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战车比二战德国歼击车最厉害的是谁先进,为何被打?

  在二战历史中,有很多性能不错的坦克,例如德国的四号坦克、苏联的T34坦克等等。其实还有一种坦克非常实用,那就是英国的丘吉尔坦克。这种坦克用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名字命名,当时可见英国对其的重视程度。虽然这种坦克名气很大,但作战性能一般,具体来说,是英国的作战方式有问题。  一、英国陆军的战术与德国完全不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损失了66万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军人。在这些军人中,又是一步兵为主。当时由于还有没坦克,英国军队只能依靠步兵去进攻铁丝网、机枪组成的德军防线。由于缺乏火力搭配,英国军队的伤亡很大。英国在索姆河战役中推出了坦克,不过当时坦克的任务不是独自推进,而是与步兵协同作战。这就形成了一种固有模式,在此之后,英国陆续推出的坦克肯定是两个模式。一种坦克专门负责在战区对抗,另一种坦克则是以支援步兵为主。换句话说,这在现在有点步兵战车的味道。不过当时还没有这个说法,英国在1939年开始研制丘吉尔坦克。认真的说,英国当时主要想把这种坦克投入北非战场,根本没有在本土使用的计划。  丘吉尔坦克于1941年6月正式装备部队,这个时间非常巧。因为与此同时,希特勒集结了550多万军队大举进攻苏联。我们回头继续说丘吉尔坦克,由于是伴随步兵作战,所以丘吉尔坦克非常注意防护力。这种坦克在二战中前期各国的坦克中,属于防护力最强者之一。有一利必有一弊,这种坦克的防护力很强,但是火力却不怎么样。丘吉尔坦克起初使用40毫米火炮,随后才改用了57毫米火炮。这样的火炮对付碉堡或许足够,但无法与德军的重型坦克对抗。丘吉尔坦克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速度太慢。这种坦克最大时速只有25公里,这也就是一辆电动车的速度。这主要是伴随步兵的考虑,但也会造成反应时间太短的问题。由于速度不快,很容易被德军坦克追上。  二、在苏德战场上,这种坦克的性能并不出色  德国进攻苏联以后,英国出于各方面的需要,开始对苏联提供援助。在英国援助的武器中,就有丘吉尔坦克。不过苏联军队经过一阵使用以后,对这种坦克并不满意。这是两国军队作战模式的差异造成的,德国和苏联都讲究坦克集群的突击,这种跑不快的英国坦克让苏军很无奈,最后,这种坦克主要担负冲击对付防线的任务,很少与德军坦克正面较量。虽然这种坦克最欧洲战场并不出色,但是在东南亚战场上却大放异彩。英国军队在东南亚与日军的较量中,将日本那些坦克一顿暴打。日本坦克基本上都是薄皮大馅的模式,根本不是英国坦克的对手。就这样,这种性能并不出色的坦克成了日军非常头疼的武器。  美国人参加二战以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国也注意到了这些坦克的缺点,因此在战争后期,基本上换装了75毫米的火炮。这样一来,丘吉尔坦克基本可以与德军坦克一较高下。丘吉尔坦克并没有随着二战的结束而退役,英国一直走的是精兵路线,在二战结束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军队仍使用了一些丘吉尔坦克。当然,此时英国军队的作战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丘吉尔坦克主要负责训练任务。其实在50年代的几次地区冲突中,英国坦克和德国坦克都是重头戏。在二战结束之后,这些武器换了时间和地点继续较量。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60年代初期,在丘吉尔坦克退役之后,英国人推出了赫赫有名的酋长坦克。阅读(0)举报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
2023-06-15 09:45
来源:
姜腾
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是二战最具转折性的战役之一,以美国大兵为主力的盟军上百万精锐部队在具有压倒性数量优势的技术兵器支援下,终于登上法国本土,开辟了欧洲的第二战场。为了保证登陆的成功,在行动发起之前,盟军掌握了绝对的制空权,进行了长期的地毯式战略轰炸行动,将诺曼底地区与周边以及纵深地带炸了个通透,以最大限度削弱轴心国军队的抵抗。同时,盟军方面还具有几乎无限的补给能力,并得到法国当地民众和游击队的配合,取得整场战役的胜利完全是毫无悬念的事情。
