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诗词名人名言的古诗句有哪些??


话题:算卦是那些忽悠人的话是怎么说的?我要古文的,越多越好
中国古代的算命术,历史悠久,种类名目繁多。在称呼和分类上也有很多的说法。我在近20年的业余时间里,把自己看到的和领会的一些术数归纳了一下,我把它做了一些分类和概述,可供爱好研究此道的朋友参考:大概说来,《易经》之后(可以说是到汉朝之后),依据易经的理论基础,逐渐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算命学说,到宋朝《渊海子评》问世后,可以说算命学达到了至今以来的鼎盛时期。本人的观点,我把中国古代的算命学说从属性上分为了三类:第一类:心灵感应类。即如:用抽签、摇铜钱、现代学生玩的“笔仙”等,以及有的神婆借说神仙附体,就可以说出未来之事的。这类术法的理论根据是,它认为:在宇宙中存在有超自然的神仙,人们可以通过修炼达到通灵,预知未来过去。在大千世界里,人有顿悟、渐悟、不悟之分,能顿悟者可成神仙,能渐悟者可以成圣人,而不悟者是普通的俗人百姓。并且有很多著名的著述,如《灵棋经》、《黄金策》以及现代的《六爻》等等。第二类:观星看相类。如观星的,揣骨的,看相的,拆字的,看风水的等。这类术法的理论依据是,它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而且一切的形式都是内容的反映,如看到水积就可以判断水下将有鱼 ,看到云过即 可知道将有雨来。说人的骨骼长相也是反映自身一切的。这 方面也有很多的著名书籍,如传说宋朝陈抟写《麻衣相》, 以及很多的观星书和风水书等。第三类 :术数推算类。如看八字的,以及用“奇门”、“太乙”、“六壬”等方法推算命运和吉凶的。这类术法主要是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数和相表现主来的,它认为世间一切产生在不同时空 位置的事物,都有其各自的运动轨迹。比如说,一粒小麦种子,在同一时间的不同地点或同意地点的不同时间播种下去,它就有不同的生长规律。因而,人,就可以根据出生的时间和地点来判断出他的生长趋势。这类
的书,比较有名的如《三命通会》《命理约言》《渊海子评》《滴天髓》等以及现代的“四拄”诸书。在算命术里有很多特定的术语,一般不了解的人是很难明白的,在这里介绍一些基本的术语,可供爱好的朋友们了解。1 “八字”。所谓八字就是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这四个用天干和地支记载的四组数字。如现在2007年9月1日19点半出生的人,他的八字就是:丁亥 (年) 戊申 (月) 丁酉(日) 庚戌(时)。这里有四组干支共八个字,所以俗称“八字”。2 阴历和干支纪时法。阴历是使用干支纪年纪时的,干,就是指“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字。支,就是指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字。用10天干和12地支排列组合,可以组合出60组不同的干支,就成了俗话说的六十甲子。由于阴历的纪时方法是表示着月亮、太阳、地球三者之间的关系位置的,六十甲子就组成了一个圆形的时间和空间的立体坐标网,因而,一
个“八字”,也就标注着一个时空点和它的位置。3 八卦 。八卦是指周易里说的:乾,坤,震,巽,离,坎,艮,兑。它由八种形式图象表现出来,可以代表万事万物用来推算吉凶祸福。4 五行。 五行就是:金,水,木,火,土。它们是,顺序相生,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隔位相克,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5 社会上流传较广的算命方法。古代算命术的方法很多,现在流传比较广泛的主要有:四拄法(即看八字的),六爻法(即摇铜钱的),寺庙里抽签的,看像揣骨的,也有用更为复杂的计算方法的如:紫薇数,铁板数,奇门遁甲,太乙,六壬,有的盲人 则使用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一
掌经”。上述这些形式的算命方法,是都有一套理论和操作方法的,但它相互之间都有共性的基本理论要素,只是各自的偏重点不太一样罢了。前面是算命的一些介绍。关于具体内容可查《古代中国算命术》,这里就不多介绍了。希望能帮到你
话题:形容“算命先生”的诗句有哪些?
1.东西南北尽皆通,出姓移居更觉隆。
2.衣禄无穷无数定,中年晚景一般同.
