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她对方的朋友圈背景图变黑有一个女的抱着孩子,我问这孩子真的可爱,她说:害羞害羞,我儿子偷笑害羞?


感动中国丨“为了种好粮,俺能不要命” 他是心怀天下仓廪的英雄,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环球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全面脱贫有什么感人的故事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二十一年,我们初心未改!
2022年,又有哪些人感动着我们?
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感动中国》
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有一个响当当的称号——安徽省的“麦王”。
徐淙祥:我1972年开始(种粮),到2022年,(种了)50年。
徐淙祥为什么能够成为安徽“麦王”?他种地的经历要从半个世纪前说起。1972年,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的高材生,他没有留在城里,而是决定回家乡当一个农民。他很少跟人提及,这个决定与他的大伯有关。因为那一年,徐淙祥的大伯突然全身浮肿、皮肤蜡黄,在病床上面对前来探视他的侄子,许久说不出话来。没几天,不到50岁的大伯就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而去世了,这件事给了18岁的徐淙祥很深的刺激。
徐淙祥:那时候农村全部是肩挑手提、人工操作,想提高产量是非常困难的。
那时候的生产技术,农民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小麦亩产至多三四百斤,大豆亩产不足百斤,吃饱都难,更不用提什么营养了。站在大伯的墓前,徐淙祥默默地做出了一个决定。
徐淙祥:外国先进国家小麦(亩产)能超千斤,玉米也超千斤,我想咱都是一个地球,咱们国家只要干起来,也能超千斤。我说我们将来也有这一天,所以我选择了搞农业。
他常说:“为了种好粮,俺能不要命。”在进行小麦高产试验时,从麦苗出土起,不管刮风下雨,天热天寒,他都从早到晚蹲在田里。他用放大镜观察农作物的长势、授粉和虫情,连叶面上的小黑点都不放过,而用笔记本记录刮风下雨的时间、风速、雨量,农作物的生长状态,经年累月,从不间断。就这样,他的农田平均亩产1000斤,超出安徽省单产400斤。很快,他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
2010年起,他牵头成立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他注重科技育种,累计研发推广农业新技术235项,帮助本村和周边2000多个贫困户、上万名农民成功脱贫致富。
如今,徐淙祥一家三代,儿子与孙子都加入了务农的行业。爷爷老徐的黑色放大镜“退役”了,孙子小徐的智慧农业App上线了,祖孙三代在新的时代,成为新的种粮明星。
徐淙祥的孙子 徐旭东: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我觉得我们在搞农业,带领广大种植户一起多种粮、种好粮,这个舞台还是无比广阔的。
徐淙祥: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
《感动中国》颁奖辞
饿过,所以懂得温饱,
拼过,才更执着收获。
种了一辈子庄稼,
现在赶上了好年景。
禾苗在汗水中抽穗,
稻麦在农机下归仓,
珍惜陇亩颗粒,
心怀天下仓廪,
你是泥土上的黄牛,
夕烟下的英雄。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徐淙祥
全面脱贫有什么感人的故事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9日讯(记者 梁木)坚守乡村四十余载,四副担子一肩挑。来自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峪口镇段家湾村,曾一度身兼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村医、乡村教师这四职的刘桂珍,如今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向记者生动讲述了她亲历的山乡巨变。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乡村环境更宜居了。”刘桂珍先用一句话概括了现在的好日子。
党的二十大代表,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峪口镇段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桂珍(受访者供图)
