻辑符号、波形图;

2、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尤其是时序逻辑电路功能的描述方法;

3、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4、了解常用时序逻辑功能器件:计数器、寄存器;

5、熟练掌握用计数器(74LS161)、移位寄存器(74LS194)分析和设计相关功能的时序逻辑电路。

五、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理解由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1、理解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尤其是转换精度;

2、了解集成D/A转换器的一般应用;

3、理解A/D转换的取样、保持、量化、编码4个过程及其主要技术指标;

4、了解集成A/D转换器的一般应用。

1、《电工学》(上册) 秦曾煌 高教出版社(第六版);

2、《电路》邱关源 高教出版社(第五版);

一、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1、理解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的概念,电压、电流、电动势、电位的概念;

2、理解电压与电流(关联)参考方向的意义;

3、熟练掌握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了解电路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状态;

4、理解电功率与额定值的意义及电路吸收或发出功率的判断;(理想)电压源、电流源的模型及其特性;

5、牢固掌握基尔霍夫定律,能正确和熟练应用KCLKVL列写电路方程。

1、掌握电阻串联、并联、混联等效计算及三角形和星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2、理解等效电路的概念,熟悉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3、掌握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分析计算电路的方法;

4、掌握叠加原理的内容、注意事项及应用;

5、理解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的内容及应用;

1、理解并掌握线性电阻、电容及电感元件的伏安特性;

2、熟悉暂态过程的三种响应:零输入、零状态及全响应;

3、掌握一阶线性电路的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

4、理解和掌握RCRL电路的响应;

1、理解正弦信号的周期、频率、角频率、瞬时值、振幅、有效值、相位和相位差的概念;

2、掌握相量的定义,RLC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表示形式;

3、熟悉阻抗的概念,阻抗的性质,阻抗的串联和并联等效;

4、掌握RLC串联谐振的条件及特点,理解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

5、理解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概念及功率因数的本质;

6、理解感性、容性负载的性质,掌握提高电路功率因数的方法和原则;

1、理解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三相电源的星形和三角形联接;

2、理解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的概念,三相负载的星形和三角形联接;

3、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含三相功率)。

1、了解磁路的概念,理解磁路欧姆定律和磁路KCLKVL定律;

2、了解铁磁性物质磁化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3、了解交流铁心线圈的特点,了解变压器的变压比、变流比及变压器阻抗变换的意义。

考试科目: 公共英语、营养学基础、微生物学基础

专业科目1:营养学基础

参考书目:《食品营养学(第二版)》,王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1、食品、营养素、健康和亚健康及食品加工的定义;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食品主要消化吸收的场所。

2、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生理功能以及膳食来源;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及营养学意义;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学特性及其与糖尿病和血糖指数的关系。

3、蛋白质的分类及生理功能;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指标。

4、脂类的生理功能;脂类的化学组成及其特征;脂类的供给和食物来源。

5、维生素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维生素的缺乏病;水的功能;矿物质的分类和主要矿物质钙、铁、锌的生理功能;

6、人体能量支出途径;能量的食物来源和收支平衡。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基本概念;膳食结构的定义、类型及特点。

7、特殊人群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求;肥胖病人、肿瘤患者的营养需求。食品营养价值的评价及意义;谷类、豆类及其制品、乳制品的营养价值。

8、功能性食品的概念及功能性食品与一般食品、药品的区别;强化食品的定义、食品强化的目的和意义、基本要求以及常见的食品强化剂种类。

专业科目2:微生物学基础

参考书目:《微生物学》,蔡凤主编,科学出版社全国高职高专类专业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1、细菌的形态;一般结构及特殊结构;细菌单染色及革兰氏染色方法;芽孢及荚膜的定义及意义。

2、细菌生长曲线的定义、特点及意义。

3、以碳源为依据微生物四种营养类型的比较。

4、微生物六大营养要素构成;按物理要求培养基分类。

5、细菌新陈代谢的概念。

6、常见病原性细菌举例。

7、放线菌的概念及生物学特性。

8、其他原核微生物类型。

9、酵母菌和霉菌的概念;酵母菌的繁殖方式;霉菌菌丝的基本结构。

10、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病毒的增殖过程;噬菌体的概念;常见人类病毒病举例。

11、消毒与灭菌的概念;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及灭菌的方法。

12、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概念;常见菌种保藏的方法。

考试科目:公共英语、有机化学、无机化学

参考书目:《有机化学》(第二版),徐寿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建议以参考书中列举的例题和习题为主进行复习)

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1、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2、掌握碳原子的三种杂化状态和碳原子正四面体概念

