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电商怎么样 评价南极电商的服务质量和一个电商的用户体验是由什么决定的?

以前我觉得趁着年轻就要多去试错,多去尝试低成本的东西。在股市里面投资也是这样,技术投资,宏观投资,有效市场和成长投资都尝试了个遍。后来看到南极电商这儿跌了一半多,再看它股票基本面感觉就像在看贵州茅台,而且平时自己买南极电商的东西真不少(害,这才发现它是卖“吊牌”的),果断入手了一成仓位,想着再跌再补。南极对我很友好,不到一个月几乎补完了所有仓位,重仓后南极股价一度快要冲到十二块,当时还小赚一笔,结果几天后立马掉头向下,连续下跌两个月,那段时间每个交易日的酸爽可想而知。而且股票越下跌越研究的起劲,越觉得怀疑人生:难道南极电商的水太深,我这种人把握不住?但是年报出来后,我的心定下来了,尽管之后每个交易日惯例的下跌,气的咬牙切齿,心里却想着赶紧发工资补仓。特别是这几天研究了股东会和调研会后一直在纠结要不要上杠杆,后来想着不能违背自己的原则,要做一个稳当的车手,静下心来好好写南极电商分析报告。2020年公司受到疫情的影响导致发展低于预期,不过看着年报依然有些激动。公司在各电商渠道可统计的GMV达402.09亿元,同比增长31.58%,本部毛利率九十多,近三年ROE都高于20%,现金流十分充裕,货币资金接近三十亿,钱太多还去购买了五亿的银行理财(去年更狠,买了十五亿。。),几乎没有存货和借款,三费加上研发费用大概三亿,也不高,现在TTM18.51,但是这样优秀的公司却遭遇了杀估值,杀业绩,杀逻辑,股价跌去了60%,下面我就目前大家聚焦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一、南极电商的商品质量差。质量问题肯定是存在,但没有大家想象那么严重。股东会上老张说的很到位:平台抽查很严格,比如说阿里抽查出来不合格,商品马上下架,质量问题是消费者用脚投出来的,现在的电商,有质量不一定行,但是没有质量一定活不下去。以前发生过质量差评投诉到平台,公司人员从南极飞到哈尔滨专门去解决这个问题。前段时间我看的我看着差评率大概是0.3%左右,那张图片没找到,否则就给大家贴出来了。网上的爆发是从点开始的,线下的爆发是从面开始的。南极电商在点上做爆款主推就是极致性价比。南极商品的售价是成本的一点三倍到两倍,而传统制造业的售价最低是成本的二点五倍,女装更是要高达八倍。既然传统制造业利润这么高,为什么他们不通过降价来增加销售量呢?这是因为传统服装周转天数是170-220天,这就会导致巨量库存,售价如果不远高于成本根本赚不了钱。而南极电商经销商的周转次数少一点二十次,多一点比如袜子一年周转一百次,周转率极高使南极电商的商品即使卖的很便宜也能赚钱。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件商品,质量差不多,但是南极电商的售价仅为其他厂家产品价格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的原因。而且公司一直以来的战略举措和核心优势之一就是高周转率,最近对于跨境销售的指标就是周转率不低于二十。二、南极人价格那么便宜,只能做穷人的生意,low。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用四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道路,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常常可以听到身边谁谁谁又发财了,或者是拆迁,或者是做生意。思想的进步跟不上财富的快速积累,富起来的人们就会去追求奢侈品,去证明自己的水平和所拥有的财富是相匹配的。但是我们看成熟发达国家,大部分中产和高收入家庭(这里不包括资产前1%的人群)都会变得理性消费,典型的如日本的无印良品,普通人会更关心产品的质量和性价比,而且在中国,南极人销量最高的地区就是上海,这难道也是穷人的生意?南极人想往中高端发展吗?那肯定想呀,张总说:公司在三个地方不省钱,1、品牌投资;2、数字化;3、人才。品牌建设一直都是公司发展蓝图中的重要一部分,但是这方面公司近几年的尝试并不是很成功,特别是在女装的发展上退步了不少。公司也计划收购一些中端品牌,想要打造品牌矩阵,这个大方向上没问题,但是难度不小。三、GMV高有什么用,货币化率低不赚钱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想要走的更远一定要有大格局。处于成长期的南极电商扩张的重要性远高于赚钱的重要性,而且去年疫情对工厂冲击很大,这时候保持原有的收费或者提高货币化率无异于竭泽而渔。老张总是说要优先保证自己的客户能赚钱,维持产业链的生态健康。目前来看老张的确也是这样做的。南极电商目前的收费实在便宜,一双袜子才收两分钱,有时候为了帮助客户发展还要倒贴,但是我们想想国外的可口可乐,国内北新建材的石膏板,他们把销售价做的都快比别人的成本价低了,这样别的竞争者还这么来和他们竞争?这样的行业壁垒突破难度系数有多大?而且目前南极电商货币化率低是不是意味着可提升空间大?你想想一双袜子收两分钱,提高30%也才两分六。。四、南极人的品牌已经烂大街了这又是我前面说到的:能炒股的大部分是全社会前20%人群了。以前我没买南极股票的时候还不知道他是卖“吊牌”的,去淘宝买衣服看到南极人和其他白牌价格差不多,而且销量还更高,去看评论差评率也相近,你说这时候我是买一个什么都没听过的白牌,还是去买南极人?