曾经,因为村里没有医生,1977年开始,刘桂珍成了村里唯一的“全科医生”;曾经,因为村里没有老师,1988年开始,刘桂珍成了村里唯一的“全科教师”。1996年,刘桂珍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医生、教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这些身份将刘桂珍和段家湾村牢牢系在一起,让她对这片土地和乡亲们一点一滴的变化都记忆犹新。
“上世纪80年代,看病要走几十里路,生了大病,没钱就硬扛。现在是小病不出村,大病有医保。以前都是在家里给孩子们上课,现在乡里有了寄宿制学校。2017年国家补贴改造住房,房里房外都新修。这些都是已经实现了的‘三保障’。”说起村里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刘桂珍如数家珍,“下一步,我们还会在方方面面再加强,让农民收入更高,向更幸福的生活迈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对此,刘桂珍深以为然。过去,段家湾村是一个自然环境恶劣、没有支柱产业的穷村。刘桂珍经过多方考察,最终决定引入苗木培育产业。她带头在自家地里种下油松树苗,三年后卖出7.5万元。“三分薄地七万元”的效益,一下子激发了村民们的积极性。
如今,苗木成为段家湾村的支柱产业,全村种植多种苗木和中药材百亩以上,每年增收超过40万元。“过去一个人一年收入不到1000元,现在村里人均年收入超过10000元,想吃啥吃啥,想喝啥喝啥。过去白天黑夜都要下地的老人们,现在出门散步都是在锻炼身体呢!”刘桂珍为如今村民的美好生活感到由衷的喜悦。
脱贫不是终点,脚步不会停歇。“村里的河道上过去没有桥,2016年才修建。今年我们把桥美化了一下,为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打好基础。”刘桂珍为段家湾村未来的发展做着盘算,“这样可以带动村民发展农家乐、民宿,拓展更多增收渠道。还有村里的泉水,除了浇地,全都哗哗流走了,非常浪费。我们要把泉水都利用起来,建一个水厂。”
再发展新产业,还要身先士卒吗?面对中国经济网记者的提问,刘桂珍的回答是:“当然!党员必须要带头。不保险的东西,必须我先试,不能让村民冒险。”
行医44年,教书29年,担任段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至今,刘桂珍时刻谨记共产党员要冲锋在前。“如何理解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那就是从人民利益出发,为人民利益拼搏。”她动情地说。
全面脱贫有什么感人的故事3
广西百色起义纪念馆内,珍藏着两张特殊的手绘地图。
上面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铁路桥梁,有的只是一条条曲折蜿蜒的山村小路以及几十个贫困户的具体位置点。
而与地图相呼应的是一页页密密麻麻的驻村日记。
质朴生动的文字,仿佛依然带着那股独属于山村的泥土气息:“今天和后援单位的帮扶干部一起到长沙屯走访贫困户....”
日记的主人黄文秀,我们并不陌生。
她是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是“七一勋章”的获得者,也是《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2018年,刚刚毕业的黄文秀奔赴偏远贫困山村,在广西百坭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然而,一场山洪的爆发,让她的人生永远定格在了30岁。
这位驻村第一书记的故事,戳中了无数网友的泪点:“她是真心在帮村民脱贫,用行动爱着那片土地。”
3年后,我来到广西,亲手翻看了那本驻村日记,感触颇深。
这位外表看似柔弱,实则内心坚毅的女孩,有那么多的感人故事值得去说......
我有一个开明的父亲
1989年,黄文秀出生于广西省百色市的深山里。
那个年代的中国还不富裕,黄文秀所在的村子更是格外的穷,全家的收入来源只有政府分配的七分山林地。
好在,黄文秀有一位十分开明的父亲。
在她1岁那年,黄爸为了给女儿营造教育环境,义无反顾的举家搬出大山。
在父亲的支持下,黄文秀一路奋进,一路优秀,成功考上大学,之后又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了法学硕士。
2015年,黄文秀毕业前夕,黄爸初次抵达北京看望女儿。
在天安门城楼上,一向不善言谈的黄爸主动开口询问起了女儿的未来计划:“马上毕业了,你下一步打算怎么走?”
彼时,黄文秀已经收到了多家大公司的offer,待遇非常丰厚。
“要不我就留在北京吧,在这挣得多,也有发展空间!”黄文秀回答道。
望着女儿略带迷茫的眼神,黄爸不假思索的回应道:“我们不需要钱多,既然你入了党,就应该为党工作,钱是珍贵的,但价值不高,人的生命价值用的好,高于一切!”