3、掌握键长、键角、键能、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4、理解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

1、掌握烃、同系列、同分异构体、构造、构型、构象的概念

2、掌握烷烃(含5~6个碳原子)构造异构体推导方法,熟练掌握其系统命名法

3、基本掌握碳原子sp3杂化的特点,σ键的形成及特点

4、掌握(乙烷、丁烷等)构象式(Newman投影式)的书写方法

5、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卤代反应),理解自由基反应历程,掌握碳自由基的稳定性判断

6、了解烷烃分子结构与物性(熔点、沸点)的关系

1、掌握烯烃的命名方法,基团次序规则,ZE命名法

2、理解碳原子sp2杂化的特点、π键的形成和特点

3、掌握烯烃与各试剂的加成反应(催化加氢、卤素、卤化氢、硫酸、水、次卤酸)

4、理解亲电加成反应历程,掌握马氏规则

5、熟悉烯烃与溴化氢加成的过氧化物效应

6、掌握叔仲伯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判断

7、 熟悉烯烃的氧化反应(高锰酸钾、臭氧氧化)、烯烃α-氢原子的氯代反应

1、熟悉碳原子sp杂化的特点及炔烃的形成和特点

2、掌握炔烃的化学性质(弱酸性、催化加氢、加卤素、加卤化氢、加水)

3、理解共轭二烯的结构特点和共轭效应及其应用

4、掌握共轭二烯的化学性质(加成、双烯合成)

1、熟悉单环脂环烃的命名、结构特征和典型性质

3、掌握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稳定椅式构象

1、理解苯的结构及大π键的形成和特点

2、掌握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亲电取代、芳烃侧链的氯代及氧化)

3、理解苯及其同系物的亲电取代反应历程,熟悉不同芳烃的相对反应活性

4、熟练掌握并应用取代基定位规则

第七章 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

1、掌握多环芳烃(联苯、萘及其衍生物)的典型化学性质

1、掌握立体异构、对称因素、手性、旋光性、比旋光度、对映体、非对映体、外消旋体、内消旋体的概念

2、掌握Fischer投影式的书写方法

4、掌握利用对称因素判别分子手性的方法

1、掌握卤代烃的分类、结构和性质

2、了解格氏试剂制备及其化学活泼性

3、掌握SN1SN2亲核取代反应及影响因素(烃基及卤素)

4、掌握消除反应及查依采夫规则

5、理解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竞争

6、熟悉三种类型的卤代烯烃(卤代芳烃)的相对反应活性

7、了解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上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8、熟悉常见的卤代烃(氯仿、四氟乙烯、氯苯、苄氯、氯乙烯、烯丙基氯等)

1、掌握醇、醚的结构特征、分类和命名

2、熟悉醇醚的物理性质(熔沸点、溶解度等的比较)

3、掌握醇的基本反应(与金属钠的反应、生成卤烷、浓硫酸催化脱水)

4、掌握醚的基本反应(醚键的断裂)

5、熟悉醇、醚的制备方法和鉴别方法

1、熟悉酚的结构和命名

2、掌握酚的性质(酸性、生成酚醚、卤代反应)及鉴别方法

3、了解酚的制法(从芳卤及芳磺酸制备酚)

1、理解羰基的结构特征(平面结构、极性基团)

2、熟悉醛酮的分类、同分异构、命名及物性(物态、沸点和水溶性)

3、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羟醛缩合、卤仿反应、氧化和还原)

4、掌握醛酮的鉴别方法

第十三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1、掌握羧酸的结构、分类、命名和物理性质(沸点、水溶性等)

2、熟悉羧酸的制备方法

3、掌握羧酸的化学性质(酸性、生成羧酸衍生物)

4、理解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对羧酸酸性的影响

5、熟悉重要的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和羟基酸(甲酸、乙酸、乙二酸、邻苯二甲酸、乳酸、水杨酸等)

6、掌握酰卤、酸酐、酯和酰胺四类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命名

7、掌握酰卤、酸酐、酯和酰胺四类羧酸衍生物化学反应活性的差异,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1、试题类型:命名或写出结构式、选择、完成反应式、合成、鉴别、推断化合物结构

2、题型比例:命名化合物或写出化合物的结构式10%、选择20%、完成化学反应式30%、化学方法鉴别化合物10%、合成转化20%、推断化合物结构10%

3、难度等级及比例:试题的难度等级分为简单、中等难度、较难三个等级,大致的比例是304030

1、《无机化学》(第五版)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无机化学释疑与习题解析》,迟玉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一篇化学反应原理考试要点:

