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是写秋天的标题名字有哪些是一个画家标题是什么真了不起要怎么命名?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篇1

  ①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②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①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①“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②“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③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篇2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滕明道(1085―1132),北宋官吏。字子济,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崇宁末,举进士,继中词学兼茂科,除秘书省正字。

  都dōu(都是)dū(首都)

  作zuò(作业)zuō(作坊)

  乘chéng(乘法)shèng(千乘之国)

  笼lǒng(笼罩)lóng(竹笼)

  保存――保管热闹――喧闹悠闲――清闲

  普通――平常紧急――危急惊扰――打扰

  名扬中外――闻名天下形态各异――各种各样

  完整――残缺热闹――冷清悠闲――忙碌

  普通――特别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闻名中外:在中国和外国都很名气。

  形态各异:本课指画中在街上来往往的人的形状和样子各不同。

  溜达:散步,闲走。

  摊贩:摆摊子做小买卖的人。

  作坊:本课指手工业工场。

  惊扰:惊动扰乱。本课指小毛惊动扰乱了欣赏风景的人。

  描写形态多样的四字词语

  形态各异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来来往往清清楚楚吞吞吐吐形形色色兢兢业业结结巴巴密密麻麻

  “又一又一”结构的词语

  又踢又跳又惊又喜又高又大又快又准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句子。

  天上的云千姿百态,变幻多端:有的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一条鲜艳的红领巾在飘扬,有的像一匹骏马在奔驰,有的像一只蝴蝶,慢慢变大,渐渐模糊了…

  1、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首先概括写了画面上人物多,然后运用排比的修辞具体写画面上都有哪些人,主要是通过人物所从事的行业来表现的。“……”表示在画中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这里没有写出来。突出人物之多的特点,从而看出下了很大功夫。

  2、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这句话通过介绍街上的各类店铺说明街市很热闹。句中的“……””表示街市上还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建筑这里没有写,突出了街市的繁荣景象。“来来往往”说明街上人多,很热闹。连用五个“有的”,运用排比的修辞写出了行人的不同形态,展现了热闹非凡的街市景象。

  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年代、作者、画面内容、存在的时间及目前的保存状况。

  第二部分(2―4):具体描写了画面的情况。

  第三部分(5):写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与画中人物多、街市热闹以及桥北头的一个情景三方面内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幅名画的赞美和喜爱,也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1、你从“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读懂了什么?

  “不到一寸”“黄豆那么大说明人非常小,可就是这样小的人,作者也把他们画得“清清楚楚”,这说明画家的绘画技巧十分高超。

  2、作者为了写出“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不仅写各种店铺,还重点运用排比写出了形态各异的人。学习运用排比的方法写一段话,把一个意思说清楚。

  天上的云千姿百态,变幻多端:有的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一条鲜艳的红领巾在飘扬,有的像一匹骏马在奔驰,有的像一只蝴蝶,慢慢变大,渐渐模糊了…

  3、《清明上河图》全图大致分为汴梁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课文只是侧重介绍了城内街市部分。你想象一下他郊外春光一个场景写一段话,注意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

  郊外春光一片大好。你瞧树木郁郁葱葱,沟渠边开满了各种不知名的小花,有红的、白的、紫的……都像赶趟似的。地里老牛迈着沉稳的步子,一对年轻的夫妇,一人牵牛,一人吆喝,随着吱呀吱呀的犁耙声,缓缓地弯腰撒豆,时不时抬头看看远飞的水鸟。远处几个孩子正爬卧在溪头剥莲蓬,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树荫下一对老夫妻正在聊天,瞧他们笑得多开心……

  4、《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为什么能名扬中外呢?

