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打不赢塔利班打败美国了吗


文 陶短房
8月15日,阿富汗塔利班武装重返喀布尔,现任总统加尼随即宣布“为避免更多流血牺牲”放弃权力,并承认“塔利班赢了”。
自2001年“9·11”事件之后,美国为首的联军于当年10月7日发动阿富汗战争,随即将塔利班赶出喀布尔,此后经历漫长的20年消耗战,美国付出巨额金钱和大量人员伤亡,却始终未能彻底肃清塔利班。
当初美国为发动阿富汗战争寻找的理由,一是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沆瀣一气,应对“9·11”恐怖袭击事件负责;二是塔利班在国内推行残暴的原教旨极端政策,和时代通行的世俗主义背道而驰。美国推出的应对之策则不外“文武两手”,武的自然是军事打击,文的则包括“援助重建”“协助世俗化”“推广‘一人一票’”等等。
但20年来所有这一切都宛如“头重脚轻根底浅”的墙上芦苇:援助重建耗费巨大,却在低效率和贪腐肆虐下收效甚微;“协助世俗化”看似取得不少进展,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旦塔利班重新得势,一切将再度变成“未知数”;至于“一人一票”,事实证明,在发展进程落后、部族化盛行的当今阿富汗,既不能协助身为普什图人(塔利班大多数为普什图人)却和塔利班关系疏远的加尼巩固和加强自身权力,也不能改变塔利班肆虐、各地各族军阀盘根错节的现状,更不能捏合出一个可不依赖美国及其盟友军队强力支撑就能持续生存下去的、列强属意的“理想”政府。
2020年2月,前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了美国政府与塔利班在卡塔尔多哈秘密接触的事实,并随后达成了和解协定,如果遵循这一协定,美国将“体面撤出”,而塔利班则将寻求和喀布尔政府“和平解决”,最终形成一个“联合政府”。但自那之后塔利班势头越来越强,“叫价”也越来越高,迫使美军在特朗普任内始终无法大规模抽身。
2021年5月,继任美国总统的拜登下定决心,正式启动美国撤军进程,计划在9月11日前完成全部撤军,当时他自信地认为,“优势在我”,拥有十几万美式装备、美国训练军队的政府,绝不会败给塔利班的几万乌合之众。
事实上,最初一段时间(5~7月初),塔利班攻势甚猛但进展有限,各地军阀表现出一定的勇气和战斗力,其中北方联盟宿将伊斯梅尔汗等更多次击退塔利班攻势,似乎证明了拜登的自信有所依据。
但形势很快急转直下:自8月以来,短短10天时间里,包括首都喀布尔在内,全国34座省城和大部分稍大一点的城镇全数易手,且几乎没有几座城市的争夺再度爆发激烈、或哪怕稍像样一些的战斗,除了因多次在各势力间“跳槽”、人缘极差的乌兹别克族军阀杜斯塔姆等少数人,各地省长、军阀或虚应故事,或索性“开门揖盗”,纷纷变成了塔利班的座上客,加尼一再强调的“严肃战场纪律”反倒令这一进程提速。
美军要撤出阿富汗,是为了甩掉背负长达20年,耗费美国巨额资金,导致大量伤亡,却并未达到预期成果的这一沉重包袱,也是为了安抚国内日益不满的民意,应该说,不论是达成撤军协议的前任特朗普政府,还是直接启动撤军进程的现任拜登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做法和思路是一致的、一脉相承的。
但不论特朗普或拜登,都不希望重蹈当年美国在越南的覆辙,让自己成为引领美国获得“阿富汗惨败”的总统,从而让自己、所属政党乃至美国背负“历史性失败”的责任和后果,因此他们既要撤,又想尽力撤得体面一些。
最初,美国的底线是阿富汗组成联合政府,拜登就可将阿富汗的“大结局”形容为“塔利班受招安”,美国“完成使命”;但自5月至7月,塔利班不管不顾地开始发动军事进攻,此时美国的底线变成“以打促和”,帮助喀布尔政府守住一些要点和本钱,以争取一个联合政府方案的落地,正因如此,已经“走人”、承诺“不再动武”的美军才会在7月21~22日食言四次出动军机轰炸塔利班目标,试图阻止后者攻势。
塔利班的“8月攻势”不仅威胁到尚在阿富汗的美国机构和人员安全,也让美国和拜登政府被联想到“西贡式失败”的前景变得越来越现实。鉴于此,一心“走人”的拜登不得不“以进为退”,先是在8月14日宣布增兵“至5000人”,8月15日又宣布将续派1000人增援。
虽然美国也好,拜登及其政府和民主党人也罢,都承担不起“把2021年8月15日的喀布尔联想为1975年4月29日的西贡”这一“历史性惨败”的责任与后果,但尴尬而残酷的现实就在眼前,不仅共和党人,连民主党内都怨声载道。甚至一些原本支持拜登的北约高级官员已开始吐槽“美国的不负责任”,而美国的铁杆盟友、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则在13日发表讲话,不仅批评拜登政府的撤军举措“不合时宜”,而且指斥特朗普推动的多哈协定是“一个错误”。
塔利班何以卷土重来?
