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万能险结算利率排行账户利率会持续下行吗?

中国保险公司排名前十(2021保险公司排名一览表)

      中国保险这几年正是蓬勃发展的道路上,但是具体的保险公司排行榜个谁又知道呢?买保险

      保险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充分,各家保险公司在激烈竞争中会打造差异化优势,所以“前十大”的评判维度也会越来越多,从不同维度来梳理下,一家之言,权当讨论素材吧。

一、中国十大保险公司排名

1、进入世界500强的11家中国保险公司

      要说对公司的综合评价,还是《财富》的世界500强排名比较权威。入选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的中国保险机构共有11家。其中,中再是再保险,主要跟保险公司做生意,咱老百姓接触不到。

      分别为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友邦保险、泰康保险、中国太平、国泰金融控股、富邦金融控股、新华人寿和中国再保险集团。

      除了这些以中国保险公司身份入围世界500强的保险公司,中国还有一部分保险公司是国外的世界500强保险公司在华的合资公司——比如,或是中国其他行业世界500强公司的子公司,如下:

      这些世界500强名单里的保险公司,都是最伟大的公司之一,全世界大部分的保险业务都是他们来做的,给全球很多公司、个人提供了财产、人身保障。

      大部分时候我们所说的“前十大”,其实是按保费规模来看的。有人说寿险领域中国人寿一家独大,其实也没那么独大,老二平安的差距并不大,老二老三加起来比老大还要多些。

      北京保险学会副会长王绪瑾教授在我写的《保险应该这样买》的推荐序中这样说:“保险市场已经从寡头垄断型向垄断竞争型转变”。

      这是好事儿,市场竞争越激烈,我们老百姓越受益——保障力度、性价比、服务都会越来越好。

      偿付能力是衡量保险公司“赔付能力”的指标,偿付能力充足率=实际资本/最低资本,按照监管要求,这个数值不能低于100%。保险公司每个季度都要向监管报告偿付能力情况。

      保险公司从大的类别上看,分为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我们老百姓投保,主要是人身险,特别是寿险公司。2020年偿付能力充足率排名前10的寿险公司如下图,其中并没有国寿、平安、泰康这些大公司。

      其实看偿付能力前十大的保险公司并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偿付能力充足率并不是越高越好,大部分保险公司会把这个数值维持在120%-200%,以在监管风险评级考核中获得高分,同时又保证资金运用到位。

      我们保险行业目前执行的偿二代监管体系中对最低资本的要求,已经是非常审慎的,高于120%的保险公司偿债能力都很稳妥。我们买保险时选择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的公司即可。

      建国后成立的第一家保险公司是中国人民保险,成立于1949年10月20日;199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拆为现在的人保、国寿、中再三家保险公司。

      成立最早的民营保险公司是中国平安,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从深圳发展起来,形成全国性的大型民营保险集团。

      进入中国最早的外资公司是友邦保险,1992年进入中国,自称是“回到”上海(友邦保险的前身史带保险成立于上海,后在抗战期间迁回美国)。同时友邦将代理人制度引入了中国,开启了中国保险营销的新时代。

      中国的保险行业发展历史比较短,世界发达国家的老牌保险公司一般都经营了两三百年。这些公司经历了多次理赔高峰,积累了更多经验,在很多方面都是国内保险公司学习的对象。

      其中有些世界性老牌保险公司,在中国加入WTO、放开保险行业时,进入中国,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合资设立保险公司,把他们先进的保险服务模式、理念都带到了中国。比如:

      ***说“老百姓是最讲实惠的”,站在消费者角度,只有当保险公司的排名或名气能给我们带来实惠时,才愿意为它买单,否则不就成了韭菜?

二、各家保险公司服务上的优点

      国寿和平安这两家的分支机构、经营网点是全国最多的,他们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保险公司,也为全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做出了最大贡献。如果不是这么多平铺到全国各地的网点,可能很多三四线甚至农村地区的老百姓都享受不到保险服务。

      和银行网点一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实体网点多的优势被削弱了。网络销售保险、网上办理理赔等服务方式,让老百姓有了更多选择。

      现在大部分保险公司都针对重疾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帮助被保险人安排专家号、住院床位、专家手术。其中友邦人寿的绿通服务虽然2020年才推出,但是写进重疾险合同,非常靠谱。

      中英人寿的绿通服务不仅针对重疾,日常小病也可以用。长期险保费超过1万元,每年有3次日常帮助挂专家号的服务,有1次陪诊服务,这在其他公司是给年交几十万保费的客户提供的VIP服务。

