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界股东说有百分百的股权意味什么之八十的把握,能相信不?


华龙总医院事件折射出的是民营医院集体面临的行业困境。
现实里的商战剧情又一次突破了编剧们的想象。
华龙总医院外景。图片来源:华龙总医院公众号。
8月31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发布一则警情通报称,8月30日,恩施市华龙城停车场的一起刑事案件致使两人受伤。犯罪嫌疑人喻某某已被公安机关控制;龙某某经抢救无效死亡;崔某某正在救治,无生命危险。
据多家媒体报道,被撞者龙某某是恩施当地知名企业家华龙集团董事长龙华阶,其旗下产业涉及茶叶、房产、医疗等多个领域。另一名伤者则是华龙城小区保安,撞人者为华龙总医院股东。
网上流传的一张朋友圈截图显示,喻某某曾经发文称:“不知不觉在华龙医院投资六年多了,虽然我不是大股东,但是对我来说已经是倾家荡产的投入了,现在想起来已经后悔莫及,深深有一种被欺骗欺负的感觉。”
网传朋友圈截图。
根据红星新闻报道,近年来华龙总医院发生了亏损,喻某某想退股,但被龙华阶拒绝,两人产生矛盾。
8月31日和9月2日,时代财经分别致电华龙总医院方面求证,但相关人士均表示“不清楚,一切等待警方通报。”恩施公安局方面则回复时代财经称,一切以宣传部门发出的通报为准。
相关医院先后十次被强制执行
天眼查显示,恩施华龙总医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3.38亿元,有9名股东,第一大股东为恩施华龙城大酒店有限公司,其中唯一姓喻的股东名为“喻宏伟”,持股比例5%。喻宏伟曾经先后投资5家企业,其中有2家企业显示已注销,华龙总医院是喻宏伟目前公开可查的最大一笔投资,投资金额约为1690万元。
图片来源:天眼查
华龙总医院官网信息显示,该医院创建于2018年10月,是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和医养结合于一体的大型社会办医疗机构,是经恩施自治州人民政府同意、湖北省卫生和健康委员会批准建设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是省、州、市(县)三级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和州内30余家保险公司的商业保险定点医院。
医院总规划投资30亿元,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床位4000张。首期已完成投入15亿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可开放床位2000张(其中医养结合1000张),计划年门诊接诊量50万人次以上、住院病人2.5万人次以上、医养结合1000人次以上、体检及健康管理2.5万人次以上、手术量达1万人次。
中国非公医疗医生集团分会副会长谢汝石对时代财经表示,从床位数来看,华龙总医院是大型的民营医院。“一般来说,床位数量能达到1000以上的,即使是公立医院,也算得上是大型医院了,何况是民营。”
但从公开信息来看,华龙总医院的经营面临诸多难题。
天眼查信息显示,恩施华龙总医院有限公司自身风险多达64条,其中先后10次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而被法院强制执行,立案日期均为2021年。
图片来源:天眼查
裁判文书网可以搜索到多份华龙总医院与医药公司、医疗器械公司等的合同纠纷。比如2021年4月,华龙总医院因拖欠货款,被恩施市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向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支付97.1万元及相关利息。
而在2019年,华龙总医院还因为拖欠社保费用,被国家税务局总局恩施市税务局向法院申请执行。华龙总医院方面辩称,医院刚刚开业,每月收入微薄,截至目前各县市医保农合未回笼资金超过1310万元,并承诺医保农合资金到位后会立刻解决所欠社保费用。
社会办医黄昏已至
华龙总医院事件折射出的是民营医院集体面临的行业困境——无力应对公立医院的强势竞争,就诊患者稀少,前期投入的巨额资金难以回本。
2013年12月,国家卫计委、中医药管理局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提出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加快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
社会办医的浪潮由此拉开了序幕。
根据普华永道的报告,2013年全年国内只有26起医院并购案,总金额21.5亿元,到了2016年,并购的医院数量已经上涨至108家,并购金额161亿元。其中,民营医院的并购数量从2013年的23家一路上涨至2018年的99家。
但急着涌入医疗市场的各路资本很快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2017年,有“民营医院第一股”之称的恒康医疗净利润大幅下滑46.32%,2018年和2019年,恒康医疗巨亏13.96亿元和25.04亿元。2020年8月,恒康医疗被债权人申请重整,至今恒康还处于重整过程当中。