  (1)这幅画历经八百多年,依然保存完好;

  (2)这幅画内容丰富,描绘细致:人物众多,街上商铺林立,人来人往;

  (3)画家画工精湛,虽人物众多,内容繁杂,但画家画得非常清楚、传神;

  (4)画中表现的是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富有情趣。

  总之,这幅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古都汴梁的风貌,反映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篇3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我能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看看、读读、说说。

  张择端相关资料: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年画家。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清明上河图》相关资料: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

  1、会认本课生字。

  2、会读本课课文。

  3、在阅读中能感受到图画的美,以及张择端高超的绘画技艺。

  自主、合作、探究:

  1、由读题导入,理解“名扬中外”的含义。

  2、例举一些名扬中外的人或物,以便更好地体会其“名扬中外”广泛的影响力。

  3、说一说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以及对作者张择端的了解。

  4、对照图画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5、交流一下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A、名扬中外的近义词可以是(),还可以是()。它是形容()。

  欣赏风景来来往往清清楚楚

  名扬中外形态各异古都风貌

  省略号的作用有:A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B重复词语的省略;C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D表示静默或思考;E表示说话断断续续;F表示语言的中断;G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下面这些句子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请选择

  1、这幅名扬中外的画作,让我想了很多……()

  2、妈妈说:“这就是你的好朋友吧…”()

  3、春天到了,花坛里热闹起来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鲜花装点着欣欣向荣的季节。()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篇4

  1、会认14个生字,积累多音字“都”“作”“乘”“笼”。

  2、能从第2―4自然段中选择一个自然段,说出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3、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能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1、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2、能说出《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有人称《清明上河图》为我国“宋代社会的小百科全书”。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什么特点?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教师梳理问题)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指的是什么?作者是谁?

  2、根据“阅读提示”浏览课文,思考: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小组交流)

  3、赏读,展开想象。

  (1)张贴挂图或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

  (2)《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表达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尽情地欣赏《清明上河图》。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边读边做批注。

  2、选你最感兴趣的内容,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1)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行业的人物?(通过读句子,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再引导学生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功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板书:人物多)

  (2)画上的街市的热闹表现在什么地方?(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张择端的画技高超,内容丰富。板书:街市热闹)

  (3)桥北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教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板书:情景传神)

  四、看图交流,内容拓展

  1、《清明上河图》中像这样有趣的生活情景还有很多,谁能看图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师生评议。)

  2、教师小结:这幅画画得非常传神,我们能透过画中的内容看到北宋人民生活的情景,所以它被称为“宋代社会的小百科全书”,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3、为什么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呢?

  五、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1、对照画面给爸爸妈妈介绍《清明上河图》。

  2、了解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搜集资料,在下节综合性学习课上交流分享。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三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紧扣阅读提示,半扶半放地进行本课的教学,努力提高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性。《清明上河图》这幅画远离学生的生活,因此我借助视频拉近距离,用图文对照、想象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艺。这样学生既读懂了课文,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篇5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粗知课文描写的画面的大概内容。

  2、学习用略读的方法快速获取信息,通过制作资料卡学习处理信息。

  3、了解传统文化,激起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难点是通过一课时的学习,能用自己的话向他人介绍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谈话:游戏:《小侦探智力闯关》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游戏名叫《争当小小智多星》。(出示一张图)瞧,在这里藏着许多小秘密,需要大家用自己平时储存的知识来解答。你们有信心获得智多星吗?谁愿意第一个挑战自己?

  播放一些图片(如:天安门、西湖、长城、杨利伟、姚明等)例:点击出现“天安门图片,课件提示:这是什么?说说你对它的了解?或:这是谁?你是怎么认识他的?

  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看来老师要给你们班取个专门的名字叫“智多星中队”了。“智多星中队”的队员们,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

  (2)揭题解题,启发思考。

  (出示“名扬中外”)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许多旅游景点和知名人物。你能结合刚才的游戏说说你对“名扬中外”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吗?

  生:名扬中外就是不但中国知道,连外国也知道。(全世界人都知道)

  师:你真能干!是啊,万里长城以她的雄伟――名扬中外;杨利伟叔叔作为中国第一个航天人――名扬中外;姚明哥哥作为一个出色的球星――名扬中外。可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既不是长城、西湖,也是杨利伟和姚明。而是一幅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补齐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这是一幅什么画?这画是谁画的?它为什么能名扬中外?

  (2)自读课文,获取信息。

  师:是啊,这到底是一幅怎样的画呀?画上画了什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认真反复地读读课文,如果遇到你认为特别重要的信息,请用笔画一画,等一会我们交流一下你从课文中我们了解到的信息。(生自由地反复地读课文,大约读上2-3遍。)

  (3)交流、梳理信息,了解课文大意。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谁愿意向大家交流你的读书收获?

