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红楼梦解读最好的的人就要死吗?

有人说,出身决定命运。然而,还是有人能够逆袭成功。

有人说,人心隔肚皮。然而,还是有人能觅得知音。

有人说,落难方知朋友少。然而,还是有人能靠朋友走出低谷。

《红楼梦》里每个人的命运不同,但每个人都可以教会我们一点道理。若能读懂这几个道理,也能让我们受益终生。

出身不重要,学识和能力更重要

《红楼梦》里探春庶出,母亲赵姨娘身份低,又遭人嫌弃。

这个“老鸹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却让贾府上下无人不敬佩。

小厮们说她是带刺的玫瑰,弟弟贾环怕她,就连王熙凤都钦佩她。

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

当管理者时,她能处事周到,让众人心服口服。

亲舅舅死了,她也是按照惯例赏二十两。哪怕生母赵姨娘闹腾,哭天抢地,她也不为所动,秉持公正不阿的态度。

有人说,出身只能决定你的起点,不能决定你的终点。

很多人都喜欢用原生家庭当挡箭牌,然而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能有几个?大部分人如你我,家境普通平凡,却还是有人能爬上金字塔上面。

邓文迪的家境一般,连学习都是靠别人资助完成的,长得也不算漂亮。可硬是这样一副烂牌,她能打出王炸。

她先是在耶鲁大学商学院学习,然后又拿到卫星电视公司总部的offer,再嫁给默多克,生了两个女儿,人生扶摇直上,一路开挂。

有人说她心机重,可是,如果她身上没有光芒,飞到高枝也会狠狠的摔下来。

普通人可能并不很了解她,可圈内人对她却是称赞有加,夸她做事专业,极其擅长把各种人汇集在一起,十分积极主动。

是的,有知识,有能力,你的命运就握在自己手中。

人生得一知己,死不足惜

《红楼梦》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除了宝黛爱情,还有黛玉和紫鹃的闺蜜情。

紫鹃并不是黛玉从老家带过来的,虽没有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分,却比其他人更贴心。

当天冷时,紫鹃派人给黛玉送去小手炉;当黛玉无聊时,紫鹃就陪她谈天解闷。

不仅细心照料黛玉的身子,还操心她的终身大事。

有一回,紫鹃为了试探宝玉对黛玉的情意,不惜冒着被罚的风险去骗宝玉说黛玉要回老家。

紫鹃还三番两次求助薛姨妈薛宝钗,为黛玉做媒。

她懂得黛玉的所有心思,知道黛玉心心念念的只有宝玉一人。她一心一意为黛玉好,简直可以说掏心掏肺了。

人生几何,能得一知己啊。

女人之间真正相知的友谊一般都要等到中年之后,直到彼时,她们才会发现,无论你曾经多么美多么有名多么有钱,男人也不是最后的归宿。

大家必是相互扶持,面对共同的命运——孤独。

大多数中老年女人都是孤独的。张爱玲也不例外。

老公去世,她又独居美国,身边又没有亲人。那些悲苦、欢笑,又与何人说?

幸得身边有宋淇邝文美夫妇。他们为张爱玲的书籍出版到处奔走,不辞辛劳。张爱玲也心存感激,彼此互相欣赏。

张爱玲曾写信盛赞邝文美:

自从认识你以来,你的友情是我生活的core(核心)。

绝对没有那样的妄想,以为还会结交到像你这样的朋友,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也再没有这样的人。

甚至去世前,张爱玲把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了宋淇和邝文美,还把所有的遗物(包括遗稿)也交给他们保管。

有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人生能够得到这样的知己,惺惺相惜,互相扶持,那是一辈子求之不得的福气,死也不足惜。

身处高位,也别忘了善良

《红楼梦》里下场最惨烈的莫过于王熙凤。当初风光无限,最后落了个破席裹身。

这个爽辣的姑奶奶,简直让人憎恶的咬牙切齿。她在外放高利贷,还借刀杀人,害死了很多无辜的生命。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幸亏,她曾做的一件好事,才不至于让女儿巧姐落入虎狼之口。

曾经刘姥姥拜访大观园时,她略施恩惠。后来,贾府败落,在危难关头,也是刘姥姥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

有人说,世间一切皆有因果,你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你对别人善良,也会获得福报。

当初刘晓庆因为税务问题,从令人艳羡的大明星,一下子沦为阶下囚。

那时人人避之不及,生怕祸及自己。可唯独姜文敢站出来,替她说话,还帮助她保释出狱。

当初刘晓庆在自己事业正红时,鼎力帮助过姜文。鼓励他做自己喜欢的事业,又凑钱帮助他实现导演梦,这才有了后来的鼎力支持。

有时候,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命运却变幻无常,一个人有辉煌的时候,也有落魄的时候。

当身处高位时,不忘拉别人一把,在低谷时,才有可能得到他人的援助。

如果当初刘晓庆倨傲无比,处处树敌,恐怕那些仇恨她的人都会落井下石吧。

电影《美丽人生》有这么一句经典台词:

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时刻保持善良的本质,你善良,世界才宽阔,他人才宽容。

人这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有些人糊里糊涂过完一生,有些人却能保持清醒明白。

三毛曾说,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的老去。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哪怕出生平凡,也别忘了多读书,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见识;

结识一两个挚友,相互珍惜;身处高位,也别忘了善良;这样年老的时候,才会更优雅从容。

愿我们都能过好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负自己,不负余生!

你最欣赏《红楼梦》中的哪一位人物呢?

!!!微信又双叒叕改版啦

请把云妹“设为星标”哦

详情操作可以看下面的动图

长按下载网易云阅读APP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这是作者依托神话表明《石头记》创作缘由的一首序诗。

  诗中借顽石说自己不能匡世济时,被弃置世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只好转而蓍书,把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感受;与成小说《红楼梦》。所谓“无才”,貌似自惭,实则自负,是作者的愤激之言,是一种“缚将奇士作诗人”的感慨;以顽石为喻,表现自己不肯随同流俗的傲骨。

  小说产生的清朝乾隆年间,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已经腐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封建制度行将全面崩溃。作者已在“太平盛世”的表象后,嗅到了封建阶级垂死的气息;他不满现实,而想“补天”,挽回本阶级的颓势,可是,他又看到封建制度的“天”已那么破残,根本无法修补了,所以有枉生世间的悲叹。这也正是《红楼梦》中经常流露虚无悲观的宿命论思想的深刻的时代和阶级根源。

  但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坚持了他所说的“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这样,势必如恩格斯所说,“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拉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致玛·哈克奈斯》)这就使我们从曹雪芹所叙的“身前身后事”变即小说中所真实描绘的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衰亡过程,看到了整个封建阶级必然“一败涂地”的无可挽回的历史命运。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首五言绝句是专门述说作者创作《红楼梦》的辛酸与苦衷的,也是全书唯一一首以作者身份出现的诗篇。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红楼梦》这一旷世千古的奇书。不仅在作者,就是在后人看来,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脂砚斋甲戌本评语)”。诗中所谓的“荒唐言”实际上并不荒唐,它是对封建社会人情世态的无情批判和揭露。既包括顽石幻化成“通灵宝玉”被神瑛侍者携入红尘的种种奇怪经历;也包括宝、黛、钗爱情故事的悲欢离合;一书中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内部斗争等等。“辛酸泪”一句道尽曹雪芹一生经受的酸甜苦辣。作者创作《红楼梦》时已经由钟鸣鼎食的世家公子沦为“蓬庸茅椽,绳床瓦灶”的落魄书生,生活的艰辛和悲苦非言语所能尽述。古今中外痴人不少,而曹氏独以一己之力,十年之功完成的《红楼梦》一书是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最好诠释。

  书中第一回说,当年姑苏(现在苏州)城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着一位乡宦甄士隐。此人摆脱名缰利索的员绊,在家里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小康生活。一日午睡,在梦中遇见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们手中见到那块顽石(通灵宝玉),又不知不觉地随着僧道到了“太虚幻境”,见到了石牌坊上这副对联。

  佛教和道教是来历不同的两种宗教。曹雪芹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明显地带有调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说的幽默感。况且用了“太虚”、“茫茫”、“渺渺”字样,就明明告诉读者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

  但是这种虚拟有它的根据,就是佛道两教都对社会人生抱着虚无否定的态度,认为世人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导致的扰攘纷争,全是虚幻无意义的,只有清净无为,靠精神力量去寻求精神的解脱——成仙成佛,才是有意义的。这副对联就反映了这种崇尚虚无的理论。

  佛家的观点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就其现象说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质说是假,是无。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称为“俗谛”;后者才是真理,所以称为“真话”。这副对联就是本着这种唯心的理论来嘲笑世俗人的。它隐含的意思是:社会上的人们慕富厌贫,为名为利,劳力劳心,强争苦夺,就是把假的误认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当成了假的;把虚无误认为是实有,把实有反而当成虚无。

