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下大神,理 财 魔 方上的基金好还是理财好投资工具怎么找 在哪里?


★★
神秘、投机、高风险、高不可攀?也许这就是对冲基金给你的印象。但这就是对冲基金吗?对冲基金到底是什么?对冲基金怎么买?对冲基金怎么赚钱?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的区别,这些问题你都清楚吗?如果你也多对冲基金感兴趣,那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对冲基金到底是什么?对冲是什么意思对冲是什么意思?对冲基金怎么赚钱 在没有对冲工具的情况下买股票
条件: 你买10万股A股票,价格是每股10元,共投资10×10万=100万元。
结果一: 股票价格上涨。若一年后A股票涨到每股13元时你卖掉,每股获利13-10=3元,10万股共获利3×10万=30万元。
结果二: 股票价格下跌。若一年后A股票跌到每股6元时你卖出,每股损失10-6=4元,10万股就是4×10万=40万元。
结论: 没有对冲工具,股市中就无法规避股票价格下跌带来的风险。
运用对冲工具的情况下买股票
条件: 在买10万股A股票的同时,购买该股票的一年期看跌期权保护股票价格。假如A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是每股10元,权利金是每股1元,你需要支付1×10万=10万元的权利金。现在的情况是,你用100万元购买了10万股A股票,同时用10万元购买了10万股A股票的一年期期权。
结果一: 股票价格上涨。如果一年后A股票价格涨到了13元,市场价高于行权价,你当然不会行权,因为此时你的股票每股可以卖到13元,你不可能把13元的资产用10元的价格贱卖。这时,你就选择不行权,撕毁期权合约,把10万股A股票在市场上卖掉,获利30万元。别忘了,你购买股票期权花了10万元,因此,净利润为30万-10万=20万元。
结果二: 股票价格下跌。如果一年后A股票价格跌到了6元,此时的市场价低于行权价,你就可以要求行权,把你这10万股A股票以每股10元的价格卖给股票期权卖方。此时,你的股票10元买10元卖,炒股没赔没赚,尽管A股票价格下跌了(4÷10)×100%=40%。但是,你购买股票期权支付了10万元的权利金,还是净亏损了10万元。如果你没有购买股票期权对冲,就净亏损40万元,通过对冲,让你少损失了40万-10万=30万元。
结论: 在买入一只股票的同时买入这只股票的看跌期权,就可以对冲股票价格下跌带来的风险。通过对冲工具,这笔股票交易如果赚,则少赚了;如果赔,也少赔了。
对冲基金的特点对冲基金常用的投资手法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的区别 对冲基金与共同基金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投资者资格
对冲基金的投资者有严格的资格限制,美国证券法规定:以个人名义参加,两年内个人年收入至少在20万美元以上;如以家庭名义参加,夫妇俩最近两年的收入至少在30万美元以上;如以机构名义参加,净资产至少在100万美元以上。1996年作出新的规定:参与者由100人扩大到了500人。参与者的条件是个人必须拥有价值5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证券。而一般的共同基金无此限制。
2.操作
对冲基金的操作不受限制,投资组合和交易受限制很少,主要合伙人和管理者可以自由、灵活运用各种投资技术,包括卖空、衍生工具的交易和杠杆。而一般的共同基金在操作上受限制较多。
3.监管
目前对冲基金不受监管,因为投资者主要是少数十分老练而富裕的个体,自我保护能力强;共同基金的监管比较严格,这主要因为投资者是普通大众,出于避免大众风险、保护弱小者以及保证社会安全的考虑,实行严格监管。
4.筹资方式
对冲基金一般通过私募发起,证券法规定它在吸引顾客时不得利用任何传媒做广告。投资者主要通过四种方式参与:根据在上流社会获得的所谓“投资可靠消息”;直接认识某个对冲基金的管理者;通过别的基金转入;由投资银行。证券中介公司或投资咨询公司的特别介绍。而一般的共同基金多是通过公募,公开大做广告以招待客户。
5.能否离岸设立
对冲基金通常设立离岸基金,其好处是可以避开美国法律的投资人数限制和避税。通常设在税收避难所如处女岛、巴哈马、百慕大、鳄鱼岛、都柏林和卢森堡。而一般的共同基金不能离岸设立。