      同方全球人寿、工银安盛人寿有“重疾先赔”服务,针对50万保额以下的客户,在出院之前就把重疾理赔金先行赔付给客户了。这在其他公司,都是需要出院后,有了住院病历才能理赔的。

      很多人担心投保时被保险公司拒保、延期,会留下记录,对以后投保产生不良影响。有些保司推出预核保服务,在投保之前先把体检和病历资料发给保险公司,由核保老师给出核保结论参考,对结论满意再投保。

      明亚保险经纪开发的“核保前置”系统对接了15家保险公司,类似招投标系统,可以同时向几家保险公司申请预核保。

      有些客户有结节、肥胖等问题,导致投保重疾险时被除外、加费。如果以后体重恢复正常了,被加的费还能取消吗?对不起,大部分公司都不行。但也有几家公司可以。

      比如中意人寿、同方全球人寿、瑞泰人寿等,如果后面减肥成功,体重正常了,是可以再次申请核保,取消加费的。

      2021年8月24日,客户最新的体检报告中已经没有了肺结节,递交体检报告复议成功,公司审核后,将肺部恶性肿瘤(包括原位癌)纳入保障范围。

      人口老龄化形势越辣越严峻,做养老社区的保险公司也多起来了。从泰康人寿的一枝独秀,到现在数十家保险公司各有优势。

      泰康人寿的泰康之家、中国人寿的国寿嘉园、太平人寿的梧桐人家、新华人寿的新华家园、恒大人寿的恒大养生谷、复星保德信的星堡、光大永明人寿的光大养老、阳光人寿的颐康之家、大家保险的首厚大家,都已经开业入住。

      对接养老社区的保险产品也越来越丰富,从过去需要在“对接养老社区”和“高性价比”两者中二选一,到现在可以二者兼顾。

三、各家公司产品的优点

      其实我们买保险,首先应该关注的并不是保险公司,而是保险合同。再大的保险公司也不是慈善机构,不会因为我们是客户就什么都管。只有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的,才是我们有保障的权益。

      从保障力度来看,排在一线的是中意人寿、中英人寿、工银安盛人寿的重疾险产品,重疾不分组、多次赔付,并且不限制“同一疾病原因导致的两种重疾只赔1次”。

      在医学技术快速进步、很多重疾都能治愈或长期带病生存的背景下,不分组多次赔付的重疾险有更强的保障力度。

      而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泰康人寿、友邦人寿的重疾险,多为只赔付1次重疾的产品,或是分组多次赔付的产品,缺乏对第二次重疾的保障,或是赔付条件较为严苛。

      从保费性价比来看,排在一线的是信泰人寿、昆仑健康、百年人寿、复星联合、国富人寿等这些主做线上渠道的民营保险公司,保障力度可能不是最优,但保费较低,通过筛选身体条件较好的人群、减少服务成本等方式,降低保费。

      如果对服务有要求,同时又希望兼顾保障责任和性价比,那么中意人寿、中英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同方全球人寿等合资品牌更有优势。

      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友邦人寿等的重疾险保费一般偏高,更适合,对保费不敏感、但对品牌知名度极为敏感的人群。

      先看养老金保险,作为对老年阶段现金流的保障,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养老金的确定性。而泰康人寿、友邦人寿都主打分红型产品,选择时不应过度关注分红。

      同样保费投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越多,养老金保险的保障力度越强。排在一线的是光大永明、中荷人寿、横琴人寿、复星保德信等。

      再看教育金保险,作为对孩子教育权的保障,教育金的利益确定性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平安、中国人寿目前的年金保险都是5年快返型产品,需要依托附加的万能账户来对接孩子的高等教育费用,而万能账户的结算利率受到市场利率下行影响,选择时应主要关注保证结算利率。

      同样保费投入,孩子上大学时能领取的教育金越多,教育金保险的保障力度越强。排在一线的是恒安标准、信美相互、天安人寿的教育金产品,信泰人寿、横琴人寿、爱心人寿的增额寿用来做教育金也很有优势,并且更灵活。

      先看普通医疗险(百万医疗险),大部分都是短期险,交一年保一年,监管不允许“保证续保”,所以购买时应选择保费盘子大、客户数量多的保险公司,盘子越大的公司,产品稳定性越好。国寿、平安、泰康,这几家的医疗险都值得选择。

      再看高端医疗险,保险公司的服务能力是重点考察因素。只看国内,Bupa、MSH、安盛、招商信诺、友邦、平安的医疗网络和服务响应水平都很好。如果要链接全球医疗资源,Bupa、MSH、安盛、信诺这几家在全世界范围内经营的公司会有更好的协调能力。

      从产品性价比来看,复星联合的高端医疗险保费偏低,但服务水平确实不如上面几家公司。

      你看,不同类型的保险,有优势的公司是不一样的,没有哪家公司是全能型选手。所以如果要做家庭保障的全面规划,只找一家保险公司看是不够的。

阳光保险在中国有排名吗?