  曹雪芹要批判否定他所厌恶的那个社会现实,不可能有更先进的理论,而佛道两家也是否定现实社会的,就自然成了曹雪芹现成的理论武器。须要辨明的是,作者并不是要通过其著作来宣扬宗教教义,而是根据他的需要把某些宗教观念拿来为我所用。曹雪芹是极其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否则他就不会竭一腔心血来写这样一部五彩摈纷的《红楼梦》了。我们读《红楼梦》,主要应该看作者所描绘的那个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和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的启示,而对带有虚无色彩的说教,则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清楚的认识。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这首诗出现在第一回中。甄士隐家隔壁的葫芦庙里寄居着一个贫困落魄的书生贾雨村。此人相貌魁伟,气度不凡,很得甄士隐的赏识。一日在甄家书房里,偶然瞥见甄家的丫鬃娇杏在院内掐花。这个娇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贾雨村,就回头多看了他两眼,贾雨村便以为娇杏看中了自己,狂喜不禁,回到庙里就害起了单相思。这首诗便是他中秋夜对月随口吟出的抒怀之作。

  贾雨村在《红楼梦》中不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他赖甄士隐的慷慨资助赴京应举,名登金榜,穿戴着猩袍乌纱,得意洋洋地回来当了知府。不久因“贪酷之弊”,被政敌搞掉,又变成平民,做了林黛玉的蒙师。后来又靠走贾政的“后门”,起复做官,由于善于钻营,在官场中爬上得高位置。脂砚斋的批语说他是王莽、曹操一类人物,可能在贾家败落时,他还要有一番恩将仇报、落井下石的表演,可惜曹雪芹的书只给我们留下八十回,高鹗续作的后四十回又没完全体现作者原意,我们无法知道其具体情节了。从书的前几回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此人野心勃勃,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色,心狠手辣,敢作敢为,可说是个乱世之奸雄。

  在吟上面这首诗时,他还是个旅居僧房,向和尚讨粥吃的穷措大,所以看见个长得周正一点的丫鬟也使他动心,一厢情愿地想入非非。这首诗准确地反映了一个穷秀才向慕女色及荣华富贵的心理。诗写得挺像样,说明贾雨村很有才学。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首歌出现在第一回中。甄士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真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脱、麻履鹑衣”的破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

  这首《好了歌》宣扬了一种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从宗教的观点看,人们活在世上,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这首歌就是用通俗浅近的语言来说明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跛足道人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义引申一层,说只有和这个世界斩断一切联系,也就是说只有彻底的“了”,才是彻底的“好”。所以他这首歌就叫《好了歌》。

  《好了歌》的消极色彩是十分明显的,但是我们还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糟粕抛弃它。因为作者拟作这首《好了歌》,是对他所厌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尽管是一种消极的批判,也有它的价值。作者出身于一个上层的封建世家,亲自观察了这个阶级的腐朽、堕落,亲身体验了贵族阶级由兴盛到衰败的苦痛,进行了半生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强烈的愤感,他要痛骂,他要诅咒,《好了歌》便是痛骂的歌、诅咒的歌。作者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他倾注一腔心血,虚构了大观园那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塑造了那么多善良纯洁的少女形象,描绘了那么多有情有趣的事物,可见,作者是多么懂得生活,有着多么高雅的生活情趣呀!有爱必然有憎,他描写贾赦、贾珍、贾琏之流猪狗不如的品德和行为,就是对他憎恶的对象的鞭苔。而最后,无论他所爱的还是他所憎的,都一齐毁灭了,就使他堕入一种难以解脱的精神痛苦之中。了解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再看他写的这类具有虚无色彩的东西,就能够把它放到适当的地位去理解了。也就是说,作者世界观中尽管有虚无消极的一面,但同无爱无憎的和尚道士不同;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激情,岂能写出这样一大部博大精深的《红楼梦》来?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

  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

  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第三回书写黛玉到荣府后,见过贾府大部分人,最后才见到宝玉。这是两个主人公第一次会面,也是第一号人物宝玉第一次在读者眼中出现,所以作者对宝玉的装束和神采作了大力铺张渲染,又写了这两首批宝玉的词。“批”字是打批语、下判断的意思,与今作“批评”、“批判”解不同。

  这两首词,字面上句句是对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从封建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宝玉是个被否定的人物;可是从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来看,他却是个和那些国贼禄蠹完全相反的、保持着人类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两首词句句都是反话。

  宝玉不假矫饰地表现自己的天性,在那样的贵族之家必然要处处受束缚、限制,于是就要产生苦闷,就要采取种种方式渲泄,在道学先生们看来这就是“寻愁觅恨”、“似傻如狂”了。相貌好是真,“腹内草莽”就未必。宝玉读书多,知识博,文思快,才情大,看他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一套一套有根有据的议论,看他拟的那些匠额和对联,不是使包括贾政在内的所有在场的人都相形见细吗?看他写的《芙蓉女儿诔》、《姽婳词》等等,简直够个像样的文学家了。连宝钗都说他“每日家杂学旁收的”,承认他懂得多,怎么能说是“腹内原来草莽”?“不通世务”,是因为他厌恶贾雨村之流的政客,不屑与之为伍。不愿读的文章也只是那些“圣贤”的说教和一文不值的科举时文。“那管世人诽谤”,正表现了宝玉不苟且、不随俗、独立不迁的个性。这样的贵族青年,按封建阶级“接班人”的标准要求,自然是“无能第一”、“不肖无双”了。他既不能像其祖先那样“理朝廷、治风俗”,为皇帝做个贤臣良相;也不能像凤姐那样治家理财,撑起家业的门面,自然是“于国于家无望”了。于是他就成了贵族之家的“子弟戒”了。

  这两首诗集中地描绘了宝玉的叛逆性格,这个典型的意义也就在对封建阶级的叛逆上。值得注意的是“贫穷难耐凄凉”一句。这是预示贾家败落后,宝玉要有一段困苦不堪的生活经历。第十九回写宝玉探花袭人家,袭人的母亲和哥哥慌忙招待宝玉,摆上一桌子果品,可是袭人觉得没有一样可吃之物,只给宝玉拈了几个松子瓤,吹去细皮,用手帕托给宝玉。这是何等娇贵!就在这个地方脂砚斋有条批语说:同将来宝玉“寒冬噎酸甭,雪夜围破毡”对照起来看,令人叹息。宝玉在八十回以后的经历,虽然不好乱猜,但有一段贫穷的经历是可以肯定的,同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大相径庭。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这段赞文见于宝、黛初次会面时。

  林黛玉多愁善感,脆弱多病。这既与她身世孤单,精神上受环境的压抑有关,也反映了她贵族小姐本身的脆弱性。赞文中以她弱不禁风的娇态为美,说明了美感是有阶级性的。贾府上的焦大固然不会爱林妹妹,新时代的青年,阅读《红楼梦》,虽然可以理解和同情处在当时具体环境下的林黛玉,喜欢她的叛逆性格,却未必欣赏这种封建贵族阶级的病态美。

  第五回写荣宁二府女眷赏梅,并举行家宴。宝玉席间困倦,想睡中觉,被秦可卿领到上房,见房内挂着一幅《燃藜图》,旁边挂着这副对联。宝玉看后,厌恶得不得了,赶紧走出。《燃藜图》画的是西汉时代学者刘向的故事。刘向夜间在天禄阁校对古书,有个穿黄衣服的老者进来,见刘向在暗中读书,就把拐杖的一端吹燃,有了光线刘向才同老者见面。老者教给刘向很多学问,天明才走,自称是太乙之精(神仙)。

  《燃藜图》再配上这副联语,是封建阶级陈腐的说教。《燃藜图》启示人们像刘向那样寒窗苦读,准备求取功名的资本。这副对联劝导子弟们去熟悉社会上的各种事态,以便做官,建功立业;同时教育子弟通晓人情世故,以便应酬好上下左右的关系,在社会上立足。宝玉这个封建阶级的“逆子”,是最讨厌这一套的。他不愿读所谓“治理”之书,无志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一遇到这类说教或暗示,就受不了。湘云曾劝他“会会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应酬事务,日后也有个朋友”;他当时就拿下脸来赶她走,并讥刺她:“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见第三十二回)宝钗用同类话劝他,他也立即给她以难堪。贾政教训他时,他也同样反感,只是不敢流露而已。

  第五回写宝玉在可卿房里睡着后,梦见自己在可卿引导下来到了一个“人迹稀逢,飞尘不到”的仙境,就是第一回书中提到的“太虚幻境”,忽然听到山后有人(即警幻仙姑)唱出了这首歌辞。

  所谓“太虚幻境”,完全是作者依据表述某种思想意图的需要凭空虚拟的。梦里的故事当然是假的,但作者借此表现的思想却不是文章游戏,而是寓进了很深的涵义,特别是十二钗的判词及《红楼梦》曲是全书的纲领,要仔细研究,认真对待。甚至可以说,读不懂第五回,就没法完全读懂《红楼梦》。

  这首歌辞以虚无观念对男女间爱情进行了否定。《孟子》里说:“食、色,性也。”《礼记》里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些都是关于男女情爱的唯物论的说法。但佛教认为,一切苦恼都起源于情欲,要摆脱烦恼就要斩断一切情思,包括爱的情欲。警幻仙子让宝玉听见这首歌,是要启发他“醒悟”,不要陷入情爱的纠葛中不能自拔。宝玉当然不会“醒悟”,如果他在这时就“醒梧”过来出家当和尚,那么一部《红楼梦》故事就没了。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宝玉在“薄命司”里看见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是按照大观园内女孩们的身分、地位划分的。贵族小姐、少奶奶们的名字都在正册中,介于小姐和丫鬟间的女孩儿名字在副册中,上等丫鬟的名字在又副册中。宝玉是从又副册看起的。

