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太多了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在前几天发出的为啥大家都不生了的文章中,师妹提到了2022工资水平及生育成本的数据。如今人口负增长已成事实,老龄少子化趋势浮现,这也意味着我国吃人口红利的时代终结。这一点之前也和大家探讨过,很多人表示,现在累…
一大早,被这些消息刷爆了。
#2022年中国人口减少85万人#
#2022中国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
#中国男比女多3237万人#
#中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负增长#
没错,今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我国人口数据。
NO.01
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
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翻了下1950年至今的数据,可以看到上次我国人口负增长,还是1961年。
在前几天发出的为啥大家都不生了的文章中,师妹提到了2022工资水平及生育成本的数据。
当时就有人留言预判,接下来出生率会更低。有人追问,不应该是YQ这三年出生率最低吗?
答案已被清醒网友公布了——
很多东西不是YQ的锅,只是提前被YQ暴露出来了。
所以,时隔61年,面对这历史性的一刻,大家的反应出奇的一致。
“每天工作到十点,吃穿住行都用钱。”
“生娃?哪有钱?哪有时间?”
“35岁找工作嫌你老,60岁退休闲你小。”
“1000万毕业生又嫌多,900万新生儿又嫌少。”
这让人咋搞?
搞笑的是,对于大家都不想生了,前几天又有专家指出,
可以通过取消中考、缩短中小学教育学制2年等手段,缩短教育时间,提高生育率。
就是蛮荒谬也蛮招骂的。
提振生育积极性,不从减负入手,出这损招儿。。。
NO.02
其实从时代的发展趋势来看,人口负增长是必然事件,所有发达国家普遍会出现生育率下降的问题。
只是没想到我们会来的这么快。
如今人口负增长已成事实,老龄少子化趋势浮现,这也意味着我国吃人口红利的时代终结。
那么随之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比如,比较棘手的养老金缺口。
我国的养老金制度是“现收现付制”,说白了就是,
用我们现在交的社保给上一代人支付退休金,将来我们的退休金靠下一代交社保的人支付。
一旦缴纳社保的劳动人口越来越少,我们现行的养老金制度,就会面临极大的兑付压力。
所以近几年我们看到,延迟退休等方案推出。
这一点之前也和大家探讨过,很多人表示,现在累成这样,能不能活到老还是个问题,万一猝死在岗位上,还养什么老。。。
过去大批工人在工厂踩缝纫机,如今这些工人生出的大学生对着电脑做ppt。
每天超长待机,廉价劳动力,可替代性强......这样的人口红利不要也罢。
NO.03
无论是主动转型还是被迫升级,如果能从过去的人口红利时代,向“高精尖”迈进,
于个人于企业来讲,也都不是坏事。
还有人说,今后人口减少,资源多了,不是也挺好?
这可以延伸到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上——
人少了,房子没人要,房价会不会降?
毕竟房价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都不生了,利空房价?
先告诉大家,这个理论放在今后的三四线及县城等小城市是成立的,一二线未必。
房价长期看人口,其中人口的流动性不能忽略。
过去二十年来,我国城镇化飞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县城,贡献了超多刚需购买力。
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6.2%,提升至2022年的65.22%,已快到达长期平稳阶段。
随着城镇化率放缓的同时,三四线及县城等小城市人口流出不断增加,向一二线迈进。
可以看下,过去两个十年县级人口流出地区数量明显增加。
同时,一二线这类大城市人口持续流入。
据统计,我国24个1000万人以上大都市圈,对全国人口增量的贡献率持续超80%。
人口流动更加大城市化和都市圈化,可以预见,未来人口将持续向一二线等核心城市聚集。
接下来的走向,会有点像城镇化率2.0版本。
这种趋势下,总人口减少对房价的利空作用,在一二线城市就未必体现了。
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家也都知道了。人往高处走,往往大城市有更强势的产业,更优质的资源,所以吸引力也更强。
拿北京来说,近五年来,北京经济总量先后跨越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大台阶。
2022年海淀一个区GDP可以破万亿,一个三线城市GDP可以做到多少?
并且北京的资源优势,大家也有目共睹了。
这种情况下,北京的房产就会附加很多价值,所以咱经常看到,明明北京的房子比其他城市破,但还那么贵。
于改善来说,北京是资源最好的北京。于投资来说,北京房产是避险性最强的资产。
所以,分化是一定的。看数据,抛开结构谈总量,无异于耍流氓。
房价这个问题是,开始那个问题也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口太多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