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每月5000元相当于什么水平多少合适才能实现财务自由呢


  
  作者: 周磊@深度德国 ,财经记者圈专栏作者
  来源:财经记者圈(ID: caiji007)
这篇名为“德国人一年干187天休178天,经济奇迹怎么来的?”的文章是我见过的关于德国的文章中最不切实际的一篇,通篇洋洋洒洒四千五百字, 竟然没有一段话是正确的,甚至标题的前半句就是错的, 读完之后发现标题的后半句也是有问题的。
此文由五个部分组成,假期、薪资、保险、生育、经济支撑。 因为文中出现太多太严重的错误,我又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把它们一一纠正。 所以我只好有目标性的去揪出几个我认为有“代表性意义”的错误加以反驳、改正:
  (一)假期篇:禁止节假日休息日上班
德国人现在要的不是更多的收入, 而是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 生活的质量, 是由这个东西来决定的。 除每周休息两天以外, 每个工人每年享受六周带薪休假。
第一句就是错的。 如果说它对, 那是仅仅针对“失业的崇拜者”而言, 自由时间越多越好。 德国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到今天几乎没怎么涨工资, 通货膨胀却每年都在涨。 大多数职工的实际购买力在下降。 德国失业人数超过两百多万(和其他欧元区国家相比失业率比较低), 与此同时还有六百万到八百万人即便有工作, 但由于工资过于低, 不能保证“有尊严”的生活, 还要向政府申请救助(德文:
Aufstocker)。
2013年的联邦德国大选之后, 黑红大联盟2014年在国会上表决, 并通过在2015年(普遍性)引入最低工资法(德文:GesetzlicherMindestlohn): 以每小时8,5欧元计算。 再者, 联邦德国每年颁布的贫困报道(德文: Armutsbericht)显示: 德国有超过一百万儿童因为家长的月收入低, 每周都吃不到足够的肉食。 如果你是一个失业者或者低收入者,
你可以通过分配自由时间提高你的生活质量吗? 答案很明显不是。
每位职工每年享受六周带薪休假简直是天方夜谭。 一般情况下带薪休假是20个工作日。 第一年上班时还没有那么多或者没有(超过) 30个工作日的带薪休假很少, 不普遍。在个别大型公司里会有, 这个还得和工龄、工种等挂钩。
德国现在的情况是什么? 一年工作187天, 休息178天。 给你算算看, 双休日就102天, 然后再加四十几天的带薪假, 你看差不多就150天了。 还有二十几天是什么? 圣诞节, 万圣节, 复活节。所以在德国, 每个人一年平均要休息178天。
这里更胡扯。德国法律规定员工每年可以获得20个工作日(英国28天, 波兰26天, 奥地利, 瑞典和挪威各25天, 西班牙和葡萄牙各22天)的带薪休假, 但是在某些合同上雇主会给予员工30个工作日(这个也不是很普遍的)的带薪休假。 作者的“四十天的带薪假“是把30个工作日的带薪假和中间的双休日加在一起了。 双休日本来就是休息日, 不能把它算成是带薪休假。
德国的节日大多和宗教有关系, 数量也不少。德国又是联邦国, 因此很多节日的数量和称呼在各个州是不一样的。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 某些全国性的节日不固定在几月几号, 而是某某月的第一个周日, 周一或周五不等。因此会出现这种情况: 节日那天刚好是周末。 我上学每次碰到这种情况都会非常郁闷。心想, 如果节日不在周末那该多好, 不就可以多休息一天吗? 我以前还以为这是巧合,
但是这种巧合每年都会出现, 那它就不是巧合了。某些经济学家对此算了一笔账, 抱怨德国节日太多, 一旦节日是在工作日, 人们一年内会少工作一天。 多一天休息日导致国民经济损失1亿欧元。 现在想想, 某些节日恰好在周末不是偶然的。 就2014年而言, 全德国统一的节日只有九天。 他们分别是:
01。01。2014 新年
18。04。2014Karfreitag 耶稣受难节
21。04。2014Ostermontag 复活节
01。05。2014 Tag der Arbeit 劳动节
29。05。2014Christi Himmelfahrt 耶稣升天节
09。06。2014Pfingstmontag圣灵降临节后的星期
03。10。2014Tag der Deutschen Einheit 国庆节
25。12。2014 Weihnachten 圣诞节
26。12。2014Weihnachten 圣诞节
在各个联邦州中以巴伐利亚的地方性节日最多(在巴伐利亚的奥古斯堡还有个单独的法定城市节日:和平节Friedenstag), 四天, 再加上全德国的九天一共是13天节日, 其中有一天是在周六, 最终也只有12天节日。还有一些节日只有在一个州是法定节日, 在其他州就不是节日。 但也有某些节日同属多个州。
这个和原文作者的20天节日好像有很大的差别。 按照我这样算: 双休日、带薪休假(20到30天。 我已20天为标准。 这样比较公正。 总不能以最多的为标准吧。 那样的话, 失业者的休假日最多, 一年365天都是“带薪休假”)和节日的总和是134天, 并不像他所说的178天。 刚才我提到, 少一天工作日造成的国名经济损失是1亿, 少44天就是少44亿欧元。 这对德国可不是个小数目。
那么他为什么会说德国的休假是178天呢? 我估计他把所有地方性的节日都误以为是全国性节日了。 作为一个关注德国现代化研究者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是非常失败的。 我不清楚他神话德国的动机是什么。 我估计如果德国人看了他的文章也会脸红, 心想, 我们哪有那么好啊? 如果这篇文章在德国发表, 有可能会让他吃官司, 因为他还把德国妇女比喻成生孩子的机器。
  (二)薪资篇