留京还是返乡,父亲的话,让黄文秀有了答案。
我还不够勇敢
“如果你不能成为康庄大道,那就做一条羊肠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成为一颗星星。”
离开北京后,黄文秀回到了家乡广西,被安排到市宣传部工作。
2018年3月,全国脱贫攻坚战进展得如火如荼,表现出色的黄文秀再次被组织委以重任,派往百色市乐山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百坭村是广西深度贫困村,全村11个自然屯零散地分布在群山深处。
那里山石遍地,道路闭塞,基础设施薄弱,仅有的几条山路也是蜿蜒陡峭,到了雨季还会出现山洪,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群山深处,交通不便,村民思想封闭,扶贫工作自然举步维艰。
不要说只有1年工作经验的黄文秀,就算是常年奔走基层,拥有丰富经验的老干部,这地方也是一块烫手山芋。
自古越落后的村落越容易排外,百坭村也不例外。
黄文秀刚刚上任第一天就遭到了村民们的强烈排斥:怎么是个女娃娃,还这么年轻,这能干点啥,不会是想跑咱这镀金吧?
每次她挨家上门走访,不是吃闭门羹,就是户主避而不见。
村民班统茂就曾反应道:“对她第一印象就是太年轻,因为她就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小姑娘。”
村民梁家忠也曾多次将黄文秀拒之门外,冷嘲热讽道:“你进门我就关门,我们不相信你,你什么事都做不了,趁早走人。”
除此之外,当地的许多干部也对这个空降的顶头上司不屑一顾,经常不服从管理,还以资历为由进行打压。
但就在村里人以为这个“城里来的女娃娃”要打退堂鼓的时候,黄文秀却咬了咬牙,重新戴上草帽,穿上布鞋,笑容满面地出现在村民家门口。
“我还不够勇敢!”
黄文秀在日记中写道,她觉得只有自己足够勇敢,才能够当好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摆脱贫困。
这个女娃娃难弄的很
一筹莫展之际,黄文秀想起了村支书周昌战,主动到对方家里做客。
虽然周昌战也并不看好黄文秀,但两人拥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那天彼此说了很多交心的话。
他告诉黄文秀:“农村本就是熟人社会,你得让大伙觉得你跟我们一条心,跟你熟了,自然就接纳你了!”
一语点醒梦中人!
黄文秀顿时醒悟,要想有效开展工作,就要想办法跟村民拉近距离。
很快,她就重新拟定了日常工作计划。
百坭村11个自然屯分布零散,有些屯子到村部要走十几里山路,村民们没有手机,更不通网络,有时候办事大老远跑一趟,却时常见不到人,内心自然就会有怨气。
为了应对这种状况,黄文秀决定整顿村部,实行村干部轮值制度。
她先是将所有干事拉到一个小群里,然后安排大家轮流值班,保证群众来到村部,能够第一时间找到人,获取解决方案。
每天没事的时候,黄文秀就去各个屯子串门,与村民唠家常,帮忙扫院子,种油茶,收玉米,摘砂糖橘......
百爱屯村民韦奶奶的孙子已经一岁多,还没上户口,黄文秀连跑好几趟镇派出所帮她办理。
百布屯村民黄美线因丈夫去世,生活陷入窘境,黄文秀就亲自帮她申请5万元贷款,在村头开起小卖部,让她有了基本收入来源。
长沙屯村民梁家忠的两个孩子上大学没有学费,黄文秀主动帮他们申请了“雨露计划”,获得1万元的助学金。
为了更好的融入百坭村,黄文秀还抽空学起了桂柳话,就这样一点点走进了村民的心。
不知从何时开始,大家突然发现,原来那个爱穿连衣裙,喜欢练字画画的“城里来的女孩”已经变成了一个整天端着搪瓷茶杯,穿着布鞋,喝着玉米酒的“山里娃”了。
村民们都说:“这个女娃娃难弄的很,咱可不能再把她当外人了!”
