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双十一最贵的单笔订单是全年中最贵的一天?

财联社|新消费日报11月12日讯(研究员 梁又匀),这届双11除了国内促销如火如荼外,电商出海也极为热闹。据海关统计,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5年增长近10倍。

对于商家和消费者而言,今年双11改变最明显的还属物流线路,早在大促开售前,就有不少品牌商品提前运抵位于欧洲的港口及仓库。

据悉,菜鸟早在10月中旬就与中远海运达成合作,接力为欧洲电商海外仓备货。菜鸟在欧洲设有超过15座海外仓,欧洲消费者最快2天可以收到商家备货在海外仓的商品。

在跨境电商企业最为集中的广东省,当地的出海更为繁忙。

双11期间,广州南沙海关跨境电商出口业务迎来通关高峰,日均验放出口电商包裹逾10万件。11月1日至10日,广州海关累计监管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商品达1932.8万票,同比增长1.1倍。通过提前发货海外仓,来自佛山的家具商品,从顾客下单至到货,物流时间从45天缩短至7天,受益物流效率提高,企业海外订单在年内增长了近4倍。

据上海某国际物流公司总经理透露,在双11开启前,公司已有一批乳胶枕提前发往日本海外仓,等待促销正式开启,包裹从海外仓送至消费者手中仅需1天。

义乌所在的浙江省,这届双11除了督促企业加强海外仓将设外,来自欧洲源源不断的过冬商品订单,使得当地包括菜鸟在内的物流企业集体开通了“欧洲取暖”物流专线。浙江邮政局指出,受国际局势影响,今年双11期间“反向海淘”的订单数较往年有明显增长;尤其是销往欧洲的电热毯、暖手宝、取暖器等“中国过冬八件套”商品。

速卖通数据显示,11月1日海外双11开场4小时,平台售出了近3万件保暖女装。此前10月来自欧洲的法兰绒睡衣、“光腿神器”环比9月销售额分别增长了95%、131%;而保暖内衣、暖水袋、暖手宝等简单实惠的商品销量则分别环比增长246%、300%以及447%。

此外,京东厦门跨境贸易运营中心负责人也透露,今年双11首日订单量首次突破10万单,达到14万单,同比增长100%以上。纵观厦门整体跨境商品数据,出口总量超27.2万票、金额超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257%。

值得关注的是,双11出海不仅是商家和物流快递的协作,还有跨境电商平台积极促销的助力。

Lazada作为最早将购物节概念引入东南亚市场的跨境电商平台,今年双11已是其第十届活动。在线下明星演出、烟火表演联动线上品牌的购物促销中,11月11日凌晨,Lazada开售仅11分钟,销售额同比日常同时段增长达124倍。此外,平台还推出了LazLive+直播狂欢节等活动,模式与国内主流电商接轨。

同样深耕东南亚的跨境电商平台Shopee也借双11迎来强势增长,数据显示,11月11日平台开售前2小时,多个类目售出商品数较日常全天增长超20倍。热销商品中,不少是来自中国的国货品牌,包括手机、美妆、智能扫地机器人等。

此前速卖通负责人凯夫分析指出,今年欧美消费者会对年底大促非常关注,海外双11遇上“黑五”,再加上“世界杯”的正向刺激,将带来一轮新的消费潮。

往年11月11日这一天,通常都是早上一起床,咱们就能看到各大平台的双十一战报。

但今年,似乎不太一样。

这都到晚上了,我都还没见到淘宝双十一实时成交额的喜报式大字报,各大平台安静如鸡,一反常态。

不知道是因为战线拉得太长统计有点难度,还是各平台变低调了。

反正总感觉有点成绩单不太好看,不敢和家长汇报的意思。

最开始的双十一是什么样子大家还记得吗?