而今年5月有消息称,北京国资决定挂牌转让持有的73.13%首都医疗股权,转让底价2.59亿元。首都医疗在2014年由北京国资牵头成立,注册资本为13.6亿元,有国资加持,也曾经风光无限。但2016-2019年,首都医疗分别亏损3.41亿元,2.88亿元,4.97亿元,北京国资遂将其股份降价“甩卖”。
一家又一家民营医院的倒下,使得境内医院投资热度降至冰点。到了2020年,境内医院的并购金额降至119亿元,同比下降44%。
谢汝石表示,近年来资本对医疗市场的热情明显减退。“以前会遇到非常多前来咨询医院收购的人,但最近几年明显减少。不管见到什么医院都扑上去买的那股风潮,已经过去了。”
根据卫健委的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有医院3.6万家,其中公立医院1.2万家,民营医院2.4万家。与2020年3月底比较,公立医院减少76家,民营医院增加1246家。
早在2015年,民营医院数量就已经实现了对公立医院的反超,但从就医人数来看,民营医院数量虽多,但人气并不旺。2021年1-3月,全国医院诊疗达到9.4亿人次,其中公立医院诊疗8亿人次,占总数的85%,而民营医院的诊疗人数仅为1.4亿。
“我们缺乏民营医院生长的土壤。”谢汝石表示。
在他看来,随着国家对公立医院的支持力度加大,公立医院越来越强势,民营医院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其次,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民营医院,尤其是大型的综合医院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妨碍了医院的发展。医院投入资金大,回报周期长,一家医院通常需要5-8年才能收回成本,经营团队和投资团队之间的矛盾也就难以调和。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控股股东两次在高点减持,也让人不禁怀疑,绝味食品的鸭脖是不是不香了?
“这段时间‘好赛道’的大股东纷纷用手中的股票‘回馈’高位接盘的各位股民。”
6月6日晚,在绝味食品(603517.SH)抛出一则股东减持公告后,有投资者在投资平台调侃道。
图片来源:绝味鸭脖官方微博
根据公告,绝味食品控股股东上海聚成企业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其一致行动人上海慧功企业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成广企业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福博企业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计划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减持不超过1820万股,即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96%。
按6月7日绝味食品收盘市值510.54亿元(人民币,下同)计算,此次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拟减持套现的金额将达到15.11亿元。
时代财经6月7日以投资者的身份致电绝味食品证券部,对方表示控股股东减持是因为有资金需求,具体内容以公告为准。
实控人两次套现近40亿
这不是绝味食品控股股东第一次减持套现。
2020年8月31日,绝味食品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上海聚成企业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其一致行动人上海慧功企业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股东计划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6%的股份。
绝味食品控股股东过去一年内的减持情况 来源:绝味食品公告
绝味食品在今年1月4日发布公告称上述减持计划已经完成。在2020年9月23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动人上海慧功、上海成广、上海福博累计减持公司股票 3648.01股,占绝味食品总股本的5.99%,总额为25.59亿元。
绝味食品两次抛出减持计划之时,其股价均处在高位。
2020年8月31日,绝味食品股价创下了彼时历史新高的95.8元/股。而此次控股股东再次减持,也恰逢绝味食品股价处在近期的相对高点。
两次减持背后,绝味食品的实控人成为其中最大的赢家。
根据2020年财报,绝味食品实际控制人为戴文军,也是绝味食品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戴文军通过聚成投资、汇功投资、成广投资和富博投资持有绝味食品27.48%的股份。
绝味食品股权关系图 来源:绝味食品2020年财报
按照持股比例粗略计算,两次减持后,戴文军分别套现7.03亿元和4.12亿元,共计11.15亿元。
上市4年以来,绝味食品从16.09元/股的发行价一路上涨,几度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其市值从上市之时的70亿元飙升至目前的510.54亿元,戴文军的人财富也水涨船高,增长达到近120亿元。
鸭脖不香了?
控股股东两次在高点减持,也让人不禁怀疑绝味食品的鸭脖是不是不香了?