话题:周易,算命
是农历吗?八字五行个数(本气) : 1个金 1个木 4个水 1个火 1个土八字五行个数(含余气): 1个金 2个木 6个水 1个火 3个土八字带有:2个天煞,此杀内存三把刀,是夫妻相克的信息,宜“调理运程”消之,否则须防残疾和相克配偶及子女,切要小心。此命二两九钱:初年不遂移居改名即安。初年运限未曾亨,纵有功名在后成,须过中旬才可上,移居改姓始为良。注解:本命为人性爆,心直口快,有才能,见善不欺,逢恶不怕,事有始终,量能宽大,但不能聚财,兄弟六亲无助,自立家计,出外方好,初限不遂,中限好转,犹如枯木逢春,四十多来古镜重磨,明月再圆。末限明月又被云侵,晚年方走大运,夫妻早配怕刑,防克子女,寿元八十四,过此八十五岁。婚姻在你的出生地的西与东方 。琨:清雅多才,英俊勤俭,中年吉祥,晚年隆昌,官旺之字。(木)净:清雅荣贵,克己助人,中年成功隆昌,出国之字。(水)此名得分:97.8分 符合八字补救(大吉)配合八字得分:100分此帮你取名的一定是高人。。。
话题:算命的古文 帮我解释一下
七年大好运而已
话题:寻求周易
你好推荐你《周易古经白话解》http://m25.mail.qq.com/cgi-bin/groupattachment?att=0251C0BB0000006F0001024FECA4D6
话题:三世因果经的三世因果经原文
尔时,阿难陀尊者,在灵山会上,一千二百五十人俱。阿难顶礼合掌,绕佛三匝,胡跪问讯:“请问本师释迦牟尼佛!南阎浮提,一切众生,末法时至,多生不善。不敬三宝,不重父母,无有三纲,五伦杂乱,贫穷下贱,六根不足,终日杀生害命,富贵贫穷亦不平等,以何果报?望世尊慈悲,愿为弟子一一解说。”佛告阿难,与诸大弟子言:‘善哉!善哉!汝今谛听,吾当为汝等分明说之。是故世间,一切男女,贫贱富贵,受苦无穷,享福不尽,皆是前生因果之报。以何所作故?先须孝敬父母,次要敬信三宝,三要戒杀放生,四要吃斋布施,能种后世福田。佛说因果偈,云:富贵皆由命。前世各修因。有人受持者。世世福禄深。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善男信女至诚听,听念三世因果经。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语实非轻。今生做官为何因,前世黄金装佛身。前世修来今世受,紫袍玉带佛前求。黄金装佛装自己,衣盖如来盖自身。莫说做官皆容易,前世不修何处来。骑马坐轿为何因,前世修桥铺路人。穿绸穿段为何因,前世施衣济僧人。有食有穿为何因,前世茶饭施贫人。无食无穿为何因,前世不舍半分文。高楼大厦为何因,前世造寺建凉亭。福禄俱足为何因,前世施米寺庵门。相貌端庄为何因,前世花果供佛前。聪明智慧为何因,前世通经念佛人。贤妻美妇为何因,前世佛门多结缘。夫妻长寿为何因,前世幢幡供佛前。父母双全为何因,前世敬重独孤人。无父无母为何因,前世忤逆不孝顺。多子多孙为何因,前世开笼放鸟人。养子不成为何因,前世皆因溺婴身。今生无子为何因,前世填穴覆巢人。今生长寿为何因,前世买物放生灵。今生短命为何因,前世宰杀众生身。今生无妻为何因,前世偷奸谋人妻。今生守寡为何因,前世轻贱丈夫身。今生奴婢为何因,前世忘恩复义人。今生眼明为何因,前世施油点佛灯。今生瞎眼为何因,前世指路不分明。今生缺口为何因,前世吹灭佛前灯。今生聋哑为何因,前世恶口骂双亲。今生驼背为何因,前世讥笑拜佛人。今生拙手为何因,前世造业害旁人。今生曲脚为何因,前世拦路打劫人。今生牛马为何因,前世欠钱不还人。今生猪狗为何因,前世皆因骗害人。今生多病为何因,前世酒肉供佛前。今生无病为何因,前世施药救病人。今生坐牢为何因,前世作恶害别人。今生饿死为何因,前世糟蹋五谷人。毒药死者为何因,前世毒物毒众生。伶仃孤苦为何因,前世恶心侵算人。今生矮小为何因,前世鄙视各用人。今生吐血为何因,前世酒肉念经文。今生耳聋为何因,前世闻法不信真。今生疯癫为何因,前世买肉供佛前。今生臭气为何因,前世污香供佛神。今生吊死为何因,前世劫案在山林。鳏寡孤独为何因,前世狠心嫉妒人。雷打火烧为何因,大秤小斗不公平。虎咬蛇伤为何因,前世多结冤仇人。万般自作还自受,地狱受苦怨何人。莫道因果无人见,远在儿孙近在身。不信吃斋多修行,但看眼前受福人。前世修来今世受,今世修积后世人。有人毁谤因果经,后世堕落失人身。有人受持因果经,诸佛菩萨作证明。有人书写因果经,世代儿孙家道兴。有人顶带因果经,凶灾横祸不临身。有人讲说因果经,生生世世得聪明。有人高唱因果经,来生为人受恭敬。有人印送因果经,富贵荣华报来生。有人顶礼因果经,事事件件皆称心。有人传道因果经,来生后世智慧兴。有人深信因果经,同生西方极乐人。若问前世因果事。迦叶布施获金光。若问后世因和果。善星谤法地狱因。若是因果无处应,目莲救母是何因。三世因果说不尽,上天不亏善心人。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喜舍万文收。与君寄在坚牢库。世世生生福不休。

除夕节有哪些风俗1
  除夕风俗习惯1、接神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
  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
  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
  除夕风俗习惯2、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
  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除夕风俗习惯3、守岁
  守岁的习俗在*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晋朝人周处《风土记》中说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馈送年节礼物,称为“馈岁”;相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但这时守岁似乎还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岁成为全国的共同年俗。
  除夕风俗习惯4、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除夕风俗习惯5、隔年饭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
  除夕风俗习惯6、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除夕风俗习惯7、祭祖
  据民俗专家、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介绍,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除夕风俗习惯8、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如果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除夕风俗习惯9、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
  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除夕风俗习惯10、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福”字究竟该怎么贴没有统一的标准。
除夕节有哪些风俗2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农历的正月初一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夜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春节又称之为过年。
除夕节有哪些风俗 (菁选2篇)扩展阅读
除夕节有哪些风俗 (菁选2篇)(扩展1)
——中国除夕有哪些风俗 (菁选2篇)
中国除夕有哪些风俗1
  1、年夜饭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2、不汲水