当时说降价,都是实打实的降价。

甭管规模大小,反正趁着双十一降价,各路商家们在年底之前清一清库存,咱们消费者也赶在双十一买点便宜实惠的东西,也算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可现在倒好,各种满减、定金、盖楼、喵糖还有优惠券等等活动全搞在一起,买东西的时候大家全懵了。

算不明白,你就只能吃亏甚至是买到比平常还贵的东西。不懂规则也没有淘宝88会员的人,哪怕是参加了双十一定金活动,买东西也会贵出不少。

真不是危言耸听,我来现身说法:同一件东西,加上定金,家里老年人买就是1427块钱……

而我在参加了各种满减活动,精打细算下来以后,价格变成了1283元。

哪怕没有参加双十一的定金立减活动,价格也低于活动价。

你说这么些个套路搞下来,又有多少人在本该便宜的双十一活动那天,买到了更贵的东西?

双十一的意义,早就从“商家清库存,买家拿实惠”,变成了平台获取流量的手段。

为了流量的增量,双十一的战线从11月11日这一天,被拉长到了一个月。

今年的双十一,从10月21日就开始了。

然后过不了多久,还有什么双十二、女神节、618在后头等着你,这一整年感觉都在过购物节。

真实的“只要你兜里有钱,购物节每天都过”。

总之,现在的双十一早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流量和日活,才是平台现在最想要的东西。

什么双十一,不过是个工具罢了。

虽然每年到了双十一,淘宝天猫都会被消费者一顿吐槽,但今年情况有点不太一样。

今年的双十一,吐槽的除了消费者以外,似乎连商家也不太撑得住了。

跟往年直接逛淘宝店的购物方式比起来,如今的消费者好像更喜欢通过蹲守直播间来购买商品。

虽然天猫在双十一这一天,并没有公布实时成交额的数据,但在10月21日预售开始的第一天,大家都看到了李佳琦和薇娅直播间的战报。

两大主播的直播间可以说是成绩斐然,特别是李佳琦,“一哥”今年甚至把“一姐”都狠狠甩在了身后。

光是这两个人的交易额总和,就已经超过了2012年双十一全平台全天的销售总额。

值得注意的是,哪怕是紧随其后的第三名雪梨,直播间交易额也仅仅只有9.3亿元,和第二名薇娅之间差了快十倍。

第一、二名和第三名之间拉出的巨大差距,说明了现在淘宝直播间的流量,已经形成了以头部主播为中心的模式。

其实不止是直播间的流量,甚至可以说,淘宝整个内部的流量都在流向李佳琦和薇娅。

流量中心化,给平台和头部直播间主播带来的是爆发式的生长,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但中心化却让整个淘宝生态中的其他商家非常难受。

密集的直播让淘宝其他类似聚划算、日常促销等活动都受到了一定冲击,而且这两人做的是全品类的招商……

并且靠着价格战逻辑,相当于搞出了一个比淘宝其他任何活动性价比都要高的大促。

靠着打价格战聚拢了用户流量,相当于同时收割了商家和买家。

当然,头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之间的矛盾,并不是只有现在才存在。至于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流量分配严重失衡是淘宝应该考虑的问题。

但淘宝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于此。

淘宝面临“流量干涸危机”

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前几年,淘宝是没有直播这种东西的。

可以说,在淘宝土生土长火起来的直播带货主播几乎不存在。

但在2021年9月的双十一启动大会上,淘宝直接把“直播”放在了淘宝APP客户端的一级频道入口上。

足以看出,淘宝正在逐渐加码“直播带货”。

几年前,淘宝的头部网红拍着美照、开着女装网红店,如张大奕、雪梨、林珊珊之流尚还如日中天。

但现如今,当年淘宝的头部网红已经所剩无几,现在还能听到的,也无非是勉强跟上时代的脚步做起了直播带货的雪梨。

但直播这种东西,是消耗流量的产品。

年初的时候,就有相关数据显示,淘宝的日活已经跌到了2000万,有几天甚至拼多多的日活也超越了淘宝。

虽然后来又给追回来了,但可以看到,淘宝的确面临着四面楚歌的情况。

日活下跌,流量正在被其他平台逐步抢走。

既然提到直播,就不得不提到靠着短视频发家致富的抖音和。

抖音的日活跃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8亿,这其中产生的巨大流量恰好为直播带货打下了基础。