对冲基金发展情况 对冲基金在海外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目前对冲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达到1.77万亿。对于国内,对冲基金还处于萌芽阶段。不过,由于2011年和2012年市场的疲弱,国内对冲策略逐渐受到大家的追捧。同时,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放开,金融投资品种的逐渐丰富,对冲基金在未来或许迎来较快的发展,中国对冲基金行业有望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给客户带来更加丰富的投资理财工具。
国际对冲基金发展情况
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冲基金无论是数量还是管理资产规模发展得都十分缓慢,市场影响力有限,投资者对其也不甚熟悉。进入80年代后,对冲基金的数量虽然经历多次起伏,但管理资产规模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对冲基金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1950年对冲基金管理资产规模仅为1亿美元,1987年则达到了200亿美元,对冲基金开始成为国际投资领域的重要力量。1992年,索罗斯管理的量子基金成功狙击英镑,使得英格兰银行损失超过300亿美元,此一役也使得索罗斯大赚11亿美元。该事件震惊金融界,对冲基金开始成为世界金融大舞台的主角之一。这一年,对冲基金的数量达到880家,管理资产规模也增长到350亿美元。此后,对冲基金一路高歌猛进,快速发展。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让投资者再一次领略了对冲基金的威力。2004年全球单一对冲基金已超过8000家,管理的资产规模也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12290亿美元。
中国对冲基金发展情况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创新正在大步迈进,对冲策略在中国越来越普及,产品线越来越丰富,投资者对于这类产品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相对比较多的对冲策略是定向增发、市场中性、宏观策略、管理期货、期指套利、ETF套利等等。
2012年,私募基金业绩排名靠前的出现了多只对冲策略的身影。在2012年股市低迷时期,对冲策略的私募基金更是脱颖而出。
根据基金业协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截止到2015年7月底,已经在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7132家。从管理规模来看,私募证券基金规模达到了1.54万亿元。我们统计了自2013年以来每月新成立的私募基金数量和累计基金数量,可以看出自2014年以来,私募基金新增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单月成立基金数量接近1800只,而最近由于股市调整,7月新增基金数量骤减至不足400只。从基金累计成立数量来看,自统计以来,已有超过2万5千只私募产品成立。
我的理财观一:理财是一辈子的事情,切勿打一枪就跑。我的理财观二:理财只能使人慢慢变富,不要心存暴富的心理。我的理财观三:理财要做到两个平衡,一个是对现金流的平衡,一个是对资产配置的平衡。正确的投资理财观非常重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是我思考问题的一贯思路。很多人往往跳过前三问,只关心怎么办,这是比较危险的,尤其是在理财投资中。理财指的是对财务(财产和债务)进行管理,以实现财务的保值、增值为目的。“理财”往往与“投资理财”并用,因为“理财”中有“投资”,“投资”中有“理财”。理财不是让你做苦行僧,只赚不花,靠省吃俭用去做个守财奴;投资也不是赌博,不是零和博弈,不是靠心存侥幸去捞一把就跑。一、为什么理财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有人把财务自由分成了九个阶段)「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一刹那恍惚,若有所失的感觉,不知不觉已变淡。」2. 老子明天不上班。(被动收入大于日常支出)「老子明天不上班,想咋懒我就咋懒,老子明天不上班,不用见客户装孙子。」地主般的人生,不用干活,收收房租和利息,靠睡后收入就可以支持日常开销,是不是很爽。但是日常支出是有大有小,一个月花2000能活,一个月花10万那肯定更香。3. 多么痛的领悟。