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与营销营销的概念的提出者是谁?

很多公司负责的小伙伴,开口闭口“品牌调性”“品牌资产”,每天忙着做品牌推广,忙着在不同微信群里贴发小广告,忙着跟热点,忙着更新品牌手册,甚至忙着学习品牌的基础定义: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

很可惜,懂得很多大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懂得很多品牌相关的概念,仍然不知道怎么做。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

一、知道“运算公式”,仍然不会做题

我们最初上数学课时,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勾股定理、对数方程、各种图形的面积算法等等运算公式,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解题,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数学满分。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生活中接触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概念性知识,一类是实操性知识。简言之,一类是理论,一类是实践。不去实践的理论都是纸上谈兵,缺乏理论支撑的实践也是胡乱莽撞。

对于品牌的理解,我们都知道品牌的“概念性”定义——

品牌的英文名是Brand,这个词源于古挪威文Brandr,意思是“烧灼”。那时候,人们用刻有不同符号的烙铁印在牛、养、马等家畜身上,从而区分与别人家的私有财产。

到了中世纪的欧洲,很多手工艺匠人用这种打烙印的方法标记自己的作品,以便顾客可以方便识别。

《营销管理》的作者菲利普·科特勒说: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他们的相互组合,用于识别企业提供给某个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

我的总结更简单,就是一句话:品牌,就是一种具有识别价值的符号。

  • 企业logo是图形符号;
  • 企业slogan是话语符号;
  • 企业代言人是形象符号;

品牌的直接目的是,让消费者认可品牌所传递的正面认知、精神价值观、倡导理念等等,而最终目的是让消费者购买自有品牌的产品,花钱、不断花钱,产生商业行为。

可是,当很多人问我,屈太浪,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啊?我对品牌的概念,上学的时候就会背,可我在工作的时候,还是对于品牌运营有很多困惑。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我们一直所了解的品牌概念,并没有实操性。

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 。

碎片化时代,媒体形态的多样化和移动化,对品牌营销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为了吸引粉丝的眼球,各大品牌各显神通:百雀羚带粉丝穿越到民国时代,“与时间作对”;青岛啤酒包下一座长城烽火台,开起“深夜食堂”,网易云音乐则选择承包地铁,贴满乐评……然而我们发现,国际知名护肤品牌SK-II却“故技重施”,投放了一支《人生不设限》的广告。

故技重施,却带来亿万曝光

作为SK-II品牌活动#改写命运#的一部分,这支名叫《人生不设限》的视频,讲述了中、日、韩三个女孩的故事,她们从一出生就自带“三十岁就过期”的标签,这个标签年龄框住了她们的感情、生活、工作,让她们处处倍感社会压力。视频结尾,她们选择面对自己内心,最终成功改写命运,开启了自己想要的人生。视频发布后,SK-II请到霍建华、李沁两位代言人,与四位“奔三”的女性,探讨生活中面临的干扰与压力。在此之后SK-II还联手《奇葩说》,邀请主持人马东以及四位知名辩手,围绕“三十岁就是女人生命中的一道坎儿”进行了一场直播辩论,还创造了天猫直播观看时长的历史记录。

刘禹含认为,和去年针对“剩女”话题的经典之作《她最后去了相亲角》相比,这次SK-II的套路如出一辙。整个#改写命运#campaign,其实都是在做一件事情。无论你是明星、网红还是普通人,无论你是20岁还是50岁,SK-II始终围绕着“鼓励女性”这个主题,告诉她们:你不敢跳出那些条条框框?那好,我告诉你,XXX已经这么做了,而且还活得挺好。虽然有人认为这是“炒冷饭”,但社交媒体的反响证明了一切:微博话题#别让时间捆绑你的人生#取得3.2亿阅读,40万讨论,一波接一波的舆论高峰,让SK-II的《人生不设限》得到极大曝光。

深挖受众心理,品牌附加值持续提升

品牌活动#改写命运#已经持续到第三个年头,SK-II在心理洞察和传播手法上也已炉火纯青。刘禹含认为,《人生不设限》关注的还是当代女性的社会处境,但在把握女性消费者心理上更加精准和谨慎。去年《相亲角》中的“剩女”标签还较为敏感,但今年“年龄压力”这一概念针对的目标群体更加广泛,能够引起女性群体广泛的共鸣,更具普适性。作为一个化妆品牌,SK-II以社会活动家的角色,深入到消费者当中参与这种社会焦点话题讨论,对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也将形成不小的正面作用。

Balance持续地宣传“完善自己、超越自我”的价值观,而多芬的“真美行动”也坚持了14年,反复告诉女性“她们本来的样子就是最美的”。为什么这些品牌如此热衷于价值观的输出?刘禹含认为,如果我们将营销活动按照品牌附加值排序,应该是促销<功能<情感<价值观。围绕促销做营销,属于靠让利赚小钱;围绕功能做营销,是靠本事、靠技术赚些钱;而围绕情感和价值观的营销,则是靠品牌好感赚大钱。不求短期冲量,而以价值观输出带来品牌好感的持续提升,促进品牌附加值的不断积累,这就是一种可持续的、高投入回报的长胜策略。如果您的企业和产品有新媒体传播方面的合作需求,可以添加刘禹含微信[liuyuhan8456],禹含会为您提供专业的营销策略与解决方法,也期待和各位一起探讨新媒体发展动态。

    严格地说,直到1950年世界著名广告大师——广告之父大卫·奥格威(DavidOgilvy)提出“品牌”这个概念: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的属性、名称、包装、、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无形组合,同时品牌也因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以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

J.Levy)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产品与品牌》一文正式开始。他们认为:一个品牌不仅是用以区别不同制造商品的标签,它还是一个复杂的符号,代表了不同的意念和特征,最后的结果是变成商品的公众形象、名声或个性。品牌中的这些特征比产品中的技术因素显得更为重要删-。

此后,一些权威的专家学者和学术机构对品牌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如下三种。

    市场营销协会(AMA)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是一种名称、专有名词、标记、标志、,或是上述的组合,用于识别一个销售商或销售商群体的商品与,并且使之同其他竞争者的商品或服务区分开来蹲¨。

    现代营销学之父、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提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之间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某个消费者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他认为品牌具有6个方面的含义: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用户旧]。

    被誉为“品牌资产的鼻祖”的大卫·艾克(David A.Aaker)教授是品牌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将品牌定义为:品牌就是产品、符号、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络和沟通。

    中国的品牌发展真正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20多年来,伴随着品牌发展,品牌理论研究也逐渐深入。对于品牌概念,下面三位专家的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

    我国著名品牌专家余明阳博士在其著作《品牌学》中认为:品牌是在营销或传播过程中形成的,用以将产品与消费者等关系利益团体联系起来,并带来新价值的一种媒介。

    品牌专家陈放认为:所谓“品牌”是企业或品牌主体(包括城市、个人等)一切无形资产总和的全息浓缩,而“这一浓缩”又可以以特定的“符号”来识别;它是主体与客体、主体与社会、企业与消费者相互作用的产物-65 J。

    品牌专家李光斗认为,一个完整的品牌定义应从两个不同角度来阐释。从消费者角度来讲,品牌是消费者对一个企业、一个产品所有期望的总结;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品牌是企业向目标市场传递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产品理念等有效要素,并和目标群体建立稳固关系的一种载体、一种产品品质的及履行职责的承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品牌与营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