  这一首说的是晴雯。

  判词前还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霁月难逢,是说像晴雯这样的好姑娘难以找到;同时“难逢”又是“难于逢时”,即命运不好的意思。彩云易散,是预示她薄命早死。画里的“乌云浊雾”也是说她的遭遇将是一塌糊涂。

  晴雯相貌美丽,心地纯洁,聪明伶俐,双手又巧,是怡红院里最拔尖的女孩子。虽是奴婢,但从不自轻自贱去巴结谁;相反性格刚烈,疾恶如仇,有话便说,而且常常是一针见血。这就坏事了。荣府大太太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是个心地邪僻的奴才,就因为晴雯平日不趋奉她,便忌恨在心,乘着“绣春囊事件”阴毒地使了手脚,在王夫人面前说:“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她生得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会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趒趒,大不成个体统。”这段话在一个爱子如命的封建贵妇心理上起什么作用,就可想而知了。王夫人认为是晴雯把宝玉勾引坏了,把她叫来,尖酸刻薄地辱骂一顿。当王善保家的随着凤姐来到怡红院搜检她时,“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掉出来”,当场给王善保家的一个大难堪。这种宁折不弯的性格,使她想当奴才也不可得了。就在她病体支离的情况下,被赶出大观园,在她那个不成器的姑舅哥哥的又破又脏的家里凄凄惨惨地死去,年仅十七岁。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人间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红楼梦》把晴雯这个聪明美丽的少女写得光彩四射,楚楚动人,又把她的结局写得让人刺心搅肺,心酸泪落,引起人们深沉的思索,这就是现实主义手笔的魅力。

  词首两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点出晴雯的名字,暗示他的人品和将遭到的不幸,霁月,指雨后月出,天晴月朗。这就点出了一个“ 晴 ”字。而旧时以“光风霁月”喻人的品格光明磊落。这也就是作者对晴雯人品的赞赏。彩云是有纹彩的云霞,两云呈彩叫雯,点出一个“雯”字,而且寓有纯净美好的意思。这两句中的“难逢”、“易散”,暗寓晴雯品格高尚,像易于消散的云彩那样难存于世,她将遭到不幸。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褔,谁知公子无缘。

  这一首说的是花袭人。

  宝玉看完晴雯的判词(当然没有看懂),又往下看“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鲜花隐“花”字,破席隐“袭”字),接下去就是这首判词。

  袭人原来是贾母身边的丫头,本名珍珠。贾母担心她的爱孙宝玉身边的人不可靠,才把这个“心地纯良,克尽职任”的丫头给了宝玉。宝玉因她姓花,便依据陆游“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诗句改其名为花袭人。

  霁月难逢,是说像晴雯这样的好姑娘难以找到;同时“难逢”又是“难于逢时”,即命运不好的意思。彩云易散,是预示她薄命早死。画里的“乌云浊雾”也是说她的遭遇将是一塌糊涂。

  袭人的性格和晴雯正相反,非常随和,同上下左右的人关系都搞得不错,所以说她“温柔和顺”;而且长得也“柔媚娇俏”,所以又说她“似桂如兰”。她跟了宝玉后,“心中眼中只有一个宝玉”,处处体贴,时时关切,无微不至,成了宝玉身边第一号得意的人。如果说晴雯和宝玉的关系还只是一种亲密的友谊,那么袭人同宝玉一开始就有了性爱的成分。她认为贾母已将自己给了宝玉,所以偷着和宝玉发生了关系。后来黛玉和她开玩笑,称她为“嫂嫂”,说明她“如夫人”的身分已被预先承认了。等到宝玉因同蒋玉菡交往和金钏之死而大被贾政笞挞后,王夫人信得过的丫鬟只剩下袭人一个,立即将她的月银提到二两,享受到同荣府其他姨太太同等待遇。一次宝玉无意中将袭人的汗巾同蒋玉菡作了交换;后来贾家势败后,袭人果真同她骂为“混帐人”的蒋玉菡结成婚姻。这样一个最合“三从四德”标准的女子,最后落到一个戏子手里;而似乎肯定是她主人的宝玉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年这个向宝玉发誓“便是八人轿也抬不出我去”的袭人,还是被蒋玉茵的花轿抬去了。按脂批“琪官(蒋玉菡艺名)虽系优人,后同与袭人供奉玉兄(宝玉)、宝卿(宝钗)得同终始”一句提供的线索,我们还可猜测宝玉和宝钗在穷困落魄后,要靠袭人夫妇过一段生活。这一切在作者看来都是命运在捉弄人,所以才有后两句的感叹。

  首句“枉自温柔和顺”是指花袭人温柔和顺的性格,封建的道德观念,要求妇女“温柔和厚”,袭人就是这种封建道德的牺牲品。

  第二句是“空云似桂如兰”。这里“似桂如兰”是古人常用来比喻人的美好品德的桂花、兰草。“空云”,也就是徒然 说,是对桂和兰的否定。宋代陆游有“花气袭人知骤暖”的 诗句。袭人姓花,原名蕊珠,宝玉就根据陆游的诗把她改名为花袭人。这里的桂兰也寓花袭人的名字。

  第三句“堪羡优伶有福”是指袭人在宝玉出走后,袭人第一个离开贾府,嫁了给曾是唱戏的蒋玉函。而袭人也始终与“公子”,宝玉无缘分。

  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一首说的是香菱。

  宝玉看又副册判词不解,又去翻副册,见上面“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接着便是这首判词。

  香菱是薛家的丫头,是奴婢,进不了“正册”;可她原是甄士隐家的贵小姐,也不能进“又副册”,所以作者就把她安排在介于主奴之间的“副册”里。

  第一句是说,“香菱”原来就是“英莲”;英莲三岁时被拐子拐走,养到十几岁卖给薛蟠,给这个花花太岁作了侍妾。后来薛蟠娶了个搅家不贤的泼妇夏金桂,又贪又嫉,又狠又毒,香菱受尽他们的凌辱虐待,含恨而死。关于香菱的结局,这首判词说得很明确。高鄂的续书写夏金桂死后,香菱被扶正,当了正夫人,是显然不符曹雪芹的意图的。

  如果说甄家的小荣枯映衬着贾家的大荣枯,那么香菱的命运也是对大观园群芳命运的一个暗示。谁能想象得到娇生惯养的甄家的掌上明珠,会成为一个让人作践的奴才呢?谁能容忍那么聪明俊秀的姑娘,配给一个只会作“哼哼韵儿”的蠢材呢?有人说过这是“玉碗金盆贮以狗矢(屎)” (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实在令人惋惜。英莲就是“应怜”,从作者宿命的观点看来,这是不可解的,命运是无情的。

  首句“根并荷花一茎香”写的是莲根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荷花也称莲花,这里暗示香菱原名英莲。

  “自从两地生孤木”的“两地 生孤木”寓一个“桂”字,点出夏金桂的名字。

  最后一句“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香菱由地主阶级出身的小姐而终于 落入四大家族的罗网,这种遭遇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的斗争中,中、小地主必然破败的命运,也抨击血淋淋的妻妾制度的残酷,从而揭示封建“末世”女子的悲惨命运。

  金陵十二钗正册——钗、黛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一首说的是薛宝钗、林黛玉两个人。

  “宝玉看“副册”仍是不解,又去看“正册”,见第一页上“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两株枯木是“林”字,雪谐“薛”音)。下面就是这首判词。

  第一句是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荣府主奴上下都喜欢她。作者又说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正是封建时代有教养的大家闺秀的典型。她能规劝宝玉读“圣贤”书,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受到宝玉冷落也不计较。黛玉行酒令时脱口念出闺阁禁书《西厢记》、《牡丹亭》里的话,她能偷偷提醒黛玉注意,还不让黛玉难堪。按当时贤惠女子的标准,她几乎达到无可挑剔的“完美”程度。但读者同这个典型总是有些隔膜,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她对周围恶浊的环境太适应了,并且有时还不自觉地为恶势力帮一点小忙。如金钏被逼跳井后,她居然不动感情,反倒去安慰杀人凶手王夫人。有人评论说,她是个有尖不露、城府很深、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阴谋家,这也似乎有些太过分了。她自己既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又是个封建道德的受害者。贾家败落后,她的下场也不妙,“金钗雪里埋”就是预示。

  第二句是说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她的才华是大观园群芳之冠,是智慧的女神。她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外祖母家,尽管是贾母的“心肝肉”,可是以她的敏感,总摆脱不了一种孤独感。特别是在对宝玉的爱情上,几乎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好在宝玉对她一往情深,处处宽慰她,哪怕是篱玉歪派给他的“错误”,他也承认。这样,他们的爱情就在一种奇特的、连续不断的矛盾痛苦中发展着。一会儿笑,一会儿又哭了,哭时要比笑时多;刚刚和好了,突然又闹翻了,闹翻一次反倒加深一次感情。他们的爱情在有形无形的外界压力下,形成一种畸型。在荣国府那样的环境里,越敏感的人就越忍受不了。黛玉的悲剧就在于她不会像宝钗那样会装“糊涂”,她太聪明了。

