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和周瑜为谋害诸葛亮,要求几天造出斗智,分别使用了哪三次计谋


诸葛亮哭周瑜篇1
这时,曹操正在邺郡庆贺铜雀台落成。在铜雀台上大宴文武百官,并将一件西川锦袍挂在树上,下设箭靶,射中箭靶者便可得到战袍,武将们个个争先,想展示自己的武艺。
武将射毕,曹操又让文官吟诗作赋,记录铜雀台落成之事。曹操正在兴头上,也赋诗吟唱。
忽报东吴使节华歆前来。曹操看罢表章,与谋士定计使孙、刘相吞并。便上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华歆为大理寺少卿。
周瑜就职南郡太守后,便想报仇,遂上书孙权。要鲁肃讨还荆州,鲁肃无奈,只好前往荆州。
鲁肃来到荆州,刘备依孔明之计放声大哭,孔明从旁说还了荆州,便无处安身。触动刘备心中伤处,而大哭不止,孔明于是要鲁肃转告孙权,暂缓讨回荆州。
鲁肃将实情告诉了周瑜,周瑜说:“你又中了诸葛亮的计了。” 便要鲁肃再去见刘备,说东吴将取西川给刘备,但刘备要把荆州交还东吴。并解释说:“我不过以此为名,要刘备无所防备罢了。我军以攻取西川为名借道荆州,便可乘势杀了刘备,夺取荆州。”
鲁肃再到荆州,说周瑜将率兵攻取西川以换荆州。刘备忙谢说:“我很感激,雄师到时,一定远迎犒劳。”鲁肃暗喜,辞别而去。
周瑜引水陆大军五万,往荆州出发,快到荆州时,见城上插两面白旗,并无一人。周瑜将船靠岸,领二十名骑兵到城下察看。
忽听到一声梆子响,城上一齐竖起刀枪。赵云站在城楼上喊叫: “孔明军师已知都督的计策,所以留我在此守候。”探马又来报,关羽、张飞、黄忠、魏延四路兵马,从四面杀来。周瑜大叫一声,旧疮复裂,从马上坠了下来,众将急忙将他救回。
周瑜被救回船,军士报告说刘备、孔明在前面山顶上饮酒取乐,周瑜更加愤怒,咬牙切齿说:“你道我取不得西川,我偏要去取。” 便令船队上行,到巴丘时,探子报说:“上流有刘封、关平两人领军截住水路。”
周瑜正要出战,孔明忽然差人送信来。劝他不要去取西川,如曹军乘虚而攻江南,江南就不保了。周瑜读完信,口吐鲜血,他知道自己活不长了,便上书孙权,推荐鲁肃代替他的职位。死前叹了口气说 :“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死时才三十六岁。
孙权得知周瑜病故,放声大哭。按周瑜遗嘱,命鲁肃为都督。
(选自精缩白话版《三国演义》第十九回,有改动)
感悟
该片段讲的是吴国水军大都督周瑜与蜀国丞相诸葛亮之间的一场精彩对决,生动地刻画了这两个天下奇才的艺术形象。周瑜英武有为,精通韬略,但心胸狭隘,在与诸葛亮斗智时,他却总是计逊一筹,显得力不从心。他精心制定的计策,总是被诸葛亮一眼看穿;他谋取荆州的各种措施,也总是被诸葛亮一一化解,最终因伤情复发而亡,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哀叹。读罢沉思,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勿逞一时之气而遗憾千古,为人处事应要宽宏大量。
阅读
1.鲁肃初到荆州后讨还无果返回,周瑜说:“你又中了诸葛亮的计了。”“诸葛亮的计”具体指什么?