南极人的购物群体大都是普通人,不是有些人自己买了一双一块钱的南极人袜子,感觉比不上二十一双的阿迪就觉得南极人垃圾了,作为一个股民咱们得去看看实际销量和差评率不是?而且南极这个品牌虽然是一个弱势品牌,但是在大多数品类产品的销售量都远高于强势品牌,这就是它的一个重要优势:和白牌相比价格差不多,但南极人是听说过的品牌。和其他品牌相比南极人的性价比太高了。而且我观察了好久身边的同龄人,他们用淘宝和拼多多买东西的时候进去直接点“品牌”,就把白牌直接屏蔽掉了,如果你是一个白牌厂家,你希不希望贴一个南极人标牌。一、平台的竞争南极电商的股民绝对是我见到过最操心公司发展的股民了。别的股吧都是人烟稀少,偶尔几个人冒个泡,打打秋风,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但是在南极吧里面可真是热火朝天,大家集思广益,每天为公司发展想点子,做规划,而且不仅仅为公司操心发展,还真刀真枪的去买东西(前两个月下跌的时候我每天的乐趣就是看大家疯狂购物。。),不仅仅自己买东西,还让别人一起买,有人还想问问老张有没有穿南极人内裤?在这里真是蛮有意思的。害,跑偏了,咱们回到原话题。平台的竞争其实好几年前就开始了,不过我们看到南极人依然活蹦乱跳,GMV还翻了好几倍,今年都要走向全世界了,但是平台的竞争产品我还真没听到过几个。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平台实行的是赛马机制,主推第一。比如说今年这种类型的裤子你做到了二十块一条,性价比第一,那平台就和你说咱们俩是好朋友,以后我支持你,但是明年另一家做到了十五一条,那么平台就要和前一家说不好意思了。你要是跟着平台走你慌不慌?这里有人可能要说了:那以后平台改成南极这种模式不就可以了?南极实行的是另一套玩法,南极陪伴着客户共同成长,合作的大部分工厂,短一点三五年,长一点一二十年,是和工厂做生命周期管理的,是真正为了让工厂赚钱服务的。所以南极积累了非常好的口碑,深受厂家欢迎,因为他们相信南极电商是可以和他们一起走向明天的。这也是南极的一个核心优势。这里有人可能要说了:那以后平台改成南极这种模式不就可以了?拜托,你相信一个陪伴你走过多年的人,还是相信一个刚刚劈腿的渣男?二、时间互联太鸡肋,没有价值时间互联本质是一家广告公司,优点是:目前合作的客户很优质,有腾讯,小米什么的(年报上有),时间互联的主要发展目的就是满足收益和现金流,不要求大规模。南极人的商品不仅仅便宜,而且专门找贪便宜的人,怎么找?就要靠时间互联。我们看年报上关系时间互联的介绍:实现应用商店、短视频广告媒体、主流新媒体等全类型媒体覆盖,继续保持在应用商店细分领域的头部优势,近年来,短视频平台迅速发展,用户量和流量快速集聚,诞生出多种形态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告主的关注。短视频平台除具备社交属性外,还通过丰富的内容和创意,为商品和消费者打造丰富的互动方式,正逐渐取代图文形式成为内容营销最重要的战场。今年老张重点提到了全网络平台的扩张,要进入国内196个平台中的180+,这才是时间互联未来真正的战场。顺便提一句,目前抖音快手销售都很不错。三、南极走向食品产业,太危险了,食品出事可是大问题一般看到这种人,我都是直接拉黑的。南极的未来发展已经很清晰了,就是要做以电商渠道为主,基于品牌授权业务,整合供应链上、中、下游资源,向产业链提供高效率的产业服务,向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而扩展方向是绝大多数消费品领域,会蚕食各个领域的中低端产业,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鱼跃医疗研究报告》中说未来鱼跃医疗中低端产品面临的压力可能不是来自医疗企业,而是像南极这样的跨界商家,因为他们的的中低端产品没有强大的科技壁垒,非常容易被突破。南极人不可能停下来,这个世界每一天都在快速变化,你不去颠覆别人,就等着自己被干掉吧,所以老张说南极电商要不成为消费品巨头,要不沦为尘埃。最后我想说一下我对南极电商未来的看法。这一两年我常常去拼多多上买东西,我发现上面的东西是你想象不到的便宜,比如说我随便搜一个电动牙刷,才4.65元,这几块钱要包括邮寄费用,平台费用,人力成本,而且还要赚钱,你想想它的成本价有多低?而这背后就是中国全产业链的优势,中国的传统制造业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这使中国的商品在国际上极具性价比,中国前进一步,发达国家就得后退一步(大家不要妄自菲薄,中国国际上被称为发达国家粉碎机)。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企业可以把中国传统制造业联合起来,一起向全世界开炮,有那个企业或者组织能抵抗住这样的竞争优势?要知道国外的企业做中国白牌的二道贩子都能所向无敌,那南极将来走出去不就是现代武器和冷兵器之间的交锋?况且我们往小了说,只说中国国内,以中国的人口数量和GDP绝对要产生消费品巨头,而且不只是一个,在南极人身上我看到了成为快消品巨头的潜力,更何况它现在没有什么牛逼的对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电商的用户体验是由什么决定的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