第一,最大的秘诀是利用了美国连续两届政府的厌战心理和“选举情结”,摆出一副“温和”“建设性”造型,诱使美国“见好就收”,待对方撤军进程启动覆水难收,再迅速“变脸”趁热打铁,令美国即便想吃后悔药也担心代价不菲,一犹豫间,反悔的时间之窗便已关闭了。
第二,是成功利用了喀布尔政权的虚弱,灵活调整政策,争取了大小军阀的合作。大小军阀之所以和塔利班为敌,最根本原因,是担心塔利班侵害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实利。塔利班只要表现出“你不妨碍我问鼎,我就不攘夺你实利”的灵活身段,就可拉拢绝大多数军阀和地方官员附和或至少中立。而加尼此前自恃有美国撑腰,对此前北方联盟各路军阀的“削藩”,则在客观上起到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作用。
第三,是摆出一副“洗心革面”的公关造型,所到之处尽量维持纪律和秩序,强调“士农工商各安其业”,甚至也并不强制女性放弃工作、学业,曾饱受诟病的酷刑、滥杀俘虏、掠夺平民、迫害女性等行为,至少在大面上有所收敛,不仅对民心有所安抚,也让邻国和国际社会不至于立即产生反感抵触之心。
第四,则是趁热打铁,速战速决,自8月初改变战略以来,一连串动作令人目不暇接,不论美国或加尼,都几乎没有调整方略的机会。
上一次塔利班控制全国时,国号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被赶出喀布尔20年间该国号并未取消,但当初的“元首”奥马尔死于2013年,其接班人曼苏尔2016年5月21日被美国无人机炸死在巴基斯坦境内,如今塔利班内号称“四巨头”的,是名义上的“大酋长”阿洪扎达、前面提到的塔利班二号人物巴拉达尔、极端武装组织“哈卡尼网络”实际掌控者哈卡尼,以及塔利班前负责人奥马尔的儿子雅库布。
四人中阿洪扎达对奥马尔和曼苏尔萧规曹随,也曾多次公开表达对基地组织的“继续效忠”,但出于“策略考虑”,自多哈谈判开始后较少开口;巴拉达尔原本2010年就被逮捕,却在特朗普百般干预下于2018年获释,是被美国政府和情报部门视作“温和派”“建设派”的代表人物;哈卡尼是以恐怖袭击著称的塔利班内神秘组织“哈卡尼网络”第二代掌门,被各国反恐专家视为“最危险的恐怖分子”;雅库布虽在“四巨头”中最不知名,却是塔利班第一代掌门奥马尔的儿子。这四人反差极大又互争雄长,他们将如何在二次掌权后“分饼”,国际社会又如何反应,是下一步最值得关注的焦点。
塔利班的凝聚力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原教旨”和“普什图民族主义”两点上,一旦真的抛弃原教旨去创立并维持一个“正常国家”,真的抛弃普什图民族主义,去和境内塔吉克、乌兹别克、哈扎拉等民族(军阀大多属于这些民族)长期分享权力,这个原本结构松散的组织内部会否发生分裂,并进而导致阿富汗局势的进一步复杂化?过去的几十年里,阿富汗塔利班两次让世人见识到,他们“善于砸烂一个旧世界”的惊人破坏能力,却从未让世人对其“创作一个新世界”的建设能力敢抱任何奢望——希望这一次世人是看走了眼。
尽管一般认为,美国撤军后各国不太可能再度启动对阿富汗的军事干预,但倘若塔利班重新表现出类似上次入主喀布尔时的“面目”,或其行为令各国不安,国际社会和许多国家都可能大幅削减甚至暂停对阿援助。与此同时,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将令大多数境外投资裹足不前,这会令塔利班政权陷入财政困境。
胜利后需要论功行赏和“瓜分胜利果实”,塔利班和“让开道路”的各地军阀之间、前述塔利班内部反差强烈的各巨头之间,会否因此爆发新的冲突甚至内战?如果国际社会果真削减甚至暂停援助,海外投资又迟迟不入,囊中羞涩的塔利班会否因急于“圈钱”故态复萌?为争取民心和国外好感而采取的“温和姿态”,会否因“大功告成”、困难加剧和塔利班派系间互相拆台而再趋极端?这一切都为阿富汗的未来平添变数。
作者系著名评论人
美国和阿富汗恩怨20年来源:新京报2021-08-16 11:11:03大字
【美国和阿富汗恩怨20年】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先后遭遇恐怖袭击,震惊了整个世界。
随后,美国以“反恐”为名发动了阿富汗战争,没人想到,这场战争会持续20年之久。
多家外媒报道,塔利班负责人称,他们已控制阿富汗总统府。阿富汗民族和解高级委员会主席阿卜杜拉15日在社交媒体上说,阿富汗总统加尼已离开阿富汗。
在这场持续20年的战争中,美国有80万士兵参战,近2300名士兵死亡,超过20000人在战争中受伤,总投入超过2万亿美元。
新华社援引阿富汗当地媒体报道,塔利班武装力量已对喀布尔完成合围。自美国和北约军队5月撤军以来,阿富汗塔利班加大攻势,攻占多个省市。按照塔利班方面的说法,该组织迄今已攻占全国34个省会城市中的30个。
