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锦江绿道董事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怎么样

天府绿道不仅拥有生态功能,更是城市发展多功能复合叠加的重要载体。文、体、旅、商、农与天府绿道如何更好融合?商业产业融入到天府绿道建设中,有哪些创造性思考和规划?如何更好实现天府绿道的可持续发展?8月17日,在成都召开的“天府绿道文体旅商农融合发展项目研讨会”上,来自市政府相关部门、绿道运营单位、企业、国际咨询机构、商协会的200余位代表、专家,围绕这些话题展开深入讨论,探索未来绿道建设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级服务站一期站点预计明年投运

作为天府绿道“一轴两山三环七带”绿道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全长102公里的三环路熊猫绿道已正式分段开放。在研讨会上,成都交投集团相关负责人首次披露了熊猫绿道一级服务站一期6个站点中的5个,即尚艺驿(武侯区三环路西三段外侧-万兴路东)建筑面积约2700平方米、明爱驿(锦江区三环路南一段外侧-茶花街旁)建筑面积约750平方米、使节驿(龙泉驿区三环路东三段外侧-农平路口)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国宝驿(成华区三环路东一段内侧-成绵立交东南侧)建筑面积约2300平方米和光影驿(青羊区三环路西四段内侧-近羊犀立交)建筑面积约750平方米。

据了解,熊猫绿道全环将有服务站共77个、一级服务站20个、二级服务站环绕整个三环内外侧57个,每一个服务站都有休息、外卖、售卖等为市民服务的功能,面积为120平方米至200平方米不等。“一级服务站一期6个,为独建驿站,每个面积约5亩,建筑面积750平方米至2000平方米不等,计划明年投入运营。”据介绍,一期6个一级服务站为尚艺驿、明爱驿、使节驿、国宝驿、光影驿、美声驿。

剩余14个站点为一级服务站二期,今后会和小区配套叠建,每个面积约1000平方米,计划明年开建。这20座一级服务站完成建设后,可实现内外环交错间隔每5公里有一处大型服务体系,再辅以全环57座二级服务站和180座三级服务站,可实现全环配套服务功能,极大地丰富老百姓的文娱生活,提高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待熊猫绿道全面建成运营后,老百姓会为住在熊猫绿道周边而高兴,沿线住房也会成为老百姓常言的“公园房、观景房”,大幅提高绿道生态带的经济价值。“希望聚集更多企业的智慧,一起把熊猫绿道品牌打造得更好。”

首期三大板块 经营性业态占比84%

科幻街区、青少年研学营地、大千博物馆、洛克篮球公园、法国红酒庄园、户外汽车营地……锦城绿道一期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锦城绿道首期文、商、体、旅、农、科融合发展方案也已编制完成。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招商运营部工作人员冉阳介绍,首期建设段定位科技文化、创新为主题特点,分成三大板块、七大聚落、20个综合体和三大串联业态。三大板块是锦城桂溪板块、三圣乡板块和青龙湖板块。七大聚落主要体现特色化、主体化、智能化、文创化、创新化、体验化。经营性业态占比达到84%,其中,文化业态占14%、体育业态占12%、旅游业态占41%、商业业态占33%。

例如,锦城湖板块考虑了科创类、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类,特别是希望能够把王者荣耀IP植入。“也会考虑在桂溪生态公园和锦城湖公园增加一些时尚型体育项目,比如引入板式网球、网球、水上皮划艇、赛龙舟这些活动。其他业态和合作包括‘一带一路’、藏羌彝文化等主题的招商。还有婚恋主题、青少年研学项目等,目前正在和合适的商家企业进行接洽。”

将可以代表天府文化的本土企业引入到天府绿道中来,是本次招商的重点。将本土知名企业引入进来,可以更好地展示天府文化的精髓。成都晚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桂溪生态公园和锦城湖公园都已经开放,桂溪生态公园第一批次经营性用房公开招租已经出来,一家成都本地知名餐饮企业进入公示期。此外,第二批招租将在下一周开始竞拍。