■诺曼底登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作战行动,盟军为此做了长达数年的准备工作。到1944年8月底战役胜利之时,共有超过205万盟军官兵在法国登陆。
即便如此,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盟军部队从6月6日登陆后就一直被困在诺曼底地区苦战,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和物资损失,到8月底才打开局面,取得战役胜利。盟军因此付出了22.6万士兵伤亡的沉痛代价,损失超过4100架飞机和约4000辆坦克。轴心国方面的人员伤亡与盟军相当,只是被俘人员较多,技术兵器的损失则少得多,如果不是由于最后德军在诺曼底的战局崩溃,总体损失还会更小。
■经过诺曼底滩头激战后的美军士兵在收敛战友尸体。因为在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下依旧遭遇德军顽强抵抗,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图中间的士兵流露出了悲伤与无助的神情。
在各项优势占尽的情况下,盟军在诺曼底的作战表现并不好,如果不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后勤和装备补充,甚至有可能被德军赶下大海。要知道当时在法国驻守的轴心国防御部队早已不是二战前期最强状态的德意志军团,而是少量德国一流部队带领着大批二三流补充兵源,以及欧洲各仆从国士兵外加苏联、印度等投诚人员混杂在一起的大杂烩部队。这不禁令人引发这样一个设想:如果二战中德军主力精华没有消耗在苏德战场,以美军为主的西线盟军还能取得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吗?
■1940年德军取得法国战役胜利后在巴黎凯旋门前进行阅兵式。此时的德国军队以较小的代价击败了英法为首的盟军部队,总体实力和士气都处于一个高峰期,与1944年诺曼底战役时的西线德军不可同日而语。
1941年到1945年的苏德战场,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东线,将人类战争推上了极致——从没有如此多装备着当时最先进武器的精良部队在如此广阔的战场上进行了如此旷日持久的厮杀。德军在对苏作战中投入的兵力是相当惊人的,比如1943年7月库尔斯克战役爆发前夕德国国防军总人数达到681.5万,其中有390万部署在东线。德军在东线的损失也极其巨大,阵亡总数超过410万(包含战俘死亡人数),占二战德军阵亡总数的四分之三以上,另有大约300万人被俘,此外还有数以百万计的伤员。二战德军的精锐大部分都消耗在了东线,假如这些兵力转到西线战场,西线德军的总体实力则可以得到数倍的加强。
■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中的德国步兵,正配合装甲部队在广袤的俄罗斯土地上向前推进。1940年-1943年间,德国陆军是世界上战斗力最为强悍的陆上武装力量。
诺曼底战役中,德军装甲部队部署在西线的2000余辆坦克几乎全部损失殆尽,不过这个数字比起在东线的损失,连零头都不如。根据1944年12月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编写的报告,从1941年6月22日至1944年11月,德军在东线的战车损失数量为33324辆(包括坦克、突击炮、坦克歼击车)。而根据苏联的说法,德军在东线总共损失了42700辆坦克(包括坦克歼击车、自行火炮和突击炮),此外还有大约5500辆装甲车。
■1944年5月诺曼底登陆前夕,隆美尔元帅视察西线德军第21装甲师,该师大量装备采用缴获法国坦克底盘改装的杂牌自行火炮。1941年6月以后,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都投入到了东线,在与苏军的交战中逐渐消耗,能够调动到西线的坦克数量和质量水平便大打折扣。