  过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黄昏前“封井”,给水井加上木盖,供奉糕点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开盖复用。
  3、祭祖
  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违禁词已过滤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4、压岁钱
  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
  5、踩岁活动
  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6、守岁
  传说守岁是为了防止一种独角兽的侵害,而这种独角兽最怕火光、红色和声响,所以人们就在除夕夜穿红衣、点红灯、贴红纸、放烟花炮竹,焚香祈祷,彻夜不眠,也就有了“守岁”习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高烧银烛,畅饮松醪,坐以达旦,名曰守岁,以兆延年。”
  7、开灯睡觉
  除夕晚上睡觉的时候,是不能关灯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关灯。除夕整个晚上,家里一般都不关灯,特别是供养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关灯。
  8、忌打碎器物
  除夕还有忌打碎器物的习俗。民间认为如果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则意味着新一年会有“破运”。有时不小心在这天打碎杯盘,长辈会抓紧用红纸包起来并口念“岁岁(碎碎)平安”等吉祥语来补救。民间认为,将红纸包起来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灾难。所以,人们在除夕这天为了博个好彩头,都会慎言谨行,以求得一个吉祥如意年。
  9、贴春联
  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
  10、贴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11、贴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12、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福”字究竟该怎么贴没有统一的标准。
  13、零点必须回家
  团圆的年夜饭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吃完,一家人就会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或者到亲戚家串门聊天,但必须在零点前回到家。一到零点,一家人要全部在家“守岁”,当钟表的指针走过12点后,人们就会燃放早已准备好的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
  14、燃爆竹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除夕的寓意
  除夕,也称大年夜,旧语也称为“年关”,是农历新年到来的前一个天,与岁首正月初一相连。除夕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是我国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最后一个节日,因常在农历(夏历、阴历等)腊月三十,民间俗称“年三十”,这天晚上称为“除夕”。“除夕”中的“除”字是“涂”的借字,意思是“污渎”、“鬼疠”、“不祥”。《老子》中有“朝甚除,田甚芜”的句子,其中的“除”与“除夕”的“除”是一个意思。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而此时也是让孩子了解传统春节,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时机。
  除夕养生饮食禁忌
  1、肝病患者忌“酒”
  肝病患者饮酒,会直接伤害肝细胞,甚至会使肝细胞变性或坏死,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2、胆病患者忌“油”
  节日期间食物油腻,胆病患者如果大量进食荤腻食品,会加重胆囊的负担,诱发急性胆囊炎。因此,有胆病的患者要忌食油腻食品。
  3、糖尿病患者忌“甜”
  节日期间,糖尿病患者应忌“甜”食,否则会使人体内负担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中国除夕有哪些风俗2
  春节的意义
  过春节,是对和平、友谊和亲情的检阅和激励,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祷。春节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文化、东方文化,受人喜爱,深入人心。如今,春节不但深入*人心,还深入了外国人心。重家庭、重亲情,*人、外国人都一样。在一些有*人的国家和地区,外国人也同*人一起过春节。
  除了原来的几千万华侨华人和留学人员,还有更多的*人在走出国门,也有更多的外国人来到*。人的进进出出,势必促进文化的进进出出,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东西方互相吸收文化的精华,取长补短,凡是健康的、文明的`就是世界欢迎的。
  文化交流使世界更文明,生活更多彩。春节的魅力是*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的春节,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是送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
  春节的社会意义在于趋利避害。春节与立春到春分的震季相重合,正是《新太极图说》中揭示的自然规律:阴金(病菌)盛于阳木(东方、震季)的季节,病菌易大量爆发。人们选择燃放鞭炮驱赶病菌这一恶魔,以顺利度过险恶年关。人们贴春联、穿红衣、向大火以期镇魔降妖(阳火盛于阴金,在这里阳火平衡阴金)。家人团聚,以家族力量应对自然灾害,增强社会凝聚力。这一切具有种族延续的社会意义。由于阴金(病菌)盛于阳木(声波),所以震季应严禁歌舞,选择危害程度低的器乐、语言类节目进行娱乐,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春节的饮食习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除夕节有哪些风俗 (菁选2篇)(扩展2)
——除夕夜的风俗有哪些 (菁选2篇)
除夕夜的风俗有哪些1
  1、除夕吃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如果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2、除夕不汲水
  过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黄昏前“封井”,给水井加上木盖,供奉糕点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开盖复用。
  3、除夕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4、除夕给压岁钱