三大项目率先招商 还要打造水上乐活空间

锦江绿道是天府绿道体系中的核心一轴,北起都江堰,南至黄龙溪,河道长度150公里,规划形成240公里绿道,途经成都全域10个区(市)县,辐射成都全域70%的人口,串联起城市的重要功能区。目标是到2020年将锦江绿道建设成绿水长流、生机盎然的宜居宜水综合廊道,构建成都文化凸显、区域经济联动、文体旅商农有机融合、投入产出动态、活力持续的生态产业轴。

锦江绿道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锦江绿道将在近期实施三大招商项目。首先是郫都区战旗村段,紧临沙西线的主干道,整段规划5公里绿道,形成一带两组团定居,打造成都旅游新名片。现有林盘资源是集体建设用地共计113亩,规划驿站用地11亩,考虑植入“民宿+旅游”“民宿+文创”等产业业态。第二是中心城区临水雅园,锦江绿道规划中心城区三段重要节点。整个项目总占地面积165亩,规划利用现有仓库以及建筑以锦江文创IP为点,打造一个公共艺术文创园。第三是高新区江滩公园项目,周边以公园居住、公共设施用地和商业金融业用地为主,商服聚集度高。整个公园用地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水景面积约6万平方米,停车位500个,重点发展文化产业、休闲娱乐、时尚运动产业,构建市民共享景观公园的乐活空间。考虑植入江滩创意村、沙滩运动场、水上运动等项目。

此外,依托近5万平方米的水体,规划设计都市沙滩运动场,植入水上自行车、漂浮草坪灯水上创意运动项目等,打造水上乐活空间。

“绿道本身和景观上都存在差异化,包括三条绿道主题都非常好,道道都有特色。在商业业态上也应该体现差异化,或者整体差异化打造。”以招商蛇口(成都)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涛为代表的企业,在研讨会上围绕“以商养道 共融绿脉”这个主题进行对话,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运营”实现天府绿道文体旅商农融合发展。

华侨城西部商业管理公司副总经理胡晓波认为,“必须通过市场化运作,让企业、政府以及平台公司分工合作”,把项目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让项目既有地域特色,又有文化内涵,让差异化发展成为其优势,这样的融合发展将为企业带来机遇。

体育产业与绿道结合是多家企业关注的重点,成都市楼宇经济促进会理事长、中粮置地商管西南区总经理田维龙表示,四川是全国体育大省,诞生了很多奥运冠军、世界级名将,加上体育事业从业者多,“我觉得这些资源可以在下一步绿道建设中借鉴。”对此,劲浪体育董事长赵瑜认为,成都首先要利用好体育资源、品牌资源及冠军资源,让资源优势服务于绿道。成都正在建设国际赛事名城,绿道是重要载体。“劲浪公司接下来要和所有绿道公司沟通,讨论如何在绿道上引进重要赛事,吸引体育爱好者参与,同时让更多市民爱上运动。”

“不仅是慢行系统或者城市公共空间,绿道已经是城市新的经济体。”仲量联行参与了锦城绿道、锦江绿道和熊猫绿道三个项目前期规划工作,仲量联行成都公司总经理谢凌表示,总体来讲,三条绿道不仅是慢行系统或者城市公共空间,它们已经是城市新的经济体概念,“而这个经济体又跟一般商业体不一样,所以在今后如何去运营、招商,都有一定的挑战。”

谢凌以锦城绿道为例,在他看来,锦城绿道的特点是非常长,空间跨度很大,在此情况下需要整合。“应该是一个大板块去聚合一些功能聚落,加上很多小的商业综合体,从而形成一个大的有主题的板块进行运营。板块有各自不同的定位,可以去招不同的运营商,从而减轻整个开发商的压力。既可以突出不一样的功能组合,又可以差异化协同发展。”

谢凌认为,绿道招商不同于普通商业街区招商,绿道不仅仅是针对成都市民的绿道,而是应该扩大到多元化客群结构,通过宣传手段,让绿道与各个景区联动起来,将绿道打造成为新兴旅游目的地。

成都,因水而起,因水而兴。

千里岷江,冲出高山峡谷,奔涌到成都平原西部,古代先贤师法自然,在此建设了当今世界年代最久远的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良田沃土,历经千年依然发挥着巨大的水利效益,成都千年前就因此成为“天府之国”。