阿富汗冲突20年重要节点梳理
2001年9月11日:“9·11”恐怖袭击事件震惊世界。阿富汗塔利班被指控为这一重大恐怖袭击事件的幕后主使——本·拉登以及其“基地组织”提供庇护,美国决定对阿富汗发动“反恐战争”。阿富汗战争就此打响。
2001年10月7日: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正式宣布发动阿富汗战争。当天,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开始空袭塔利班军事基地,英军协助美军作战,另外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其他国家提供了后勤支持。第一波美军地面部队在12天后抵达阿富汗战场。
2001年10月—11月:美国领导的联军地面部队联合阿富汗当地民兵组织“北方联盟”等反塔利班力量一同进攻塔利班。
2001年11月12日;塔利班官员及其部队从首都喀布尔逃离,喀布尔被攻陷。
2001年11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378号决议,表示联合国应当在阿富汗人民紧急建立新的过渡政府中发挥中心作用。
2001年12月5日:波恩协议签署,开启了阿富汗政治重建进程。
2001年12月9日:塔利班在最后一个据点坎大哈宣布投降,宣告其政权的正式终结。塔利班残余势力和躲藏在阿富汗的基地组织人员继续和美军、阿富汗反塔利班民兵组织交战,美军试图抓捕本·拉登。
2001年12月22日:阿富汗临时政府成立,卡尔扎伊任临时政府主席。此后,仍有一万多名美军驻扎阿富汗,而塔利班残余势力在山区和边境地区重新集结,继续同美军和阿富汗政府军进行游击战。
2003年3月:美国发起伊拉克战争,作战资源转移,在阿富汗境内留存8000名美军。
2003年5月1日:美国时任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宣布结束在阿富汗境内的主要作战行动。之后,塔利班重建了自己的作战力量,开始争夺此前失去的领地。
2004年10月9日:哈米德·卡尔扎伊(Hamid Karzai)成为阿富汗首位民选总统。他随后担任总统十年。
2006年7月:塔利班复兴,与阿富汗政府军在南部爆发了激烈战斗。
2006年11月:北约联盟在阿富汗问题上出现分歧。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批评北约盟国没有派遣更多军队前往阿富汗,同时,时任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宣布在2008年帮助阿富汗政府军控制住安全局势的目标。
2009年3月27日:时任美国奥巴马正式对外宣布“针对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全面新战略”,这是一种“增兵以撤兵”的策略,试图通过增加军事和民事投入为尽快结束阿富汗战争创造条件。到2010年,驻阿富汗美军人数曾一度超过10万。
2011年5月1日:美国海豹突击队在巴基斯坦击毙了本·拉登。
2011年6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分三阶段让美军在2014年之前全部撤离。但奥巴马的“增兵以撤兵”策略并未奏效,美国的军事手段并没能有效控制阿富汗内部塔利班和政府军的冲突。
2017年8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在仔细研究阿富汗问题后,认为美军从阿富汗匆忙撤军会造成权力真空,美军必须“为胜利而战”,同时增兵3500人。此前,他曾表示要从阿富汗全面撤离美军。
2018年:BBC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美军和北约盟军控制着阿富汗的主要城市和战略要道,但塔利班仍活跃在阿富汗近70%的领土上。
2018年10月:美国政府正式开启与塔利班的和平谈判进程。
2020年2月29日:美国与阿富汗塔利班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正式签署了旨在结束阿富汗战争的和平协议。这项协议里,美国政府承诺在14个月内,也就是2021年5月1日前全部撤出驻阿富汗的外国军队,塔利班则承诺不再让阿富汗成为恐怖分子的庇护所。但这场正式的和平谈判并没有阿富汗政府的参与,和平协议中要求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交换被关押战俘的条款也引发双方的分歧,和谈进程陷入停滞。
2020年3月3日:和平协议签署三天后,驻阿富汗美军和塔利班之间再次爆发战斗,美军对塔利班一处军事目标开展空袭,以报复其在协议签署后频繁袭击在阿安全部队。