2.周瑜是真心要取西川给刘备以换回荆州吗?你的依据是什么?请在文中画出。
3.鲁肃再到荆州,说周瑜将率兵攻取西川以换荆州,刘备与诸葛亮如何设计应对?请简要回答。
4.周瑜死前叹了口气说 :“既生瑜,何生亮!”他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5.周瑜仅仅三十六岁就身亡,除了身患旧疾,还有其他原因吗?谈谈你的看法。
【王晓霞/供稿】

诸葛亮哭周瑜篇2
  周瑜死了,诸葛亮听到这个消息,要去他家吊唁。宿舍的朋友阿飞说:“他又不是你爸爸,去什么?”诸葛亮说:“可是天下只有我一个聪明人了,我觉得很寂寞。如果他真是我爸爸,我也不愿意第二次失去爸爸。”还没等阿飞说完,诸葛亮就乘着飞鸡去周瑜家了。
  这时,周瑜的老婆小乔和他的朋友阿有早已经准备好了,诸葛亮进门后就抓住他。诸葛亮冲进门,跑到周瑜的身边大哭:“周瑜兄弟啊,我来迟了,我来迟了!!”小乔和阿有本想抓他,但却被诸葛亮的眼泪感染了,于是他们也一起哭了起来,怎么也不忍心抓他了。忽然,诸葛亮从周瑜身边拿出一个小盒子:“这是什么?”小乔一把抓过,但太心急把盒子弄掉了,盒子摔碎了。“完了,周瑜装死用的心脏停博器被摔了,周瑜不能活了!诸葛亮你要救他呀。”“那我试试吧。”诸葛亮回答。
  于是诸葛亮把零件拆来拆去,终于组装好了,他说:“好了,不过等我走后再用吧。”阿有放走了诸葛亮,救活了周瑜。
  诸葛亮把心脏停博器改造成心脏起博器,在社会买卖。周瑜很生气:“诸葛亮竟然侵权我的产品!”“你的是心脏停博器啊。”阿有解释说。“反正我要让天下人相信我是正宗!”阿有嫌他无聊回家了。
  过了几天,阿有的老婆心脏难受得很,阿有准备买一个心脏起博器给老婆,他乘自行车走啊走,前面有两条路,一条是通往诸葛亮家的,还有5里,一条是去周瑜家的,还有50里。去哪家买呢?后来,阿有相信老朋友,去了周瑜家。他从周瑜家买回起博器给老婆,没想到他老婆不但没有好,而且变本加厉。诸葛亮闻讯赶来给他老婆用了真正的起博器,他老婆病变好了。
  从此之后,周瑜生意越变越差,他家门前的那块“相信我们,周瑜正宗”的牌子也被人们踩了,终于被气倒了,阿有给他用周瑜牌的心脏起博器也治不好他,说:“哎,还是要请诸葛亮来修一修!”
诸葛亮哭周瑜篇3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擂鼓、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2.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你们读过哪些中国古典名著?你最喜欢哪部著作中的哪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2.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草船借箭》。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3.简介历史背景。
二、通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2.自学生字。
3.注意“丞”字的部首;交流书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1一2)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3-5)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诸葛亮准备造箭)
(6-9)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诸葛亮借箭)
(l0)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诸葛亮借箭成功)
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2.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初步体会周瑜和诸葛亮的为人。
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分角色朗读。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3.讨论交流。
小结: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逼,刻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出示题目)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瑜自叹不如的。
“神机妙算”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书中标注出来。
二、学习课文
1.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1)默读课文,思考。
(2)分组交流。
(3)集体交流。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漫天呢?联系上文说说。“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军士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支箭我是借定了。)
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为什么?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样写,不仅使课文含蓄,而且给读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
2.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为什么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过渡: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3.出示讨论: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教师揭示:根本区别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的是什么,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觉得两个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创造性思维)
4.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5.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要求用四个字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
足智多谋、智慧超群、精明能干、知识渊博、神机妙算
题目“草船借箭”,箭是借来的吗?题目说“草船借箭”合适吗?
6.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孙明今日伏周郎。
三、布置作业
复述课文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师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
我是小诸葛。
活动内容:
1.学习了《草船借箭》后,你能说出几条军事妙计吗?
2.请你查阅资料,积累几条与诸葛亮有关的歇后语。
活动目的:
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答案:
一、《草船借箭》讲的是周瑜设计,妄想谋害诸葛亮,诸葛亮巧施妙计,草船借箭,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读了全文,大家都佩服诸葛亮才智过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计就计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很想除掉他,就在商议军事时,限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并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满以为诸葛亮钻进了他的圈套。其实,真正上当的还是周瑜自己。由此可见,诸葛亮谋略过人,早已成竹在胸。
(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周瑜派鲁肃去探听诸葛亮造箭的情况,诸葛亮却深知鲁肃为人忠厚老实,守信用,又顾全大局。于是,反请鲁肃帮忙,为他准备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三十名军士,一千多个草把子和青布幔子。鲁肃信守诺言,没有走漏半点儿风声。这样,周瑜不仅没有获得真实的情报,客观上还为诸葛亮计谋的实现和成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大雾漫天,诸葛亮才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一起去取箭。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这是抓住了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特点,料他看不清虚实,决不肯轻易出动,只命弓弩手向江中放箭。因此,没费吹灰之力,就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借箭的过程,不但显示出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而且说明诸葛亮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三)醉翁之意不在酒
取箭时,诸葛亮叫“吃惊”的鲁肃“只管饮酒取乐”,反衬出诸葛亮的沉着镇定。
二、积累有关诸葛亮的歇后语。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同学们学了《草船借箭》之后,一定知道这个歇后语中的故事。其实,诸葛亮还做了很多家喻户晓的事情。今天,咱们就借歇后语来进一步了解一下吧!
