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微观经济学主要学什么有什么用啊?

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基本物理量和元件、二端网络等效、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电路基本分析法的应用计算(电压电位计算、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

电路基本定理的应用计算(弥尔曼定理、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正弦量的三要素、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复数基本知识)

RLC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分析(阻抗、导纳、谐振)

正弦电路的综合分析与计算(电压、电流、功率)

三相对称负载电路的分析与计算(Y形、△形的单组和两组负载电路、故障电路)

三相不对称负载电路的分析与计算(Y形、△形的单组负载电路)

非正弦周期性电路的综合分析与计算(傅里叶级数表示式、有效值、平均功率)

动态电路基本概念和换路定律

一阶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法(三类响应及其三要素法;一次、二次响应)

交流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静态、动态)

集成运放应用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线性、非线性应用)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类型判断、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计算)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应用(寄存器、计数器)

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的分析与应用(555应用)

《电工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陈菊红主编)、

《电工基础例题与习题》(华东理工出版社,王云泉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沈任元主编)

三、试题类型: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分析题、计算题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它在培养机械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全过程中,具有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本课程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设计中的一般通用零部件设计方法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

2.掌握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等基本概念。

3.了解对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1.掌握运动副的概念及分类。

2.能够绘制简单的机构运动简图。

3.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应用。

2.掌握铰链四杆机构基本类型的判别。

3.掌握四杆机构基本特性及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1.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2.熟悉凸轮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了解其特性及应用场合。

3.掌握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的方法。

4.熟悉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原则。

1.了解螺纹的形成、分类、主要参数、特点和应用。

2.掌握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和预紧、防松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4.了解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1.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了解V带的规格、带轮结构、带传动张紧的目的及张紧装置。

2.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带的应力分析。

3.掌握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的概念。

4.掌握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掌握带传动设计中主要参数的选择原则。会设计普通V带传动。

1.了解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2.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3.熟悉渐开线的性质。

4.熟练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5.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和无侧隙啮合等概念。

6.了解渐开线的切齿原理,了解根切、最少齿数及变位齿轮的概念。

7.了解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及啮合特点,掌握其正确啮合条件。

8.理解斜齿轮各部分名称、重合度、当量齿数的概念,能计算渐开线正常齿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尺寸。

9.了解直齿圆锥齿轮的啮合特点。

10.掌握齿轮传动的五种失效形式。

11.掌握直齿轮、斜齿轮和锥齿轮的受力分析。

12.掌握直齿轮传动的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和弯曲疲劳强度的计算准则及计算方法。

13.了解齿轮传动的结构。

1.了解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

2.掌握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3.了解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和结构。

4.熟练掌握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5.了解蜗杆传动强度计算的特点。

6.了解蜗杆传动热平衡计算的目的,了解散热及冷却措施,了解传动的效率与润滑的关系。

1.了解轮系的类型及应用。

2.熟练掌握定轴轮系、不太复杂的周转轮系及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包括从动轮转向的判定方法。

1.了解轴的分类、应用。

2.了解轴的常见失效形式、对轴材料的基本要求,轴的材料及热处理的选用。

3.掌握轴的结构设计方法,能识别和改正不符合基本要求的错误结构。

4.掌握轴的强度计算方法。

5.了解轴的刚度计算及轴的临界转速概念。

6.熟悉轴毂连接的几种形式及应用;掌握平键的选用及设计方法。

1.了解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特点和应用。

2.掌握滚动轴承代号的表示方法,记住其公差等级代号和基本代号的意义。

3.了解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4.熟练掌握滚动轴承寿命计算的方法。

5.掌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方法。

三、建议使用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高职高专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潘骏 等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杨可帧,程光蕴机械设计基础(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卢玉明机械设计基础(第7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汪信远,机械设计基础(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考试大纲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C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程序设计的思想和编程技巧;具备使用C语言开发小型软件系统的能力;为后续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等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并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程序的构成,main()函数和其他函数。

