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想做自媒体现在好做吗?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拍视频做自媒体?并不是他们想去做,也不是他们没有其他工作可做,而是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一些人的必然选择。

有可能有些人会说,为什么他们不去做实业,为什么不去做实体经济?为什么不上厂子做工人?

说的没毛病,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现实,就是现在很多工厂已经是人工智能化操作,他们在批量的裁撤人员,很多人都已经失业了,失业了,请问你让他们干什么?

不少的年轻人是农村人,难道回去种地吗?现在种地也已经是机械化了,都已经实现无人播种无人收割,请问你让这帮年轻人干嘛?在家里面啃老?啃老,又会有一大帮人说他们不干活没收入,在家啃老!

而他们现在去拍视频,做自媒体,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可以作为一项收入,为什么还有人说,他们年纪轻轻,不出去打工,就在家里面,拍视频,为社会创作什么价值了,就一天天拍拍拍的?

不是他们不想去打工,而是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多职位可以供他们选择了,工厂不开工,实体经济下滑,请问出路在哪里?你给他们提供岗位吗?你让他们做啥呢?

有太多的人在那说风凉话,自己过得衣食无忧,就在那里指点江山,还有些过的日子也不咋地,当键盘侠倒当的挺溜,你不能给他们很好的出路,你不能给好的答案,却在这里品头论足,我感觉有点儿不太好!

现在入坑自媒体的发展怎么样?现在自媒体运营属于竞争大,流量少的时代,所以我们在做内容的时候,一定要突出自己的特色,让用户用一个视频就记住我们!所以,现在做自媒体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

现在的自媒体是一个玩“概率”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我们必须要有忧患意识,否则你真的会出问题的。

现在的平台规则更严格了,监管的力度也更大了,不管是哪个平台都不是一般人可以简单驾驭的。之前薅羊毛的玩法,现在会被封到怀疑人生,即使是正儿八经做账号的,在变现的时候也有相当概率被警告或者f号的,这很残酷,但是也很正常。

相较于以往,我们做自媒体只要在内容上面做好就够了,平台给的流量也是足够的。但是现在,我们既需要保证内容的质量过关,还需要在运营的技巧上进行深究,否则你的自媒体可能只能展示给自己,而得不到用户的关注了。

现在,自媒体已经成为了传统媒体,所以商业化就更加重要了!这逻辑更简单更直接了!所以,明年自媒体运营的重点一定要先明确项目,商业模式,产业链,合伙制和MC机构及公司商业布局,特别是资本和品牌的融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扎根互联网从事创作的有志青年,越来越多了。

朝九晚五的生活是一种选择,天马行空将才华肆意挥洒于天地间也是一种选择。不再拘泥于形式,这一代人在职业上有着更自由广阔的可能。

分享专业知识、讲一段有趣的故事,又或者只是做一道美味的佳肴。种种万般,在网络世界中,他们真正在做的事是让自己变得有趣。

当世界注意到他们时,世界会发现一个比想象中更酷的人。

他们专业、认真,甚至有着稳定的收入。他们与粉丝产生某种温暖的连接,逐渐受到社会的认可,开始释放出独特的影响力,推动这个世界一点点往好里去。

这个全新的职业群体,有个名字:

讲真,当代大部分人,不是正在找工作,就是在找工作的路上。因为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太难得了。

就业,是我们自打离开学校以后,就会反复遇到的生活拷问。

工作,起码要让人吃穿不愁。物质层面以上,还要有点精神追求,比如符合兴趣,发挥自身特长,或者表达某种生活态度,甚至实现财务自由等等。

职场人对工作三大情感诉求:安全感>价值感>成长感

《2022全国青年人才就业趋势洞察》指出,在应届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的今年,职场人对工作表现出三大情感诉求:安全感、价值感、成长感。“安全感”以37.35%占据首位。

行业倾向也在反映着当下的瞬息万变。

调研显示,互联网的人才投递比例下滑最多,有9.07%,而投递房地产、基金或证券业的比例也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制药、生物工程和新能源,则是增幅最大的行业。

制药、生物工程成青年人才择业新宠

选择一门职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这是宏大的社会命题,也是每个人最实在的日常体验。

“整顿职场”这样的热搜挂了几次,但说实话,每个职场人最希望的,还是安安稳稳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热爱并擅长的事情。

@申小七最近辞职了。这位网友在文章《我的第一份工作》中写道,逃避懦弱虚伪的自己。

“逃避无法承受的责任,逃避处理不好的人际关系,逃避负荷沉重的工作,逃避懦弱虚伪的自己。”

逃避虽不可耻,但确实无用。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决定直面生活,反问自己:工作中,我们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更自由肆意、更具价值感的职业生活或许是一种解法。

中国世界青年峰会和猎聘共同发布的调研显示,健康管理师、博主成为应届生最想从事的两大新职业,得票率是35.71%和29.01%。

搞事业,达人们是认真的。/《新职派观察》

报告指出,“以直播间行业为主的新兴行业的崛起,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其中就有主播、后期剪辑、自媒体UP主等全新职业选项的涌现。

这些都可以被纳入“达人”的范畴。达人,已经成为一门真正的职业,指向另一种理想的可能性。

@张大碗子是一名拥有百万粉丝的巨量星图达人。

自我介绍似乎已经表明了张大碗子的某些特质,机智有趣、高学历的“搞笑女”。播音主持出身,张大碗子最初只是喜欢在出国留学的时候,把有意思的新鲜事拍下来。她慢慢发现,“成为达人”这件事变得专业起来。

