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为什么又叫韩非子什么时期?

韩非是王族公子韩非,又称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也是战国七雄之一韩国君王的公子。韩非大约生于公元前280年,这一年是韩釐王十六年。史籍记载“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也就是说,韩釐王就是韩非的父亲。韩非是韩釐王之子、韩桓惠王之弟、韩王安的叔父,妥妥的王公贵族。若论辈分,他和秦始皇相比都高一辈。韩非师从荀子这就又怪了,因为荀子是著名的儒学大家,可作为学生的韩非子学成的却是法家。这是因为韩非在向荀子学习过程中,受其影响最大的是对“人性”之论,他认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如果人没有一种外力,或者没有一种制度,光靠人自觉,根本很难实现社会和谐,与国家强盛。对于这个问题,荀子得出的解决之道是“靠圣人制天下”,而对此韩非则完全不认同,他认为儒家这种靠圣人制天下的思想过于幼稚,圣人只能解决一时,并不能解决长久,。所以韩非放弃了老师荀子的儒家,而主张法家,他总结了子夏、李悝、吴起、商鞅的经验,总结出要实现社会和谐必须通过刑名做为人类行为的底线,只要有了这条底线,那么君主是否贤明,就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君主只需依法行事即可。韩非入秦死于自家学术学成之后的韩非子,堪称才华横溢,他的才学连秦国相李斯都非常佩服,他也承认自己的能力不如韩非子。可惜的是,韩非子在韩国并不能受到重用,他的很多学术著作,韩王也从来不当一回事。巧合的是,韩非子在韩国写的书不知道怎么的就传到了秦国,并被秦王嬴政看到了却被当做宝贝一样,于是嬴政开始心心念念想要得到韩非子的辅佐,甚至还说出要是能够见到这个书的作者,那他嬴政就是死也值得了。从这可以看出秦王是有多欣赏这个韩非子。《老庄申韩列传》载:“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这时候李斯出场了,他与韩非子同门,作为秦相的他必然要给秦王出主意,为了让韩非来到秦国李斯就想了一个办法——攻打韩国,如此一来面对强大的秦国,韩国必然要派人来议和,本来就不受重要的韩非子当然是首选。果然,韩非子立刻被韩王派去了秦国,也开启了他的死亡之旅。《秦始皇本纪》载:“十四年,攻赵军于平阳,取宜安,破之,杀其将军。桓齮定平阳、武城。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韩王请为臣。”然而,韩非“入秦存韩”的外交使命从一开始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有仁义道德的伦理支持,强秦有什么理由留下一个弱韩?这时候,韩非子引以为傲的法家理论,反而成了秦灭韩的最佳注脚。按照法家角力斗狠的丛林法则,在乱世争霸的战国,秦国把韩国的地拿来耕,取韩国的人来为秦国战,不香吗?于是,当韩非“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扞蔽,入则为席荐”,可怜巴巴的求饶时,想必内心是无比绝望和痛苦的。如此痛苦的韩非,也不可避免地随着韩国灭亡而身死!因为那么欣赏他的秦王嬴政,完全懂得韩非帝王术中的“人之情”有多大的政治风险,而任何政治风险都应该不留遗患、毫不留情的去除。所以,韩非必须死。即使没有李斯最后奉送的毒药,他还是不免于死。毕竟,谁也不能免去“人之情”的嫌疑。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韩非和韩非子是同一个人,韩非是他的人名 加上子是对他的敬称,就像老子、孔子中的子一样。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展开全部韩非和韩非子是同一个人。事实上,子只是现在人家给古代人的一个尊敬的称谓。就比如孔丘,因为他的思想非常的超前,所作的贡献非常大,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变丘为子,称孔子。韩非一生虽然短暂,但却留下了不朽的著作与法家的思想精华。韩非子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系统的阐述了法家的治国理论,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具体主张。同时博采众长,将道家的朴素辩证法和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李斯此人,知识渊博,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安民之术。李斯当初在上蔡的时候,做着小官并不能满足他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而是从荀卿学 帝王之术,学成之后便来到了秦国,投奔到秦相国吕不韦门下,很快就凭借出色的能力得到赏识,三千多舍人中被吕不韦选中,虽然只是做 了秦国的小官,但终于有了接近秦王的机会。为秦国出谋划策,建议秦王离间各国君臣。对于六国,还提出了”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得到了秦王的赏识和重用,随后升任为 客卿,李斯给秦王写了一封信,劝秦王不要逐客,秦王果然采纳,随后李斯一路升任到丞相,秦统一之后,李斯又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 轨、文字、度量衡制度。史书上赞扬他:”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二十余年竟并天下“。而当时跟李斯一起在荀子那里学习的还有一个叫韩非的人,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公子,战国后期重要的思想家,先秦”法“、”木“、”势“ 学说的集大成者,他极力提倡封建君主专制主义,讲求以法治国,替代了国君专制的制度。李斯和韩非是同学,后世多认为是李斯害死了韩 非,其实李斯早就说过:”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 如以过法诛之。“李斯杀韩非的出发点不是妒忌韩非,而是韩非是韩国人,当时秦国正在攻韩,韩非身份太特殊必然会阻止秦国攻韩,而韩非回国也会帮助自 己的国家,像韩非这么厉害的人,不管是让他回去还是不回去,都是一个极大的隐患,韩非是早晚要除掉的。于是,李斯出于种种利益考量 就把韩非逼死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非子什么时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