许多在抖音成长起来的网红最后都走上了直播带货的道路。

不仅如此,能看到的是有许多原先在淘宝的商家,如今也转而投向抖音的怀抱。

在一些商家眼里,淘宝的流量被两大主播吸走,排名和销售额一度下跌,还不如转向正在电商发展初期的抖音,抖音巨大的流量日活和向商家承诺的电商流量大礼包都是能吸引商家入驻的诱惑点。

当然,并不是说仅凭日活这一点,就唱衰淘宝,看好抖音。

淘宝日活哪怕跌到2000万,但它毕竟是年GMV接近八万亿的电商平台,大家去淘宝,确实是实打实为了买东西的。

抖音哪怕日活8亿,这其中未必都是带着购物目的在抖音电商买货的用户。

更何况淘宝在售后、平台、服务这方面打下来的基础,也非一日可破。

不过对于电商平台来说,只有时刻保持对风险的警惕,才能适应变化。

双十一的意义要是只存在于制造流量,生产天文数字这个层面,而忽略了消费者和众多小商家的感受,最终会作茧自缚。

  11月11日,在大多数人心里是买买买的日子。或许还有人记得,它还是单身人士的“狂欢日”,被戏称为“光棍节”。

  据统计,目前中国单身人口规模达2.4亿人,这个人群带动了“单身经济”。在“双11”的购物狂欢里,他们同样“剁手”,同样追求高品质的消费。一个人吃饭、点外卖、看直播、追主播、养宠物……泉州的单身男女们享受着自己精彩的生活,也期待遇见那个合适的Ta。商家们也纷纷推出了特色的单身服务和“单身套餐”,让单身人士消费时更满意。

  这个“双11”,泉州的单身男女在干啥?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转眼“双11”购物狂欢节已过,在忙着买买买的时候,你是否记得这个日子也曾被叫为单身人士的“光棍节”?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单身男女正享受单身生活,而不急于步入婚姻殿堂。虽然“光棍节”逐渐式微,但单身人士领衔的单身经济日益壮大。那么这个“双11”,泉州的单身人士是怎么度过的呢?

  单身生活“很自由” 休闲时光旅游打游戏

  杜飞(化名)今年33岁,与合伙人在市区共同经营着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在大家眼里,他是个钻石王老五,事业小有成就,感情生活却是空窗。“你条件那么好,为什么还单着?”每当有人问杜飞这个问题时,他都会笑着回答:“单身多自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杜飞告诉记者,他曾经有一个相恋多年的女朋友,5年前分手了。“两个人一起太多的争执,要一直顾及对方的感受挺累的。”杜飞说,在单身的这些年里,他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工作之余,喜欢到健身房运动,有时候还会约朋友去打打羽毛球,或者去酒吧喝点小酒。有了假期就去旅行,从西藏到云南,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东南亚到欧洲,杜飞走过很多地方,沿途也认识了更多的朋友。

  “‘双11’主要买一些智能产品,喜欢就买,让生活更便捷些。”杜飞说,闲来无聊时,他会和朋友打打游戏。在游戏中,杜飞还会充值买装备,在以前女友会说他这样是“乱花钱”。“虽然家人经常给我安排相亲,但我没去,真正的缘分还没到来时,我宁愿高质量地单着。”杜飞说,但是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成家了,有时也会期待,期待遇到一个能互相包容理解、志趣相投的女生,一起到白头。

  网购收快递看直播 一日三餐点外卖

  每天晚上6点多,市民吴小姐下班后到达小区门口的第一件事,是到快递站去取快递。“基本上每天有快递,衣服、口红、零食……大大小小的生活用品,大部分不贵,反正哪天不下单就浑身不舒服。”

  “‘双11’一共下了32单,最高的一单接近3000元,是一台空气净化器,最便宜的是8包薯片,一共7.9元。”吴小姐说,她并没有计算过共花了多少钱,“开心就好,我没有养家的压力,收入可以自由支配。”