当企业拖欠职工工资时, 一概由国家支付。 企业欠多少钱, 先给职工, 让职工先回家, 然后这个事就变成了国家和这个违法企业之间的事。 然后就让警察局、检察院什么的上。 他们成立了由工会、雇主协会和国家公务员代表各占1/3的各级劳动局。 他们要负责向工人介绍劳动岗位, 提供职业咨询, 促进职工教育, 组织进修和改行培训, 在改行培训期间,
劳动局要为进修和改行培训的工人提供无息无偿的补助、信贷、生活费。
当企业因为故意拖延宣布破产(德文: InsolvenzVerschleppung)而导致不能支付员工工资, 企业经理有可能因此进监狱。 在我的印象中好像还没有发生过有企业欠职工工资的(不排除有发生过, 如果有, 请纠正)事件。
可能我真的是孤陋寡闻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企业里有国家公务员了? 真希望作者在这里能表达的清楚一点, 上文不接下文, 一会说这, 一会说那。 我实在跟不上这种跳蚤式思维。 我怀疑作者自己是否清楚他在说什么。
夫妻分居要给补助
分居也要给补助, 老婆不在一个城市里面, 为了去另一个城市读进修学校跟老婆分居, 国家要给钱的。 还有你要探亲, 路费都是劳动局要给你的。 还有你不想两地分居, 让老婆搬过来, 全家都搬过来, 连用车子把行李搬过来这些钱都是劳动局出的。
这里所描述的不是我真实生活中的德国。 不是完全没有, 而是在极少数的特殊情况下才会发生的。 但是听他这么说好像是很平常似的, 这绝对是假的, 不切实际。
只能加工资不能减工资
在工人工资的变动上, 只能做出有利于工人的决定, 只能加工资, 不能减工资。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减, 企业倒台了都不能减。 最后一次工资, 如果企业破产的话, 就由国家来发给你, 必须要给, 这是没办法的事。 德国建立了一个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张极其严密的社会保障网, 作为社会市场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建立起来。 它保障了联邦共和国公民的生存,
并在他们面临疾病、工伤事故、失业、残疾、衰老以及死亡风险的时候, 提供了广泛的社会保障, 从而使得联邦德国成为战后世界中最大的社会福利体系。
这里也有点胡扯。 我举两个非常能说明问题的列子。
1、90年代初的大众公司职工人数多, 工资相对高。 由于销售量下滑, 大众公司的人事部总监Peter Hartz, 对大众公司进行彻底的改革。 它以保全所有员工工作岗位为最终目标采取以下措施: 1。)每周工作日从五天降到四天。 2。)工作时间从每周每人32小时降到28小时。 通过这种方法大众达到了它想达到的目标:最终没有裁员。 减少工作时间和减低月收入成正比。
假如员工之前的月工资是3000欧元, 现在有可能是2500欧元。 虽然月收入是下降了, 表面上看是职工亏了, 实际不是。 因为他们的实际工作时间也相对的在下降。 可以说, 那次改革获得了双赢的效果。 1。企业不裁员。 2。 现在的大众公司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公司。 那次改革后, Peter Hartz被德国媒体誉为德国劳工市场的革命家。 多年后在施罗德出任德国总理时,
他任命Peter Hartz对整个德国劳动市场进行全面的改革, 把德国僵硬的劳动市场灵活化, 大幅度削弱了社会福利, 限制了领取失业救济金的时间, 提高退休年龄等。 从那时起, 吃社会救济金吃到死的状况成为历史。
2、2008/09年的国际金融风暴爆发之后, 德国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那些外贸, 依靠出口的企业面临非常严峻的问题。 订单一度下降60%是常见的。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的中小型企业是怎么做的呢? 很简单, 企业经理/老板把真实数据搬到桌面上与工会谈判。 要么再过几个月等没订单的时候我们一起手拉手喝西北风, 要么大家现在勒紧腰带, 所有人放弃一部分薪水(包括公司老总在内),
保证企业可以继续运作, 齐心协力挺过这个危难期, 之后再恢复原工资。 一度被很多中国人认为非常死板的德国人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后者。
在此文原作者武汉大学李工真教授的眼里, 德国人竟死板到“同归于尽”的地步了, 这个显然不切实际。 一般德国的中小型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都非常重, 创立或保证就业岗位是企业家的天职。 他们也知道, 一旦企业倒闭便会给国家带来双重负担:企业交给国家的企业税没有了, 同时又增加了政府要承担的失业救济金。
再者, 德国的工会也不是非理性主义者, 仅仅为了自己利益而不顾全大局。假如工会的一意孤行导致企业倒闭, 最终的受害者还是工会会员。 试想, 这种不理智, 捣乱式的工会谁会愿意参与? 他们之所以加入工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理直气壮的罢工让自己再次失业。 德国工会总人数过千万, 但是几乎看不到哪家企业被工会挟持而倒闭的。 当然,
这不等于工会就不会上街游行, 罢工。 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 德国人罢工也是有规律的。 特别是德国经济处于优势期间, 比如今年, 罢工的次数会增加。 为什么? 一个国家的经济好, 企业盈利(利润)就高, 失业率就低, 工会大多都是在这种宏观条件下罢工。 因为他们自己知道, 我如果现在罢工, 企业虽然不爽, 但不会对自己的就业岗位造成威胁。
工会也只有在宏观经济好的条件下有罢工的筹码。 再设想一下, 当一个国家沦入经济大萧条, 所有企业都在裁员, 失业者遍地都是的时候, 你去罢工有意义吗? 当你自己都没有工作的时候, 你还需要罢工吗?