那么德国人对苏军装甲部队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呢?这里我们仅采用苏联方面承认的数据:损失了96500辆坦克(包括坦克歼击车、自行火炮),以及37600辆其他装甲车。如果没有了苏德战场,德军就可以把陆军主力投入到西线战场,盟军方面势必将蒙受比真实历史中高得多的陆战损失,其坦克装甲车辆损失数量很可能大大高于苏军的损失数据。
■展现1944年德军重装甲营虎王坦克进行威武阅兵的彩绘作品。如果没有苏德战场,德国人的装甲洪流主力将投入到与西线盟军的交战当中。
二战当中空军表现出了决定战争走向的决定性作用,谁掌握了制空权,谁就把握了战略主动权。德军在西线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空权的丧失,使得盟军的战略和战术轰炸行动能顺利进行。根据苏联的说法,德军在东线损失了75700架飞机,苏联自身损失数为102600架(包括46100架战斗机)。假如没有苏德战场,德国空军就可以悉数转战西线,虽然短腿但进行防御作战还是相当称职。届时,盟军的战略轰炸行动估计就难以为续了,其引以为豪的“千机大轰炸”场面很可能不会再出现,德国的科研、军工生产和部队调动也会比真实历史上顺利得多。一旦失去制空权,盟军方面就失去了最强硬的支撑项之一,西线盟军在很大概率上根本不敢发起登陆行动,因为强攻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完全相当于给德军送人头。
■表现世界头号空战王牌哈特曼与苏联空军作战的彩绘作品。如果没有东线战场,德国空军主力就可以驻扎西线,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之前将面对远远多于真实历史中的大批德军先进战机和超级王牌飞行员的洗礼,美军要想夺取制空权可谓难于上青天。
如果没有了东线这个无底洞,德国在二战中将具有更多的资源可供利用。这种前提下,不仅西线的德国陆军和空军实力会得到大幅度加强,德国海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导致对盟国运输线的绞杀战取得更多的战果,这也会影响西线盟军的备战工作,使其不能积累更多的物资和装备。此外,轴心国集团的其他仆从国也不会在苏德战场上损兵折将,而是会更加忠诚地为德国提供各种便利和帮助,使其总体实力进一步强盛。同时,大西洋壁垒将比真实历史中建设得更为完善,对盟军的登陆必将造成更大的威胁。此消彼长之下,盟军的登陆行动压根就没有一丝胜算。
■1942年中旬,大西洋壁垒中的一座德军406毫米巨型岸防炮阵地正式建成投入使用。虽然固定防御工事不能完全遏制盟军集中兵力于一点的登陆行动,但依旧可以给对方造成巨大的麻烦以及产生威慑作用。
其实早在1942年8月,盟军就对德军占领下的法国海岸进行过一次试探性的登陆行动,那就是迪耶普战役。诚然当时的盟军并没有竭尽全力,只是为了以后在诺曼底的大规模登陆试试水刺探虚实。而当时的德军也已经将主力投入东线一年多,在法国西岸的防御根本不成体系。但这次行动的结果令人震惊,仓皇发起反击的德军没有费多大力气就将登陆的6000多名盟军士兵彻底歼灭,仅花费6个小时就干净利落地取得了反登陆战的完胜。假如没有苏德战场,可以想象1944年在诺曼底登陆的盟军部队遭遇到兵强马壮的德军时将会是怎样的惨状。
■1942年8月19日迪耶普战役结束后的现场一景,部分阵亡盟军士兵的钢盔被德军集中堆放在一处。假如没有苏德战场的恐怖消耗,德军在西线的整体实力必将提升数个档次,完全可以把诺曼底登陆中以美军为主的盟军部队虐出翔来。
综上所述,假如没有苏德战场这口恐怖的大锅,德军就不会有几百万精锐军队和技术装备的损耗,整体国力会变得更加强盛,在西线战场的军队实力会比真实历史中高出几个档次。面对兵强马壮的西线德军,盟军最明智的选择是不要轻举妄动,与德国人进行对峙或者进入冷战状态,否则任何冲动性的行动都将很可能招致灾难性的后果。如果强行进行诺曼底登陆,以美军为首的盟军部队必将遭受比真实历史多数倍甚至是数十倍的伤亡和装备损失,并且最终的结局必然是被重新赶下大海,或者根本连法国的滩头都登不上。
■诺曼底登陆之后,美国人在当地设立了诺曼底美军公墓,以埋葬在这场战役中阵亡的大批士兵。假如没有苏德战场,以美国为首的盟军根本就不具备在西欧登陆的客观条件,如果强行进行诺曼底登陆,美军势必将承受比真实历史上巨大得多的人员和物资损失,遭受灾难性的惨败,那么图中的墓碑数量,就不知道会增添多少倍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意志战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