  平日里,吴小姐的三餐都靠点外卖解决。“我有各个外卖平台的会员,早晨的面包是前一天晚上叫外卖送的,中午会在公司和同事外卖拼单,晚上回家继续点外卖,偶尔煮煮网上买的螺蛳粉或者拉面。因为常常点外卖,比较了解哪些店干净、好吃,身边的朋友都喜欢问我该点哪家外卖。”

  晚上8点多,吴小姐会打开喜欢的主播的直播间,不管主播今天是否会卖自己需要的商品。“开着直播间,一边扫地、洗地板、洗澡、洗衣服,有时候衣服洗一半突然听到自己想要的商品来了,满手泡泡拿着手机下单。”吴小姐说,开着直播间并不是为了买东西,只是觉得有个声音陪伴,生活会多些烟火气。

  “双11”购物车里 大多是宠物用品

  6年前,当时28岁的张小姐养了一只狗。“当时家里老催我相亲,爸妈觉得单身生活不靠谱,我就养了一条狗陪我。”6年过去了,张小姐依旧单身,狗狗已成为她最贴心的伙伴。

  “双11”来了,张小姐并没有给自己购买任何商品,反而为了狗狗消费了近万元。“进口狗粮、营养膏、零食……还给它买了一个新窝。不过,它好像更喜欢我的沙发。”张小姐向记者展示了这几年“双11”她的购物清单,上面基本上是为狗狗买的东西。闲时她出门,基本是遛狗,或者带狗去做宠物美容。“之前还在遛狗时接触过一个男生,可惜没有继续相处下去。”

  月收入7000元左右的张小姐,最主要的支出是在宠物身上,其他的她说能省则省,“我不看直播、不追星,最多就是看看综艺节目,早睡早起,所以前几年已经靠自己的存款买了一套小房子。”

淘宝平台上销售的各类一人份食品

  单身人士专属服务 一人吃火锅不再尴尬

  在泉州,有些商家推出了专门的“单身套餐”和服务。在市区一家火锅店里,没有大圆桌,也没有来来往往的服务员,只有一格一格的单人位,两个位置之间用隔板挡起。点好单人套餐,服务员拉开位置前的竹帘上菜,帘子只拉到一半,服务员和客人互相见不到面。

  午饭时间,记者看到陆陆续续有单独一位的客人前来享用午餐。一排排位置上,大家间隔两三个座位坐下。有些客人会要求到人比较少的区域。“有时候约不到朋友又想吃火锅,一个人到火锅店吃多少有些尴尬,来这里刚刚好。”正在就餐的李小姐说。

  在餐厅的每个座位下面还设有留言本,让客人留言给下一位客人。“一个人吃火锅也是挺棒的,又解锁了一件可以一个人做的事。”一位客人这样留言。还有客人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和微信号,希望能在一个人的火锅店里遇到有缘人。

  记者了解到,市区还有其他餐饮店为单独来就餐的客人提供“陪吃服务”——在客人的对面位置摆上一个公仔,让一个人吃饭不再那么孤单。这种“陪吃服务”,有些客人觉得暖心有趣,有些客人觉得尴尬。“原本大家没注意到我,放上公仔后,大家一眼就看到我了。”市民吴先生说。

  一人食餐厅,一人份外卖,“单身狗”零食,迷你小家电……针对单身人群的专属服务越来越多。记者在各大网购平台搜索“单身”,发现了不少商品。一人份的火锅底料,自己在家吃也不浪费;送给单身朋友的零食礼包;一人用的整套餐具;一人份的外卖套餐;单身人士用的迷你冰箱、电锅和早餐机……商家也开始大打“单身牌”,销量居然不错。

  享受单身生活 亦期待遇见合适的人

  记者随机找了泉州地区20名28岁以上的单身男女做了个调查,其中,男士和女士各10名,月工资在5000元左右。调查发现,15名调查对象表示享受现在的单身生活。其中,12名单身男女为“月光族”。而从消费情况来看,单身男士的消费点主要集中在游戏、社交和休闲上,单身女士的消费点主要集中在化妆品、服装和休闲上。而他们之间有一些共同点,20名调查对象中,有16人一年要出去旅行两次。此外,为了获取心灵的寄托,20名调查对象中有12名养了宠物。