2)头文件、数据说明,函数的开始和结束标志以及程序中的注释。

1C的数据类型(基本类型、构造类型、指针类型、无值类型)及其定义方法。

2C运算符的种类、运算优先级和结合性。

3)不同类型数据间的转换与运算。

4C表达式类型(赋值表达式、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条件表达式、逗号表达式)和求值规则。

1)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2)用ifswitch语句实现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1)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数组元素的引用。

2)字符串与字符数组。

1)函数的定义、类型和返回值。

2)形式参数与实在参数,参数值传递。

3)函数的调用、嵌套调用、递归调用。

4)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变量的存储类别,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存期。

1)地址与指针变量的概念,地址运算符与间址运算符。

2)一维、二维数组和字符串的地址以及指向变量、数组、字符串、函数、结构体的指针变量的定义。通过指针引用以上各类型数据。

1)用typedef说明一个新类型。

2)结构体和共用体类型数据的定义和成员的引用。

3)通过结构体构成链表,单向链表的建立,结点数据的输出、删除与插入。

1)文件类型指针(FILE类型指针)。

1.数据结构的研究内容

1)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

2)算法和算法分析。

1)线性表的定义与运算。

2)线性表的顺序存储与链式存储结构。

1)栈和队列的定义与运算。

2)栈和队列的存储和实现。

1)树的定义和术语。

2)二叉树的性质、遍历、转换和应用。

3)哈夫曼树及哈夫曼编码。

1)图的定义和术语。

2)图的存储、遍历。

1)顺序查找、二分查找和分块查找。

3)哈希表的构造与处理冲突的方法。

1)直接插入排序与希尔排序。

2)冒泡排序与快速排序。

3)简单选择排序与堆排序。

C程序设计教程与实验》(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吉顺如主编

C程序设计习题集与课程设计指导》(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吉顺如主编

《实用数据结构基础》中国铁道出版社,陈元春等编著

题型包含选择题、程序填空题、改错题、应用题、编程题。

“微观经济学”部分考试大纲

《经济学》课程考试大纲,是按照教学大纲对授课内容、授课进度、确定重点与难点、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而编写的。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课程考试大纲列出考试章节的内容,使学生都能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参考教材;同时,考试命题能保证更明确的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试,要求考生:

1.掌握微观经济学所涉及的基本思想、基本学说、基本观点与基本方法,要在理解其原理、方法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把握其内容,理解其内涵。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全面系统地学习该课程,并有目的地深入学习一些重点章节。

2.把经济学的原理和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把经济理论学说的逻辑分析和经济实践分析结合起来。考生应当了解各种经济理论的适用条件、掌握原理的内容、理解原理的运用。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来理解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应注意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研究,以期得到一些启发,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选用教材:《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七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四、参考书目: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第九版),尹伯成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二部分:考试知识点及主要内容(教材第2-8章、第11章内容)

考核知识点:需求、供给、均衡价格、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等基本概念和与之相关的基本原理。

1.了解价格是市场经济中影响资源配置的关键因素;

2.掌握需求与需求函数以及影响需求的因素;

3.掌握供给与供给函数以及影响供给的因素;

4.理解市场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数量的决定;

5.熟悉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6.熟悉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的含义;

7.了解决定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的因素;

8.了解弹性理论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四节 均衡价格

第五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第六节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第三章 消费者选择

考核知识点: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关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预算线的含义与移动、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用消费者均衡理论推导需求曲线;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的影响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需求曲线的影响。

1.掌握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

2.熟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3.熟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

4.消费者均衡条件的理解与应用;

5.熟悉无差异曲线、消费可能线的含义与特征,理解它们在消费者均衡分析中的作用;

6.熟悉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的影响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能运用图形说明消费者均衡及其需求曲线的推导。

7.了解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三节  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

第四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的影响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四、劣等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五、一个特例:吉芬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四章 生产技术

考核知识点:生产函数,短期与长期,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边际产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等成本曲线,厂商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和最优生产要素的投入组合,规模报酬及其变动。 

1.掌握生产的含义、生产要素和生产目的;

2.了解在经济分析中厂商生产目的假设的意义;

3.掌握生产函数的内涵以及短期和长期的划分;

4.掌握厂商实现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必要条件;