(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是人活着、钱没了!)还有一个人生规律,却是我们不得不理财的重要原因。在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中有两句台词,看似浅显,实则蕴含着很大的道理。在生命的长河中,人对钱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但是人能赚钱的年龄段却是相对固定的,这是我们不得不理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人要在年富力强时积累足够的财富,以保证自己退休以后的生活质量。所谓理财,是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财富增值,一方面是平滑现金流。很多人认为理财只是赚钱,这是片面的,很多人基金赚钱了就很快赎回来,还自以为是的说“赚钱了不跑,傻啊。” 打一枪就跑的心理是游击战,而理财更像阵地战。这就不得不说平滑现金流这个作用了,我们年富力强时,现金流流进的多,流出的少,属于净流入,等退休后,现金流流入的少,流出的多,属于净流出。我们必须要统筹考虑,通过年富力强时盈余现金流的投资活动,为后续的人生积累更多的财富。无论你多有钱,如果赚一个花一个,那后半生肯定是悲催的,比如拳王泰森,年轻时积累的大量财富,然而被其挥霍一空,如今穷困潦倒。二、理财投资工具常见的理财投资工具分为股票、债券、另类投资、衍生品。衍生品属于对冲工具,是典型的零和博弈,有远期、期货、互换和期权,刚过去的2020年4月底的布伦特原油惊现踩踏事件,收于-37.63美元/桶,很多参与的人损失极其惨重。投资衍生品需要有丰富的知识,敏锐的判断,这属于专业投资者或机构玩的东西,如果不了解,大家绝对不能碰。债券分为国债、金融债、公司债等,其由于收益相对固定,被称为固收产品。债券种类繁多,很多期限较长,需求资金量大,而且交易不活跃,不建议大家直接投资。另外债券在金融课程中也属于比较难的一门课,涉及久期和期限结构等一系列常人不曾接触过的概念,知识门槛也相对较高。另类投资常见的就是房地产,考虑到中国家庭的资产配置已经相对集中到了房产方面,而且房地产价格已经处于高位,从宏观政策来看,房地产已经不具有大的上涨趋势,只有分化的结构性机会,另外房地产投资需求资金较大,而且流动性差,不建议投资。而商业地产一般都是私募机构在玩,个人也只能买买商铺,需要专业性,也不建议投资。再看REITs,这是投资房地产的基金,中国好像刚推出来,中国的REITs我也没研究过,感兴趣的同志可以关注下。还有就是私募股权基金了,投资私募股权你得是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是指达到规定资产规模或者收入水平,并具有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人,其基金认购也有最低限额的要求,属于高净值人群玩的。股票无论从专业性和资金量来看,是门槛最低的。即使门槛最低,也需要相当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如果是技术投资者,你需要能看懂很多线和型,还要有每天盯盘的时间;如果是价值投资者,虽然你不用每日盯盘,但你需要的知识无疑会更多,需要了解经济和行业,需要会财务估值。对于投资小白来说,也不建议直接投资。你可能会说,说来说去都是不建议投资,那理财个鬼啊,只能存银行了。万幸,确实有一种适合一般人理财的工具,那就是基金。基金相当于你把钱交给专业的投资机构,由基金经理代替你投资,基金公司会收取一定的管理费,下面我主要以基金为例帮助大家建立理财投资的一般思维。三、知己知彼关于资产配置理论中,首先强调的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匹配,主体是我们自己,客体是资本市场。在此,客体我们用的是基金,基金分为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和股票基金,下面如无强调,我们指的都是股票基金。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经人做正经事,先把自己的财务状况梳理一下,做个资产负债表。这里面我们先说说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概念是未来自己工资收入的折现值,比如22岁参加工作,这时的人力资本是最高的,就是自己从22岁至60岁退休之间所赚工资折现的现值,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人力资本在一点点减少。