  宝钗和黛玉是一对相互对称的典型:一个胖、一个瘦;一个柔,一个刚;一个藏愚守拙,一个锋芒毕露;一个心满意足地成为“宝二奶奶”,一个凄凄惨惨地不幸夭折。但这一对情敌中没有胜利者,后两句说得明白:宝玉的心仍在“林中挂”,宝钗要冷清清地守一辈子活寡。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 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 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 的女子。

红楼梦中三首诗词的赏析?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首五言绝句是专门述说作者创作《红楼梦》的辛酸与苦衷的,也是全书唯一一首以作者身份出现的诗篇。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红楼梦》这一旷世千古的奇书。不仅在作者,就是在后人看来,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脂砚斋甲戌本评语)”。诗中所谓的“荒唐言”实际上并不荒唐,它是对封建社会人情世态的无情批判和揭露。既包括顽石幻化成“通灵宝玉”被神瑛侍者携入红尘的种种奇怪经历;也包括宝、黛、钗爱情故事的悲欢离合;一书中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内部斗争等等。“辛酸泪”一句道尽曹雪芹一生经受的酸甜苦辣。作者创作《红楼梦》时已经由钟鸣鼎食的世家公子沦为“蓬庸茅椽,绳床瓦灶”的落魄书生,生活的艰辛和悲苦非言语所能尽述。古今中外痴人不少,而曹氏独以一己之力,十年之功完成的《红楼梦》一书是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最好诠释。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姻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海棠诗社由李纨自荐掌坛,并声明:“若是要推我作社长,我一个社长自然不够,必要再请两位副社长,就请菱洲(迎春别号)、藕树(惜春别号)二位学究来,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监场。亦不可拘定了我们三个人不作,若遇见容易些的题目韵脚,我们也随便作一首。你们四个都是要限定的。”李纨说的“四个”,即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所以第一次作海棠诗的只有他们四位。

  宝钗是封建阶级典型的大家闺秀,几乎到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地步。虽然小时也偷读过《西厢记》一类的书,但在人前绝不流露;听到黛玉行酒令时说出《西厢记》中的词语,立即在背后提出善意的告诫;大观园出了“绣春囊”事件,她立即借口母亲有病搬出大观园等等,都是她“珍重芳姿”的表现。她平日不爱花儿粉儿的,穿着的也是半新不旧的衣服,这是她“洗出”“胭脂”的注脚。“淡极始知花更艳”,表明她对自己内在和外在的美都充满了矜持和自信,第五回里说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即是旁证。

  “愁多焉得玉无痕”一句,直接指的是白海棠,有一条脂批说:“讽刺林、宝二人。”林、宝二人的名字都有“玉”字,他们确也“多愁”,这究竞是有意地影射呢,还是偶然的巧合?不好下断语,可聊备一说。

  诗社社长李纨以为“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这身分就是封建社会“淑女”的身分。宝钗既受了封建礼教深深的毒害,又用这种礼教去约束别人,并且自以为是在帮助人。她的悲剧就在于害已害人都不自觉。从本质上说,她不是恶人,更不是阴谋家,她的未来的遭遇也是值得同情的。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别人都交卷了,黛玉还没作。李纨催她,她提笔一挥而就,掷给李纨等人,表现了黛玉才思特殊的敏捷。

  和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相反,黛玉是“半卷湘帘半掩门”,任性任情,并不特别珍视贵族小姐的身分。“碾冰为土玉为盆”,表明她玉洁冰清,目下无尘。她以白海棠自比,有梨花的洁白,有梅花的馨香。“月窟仙人”不就是“绛珠仙子”吗?在清冷的月窟里缝白色的缟衣,多么颓丧;在秋天的深闺里悄悄哭泣,又多么可怜。满腹的心事不能向任何人倾诉,只好在西风落叶的季节,凄凄凉凉地送走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黄昏。

  诗社众人看了黛玉的诗,“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却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宝钗)稿。”李纨的评价未必公允,但她的评论确也指出了林、薛二人诗的特点。所谓“风流别致”,就是构思新巧,潇洒通脱,所谓“含蓄浑厚”,就是温柔敦厚,哀而不伤。李纨从“大家闺秀”的标准来衡量,自然要把四平八稳的宝钗的诗评为第一了。只有最理解黛玉的宝玉理解了她的诗的内蕴,要求重新评价薛、林诗的高下,被李纨顶了回去。

红楼梦中有哪一些著名的诗句?

红楼梦中的诗词都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所为,具体参考如下:

1、《葬花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意思:现在我在为花死了而忧伤,你们都不懂。等到我死了的时候也不知道谁来埋葬我?看那春天将尽花也渐渐飘落,就是如花红颜衰老将死之时。等到哪一天春天彻底逝去,美人迟暮之后,花也落尽,人也去世,两边再无相知。终有一天会死去,表示哀怨忧伤。

2、《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意思:世界上的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掉!如今当官的都在哪里?只剩下坟墓的一堆草,世界上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掉。

3、《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意思:想要知道大家都不知道的秋天的哀思,扣着手在东边的篱笆旁边喃喃自语。自觉世界上隐世的人都很骄傲,但是花儿还是一样开会为了谁晚开吗?庭院的霜、花圃的露为何寂寞,颜儿回归是否会思念远方?

4、《南柯子·空挂纤纤缕》: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

意思虽然如缕如丝,却难系住柳絮,打成结把东西栓住。植物抽叶开花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花落相隔一年才见一次。但是不要觉得可惜,任由其自由地飞往东南西北。

《红楼梦》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红楼梦》那样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也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刻,从而对封建社会作出了最深刻有力的批判。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后世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

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宝黛: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巧姐: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可卿: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晴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袭人: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

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

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

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

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

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愁。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更听未真。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

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绛芸轩里绝喧哗,桂魄流光浸茜纱。苔锁石纹容睡鹤,井飘桐露湿栖鸦。

抱衾婢至舒金凤,倚槛人归落翠花。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

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

梅魂竹梦已三更,锦やむ衾睡未成。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

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匝地惜琼瑶。有意荣枯草,无心饰萎苕。价高村酿熟,年稔府粱饶。

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寒山已失翠,冻浦不闻潮。易挂疏枝柳,难堆破叶蕉。麝煤融宝鼎,绮袖笼金貂。

光夺窗前镜,香粘壁上椒。斜风仍故故,清梦转聊聊。何处梅花笛?谁家碧玉箫?鳌愁坤轴陷,龙斗阵云销。

野岸回孤棹,吟鞭指灞桥。赐裘怜抚戍,加絮念征徭。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皑皑轻趁步,翦翦舞随腰。

煮芋成新赏,撒盐是旧谣。苇蓑犹泊钓,林斧不闻樵。伏象千峰凸,盘蛇一径遥。花缘经冷聚,色岂畏霜凋。

深院惊寒雀,空山泣老11。阶墀随上下,池水任浮漂。照耀临清晓,缤纷入永宵。诚忘三尺冷,瑞释九重焦。

僵卧谁相问,狂游客喜招。天机断缟带,海市失鲛绡。寂寞对台榭,清贫怀箪瓢。烹茶冰渐沸,煮酒叶难烧。

没帚山僧扫,埋琴稚子挑。石楼闲睡鹤,锦技暖亲猫。月窟翻银浪,霞城隐赤标。沁梅香可嚼,淋竹醉堪调。

或湿鸳鸯带,时凝翡翠翘。无风仍脉脉,不雨亦潇潇。欲志今朝乐,凭诗祝舜尧。

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几处狂飞盏,谁家不启轩。轻寒风剪剪,良夜景暄暄。

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传,花鼓滥喧,。晴光摇院宇,觥筹乱绮园。

分曹尊一令,射覆听三宣。骰彩红成点,素彩接乾坤。赏罚无宾主,吟诗序仲昆。构思时倚槛,拟景或依门。

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谖。渐闻语笑寂,空剩雪霜痕。阶露团朝菌,庭烟敛夕ク。秋湍泻石髓,风叶聚云根。

宝婺情孤洁,人向广寒奔。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孙。虚盈轮莫定,晦朔魄空存。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必细朝光透,罘思晓露屯。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是血,醉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小红骨践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香菱 咏月诗三首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非银非水映窗寒,拭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五美吟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え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悲时序之递嬗兮,又属清秋。感遭家之不造兮,独处离愁。北堂有萱兮,何以忘忧?

无以解忧兮,我心咻咻。云凭凭兮秋风酸,步中庭兮霜叶干。何去何从兮,失我故欢。静言思之兮恻肺肝!