5.掌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6.理解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7.熟悉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和规模收益;

8.理解规模报酬的变动及其变动的原因。

第一节 厂商和生产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

三、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

四、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

二、不同形状的等产量曲线

考核知识点: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正常利润、经济利润,等成本线,生产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短期成本、长期成本、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短期总成本和扩展线 

1.掌握成本的含义和种类;

2.掌握短期成本的分类和短期成本函数;

3.理解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

4.掌握长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曲线;

5.理解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关系。

第一节 成本的基本概念

二、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第二节 成本最小化

四、扩展线和生产总成本

一、由短期生产函数到短期总成本函数

三、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

四、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五、由总成本曲线到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

六、短期产量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长期成本曲线

一、LTC函数与曲线;

二、LAC函数与曲线;

四、干中学:降低长期成本

考核知识点:厂商和市场的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和长期供给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1.掌握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2.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3.熟悉完全竞争市场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4.熟悉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5.熟悉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长期均衡和长期期供给曲线 ;

6.掌握不同市场结构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第一节 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第二节 利润最大化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二、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需求曲线

三、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收益曲线

四、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一、完全竞争市场短期均衡

二、完全竞争市场短期供给曲线

第四节 完全竞争市场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一、完全竞争市场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第五节 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长期均衡

一、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第六节 完全竞争市场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一、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二、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三、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第七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二、消费者统治说法的基础

第八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最大化

考核知识点: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均衡的条件;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寡头市场的特征和寡头厂商的供给曲线;不完全竞争市场厂商为获取最大利润的价格决策和产量决策,不同市场的比较。

1.掌握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均衡的条件;

2.掌握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特征;

3.熟悉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4.掌握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

5.掌握不完全竞争市场厂商为获取最大利润的价格决策和产量决策,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三、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四、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五、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七、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二、垄断竞争市场需求曲线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四、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五、垄断竞争与理想的产量;

六、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一、寡头市场的特征

 六、寡头厂商的供给曲线

第四节 不同市场的比较

考核知识点: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公平与效率。

1.熟悉居民收入来源的几种渠道;

2.了解形成工资差异的原因;

3.领会级差地租的形成;

4.熟悉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含义和运用;

5.了解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

6.理解收入分配中的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第一节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一、完全竞争厂商的定义;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需求曲线

第三节 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一、同时调整的需求曲线;

二、需求曲线的简单相加

第四节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一、要素所有者的供给; 

第五节 劳动供给的决定曲线和工资的决定

四、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均衡工资的决定

第六节  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三、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

第七节  资本供给的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第八节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考核知识点:市场失灵的原因、外部影响、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1.掌握市场失灵的原因;

3.熟悉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4.掌握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

二、外部影响与资源配置失当

三、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

第三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第四节  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一、信息、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五、信息不完全和激励机制:委托——代理问题

 “会计学”考试大纲

《会计学》课程考试大纲,是该课程按照教学大纲对授课内容、授课进度、确定重点与难点、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方面的规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课程考试大纲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其中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明确考核要求,使学生都能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参考教材;同时,考试命题能保证更明确的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

   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了解会计的内涵及两大观点;了解会计对象;

掌握会计的职能与会计目标;掌握会计核算方法。

(二)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掌握六类会计要素的概念、分类以及具体项目;

   掌握四大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确认与计量要求的基本内容、以及八个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熟练掌握企业会计分期核算及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基本方法。

   掌握会计科目知识及常用总账科目;掌握账户的结构;理解复式记账法;

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账户结构、记账规则;掌握试算平衡等内容。

(五)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了解会计凭证的概念及分类;熟练掌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及方法;

了解凭证的审核要求,以及会计凭证的传递、装订及保管要求。

(六)制造业企业主要会计交易或事项的核算

   掌握筹资活动交易或事项的核算,还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掌握生产准备过程交易或事项的核算;还包括发出存货计价处理,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和计划成本核算,以及存货减值会计处理;

   掌握生产过程交易或事项的核算,还包括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无形资产的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掌握销售过程交易或事项的核算,还包括应收款项减值会计处理,以及应交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掌握经营成果形成与分配交易或事项的核算。