在德国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特点。 工会与雇主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默契。 当德国经济不好的时候, 工会一般不会额外要求雇主加工资。 很多其他欧洲国家, 包括法国, 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工会强迫企业涨工资。 工资大幅度的增长无疑增加了企业的开支, 生产成本, 这又导致很多企业不得不提高它们产品的价钱。 在这种情况下, 法国的产品本身什么都没变,
只不过贵了10%;而同样的德国产品在质量上提高了10%, 价钱没变。 如果你是消费者, 你会购买哪国的产品? 这就是目前德国经济在欧洲独当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不是广泛的社会福利保障导致的结果。
  (三)保险篇
我们来看看失业保险方面, 凡在失业以前三年之内交过至少360天义务保险的工作者, 他只需缴纳费用的一半, 即可领取失业保障金。 如果你是一个有孩子的父母的话, 如果你需要抚养子女, 你可以领取最后工资的68%。 如果要是你不养孩子, 就只能领取最后工资的63%。 但最多不能超过832天, 在这期间, 你无需纳税, 在2年零100天内你是可以不纳税的。
国家的劳动局及各地的劳动局有义务三次向你提供劳动岗位, 和你原来专业相关的, 你可以拒绝, 拒绝了之后他们可以不管你。 不管你之后就把你甩到另一个领域去。 凡无权享受失业保险金的失业者, 你可以领取最后工资的53%。
德国的劳动法堪称是全世界最复杂的。 我自己对此也没有做过具体研究过, 因为他实在太难了。 我只知道在施罗德总理2005年对德国劳动市场做了革命性的改革后有了很大的变化。 李教授所说的- 如果是正确的话 -都是指上个世纪的。 实际情况根本不像他所讲的。 如果某人工作了几年之后成为失业者?这个要看失业者的年龄-他可以获得政府12个月或24个月的失业救济金(另外再加上你是否结婚/离婚,
是否有孩子等众多因素决定)。 这个期限一过, 你只能获得政府提供的最低社会福利(Hartz4)。 这种社会福利和你以前的工资高低是不挂钩的。 因此我敢肯定, 李教授这段话的最后一句是绝对错的。
那么在这个社会中可以生存下来的条件是什么呢?你只要工作过三年, 缴过一年保险, 你就可以吃这个救助, 吃到死。 那当然我们要说, 你工作的时间越长, 你的最后一次工资的数额就越大, 你只干三年可能你的工资的份额是一个比较基本的数字, 但是绝对饿不死你。 所以德国的很多女孩子就是大学毕业之后干三年, 三年工作中交一年的保险费, 然后就嫁人, 嫁人之后老公养家,
但仍有失业保险救济金, 一辈子是饿不死的。 所以德国没有露宿街头的人, 露宿街头的都是外国人。
我读了这段话后有点哭笑不得。我认识的所有德国女人当中, 没有一个女人的人生目标是工作三年后嫁人, 然后在家被老公养着(我好像听说过在中国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段话逻辑上也说不通。 既然工作三年后就可以永远吃失业救济金, 那为什么还非要嫁人呢? 我所认识的德国女性都非常的独立。 让她们在家里被老公养着或永久吃失业救济金是对她们人格的一种侮辱。 我常常会听到她们说:男人算什么,
我自己有能力赚钱, 为什么一定要让他们养着? 很多德国女性追求, 并且达到金钱上的独立, 不需要让人像宠物一样的养着。
露宿街头的德国人到处可见。 我曾经看过一篇新闻报道, 称有几万德国人“离家出走”, 过着“自在”而浪迹天涯的生活。 我做导游时去过大部分德国大城市, 在每个城市的市中心或火车站都能看到很多露宿街头的德国人。 他们坐在一块破地毯上, 身边往往蹲着一只狗陪着, 手中拿着一张写着“我需要钱”或“我需要捐助”的牌子。 有人会问, 你怎么知道他们就是德国人, 而不是外国人?很简单。
他们时常会问路人要钱, 要酒或要烟, 从他们的口音即可分辨出来。 即便在德国乞丐行列中外国人的比列占很高, 德国人和外国人乞丐还有一个小小的区别: 德国乞丐是原地不动的像路人乞讨, 外国乞丐是到处走动着向路人乞讨。 下次有机会你到德国可以注意一下这个细节。