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
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他知道魏军要抢占街亭,马谡自告奋勇任先锋,王平是副将。临行前诸葛亮千叮万嘱,让马谡一定要当道扎营。可马谡不顾王平反对执意守山,结果被司马截断了水源,围困在山上。街亭失守后,诸葛亮为了避免有更大的损失,退回汉中。事后,诸葛亮知道是马谡违反了他的作战部署,尽管和马谡的感情很深,可为了严明军纪,他还是依法将马谡斩首。诸葛亮杀了马谡后,想起马谡与自己平时的情谊,心中十分难过,伤心地哭了。为此,他一直非常细心地照顾马谡的儿子。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自马谡失了街亭之后,诸葛亮让关兴、张苞带3000兵马向武功山小路走,并告诉他们,遇魏兵不可大战;魏兵退了,便去阳平关。又叫张翼去修理剑阁平整回川道路。马岱、姜维做好埋伏,并通知南安、天水、安定平民撤回汉中。当司马懿率15万大军朝西城拥来时,诸葛亮身边已无一员武将,只有2500兵在城中。于是诸葛亮下令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大开,用30个军士扮做百姓,洒扫街道。自己被上鹤毛大氅,戴了头巾,在城楼上焚香弹琴。司马懿看见诸葛亮在城楼上,满面笑容,悠闲地弹琴,吓得赶紧命令大军向西北山路退去。诸葛亮见魏兵远去,拍手大笑。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话说诸葛亮三气周瑜之后,周瑜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既然生了周瑜,又何必要生诸葛亮呢?)而亡。孙权知道周瑜死后,非常伤心,并照周瑜遗书命鲁肃为都督,总领兵马。诸葛亮得知此事后,与赵云引五百军乘船去巴丘吊丧。途中,诸葛亮知周瑜灵柩已到柴桑,便率部前往。当诸葛亮一行来到柴桑后,周瑜部将想杀诸葛亮,但见赵云在其身旁便不敢下手。诸葛亮读了祭文后,伏地大哭,连鲁肃都很受感动。其实,诸葛亮并不是因为周瑜的死而伤心,他是哭给周瑜的部下看的,真正目的是消除东吴的敌意,维持孙刘联合。
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还有很多:“孔明给周瑜看病——自有妙方;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生不如死;诸葛亮见魏延——见得离不得;诸葛亮用兵——虚虚实实……”如果同学们对这些歇后语中的故事有兴趣,一定要好好地读《三国演义》这本书。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文诸葛亮使用计策的故事有哪些桃花旗袍2022-07-15 11:50:15
诸葛亮使用计策的故事有:1、《围魏救赵》:
诸葛亮叁出祁山,以王平、张翼引魏兵决战,当王、张两将危急并不救援反而另派姜维、廖化直接攻击司马懿大本营,如此不但解决危机还大获全胜。2、《借尸还魂》: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为使部队安全撤回蜀汉,不得不制造木雕像惊走多疑的司马懿,发挥了借尸还魂的效果。3、《走为上策》:
诸葛亮初任刘备军师,曹操趁其羽翼为丰先行戮灭,刘备兵力薄弱,硬碰必定自取灭亡,只能走为上策。4、《草船借箭》:
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5、《抛砖引玉》:
蜀军六出祁山,蜀魏对垒司马懿固守不战,诸葛亮以流马骗的魏军粮万石,分散营寨让军队屯兵种田示弱,再虚搭窝棚诱敌,险烧死司马父子叁人於上方谷。6、《瞒天过海》:
诸葛亮五出祁山时,因军中缺粮,只得以瞒天过海之计装神退敌,使魏兵误以为真有鬼神而不顾防守麦田,瞒天过海是兵法中以假示真策略,制造令人坚信不疑的假象隐瞒自己真正意图。
7、《空城计》:
街亭失守, 司马懿大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御敌,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琴, 司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后以“空城计”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8、《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9、《隔岸观火》:
周瑜用连环计,使不习惯水战的曹操上了当。曹操把所有的战船在长江上三、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他以为这样就可以使他手下的兵渡江如履平地了。但周瑜的意图却是借东南风,火烧曹操那些连在一起的战船。战事开始之前,周瑜请诸葛亮到军中议事、占风。接着诸葛亮回到刘备身边,并和刘备一起登上樊山观望长江中的火攻大战。他们怡然自得地坐在山上,观察远处孙权、周瑜同自己的死敌曹操大战的情况,并利用东吴赤壁大战的胜利,火中取栗,不断扩展自己的势力。
10、《三气周公瑾》:
一气: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取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二气: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结果病死了。临死前,他说:“既生瑜,何生亮!”便被自己活活的气死了。
爱问教育2022-07-15 11:50: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瑜为谋害诸葛亮,要求几天造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