再看预期支出现值,我们理财当然是希望以后可以多花钱,所以我们预期支出的现值是比较大的,从上面的资产负债表看,我们的资产不足以cover负债,所以所有者权益是负的。接下来要做的是,我们留些基本的存款需求,把多余存款变成金融资产。假如我们的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是15%,那我们的金融资产就可以像鸡一样慢慢长大。另外由于我们年富力强,现金流是净流入的,假如一年30万,刨除开销10万,净流入就是20万。那一年后的资产负债表的金融资产就变成了45*1.15+30-10=71.75万,这时第二年的金融资产收入就有71.75乘以15%,为10.76万元,已经大于你当年的日常支出10万元了。 随着你的金融资产这只鸡涨的越来越大,比如300万,一年的金融资产收益就是45万,远远高于10万的日常开支了,你可以提升下自己的生活水平,比如把日常开支变为20万,因为这时即使你提升了你的生活水平,仍然不影响鸡的成长,你的鸡下一年会变为300*1.15+30-20=355万。等你的鸡涨到600万,你还可以继续把生活水平调整到一年花30万。这时你的鸡下一年就变为了600*1.15+30-30=690万。这时你的工资收入已经和日常开支持平了。等到你的鸡涨到1000万,你可以把你的生活水平调整到一年花50万,这时你的鸡下一年就变成了1000*1.15+30-50=1130万。这时你的工资收入还是30万,但你已经可以一年日常开支50万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人力资本在一点点减少,而金融资产应该一点点的增加,金融资产产生的收益在家庭收入中的比例也在一点点变大,这是理财蕴含的重要含义。以上只是一种大体的推演,资产负债表大家可以画着玩一下,现实往往是比较复杂的,我们需要考虑以下情况。1 . 收益和风险。高回报高风险,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首先要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股票基金的风险特征是短期风险较大,长期风险较小。从短期看,你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可能性会承担亏损,但把时间拉到5年期,10年期,甚至更长,亏损的可能性就极低了。一般来说,对于年轻人,风险承受能力会高些,建议多配置股票基金和激进配置型基金,对于年纪大的人,建议少配置股票基金,多配置债基或货币基金。另一方面是关于心理上的,有的人天生不喜欢风险,心里承受不了波动,如果无法克服,还是建议买债基和货基。2. 流动性需求要把应急的钱预留出来,不要全部资金入市。看看一两年内有没有大额资金需求,我经常碰到这样的朋友,他们一上来就说,“你就告诉你看好那个,那个涨的快,我就买那个就行了,不用跟我讲一堆道理”,我们总是习惯盯着客体,往往忽略了审视自己。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配置的比例就不一样。如果你明年打算用所有的积蓄买房子娶媳妇,那就不可以买股票基金,否则遇到股市大跌,你可能就要割肉了。3. 投资期限我是建议大家长期持有基金的,只不过要随着自身的情况(比如年龄、自己的收入变化和投资经验),逐渐调整自己的大类资产的配置比例。比如年轻时多买些股基,年纪越来越大,调一部分比例到债基。很多人没有投资期限的概念,入市就是因为最近听说行情不错,想跟着捞一笔。我还是一句话,投资理财是一辈子的事情,这个期限尽量要长,但是考虑到我们需要考虑子女教育和改善居住条件,这些大的预期的资金流出应该标注到自己的投资时间轴上。在此宣传一下我的新书《稳扎稳打:个人投资理财策略》,语言比较通俗易懂,比较适合受过一定教育的工薪阶层阅读,希望系统学习投资理财的朋友可以读读,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也欢迎给我留言!四、系统思考 vs 无脑定投知乎很多帖子上来就告诉大家无脑定投,稳赚躺赢,投资指数一定能赚钱,然后开始晒收益,一顿指导。有人提出微笑曲线,有人拿苦笑曲线去驳斥;有人建议投指数,有人反驳说上证指数3000点就没变过;有人说基金一定要做波段,有人说基金应该长期持有;有人把基金比做战争,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有人认为基金是滚雪球式的财富积累。是不是觉得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也这么认为。上面这些说法要成立都存在一定的假设,市场是复杂的、连续的,既不是微笑曲线,也不是苦笑曲线。