  “我追求的是高品质的单身。”调查对象刘小姐说,今年“双11”,她的购物车早早放满了各种化妆品和漂亮衣服,这笔消费得让她省吃俭用至少一个月。

  “无聊时就看电影、撸猫,找闺蜜聊聊天、吃饭,这样的日子很爽。”调查对象吴小姐表示,她很享受单身的生活。

  同为调查对象的许先生告诉记者,他主要的消费是跟朋友聚会,趁着单身自由,多约朋友喝酒聊天,何其乐哉。“以后‘脱单’有了家庭后,出门的机会就不多了。”

  “单身不用面临买房买车的压力,更谈不上子女教育花销,自己赚的钱爱怎么花就怎么花。”调查对象张先生说,每天工作之余就是打游戏、健身、聚会,日子过得很充实。

  虽然调查对象享受单身生活,但是他们看着身边的朋友成双成对,有家庭有孩子,有时也会觉得略显孤独。同时,这些调查对象都面临着家人的催婚压力,有18人表示期待遇到合适的那个人。

  中国单身人口规模达2.4亿 单身群体热衷消费

  据中国统计年鉴显示,中国单身人口规模已达2.4亿,数量超过了俄罗斯和英国人口的总和。

  日前,苏宁金融研究院发布《单身群体消费趋势研究报告》。报告中显示,自2005年起,中国的粗结婚率快速上升,在2013年达到峰值9.92%,此后逐年下降,2018年为7.3%;粗离婚率则持续上升,从2002年的0.9%升至2018年的3.2%。与此同时,中国结婚登记数自2013年的1346.9万对见顶后,持续回落至2018年的1013.9万对;离婚登记数则从2002年的117.7万对增加到2018年的446.1万对。市场普遍预计,未来我国的单身人口将达到4亿。

  单身“贵”族们的消费结构与传统家庭的消费结构有所不同。由于没有家庭负担,单身人群的储蓄倾向明显低于非单身人群,边际消费倾向却要远高于非单身人群。而单身人士主要集中于白领和中产人群中,这部分人除了精神上的消费顾虑较弱外,物质上还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种种因素的叠加,让单身经济开始兴起,我国单身经济年消费规模可达13万亿元。

  由于没有家庭压力和负担,单身群体的消费动机基本都以自我需求为导向,近40%的单身青年是“月光族”,方便、悦己、情感寄托成为单身群体的消费动向,简单易用、能互动、能解放双手的智能家居随着“单身经济”的兴起而风靡。

  单身群体也要有积极摆脱单身的心态

  华侨大学通识学院副教授肖北婴告诉记者,单身群体的出现,是跟中国社会的发展保持同步的。价值社会文化的包容性,使得单身群体成为社会的一个群体。单身群体的出现主要跟新一代人的“三观”有关系,同时也可能受多方面的影响,有的是恋爱失败,有的是工作压力过大等等,也不排除群体中的一些人,感觉现在的生活状态、消费观很好,就保持着单身的状态。

  “单身群体范围很广,不同年龄、不同收入、不同的生活经历下的单身人士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肖北婴说,有的只是一时单身,有的则是想一直单身,这就要分开而论。一时单身,享受当下单身生活无可厚非,“而有些单身群体想要保持单身状态,不随着整个文化氛围走。虽说文化是包容的,大家不会指责这样的群体,但实际上其容易遭到家人的质疑”。肖北婴说,活得高兴就好,是这个群体的表现,但是这类单身人士到了一定年龄后,可能受到来自社会、家庭以及自身的压力,进而给自身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我个人认为,对于单身群体可以包容,但是单身群体要有积极摆脱单身的心态,这样对生活、对家庭、对社会都有好处。”肖北婴建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十一最贵的单笔订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