  古人对压岁钱非常讲究。所用铜钱要大钱、新钱,再用红绳穿成各种形状。有的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有的则穿成鲤鱼、如意、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龙”、“钱余”之意,以期带来吉祥如意。除了长辈送小儿“压岁钱”之外,有的地区还有送“压岁果”的习俗。除夕夜,长辈会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边,取“吉利”寓意来祝孩子来年大吉大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压岁钱”更为直接纯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红包装上红红的票子,然后分给孩子,讨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5、除夕踩岁活动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6、除夕守岁
  除夕夜守岁也是一项流传久远的习俗,早在西晋《风土记》中就有明确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岁。”传说守岁是为了防止一种独角兽的侵害,而这种独角兽最怕火光、红色和声响,所以人们就在除夕夜穿红衣、点红灯、贴红纸、放烟花炮竹,焚香祈祷,彻夜不眠,也就有了“守岁”习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高烧银烛,畅饮松醪,坐以达旦,名曰守岁,以兆延年。”
  许多地方也称除夕夜叫“吉祥夜”。在这个晚上,无论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说吉祥话,不可说晦气话、脏话和不敬之语,否则一年都要倒霉。因此,欢欢喜喜、和和气气、团团圆圆,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题。
  7、除夕要开灯睡觉
  除夕晚上睡觉的时候,是不能关灯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关灯。除夕整个晚上,家里一般都不关灯,特别是供养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关灯。
  8、除夕忌打碎器物
  除夕还有忌打碎器物的习俗。民间认为如果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则意味着新一年会有“破运”。有时不小心在这天打碎杯盘,长辈会抓紧用红纸包起来并口念“岁岁(碎碎)平安”等吉祥语来补救。民间认为,将红纸包起来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灾难。所以,人们在除夕这天为了博个好彩头,都会慎言谨行,以求得一个吉祥如意年。
  9、除夕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10、除夕贴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除夕夜的风俗有哪些2
  春节大年初一习俗1、给压岁钱
  过年给孩子一些压岁钱是*的传统民俗。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在*,关于压岁钱的来由,民间曾有一些流传甚广的故事,比如说古时候有一个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来祸害小孩。于是人们就点亮灯火通宵不睡,并把铜钱放在孩子枕边以避邪,这就是“守祟”、“压祟”,后来也称为“守岁”、“压岁”。
  春节大年初一习俗2、不杀生,不扫除
  每逢过年,都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习惯要遵守,俗称年禁。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一年运程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比如大年初一这天忌杀生,因为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大年初一,禁忌特多:不能挑水(除夕那天得把水缸挑满)、不能扫地(即使爆竹纸、果壳纸屑撒遍地,也不能扫,说是把“财神”给扫掉了)、不能相骂、不能打架、不能打碎器皿(意为“和和气气”),见面须说贺年吉利话……
  春节大年初一习俗3、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放三枚叫“连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禄寿禧”;放五枚叫“五福临门”;放六枚叫“六六大顺”……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人人见面互道一声“新年好”,这新的一年也就开始了。
  春节大年初一习俗4、拜神
  同时正月初一也是拜神的日子,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去庙里烧香祈福,以保一年的顺利平安。正月初一这天,广州街坊会凌晨祭祖拜神,起床焚香、放炮仗,意为“抢春”。海口人初一拜神祭祖也是很有讲究的,先摆好酒和茶,事先要准备好鸡、鸡血、鱿鱼、猪肉等食物,鸡血要摆放在鸡身上。给祖先像上三炷香后就可以开始祭祖了。祭祖完后,红红火火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春节大年初一习俗5、吃斋
  吃过了年三十的大鱼大肉后,初一当天第一顿饭,全家人却要吃素食。“斋”与“灾”同音,而吃斋也意味着“吃灾”,将新的一年中的各种灾难全部“吃掉”,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初一午饭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一锅“罗汉斋”,寓意这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天吃完,往后就可大鱼大肉,祈求来年顺利,所以有“年初一吃斋,胜过吃一年斋”的说法。
除夕节有哪些风俗 (菁选2篇)(扩展3)
——除夕守岁有哪些风俗 (菁选2篇)
除夕守岁有哪些风俗1
  “腊月三十过大年,大盘饺子庆团圆”。大年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所以又叫“除夕”。这一天有许多民俗活动,如包饺子,吃年夜饭,放爆竹等。但是守岁是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守岁指的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它的俗名叫“熬年”。为什么叫熬年呢?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
  相传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人们为了躲避年兽,三十晚上,早早关门不敢睡觉,且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做好晚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吃光了一村子人,唯独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小孩,在院里点竹子在玩,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每至年末,家家户户就贴红纸、挂红灯、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自此以后,守岁和吃年夜饭就逐渐成为了除夕的传统活动。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三十都外出工作,不回家过年。畅畅也想告诉大家,工作再忙,也要一家人一起吃一顿年夜饭。
除夕守岁有哪些风俗2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
除夕节有哪些风俗 (菁选2篇)(扩展4)
——结婚风俗流程有哪些 (菁选2篇)
结婚风俗流程有哪些1
  结婚流程!