   了解账户分类的意义;了解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以及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了解会计账簿的概念的分类;掌握各类账簿的设置与登记,以及使用规则;

   掌握对账与结账的方法;掌握错账更正方法;了解会计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了解财产清查含义、种类及适用范围;了解存货的盘存制度;

   掌握各类财产清查的方法,尤其是企业银行存款未达账项的调整;

   掌握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方法。

   了解财务报告的内容及作用;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

   了解账务处理程序与会计循环;掌握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以及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了解成本会计的概念和目标;了解成本会计要素和成本会计体系的构成;了解成本会计的应用原则和应用主体;

掌握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掌握产品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成本项目的设置;

掌握各种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

   了解成本会计工具方法;了解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及账户设置;了解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

(一)《基础会计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主编:李占国

(二)2020年度初级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会计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主编: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

《计算机辅助设计》考试大纲

设计表现力,包括手绘表现及计算机辅助表现,对提高工业产品设计效率和进行创新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指定产品的设计,考量设计者的设计创新能力和手绘表现能力,以及产品二维效果图制作和产品海报设计等二维软件的应用能力。

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二维软件设计。

通过命题设计,要求设计者结合人机工程学等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产品设计创意表现。要求目标人群定位合理;设计创意新颖;符合人机尺度及心理需求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

使用Adobe illustrator软件绘制产品二维表现效果图,要求结构透视正确,光影效果合理,色彩表现精准。使用Adobe photoshop软件设计制作产品宣传海报,要求构图美观,排布突出主次。

《人机工程学基础与应用》,夏敏燕、王琦,电子工业出版社

《产品设计》专业考试大纲

    设计素描是表达设计创意、收集设计素材、交流设计方案的手段和语言,要求考生能开拓创意思维,方便快捷地表现出自己的创意意图。主要考察学生对透视、结构、形体、空间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形体表现能力、创造能力与形象联想能力。

通过实样写生设计素描让考生把对象的形体透视和物体的形体结构,面与面之间的联系,合理运用线的虚实变化,去体现对象的构造。用整理、归纳与简化处理的手法,采用线去表现空间与结构的关系,构图完整。

造型准确,有较强的表现和塑造能力;

对形体的结构及体面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有一定的体积感和空间感;

对物象的形态有一定的想象组构能力。

《素描的诀窍》,[]伯特·多德森、蔡强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绘画素描》,刘赦、伟灵主编,江苏美术出版社

    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是产品设计的核心内容。通过快题设计可以考核一个设计者对于产品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设计者的设计表现技法,也反映出考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通过快题设计,让考生用艺术的手法快速地设计命题对象,要求所完成的内容符合题目与形式的要求;作品透视准确真实;所完成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可用性与新意。

《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杨向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蜜蜂的社会和人类的社会