在工伤事故保险方面, 雇员无需缴纳保险费, 一旦发生事故, 由保险机构负责提供全部赔偿金。 一旦工伤事故, 手废掉了, 老板赔钱, 这一招厉害, 所以德国的机器为什么那么厉害, 如果机器太危险了, 老是发生工伤事故, 老板赔不起, 还不如把这个钱省下来造机器。 增加安全性减少污染, 这样多划算。 如果一天到晚赔钱, 老板受不了。
按照李教授的逻辑, 德国机器制造业之所以强, 是因为老板不想让员工在工作时受伤, 以致自己赔钱。 我听过有强词夺理了, 但是没见过这般强词夺理的。 我以前上大学时读国民经济(Volkswirtschaftslehre,简称VWL), 其中有一堂必修课就是德国社会福利保险。 它分五大类: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护理保险, 养老保险和工伤事故保险。
德国的工伤事故保险在1884年就已经有了, 这还要归功于俾斯麦。 他为了打击和削弱当时的社会民主党而立的法。 这些保险一律都是强制性保险。 这意味着, 只要你签了工作合同, 这个保险费直接被政府有关机构(这里是指公立工伤事故保险公司, 还不是政府本身)抽走, 不经过任何员工之手。 现在我离开校园也有很多年了, 许多细节都忘了。 但是据我说知,
如果职员在上班期间受的伤(甚至包括在去办公室或工厂的路上受的伤), 这个费用由工伤事故保险公司承当, 而不是其企业老板。 如果这个费用都由企业老板承当, 恐怕德国现在已经没有企业了。
在养老保险方面, 这里讲的是正常养老金, 前面说的是伤残养老金, 那个不正常。 凡年满65周岁的男性和年满60周岁的妇女, 只需有15年缴纳过一半的保险费, 就等于七年的保险费, 就有权利享受正常养老金, 等于最后净工资的2/3, 任何人都一样, 总统、总理和小学校园幼儿园阿姨是一样的, 每个人都是最后工资的2/3。
李教授又在胡言乱语了。德国的养老金高低是通过一个养老公式(德文: Rentenformel)算出来的。 这个公式除了专业人士以外几乎没人能看懂。 在大学时, 我的教授告诉我们, 如果你想获得正常(不被扣)的养老金, 你必须不中断工作45年。 如果期间不幸失业, 它就会立即影响到养老金。 全德国达到(正常)养老公式指标的人数不到20人。
德国近几年把退休年龄从65增加到67, 现在又讨论要把它降到63。目前的养老金虽然是最后净工资的70%左右, 但是这个数据今后还会在下降。 我的很多德国(他们自己都在25岁到35岁之间)朋友很绝望地跟我讲, 他们今后不期待政府会给他们养老金。 德国政府自己也知道, 政府将来没那个能力支付那么高的养老金。 它希望德国公民除了公立保险以外, 再买一份私立保险。 我还在上大学时候,
很多20岁出头的同学就已经开始买私立保险了(某些私立保险, 还可以获得政府的一部分补贴)。可想而知, 德国人本身也很担心他们今后是否有足够钱的养老。
德国的通货膨胀每年以2%的数度上涨, 但是养老金几乎都不涨, 即便涨, 也只是上涨1%。 这意味着老年人的购买力实际上每年都在下降。 职工还可以通过工会的罢工有时候可能给自己争取一些利益, 但是退休老人就很困难。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养老金每年在缩水, 面对这种冷酷的现实, 期望政府能可怜可怜他们。
还有一点差点忘了。 德国的近两百万公务员是不需要交养老保险的。 德国政府亏欠公务员的养老金已经超过2万亿欧元。 很多经济学家指出, 今后公务员也要上缴养老保险费, 要不然国家根本没那个能力支付这笔钱。
  (四)生育篇:孩子生得越多补助越多
下面这一点更为惊人, 在鼓励生育方面。 每一个有子女的家庭, 不管老公拿多少钱, 一概不管。 不管你的收入状况如何, 你可以享受每个月为你第一个子女领取50欧元, 第二个子女开始就上升为100欧元, 老三就是250欧元, 老四是500欧元, 老五1000欧元, 老六2500欧元, 老七的时候就是5000欧元。 这个钱一直要支付到孩子年满27周岁, 就是每个月要拿这些钱拿到27岁,
这就是德国的制度。
这段话不仅惊人, 简直就是吓人。 我明知道这些数据是错的, 但我还是准备好被嘲笑的心态打了电话给我一个刚刚生完孩子不久的德国同学, 让她亲口告诉我她每月获得多少政府补贴。 事实胜过一切雄辩!