  1、婚礼前天下午,男方家带管家来与女方碰面,商议当天结婚细节。
  2、婚礼前天下午,新娘的妹妹要去新郎家贴窗花,收礼金。
  4、结婚当天,迎娶,又叫“迎亲”、“娶媳妇”,等于“六礼”中的“亲迎”。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大早来女方家娶亲,车队要绕圈城行走,不可走回头路。
  5、新娘妆毕,要怀揣一方小镜子,以“避“凶光。等待迎娶,同时要将准备的糕饼吃下。
  6、迎娶的队伍到来后,女方的家门往往由新娘的妹妹或女友们紧闭、关锁。一方面显示女方家族的尊严,另一方面是故意捉弄迎亲者。迎亲者怕误了时辰,只有付“开门钱”了事。
  7、进门后,女方设筵盛情款待。招待女婿时,除一应酒菜外,还有薄饼一样主食,当新女婿的一定要“偷”十几张饼、几双筷子和一些酒器,当地人称为“得富贵”。
  8、丈母娘捧茶给新郎,并接收喜钱。
  9、小舅子换新郎新娘花,并接收喜钱。
  7、新郎见到新娘后,困难又来了~新娘的鞋被家人早早的藏了起来,新郎需要找到鞋子,才能进行下一步。
  8、逗新郎环节,节目各不相同。
  9、经过重重考验,终于可以迎娶新娘了!但是,先娘子不允许落地,得新郎一路背回家哦!
  10、在新郎通过重重考验的同时,丈母娘还有一项工作——熏车。(丈母娘手拿香,围着喜车左转三圈,右转三圈,之后再打开车门,将车内也熏一遍。)熏车结束,丈母娘接收喜钱。
  11、新娘上车,车队启程。迎娶队伍要随带红布或红手帕,路遇别人家的嫁娶队伍时,双方要互换“针线”或互丢红手帕,即新娘的女红消灾。
  12、新娘弟弟陪同,与陪嫁物品一起,俗称“拎皮箱”,到婆家后再将皮箱打开,俗称“开皮箱”,并收取拎箱红包和开箱红包。
  13、到达男方家,新娘被新郎背至床上,新娘坐上提前准备好的红被子,然后喝过红糖水,吃过糕面后,方可下地。
  14、宴请男方宾客,新人敬酒。
  15、未入洞房前,必请一位父母双全、丈夫健在的妇女到新房中为新郎新娘安放被褥。并将一把五色粮撒到褥下,赶个五谷丰登的吉利。床头下放几颗红枣,意思是早(枣)生贵子。枕下放几粒花生,意思是男孩女孩“花”插着“生”。
  16、晚上亲朋好友闹洞房。闹洞房的人越多越好,人越多越显出自己的体面和光荣。俗话说:“新妇三天无大小”,这一天,不论男女老幼都可入房“看新媳妇儿”,逗引新娘,不管荤的素的一起来,有意是尽量使原本羞羞答答的黄花闺女变成大大方方的泼媳妇。
  16、最后,还有人潜伏洞房窗上窃听新郎新娘说私房话,俗称“听房”。
  回门即女儿偕女婿回女家认门拜亲。回门的时间各地不一,古时是结婚第三日、第六日或七、八、九日,也有满月回门省亲的。春秋时期就有回门之俗,后代沿袭至今。由于“回门”是新婚夫妇一块回门,故称“双回门”,取成双成对的吉祥意。回门时,旧俗规定新娘走在前面,返回男家时,新郎走在前面,因为这次回门是女儿新嫁后第一次回娘家,有的又称“走头趟”。在“双回门”后,一般不准在岳家过宿,必须当日返回男家,因为旧时有新婚一个月内不空房的风俗。
  1、新人回门,好事的大兄嫂、小姨子常在饺子内包以辣椒等物,以耍笑新郎。
  2、女方宴请亲朋好友,新人挨个敬酒认亲。
  3、返回婆家,结婚流程到此结束!