合江亭、音乐广场、廊桥——锦江的两岸三景,“夜游锦江”航线光彩夺目。成都锦江绿道公司供图

从用水到避水到治水,千百年来,成都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2022 年3月, 《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公布,提出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区、城市人民宜居宜业的示范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为进一步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成都市水务局创新性提出“天府蓝网”建设理念,实施“天府蓝网”行动,构建蓝绿交织的公园体系。

十年治水,十年兴城。从2012年到2022年,成都用水总量从64.43亿立方米下降到51.43亿立方米,却支撑了GDP从0.86万亿元增长到1.99万亿元。全市优良水体率从2012年的71.7%提升至100%,V类、劣V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2020年,锦江国控黄龙溪断面水质近20年来首次全年达到并持续保持在III类以上。

与此同时,成都稳步推进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域推行“河长制”和“智慧水务”建设,全面推进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不断完善城乡供水体系和强化排水基础设施,水生态本底不断夯实,构建了新时代治水兴水新格局。

“天府蓝网”助力构建公园城市体系

2020年12月,成都市水务局启动“天府蓝网”建设工作——作为全域公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河湖水系为基础、岸线绿地为关键、滨水空间为核心,水岸城一体化打造,优化公园城市格局,引领城市拥水发展蓝图。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成都如今又踏上了因水为美、以水营城的发展之路。

建设融合城市型、田园型、风景型、生态型四类场景,成都按照中心城区、城区新城、郊区新城三个类别,分区优化“天府蓝网”发展策略,确定“十四五”市级骨干蓝网“3+3+3+N”的项目构架,涉及河流总长度约440公里。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从杜甫的诗句中,人们可以一窥古时锦江的繁荣景象。如今,锦江水生态治理和场景营造,正是“天府蓝网”建设的精彩之笔。

锦江红星桥边泡桐花开。成都锦江绿道公司供图

锦江全长150公里,流域面积占全市的 14%,承载着成都约 46%的人口和约77%的 GDP。2017 年,成都全面启动锦江水生态治理,按照“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的目标,系统推进“治水、筑景、添绿、畅行、成势”路径。目前,锦江流域优良水体率从 2016 年的 69%提升到 2022年1—5月的100%。

成都构建“蓉水”“融岸”“荣城”为核心的“天府蓝网”,依托“一带、一核、十二景区、二十三园”的都市滨水锦江公园,构建新场景拓展新业态,打造“夜游锦江”魅 力 IP,促进文体旅商融合发展,激活成都生态经济、夜间经济。今年国庆期间,成都锦江绿道公司运营的“夜游锦江”游船,新增了 5 艘快艇和 8 艘各具特色的主题游船,推出多种线路新玩法。通过构建新场景、培育新动力,探索“蓝网+”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提升公园城市品质,落地实践“青山绿道蓝网”营城理念。

成都首个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公园——九道堰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示范项目。成都环境集团供图

徜徉沱江新都段,整治后的九道堰河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示范项目生意盎然,打造了四季不同的野趣“天府蓝网”图景。九道堰河流域是沱江流域45个小流域之一。2017年起,成都市水务局全面启动沱江流域成都段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提出“大流域统筹规划、小流域单元治理、全流域智慧管理”治理理念,九道堰河流域治理中探索出的创新思路荣获“2021年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天府蓝网”建设理念获得国家级专业机构认可。

成都武侯区“天府蓝网”的美丽画卷。武侯区水务局供图

目前,成都已建设完成 100 公里“天府蓝网”。计划到 2025 年,将建设完成1000公里“天府蓝网”,初步形成全域蓝网骨架体系,打造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精品蓝网发展带;到 2035 年,建设形成“三江润城、百河为脉、千渠入院、万里织网” 的“天府蓝网”,呈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城市盛景。

 实施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

9月28日晚,在夜阑人静的成都市区街道,作业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给城市地下老旧排水管网“诊治”病害,疏通城市地下“毛细血管”,让城市排水排污更顺畅。