大家看出来黄文秀是真心想干实事,并非“走过场”,他们重新燃起了脱贫的希望。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为了早日啃下这块“硬骨头”,黄文秀亲手画了两张百坭村贫困户分布图,用心标注出每一户人家的名字和位置,带着大家一起想点子,找出路。
她说:“如果不标清楚,我哪天要是自己过来,不清楚贫困户在哪里,那该多麻烦。”
可要想彻底切断穷根,就必须帮助百坭村发展产业。
黄文秀经过多次走访调查,发现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非常适合种植油茶树、杉木、沙糖桔等,尤其是沙塘桔,不仅个头大,口感也十分细腻。
“能不能考虑先把砂糖橘做大呢?”黄文秀当即找到村支书周昌战,诉说了心中的想法。
周昌战告诉黄文秀:百坭村一共种植了500亩的沙糖桔,光那有屯就占了300亩。
可那用屯的沙糖桔,因为缺乏科学管护,产量和质量都不行。
众人商议后,决定让那用屯作为百坭村的致富带头屯,而种植大户班统茂也被选为了致富带头人。
可当地地理位置偏僻,道路极其难走,许多批发商有心收购沙糖桔,却无法将卡车开进来,只能作罢。
要致富,先修路。
黄文秀找到了新化镇党委书记黄保锦,申请帮百坭村开通一条硬化路。
项目很快批下,但因为工程量大,工期长,无法在沙糖桔成熟前完工,黄文秀只能先组织村民对破损路面进行修复改善,确保卡车能够正常通行。
为了实现科学管护,黄文秀还请来了农业局专家和种植技术能手,对村民进行培训,手把手教他们如何种植。
有了技术支持,那有屯仅用一年时间,就将沙糖桔产量从6万斤增加到了50万斤,翻了接近10倍。
之后,黄文秀又为村子接通了网络,修建了电商服务站,然后通过服务站以及自己的私人朋友圈向外进行宣传,很快就成功联系上了好几位批发商。
村民们刚回过神,批发商的卡车就已经开进了那用屯,将沙糖桔抢购一空。
那有屯8户人家,其中就有5户收入超过了10万元。
2018年,班统茂把曾经住了两代人的毛坯房,改装成了二层楼房,这一年成了班统茂一家终生难忘的一年。
有了成功案例,村民们纷纷效仿,干劲十足。
除此之外,黄文秀还为老人申请了新农合医保,让大家看病有了保障;她也为贫困孩子做好了“雨露计划”,帮助他们顺利走进学堂。
2018年年底,百坭村一跃成为了“全镇脱贫第一村”。
如今,百坭村的砂糖橘种植面积高达2000亩,年产量也有230多万斤。
2019年3月,黄文秀驻村整整一年,她发了一条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驻村一周年愉快!”
这一仗,她打的很漂亮。
其实,广西百色市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黄文秀一家前两年也才刚刚脱贫。
黄爸积劳成疾,做过两次大手术,母亲下肢残疾,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家人都靠着哥哥黄茂益苦苦支撑。
全家住在一个半成品的二层小楼里,门窗都没来得及安装,生活电器也只有一台老式电视机。
尽管如此,黄文秀还是义无反顾的离开北京,扎根到了广西的大山里!
意外发生
什么是幸福?
幸福就是:孩子有学上,生病有保障,生活条件好,吃喝不用恼!
黄文秀经常当着众人的面谈论自己对百坭村未来的憧憬。
有人叮嘱她:不要光考虑村里的脱贫事,也该考虑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
她有些害羞的说:好,争取尽快把自己嫁出去。
然而,这些还没来得及实现,一场意外却发生了.....
