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过红军翻越乌蒙山的故事20字之前有几个人过完红军翻越乌蒙山的故事20字之后还剩

微信内无法下载,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Safari”中打开即可正常下载

   1936年2月,红二、红六军团进占贵州毕节后,积极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帮助贫苦百姓打土豪、分浮田,受到了黔西北人民的热情迎接。红二、六军团领导人在黔西召开会议,确定在黔(西)、大(定)、毕(节)建立革命根据地,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和中共川滇黔省委。
  2月27日,中共川滇黔省委和军委分会召开联席会议。根据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发展的新形势和朱德、张国焘来电的精神,决定主动放弃毕节,再一次作战略转移。当天,在任弼时、贺龙、王震、萧克率领下,红二、六军团告别了刚刚建立的黔西根据地,与敌人展开一场迂回运动战。
  红二、红六军团原本准备到“黔之腹,滇之喉”的安顺地区,但在急行至赫章野马川一带时,传来了敌军两个纵队占领水城、威宁,截断前往安顺通道的消息。红二、红六军团随即调整作战部署,决定依托乌蒙山区恶劣的地理环境及多变的天气情况与敌人展开回旋战。
  磅礴的乌蒙山位于云南的东北部、贵州的西北部,是金沙江和南北盘江的分水岭,山势高耸险峻,气候严寒多变,地贫人稀,红军很难得到粮食和给养补充。在料峭的寒风和霏霏阴雨中,红军将士忍着饥寒,踏着尚未融化的积雪,绕行在崎岖的山路上。
  3月7日至8日红军在以则河一带给敌人造成攻打彝良的假象,而后折转打响伏击战,与敌人激战12个小时后,击毙、俘虏600余敌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成功牵制了敌人,畅通了乌蒙山回旋战的胜利之路。
  3月11日至13日,红二、红六军团剑指追军,在赫章哲庄坝一带,将敌人成功引入伏击圈,并从中切断敌人纵队,使其首尾不能相顾。经过激战,红军共歼敌300余人,缴获长短枪数百支,机枪7挺。
  随后,敌军多部赶来增援,红二、六军团被5个纵队的国民党军包围于安耳洞一带方圆30里的狭窄地域。
  这一带属于乌蒙山深处,群山起伏,人迹罕至,悬崖峭壁如刀切斧削一般,行军十分困难。上万人的大部队被压缩在这一狭小地区内,别说吃饭,甚至连饮水都发生了困难。半个多月来,红二、六军团在乌蒙山中不停地行军作战,风餐露宿,指战员的体力已严重消耗,部队的机动能力受到影响。面对国民党军日益缩小的包围圈,红军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
  尽管陷入国民党军的四面包围之中,红二、六军团指挥员贺龙、任弼时等人始终沉着冷静。军委分会召开的敌情分析会认为,国民党军的主力已经被红军调到了东面和北面,南面的力量相应减弱,决定从南面实行秘密突围,向滇东北前进。
  部队上下立即进行了紧急动员,果断抛弃了一切可以丢弃的辎重装备,尽可能地增强机动能力。
  红二、六军团大胆地采取了敌进我进的行动,最终从赫章财神塘冲出10多万敌军包围圈,于3月21日在云南宣威的倘塘实现部队会合,结束了历时近一个月,转战上千里的乌蒙山区回旋战。
  在这一个月的艰苦转战中,红二、六军团经受了极其严峻的考验,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红军将士上下团结一心,不惧艰险,为了调动和摆脱国民党军,部队不得不紧急改变行动方向;为了创造歼敌之机,有时不得不昼夜强行军。乌蒙山回旋战的特点体现在诱敌深入、灵活机动,它是红军变被动为主动、灵活机动开展战术部署的成功典型战例,它为中国革命延续了熊熊火种,更为中国革命保存了一支有生力量。□

备案号:渝ICP备号 技术支持:掌脉科技

  历史事件具有深厚的定力和不可复制的独立性而鲜活,它在前人和来者不断记录、整理、挖掘、探索中,其光辉史实得以弘扬、永存。

  在纪念八一建军节成立91周年前夕,我们夫妇,专程来到具有“三省红都”和“第二个遵义”荣誉之称的毕节市及相关地点。

  到这里学习、敬仰、追寻红2方面军父辈们在长征途中,留下的丰功伟绩,祭拜那些为胜利而牺牲的红军先烈们。

  毕节及相关地点,铭刻着我军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红2、6军团(红2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元帅统领指挥的红军劲旅长征途中,迂回转战乌蒙山区,建立开拓根据地,留下的的深厚记忆和红色底气。

  走过七星关,爬上红军山,仰望大乌蒙,再看长征路。这里,有着对胜利的转折、落脚、补给、出发、影响全局进程的历史与贡献。

矗立在毕节红军山上烈士陵园的毛泽东主席手书巨幅纪念碑

  重读《七律.长征》,“乌蒙磅礴走泥丸”,我们视为毛泽东主席突出对红2方面军的褒奖,也是对3支主力不畏艰险的综合赞颂。

  红2方面军,由红2、6军团和后来编入的红32军组成。是中国工农红军3大主力其中一支。

  这支主力其中一部,红6军团是探索长征出发走的最早。全部主力又是3个方面军到达陕甘宁最迟,将长征画上完满句号的部队。

  80多年过去的今天,我们沿着先辈们长征转战黔西北和乌蒙山区的血色足迹,回看当年红2、6军团在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中,与党中央完全失去联系的情况下,运用与发挥出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所产生出出奇制胜的功绩和历史地位,难耐心中激荡起阵阵崇敬。