据了解,成都市水务局将分散于多家主体管护的中心城区市政排水管网整体移交给成都环境集团,授予其开展市政排水设施厂网一体化特许经营。以此为契机,成都环境集团旗下成都兴蓉市政设施管理有限公司开展了成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管网普查行动,累计完成探测7705 公里、检测 5638.34 公里、预处理4355.94公里,建立了病害问题台账和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目前,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城区累计完成市政排水管网重大病害修复 1345 公里,有效提升城市污水收集能力和污水浓度,有力保障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运行。

这是成都在推进实施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背景下,持续推进、补上排水设施“短板”的一大举措。2020年,成都市水务局提出“变革水务管理体制,建立供排净治一体化机制”,深入推进治水管水体制机制改革。

成都环境集团自来水公司水六厂。成都环境集团供图

这个改革的核心是通过深入改革将“九龙治水”变为“一龙治水”。以往,城市供水、排水、净水、治水是由多个管理体系在分头负责,而且涉及市、区两级,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等问题。例如,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分属不同部门,日常管理维护也由不同主体承担,从而导致责任分裂、协同性差、运行效率低等问题,成为“大城市病”的顽疾之一。

推进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旨在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参与来解决水务发展规划、布局、标准及投入问题,加快优化水务管理体制,构建供排净治一体化机制,解决水管理中政出多门、职能交叉、政企不清的问题。两年来,成都供排净治一体化机制推进顺利:成都将城市水源工程建设及输送、自来水生产及供给、污水收集及处理、再生水生产及利用、河湖治理及管护等水务全产业链存量设施以TOT模式划转给行业国企特许经营,壮大国企资本。同时,扩大特许经营范围,将市政管网、下穿隧道、河道及附属设施等以 BOT方式授予行业国企特许经营权,增强融资能力,从而实现了“厂网河”一体化综合治理,“投建管运”一体化运维,供排净治一体化闭环管理。

启动多个水源地建设项目

金秋时节,文井江畔的成都“第二水源地”——李家岩水库工地建设如火如荼。李家岩水库位于崇州市怀远镇,是全国“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 172 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水库总库容 1.73 亿立方米。目前,李家岩水库导流洞、城乡供水取水闸室基本完成施工,大坝填筑 16.3 万立方米,总体投资完成88%。

据成都环境集团原水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李家岩水库建成后可为成都市主城区供水,使成都市形成双水源供水格局,满足中心城区 650 万人 30 天的综合生活用水、70%的应急水源需求,同时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

9 月 27 日至 29 日,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大邑县召开三坝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会议。三坝水库规划为成都“第三水源”,工程坝址位于大邑县新场镇,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天府新区和大邑县供水短缺问题,也将极大提高成都水源保障能力,优化供水格局。今年开工建设的久隆水库是成都东部新区主要水源,也是龙泉驿区和简阳市城市应急备用水源。

按照最新人口数据,目前成都城市人口总数已达到2100万。作为超大城市,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保障城市韧性安全运行,需要提前谋划、布局和实施。近年来,成都积极配合推进引大济岷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李家岩水库、张家岩水库直接引水至老鹰水库管道工程、久隆水库等骨干工程,加快推进三坝水库、团结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截至目前,成都已累计完成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投资469亿元,全市拥有各类蓄水设施约2.5万处,实际蓄水超5亿立方米,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创建“党建+河长制”模式

坝丘交汇,水清岸绿,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十八湾村生机盎然。在这里,可以体验纯粹的乡村慢生活,这是青白江区河长制落到实处的一个缩影。

青白江区十八湾村的河长制宣传点。青白江区河长制办公室供图

2017年,青白江区多措并举,通过搬迁污染企业、治理生态河道等举措,让毗河二级支流长流河面貌“焕然一新”,“红水河”变为“生态河”。从整体到细节,治理了大河,还要治理小沟小渠。十八湾村位于长流河下游,曾饱受长流河污染之痛。十八湾村探索出“党建+河长制”模式,让党员带头,广泛发动村民齐抓共管,“小沟小渠”管护落实到户,将基层治理“微力量”发挥出最大效用;制定“院规民约”,印制河长制挂历;发动党员代表带领 82 户住户每天早上自觉打扫自家院坝、清理门前沟渠;针对管护有争议的沟渠,对产生矛盾纠纷的村民进行调解。