曾经有部纪录片介绍蜜蜂的小世界如何运转的。可以说蜜蜂是最社会化的动物了,小小的蜂群里有分工有合作,看着蜜蜂们忙碌的样子,我时常会想到几个问题:这个社会是否也存在贫富分化?除了蜂王之外,是否有一小部分富裕的蜜蜂拥有更大的蜂房?食物匮乏的时候,哪那些蜜蜂能吃饱哪些要饿肚子?如果有偷懒的蜜蜂,那么蜂群是怎么发现并惩罚的?蜂群最为一个小社会是否已经实现了效率最优化?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动荡,朝代更迭,就是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实现一个理想社会。蜜蜂作为物种存在了1亿多年,而智人只有25多万年的历史,也许人类可以从研究蜜蜂的小社会中得到启发,研究蜜蜂们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分配食物,我相信这是一个有趣的社会生物学问题,可是现在还没有看到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在技术上人类已经完全能够让绝大部分人免于饥饿和贫困, 可是为什么我们还有这么多人食不果腹,这么多人整日疲于奔命,为了基本生活忙碌,是什么限制了人类的能力?现实世界中我们可以看到相似的自然环境,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巨大,甚至同一个国家由于不同的政策也会导致经济天壤之别。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有关经济的学问。对人类来说,经济学最根本的三个问题是为谁生产,生产什么,用什么方式生产,这些问题在蜜蜂的社会里有明确的答案:为蜂王生产食物,让蜂群能够繁衍。蜂王的需求简单纯粹,可是对人类来说情况就复杂的多了,和蜜蜂相比人了是更复杂的动物,除了食物,人类还有情感需求,甚至还有理想和理性,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几乎是无法满足的。正是这种无法满足的需求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假如人类也像蜜蜂一样需求简单,比如所有的人只需要吃一种食物穿一种衣服,那么以现在人类拥有的技术能力,开动所有机器,利用所有能利用的土地,实现这个目标应该不是一个问题,甚至退一步让人类的需求更多一点多样性,人类的需求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维持基本生存的水平,以现有的技术条件,实现这个目标也不会是什么难题。只要我们回到计划经济时代,以现有的技术能力我们是能够实现让绝大多数人免于贫困的目标的,但是显然是这样的改变是由代价的,如果回到计划经济,人们按照指令进行所谓公平或者平均分配的时候,实际是却是不公平的分配,因为不同于蜜蜂,人和人的先天能力后天的工作意愿差异是巨大的,但是我们观察工蜂的时候,几乎是观察不到工作能力和工作意愿的差异的,那么有没有可能我们通过社会改革,实现教育公平,通过文化改良在社会形成以追求社会贡献为目标的文化,最大化消除人和人在工作能力和工作意愿上的差异,就能够带来经济效率的最优化呢?回答是不能,因为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质需求多样化这个自不必多说,文化需求也各有所好,而需求正是驱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当需求多样化时,即使人们在工作能力和工作意愿上趋同,生产的产品可能并不是社会需要的,就是资源错配,这样的社会肯定不是经济效率最优化。当国家处于战争状态的时候,这个时候人们工作意愿趋同,需求也趋同,这个时候经济按照指令运行是不仅是可行的,效率可能也是更优。但是当社会恢复到正常状态,指令经济显然不是最优的,因为这种指令经济抑制了多样化的需求,而人类多样化的需求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综上所述,不同于蜜蜂,由于人类工作能力工作意愿以及需求的多样性,限制了人类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生产基本消费品的能力,在战争期间或者战后的恢复期等特殊境况下,经济按照指令进行,生产基本消费品的能力会更高,社会经济可能会有快速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以抑制需求的多样化为代价的,也就是抑制创新为代价的,当这种指令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出现创新不足社会停滞的问题。那么人类社会是否可以用社会发展停滞为代价换取绝大多数人免于贫困?如果我们将贫困理解为一个相对概念,其实真实世界就存在这样的情况,亚马逊雨林里的某些封闭的部落,社会生产水平和几百年前几乎没有变化,但是部落内部贫富差距很小,大部分人能维持基本生活水平,近一点的例子就是前苏联,只是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可重复可证伪,经济学或者说社会科学是不可重复不可证伪的。比如说,有个历史学家写了一本书,说明朝为什么会灭亡。你说他的理论是可证伪吗?你能做实验验证这个理论吗?答案是不能。明朝灭亡这件事只发生了一次。你不能再弄个明朝出来作对比实验。事实上,哪怕有个历史学家——比如汤因比 ——弄了一个有关文明兴亡的统一理论,号称发现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客观规律,这个所谓的规律也都是不可证伪的。不管别的历史学家找到什么证据否定他的规律,他总能找到那个规律仍然成立的各种解释。他可以说,之所以这个文明不符合我的兴亡规律,那是因为它受到了某某某因素的影响…·他可以永远有理。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更像历史学,而不是物理学。

经济学里有个最简单的供求关系模型,说如果一个产品的价格上升,那么需求就会下降。好,现在有个真实的事件。某一年,某个大学把学费提高了17%,但是申请这所大学的人数和最终被录取的人数,都明显高于前一年。为什么价格上升,需求反而增加了呢?经济学家会说,这可不算供求关系被证伪了——因为在真实世界里我总可以找到别的影响因素。也许这一年其他大学的学费也提高了。也许虽然学费提高,奖学金的力度也大幅提高了。也许这所大学的排名提高了。也许学生就是认为越贵的大学越好。反正如果现实符合我的理论,我的理论就被证明了;如果现实出现异常、不符合我的理论,我总能找到别的因素给你解释。