  生:我知道这幅图是一个叫张择端的人画的,他是北宋时候的人。

  师:你了解了画的作者和朝代,真好。

  生:我知道了这幅画叫《清明上河图》,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当时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师:你了解了画的名字、大小以及内容,也不错。528厘米的画有多少长?谁来比画一下?五张桌子这么长。

  生:我知道这幅画离现在已有八百多年了,至今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师:以上这些你是通过读课文的哪一节知道的呢?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读课文第一节,齐读第一节)。以上是对这幅画的总体介绍(板书:总体介绍)。课文的其它段落还告诉我们什么了呢?

  生:我还读懂了这幅画上面画了五百多个人物,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三百六十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师:你说了画上人物的行业(板书:行业),那你愿意大声把这五百多个人物向大家做个介绍吗?指名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师:光人物就有五百多个,真了不起呀。还有要和大家分享的吗?

  生:我读懂了画上的街市很热闹,街上行走着各种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

  师:(板书:街市)对,还介绍了街市上人物的各种形态,你能用课文本中的话来说说有哪些形态的人吗?(读: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谁也想读一读这些内容?(再指名读)

  生:我还知道桥北头发生的一件有趣的情景……

  师:(板书:情景)对,课文文还写了桥北头有趣的情景。

  生: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师:对,你讲了这幅画的历史价值。(板书:历史价值)

  (4)再读课文,学做资料卡。

  师小结过渡:同学们通过自己读课文,读懂了这么多关于这幅画的内容,真不简单。为了把刚才读懂的内容长久保存,我们可以摘录一些关键的词句,做成资料卡,这样就可以常看常用了!请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和同桌商量着一起完成这张资料卡。

  师:有了这张资料卡,我们就能用最简洁的话来向人们介绍这幅画了。如果你是一个小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们介绍这幅画呢?(引导学生简单复述课文)

  2.赏画读文,感悟语言,激发情感。

  师:想看看这幅古画吗?好,请你一边看一边找,看看你是否能从画中找到你刚才读到的内容?(和着优美的古筝音乐,播放《清明上河图》全景图。学生专心欣赏)

  (2)重点赏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师:好,欣赏了全景图,你找到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了吗?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画面,向人们作精彩的介绍。(如:人物多的场面、热闹的场面、那个有趣有趣的情景等)师:这个画面中让你觉得这幅画了不起的理由是――(学生找出“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等词句赞叹画家画技的高超)

  3.总结延伸,想象拓展。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再次展示全景画幅,随着画卷徐徐展开,配以《清明上河图》对应资料解说,补充课文未能涉及到的内容,师生共同入境欣赏。(随画出现诗句: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名扬中外人人爱,惊世之作传万年。)

  师:同学们,《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的国宝,今天我们只是借助多媒体远远地看了看这幅画,不过,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真正的画现在放在――故宫博物院。希望大家去北京旅游的时间千万别忘记去亲眼看看这幅稀世之作。今天的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篇6

  1、正确、流利、有感地情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印刷品(包括邮票)和光盘,有条件的可要求上网。教师准备有关挂图,有条件的应准备光盘或制作课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语: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作了具体的介绍。课文文笔优美,描写生动,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师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出示“阅读提示”,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找到答案,然后小组交流。

  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⑴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

  ⑵画上的街市非常热闹,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

  3、学生质疑,随机解决一些问题。

  三、赏读,展开想象

  教师:(张贴挂图或播放光盘《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表达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尽情地欣赏《清明上河图》中的美丽风光。

  1、《清明上河图》中都有哪些行业的人物?

  2、画上的街市的热闹表现在什么地方?