“我在学校里面学的,很多都是怎么样面对镜头讲话,去做一些剪辑或者编导。其实我所有的视频都是我自己剪的,我自己写的稿子。”

张大碗子发挥出她的专业能力,融入了编导思维和口播技能。遇到社会热点,她能很快产出金句——比如奥运会的时候,没有拿到奖牌的运动员被质疑,张大碗子就撂下一句话:

“如果没有拿到奖项是失责,那人生所有的尝试都是耻辱。”

短视频也给她不少新的启发。张大碗子学会如何在前5秒就抓住大家的注意力。成为职业达人,张大碗子说,可以在粉丝的评论中感受到快乐,也能在经济上支撑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想赚钱,很多事情都可以赚钱。所以说你自己的热情是什么?”

如果说张大碗子的职业化关键词是“成熟”,那么@厨房历险记体现得更多的是“影响”。

账号背后的是花花,一位美食达人。她是专业的纪录片导演,也是娃儿“大吃”的母亲。那时候孩子才三四岁,花花想要带着孩子去探索美食,所以有了“厨房历险记”。

“美食应该是我这辈子最大的乐趣”,花花说,从姥姥那一辈就爱琢磨吃的。这种色香味俱全的感动,家人带给了她,她大概也想接下去影响孩子。

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花花的视频,开始逐渐关注起了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们。她做好小饼干去医院探病,和自己孩子差不多年纪的娃娃,要打针吃药做手术、做各种检查。

“他们心里面还是挺阳光的,不是那种被病痛折磨,然后非常沮丧的状态。都还是挺积极,我挺意外的。”

视频拍摄的过程中,花花反而被温暖到了。她把这一次厨房以外的“历险”,做成公益视频,放到平台上给更多人看见。

“很多个达人一起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影响力会比较大。不管是对观众还是对受助者,改变其实还是一个很大范围的。”

花花告诉我们,她觉得人最珍贵的一点,就是共情。“我的视频能做到的就是,去引发更多的共情”,花花觉得这个很重要。

成为职业达人,不仅意味着自我专业能力的提升,实现内在的强大,还会给整个外部社会,带来美妙的涟漪。

这或许才是真正的“达人职业化”。

达人职业化,这事我们琢磨清楚了

“ ‘达人职业化’到底是什么?当争论和吆喝开始涌起,真正的评判标准需要被建立。职业达人,不能只是愿景,而应是某种社会既定趋势。”

《新周刊》在与巨量星图联合发布的《新职派观察》达人职业报告之中,写下了这句话。

达人,已然成为一门职业。这就意味着,它像所有职业那样,承载着无数普通人的生存故事,甚至逐渐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势能。作为社会趋势的洞察者,《新周刊》首次把达人作为一个职业族群,深度剖析并输出态度和观点。

《新周刊》与巨量星图联合发布《新职派观察》达人职业报告

这份报告之中,有社会就业情况、创作者生态和国家政策的宏观呈现,也有职人发展史的脉络梳理和溯源。达人职业化,意味着什么?背后的核心价值在哪里,具体的普通人又是如何生存的?

我们邀请了数字经济智库执行院长黄日涵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副教授吴畅畅以及《新周刊》副主编何雄飞,从各自的专业领域,进行了理性的反思,并且尝试梳理大众情绪及行业发展生态。

黄日涵指出,重塑互联网商业,达人是就业推进器。

“从知识经济的角度来说,进入短视频时代以后,创意形势变得多样了,达人可以凭借更多元的专业能力做出好内容……达人给数字经济带来了憧憬,改变了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

许纪霖认为,新传播革命之下,达人成为职业。

“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看,今天的网络时代创造了一种‘平民主义’,筛选机制就转向筛选创作者自身的才能……今天,互联网吸引到好多年轻人来尝试,将其作为一门职业来从事,这既解决了一个现实的生活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一个人内心当中需要被人肯定、被人欣赏,获得自我认同、自我尊严的需求。”

吴畅畅预见到,达人是具有无限包容性的新领域。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与社会热点的同频共振,对达人这个领域的长远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内容创作最重要的价值,是情感,泛知识传播也可以放在其中。它能给用户带来陪伴,在长久的关注和传播中,形成情感关联。”

何雄飞给出概括性的定义,达人是去中心化时代的超级个体。

“有句话叫‘因为创作,所以影响’,这意味着好的内容,正在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包括商业及社会影响力。

达人职业化,应该成为重要的品牌资产,引领新的生活方式,应该是创作与变现的双赢。

这是一次当代生活的‘文艺复兴’,一次重新发现‘人’的过程。”

在巨量星图,截至今年6月,可接单达人数量突破200万人,收入涨幅也不小,年收入50万以上的,同比增长171%,超过百万收入的,则增长了234%。

巨量星图认为,达人在创作与商业变现之间,应当取得理想的平衡。基于这种理念,平台也构筑起一套完整的成长价值体系,营造凝聚社会各方优势,把“达人职业化”真正落到实处的能量聚场。

或许,一切就像《新职派观察》达人职业报告里说的那样:

“达人职业化,既是人类社会古老规律的延续,也是当下时代最新的注脚。

终将,会有一片星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媒体现在好做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