你觉得它嘴角上扬了,可没扬多久就急转直下;你以为笑的差不多了,可嘴角一翘就翘了很高,而且两三年都不下来;拿1年期来看,好像是微笑曲线,可时间拉长到3年,怎么又变成了苦笑,再拉长到5年10年,你发现既不是微笑也不是苦笑,是情绪飘忽不定的表情帝。我还是建议大家进行系统的学习,形成系统的思考方式,不要轻信什么无脑式。如果你相信无脑可以躺赢,那我也没有办法,因为我这篇文没什么有指导意义的干货,看到这,信奉无脑式的就可以撤了,尽量少骂我就可以了。先建立思维架构再去看知乎有一个好处是,你不容易走极端,知乎很多回答非常精彩,但可能是碎片化的,它可能只是一颗珍珠,但不是一串项链,它还可能有很多前提假设,它可能只是一个视角,如果不了解这些,你很可能会迷失方向。人的思考方式是习惯从宏观到微观的,包括投资来说,科班的投资方式也是自上而下的,先分析宏观经济,然后做资本市场预期,再做大类资产配置,然后才是选股。五、关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从长时间看,GDP产出是一条斜向上的线,即经济增长。比较好的描述是柯布-道格拉斯函数Y=f(A,K,L),A为全要素生产率,可简单理解为科技水平;K为资本投入;L为劳动力。中国前一个阶段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劳动力红利,改革开放后的招商引资也为经济注入了很大活力。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而资本深化具有边际效率递减的特征,中国的经济增长的来源也将逐步转到技术进步上。再看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长期大额的贸易顺差是很难持续的,而投资的效果有边际递减的特征,长期看消费在经济发展中提供的占比会越来越大。结论:长期来看,我比较看好的是消费类和科技类公司。再看经济周期,围绕着经济增长的那条曲线为经济周期,即经济发展不是一条平滑的线,是一条波动的斜向上的曲线。主要可以分为复苏期,繁荣(扩张)期,衰退期,萧条期。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在什么阶段会有什么样的调控政策,以及如何配置资产。国家的经济干预一般来说只有两个目的,控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发展。比较健康的发展是那条平滑的直线,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有时会失灵,伴随的是信贷信用和民众信心的变化,当经济处于萧条期时,国家会通过宽松的调控政策刺激经济,当经济处于繁荣后期(过热)时,通货膨胀也在持续的增长,为了稳定物价,保护民众的财富,避免产能过剩,国家会采取紧缩的调控政策。调控分为政府的财政政策和央妈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常采用政府投资和调整税费,货币政策一般为利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调节,及公开市场操作。大家在新闻上经常看到国家的基建投资和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调整,就是在干这件事。大家记住增加基建投资、降准,降利率是在刺激经济(属于宽松政策),而反之是在给经济降温(紧缩政策)就好了。接下来我们看下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适合配置什么资产。复苏期:配置股票,股票类基金。繁荣(扩张)早期:配置股票,股票类基金。繁荣(扩张)后期:大宗商品,房地产,REITs(投资于房地产的基金,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的公募REITs产品,但可以通过QDII投资发达市场,REITs也是分散风险的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买房的投资额太大了,不适合芸芸众生)。衰退期:债券,债基。萧条期:债券,股票或股基类基金(萧条后期)六、你的收益来源于什么?给大家写个公式:收益=公司赚的钱+公司成长的钱+市场错误定价的钱把你自己比作个公司,当作投资标的,做个估值的例子,看看你值多少钱:第一种情况:比如你每年净赚10万,即利润10万(你的生命假设是无限的),我要把你买了,我的要求收益率是每年10%,你的价值=10万/10%=100万,我会拿100万的价格买你,多了我不干,假设市场定价是合理的,我的收益率=10/100=10%第二种情况:比如你今年赚10万,预计以后每年会多赚5%,因为你在成长,赚钱能力越来越强,这时我给你的估值就要高些了。