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进口牛轧糖花生牛轧糖是回民可以吃麽

鸟结糖为什么姓“鸟”?

知道自己血糖偏高之后,我对甜品开始敬而远之了。

我喜欢吃甜食,可现在,连亲友同事的喜糖也不敢碰,若有人愿意笑纳,本人将不吝送出。例外的是,有个朋友生子,送来一盒喜糖,里边除两枚喜蛋外,还有几颗花生牛轧糖(可能要取花生的吉义吧)。我按捺不住,大开“杀戒”,一眨眼工夫,将那些糖果一扫而光。

是的,我爱吃花生牛轧糖,只要一沾边,便刹不住车,十粒、二十粒地吃。不可思议?相信与我有同样爱好的人,肯定“悠然心会”;至于“妙处难与君说”,倒也不见得。

吃花生牛轧糖的时候,大都一口咬下去(非一咬不足以体验快感),糖体分崩离析,让人油然而生一种爽利之气。但这种“崩塌”,不是水果硬糖似的粉身碎骨,而是打断骨头连着筋,自成系统的分解。花生果仁由此凸出糖体,却含而不落,此刻,你犹豫,你踯躅:是再行“爆破”,还是实施“腐蚀”糖体以使花生果仁从“潜伏”中“浮出”?“爆破”,则“玉石俱焚”,痛并快乐着,但后劲不足;“腐蚀”,则“缠绵悱恻”,如小红低唱,余韵绕梁,却失之生动。不管如何选择,最后总是“酥体瘫软”,纠牙结齿,绕舌攀颚,韧劲十足,令你含也不是咽也不舍,被它彻底征服。

那么好吃的一种糖果,怎么会被“牛”绑架?

有一种传说:明代,浙江文人商辂为了感谢文昌帝托梦(让笔墨纸砚和花生并列,形成妙笔生花的意象;又让花生糖化成数头牛朝他奔来,象征获得智慧)使其三元及第,便依梦炮制,用麦芽糖、花生等做成糖牛模样,冠以牛轧糖之名。后人因为要把糖捏成牛的模样实在困难,就直接切成长方形出售。此糖果通过传教士的渠道,遂流传至西方。

然而,西方人并不买账。他们说,牛轧糖是1441年意大利人克雷莫纳发明,最初由蜂蜜、杏仁、蛋白质制成。

另有一种说法称,牛轧糖是十字军东征带回的战利品。法国人改变了原配方,除保留核桃、蜂蜜等,再加入开心果、杏仁和樱桃,使它成为深受法国人欢迎的糖果。

 还有一说,西班牙人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时期,由传教士将此糖传入台湾,再由台湾辐射全中国。

数百年来,牛轧糖“走”过的路,无非是,东糖西渐,又西糖东渐;或西糖东渐,再东糖西渐,扑朔迷离,使人真假莫辨。

牛轧糖究竟源自何处?我倾向于其雏形或制作灵感可能来自东方,但最终成型并定义者,是法国。

牛轧糖,法文写作Nougat。读作努嘎。努嘎,不是和汉语牛轧(读嘠音)的音很接近吗?普通话再把轧(嘠),整合为轧(扎),也是顺理成章的。

若有充分的史料证明,中国的牛轧糖传到外国,最后辗转至法国,法人不知该怎样称呼它,干脆以汉语牛轧的读音叫做Nougat,也是说得通的。

  只是,牛轧之谓,毕竟有点费解:糖,怎么会被牛——轧呢? 

牛轧糖的另一个名称叫鸟结,这鸟结自然是Nougat的另一种译音。如果一开始就写作鸟结的话,商辂的神话中还会有“牛”什么事!

虽然不能被牛“轧”了,但会不会又被鸟“结”了呢?

不管了。就牛轧糖的基本属性而言,中外都认同它是一种果仁夹心糖果。至于夹的是什么心,各有各的做法。按中国约定俗成的理解,牛轧糖即花生糖。然而这也有问题,要说花生糖,采芝斋里卖的花生糖(多以麦芽糖为材料,也被轧刀轧过)或花生酥糖,怎么不以“牛轧”称呼?因此,所谓牛轧糖的准确表述,应该包含砂糖、牛奶、花生、切轧等几个关键词。国外的牛轧糖,内含更丰富,核桃、杏仁,榛子、樱桃、开心果等等,都有,并非唯花生是瞻。这也可以证明他们的牛轧糖,其实和“奔牛”、“花生”可以没有关系。

据说路易十五拜访西班牙皇室,不是以黄金、珠宝作为礼品,而是带了42公斤的牛轧糖。我在《为国王们烹饪》一书中找到牛轧糖身价的证明。1871年,摄政王为俄罗斯大公尼古拉举行盛大的欢迎宴会,共上了8种汤、8种鱼、15种飞碟(鱼后进食)、8种大块烧肉、40种正菜、8种塔式蛋糕、8种烧烤、32种小食、12份飞碟。其中,作为蛋糕之一的“法式大型牛轧糖”赫然在目。1821年6月22日,维也纳,在小查尔斯·斯图瓦特洗礼命名晚宴上,共呈现了2种汤、2种鱼、4种大块烧肉、4种正菜热菜、4种正菜冷菜、4种烧烤肉、4种大型装饰糕点、4种甜食、4种正菜外的蔬菜、4种杯装甜食。甜食中也有一道“法国多层牛轧糖”。

难道牛轧糖能以蛋糕充数?据我所知,法式牛轧糖与这里的不同,相当柔软。这就能够解释他们的牛轧糖可以登堂入室的缘由了。

悉尼唐人街的牛轧糖(鸟结糖)世界闻名。本人也是在悉尼唐人街吃过饭的,可惜的是后知后觉,错过了见识机会。中国号称牛轧糖故乡,台湾手工牛轧糖是陆客必买的伴手礼,质量相当不错。但总得来说,牛轧糖的品种并不见多,倒是同样的蜡光纸包装、白底蓝图、上绘白描花生形状之牛轧糖,竟有不下五六种,一水儿摆放在超市货架上,将我们吃惯了的名牌冠生园淹没其中。那名牌牛轧糖居然一点“牛气”也没有,而更像是受了“鸟气”似的挤作一堆,让人为之叹气。

——以上文本选自《美味成殇》

学林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

《美味成殇》这个名字,意为“对美食的追逐,已经成为了一种美好的病”。本书以“美食”为核心,基本上对美食以及围绕美食而产生的各种现象和故事的敷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学术性,也有较好的可读性、文学性。全书共分五辑,条理分明,富有弹性和梯度。

Ps:这本书将于8月16日上海书展与大家正式见面,作者当天也会在书展现场进行签售活动。书展购书享8折优惠哦!在书展后,这本书也会陆续在世纪天猫店,学林出版社天猫旗舰店、微店上架,预购书的读者也可直接联系学林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进口牛轧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