近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名单。阳光保险集团荣登榜单之列,并再度位列中国服务业企业前百强之内。

中国20大保险公司排名

2015年十大保险公司排名: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构成了我国最大的商业保险集团,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中国平安全称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金融公司。是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中国太平洋保险,又称太平洋保险,简称中国太保或太保,前身是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于1991年5月13日,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

4、中国人保PICC: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人保)是一家综合性保险(金融)公司,注册资本为306亿元人民币。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华保险”)成立于1996年9月,总部位于北京市,是一家大型寿险企业。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系1996年8月22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成立的全国性、股份制人寿保险公司,公司总部设在北京。

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简称“友邦保险”或“AIA”)以香港为总部,是美国国际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于1931年成立,已服务亚洲地区的广大客户70多年之久。

中国太平人寿历史悠久,1929年始创于上海,1956年移师海外专营寿险业务,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市场份额最多的民族保险企业之一,也是现今中国保险市场上经营时间最长和品牌历史最悠久的中资寿险公司之一。

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七大保险集团之一、中国500强企业。

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际化股份制专业寿险公司,经保监会批准,2001年12月28日在上海成立。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排名前十的保险公司有哪几家

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华夏人寿,太平人寿,新华,泰康,人寿保险,富德生命人寿,天安人寿.

拓展资料:在国内比较有名的保险公司如下:

1、中国人寿: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是我国的国有特大型金融保险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业务范围涵盖了寿险、养老保险、财产险、海外业务、资产管理、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

2、中国平安: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也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

3、太平洋保险: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也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太平洋保险在2017年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了,目前旗下拥有产险、寿险、养老保险、资产管理等专业子公司。

4、中国人保PICC: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保险公司,属中央金融企业,也是世界500强之一。

5、安邦保险:安邦保险是一家全国性寿险公司,是中国保险行业大型集团公司之一,业务范围涵盖财产险、健康险、人寿险、保险销售、资产管理、保险经纪等多项业务。

6、泰康保险: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成立,是一家全国性的股份制人寿保险公司。

7、华夏保险: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公司注册资本金153亿元人民币,是一家全国性、股份制人寿保险公司,2018年,华夏保险总保费达2306亿元。

8、阳光保险:阳光保险集团阳光保险成立于2005年7月,旗下拥有财产保险、人寿保险、资产管理、信用保证保险等多家专业子公司,阳光保险集团在“2018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76位。

9、中国太平:中国太平人寿成立月1929年,是我国第一家跨国金融保险集团公司,2000年,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10、富德生命人寿:富德生命人寿保险公司成立于2002年3月4日,是一家国际化股份制专业寿险公司,产品涵盖医疗、养老、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投连、分红、万能保险等。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2015年十大保险公司排名: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构成了我国最大的商业保险集团,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中国平安全称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金融公司。是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中国太平洋保险,又称太平洋保险,简称中国太保或太保,前身是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成立于1991年5月13日,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

4、中国人保PICC: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人保)是一家综合性保险(金融)公司,注册资本为306亿元人民币。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华保险”)成立于1996年9月,总部位于北京市,是一家大型寿险企业。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系1996年8月22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成立的全国性、股份制人寿保险公司,公司总部设在北京。

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简称“友邦保险”或“AIA”)以香港为总部,是美国国际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于1931年成立,已服务亚洲地区的广大客户70多年之久。

中国太平人寿历史悠久,1929年始创于上海,1956年移师海外专营寿险业务,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市场份额最多的民族保险企业之一,也是现今中国保险市场上经营时间最长和品牌历史最悠久的中资寿险公司之一。

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七大保险集团之一、中国500强企业。

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际化股份制专业寿险公司,经保监会批准,2001年12月28日在上海成立。

中国十大保险公司排名2022

1、中国人寿(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品牌500强,国家副部级单位)

2、中国平安(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

3、中国人保(世界五百强之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

4、安邦保险 (中国保险行业大型集团公司之一)

5、太平洋保险(中国大陆第二大财产保险公司,仅次于中国财险,也是第三大人寿保险公司)

6、中国太平(我国第六家全国性寿险公司)

7、泰康保险(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成立的全国性、股份制人寿保险公司)