你的价值=10/(10%-5%)=200万,我会拿200万的价格去买你,要多了我不干,假设市场定价是合理的,我的收益率=10/200+5%=10%第三种情况:在第二种情况的基础上,假设你的市场价格不是200万,而是160万,在我买了你后,市场价格一年内涨到了200万,这样我的收益率=10/160+5%+[(200/10)-(160/10)]/(160/10)=36.25%,在全分红假设下这个公式可以写为 R=D/P+g+%(P/E change)用汉语表述就是 收益=股息率(假设公司赚的钱全部用来分红)+成长速度百分比+P/E变化的百分比这三部分分别是收入收益、成长收益、重新定价的收益为什么写这个公式给大家,是想告诉大家股市不是零和博弈,这三部分只有重新定价的收益是零和博弈。希望前两部分收益能为你的长期持有增加信心,重新定价的收益能驱动你去寻找低估的廉价货。七、指数基金 vs 主动型基金天下武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指数基金和主动型基金也没有孰高孰劣。但是它们却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在不同的市场下,不同的时间阶段,表现是不一样的。指数基金:管理费用低,不用频繁调仓换股(交易成本低),流动性好,持仓比较分散(分散性好)。主动基金:管理费用高,调仓换股交易成本高,持仓相对集中,考验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能力,追求战胜市场的超额收益。下面说我给出的结论和观点:1 . 在有效市场,指数基金往往能战胜主动型基金,因为不管价量信息、基本面信息都已经反映到股价中了,买什么都一样,这时指数基金管理费用低,基金调仓换股产生的成本低,它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但有效市场是种理想的无摩擦的状态,连美国这种现阶段最成熟的市场也只能被某些专家称为弱势有效,不过在这种市场下长期来看,指数基金的优势已经能体现出来了,这也是巴菲特说的投资指数能战胜大部分的基金经理。而中国市场却像个孩子一样,价格上蹿下跳,情绪变化莫测,错误定价可以产生的收益还比较丰厚,在现在的A股市场,我更相信主动型基金可以战胜指数。2 . 在牛市,指数往往比主动型基金涨的更好,一是因为指数持仓全部都是股票,而主动型基金有仓位限制,还要预留部分现金应对赎回;二是因为中国牛市时,买那只股票已经不重要了,所有的股票都在涨,即使是垃圾股。而在中国的熊市,指数则是表现的一败涂地,因为这时更考验公司的基本面,茅台公司就是比那些垃圾股公司能赚钱,也可以通过买入低估的公司,等待板块轮动时出手赚钱,而这些都需要选股能力,这时一个好的基金经理就很重要了。3 . 指数基金不等于指数。大部分的指数基金表现都会差于指数,除非是增强型的指数基金。因为指数是没有成本的,而指数基金在跟着指数调仓调权重时是需要买卖股票的,而买卖股票是会产生交易成本的,指数基金还会收你些管理费,而且指数基金也是不可能满仓的。八、定投 vs 集中投知乎上大部分的号都在鼓吹无脑定投,定投当然有定投的好处,但其劣势也十分明显,究竟是微笑曲线还是苦笑曲线我就不多做赘述。我们还是按实操分析一下:假如我没什么本金,而且收入都来自于工资,那定投是你不得不选择的方式,用不用别人鼓吹,你都只能这样做。假如你手里有50万闲钱,你是打算把这50万分成100份投呢,还是打算分成200份投呢?这就有个操作的问题了,这50万可能会投很久才能入市。比如你2019年初入市,那你基本上这一年的行情就踏空了,不过好歹赚了点,再比如你2018年初入市,那可能你正好投完这50万,这时候股市也进入了低点,而你也没钱了,后续只能靠从微薄的工资中提取一部分去投了,这50万全部扔在了半山腰上,在低位震荡的时候却是囊中羞涩了,这时你的微笑曲线恐怕也不能给你带来多少收益。如果你胆子小,这50万投的非常慢,分成了两三年入市,那你的资金使用效率会变的极其低。在熊市,比如现在这个点位,如果是我,我会选择集中入市,我才不管它是2900点还是2500点呢,3000点以下,我会闭着眼睛投,你可能会说2500点和2900点差距还是挺大的,为什么不等等呢,可是万一涨到3500点了呢?另外如果我选的基金不错,即使在2900点以下震荡,我大概率还是会有收益的,我是不会让那50万在银行里躺着的。如果我觉得市场有点热,大盘子整体的估值有点高,我可能会把大部分的钱去投债基,拿少部分钱去投股基,随着感觉风险越来越大,可能会进一步把股基的比例降下来,把债基的比例提上去。在熊市中赚钱让人踏实,我宁愿在牛市中比别人少赚一点,尤其在牛短熊长的条件下。还有一种定投理论说的是越跌越投,跌多少就加倍投,再跌再加倍投,然后一算收益特别好。