惟鲔有潭兮,惟鹤有梁。鳞甲潜伏兮,羽何长!搔首问兮茫茫,高天厚地兮,谁知余之永伤。

银河耿耿兮寒气侵,月色横斜兮,玉漏沉。忧心炳炳兮,发我哀吟,吟复吟兮,寄我知音。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

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1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解释:把虚假当真实,那么相对的真实也就成了虚假,以虚无为实有,那么相对的实有也就成了虚无。

2.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解释:美玉放在柜子里等待高价出卖,宝钗置于奁 中寻找机缘起飞。

3.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解释:天上明月刚刚从地面升起,世间千万人一齐仰头观看。(这句话透出气象不凡,抱负不浅)

4.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解释:一着错,既偶然错误。

5.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解释:身后有退步时为贪欲驱使不肯缩手,眼前无进路时才醒悟过来想起回头。

6.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解释:明白社会上种种事态,都属学问,精通世间的人情世故即是文章。

7.春梦随云散,飞花遂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解释:青春好梦随着行云飘散,点点落花追遂溪水漂流,奉劝那痴情的青年男女,何必自寻这种无谓烦恼。

8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解释:无边的天地之间,可叹的是古今人们情丝总是割不断,沉迷 情恋的男女,可怜的是对性爱的追求永远难满足.

9.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解释:从春到秋一年到头怨恨悲愁都是自寻烦恼,如花之容月之貌全要毁灭一切都将落空。

10.霁月难逢, 彩云易散。

解释:雨后皎洁的明月难得一见,美丽的云霞也容易飘散.

11.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解释:白白地温柔和顺了一场,也不必说品德似桂如兰.

12.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解释:权势一旦垮掉就别再提当年的高贵,家业一朝败亡亲友也不再同你亲近。

13.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

解释:风月之情广大无边情爱不穷,情爱相逢就要导致淫乱私通。

14.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解释:辟静秀美妙不可言之地,深不可测徒叹奈何天。

15.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解释:眼睁睁地把得到的一切全部抛掉,荡悠悠地把青春的生命消耗。

16.自古穷通皆有空,离合岂无缘.

解释:自古倒霉和起运都有定数,分离集合也决定于前缘.

17.气质如幽兰,才华复比仙。

解释:资质美如幽兰,才华又似天仙。

18.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解释:活着时把心操碎,死后再机灵又有何用?

19.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解释:白白费了,神思不定的半辈子苦心,好象是忽忽悠悠一场大梦。

20.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解释:要知道命运败落真金也失去光彩,可叹时命不济时美玉也暗淡无光。

21.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庄子)

解释:破坏其美貌,就生不出爱慕之心,毁掉其聪明,就没有才思之类的感情纠葛了。

22.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解释:丝线一旦折断就要随风飘走,不要埋怨东风无情强使分离。

23.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解释:时光变换不觉逝去应当珍惜,风雨阴晴随它变化别挂心间。

24.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

解释:烛泪滚滚不断流下为谁而泣,落花点点凄苦念愁向我娇嗔。

25.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

解释:花儿见了我哭泣伤感得默默低下头来,鸟儿被从梦中惊醒痴痴呆呆地飞上天空。

26.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解释:犹如杨妃出浴冰雪是你的身影,又似西施捧心美玉是你的灵魂。

27.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解释:明朗妩媚鲜艳动人能有几时,一旦凋落漂泊流散再难寻觅。

28.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解释:眼中徒然积蓄泪水徒然抛坠,偷偷地洒,时时地流到底为谁?

29.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解释:犹如杨妃出浴冰雪是你的身影,又似西施捧心美玉是你的灵魂。

30.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解释:早晨的清风吹不散你哀愁千点,昨夜的冷雨为你增添清泪一痕。

31.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解释:美丽的海棠爱洁成辟,难找到配偶,多情的姑娘感对悲秋就要有伤身心。

32.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解释:百花之中数你最为轻俗傲世,看来只有我是你的好友知音。

33.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解释:满纸诗句自哀自怜抒发感时情绪,句短情深谁能理解我的伤秋之心。

34.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解释:好在可以预期明年秋季再次相会,暂时分手各前程不必过劳相思。

35.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解释:明月的光华想去遮掩看来定是很难,纯洁的形象无比美好本质原就清寒。

36.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解释:奉告世人对贫贱的人不可轻视鄙弃,一顿这样小小恩惠到死还在牢记。

37.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子孙。

解释:勋业事业有光彩可以辉映日月,为官不间断永远延及子孙。

38.草木也知愁,昭华竟白头。

解释:草木也知道忧愁,青春匆匆过去青丝变成白头。

39.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解释:古人朋友相处还要珍重惜别,何况我们之间乃是妹弟之情。

40.失意人逢失意事,新蹄痕间旧蹄痕。

注:(这首诗是作者叹黛玉的)

41.东逝水,不复向西流。

解释:向东流去的水呀,永远不再回头西流。

42.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

注(这是作者赞黛玉形象美好。)

43.瘦影正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注(这两句是作者赞黛玉临镜。)

44.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

注(这两句是作者叹黛玉病。)

45.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注:(这两句是作者赞王熙凤衣锦还乡.)

46.蛟龙失水似枯鱼,两地情怀感索居。

解释:蛟龙离开水后就与枯鱼无异,你我分开两地都在萧索独居。

47.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注:(这两句是作者叹林黛玉之死。)

48.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

解释:这联为宝玉重游太虚幻镜所见联话,横额为“真如福 地”。

49.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

注(横额:引觉情痴,意思是启发觉悟沉溺于情爱之中的人。)

50.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 湘江水逝楚云飞.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 谁知公子无缘.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乡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乡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掉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是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原文,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原文第1篇

  1. 熟悉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贾府人物和作者叙述视角的转换。

  2. 整体把握贾府的环境特点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1. 学生自主梳理“ 眼中的 ”的环节。

  2. 概括贾府的环境特点,从《红楼梦》全篇体会贾府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 创设情境,走入文本

  读书且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对长篇名著的解读得用一生的时间,而语文课堂学习节选的意义就在于管中窥豹,由一滴水反映整个太阳的光辉,并激励我们去研读全篇。今天我们就借得林黛玉的俊眼,走进贾府深宅大院,初步认识各色人物。

  二、 整体感知,引领阅读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3回的后半部分,本节课的目标就是熟悉课文内容,即初步了解贾府人物和作者叙述视角的转换,整体把握贾府的环境特点。

  全文共16段,分四组阅读,自主梳理“ 眼中的 ”,概括文中出现的人物并在书中做标注,并对照补充。

  黛玉眼中的(贾母 邢夫人 王夫人 李纨 三春 众人 丫环 姬妾)略写 群体介绍

  众人眼中的黛玉(第4段开头)多层次渲染

  和尚眼中的黛玉(第4段中间)

  黛玉眼中的熙凤(第5段第4行开始)详写 单独描绘

  熙凤眼中的黛玉(第5段开头至第6段)

  王夫人眼中的宝玉(第10段中间、第11段结尾)多层次渲染

  贾敏眼中的宝玉(第11段中间)

  黛玉眼中的宝玉(第13段两次肖像描写、第14段摔玉)

  后人眼中的宝玉(第13段结尾两首词)

  宝玉眼中的黛玉(第14段开头)

  雪芹眼中的黛玉(散见文中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之处)

  小结:虽是黛玉进贾府,贾府人物却又不是全都从黛玉眼里传出来,而是千变万化。有详写,有略写;有群体介绍,也有单独描绘。宝玉、黛玉则多层次描写,反复渲染;未出场的贾赦、贾政则是虚写。上至贾府最高权威,中至管理层,下至丫环,无所不包。人物间有亲情热闹,又有规矩礼节,至此,既找到了重要人物,也未曾漏下次要人物,为欣赏重要人物做好了准备。

  三、 追寻行踪,把握环境

  俊眼修眉的黛玉除了时时在意打量贾府上上下下的人物以外,还步步留心所到之处的环境,走到哪里看到哪里。研读第1、7、8、9、10段,可引导学生思考:

  1. 黛玉都到了哪些院落,又观察到哪些特别之处?

  宁荣街:阜盛、繁华、不同

  大门:敕造、兽头大门、石狮子

  贾母院:雕梁画栋、鹦鹉画眉、轩峻壮丽

  贾赦院:小巧别致、树木山石、盛装丽服

  荣禧堂:御赐、紫檀、楠木、乌木、龙、鼎、彝

  耳房:金钱蟒、文王鼎、汝窑

  小正房:书籍茶具、半旧

  2. 哪些细节显示与一般府第不同?可举一例。

  乌木:寻得乌木一方,胜得珠宝一箱。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中国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定窑。半旧的椅搭:半旧,不是全新或全旧,全新的则有暴发户之嫌,全旧则有破落户的迹象。

  府内氛围:敛声屏气、恭肃严整

  小结:除了以上重点外,还有数不清的小院、厢房、垂花门、角门、仪门、侧门、影壁、插屏、穿堂、过道、游廊,加在一起,就是封建社会人人羡慕的“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总起来说,对贾府环境的介绍可分为三个层次,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物品,依次相当一个人的外貌、考究的服饰和精心选配的首饰等。

  四、 深入探讨、理解苦心

  再次研读,如此详细的环境描写,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1. 情节、人物、环境密不可分,环境自然为人物活动、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场景。

  2. 展示日常生活情景,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府第的豪华,庭院的轩峻,各种排场、礼节的讲究,展示出当时一流贵族世家的日常生活图景。王夫人住处的坐具、卧具和各种不同寻常的摆设,奶奶、少爷、小姐们在众人簇拥下的出场、就餐时的排场和仪式、就寝时需用物品和陪伴人等,充分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