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它的命题其实是不可证伪的。所谓"可证伪性"只是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对自然科学的一个见解,只是一种哲学思想。不可证伪不等于不靠谱。波普尔之后还有个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他提出一个概念叫"范式"。范式是科学家看待某个自然规律的集体眼光,相当于是一个信仰。范式很靠谱,但是范式不能被证伪。一个异常就能立即证伪一条科学命题,但是要想改变范式,必须有很多很多异常才行 —— 那不叫"证伪",叫"科学革命"。卡托研究所的经济学家阿诺德·克林(Arnold Kling)克林提出一个跟范式有点相似的概念,叫做"解 释 性 框 架( interpretive framework)"。克林说经济学里的各种模型,并不是可证伪的科学命题,而是解释性框架。只要发现一个反例就可以立即证明一个科学命题是错的。但对解释性框架来说,就算有一些反例,你也可以说是因为其他因素导致的,你不能立即推翻这个框架。

这可不是说经济学家比物理学家笨。这是因为经济学研究的东西比基本粒子要复杂得多!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经济学事件里实在有太多的影响因素了,你没有办法控制其他因素都不变,只看一个因素,然后去验证一个理论 ——真实世界不允许你做这样的实验。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刚才说的那个大学涨价的例子里你总能找到新的因素。

第二,经济由无数个人的行为构成,而人不是基本粒子,每个基本粒子是同质的,可人和人的差异太大了,更重要的是人的行为是可以被改变的。自然科学总结出的规律可以用于预测,比如说我们可以预测天体的运动,化学反应,材料的稳定性。自然科学的运作模式是我找到一个规律,我用这个规律对未来做出一个预言,然后你们可以随便做实验去验证这个预言,--可重复,可检验,可证伪,因为预测本身不会改变被预测对象的行为。我们预测明天会下雨,预测不会改变空气中水汽运动,我们预测一个月之后有月全食,这个预测也不会改变月球的运动,可是当我们预测中美必有一战时,这个却是无法确定的,首先时间无法确定,既然是预测就要有个时间限制,如果提出200年内中美比有一战,这种命题有多大意义呢,其次结果也无法确定,当我们预测5年内中美必有一战,当两国政府都意识到战争不可避免时,两国政府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这种事情体现在金融市场更是数不胜数,美联储加息股市会下跌,有时确实如此,但是现实是很多时候市场在加息前就已经充分消化了,当加息真正变现的时候往往是上涨的。

“可证伪”并不是一个判断科学与否的终极标准。就算社会科学永远都不能做出准确预言,我们也不能说社会科学“不科学”,也不能说人类社会的运行完全没规律。事实上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包括金融学之中都有很多规律,有些规律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因为社会科学的规律都有严格的适用条件,我们无法在“其他条件不变“ 的情况下去比较某项政策产生的效果,从而总结出“正确的规律”。这有点类似中医的所谓辩证施治一样,在一套阴阳五行八卦经络的解释性框架下,每个病人的治疗方案都是不同的,有的有效,有的无效,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无效就否定这个解释性框架, 因为毕竟还有很多有效的案例。社会科学是不是“科学”,取决于你怎么定义“科学”。我们应该相信社会有规律,但是应该拒绝相信社会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永远不变的规律。

在社会科学中可能没有一门学科比经济学更庞杂,市场上充斥这各种经济学,随便列举一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行为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贸易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现代货币理论。许多经济学家喜欢把经济学弄得很复杂,各种图表,各种模型公式,专业术语眼花缭乱,显得高深莫测。各种学派的大师,对经济数据的解读对未来的预测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这可能是经济学和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了。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颁给芝加哥大学的法马教授,佛耶鲁大学的席勒教授,这两个人在市场是否有效方面是持截然相反的观点的。这就好比把物理学奖同时颁给了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托勒密和伪证此学说的哥白尼。我认为要理解复杂的经济现象,我们必须还原到经济学的起点即经济学研究的目的。