现如今,十八湾村村民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意识日渐深入,院落水环境明显改善,清澈的河流、良好的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在大力发展鲜切花、食用菌种植及加工产业的基础上,我们现在也开始探索打造民宿、茶咖等绿色无污染旅游观光产业。”十八湾村相关负责人介绍。

良好的水生态助力青白江区跻身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老工业基地用“治水”助力转型,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效合一”,走出了一条基层党建立根基、自力更生谋经济、保护环境促和谐、全方位协调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2017年,成都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三级党政领导、四级河长管理”组织体系,设置市、县、镇、村四级河长6868名、河道警长 239 名,聘请民间河长 705 名,全面实现市域内每条河流均有河长的目标。2018年5月以来,全市各级河长累计巡河425.5万人次,发现并解决问题13.3万个,河长制责任体系与全民行动体系逐步完善,推动河道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我们将视线转移到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幸福村——微风吹过,农田泛起绿浪,湖水清澈,一排排川西民居干净整洁,人们在阳光下散步、赏景,享受悠闲时光。眼前这片“林水相依、产村相融、产居一体、富有特色”的田园乡村风貌,得益于近年来幸福村的“水美乡村”建设。

温江区幸福村的天蓝地绿水美。温江区水务局供图

治水净水是基础。温江区幸福村新建污水管网约2000米,安装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 2 套,实现全域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修复生态沟渠2400米,修复浅草湿地180 亩;打造 4700 亩“水立方生态综合体”,在沿线水系新建乡村蓝网1400米、绿道 8000 米,实施林盘修复和改造提升,生态化、景观化打造林盘627亩,依托原生树种打造错落雅致的特色川西林盘集群 38 个,建设川西特色民居院落 45个,塑造林水交汇、蓝绿交织的生态风貌。

幸福村的环境幸福感——水岸景一体,河林房融合。温江区水务局供图

基础之上塑品牌。幸福村在大力实施水美乡村建设和重塑田园风光的同时,挖 掘《在希望的田野上》灵感发源地文化根脉,打造集农创教育、音乐绘画创意、青少年教育为一体的田园艺术创作实践基地,建成幸福创艺中心、幸福大舞台等4个。

以乐聚人、以文兴村。结合沿线水岸景观布局特色消费场景,打造汪小仙音乐餐厅、火车主题文化餐厅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形成具有特色的乡村度假旅游聚集地、“网红”打卡地,实现水生态价值转化。

产业发展形成新模式。幸福村以独具特色的川派盆景园艺文化,建成“蓉欧+”花艺园、紫薇公园等 4 个园艺基地,打造外销花木种植和展示基地,带动花木产业发展,实现全年营销收入1718万元。

依托优厚的生态资源,幸福村坚持农创、农旅、农养“三驾马车”同向同力、同频同步,乡村产业链条日趋完备、产业功能逐步完善,营造了“蓝网+”经济带的新模式。

如今,幸福村全年旅游人数达到69.5万人,实现旅游消费收入 4386 万元。2021 年,幸福村村民人均经营性收入为22308.2 元,村民务工人均可支配收入14266.7元/年,合计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574.9元。

林水相依,产村相融。温江区水务局供图

近年来,成都市水务局大力推进水美乡村建设,以“水资源有保证、水安全有保障、水生态有保护、水文化有底蕴、水景观有特色、水价值有体现、水管理有创新”的 “七有”建设标准,成功创建水美乡村260个,培育出蕴含特色水文化的新乡村,促使经济发展和水资源水生态形成良性闭环,助力乡村振兴。

 治水变“智”水

人工智能、5G网络、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入新技术手段,城市治水也形成了新思路。“要构建高效管理的新机制,不断强化行业监管手段,加快智慧水务建设,构建一体化物联感知网络、数据中心和标准体系,推动多部门数据共享,实现水务全周期、全过程智慧监管。”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武侯区智慧水务指挥调度中心实景图。武侯区水务局供图

在成都市武侯区的宜居水岸绿道旁,有一块长方形电子显示屏,居民们在这里来来往往,有时会在屏幕前停留,仔细端详上一会儿。“这是我们打造的‘智慧河长牌’,居民们和游客可以通过这块屏幕了解当地河流基本情况、三级河长名单和其他生活类服务项目。”武侯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块显示屏,是了解武侯区智慧水务的一个小窗口,通过小窗口往里看,是一个更大的智慧水务世界——武侯区智慧水务智慧调度平台,综合水务各平台数据后,一块大型电子屏幕被分割成多个板块,数据、图标、线条、色块……各种相关要素清晰组合起来,武侯区河流情况一览无余。