她对我说:第一个和第二个孩子的政府补贴是184欧元, 第三个孩是190欧元, 从第四个孩子起是215欧元。 2016年可能会增加(即便明年增加, 也不可能从215欧元增加到500欧元吧?)。 政府补贴这种儿童钱一般到18岁, 如果18岁以后年轻人在当学徒, 赚的少或者不赚钱, 那么他可以到25岁都能获得政府的这笔钱, 不是27岁。 对残疾青年而言没有时间限制。 如果父母赚的少,
可以继续向政府申请这笔补贴。 中间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我就不一一细说了。 总之, 李教授把德国的社会福利神话了的言辞千万别信。
在德国, 你要做一个全职妈妈完全可以, 就自己养活自己, 就不停地生孩子。 但即使这样, 德国人也不愿意生, 他们用反向思维, 哪有那么好的事, 肯定是个陷阱。 德国这个社会人们要追求的是更轻松的生活, 而不愿意去把时间放在这些事情上。
幸好李教授的发言没让德国妇女协会看到, 要不然会引起民愤。 说什么“要自己养活自己, 就不停的生孩子”。 德国妇女协会的人会认为你把她们不当人看, 只是一个是生孩的工具。 德国妇女的出生率全欧洲最低, 每人平均1,3。之所以这样有多重原因。 如果真如李教授所言, 生到第七个孩子会拿到政府补贴5000欧元, 我相信德国的出生率肯定全宇宙最高。
所以在德国会看到两种人, 一种人, 比如一对优雅夫妻牵着一条狗, 舒适地走;还有这种情况, 一个家庭出行, 爸爸手里拽一个, 妈妈手里抱一个, 老大推车里推一个, 老二推车里推一个, 还有一个孩子流着鼻涕抓着妈妈的裙子, 一家七口一起走。 德国要么就一个不生, 要么就一个大家庭。
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我在德国生活20年, 从来没看过一家七口一起走的。 在德国确实有一种人家里有很多孩子, 那就是牧师。 我认识三个不同教会(新教, 马丁路德教和天主教)的牧师, 他们家分别有四个, 五个和六个孩子。 我和两位牧师家的孩子还是同班同学。 这里我还要说明一下。 那位天主教神父以前是新教牧师, 后来写信给教皇保罗二世, 请求他批准, 想转到天主教。
他之所以有孩子是在出人新教牧师的时候。 据他本人对我讲, 他那时是世上唯一一位有孩子的天主教神父。
在德国有:
一个孩子的家庭: 42%
两个孩子的家庭: 42%
三个孩子的家庭: 12%
四个孩子的家庭: 3%
五个或五个以上的家庭:不到1%
我真的想问李工真教授, 他是在哪里看到那么多德国家庭的一家七口的?
  (五)经济篇
这个福利资助的规模我们再来看看, 联邦政府在这一方面的总支出从1949年的99亿马克, 上升到1978年的3000亿马克。 几乎占了当时国民GDP的30%, 超过了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 即等于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每年对每人支出4838美元。 1988年以后, 这一方面的总支出一直维持在GDP的37%以上。 德国终于成为了一个可以不要国防军但万万不能没有福利制度的国家。
德国的社会福利保险占德国GDP在1960年到2013年之间从来都没有一次超过37%。 最高的是2009, 占GDP的31,5%。 2011占29,4%; 2012占 29,5%; 2013占29,7%。
凭啥我们劳动给他们养懒汉
德国人说, 凭什么我们劳动给他们养懒汉啊?不愿意。 因为德国的经济是一个非常健全的经济, 为什么德国不受这个东西影响, 就是因为德国的发展走向体系化。第一, 不靠盲目的高速。 第二, 不玩金融衍生产品。 第三, 不靠旅游。 第四, 不靠房地产。 那靠什么?靠高端工业品生产制造和出口, 还有武器。 所以它的经济被定义成世界上最健全的经济。 美国的经济都没有它健全。 它不跟你玩虚的。
所以德国这么好的福利制度, 没有把德国搞垮。
又在这里胡言乱语。 德国的军火贸易占德国GDP的1%都不到, 怎么可能依靠它?德国最强大的是它的十几万家中小型企业和其中的近1400家“隐形冠军”。 何为“隐形冠军”?他是指那些不知名, 规模不大, 员工不多, 但是在他们的领域里占世界或欧洲市场前三位的企业。 德国中小型企业才是德国经济的栋梁。 他们创造了大多数的就业岗位和实习岗位, 最重要的是他们拥有巨多的发明专利。
原文本来还有一段。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所以直接删了, 它不值得被我反驳。
写到这里我再回到文中的开头提到过的, 原文标题的后半句也是错的。 为什么呢? 因为纵观全文, 李教授根本没有提到德国在上个世纪的“经济奇迹”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通常德国的经济发展被视为发生在1950到1965年之间。 其实在同一时间的欧洲各国都有类似的“经济奇迹”出现, 不仅仅是指德国。
最后还想说一说我对读完李教授大作后的感想。 我想不通, 作为一名知名的教授为何这样堂而皇之散发关于德国的众多谣言? 他只是想说一些国内人想听的东西, 还是想通过“介绍”德国让中国往这方面发展? 如果世上真有他所说的德国, 不仅是我, 所有德国人也会移民去那个“德国”。把德国这般神话有什么意义?出于好奇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原文作者武汉大学李工真教授是否真的存在。 还真的有。
据说他父亲曾经是六十年代数学院李国平院士的儿子(谁是李国平?)。 网上对于李工真教授的评论和他这篇错误百出的文章有着鲜明的对比。 有网友说:“还不错, 比较幽默, 对德国史很熟悉”;“难得一见的优秀德国史教授, 修选课堂堂满员”;“作为学者, 十足的范儿”;“武汉大学十大名嘴之一”;“作为武汉大学的学生, 若没有听过李工真老师的课,
那真是白来了武汉大学一场”;“武汉大学三大才子之一”。
为什么它们相差那么大我不知道。有可能李工真教授确实是一位功底深厚的德国专家, 这篇文章是有人盗用他的名字所写而已。 此外, 为什么网上和微信上流传那么多关于德国的错误文章, 我想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可以在居住德国的华裔身上追寻。 如果这批人, 也包括我在内, 当他们长时间居住在德国, 获得很多各方面可靠知识后又没有把它与大众分享, 自然而然地提供给那些国内不学无术之士大作宣传,
颠倒是非的机会。 在批评那些有关德国胡言乱语的文章同时, 尤其是华裔人士也应该自我反省。 在骂那些人对德国何等的无知时, 作为华裔的我们是否也该自责? 难道不是因为我们的沉默, 才让他们更兴风作浪吗? 说白了, 我们也是这个问题的一部分。难道不是吗? 在德国, 很多人总是天天骂德国政府这个地方做得不好, 那个地方表现得差, 但是自己却置身度外, 不积极去参与, 大选时也不去投票。
媒体评论家就回复说, 当你们放弃投票权的时候, 你也就没有资格发言来批评政府了。 它们两者在理论上是一样的。
我相信, 在国内研究德国问题的实力派专家大有人在。希望今后能读到更多他们的文章。 我也希望更多的华裔对此积极地发言, 解除两国之间的误解。
  续篇(我对某网友的回复)
前几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某网友对我之前的反驳文章提出一系列的质疑。 既然他花了那么多时间看完我的文章, 又提出众多反驳, 作为原作也想对此作一番解释。 本人特别喜欢这种互动的交流方式。 它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机会。
1、国民产值少工作一天1亿。德国一年在220亿工作日?这估计是大众一年的产值把?