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规律是稀缺规律(the Law of Scarcity)。这一规律表明,对每个人和社会来讲,某些物品是稀缺的。这些物品不能以充足的数量满足人们现有的需要。稀缺物品被称作经济物品,必须节约地去使用。消费品稀缺的原因是在于用来生产消费品的资源是稀缺的,这些稀缺性生产资源就是通常所说的生产要素,包括诸如土地、劳动、资本等等。经济学研究的是稀缺性下的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问题。谈到最优化,我必须介绍一下帕累托最优。所谓帕累托最优是指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为什么是理想王国呢?如果我们将社会消费品比作蛋糕的话,在帕累托最优的状态下,各项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本的使用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使用,经济产出即蛋糕达到最大,即所谓效率最大化,否则即说明经济体中还有未充分使用的资源,就存在帕累托改进的空间。人力资源的最大化不仅意味着充分就业,而且意味着每个劳动者都能从事和自身经验技能相匹配的工作。另一方面在帕累托最优的状态下,社会分配也是最公平的,当蛋糕已经做到最大时,每个人都无法通过使他人境况变坏来改善自身的待遇,也就是不用通过损人达到利己,在这种状态下每个劳动者的收入和其经验技能相匹配,清洁工拿到了清洁工的市场价值,医生和工程师也得到符合各自市场价值的待遇,通俗一点总结帕累托最优就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这种状态,也是未来社会永远都不能达到的状态,所以被称为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虽然过去不存在将来也无法达到,但是并不妨碍我们将经济学研究的目的设定为建设一个“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的社会。设定了目标之后那么如何衡量我们离帕累托最优社会状态的距离呢?如何评估政策的有效性呢?

关于物尽其用的经济指标

GDP是指所有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出产的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如果不考虑进出口,我们可以将其简化理解为一定时期之内全体国民生产的最终消费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DP作为核心经济指标,是一个总量指标,不反映收入分配差距,存在无效GDP的问题,比如假冒伪劣产品的收入,虚高的医疗服务这些都计入GDP,这个指标也没有反映经济的能耗指标,为了弥补GDP的这一缺陷,1997年世界银行设计和推出了“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将一国经济产出中的能源耗费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记录于绿色账户,再将其从GDP中核减。从而形成绿色GDP。虽然GDP有一些缺陷,但是并不妨碍其作为衡量“物尽其用”的指标。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若干年之后随着环境意识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但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只是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各级政府的主要考核目标仍然是GDP,忽视了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分配的公正性。

关于”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的经济指标

所谓人尽其才是指劳动者从事的工作和其经验和技能相匹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劳动者的效率。各得其所指劳动者从工作中获得的收入恰好能反映其经验和技能。清洁工获得工程师的收入或者工程师获得清洁工的收入,都不是各得其所的状态。

我们认为具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人是有能力通过劳动改善自身状态的,当社会存在失业现象时,这肯定是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所以失业率应该是我们观察人尽其才的重要指标。

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的状态下劳动者能从事自身经验技能相匹配的工作,并且从工作中获得与其经验技能相匹配的收入,每个人不用通过损人的方式获取自身利益。如何让每个劳动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世界上不存在哈利波特里面的分院帽能够识别谁适合到哪个魔法学院学习,这个过程只能由市场来分配,并且市场分配也并非完美,一次分配之后还要经过不断调整,现代社会只有极少的人初次就业后没有更换工作的。我认为可以用人均收入和工作满意度这两个指标衡量社会整体人力资源开发的状态,只是工作满意度这个指标存在主观性比较强的缺陷,为此应该辅以另外两个相对客观的指标,就是收入和财富的基尼系数。

收入基尼系数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所占的比例。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

计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再乘以2可以 得出基尼系数。在绝对不公平下,系数等于1,而在绝对公平时系数等于0。