2019年6月,百色市凌云县一连下了好几天的暴雨,狭窄的山路被山洪冲断,就连灌溉农田的水渠也被破坏。
16日深夜,黄文秀刚照看完病重的父亲,就因为担心防汛安全,想要驾驶车辆返回村子。
一路上电闪雷鸣,黄文秀还没有察觉到异样。
她不停的给村里打电话询问状况,甚至还惦记着第二天的工作会议,直到一辆卡车在眼前被洪水冲走,她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黄文秀心跳不断加快,先后给哥哥和同事发了微信,希望以此来缓解情绪。
就在进退两难之际,一辆警车突然从旁经过,黄文秀仿佛看到了救星,慌忙向警车招手求助。
最后两名民警决定分开行动,一人独自驾驶车辆,将其开过洪水路段,另外一人则驾驶警车,载着黄文秀紧随其后。
可当前面的车子成功抵达安全路段时,后面的警车却没有跟上。
民警急忙下车寻找,呼喊着同事的名字,但茫茫黑夜中,只有呼啸的风声和急促的洪水声回应他。
第二天下午,搜救队抵达事发现场,展开了地毯式搜索。村干部得知消息后,也纷纷前往现场,在心里祷告,期盼着文秀还活着。
可希冀还是落了空。
第三天中午,搜救队在凌云县下游河段,发现了一具女尸,经过指纹比对,遇难者正是黄文秀。
这一天,距离她30岁生日,才刚过去两个月。
村民们得知消息后,有人惋惜,有人捶胸顿足,有人当场落泪......
在黄文秀的追悼会上,来了很多人,有并肩作战的同事,有百坭村村民代表,有专程从北京赶来的老师和同学,还有那些以她为榜样的后辈基层干部....
村支书周昌战眼含热泪说:“我们这帮老家伙没做成的事,秀秀却帮我们做成了!”
黄父的眼眶早已湿润了无数回,却依旧强撑着病体,决心送女儿最后一程,劝告着每一位上前慰问的人。
那场暴雨,冲断了山路,也淋湿了所有人的心,但永远也浇不灭人民脱贫致富的决心。
2019年,黄文秀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最美奋斗者”等称号。
2020年,黄文秀再次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大山的女儿
2022年6月26日,以文秀书记为原型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在央视一套播出。
网友们表示:“虽然早已知道结局,却还是忍不住想见你!”
而早在拍摄之前,扮演黄文秀的演员杨蓉就曾探望过黄爸。
她挽着黄爸的胳膊,轻声询问道:“黄爸爸,您对咱们的作品还有什么建议吗?”
黄爸意味深长的说道:“上映了一定要来通知我,我一定会看!”
在拍摄时,许多百坭村村民专程开车两三个小时前往拍摄地,只为亲眼看看演员像不像文秀书记。
当村民看到杨蓉穿着第一书记的红色马甲,戴着黑框眼镜,扎起高马尾,忍不住呼喊道:“文秀书记,文秀书记....”
村民们该有多想念她啊!
然而,2022年2月24日,黄爸肿瘤突然复发,还没等到作品上映,就永远地离开了,成了这部作品最大的遗憾!
振兴乡村,有你有我
黄文秀在扶贫日记中写道:“我想给百坭村写一首村歌,之后再建设一个篮球场,教孩子们打篮球,还想建一座幼儿园,这样送孩子上学也方便....”
而如今,她的每一份惦记都变成了现实。
村里不但返修、扩宽了道路,还修建了百坭广场,农趣园和各种打卡景地,不少村民购置了汽车代步。
2021年夏天,百坭村修建了第一所幼儿园,取名为“文秀幼儿园”,这是百坭村村民对黄文秀的思念之情。
百色纪念馆也向黄文秀的家人索要了那本驻村日记:对黄文秀驻村扶贫日记的珍藏,就是对黄文秀事迹的珍藏,也是对黄文秀精神的珍藏。
现在,越来越多像黄文秀一样的年轻人,选择奋战在振兴乡村的第一线。
他们选择大山,选择像一棵树一样扎根于此,任劳任怨,步履不停。
这个时代,正是有他们的存在而变得无比温暖,无数贫苦民众的命运也因为他们得以重写。
作者:小郭
编辑:剩草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从侏儒症少年到足球巨星,1/8 决赛1000场破门,梅西是怎样逆袭的
湖北母亲92岁仍下地干活,怕傻儿子挨饿,去世前留下千斤粮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方的朋友圈背景图变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