1.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会用该方程进行简单的计算。(第一章)

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反应速率方程,能定性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第三章)

3.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简单的计算,标准平衡常数的表示方法,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并能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浓度、压力、体积、温度、催化剂)。(第四章)

4.会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判断酸和碱,并写出对应的共轭酸碱;掌握pH[H+]的换算,掌握缓冲溶液的组成及pH值的计算;掌握两类盐(强酸弱碱盐和弱酸强碱盐)的水解平衡;掌握配合物的组成、命名,会根据给出的化学式判断形成体、配体、配位原子、配位数以及命名(重点看书上出现的配合物)。(第五章)

5.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能斯特方程的写法,会用能斯特方程进行电极电势的有关计算;会用该方程判断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及本质,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公式,电极电势应用(判断氧化剂还原剂强弱,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及进行的程度),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第七章)

第二篇 物质结构 考试要点:

1.掌握原子轨道中电子填充原则,根据已知元素写出其原子轨道排布式和价电子排布式并判断在周期表中所在位置;掌握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的概念及变化规律。(第八章)

2.掌握现代价键理论,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和特点 (第九章)

3.掌握分子极性,分子间力,氢键的概念,形成氢键的条件及不同类型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第十章)

第三篇 元素化学 考试要求:

1.掌握碱金属硝酸盐的分解产物,掌握一些俗称化学式,如生石膏,重晶石,芒硝,萤石,小苏打等,制备无水氯化镁的反应方程式。(第十二章)

2.掌握铝、铝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两性,碳酸铝及硫化铝的双水解性;明矾、密陀僧的化学式。(第十三章)

3.掌握实验室制备少量氮气的反应,铵根离子的检验(与碱反应),金溶于王水的反应,硝酸盐的热稳定性;氯化氮的水解产物。(第十四章)

4.掌握H2S水溶液的酸性、还原性(如S2-能否与Fe3+共存)及硫化物,掌握浓硫酸与碳及铜的反应。掌握一些俗称化学式,如天青石、大苏打,保险粉等。(第十四章)

5.掌握氯气的相关性质及反应,I2CCl4KI溶液中的溶解性,Cl2KI溶液反应过程(Cl2过量与不过量),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掌握卤化氢性质的递变规律(沸点,水溶液的酸性,还原性,稳定性),萤石、冰晶石等俗称的化学式。(第十五章)

6.掌握铁的化合物相关性质,Fe2+Fe3+的鉴定试剂及反应。(第十六章)

1、试题类型:选择、填空、判断、简答、推断、计算题。

3、难度等级及比例:试题的难度等级分为简单,中等难度,较难或难三个等级,大致的比例是404515

考试科目:公共英语、色彩、动画造型

参考书目:《色彩》,王承昊 主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色彩:理论实践研究》,冯健亲等 主编,江苏美术出版社《美术基础教程:色彩静物(第5册)》,余伟文,冯卫军 著,江苏美术出版社

水粉画特点、材料与工具、色彩造型基本原理、作画步骤、构图

材质及光影的表达、笔触及表现技法的运用、色彩的变调

1、熟练掌握水粉画材料与工具运用的基本技法。

2、熟练运用色彩原理进行水粉静物绘画创作。

3、对画面构图及造型具有的掌控力,能够准确的表达色彩及空间造型关系。

4、能够把握控制画面色调,具有一定的色彩情感表达力。

参考书目:《动画素描》,王承昊、黄海波 主编,江苏科技出版社《力量—动画速写与角色设计》,[]MICHAEL D·MATTESI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影视动画造型设计》陈义冰主编 现代出版社《动画角色造型》闫英林主编

1.1动画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区别

1.2动画素描教学的观念

1.3动画素描造型教学目标

1.4动画素描造型教学内容

1.5动画素描造型教学方式

2章 道具素描造型基础

2.2道具线描造型表现

2.3道具结构造型表现

2.4道具光影造型表现

3章 动物素描造型基础

3.2动物结构素描造型表现

3.3动物光影素描造型表现

3.4动物精细素描造型表现

4章 人物素描造型基础

4.2人体结构造型知识

4.3人物的动作与表情造型表现

4.4人物造型的夸张与概括表现

4.5人物造型的光影与质感表现

5章 场景素描造型基础

5.3室内场景素描造型表现

5.4室外场景素描造型表现

5.5线条的风格化处理

5.6特殊自然形体的表现

5.7场景组合设计素描表现

6章 动画创意素描造型基础

6.2角色造型创意表现

6.3场景造型创意表现

6.4动画风格草图表现

1、了解动画造型的动态与力的平衡规律。

2、熟练掌握动画造型的空间透视的表象方法及画面效果。

3、能够处理好服装道具与动画造型的关系。

4、掌握各种不同类型动画造型的创作方法、特点及具体技巧。

5、掌握用动画风格创作各种种类的动物造型;用拟人化风格创作各种动物造型的技法。

备注:考试由各接收院校自主组织考试(五年制高师考试由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统一组织),按照向社会公布的考试录取章程进行选拔并承担相应责任。