除了收入基尼系数(Income Gini)之外,还有一种财富基尼系数(Wealth Gini)。其大概算法与收入基尼系数相同,区别在于收入基尼系数的数据是来自于某地区的家庭收入统计,财富基尼系数的数据是来自于某地区的家庭总资产统计。而表现在基尼系数上则是财富基尼系数往往要显著比收入基尼系数大,其原理也好理解,财富是收入的累计,所以往往更加极端。

以上是我总结的考察社会经济运行状态的6个关键指标,分别是GDP,失业率,人均收入,工作满意度,收入和财富基尼系数,其中GDP衡量物尽其用的状态,失业率和人均收入衡量人尽其才的状态,工作满意度和收入以及财富基尼系数衡量各得其所的状态,当然每项指标中有各种分项指标,这些指标综合在一起反映的是经济运行的效率和公平。美联储最关注的两个指标是失业率和通胀,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失业率反映的是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胀中低收入人群的利益受到更大的侵蚀,影响到公平,所以美联储的关注点其实也是效率和公平的平衡。

经济学现在是各种主义的盛宴,资本主义,福利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社会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等各种学派。当我们回到源头,当我们确定经济学研究的是稀缺性下的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问题,进一步推论得出经济学应该以实现社会的帕累托最优为目的,这样我们就能厘清各种主义,超脱于各种主义的争论。传统的资本主义以追求资本的最大化,以企业主和资本为中心,100多年前的资本主义普通劳动者的利益处于被压迫剥削的地位,最近这100多年的斗争以及资本主义内部的改良,普通劳动者的境遇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不得不说普通劳动者的利益仍然处于从属的地位,多数人仍处于中日劳碌疲于奔命的生存维持状态,谈不上劳动者的潜能开发,富人们获得社会收入的大部分,也谈不上社会分配的公正。虽然最近几年福利资本主义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纵观现在的福利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是以资源丰富的北欧国家,并没有普适性。传统的以计划经济为主的社会主义下,社会分配注重公正性,但是基于指令运行的经济无论是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都是非常低的,这也不是帕累托最优的社会。

资本主义经济特征以私有制为基础,以市场经济自由贸易为实现手段追求财富的最大化。社会主义经济特征以公有制为基础,以计划为主要实现手段追求共同富裕,改革开放后中国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经济并不矛盾,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可以看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可以在帕累托最优这个维度下调和的。在帕累托最优状态下,物尽其用代表资源的利用效率最优,人尽其才代表劳动者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各得其所代表劳动者得到公正的分配,这不就是一个理想的国度吗?这个国家贴上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的标签一点都不重要,理论家们争论的公有制还是私有制,计划还是市场也一点都不重要,回到以人为本的起点,才是经济学研究的正确方向,也是基于经济学之上的政治学的正确方向

人类理解这个世界就像搭积木,基于一些基本形状先从底部搭建,一步步搭建出各种复杂的建筑,是基于可理解的事情去理解未知的事情,基于已理解的基本词汇,才能理解复杂的句子。当我们说理解了某件复杂的事情,意味着我们的大脑能将这件复杂的事情还原为简单的事情,这个过程就像消化系统,把不能吸收的大块的食物分解为身体可吸收的营养成分。我们日常语言中充满类比,隐喻,其实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当女孩对男孩说我们的关系到头了,是说关系到了尽头,可是尽头通常是说路的尽头,当然女孩也可以说我们的关系到了十字路口,还可以说我们的关系走入了死胡同,这里都是用爱情类比路,这种例子在我们的语言中每天都会出现很多。

当我们理解了复杂的思想,但是沟通和表达的时候又难以用简单的文字表达复杂的思想,于是就用某某主义来替代,当思想变得复杂的时候,这时候就很可能出现甲说的某某主义和乙理解的某某主义内容不一致,两个人却面红耳赤地争论着。就像现在有些学者在争论传统的价值,儒家思想的价值,都是一些缺乏基本概念的争论,毫无意义。因此,我尽量回避用某某主义来表达观点,尽量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就像白居易尽量用老妪们能听懂的语言写诗一样。胡适先生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我想说的是少谈些主义,多做些帕累托改进。

后面我会谈谈实现帕累托最优社会的路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观经济学主要学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