地位身份的象征,人物关系的显现。贾府大门、荣禧堂和整个府第的庞大、豪华以及“敕造”“书赐”和“东安郡王手书”等字样,充分显示出贾府在社会上尊贵、显赫的地位,与朝廷、皇亲权贵之间的密切关系。贾母住处庭院深深、轩峻壮丽,显示她在府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贾赦小院远离中心,贾政住处却紧靠荣禧堂,也可看出贾母亲幼疏长,兄弟俩在荣府中实际地位的高低,贾政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王熙凤住处就在荣禧堂之后,与贾母院、王夫人住处都很近,符合管家的地位,也显示她左右逢源的关系。

  4. 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的写照。

  贾母处,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说明老祖宗地位尊贵,又不管事,一味找乐的情趣。贾政的小正房内,摆放的半旧家具陈设、书籍茶具等显示他刻板、迂腐、保守的个性品格。贾赦小院中,树木山石随处可见,还有一群盛妆丽人出入其间,以后的情节如抢夺人家古董、假山石,逼鸳鸯做小老婆等,作恶多端,说明所谓“世袭一等将军”无非玩物、好色之徒而已。

  总结:本专题命名为“总借俊眼传出来”,也许正是从曹雪芹那里得到的灵感,指的也许就是林黛玉这双慧眼。其实,《红楼梦》中这样的慧眼还有很多,“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借得冷子兴的冷眼,勾勒了贾府大家族的人物关系;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借得村妇的粗眼,见识了大观园里的布局,展现了贾府内部奢华;薛宝琴参与祭宗祠,借宝琴的慧眼展示排场讲究的祭祀仪式等等。大家在阅读《红楼梦》时可以寻找更多的俊眼、慧眼和冷眼,从而更敬佩曹雪芹的艺术才华,更深入《红楼梦》的艺术世界。

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原文第2篇

《林黛玉进贾府》是历来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篇目,取自原著中的第三回。这回主要讲述宝黛的初次会面,以及为以后的感情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贾府中的主要人物,或实写或虚写,都有了简要的轮廓。篇幅相对有点长,但层次鲜明,语言优美,主要人物的性格已经比较突出的显现。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即是对《红楼梦》的初次感受,也是为以后的整篇阅读奠定兴趣的基石。

  在以往的教材中,此课文是出现在高二的教材,现在让高一的学生学,相信会有一些难度。但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来看,让高一学生学习是有好处的,借此机会接触《红楼梦》,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能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这部大部头。

  上此课前,原本打算找86版的电视连续剧和一些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看,记得了05届教授此课时就把学生带到多媒体,让他们看林黛玉进贾府的电视,学生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也活跃了不少。但后来我发现,观看电视剧,学生对人物形象较为关注,对人物性格也有了一些把握,但看了电视剧后,就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而忽略了对名著语言的品味鉴赏,这与语文教学的宗旨是相悖的。语文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在上这节课时,上课前没有组织观看剧电视剧《红楼梦》,也没有向学生展示与《红楼梦》有关的图片资料,在介绍完作家、时代背景及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后,就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间接性,通过“点评式读书法”的介绍和运用,再加上对欣赏方法的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贴近文字,走进文字,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从而领略文字所蕴涵的丰富内容,从文字中感受形象,感受文学大师运用文字的高超技艺,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例如引导学生点评林黛玉,从“众人的眼里”、“凤姐的眼里”、“宝玉的眼里”,从课文找出相应的语句,然后让学生进行点评,并且告诉学生:点评,就是圈点并批评。圈点,是在需要评论的地方画圈或点点,做些符号;批评,就是评论。点评的方式有圈点、总批、眉批、夹批等。如宝玉眼里的黛玉:“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我就提示学生特别注意“愁”“病”等词来体会她的“体弱多病”,注意“含情目”一词来体会她的“多情”,并在原文加上一些点评符号如着重号等以提醒学生注意。接着对这一段文字点评到:“气质超凡脱俗,容颜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王熙凤眼里的黛玉时,我还插入了脂砚斋的评语:“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而对贾宝玉的分析中,主要抓住别人对宝玉的评价、两首《西江月》的判词以及黛玉眼中的宝玉来理解宝玉的性格特点。这样,不仅使学生通过对一些关键词的理解一步步地走进文字,更深入地理解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提示学生要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认真揣摩语言,细细咀嚼品味”。这样一来,其实就是让学生将那些朦胧肤浅的感觉用文字进行加工、提升从而表达出来的过程。换言之,也就是引导学生读文学作品从“看热闹”的层次提升到审美鉴赏的层面。 这样的教学处理,既避免了学生浅尝辄止的不良思维习惯,又使学生能更明确更有深度地理解文字、解读名著,提高鉴赏力。

  为了进一步理解贾府中的人物,我还设计了一个探究题:探究《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哭和笑,从人物的哭和笑当中理解人物性格,透视贾府的环境。并且让学生跟着林黛玉的行踪,和林黛玉一起细心观察贾府,了解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对生活在这里的人的性格的形成有怎样的影响。

  最后,还布置了练笔,让学生写“我眼中的黛玉”,在写之前,我先读了“网友之黛玉”和“专家之黛玉”。

  语文课通过文字的间接性,引导学生想象品味其中的韵味,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获得精神愉悦,审美享受。引导学生体会曹雪芹描写人物不仅写人物外在的形貌,还通过极精练的语言写出了人物的神韵的高超技艺。本课也旨在通过这节课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授完课后,我开玩笑似的问学生:学完这课,有没有激起你们一点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呢?文科班学生表示通过这节课,极大地激发了他们阅读《红楼梦》的兴趣,但理科班的同学则表示兴趣不大,看来,文理科班的教学应有所区别才行。

  本课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少。还有课时严重超时,原计划用四课时教学的,最后用了六课时,这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有时可能会适得其反,本来想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结果有可能反倒让学生厌烦,估计理科班的情况就是如此。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深文浅教,依然是我今后教学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原文第3篇

1.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2.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细读三门(大门、贾母处、贾政处),以贾母住处和贾政住处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诵读法、探讨探究法、对话交流法。

师:上课之前我想做一个调查,完整读过《红楼梦》原著的同学请举手。(只有两位女同学)看过原著但没读完的同学请举手。(有七八个同学)

生:老师,看过电视剧的算不算?

师:也算吧,看过同名电视剧的举手。(人数较多,有近一半人数)

师:从刚才的调查情况看,似乎这部小说不太受同学们的欢迎。作为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它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激烈的斗争,读起来的确需要耐心。但我们如果沉下心来,走入作品,就一定会有收获。

师:“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曹雪芹在小说《红楼梦》中以作者的身份来写的一首诗,表达了他难以言说又深怕被世俗所不解的苦闷心情。清朝得舆评价这部小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这部小说主题思想深刻,艺术结构严密,人物刻画逼真,“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地读一读。今天,我们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课,跟随“导游”林黛玉去参观贾府,主要学习一下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吧。(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课前读过课文,知道《林黛玉进贾府》这个标题是编者加的。那么,编者加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改成“贾府迎黛玉”好不好?

生:不好。“贾府迎黛玉”中“迎”是迎接的意思,显得过于隆重,抬高了黛玉的地位和身份。

师:用“迎”不好,那你知道小说中哪位人物回贾府要迎接吗?

生:元春,元春省亲时才用“迎”,因为她是皇妃。

师:看来你对小说中的人物身份了解得很清楚啊。那如果把题目改为 “林黛玉回姥姥家”呢?

生:也不好。“林黛玉回姥姥家”中“回”表示来过贾府,实际上林黛玉是因为母亲去世投奔贾母的,是第一次来贾府,用“回”不恰当。

生:这个题目虽说通俗,贴近生活,给人一种亲切感,但是“姥姥家”显示不出声势赫赫的豪门贵族贾府的威严。

师:这个题目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温暖化了,太多温情。那么,“林黛玉进贾府”这个标题又好在哪里呢?

生:这个标题概括了小说内容,简单明了。

师:你的点评言简意赅,只是太笼统了,能不能结合小说体裁,具体分析这个标题的特点呢?

生:“林黛玉”是小说塑造的一个主要人物,“贾府”点明典型环境,“林黛玉进贾府”标题表明中心事件,写林黛玉的所见所闻。

师:这位同学审题准确,抓住了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这也是我们鉴赏小说的三个关键。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圈点黛玉活动的主要场所,概括主要事件。(学生速读圈画)

生:林黛玉途经宁国府;进入荣国府正房上房,拜见外祖母,见过王熙凤;到贾赦家,见贾赦未得;又到贾政处,见王夫人;接着又回到贾母房内用晚饭,见宝玉;被安置在贾母房内纱橱里。

师:这一回与其说写的是林黛玉,还不如说写的是贾府。贾府是林黛玉以后长期生活的地方。原来早就听母亲说过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怎么个不同呢?黛玉今天来至外祖母家当会细心观察、判断,这也是作者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的典型环境。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讨论三个问题:1.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2.黛玉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3.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了什么?(学生自读讨论,教师巡回辅导。)

师:我们首先讨论第一个问题,黛玉来到贾府门前看到了什么?