结婚风俗流程有哪些2
  订婚:
  首先男方需要准备如下:
  1、聘金:根据地域差异1万、6万6、8万8、十万零一(寓意十万里挑一)、百万不等。
  (据了解,唐山聘金一般为3万—8万,山西聘金一般为6万—10万,河北聘金一般为1万-3万,天津聘金一般为5万-10万)
  2、金饰(戒指、手镯、项链等),俗称“三金”
  3、订婚戒指(钻戒一只)
  3、礼饼
  4、十全十美, 双份。(囍盆、牙膏、牙刷、牙杯、针线、顶针、镜子、皂盒、梳子、手绢)
  5、酒水牲礼(酒一瓶、洗手鸡一只)。
  女方需要准备如下:
  1、抬礼品礼:给帮女方抬男方行聘礼品者的'红包礼。
  2、甜茶。
  3、甜汤圆、点心。
  4、招待男方宾客的酒席。
  7、回赠男方的礼品。
  订婚程序:
  通常来说,订婚着重女方的礼俗,结婚着重男方的礼俗,不过现代大多由男女双方协商合意即可。以下为一般礼俗,可视实际需要或地方习俗,酌情增加或省略。
  1、订婚当天,男方将「行聘礼品」以二、六或十二个红大盒装盛。
  2、男方亲友将甜茶喝完,并将红包置入杯中。
  3、准新娘出堂收茶杯(过程和敬茶同)。
  4、奉茶完毕,接着进行「戴订婚戒指」(或手指);将金、铜戒指以红线相系,取夫妇同体同心之意或以钻戒代替。
  5、女方准备高椅、矮椅各一张
  6、准新娘入座,脸朝客厅大门,向外而坐,两脚踏在矮椅上。
  7、准新郎站在在准新娘在右边,面对准新娘。
  8、准新娘伸出右手,准新郎右手拿戒指。
  宴请注意事项:
  举行完以上订婚流程后,女方家亲男方家以及女方诸位亲戚吃宴席,准新郎挨个拜见女方亲人,并接纳亲人给准新郎准备的见面礼金。
  转天,准新娘要由伯母或者姑姑陪同,拜见男方亲友,吃宴席,并收见面礼。(此时,男方注意要准备红包给女方的陪同每人一个。)
除夕节有哪些风俗 (菁选2篇)(扩展5)
——过年的风俗有哪些简介 (菁选2篇)
过年的风俗有哪些简介1
  春节有哪些习俗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画、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烧炮竹、烧烟花、掼春盛、年例、祈福、逛庙会、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传统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春节的由来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传说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春节是家家户户团聚的日子。关于过年还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长时间住在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噬牲畜伤害人命。所以每年到除夕这一天,村里的人就带着家眷躲避年兽。
  这年除夕,“年”兽闯进村。它看到一户人家烛火通明,门贴大红纸,“年”狂叫着扑过去。接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不敢靠近。这时,院门大开,只见老人身披红袍在院中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走了。这事很快就在别的村里传开了,大家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过年的风俗有哪些简介2
  祭灶:农历十二月廿三/廿四日祭灶。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扫尘: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作“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
  贴年红: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传统的过年习俗,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守岁: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岁到来。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古时北方一些地方守岁习俗主要为熬年夜,如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说:除夕之夜大家相互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压岁钱:压岁钱,年俗之一,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在历史上,压岁钱是分多种的,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派发给晚辈,表示压祟,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另一种就是晚辈给老人的,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可追溯的最早压岁钱文字记载在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
  游神:是传统贺岁习俗之一。游神,又称圣驾巡游、游老爷、营老爷、游菩萨、游神赛会、年例、迎神、迎年、游春、行香、菩萨行乡、抬神像、神像出巡等等,是指人们在新年期间或其他喜庆节日里,又或诸神圣诞的这一天,到神庙里将行身神像请进神轿里,然后抬出庙宇游境,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平安。主旨是酬神、消灾、祈福等。游神沿途伴随有锣鼓、唢呐、神偶、舞狮、舞龙、飘色、标旗、游灯、八音、杂技及乐队演奏等丰富多彩艺阵表演。是集拜神、祈祷、欢庆、宴客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
除夕节有哪些风俗 (菁选2篇)(扩展6)
——阿昌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菁选2篇)
阿昌族有哪些风俗习惯1
  阿昌族--历 史
  在汉文史书中,除称其为"阿昌",还有"峨昌"、"莪昌"、"俄昌"等称谓。因居住地区不同,还有一些自称,如"勐撒掸"、"衬撒"、"汉撒"等。其先民很早就生活在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约在公元13世纪,经过多次迁徙,逐渐定居到现在聚居的地方。
  阿昌族人民从驻守边疆的汉族屯兵那里学会了耕种水田、打制铁器的技术,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商品经济有了初步发展。唐宋时期,阿昌族地区属南诏和大理政权管辖。明清时期,一直实行土司制度。解放前,阿昌族地区处于封建领主经济,地主经济已有一定的发展。其时,领主多为傣族土司,地主多为汉人。
  阿昌族--礼 仪
  阿昌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礼仪。有客来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吃饭礼让上座,如客人年轻辈分小可推辞坐边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礼让就接受。