“我们通过感知监控体系实现在线监测和远程监控,一个水通信骨干网络实现信息的输送和集合,一个水数据资源平台处理各类数据,一个水业务应用系统实现综合管理组合搭建智慧平台,加之两个水调度运管中心进行综合管理,可对全区水务进行智慧化管理调度。”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武侯区智慧水务智慧调度平台上,智慧河长模块集中展示河长概况、问题处理进度、巡河情况;智慧管网将进行预警处理;智慧防汛模块对区域内预警预报信息进行综合展示;智慧运管对网格化运维管理问题数量、公众互动情况进行集中展示。

近年来,武侯区积极探索构建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流域治理智慧化管控平台,建成武侯智慧水务系统,推动护河管水模式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管理、应急管理向预警管理的有效转变,初步实现了全区重要河段监测智慧化、管护智能化。

与此同时,成都市水务局也大力推进智慧水务建设,建成1470个物联感知设备,共享生态环境、公安、水文、气象等部门的14余万个物联感知设备,归集水系、水工设施等1.4亿条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建成投用防汛指挥、河长制管理、供水监管、水库安全、智慧锦江等多个智慧应用系统。“下一步,我们将紧密围绕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目标,以‘天府蓝网’建设为引领,统筹城市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水文化发展,促进城市与自然长久地和谐共生。”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

  近日,()集团喜传项目中标捷报。凭借优良扎实的技术实力、标新立异的设计理念及对于城市夜间经济建设的深耕实践,豪尔赛的技术方案在竞标环节中脱颖而出,获得多方认可,成功中标成都锦江绿道(一期)中心城区段(五丁桥-太升桥)、(太升桥-合江亭)、(九眼桥-望江楼公园)锦江航线两岸照明提升智慧光艺项目,中标金额约1.37亿元。 夜幕低垂,华灯亮起,城市一片流光溢彩。璀璨迷离的安顺廊桥,灯光绮丽的太古里,唯美典雅的琴台路,都是专属于“天府之国”成都的美丽夜景。此次城市提质升级规划中,成都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目标定位,将城市功能性照明设施管理与市民需求精准对接,切实提升城市道路功能性照明设施管理质量,不断提高城市道路功能性照明设施精细化、标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

  锦江,是成都的重要水系及滨水公共空间,两岸整体需体现出活力休闲、生态宜居的城市特征,打造出宜居水岸景观照明氛围。而锦江绿道是《成都市中心城区景观照明专项规划()》和《一江两岸规划》确定的景观照明“三轴”之一的“锦江公园景观轴”,也是展示天府文化和城市特色形象的重要轴线,承载着1600万成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城市与生活、生活与绿色、绿色与环境的完美融合。

  本次照明提质城市建设项目中,豪尔赛经实地踏勘夜景现状后,遵循以人为本、经济适用、节约能源、绿色环保、美化环境的基本原则,结合城市用地功能、城市道路空间条件等属性定位,对锦江绿道中心城区及两岸做出了整体光艺效果的策划与打造,旨在将锦江绿道核心区域打造成为畅享绿色生活、凸显城市文化、助推夜间经济升级、带动时尚生活方式的“生态道、夜游道、经济道和智慧道”,充分满足广大市民夜间活动功能性需求。

  如今,夜间经济已成为城市消费新动力和城市发展新风口。近年来,豪尔赛基于在智慧光艺、智慧文旅、智慧城域等领域的领先经验,大力发展城市更新智慧项目,先后打造出武汉“两江四岸”、重庆“两江四岸”、长沙“一江两岸”、青岛浮山湾核心区、太原长风商务区等众多城市夜游景观照明的成功案例。未来,豪尔赛将持续立足于城市功能定位,充分挖掘城市特色资源,赋予其更多文化内涵和现代元素,运用绿色科技理念引领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夜名片”打造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锦江绿道董事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