  3、北桥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读文、看图、想象、交流问题。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四、美读,表达情感

  教师:我们要通过朗读,把《清明上河图》的美表达出来,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的文字,先自己读,然后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篇7

  1.会认13个字,正确读写“摊贩、形态各异、悠闲、溜达、一乘轿子”等词语。并注意“作、乘、笼”字是多音字。

  2.默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3.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4.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师:同学们,走进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节课我们还将撷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来欣赏,那颗明珠就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理解“名扬中外”。(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名声大,世界闻名)

  缩句是理解句子的一把钥匙。一个修饰部分较多的长句子,主要表达什么内容,学生往往不得要领。通过缩句训练,学生便能够准确地抓住中心词语,很快地掌握句子表达的内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必备语文缩句练*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迎战考试,我们需要自信,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坚持,让学*始终充满动力,富有效率,直到最后征服考试,本文为大家推荐的是小升初必备

  1、朝鲜老妈妈的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

  2、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3、团长拿着筷子的手激动地抖着。

  4、她受到空前热烈的迎接。

  5、她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的亮晃晃的奖章。

  6、李刚的匣子里装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

  7、少先队员的红领巾是光荣的标志。

  8、英雄的人民驯服了咆哮一时的洪水。

  9、一群穿着破烂的纤夫十分艰难地迈着沉重的步伐。

  10、我们祖国的崇山峻岭蕴藏着丰富的煤和石油

  11、繁花似锦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一幅幅美妙的图案。

  12、鸟类飞翔的能力十分惊人。

  13、我养成了做完作业认真检查的*惯。

  14、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茂密的树林。

  15、美丽的小松鼠常常在树枝上跳来跳去。

  16、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如猛虎下山,直扑敌人的阵地。

  17、清澈的溪水流过美丽的小村庄。。

  18、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19、一位渔民在金黄的沙滩上发现了一块坚硬的琥珀。

  20、可爱的家乡的许多景物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本文为大家推荐的是小升初必备,希望大家抓紧时间复*,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1.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

  2.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

  3.从南方赶来的小燕子加入了这百花争艳的盛会。

  4.他那微微张开的嘴唇和没精打采的目光,显得又虚弱又疲惫。

  5.他好像要摆脱这种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重荷。

  6.一群穿着破烂的纤夫使劲地拉着一艘没有张帆的货船。

  7.1969年出土的“马踏飞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8.《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珍贵的油画。

  9.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10.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11.皎洁的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12.一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

  13.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整个树林。

  14.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

  15.鸟的叫声透过树林的沙沙声模模糊糊地传来。

  16.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17.**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充满了茂密的树林。

  18.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19.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20.人民大会堂的旁边停放着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小汽车。

  21.同学们渴望进步、爱读好书的热情,又一次深深地印在老作家的心上。

  1、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标准答案1、刺猬缩成一团。

  2、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标准答案2、桑娜补帆。

  3、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了高大坚固的万里长城。

  标准答案3、条石和城砖筑成了长城。

  4、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标准答案4、工程是奇迹。

  5、雪白的小兔在田野里飞快地跑来跑去。

  标准答案5、小兔跑来跑去。

  6、白发苍苍的老人第一次见到高大雄伟的*。

  标准答案6、老人见到*。

  7、年轻的妈妈脸上渐渐露出笑容。

  标准答案7、脸上露出笑容。

  8、白家庄小学的学生在操场上用力地做广播体操。

  标准答案8、学生做广播体操。

  9、海边的沙地上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标准答案9、沙地上种着西瓜。

  10、许多大大小小的鸟在这棵树上做窝。

  标准答案10、鸟做窝。

  11、小螃蟹悠闲自得地挥舞着两只小钳子。

  标准答案11、小螃蟹挥舞着钳子。

  12、小鸟在那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标准答案12、小鸟发出鸣叫。

  13、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

  标准答案13、雪花飘落。

  14、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脚的民工,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

  标准答案14、民工撒下盐巴。

  15、五彩缤纷的气球迅速飘向瓦蓝瓦蓝的天空

  标准答案15、气球飘向天空

  16、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标准答案16、这是铁路干线。

  17、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标准答案17、微风吹拂着柳丝。

  18、孙*用自己的脚挡住了对方踢来的球

  标准答案18、孙*挡住了球 。

  19、脚落在千年万年积累的几尺厚的松针上。

  标准答案19、脚落在松针上。

  20、其实雄伟的万里长城更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标准答案20、万里长城是象征。

  一、下列句子的缩句各有两种,请你选择正确的一句,在( )中划“√”。

必备语文缩句练*题(扩展6)

——《临皋闲题》阅读练*题

《临皋闲题》阅读练*题

  在日常学*和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临皋闲题》阅读练*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临皋闲题》阅读练*题

  临皋亭①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②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③及助役钱④耳。

