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是什么有风险吗叫集合信托?

})?> 分享到:微信微博QQ在银信合作理财产品被叫停之后,一些信托公司不得不转向技术含量更高的集合信托计划。这依然离不开与银行的紧密合作,只不过这种合作并不违反监管叫停银信合作的规定。近日,由多家信托公司开发的投资于山西煤炭行业的集合信托计划,密集由银行私人银行部推荐给其高端客户,给出的收益率包括8.8%和9.5%不等。这种银信合作模式,银行谓之“代销”。集合信托倚重银行代销“中信私人银行信托产品鑫欣三号,期限一年半,年化收益8.8%,仅募集资金2.2亿人民币,以超过20亿人民币的山西省优质煤矿及焦煤资源作为保证。”8月初,中信银行私人银行的一条产品推荐信息如是表示。其实,鑫欣三号是外贸信托研发的产品,中信私人银行仅为一条销售渠道。但是,不要小看这条渠道。据悉,鑫欣三号信托计划募集资金规模预计为3亿元,外贸信托预计认购8000万元。据第一财经日报《财商》了解,中信私人银行的包销额度为1.5亿元。也就是说,中信代销额度为一半,再加上外贸信托自购的0.8亿元,其他渠道的销售额度仅占0.7亿元。银行私人银行这条渠道的妙用不言而喻。7月份,光大银行的高端客户部也代销了中信信托的一款产品,这款名为“中信·聚信汇金煤炭资源产业投资基金Ⅰ号集合信托计划”,优先级投资期2年(可延长至3年),预期年化收益率9.5%。7月初,监管层口头通知信托公司叫停银信合作,一时间舆论报道让人眼花缭乱,有解读为监管层全面叫停银信合作的,也有解读为监管层仅叫停银信合作面最广的信托贷款和信贷资产的单一信托计划(下称这种方式为“银信合作”)。近日,多家信托公司对本报表示,后一种解读才更符合实际,而私人银行代销信托公司的信托产品应不属于叫停范畴。而这种代销主要体现在集合信托计划上。但问题是,这些被叫停的银信合作,在信托公司发行的单一信托计划中占比达90%以上。因此,一些信托公司与银行目前的合作,实际上被迫走向集合信托计划的代销合作上。单一信托计划与集合信托计划的一个区别在于,前者的信托计划资金只来自一个委托人,比如银行将客户募集到的资金集中到一起,以银行的名义去购买信托计划,那么该信托计划的委托人就只有银行这一家。待产品到期时,银行再将本金与收益返还给自己的客户。而集合信托计划则有很多委托人,包括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等。在这种情况下,可操作性最强的就是当信托公司发行集合信托计划时,银行将其推荐给自己的高端客户。银信合作依赖大,将受很大影响“银信合作未被叫停之前,在银信合作上,信托公司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对银信合作依赖度很大的信托公司,其银信合作占比公司业务可高达80%~90%的,受到叫停政策的影响最大;第二种是一些中小信托公司,希望与银行合作,但银行看不上眼的,它们早前就被迫去研发集合信托计划;第三种是类似于中融信托、中信信托、中诚信托这类大信托公司,它们本身就非常擅长研发集合信托计划。后两者受到叫停政策的影响最小。”某大型信托公司内部人士对本报表示。有些对银信合作依赖小的信托公司,银信合作占比只在20%左右。这位人士还表示,被叫停的信托贷款和信贷资产的单一信托计划,所投资的信贷资产和信托贷款项目,基本都掌握在银行手中,银行担当风险,如果出现意外状况,银行会拿真金白银去填补,信托公司只是一个产品发行平台,基本没有参与到理财产品的设计、管理中;而集合信托计划则由信托公司设计和管理,对信托公司来说,投资风险由自己承担,技术含量高。因此,前者信托公司的收益很少,后者信托公司拿到的收益更高。“以前的银信合作,信托公司仅能获取0.3%左右的利润,而集合信托计划中,信托公司可以拿到0.5%~0.8%。”上述人士表示。另有信托业人士表示,上述说法仅仅是手续费,在集合信托计划中,如果信托公司自己参与认购投资,或者管理产品获得超额收益,还会提取一定的收益提成,增加自身在集合信托产品中的总收益。一些信托公司望扩大与私人银行合作“未来,我们会更加重视与私人银行的合作,私人银行产品收益是银信产品收益的10倍。”日前,北京某小型信托公司人士对媒体表示。虽然有提升利润和研发能力的好处,但上海某信托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表示,银信合作被叫停,负面影响还是大于正面影响。这主要牵扯到两个原因,一是信托公司高端客户资源少,二是信托公司发集合信托计划的规模受限,无法与银信合作相比。“一个信托计划购买起点是100万元,300万以下的委托人不能超过50人,300万元以上则不受此限制。个人投资者中拿出几百万买一个信托产品的人数是不多的,所以信托计划的规模往往做不大,按最低来算,50人每人投资300万也才1.5亿元。但以往银信合作的单一信托计划则不受此限制,银行客户的购买起点5万元、10万元就可以了,再把这些钱集中起来以银行作为单一委托人,这样一个信托计划的规模往往可以做到几十亿元。”上海一位大型信托公司内部人士表示,银信合作的量非常大,据他估算,现在发集合信托计划,需要至少做到以往银信合作时规模的50%才能保证有量,这个任务显然艰巨。在高端客户资源上,北京一位信托公司人士对本报表示,由于信托公司近几年对银信合作依赖度较高且时间长,因此自身对高端客户资源的开拓有限,现在发集合信托计划,转型做自主管理型信托还很难。“高端客户资源很可贵,银行是最重要的渠道。”在寻求银行做代销渠道时,信托公司不得不面临多重困难。“银行会考虑存款规模,客户购买信托公司产品,会降低其存款规模,银行还担心客户流失问题。”即信托公司很可能将银行客户发展为自己的客户。两位银行私人银行部人士对本报表示,虽然双方可以合作,但银行却更趋于谨慎,因为要严格挑选信托公司,对信托公司的产品风险会更加看重,慎之又慎。“比如今年以来信托公司做得最多的就是房地产信托,但我们私人银行分部一单都没有做,只对股权质押的信托产品有兴趣,风险可控一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托是什么有风险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