2020年3月26日:塔利班发出警告,称如果美方没有在约定时间内完成撤军,将会为未来的持续暴力负责。但此后,美军全部撤离的计划也再度逾期,美国政府并没有实现在2021年5月1日的最后期限前全部撤军。
2021年4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将于今年9月11日,也就是“9·11”恐怖袭击20周年纪念日之前,从阿富汗撤出全部美军。
2021年5月:美军及北约联军开始撤离阿富汗,塔利班开始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夺取了一系列农村及边境地区。
2021年7月2日:作为阿富汗战争里美国军事力量中心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被移交给阿富汗政府军,标志着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彻底结束。
2021年8月6日:塔利班成功占领尼姆鲁兹省省会,是自美国和北约军队从阿富汗撤军以来,塔利班首次成功占领省会城市。
2021年8月15日:阿富汗民族和解高级委员会主席阿卜杜拉15日在社交媒体上说,阿富汗总统加尼已离开阿富汗。据今日俄罗斯等媒体报道,加尼已同意辞职。不过这一消息尚未得到阿富汗总统府方面的证实。
资料来源:新华社、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网站、BBC
新京报见习记者 向晨雨
037165901996 回顶部
2022-09-01 16:07:37 来源:环球网 作者:孙静波 责任编辑:孙静波
2022年09月01日 16:07 来源:环球网
大字体小字体
  朝阳少侠:喀布尔大溃败一年了,美国对阿富汗的五大战争还在继续
  阿富汗“变天”是2021年全球最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美国折戟沉沙,黯然退出“帝国坟墓”,阿富汗塔利班重新上台,2001年起持续20年的阿富汗战争宣告结束。然而,如果仔细观察分析阿富汗过去一年的形势,可以说,短兵相接的战斗虽然告一段落,但美国对阿富汗的五大战争还在继续。
  一、反恐战
  当地时间2022年8月1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基地”组织头目扎瓦希里在喀布尔被美军无人机击毙。扎瓦希里之死犹如一枚“舆论炸弹”,持续引发各界对此举合法性和美在阿反恐战争前景的广泛讨论。
  《纽约时报》评论称,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所催生的恐怖分子比20年前多得多。消灭恐怖头目易,消灭极端思想难。可以预见,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还将继续,美国对阿境内目标的“超视距”打击不会停止。
  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都应予以坚决打击,但反恐不能选择性和搞双重标准,不应以损害他国的主权为代价,否则只会越反越恐。
  二、政治战
  美国一向善于玩弄政治游戏。美国国务院阿富汗问题特别代表韦斯特多次在公开场合宣称,美国不支持阿富汗国内反对派通过武力反抗塔利班政权。潜台词是,美国会同这些反对派保持联系,随时用来当牌打,在政治上不会让塔利班好过。
  美国政治战的另一张牌是民主和人权。尽管强行嫁接的民主一地鸡毛,但美国仍在通过多种手段支持阿富汗境内外的非政府组织,继续宣扬美式民主。
  阿富汗的人权状况的确有待改进,但美国连阿民众的生存权和生命权都不在意,又怎会真正在意他们的人权,又有何资格以“人权卫士”自居。
  看看美国在全球推行民主和人权的记录,就能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是美国的盟友,问题再大可以视而不见;如果是美国的敌人,状况再好照样“鸡蛋里挑骨头”。
  三、经济战
  阿富汗目前百废待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若不能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不可能保持政局长期稳定。偏偏美国就是要在这一点上捣乱,暂停了所有经济援助,扣押着阿富汗央行在美国的70亿美元资产。虽然归还一半资产的谈判还在继续,但美国已明确放话,这笔钱怎么用,塔利班说了不算。
  2022年8月10日,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内的71名国际经济学家和专家联名致信拜登,呼吁美国解冻阿富汗央行在美资产。