这位同学犯了一个逻辑上的错误。 他把德国每年GDP除以天数(或工作日)来计算每天的GDP。 一个国家的年GDP高低有很多因素, 比如生产力, 货币汇率等。 它不能按天算。 当我看到这个那个数据时, 原作者(一个经济学者)也没有写明他所说的少一天工作日造成国民产值少1亿(或者更多)是怎么算出来的。 他给出的其中一条理由是, 即便是工作日, 整个国家的经济运作还在继续。
比如物流公司延迟一天发货, 百货大楼晚一天收货, 少一天的营业额, 国家晚收一天的税, 很多人少拿一天的工资, 晚消费一天等等, 百货公司少营业一天, 国家少(晚)收一天的营业税等。 如果按照这位同学的逻辑, 那经济学也太过于简单了。
2、薪资篇第一段感觉驴唇不对马嘴, 还是我水平太低看不懂。 企业如果拖欠工资,确实应该是工会联合社保来解决的。
我不知道这位同学哪里看不懂。 如果说不出, 我也无法解释。
3、妻分居的反驳也莫名其妙。 很少见不代表规定没有, 这条规定我也看过。
我都讲了, 不是没有, 而是在极少数情况下才有。 它不是普遍显现。 看来这位同学没有仔细读。
4、 失业保险的反驳逻辑混乱, 估计还是我的水平太低,看不懂。
我肯定且很负责任地说, 这位同学不具备这方面的基本常识。 我一开始就强调德国劳动法(也会涉及到失业金)的复杂性。 普通德国人是看不懂的,包括我在内。 试想一下, 2004年的Hartz改革法先后就修改过70次。 可想而知它有多么复杂。 不是我自大, 而是这位同学根本说不出一点他自己的观点。 仅仅只是批评, 同时又没有具体指出我混乱的逻辑, 因此我也无法解释。
5、工伤部分, 虽然李教授的太牵强, 但是这位同学讲的只是理论。工伤牵涉到失去动力问题, 工伤发生时, 医药费以及如果员工死完的赔付是由保险公司来。 裁掉一个残疾员工是件很难很渺茫的事情, 意味着企业要发放合同工资到该无劳动力员工退休位置。
我当然只能讲理论了。 因为现实的状况总是比理论要复杂。 由于起因不同, 得出的结果也都不一样。 如果讲现实案列, 德国每年发生那么多起工伤事故, 每次都不一样, 难道他还想让我一一举出例子不成?
6、养老金李教授再扯蛋(其实按现状也不能算错), 这位同学的反驳有两个错误。 德国通胀2%是预期值, 实际只有0,25%左右。 另外他对养老金完全本末到位。 德国养老金制度的存在就是为了避免通胀。 你30年后退休拿的养老金是按30年后工作的人缴纳的养老金总额(既30年后收入水平)来分配的。 德国养老金的问题不在通胀而在老龄化上, 老人越来越多,
总额却没有大变化。
这位同学没有看懂我的意思。 2%的通胀是预期值是基本常识, 这个不需要再强调。他说的实际通胀0,25%确实有过, 但是在短期内, 并不是长期。 通胀体现出一种货币长期的保值功能。 比方说欧元在去年, 前年, 前五年, 前十年的平均通胀值是多少?你会发现是在2%上下, 而不是他说的0,25%。
艾哈德总理引入养老金确实是为了保值, 也起到了相关的作用。 今天如果去分析这个问题, 必须要按照实际情况为标准。 在所有经济学的教科书上, - 如果涉及到养老金公式, 既Rentenformel -, 都以40年或45年来计算, 并不是30年。 因为德国的退休年龄偶尔变动, 它也直接影响到养老金公式的算法。 以40工作年为标准, 达到后你会在你个人的养老金公式里得1分。
假如你到退休前的工作年是35年或30年, 那么再算你本人的养老金公式里你获得少于1分, 它也会影响你最终退休金的高低。 当然40年或30年收入平均也是养老金公式的一部分, 也会影响到最终养老金的高低。
他说到老龄化的时候其实我想听他讲更具体的情况。 首先, 德国的出生率最高期是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初。 每年有超过一百万婴儿出生(最高峰好像是1964年, 1,4百万)。 现在只有60万左右, 少了一半。 在2030年那些在高峰期出生的人都退休时, 他们的养老金都是由那60多万人所缴纳的养老税供养的。 很明显这会增加政府的负担。 作为德国政府不能强迫德国人多生孩子。
比较实际的做法是大量引入外来年轻移民, 让他们在德国工作, 缴纳养老税, 增加分配总额。 德国政府正往这个方向做, 但效果依然不那么明显。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让所有公务员都上缴养老税, 但实施起来却很困难。
这位同学有一点没有明白。德国的养老金和通胀是不挂钩的, 但是德国工作人员的工资还某方面是和通胀挂钩的。 关键词: 工会。 我想说的是, 通胀每年都涨, 但是养老金是固定的, 它就是不涨(即便涨, 也比通胀要低)。 在这种情况下, 养老金一直在缩水, 而依靠养老金生活的退休人员的购买力必定会下降。 这个我在原文中讲了。 它们的相互关系毋庸置疑。 因此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
通胀侵蚀了养老金。
今晚就先写到这吧。 再过几个小时就放鞭炮,过年了。不想让自己太严肃。
  版权信息
  本文作者周磊,系资深媒体人,欧洲时报特约记者,在德国工作生活近21年,长期专注德国经济、人物报道,个人微博@深度德国,告诉你真实的德意志!本文系作者周磊授权财经记者圈微信首发,