虽然登陆资本市场晚于卤制品行业的另外两大上市公司煌上煌(002695.SZ)和周黑鸭(01458.HK),但绝味食品发展速度非常快。
最直观的数据体现在开店数量上。2014年起,绝味食品以每年超过1000家门店的速度迅速增长。至2020年底,绝味食品在全国已有12399家门店,同期煌上煌和周黑鸭的门店数量为4627家和1755家。要知道,肯德基进入中国40多年才开了8100多家,绝味仅用了15年就开出12399家门店。
大举扩张也为绝味食品带来了营收和利润的上涨。2020年绝味食品营收52.76亿元,归母净利润7.01亿元。其利润是煌上煌的2.5倍,更是周黑鸭的4倍多。
不过,从毛利率来看,绝味食品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据官方数据,2017-2020年,绝味食品毛利率分别为35.79%、34.3%、33.95%和33.48%;煌上煌毛利率为34.66%、34.47%、37.59%和37.80%;周黑鸭则为60.93%、57.53%、56.54%和55.47%。绝味一直处于最低位。
“直营占比越高,毛利就越高。加盟越多,要让给加盟商的利润就越大,因此绝味食品的毛利率是最低的。”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三者在企业销售模式方面各有不同,绝味食品以加盟为主,周黑鸭以直营为主,煌上煌走中间路线,加盟跟直营各占一半。
单店销售能力下滑也在影响绝味食品的盈利能力。从财报来看,绝味食品的平均单店销售额开始下降。2020年,绝味食品单店销售额约为42.55万元,上一年同期为47.22万元。相较之下,周黑鸭和煌上煌同期单店销售额为124.33万元和52.65万元。
想要继续保持增长,继续拓城开店似乎是最现实的解决方法。
6月7日,餐宝典创始人、餐饮分析师汪洪栋在接受时代财经表示,对于绝味食品而言,未来再拓店只能继续下沉,但开店难度可能会更高。“虽然绝味食品20多元的客单价要低于周黑鸭和煌上煌,但仍然会对下沉市场的消费力形成挑战。此外,下沉市场的营销、渠道打法和供应链布局相比一二市场有所不同,成本可能会更高。”
绝味食品的减持计划发布后,资本市场的反应似乎并不强烈。6月7日,绝味食品股价在经历小幅下跌后开始回升,截至收盘上涨1.37%,报83.12元/股。
卤味市场的新故事已经开讲
在卤味“三巨头”还在追逐开店数量等数据的时候,卤味赛道上也有不少新故事在开讲。
一方面,除了周黑鸭、煌上煌之外,实力强悍的跨界选手也开始发起围攻。
近一年来,休闲零食品牌三只松鼠(300783.SZ)、良品铺子(603719.SH)等纷纷推出卤制品零食,包括鸭脖、鸭爪等零食。以淘宝为例,三只松鼠的各类鸭脖月销大多都超过1万,良品铺子为2万,而绝味的销量则在100-2000之间。
另一方面,一批在消费场景、产品品类比传统卤制品更具有特色的品牌也开始冒头。
5月17日,风干辣卤连锁品牌“菊花开卤味”宣布完成1亿元的B轮融资,由万物资本领投,众源资本、不惑创投、浅石创投跟投。2020年,它已经完成了天使轮和A轮融资。
1个月前,主打长沙风味的热卤品牌盛香亭也拿到了腾讯的投资。与其他卤味店多位于街边不同,盛香亭门店选在购物中心等贴近白领和年轻人的场所。根据官方数据,盛香亭计划未来三年将门店数量由目前300家左右提升至近2000家。
受到资本青睐的还有紫燕百味鸡。今年5月下旬,紫燕百味鸡的A股上市辅导工作已经完成。截至目前,紫燕百味鸡拥有超过4000家门店。如果顺利上市,这家主打百味鸡、夫妻肺片的品牌将成为中国第4家卤味上市公司。
不同于绝味食品、周黑鸭头部品牌等将产品定位为居家休闲零食,菊花开卤味、紫燕百味鸡的产品属于佐餐熟食,藤椒鸡、夫妻肺片是不少家庭餐桌常见的下饭菜,也能满足宅文化下年轻人的饮食需求。
另外,与卤味“三巨头”不同的是,盛香亭等热卤品牌,除了有着接近白领或年轻人的选址、明亮时髦的就餐环境和更加丰富的菜单外,“现做现卖”式的生产环节展示,也是其增加客流量和提升品牌力的一大手段。
6月7日,餐饮行业专家、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分析师林岳告诉时代财经,卤味品牌未来的发展,不再是一味地开店,追究门店数量,而是要做出自己的个性,在消费者审美疲劳,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实现突破。
“盛香亭主打热卤,把一些经典食材比如虾滑、牛肉粉、牛肉丸、剁椒鱼等加到菜单里,深耕每一个城市,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做产品,这样就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再比如菊花开卤味、紫燕百味主攻餐桌熟食卤品,这在后疫情时代也是大有可为的。”林岳补充说道。
汪洪栋则对时代财经分析称,目前来看,中国卤味市场非常分散,但同时各个地区卤味产品种类繁多,又容易形成标准化向全国扩张,在此情况下,尽管绝味等头部品牌的市场声量不小,但其他小品牌都还有很多抢班夺权的机会。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股权融资骗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