  临皋亭下不远处就是长江,长江水有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要去人多的地方住呢?江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园子,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我比他差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吧。

  ①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②范子丰:苏轼的儿女亲家。

  ③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此处是建造宅院的意思。

  ④两税:夏秋两税。

  ⑤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钱。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

  余尝寓居惠州⑤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⑥,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⑦,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②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此处是建造宅院的意思。 ③两税:夏秋两税。 ④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钱。 ⑤惠州:今属广东,苏轼曾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⑥木末:树梢。 ⑦死法:死于军法。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 胜 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若”与“若人悟此”中的“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若毒之乎 (《捕蛇者说》) B. 若夫淫雨霏霏 (《岳阳楼记》)

  C.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D.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孙权劝学》)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4)联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谈谈你对《临皋闲题》中“闲者”一词的理解。(2分)

  (5)两则短文虽作于不同时期,但其中表达的情怀却有共同之处。请概括写出。(2分)

必备语文缩句练*题(扩展7)

——小学语文的多音字练*题

小学语文的多音字练*题

  多音字是小学语文常考的知识点。一提到多音字,相信很多同学也是一头雾水。因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相同的字,就有不同的读音不同的'意思。这也是*文字的奥秘。如果不知道字的用法和读音,会在学*和生活中会出很多笑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多音字练*题,欢迎阅读与收藏。

  请把写出下面多音字的拼音。

  1、 小松鼠长( )着一条长( )尾巴。

  2、 听音乐( )是一件很快乐( )的事情。

  3、 望着( )窗外的大雨,妈妈很着( )急。

  4、 得( )造一杆有人提得( )起的大秤。

  5、 爸爸还( )没有走,叔叔就把东西还( )给我们了。

  6、 他把白菜的种( )子种( )在田里。

  7、 他把背( )包放在背( )后,就开始背( )书。

  8、 一场( )雨把操场( )淋湿了,那场( )球赛停止了。

  9、 我看到大兴( )安岭雪花飘舞,高兴( )极了。

  10、 他的头发( )发( )生了变化。

  11、 很多行( )人通过建设银行( )。

  12、 没( )有人看到那艘船是怎么样沉没( )的。

  13、 我们拿着扫( )帚去扫( )地。

  14、 早上,我们面朝( )东方看朝( )阳。

  15、 爱干( )活的小朋友把地板扫得干( )干净净。

  16、 重量( )是不能量( )出来的。

  17、 只( )有一只( )鸟飞过去。

  18、 灾难( )不是上天为难( )人类。

  兴 磨 给 处 会

  大 传 弹 乐 露

  强 圈 吓 系 盛

  削 乘 倒 蒙 卷

  屏 空 厦 铺 省

  数 劲 奔 参 差

  发 挑 累 藉 舍

必备语文缩句练*题(扩展8)

——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练*题

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练*题

  上完课之后我们要及时做一些练*题来巩固一下所学的内容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练*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1、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草木荣枯 俗语农谚 耐人寻味 俯首贴耳

  B.离愁别苦 凝神静听 不记其数 少见多怪

  C.苍海一粟 无忧无虑 千呵万护 涵养水分

  D.饱学之士 雅俗共赏 不胜玫举 昂首挺立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②冰雪____化,草木____发,各种花次第开放。③再过两个月,燕子____然归来。④不久,布谷鸟也来了。⑤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⑥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的落下来。⑦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____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⑧到处呈现一片衰草____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⑨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____、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____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5、解释加点的词:

  6、用下列词语各写一句话:

  7、.选文运用了_______、准确的语言,请在选文中按要求各摘录一句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8、.选文第一段写了四季自然景象的变化。试将句子的序号填入下列对应的季节后的横线上。

  9、四季景色有时并无明显的分界线,尤其在幅员辽阔的我国,更是如此。⑦⑧

  11、.概括两段的大意。

  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期:昆虫停止了生命,游蛇停止了运动,植物终止了生长,失去了绿色,所有的空中居民都被抛弃流放,水族生命被关在冰冻的牢狱中,大部分陆地动物被囚禁在山洞、岩洞、地洞内,这一切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幅萧条冷漠的景象。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第一个信息,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焕发了新的活力与生命,树木吐出了新芽,小树林披上了新装,引来了新主人在此嬉笑打闹,唱歌传情,到处生机勃勃