  想实现财务自由?告诉你一条最快的捷径
  想要实现财务自由,原来有一条最快的捷径。关注“首席理财师”,了解富人一直在坚持的理财方式,和4大铁律,轻松实现财务自由。首席理财师做你最靠谱的理财师,最安全又增值的投资理财规划都在这里。
首席理财师
licai910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http://business.sohu.com/20160916/n468542139.shtml business.sohu.com true ipo观察mp http://business.sohu.com/20160916/n468542139.shtml report 19024
作者:周磊@深度德国,财经记者圈专栏作者来源:财经记者圈(ID:caiji007)这篇名为“德国人一年干187天休178天,经济奇迹怎么来的?”的文章是我见过的"); }

罗振宇,,,芫湖一中的
是的
我知道他是芫湖人
是不是一中不知道
努力吧,凡爷
是一中的
我就做个凡人就行,目标就是不当乞丐,哈哈哈哈
点评:以上是孩子和舅舅的一段聊天记录,孩子心不大,只想平凡一生,目标是不做乞丐。初看要求很低,但细想,不做乞丐看似简单,但也需要有自食其力的能力,至少孩子是独立的,她没想要啃老过一生,还是值得欣慰的。
目标是财务自由
不当乞丐还是太容易,每个愿意劳作的都能达到,财务自由才能真正拥有快乐人生
点评:这段是我针对孩子对自己设立的低要求给孩子提出的建议,我希望孩子能无忧无虑,快乐过人生,仅仅不成为乞丐只要愿意劳作,肯下苦,就能实现,这个要求对于一个最终会拥有本科甚至更好学历的人来说起点实在太低了。
国家投入好的教育资源,家庭付出很多辛劳,共同培养出一个高学历的知识分子绝不仅仅是不做乞丐。
当然作为父母,我们会有自私的小心思,财务自由目前是我能想到的最简单最自私最有挑战性的要求。
多少算财务自由?
点评:这是舅舅的发问,是的看似简单的要求,想要实现却不容易,“多少”,这个标准如何界定才是真正需要思考的。
财务自由是指人无需为生活开销而努力为钱工作的状态。简单地说,一个人的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至少要等于或超过他的日常开支,如果进入这种状态,就可以称之为财务自由。
只要不发生什么重大的灾难,你就可以不用干活也能生活下去,当然如果你喜欢你的工作也可以继续干下去, 或者你可以选择你自 己真正喜欢做的事,而不是为生活所迫地做那些你不乐意却又无可奈何要做的事。
真正的财务自由是什么?
财务自由,就是当你不工作的时候,也不必为金钱发愁,因为你有其他渠道的现金收入。当工作不再是获得金钱的唯一手段时,你便自由了。可以有足够的金钱、时间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例如说:旅游、摄影、写书、或者参与公益事业。
点评:针对财务自由,我问了度娘,得出以上答案。
我得有产生收入的资本,我也好想啊。
比如囤房,可惜手上没有那么多资金
点评:舅舅再次提出自己对财务自由的困惑。
财务自由不是拥有百万千万美元,而是感觉到自由,了 解你自己和你自己所拥有的,知道即使明天因为生病或是公司裁员你丢了工作,你也不会有大麻烦,仍旧可以舒适地生活一段时间,不必发愁立即找工作。
等你年老退休时,也许你的生活不算豪华奢侈,但你可以生活得很舒适,不会欠账。偶尔出去旅行,能自给自足。等你去世的时候,你留给家庭的财富会超过你原本拥有的。
点评:我继续以度娘的答复来回复他的困惑,同时我点出他目下存在的问题。其实孩子舅舅的问题不是没有达成财务自由,而是欲望太大,从而难以实现财务自由。
你想的太大了,所以你很难实现财务自由
人的欲望无止境,一味满足自己的欲望就是永远也无法满足,不过你说得对,财务自由还是需要有资本,就是第一桶金,而后想办法开源,让钱生钱,这样才能在不工作的情况下也有钱可以达成自己想要的,当然想要的一定是切合实际的,如此也就实现财务自由了。
你如今也算是达成了财务自由,不工作完全可以轻松享受生活,唯一不足的是你如今钱生钱的方式不够稳妥,风险太大。
我在你的帮助下也可以算是实现财务自由,因为我的欲望值低,不敢过于小资,我所存在的问题和你一样,风险太大。
哈哈哈,知足就行。
点评:孩子舅舅在我的一番分析文字后发出自嘲的笑声,不管如何,他不再纠结总是好的。人的欲望无止境,常听人说,我这一生不求千万百万,只愿想用钱时手边就有钱用,不必为钱烦忧。其实这就是财务自由的一种体现,然而看似简单的想法要实现却非易事,谁有敢说,自己此生已不缺钱呢?谁又嫌钱多呢?手边的钱谁又不想挣呢?我们一边抱怨太辛苦,没有自由,没有空闲,一边却又心甘情愿的为钱奔波算计。
财务自由,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说说而已,因为人们都是好了还想更好,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找到一条相对稳妥的钱生钱的方法,如此方可高枕无忧。
国家很快会实行延迟退休政策,这对我实在不利,希望能50岁退休,拿到养老金,我也就能保证基本生活费了。
哪有那么稳妥哦?