  一矗矗红色旧址告诉我们,建立黔西北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为了达到北上抗日,2、6军团不计迂回转战的牺牲,忽而向西、忽而向南、忽而向东,忽而向北,牵着敌人的鼻子。独立自主地完成重大行动和战略部署,其智慧和战法,与遵义会议和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都有着非常态的神奇价值。

  可以说,若没有遵义会议,就不可能有党中央和1方红军命运转折性的巨大胜利;若没有红2方面军的鼎力拥护和坚决策应,就不可能有长征的伟大胜利。

  1936年2月27日,国民党中央军3个纵队10余敌军围追堵截红2、6军团于毕节一线。

  3月2日,两个军团首长在赫章县野马川镇下街村召开会议,确定“继续扩红,壮大队伍;改变行动计划,向敌实力薄弱的滇东转移”。开辟根据地,播撒红色种子。并在威宁、赫章、镇雄、彝良、昭通一带与敌周旋。为迂回转战乌蒙,声东击西,寻找战机,摆脱敌军和战胜险恶的自然环境,为取得突围脱险北上,起到决胜的作用。

  野马川会议后,2、6军团建立起黔、大、毕为中心的红军革命根据地,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为2、6军团修生养息,补充给养,提高军事训练和队伍素质,赢得了时间;建立起苏维埃川滇黔3省革命委员会,帮助穷人闹翻身,求生路,打土豪,分田地;扩大力量,唤起民心,播撒火种,扩红5000余人参加红军等活动,功勋昭著。

文者夫妇在“三省红都”纪念馆旧址前

  2、6军团在毕节七星关至赫章深石山、大定将军山、黔西等地作战、转战19天。贵州至云南的乌蒙山区作战、转战23天,拖住和甩掉了数十万之敌,取得了以弱胜强,以智胜悍的战争奇迹,为奠定完美“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胜利与喜悦,浓墨重彩雄壮的增添一笔。

  从1935年11月19日,2、6军团从湖南出发长征。

  历时7个多月,于1936年6月30日,在甘孜与4方面军会师。

  1936年7月2日,甘孜出发过草地前,9军团(改编为红32军)加入2军团,与6军团组成红2方面军北上。

  1936年10月22日,2方面军总部和2军团在会宁将台堡与1方面军2师会师;

  10月23日,32军和6军团等部,在静宁县兴隆镇与1方面军1师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2方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曾说:2、6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出贵州,过乌江。我们1方面军付出了大代价。2、6军团讨了个巧,就是没有吃亏。你们出发1万多人,走过来还是1万多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习。

  今天,“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和“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的匾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乌蒙磅礴走泥丸”的红色大字及“红军在黔西北”题词,经历长河冲洗,更加熠熠生辉。

  这里的红色印迹成为资源,成为自信,深深地烙在群众心底。

  7月26日中午,我们到达毕节,纪念馆工作人员已经下班。当地6、7位70多岁的老人,听说有老红军后代前来瞻仰旧址,凭吊烈士等活动,他们不约而同前来,与熊管理员一起主动迎接作场外介绍,将印在他们脑子里的红军前辈们为黔西北做出的流血牺牲,为穷人闹翻身、建立政权和“扩红”一系列实践,深情地追忆讲述,让我们异常感动。

  不时,馆内讲解员小陈赶来,讲解史实和视图,那些被人们所熟知的老前辈名字和他们的挂像,为革命事业成功所留下的辉煌不朽和璀璨功绩,让我们身为红2军团周琳的后代,心潮澎动,久久凝望。

  三十多名贵阳铁路南站机务段的党员,在三省红都纪念馆举行重温入党宣誓教育,与我们不期相遇,听说我们是广州去的红军后代,主动围拢过来拍照留念,还让我们简述红2方面军在贵州的功绩,场景甚是感人。他们的热情举动,不是对我们,而是对红军崇敬的表达。

  骄阳下,红军山顶的烈士陵园,六盘水市一位吕姓父亲,带领两个不满10岁的女儿,前来祭拜红军烈士。两个女儿礼貌地邀请:爷爷、奶奶,听说你们是老红军后代,能合个影吗!?让我们流泪。

  走进黔西北,鞠躬乌蒙山,我们浅浅地且短短的几步路,无法体验父辈们走过的漫长与艰辛,无法诠释父辈们的流血牺牲。

  但是,在此不仅仅看到红军精神光彩依然,红色荣誉已经成为旅游发展资源,教育发展资源,经济发展资源,民族团结进步资源。

  还看到共产党先进思想与红军的民族担当精神,深深扎根在黔西北大地,也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与不忘初心,追求复兴的血脉相承契合,凝聚成为推动历史与当代社会发展进步的丰沛源泉。

【百人说百年】党史故事第16期:1936年 红军长征转战乌蒙山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全县上下营造“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浓厚氛围。桃源县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策划了“百人说百年党史故事展播”活动,组织全县100个乡镇(街道)单位的100名党员,以建党百年时间轴为主线宣讲中共党史和桃源地方史,形成了100集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的短视频,追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汇聚奋进新征程的磅礴伟力。桃源县融媒体中心在全媒体平台集中推发“百人说百年”党史故事展播专栏。

今天播发第16期,来自桃源县理公港镇余瑶讲述的党史故事——1936年 红军长征转战乌蒙山

来源:桃源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军翻越乌蒙山的故事2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