  数以百万计的阿富汗人正处在 “死亡边缘” ,美国却用这70亿的救命钱当筹码打经济战,可谓突破了道义和良知的底线。
  四、外交战
  截至目前,联合国安理会仍未能就部分塔利班领导人的旅行禁令豁免(2022年8月19日到期)延期达成一致,尽管按惯例已延期过多次。在阿富汗前政府后期,美国在安理会力推豁免延期,方便自己同塔利班进行谈判,双方最终达成“多哈和平协议”,大幅提升了塔利班的合法性。
  现在美国却成了主要反对者,理由是塔利班不如“美”意,表现不好,不能任由他们出国争取援助和承认。
  可如真按美国标准,塔利班什么时候表现好过?反对豁免延期不过是美国人对塔利班施压的杠杆而已。对话才能解决分歧,接触才能善加引导。骤然关闭接触的大门,美国是在延续自身的恶。
  五、地缘战
  拜登及多名高官明告世人,美国从阿富汗完全撤军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集中精力对付中国和俄罗斯。这种不加掩饰的地缘战略企图令人担忧。有外媒报道称,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同塔利班的实权人物保持沟通,试图抹黑中国,离间中阿关系,促其同中国保持距离。
  同时,美国正积极在阿富汗周边国家投棋布子,想要构筑监视中俄的战略前哨。所幸,以史为鉴,阿富汗和地区国家已经看透了美国的把戏,深刻认识到美国是地区动荡之源,美国的承诺从来不可信。美国地缘战的目标恐怕是要落空了。
  20年,美国打残了一个国家,挥一挥衣袖,留下一个烂摊子。美国本应承担起阿富汗战后重建的首要责任,却不仅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花样翻新,继续推进对阿富汗的五大战争,根源在于美国根深蒂固的霸权主义思维和作派。
  霸权主义的美国自私自利。美国对阿富汗的政策从来只考虑自己,只考虑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国内政治需要,把阿富汗当作一枚棋子,将阿富汗人民的利益视作浮云。
  从小布什以反恐之名入侵,到奥巴马反反复复的“阿巴新战略”,再到特朗普“美国优先”原则指导下与塔利班达成协议,还有拜登完全不顾地区安全稳定的急撤快撤全撤,无一不体现着美国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世界观。
  霸权主义的美国不甘失败。美国在阿富汗20年,花费数万亿美元,超过2400名士兵阵亡,伤者不计其数,而且信誉扫地,连北约盟友都纷纷对美国的战略决策提出质疑。这场美国历史上的“最长战争”沉没成本巨大,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美国官方现在还嘴硬,称喀布尔的撤离行动是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脸皮之厚可见一斑。输得越多的人就越想赢回来,这就是现在美国针对阿富汗所作所为的逻辑。
  霸权主义的美国包藏祸心。自私自利而又不甘失败的美国自然要在阿富汗埋下钉子,留下后手。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公然宣称,将继续保持和加强在阿富汗的情报存在,随时消除针对美国的安全隐患。
  从美国的全球战略看,美国不仅想要一个不稳定的阿富汗,更想以阿富汗为平台祸患中亚和南亚,目标直指中俄。共同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可惜美国人的字典里没有这个概念,他们要的是自身的绝对安全,哪管其他地方洪水滔天。
  综观之,美国显然没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注定会从失败走向更大的失败。衰落的帝国想要玩弄棋子,给霸权续命,却绝对不会想到,“喀布尔时刻”并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导致帝国崩塌的那一张多米诺骨牌。
  其实,阿富汗从来不是什么“帝国坟墓”,真正击败美国的也不是塔利班,而是美国自己。历史终将证明,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美国,定将被埋葬在自己亲手打造的“帝国坟墓”中。(朝阳少侠)
【编辑:孙静波】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国际频道
国际新闻精选:
换一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塔利班打败美国了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