相对稳妥。
点评:我们的讨论到此结束,我也是俗人一个,所以道理虽然都懂,但我也存在同样好高骛远,人心不足的毛病,谁不想有更好的生活,何况我仅仅是达成了温饱,小资与我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
知足常乐,这是一剂安慰剂,是对无法达成心愿的人的一种自我麻痹,是给予惰性的一个合理解释,安慰而已!
理财规划师:“理财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对于累计财富来说,挣钱只是很重要的一面,但不是全部;有没有理财意识,会不会理财,才是决定财富源源不断增值的根本。
理财是一种生活方式,需要每日精进,理财其实是为了解决钱越来越不够花这一困惑而诞生的,那么理财具体为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1.理财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
“理财”之所以被称之为理财,本质上就是打理或管理家庭财产的意思。
有谁能够准确的知道自己有多少资产、多少负债?又有谁能够准确的知道自己一年能赚多少钱、花了多少钱、存了多少钱?对于一个从来不记账的人来说,肯定是搞不清楚状况的。所以,理财的第一步就是记账,只有通过记账才能准确的了解自己的家庭财务状况。
2.理财让我们的支出更规律
在详细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以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分析账目来找到财务问题的症结,然后有针对性的改善它。例如,如果我们发现应酬性的支出占比过高了,那么平时就要尽量减少外出应酬,多在家里自己煮东西吃。如果我们发现娱乐性支出多,而学习性支出少,那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减少娱乐性支出,而增加学习性支出。
通过这种有目的性的持续改善,让我们的日常开支变得越来越有规律。钱都是花在当花的地方,没有被浪费,然后就能够将节省下来的钱拿去投资,用钱生钱。一个人的生活越来越规律,身体才会越来越健康;同理,一个人的开支越来越规律,财务才会越来越健康。
3.理财让我们更有安全感
一个人有手有脚可以找到工作赚钱,但是他仍然会担心,担心什么?
他担心自己会因为失业而中断收入;
他担心自己或家人生病,自己无法负担高额的医药费;
他担心自己存不够日益增长的孩子的教育金;
他还担心自己年老体衰不能赚钱的时候,没有存下足够的养老金。
而通过理财,我们能够在收入丰厚的时候,为这些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做好充足的准备。即使风险真的到来,我们也能够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平。同时,在我们退休的时候,也能够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老年生活。
4.理财让我们更有目标感
很多人为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于是拼命工作,努力赚钱,挣到工资以后又全部花掉,然后继续努力工作。收入越高,开支也越大,除了疲劳感增加以外,幸福感并没有增加。这让很多打工族对工作心生厌倦,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而理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高的目标:攒钱、存钱,并以获得财务自由为目标。
所谓财务自由,就是通过钱去赚钱,所产生的收入足以抵消我们的日常开支。这时我们既可以选择工作,也可以选择不工作;既可以选择做这件工作,也可以选择做那件工作。我们可以选择不为金钱而工作,去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工作,让钱自然而然地流入我们的口袋。
5.理财让我们实现财务自由
所谓财务自由,就是通过钱去赚钱,所产生的收入足以抵消我们的日常开支。钱赚钱就是我们常说的“被动收入”。
而与被动收入相对应的就是主动收入,我们必须主动付出自己的劳动力和智慧才能获得的收入,也是绝大多数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当然,我们学习理财的目的并不是完全取消主动收入,只靠被动收入来生存。而是要让自己处于财务自由的状态,然后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业,通过这些事业来赚取主动收入。这样,不仅我们的收入会更加丰厚,而且生活也会更有意义,终实现更加完美的人生。
在我国,理财规划已经兴起,从业队伍迅速发展壮大。随着银行储蓄利率的不断调低,传统的、单一的投资方式已不能适应人们的需求,各种投资渠道应运而生,投资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开始凸现,人们对专业理财服务的需求不断看涨。
理财规划提供的服务非常广泛,但具备理财规划专业水准的人才目前在国内普遍缺乏,行业内对取得理财规划师资格认证的需求迫在眉睫。
(来源:中大互联理财规划的财富号 2021-07-19 15:29) [点击查看原文]
相关股吧: 股市实战(gssz)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老金每月5000元相当于什么水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