生: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大石狮子、兽头大门、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连续使用四个“大”字,在黛玉的眼中,感觉到贾府的“大”,突出表现贾府建筑外观的宏伟气派。(板书“宏伟的外观”)

师:门匾大书“敕造宁国府”,“敕造”是什么意思?写它有什么用意?

生:“敕造”,指奉皇帝命令建造,说明宁国府的建造是皇帝的命令,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师:我们再讨论第二个问题:黛玉到贾母处看到了什么?

生: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表明贾府建筑讲究布局,表现出豪门贵族的气派。

师:这位同学用讲究布局、豪门气派来形容,很恰当。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看作者用哪个词形容贾母居处的?(板书“讲究的布局”)

生:用“轩峻壮丽”形容的。

师:“轩峻壮丽”是什么意思?这样形容贾母居处有什么作用?

生:“轩峻”指宽敞高大;“壮丽”指宏壮美丽。所以是高大雄伟、宏壮美丽的意思。

生:贾母是一家之主,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样描写贾母住处与她的身份一致。

师:那么,作者抓住“轩峻壮丽”的特点,分几次描绘了贾母的住所?具体是怎样描写的?

生:第一次先正面描写,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的描写,充分显示了“钟鸣鼎食之家”的显赫气派。

生:第二次用笔不多,通过叙述黛玉在贾母处吃晚饭,巧妙地写了贾母住处的后院。

生:第三次是在安排黛玉的住宿时,补写了贾母住所的宽敞,属于略写。

师:作者花了这么多笔墨描写贾母住处,况且贾母也是一家之主,那么贾母居处是不是正内室?

师:那谁的住处是正内室呢?

生:贾赦处,因为他是荣国府的长子,又“袭了官”。

生:我认为是贾政处,对他的住处描写细致。

师:到底哪位同学说得对,我们用小说的内容来证明。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小说,看看作者如何描写这两个地方的?

生:贾赦住处描写简略,仅仅一句:“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如果是正内室,不会是临时隔断的。

生:贾政住处是这样描写的:“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与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

师:贾赦在荣国府的地位实在让人觉得奇怪。贾赦是长子,又“袭了官”,而贾政是次子,只蒙皇恩“额外赐了个主事之衔”,贾赦的政治地位当然比贾政高得多,但是荣国府正堂却由次子贾政住着,贾赦只能屈居“东小院”,贾母只跟贾政住。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贾政的女儿元春是贵妃,所以皇帝让贾政住正内室。

师:虽然女儿为贵妃,贾政会得势,但是,皇帝恐怕不会插手贾府的琐事吧?

生:贾赦成天饮酒荒淫、巧取豪夺,是一个作威作福、为所欲为的纨绔子弟,贾母不喜欢他。

生:贾政自幼酷爱读书,勤俭谨慎,人品端正,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大有祖风,深得贾母喜爱。

师:同学们从二人的才能和德行上判断,同时也有贾赦认为贾母对贾政“偏心”,都有一定道理。

师:红学家还有一种看法,我们可以参考:贾政是贾母所生,是嫡子,贾赦非贾母所亲生,可能是庶出。贾代善去世后,贾母仍在,所以荣国府仍由贾母居住,贾政因为是贾母亲生,是嫡子,所以跟着贾母住在荣国府正府。贾赦虽然是长子,袭着官,但因为是庶出,也因为贾母“偏心”,所以别院另住。

师:在黛玉眼中,贾母处是“轩峻壮丽”,贾政处是“轩昂壮丽”,这有什么异同?

生:相同处都有“高大”“雄壮美丽”的意思。

生:“轩昂”本指精神饱满,气度不凡。这里用来形容建筑,多了高贵的气质,更有气势,符合正内室的气派。

师:这两个词语本有相同之处,但绝不可以对换。曹雪芹用词是多么的严格,多么的精密恰切啊。

师:我们看看,小说是怎样描写贾政处的“轩昂壮丽”的?(生齐读课文第8段)

生:以特写镜头介绍了“荣禧堂”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皇帝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高贵的社会地位。

师:荣禧堂内还有哪些东西体现“轩昂壮丽”?

生: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等,都是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

师:还有,王夫人休息不在正室,而在正室东边的耳房内,房内有什么摆设?为什么要描写摆设?

生:主人的富贵豪华由堂屋进入东耳房,也就是起居室。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美人觚、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贾政住处如此富丽堂皇,摆设华贵,这才符合贾府大家族的风范。

师:“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贾府果然名不虚传。(板书“华贵的陈设”)

师:作者描写贾政的住所时,不惜笔墨地写了荣禧堂、贾政夫妇的起居室、小正房,目的何在?

生:突出显示了荣国府的尊荣显赫和富贵豪华,也暗示了贾政夫妇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

师: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不仅是其物质生活的写照,也是其精神生活的写照。

师:今天来到西安高新一中,我感到很荣幸。看到学校门口的喜报,全省文科状元和理科第二名都在咱们学校,表明高新一中是一所优秀的学校。当我走进校园,看到美观、整齐的教学楼、实验楼,建筑布局合理;走进教室,看到先进的教育技术设备、实验设备:营造出一个和谐、奋进的环境。这些属于校园环境中哪一类?

师:那咱们学校绿化、标语、具有特色的文化墙,以及老师们的爱岗敬业,同学们的彬彬有礼,这一切都彰现着名校的魅力,这又属于校园环境中哪一类?

师:一所好学校的校园环境分为硬件和软件,同样贾府这个环境也是从硬件和软件两方描写。我们透过林黛玉的眼,看到了贾府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看到了贾府的富贵尊荣、轩昂壮丽,就是从硬件方面来描写的。(板书的内容)

师:那么贾府环境描写的软件是如何体现的呢?

生: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光彩照人,贾母、贾宝玉、王夫人等,穿着都很讲究。

生:守门人不是一两个,而是十来个;不是随随便便坐在那里,而是“列坐”排列整齐;穿着不是随随便便,而是华冠丽服。

师:两位同学抓住了贾府主仆人物非凡的服饰,来体现富贵贾府的环境。还有哪些描写属于软件方面的?

生:轿子进入荣府,“一箭之地”就要换成小厮来抬,到了垂花门,小厮也要“肃然”退出,由众婆子搀扶进去,到了正房大院才由丫头迎进屋内。可见内外有别,等级分明,礼规繁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贵族家庭的等级观念和礼规。

生: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

生:还十分讲究位次,黛玉和探春坐在贾母左边,迎春和惜春坐在贾母的右边。

生:按照尊卑和长幼顺序坐的,表现封建等级制度严格,仪节烦琐。

师:那这些描写的用意是什么呢?

生:给人一种气势煊赫、门禁森严的感觉。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到位。老师还想说一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这种贵族气质算不算是软件方面描写的呢?

生:算,是从侧面表现贾府的环境。

师: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是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板书“非凡的服饰”“烦琐礼仪”“骄矜之气”)

师:这篇小说对贾府的环境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展现出来的?也可以说,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特点?

生:课文对贾府的环境都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眼睛描写出来的。

师:作者为什么以林黛玉进贾府为线索,让林黛玉做“导游”来展示贾府的环境呢?如果用别人好不好?(小组讨论)

生:林黛玉虽然对贾府的情况有些耳闻,但并未亲见,听母亲说过“与别家不同”的贾家,比较好奇,所以在描写中有林黛玉初次观察的惊奇。

生:用别人不好,比如用宝玉、探春等,他们长期呆在贾府,对这些环境都已经熟视无睹了。

生:黛玉小心谨慎,观察仔细,对贾府的环境描写会更全面。

生:从林黛玉这个角度描写比较恰当,更突出了贾府的与众不同。

师:成功的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作者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

生:显示贾府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

师:《林黛玉进贾府》向我们第一次展现了贾府。透过院落建筑的“硬件”和服饰仪节的“软件”,我们清楚地认识了贾府的特点,它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我们要感谢“导游小姐”林黛玉,她让我们得以领略这道“历史风景”。最后,衷心感谢西安高新一中的同学们,下课。

如果是平时教学,我可能会有丰富的资料,充足的时间,加之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会更好些。但是陕西省教学能手大赛只有两小时备课时间,只有一本教材,只有纸笔(写一份教学设计和一份说课稿);没有网络,没有资料,没有智囊团。这是对参赛教师基本功最严格的检测。

我在教学中主要突出以下三方面:

1.挖掘教材,立足文本。课前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生不爱读也不会读《红楼梦》,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首先安排了快速阅读,圈点场所,让学生理清思路;其次细读三处(大门、贾母处、贾政处),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在反复阅读中,抓住其中的句子、词语,如比较贾母处、贾政处、贾赦处环境描写的异同,实现对文本的深度挖掘。

2.突出主体,注重合作。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达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目的。这节课我围绕学生设计问题,设计了合作讨论等环节。注重师生对话,生生对话,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教师是学生思维的引导者、情境的创设者。我引导学生在答疑中有所发现,锻炼学生的思维。面对学生不太准确的回答,能做方向引导,直至回答正确。