  阿昌族待客有劝饭习俗,无论会喝酒、喝茶否,忌讳客人不接受;遇劝饭时,无论已饱否都应伸双手捧碗相接;双手接递或起身行礼,视为恭敬。通常劝饭是象征性的,通过劝饭讲情说意,乃至唱功饭山歌抒情,表示欢迎客人才是真正的缘由。
阿昌族有哪些风俗习惯2
  拉祜族的丧葬习俗,受到自身世界观的支配。拉祜族认为,世界分为现世世界和彼岸世界,并相信这两个世界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都相同,人类社会就是在彼此世界相互转换过程中延续和发展的。因此,人们不仅重生,而且重视丧葬。根据人的死因将丧葬分为正常丧葬和非正常丧葬,又按死者年龄的大小分为成年人丧葬和非成年人丧葬两种。清康熙《楚雄府志》卷十九说,当时生活在楚雄府境内的拉祜族“遇有死者,不殓不葬,停尸而去,另择居”,没有报丧、吊唁和葬礼的记载。现代拉祜族已形成了独自的丧葬习俗。拉祜族人死后,首先要在家门口鸣放火药枪报丧,入殓后,家人把一根白线的一端拴在一头二三十斤重的猪脖子上,另一端放在死者的手掌上,然后用一盆清水把猪溺死。被溺死猪的肉,家人不能吃,只有亲属才能吃。死者停放在家时,脚朝正堂上方,头朝正堂门。出殡之前,先由“磨八”(巫师)在死者身旁招魂。招魂时用饭一碗,一点食盐,点两支蜡烛,由磨八祷告。然后,两个妇女点着火把,带着殉葬物为死者领路走向葬场。若死者为成年人,等儿女亲友到齐了,当天或第二天就安葬。若死者为老年人,还要为其举行吊唁活动,停尸两三天,表示对老人的尊重。墓地的选择是用鸡蛋卜地法,即当灵柩抬到坟山后,由女婿将米碗里的鸡蛋从自己的胸前向背后抛去,鸡蛋落地处,就是挖坑下葬处。以石垒坟为标记,不立碑刻字。葬式有火葬和土葬两种。多数拉祜族地区有公共墓地和火葬场,一些地方有家庭墓地和火葬场。澜沧一带拉祜族火葬一律用湿柴,由丧家亲属准备,若死者为男性,备用柴堆成八层;若死者为女性,则堆成九层。尸体焚化后又将死者生前用过的物品烧掉。焚尸后第二天拾骨放入棺材,在火葬场附近安葬,个别只将骨灰收拢成堆即告葬毕。老年死者抬到山上火化,晚辈死者则抬下山火化(一些村寨凡36岁以上的人死亡不行火葬)。火化数日后,收骨灰择日而葬。各地拉祜族有举行隔魂和复山仪式的习俗,其内容多为安慰死者,让其安心在彼岸世界生活,让现实世界的人们吉祥安康、人丁兴旺。多数拉祜族节日庆典时在家中祭祀祖先,没有上坟扫墓之习俗。拉祜族对在寨外自杀、溺水或因事故死亡的人视为非正常死亡,就地掩埋,只用死者生前用过的被子等裹尸,不用棺材,甚至砍荆棘垫坑底,以免人间再发生类似现象。
除夕节有哪些风俗 (菁选2篇)(扩展7)
——除夕的古诗句有哪些 (菁选2篇)
除夕的古诗句有哪些1
  1、寒灯短烬方烧腊,画角残声已报春。——方干《除夜》
  2、患难思年改,龙钟惜岁徂。——唐庚《除夕》
  3、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白居易《三年除夜》
  4、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刘长卿《新年作》
  5、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账,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徐君倩《共内人夜坐守岁》
  6、改岁钟馗在,依然旧绿襦。老庖供餺飥,跣婢暧屠苏。载糗送穷鬼,扶箕迎紫姑。儿童欺老聩,明烛聚呼卢。——陆游《新岁》
  7、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文天祥《除夜》
  8、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文征明《拜年》
  9、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科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李世民《除夜》
  10、扫除茅舍涤尘嚣,一柱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霄。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戴复古《除夜》
  11、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来鹄《除夜》
  12、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巴山道中除夜有作》
  13、爆竹声中岁又除。顿回和气满寰区。春风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残蜡烛,旧桃符,宁辞末后饮屠苏。归欤幸有园林胜,次第花开可自娱。——赵师侠《鹧鸪天·丁已除夕》
  14、细草穿纱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15、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杜甫《杜位宅守岁》
  16、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查慎行《凤城新年辞》
  17、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范成大《卖痴呆词》
  18、岁序已云殚,春心不自安。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金薄图神燕,朱泥却鬼丸。梅花应可折,倩为雪中看。——庚肩吾《岁尽应令诗》
  19、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白居易《除夜寄弟妹》
  20、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1、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叶颙《已酉新正》
  22、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春节看花市》
  23、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陈献章《元旦试笔》
  24、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毛滂《元日(玉楼春)》
  25、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26、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27、一宵犹几刻,两岁欲平分。——曹松《除夜》
  28、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王湮《除夜》
  29、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田家元日》
  30、玉关西望肠堪断,况复明朝是岁除。——岑参《玉关寄长安李主簿》
  31、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32、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33、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叶燮《迎春》