  在森林的主人当中,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爱:它们活跃、灵巧、轻盈、好动,所有的动作看上去都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玩耍中隐藏爱情。树木长叶开花时,这些小鸟来 到了我们身边:有些住进我们的花园,有些更喜欢林阴大道和树丛,不少钻进了大森林,另有一些藏进了芦苇荡。莺雀布满大地各个角落,到处能听见它们欢畅的歌声,看到它们飞来飞 去的欢快身影

  我们不仅喜欢它们无忧无虑,还希望它们漂亮美丽;但大自然似乎只赋予了它们可爱的性情,却忽视了装扮它们。莺雀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除两三种身上稍有斑点略能点缀,其余 的浑身都是暗淡的灰白色或褐色。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2、.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阴霾( ) ②点缀( )

  ③驯良( ) ④翘尾巴( )

  13、.概括甲文三个自然段的意思:

  14.如果你用文中的一个句子来概括对松鼠的介绍,你将选哪个句子?

  16、.甲文第1段先写冬季萧条冷落毫无生气与鸟的归来后的勃勃生机形成鲜明_______。作者把冬季称为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期,共列举_________类动植物的生命现象。

  19、.读过乙文,松鼠给你什么印象?

  20、.乙文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这也是松鼠的特点,你能从文中找出理由吗?

  21、写莺时用到“灵巧”一词,写松鼠时用到“乖巧”一词。试比较两词差别。

必备语文缩句练*题(扩展9)

——《春望》练*题答案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是一首著名的思乡诗,分享了《春望》练*题,欢迎学*参考!

  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由大到小,由______到______。(2分)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分)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了在哪里?

  5.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6.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9.对“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1.望(1分)山河 草木花鸟(1分,每空0.5分)

  2.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

  4.示例:①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惜别”之悲。

  ②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

  6.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也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7.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这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的急迫心情,使人产生共鸣。

  8.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

  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14.破满目凄然(意思相*即可)

必备语文缩句练*题(扩展10)

  练*包括两种练*:学生学*课文后,为了加深理解记忆而进行的*题练*和工人士兵等人为了获得熟练技巧而经常进行某种动作的实践技巧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语文*题练*,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看拼音,写出相应的字词。(5分)

  二、读拼音,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1)坠(zuì zhuì)落山涧排山倒(dào dǎo)海

  (2)民族英雄个个顶天立地,从不低头折(zhé shé)节。

  经过了这么多的磨难(nàn nán),*一颗为党为民的心人人皆之。

  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括号里。(4分)

  惊心动()力()狂澜()不犹豫

  再接再()夜以()日不容争()

  句子:经过他()地工作,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希望他以后能()。

  2、请另写两个自己喜欢的四字词语:、(2分)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3分)

  不是……而是……虽然……但是……即使……也……

  A、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愤怒,()悲哀。

  B、()鲸的体形像鱼,()它不属于鱼类。

  C、()困难再多,他()会完成这项任务。

  四、句子万花筒。(补充句子或按要求填写)(5分)

  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4、我本来看好我们国家的男子篮球队的,可自从开赛以来,球队一直是

  五、按要求变换句子。(3分)

  1、*的汉字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写成打比方的句子)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成陈述句)

  3、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缩句)

  六、本学期学了不少的古诗词,请把你最喜欢的一首默写下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4+1=5分)

  七、根据下列语境,诉说你的真情。(4分)

  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的辉煌令我们无比自豪,可是却在短暂的时间内被可恶的侵略者给毁灭了,此刻你最想说:

  2、通过学*,大家对我国人民的*——*,一定有了很深的认识和了解吧,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赞扬*,

  八、本学期你参加了哪些语文活动,请选一个作答。(2分)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片段,回答问题。(15分)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1、给文章的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2分)

  2、“砾”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1分)

  3、“失”的意思有:①失掉;过失②没有把握住③找不着④改变常态⑤没有达到目的文中有两个带点的“失”字,第一个取意思(),第二个取意思()。(1分)

  4、你认为这几个自然段主要是写什么?(2分)

  5、用“~~”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1分)

  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2分)

  6、读一读文中画“——”的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2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秋天的标题名字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