3.问题设置,层层深入。问题的设置决定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也决定了教学的目的和重点。在“自读解惑”环节,我以三个问题为中心,不断辐射相关问题,既有广度的考虑,也有深度的追问。以贾母住处和贾政住处为重点,由浅入深,由环境描写透视出人物的地位和精神世界,让学生学会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反思本节课的不足:第一,因为是赛教,担心时间不够,怕学生达不到预设的情境,所以在小组讨论环节,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显得仓促。第二,在学生回答不流畅时,我急于表达,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第三,预设性过多,缺少了自如和丰富。

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原文第4篇

1、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里等的分析评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1.带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

2.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品读课文精彩选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三)德育渗透目标 :

1.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美,摒弃虚假的生活。

2.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百态

分析典型环境的特点、作用和典型人物: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提高鉴赏古代小说的能力。

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及人物形象。

1、了解一些小说常识。

2、了解《红楼梦》相关的知识。

4、理清本文的故事情节结构。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生活,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文学形式。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基本形式之一。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

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小说:即《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罗贯中,《红楼梦》曹雪芹、高鹗。

2.《红楼梦》原名《石头记》,“红楼”即朱门之意,是豪门贵族的代称,“红楼梦”意为无论多么煊赫的权势,到头来无非是南柯一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所以有人慨叹道:“开讲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以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讲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由富贵走向衰败的历史。贾宝玉与表妹林黛玉是青梅竹马,志趣相投的一对恋人,但在封建家长干涉下,贾宝玉最终娶了志向不合的表姐薛宝钗,林黛玉含恨而死。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先是汉人,后入满洲旗籍,成了皇家的“包衣”奴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相袭做了六十年江宁织造。曾祖的妻子曾做过康熙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姑母都入选为王妃。康熙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住在江宁织造署。因此,康熙时代,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绔” 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靠卖画度日,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哭成此书,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红楼梦》的读法:要读懂红楼梦,必须从前五回入手,记住两张表,一个是贾府的地图,看的过程中可以按图索骥;一个是人物关系图;前五回里包含的信息相当丰富,包括人物的命运,写书的缘起,贾府的政治经济学等等。

第一回:楔子。 女娲补天,木石前盟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介绍贾府人物关系

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 介绍贾府环境

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介绍四大家族

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交代主次要人物的发展结局

“通灵宝玉” ——“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林黛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

贾宝玉:“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7)故事的主体.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众多人物。

(2-4)一层:林黛玉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以及“三春”等。--发展

(5-6)二层:林黛玉见王熙凤。--高潮

(7-12)三层:林黛玉见贾赦、贾政(未见),陪贾母进餐,王夫人介绍贾宝玉。--再发展

(13-17)四层:宝黛初见。--最高潮

第三部分:(18-19)故事的结局.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1.组织课堂研讨: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

2.明确作者怎样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一、贾府:小说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封建社会的缩影。

1.提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2.提问: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3.提问: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4.提问: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结语: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 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 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 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 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 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林黛 玉进贾府,又是内亲,自然见到贾府一批重要人物尽管 课文对他们的介绍有详有略,有虚有实,但毕竟有些主 要人物在读者面前第一次亮了相。

二、贾府“与别家不同”的典型环境:

宏伟的外观,说的是贾府建筑的外部观感;讲究的布局,说的是贾府建筑的内部结构;华贵的陈设,说的是荣禧堂为主的装修器物。这都是社会环境的折射,是贾府地位的反映。还有第四点,就是这第三回中集中描叙的那些礼仪繁复、上尊下卑、等级森严的贵族王侯家族的独特人际关系,这更是社会环境的主要方面。

1、展示日常生活情景,突出了贾府的与众不同,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

2、地位身份的象征,人物关系显现。

3、为人物活动,情节展开提供场景。

4、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的写照。

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1、烘托人物的心情;2、烘托周围的气氛;3、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4、暗示社会环境;5、突出主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1.分析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2.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贾母、王夫人、王熙凤

提问:贾母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课文表现了她对黛玉、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提问:王夫人在贾府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谈谈她的思想吗?

1、提问:你对王熙凤的印象如何?请结合她的出场,取幸于贾母等情节,分析她的性格和她在贾府的地位。

原文: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讨论:这部分描写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的特点?

方法提示:把握关键词,例如:由“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等词可以看出她的放诞无礼。侧面显示了人物备受尊崇的特殊地位和喜欢张扬的个性特征。

王熙凤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先声夺人)

凤姐:“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 客”,然后才见“一群媳 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黛玉的反应是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 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 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贾母的反应是笑道:“你不认得他。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 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 作‘辣子’,你只叫他 ‘凤辣子’就是。

由此看出王熙凤性格泼辣,深得贾母宠爱。

2、精读赏析——肖像描写

原文:a.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色宫绦,双衡比目玫瑰;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b.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从这两处的肖像描写中可以看出王熙凤的奢侈、贪婪、得势、刁钻、狡黠

3、精读赏析——见黛玉时的表演

a.“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这些言语表面上是夸黛玉标致,实际上主要的目的是奉承讨好贾母,同时也在暗夸在场的贾家姐妹。这也就表现了她机变逢迎、精明狡黠、四面讨好、八面玲珑 、巧言利舌、工于心计的一面。

b.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 说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说熙凤“招”他)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 又忙携黛玉的手,问长问短。”

c“ 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这两处既有动作描写又有语言描写.,表现了她善于演戏、见风使舵、巧于逢迎的一面。

d. “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句看似对黛玉的关心,实际上是真的在关心她吗?显然不是,一方面,在讨贾母的欢心;另一方面,在向黛玉透露一个信息:贾府中我是说话算数的主儿,听我的没错。这就表现出她世故圆滑而又锋芒暗蕴的一面。

e. 王熙凤回王夫人,这里: 一笔带过,进一步说明由于她的察颜观色,机变逢迎,已取得王夫人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可以阅读《聪明累》这一只曲子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凤姐在贾府中是一个活跃分子,贾府中的重大活动她都必定到场,积极参与其中。今天老祖宗的心肝儿肉从远远的扬州来了,大家都迎接来了,为什么她偏偏就来“迟”了呢?

有人说:凤姐在贾府里是一个实权派人物,事务缠身,来晚了,是可以理解的。

有人说:任何事物都有偶然性,林妹妹来了,凤姐来迟了,正好说明事出偶然。有人说:这是曹雪芹特意安排的,故意让她来迟,让她“放诞无礼”地登场,给她单独活动的机会,给她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性格的广阔天地。你的观点是什么?

1、分析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2.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 “心有灵犀一点通”:黛玉和宝玉

林黛玉和贾宝玉是书中的两位主角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一见如故、心灵相通?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1、黛玉过去在家中“常听得母亲说,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如今置身其中,她抱着什麽心态呢?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

这种心态表现在那些地方? 因何而起?

如谢绝邢夫人留饭,在王夫人及贾母处推让座次等

这正是她小心谨慎正是她寄人篱下的思想反映。

2、找出文中对黛玉的描写

在众人眼里:举止言谈不俗,有自然的风流态度,有不足之症

在王熙凤眼里:标志、气派

在贾宝玉眼里: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黛玉年小多病,上无母亲教育,下无兄弟姐妹扶持,父亲林如海又不肯续室,她只好依傍外祖母。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表现了她的小心谨慎、寄人篱下的特点。

文中表现其小心谨慎特点的句子

①拜见众人时。“忙起身…”

②在刑夫人处。婉谢留饭,既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和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处处留心。

③在王夫人房中。她不接受王夫人让她东坐,因料定那是贾政之位,是绝不应坐的,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这看来事小,但她绝不轻易从事。

④在贾母房中吃饭时。为座位事黛玉更是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做了解释,她才肯入座。

⑤回答读书时。答贾母(四书)与答宝玉(几个字)不同。

总结:多处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展现了林黛玉的音容笑貌、敏感多情的性格特点。

小说表现主要人物性格传统技法就是运用言行外貌以及细节描写,对于人物的出场则选择侧面描写、充分铺垫及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法。

问题1:本文对宝玉的描写,主要有哪三个重点?

明确:第一、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如文中王夫人口中的“孽根祸胎”“混世魔王”;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 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及“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 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 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第二、出场后的肖像描写。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 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第三、运用《西江月》二词(似贬实褒)来表达。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宝玉“衔玉”而生,是贾母的心尖宝贝,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们的命根子。但宝玉“玩劣异常,极恶读书”,把老祖宗视为“命根子”的“通灵宝玉”骂为“劳什子”,“狠命摔去”,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

《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追认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成了封建统治者眼中“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宝玉的赞颂。

问题2:人物出场后,作者是怎样从正面描写贾宝玉的?这样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首先运用外貌描写,写出了他的眉目清秀、英俊多情的一面,其次通过《西江月》词写出了他的不通世务、怕读文章、偏僻乖张、无能不肖的叛逆的一面。除此之外,文中还直接写了贾宝玉摔玉的情节,这就是他的贵公子哥的任性的自然流露。

总结:作者在写人上,运用了主次、详略、虚实相结合,集体与单独介绍相结合的方法。像王熙凤 、贾 母林黛玉 、贾宝玉等主要人物运用了实写、详写,对于一些次要人物曹雪芹也采取了不同的写作手法,像邢夫人 、 王夫人 迎春、探春、惜春这些次要人物则采取了略写、实写、集体写,而对于贾政、贾赦这些次要人物则采取了虚写、略写的方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楼梦解读最好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