  34、休叹流光去,看看春欲回。椒盘卷红烛,柏酒溢金杯。残腊余更尽,新年晓角催。争先何物早,唯有后园梅。——朱淑贞《除夜》
  35、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孔尚任《甲午元旦》
  36、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唐太宗《除夜》
  37、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曹松《除夜》
  38、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唐太宗《守岁》
除夕的古诗句有哪些2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二首
  唐·姚合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谁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除夜
  唐·卢仝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旧国馀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近北峭,风渐向东生。惟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除夕
  明·文徵明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
  除夕
  清·赵翼
  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
  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宋·吴文英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除夜有怀
  唐·杜审言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除夜
  唐·孟浩然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唐·孟浩然
  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
除夕节有哪些风俗 (菁选2篇)(扩展8)
——黎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菁选2篇)
黎族有哪些风俗习惯1
  宴席礼仪海南省黎族招待客人有一套饮食礼仪。用餐时,对男客先酒后饭,对女客先饭后酒。宾主分开对坐。请酒时,主人先双手举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请酒,然后自己把酒一饮而尽。接着,把米酒逐个捧给客人,客人把酒喝完后,主人还给每个嘴里送一口肉菜,表示尊敬。通常,主人只陪客人喝酒,不陪客人吃饭,怕客人不好意思把饭吃饱。
  和解礼仪在海南省黎族地区,有一种和解的礼仪,黎语称为“蕊岔”,意为“给好眼色”。械斗双方,若想停战讲和,言归于好,就各派一名寡妇出面充当调解员。 双方同时也各出一位代表。寡妇先把若干个铜钱投入一盆清水中,双方代表从水中取出铜钱,互相揩抹一下对方的眼睛。然后,互相接过双方的钱往脑后抛掉。最 后,互相敬酒,以示和解。
  播种礼仪海南黎族一般在农历2月春分前后种植早稻,7月立秋前后种
植晚稻。每季插秧前,都得由亩头先摘采带有绿叶的小树枝,挂在自家门口上,然后亩头的妻子身穿新衣服、新筒裙,一大早先在田角插上100株秧苗,并在旁边插上树叶与红藤叶,表示稻魂有主。此后村里一般妇女才可下田插秧。开始插秧第一天,亩头及妻子白天不能躺在床上休息,路上遇到别人也不能讲话。民间认为,白天卧床休息,会使妇女们插秧的速度减慢;同外人讲话,会走漏风声,带走好运,不利于稻谷生长。
  丧葬礼仪在海南黎族,当病人在弥留之际,家中人仍要喂水喂饭,表示孝敬。亲人离世后,以鸣枪报丧,亲友们在一起商量丧葬仪式。寨中亲邻抬猪、挑酒前来相助。给死者洗身换上新衣服,衣服必须反着穿。死者如果是女性,还要在其脸上抹上灶底黑灰,以示生前勤劳,到了阴间会欢迎。
  黎族风俗,生前不做棺木,认为不吉利,人死后,由众兄弟上山伐木制棺木。棺木按黎家习规分为四等,一等棺木用荔枝、黑墨、山丝等好木质制做,使用者丧事以杀牛为祭口,其余三种以杀猪为祭品。二等是用树皮制做,三等是用竹子编制的竹棺,四等是露兜席棺。
  祭礼礼仪祭祖仪式海南黎族人,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要举行民间祭祖活动。这天,各家各户杀鸡买肉并以五色纸剪成纸衣祭祀祖先。晚上,每户人家由小孩在家门口插上几枝香,以祭那起无人供祭的祖先。
  祭稻公稻婆仪式黎族人在每年稻谷成熟时,要举行稻公稻婆祭礼仪式。由“畏雅”(带头犁田人)到每块田里捆扎四根稻谷,象征着稻公和稻婆,上放置一小团米饭,求稻公稻婆吃饱,代为看管守护稻谷,以保佑丰收以及全体村民平安。稻公稻婆平时由畏雅保管,置于谷仓低层,次年收割后,才能将它酿酒分给众人。
黎族有哪些风俗习惯2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陵水、保亭、三亚、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琼中、五指山等县市,其余散居在海南省境内的万宁、儋州、屯昌、琼海等县市,及贵州等省分均有分布。截至2015年海南省黎族人口149万余人 (省政府网站统计年鉴数据),占海南省少数民族人口90.67%。[1]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在我国古籍上很早就有关于黎族先民的记载。西汉以前曾经以
“骆越”,东汉以“里”、“蛮”,隋唐以“俚”、“僚”等名称,来泛称我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其中也包括海南岛黎族的远古祖先。“黎”这一族称最早正式出现在唐代后期的文献上,唐末刘恂在《岭表录异》中就有“儋(州)振(州)夷黎海畔采(紫贝)以为货”的记载。但普遍作为黎族的专用族称,则是在11世纪宋代以后才开始固定下来,并沿用至今。[1]
  “黎”是他称,是汉民族对黎族的称呼。黎族称汉族为“美”,意即“客”,他们以汉人为客人,自己则以土著自居。黎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1]
由于与汉族长期接触,大多数黎族群众都能兼说汉语,通用汉文。在接近汉族的地区和各民族杂居的地方,黎族人民一般都能讲汉语海南方言(指海南地区的一汉语方言,俗称海南话,属汉语闽南方言语言系统),同时黎语也吸收了不少汉语海南方言的词汇,尤其是解放后吸收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新词汇就更多了。过去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1957年党和政府曾帮助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以方便记录黎族语言及文化研究。建国后也逐渐通用汉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人为什么都不长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