大家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能被定投的完美理论忽悠了,理论上讲,如果你有无限资金,那投资是必赢的,但现实是我们的资金是有限的。跌的时候你加倍投,再跌再加倍投,再继续跌时可能你已经没钱了。请记住,那个曲线不是根据你手里有多少子弹走的,大部分时候你遇到的要么是子弹打完了还在下跌,要么是子弹还没怎么打就已经涨起来了。你的子弹是有限的,你打的速度要凭借自己的判断,市场如何走不以你的判断为转移,所以理论上的完美定投是不存在的。定投只是不喜欢动脑子的人的折中方案,定投只适合流量资金。对于微笑曲线,我承认我比较傻,操作不了,比如 “你怎么就冲我只是微微一笑就不笑了?”,“我都走了,你怎么还笑?” 我会觉得我面对它时像一个傻逼,这也确实挺无脑的。九、机械止盈 vs 长期持有见我的另一个回答十、关于如何选基金我习惯看晨星基金网。基金公司很重要,因为厉害的基金公司的基金规模够大,能请得起好的基金经理,好的基金公司的风控也会好些。基金经理也很重要,最好是从业时间长的,经历过牛熊交替的,经过历史检验的。基金很重要,最好选老基金,选近五年,三年都是五星,或至少四星的好基金,另外最近两年基金经理最好没跳槽。基金风格最好大盘价值和小盘成长都要配置些,一是分散化,二是可能有轮动。晨星把风格做成了九宫格,非常直观。5.基金里面的各个指标,最好看看,虽然解释力度可能只有百分之三四十,聊胜于无,如果看不懂,晨星基金网里有解释,如果还是看不懂,去知乎搜,知乎里的大神对于知识细节的解释往往异常生动。6. 选多少只基金?我自己大概选了八九只基金,各种风格的都有,也有QDII。一是不同风格可能会有轮动,有时小盘成长表现好些,有时大盘价值好些,这样我的收益和风险能平滑些;二是我怕选到了烂的基金经理,虽然我已经很认真的在看他们过去的业绩了,但还是保不齐有些基金经理只不过是运气好罢了,我有八九只基金,有两三个后续表现平庸的,我也认了。十一、基金投资 vs 股票投资我把中国大众投资者分为3类。跟风者(羊群):人数众多,金融知识近乎为零,喜欢听消息,跟题材,流行什么就买什么。比如有疫情,就买医药。有一部分人会买基金,但也是喜欢跟风,看正在涨就买入,一看下跌赶紧赎回;如果某次被伤害的太严重了,可能会选择逃离市场,但看到大涨时又按耐不住。技术分析者(投机者):基于多头和空头的势力判断走势,分析股价的变动和成交量,喜欢看各种线,喜欢听股评,经常挂在嘴边的是做T、二次探底、仓位之类的术语。这类人很少会买基金。技术分析的高手可能会赚不少钱,但容易产生过度自信。价值投资者:基于基本面分析做判断,关注的指标多是和财报相关,根据高估或低估判断是否卖出或买入。价值投资需要比较大的知识储备(经济、行业、财报都要分析),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做研究。其中一部分价值投资者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时间,可能会选择购买基金。另一部的价值投资者选择自己入市,长期大概率会战胜市场,但因为大部分时间自己的判断和盘面走势相悖,比较考验人性,容易产生过度自我怀疑。基金肯定是比较适合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尤其适合工薪阶层,一是因为没时间在投资上花费太大的精力,二是可以帮助自己做强制储蓄。如果你是跟风者和技术投资者,那么不要把基金当作股票来炒,基金的交易成本太高,不适合快进快出,你应该直接选择投资股市。十二、结尾存在即合理,无论货币基金、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指数基金、主动基金、宽基窄基,大家都可以看作是间接投资工具,其只是种工具,每种工具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存在指数就比主动型基金好,也不存在主动型就一定比指数好。再打比方强调一下,它们只是你理财的工具,特点不同而已,就和锤子和螺丝刀一样,你不能说锤子就比螺丝刀好,也不能说螺丝刀就一比锤子好。其好与不好,一要看金融市场形势,而要看你自身的情况,不同情况用不同的工具,要多学习研究,才能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工具,用多大的力度。再次宣传一下我的新书《稳扎稳打:个人投资理财策略》,语言比较通俗易懂,比较适合受过一定教育的工薪阶层阅读,希望系统学习投资理财的朋友可以读读,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也欢迎给我留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金好还是理财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