  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存货和应收账款。有现金就可以买东西。你买了东西之后,生产出来就成了库存。当你卖掉它时,它就变成了应收账款或现金。其实存货也是一种流动资产,是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存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直接原材料和工人工资的支付。存货周转率又称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本(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值,用来反映存货的周转率,即存货的流动性和存货资金占用量是否合理。

  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的数量)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   

  一种是基于成本的存货周转率,即一定时期内商品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值。它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的流动性,主要用于流动性分析。公式:基于成本的存货周转次数=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销货成本。   

  二是基于收入的存货周转率,即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营业收入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值,主要用于盈利能力分析。公式:基于收入的库存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库存余额。   

  下面主要解释常见的:基于成本的存货周转率和周转天数。   

  首先,请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库存占用资金越短越好?因为商品是生产出来的,存货本身并不为你赚钱,存货只有卖出去之后才能赚钱,所以最好靠它赚钱。时间越短越好。存货周转率也是总资产周转率的一部分,因为存货是资产的一部分。杜邦对核心净资产收益率的分析,净资产收益率分为营业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另一个是杠杆。   

  总资产的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周转率有关,与现金流通有关。所以库存越早周转越好。衡量存货周转率有两个指标,存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天数。存货周转率是一个周期内销售商品的成本(购买原材料和支付工人工资的钱)除以该周期内的平均存货余额(例如年初和年末的存货除以二)。如果还是不能理解,就以超市为例。举个例子,一个超市一年买100万件商品,但是超市上的商品可能只有10万件,所以商品翻了十倍。

  为什么离职率很重要?因为涉及到流动性,我们靠现金赚钱,企业的估值也是现金流。每次现金盘点之后,卖出去之后就变成应收账款,到了之后就变成现金。这个时候要赚一笔钱,那么这个企业一年能赚多少钱呢?每次周转后能赚多少钱?这个是利润率,另一个是你能周转多少次,所以周转次数越多越好,所以这个周转率大概是次。   

  以上分析表明,存货周转率越大越好,但存货周转率其实是一个综合指标,因为它涉及到购买原材料,组织生产,然后能够快速销售。因此,它也是反映一个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涉及到资金的使用效率。因为股票占用资金,如果股票占总资金的比例很大就不好了,这反映了企业的管理层对股票管理的水平很低。另一方面,也可能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力,或者产品的市场需求。如果产品需求不好,可能库存比较多,比较滞销,所以一直放在仓库里,时间长了容易。离职率,本质上反映的是这个企业的外部供求状况,或者说竞争力状况。那么从内部也可以看出管理层组织“购、产、销”循环的能力,所以体现了管理层的能力。

  除了存货周转率这个相对指标,还有一个绝对指标:存货周转天数。比如一年周转十次,那么一年365天除以10,平均周转36天左右。也就是说,存货从采购或生产,到最终销售入库,需要36天。显然,天数越短越好。因此,可以用绝对天数来反映周转率。这只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存款周转天数就是每次周转需要多少天?这和物理学中频率和波长的关系是一样的,只是两种不同的表述。   

  现金的周转天数等于存货的周转天数加上平均收款期,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就是从商品售出的那一天到你最终拿回现金的那一天。如果应收账款收回需要60天,存货周转率是36天,那么全部现金的周转天数就是60天加36天,即96天。正如我们以前看到的,现金的周转天数是流动资产的一部分。我们的估值是基于未来的现金流,也就是现金流平平,每次流回来赚多少钱,这一年他能赚多少倍。这两个参数是合成的,一个是利润率,一个是周转次数。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你要把存货的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的到账天数保持的越短越好,这体现了这个管理之内的管理的能力。当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外部市场对你产品的需求。怎么样?比如像贵州茅台,他没有应收账款。买家提前给你付款,所以他的应收账款其实是负的。

  最后平滑逻辑关系。为什么会有存货周转率这种指标?因为涉及到现金的周转率,反过来又是什么决定了现金流?首先是利润率,其次是周转频率。为什么现金流如此重要?因为这涉及到公司的估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本汇总表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