8、富德生命人寿(全国性的专业寿险公司股东由深圳市富德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9、新华保险(福布斯世界500强企业)

10、华夏保险(一家全国性、股份制人寿保险公司)

第1名:中国人寿(3150亿)

第2名:平安人寿(1626亿)

第3名:太平洋人寿(994亿)

第4名:新华人寿(648亿)

第5名:泰康人寿(597.8亿)

第6名:人保寿险(597.5亿)

第7名:太平人寿(561亿)

第8名:中邮人寿(424亿)

第9名:建信人寿(302亿)

第10名:阳光人寿(268亿)

第1名:人保财险(1524亿)

第2名:平安财险(730亿)

第3名:太平洋财险(494亿)

第4名:国寿财险(272亿)

第5名:中华财险(181亿)

第6名:大地财险(126亿)

第7名:阳光财险(101亿)

第8名:太平财险(72亿)

第9名:英大泰和(60亿)

第10名:众安财险(49亿)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1-7月保险行业数据显示,人身险公司规模保费为22911.7亿元,同比下降1.3%,其中代表万能险保费收入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共计4880.13亿元,同比增长28.1%,占规模保费21.3%,较去年上升0.3%。

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资人身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同比增长32.31%,外资人身险公司同比减少41.26%。其中23家公司万能险保费同比有所上升,中资险企16家,外资险企7家。而在23家人身险公司中,有9家公司万能险同比增长超过100%。

经记者梳理,1-7月万能险总体较去年上涨,但单月来看,呈收窄模式。1-7月万能险单月保费收入分别为1856.32亿元、657.13亿元、670.39亿元、360.3亿元、432.09亿元、436.39亿元、467亿元,数据显示,除1月外,剩余月份万能险保费均在500亿左右。

多家调整万能险结算利率

经查询发现,今年以来,多家人身险公司在万能险产品结算利率报告中对利率值进行了调整。

某公司官网显示,经过上半年的调整,万能险结算利率6%以上的7个产品已经全部降至6%以下。其中最为典型的某终身寿险(万能型)产品结算利率1月至4月由7%降至6%,5月份降至5.9%,7月份再降至5.25%,今年内累计下降1.75%。

一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也在今年进行了调整,官网数据显示,今年3月公司集中调整了12款产品的结算利率,其中某款长期护理保险(万能型)的调整幅度最大,由4.5%下降至2.5%。最新8月份数据显示,其旗下22款万能型产品中结算利率均不超过3%,有12款结算利率为2.5%、10款为3%,已下降至最低利率水平。

万能险结算利率变化或许是险企面对转型的方式,升降共存也不失为一种策略。幸福人寿官网显示,幸福福鑫宝二号两全保险(万能型)、幸福福鑫宝二号年金保险(万能型)产品1月至8月,结算利率由3.6%降低至3.3%,而5月份新上线的幸福稳盈一生年金保险(万能型)产品结算利率也从5.5%降至5.05%。幸福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A款(万能型)产品结算利率则显示由2.5%上升至3.5%。

安邦人寿官网显示其万能险结算利率没有发生变化;和谐健康在1月至今并未有大幅改动,仅有一款和谐康利一号护理保险(万能型)产品显示其结算利率由5.5%上升至5.6%;招商信诺官网显示也未存在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多数险企的主推产品皆为组合型产品,而大型险企与中小型险企之间还存在差别。经记者梳理,大型险企保障型产品主推“寿险+重疾”组合,而中小险企自今年三季度以来逐步推出分红型两全保险、年金保险、“分红险+万能险”组合、万能险等产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万能险的回升,主要可解读成三个方面。

首先,万能险回升是保户对于万能险理性认识的过程。事实上,万能险本身并不存在问题,但由于多数险企将其做成期限短、缺乏保障功能的产品,导致银保监会开始大力限制。但近年我国正在对万能险种进行调整,因此调整之后的回升是属于理性回归的结果。

其次,万能险回升有助于解决现金流压力。我国人身险公司目前正面临转型,导致多数公司存在较大的现金流风险,主要是由于保费收入的监管趋严、前期高现金价值产品的停售限售,带来规模保费的大幅下滑,同时退保和满期给付增加,造成现金流压力较大。万能险通过保护投资款方式增加现金流,能有效缓解该风险。

最后,万能险回升过程要关注其可持续发展性。前期由于万能险结算利率高、费用率高等原因导致保单获取成本、负债成本偏高,一旦投资收益较低将无法弥补高成本带来的亏损,可持续发展性有所降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能险结算利率排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